说说高中散文阅读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高中散文阅读教学

——以《荷塘月色》为例

随着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改变了长期以来语文教材的面目陈旧、文学味不浓的现象,使文学作品比重在教材中超过60%,并且新增加一些名家的散文,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范围。

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注①)所以,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理论指导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以及主要表现手法,才不会陷入无序化、低效阅读的泥潭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了解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前后呼应等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一、理清文章思路

宋人陈师道认为:“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脉络。”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议论性的散文讲究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阅读时要注意分析推理过程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阅读时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我们把握文章的准确性、深刻性和条理性是很有益处的。

二、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点出“文眼”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点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2、文眼往往是在全文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中的中心段,也容易点出文眼。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

3、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三、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朗读实施点拨与指导,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把握其韵律,体悟其意象,注意语音停顿、感情重音、高低强弱、轻重缓急、逻辑重音,感受语气、节奏、情感、韵味,反复诵读,反复体味。只有入情入境反复吟诵,使文章如出己口,如出己心,情趣和韵味才能产生。比如品读《荷塘月色》一文描绘的那幅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融融的清新美丽的景象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那淡淡月色下荷花的飘忽,那水气叶色月光交相杂糅的朦胧。朗读前可先让学生体会该怎样读,才能正确把握意境,讨论后再明确:语气要舒缓,语调要适中,停顿要合理,这与作者想排遣心中烦恼,月夜独游荷塘,陶醉于美景中的情境相吻合。读重叠词,就要读得轻缓舒徐,音律要更协调。但是语调中不能带有压抑和沉郁,更不能太活泼轻快。感情重音的把握还应落在文中那几个富有极强表

现力的动词上,读出动作出现的过程美,体会其无可替代之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更要细心品读安谧、恬静、柔和、朦胧之美及作者已陶醉其中的那种细腻的情感。

朗读只能是品读语言的最初阶段,要想深入品味,就须透过语言文字,读出其丰富的内蕴。有的文章较深,语言含蓄而不直露,在字面意义中还蕴含着某些深层的意义。一部作品不是简单的东西,而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是一个符号和意义的多层结构。因此深入浅出的文章,言简意丰的语言,要知其“深”,知其“丰”,就必须在理解字面意义的基础上,细心玩味。只有不脱离文本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因此,作为以本色语言感染读者的散文,更要重视语言的品读。

四、巧妙设立问题

教学的关键之一,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于学生头脑中引起兴趣、形成问题,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的探究行为。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起学生探究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散文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问:a. 在作品构思巧妙处设问。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就那些比喻句等优美的句子加以提问,句子好在哪里? c. 在激情增趣处设问。如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节,为什么? d.充分利用学生预习中的质疑提问。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一形成,就会反转来激发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创新思维活动,配合老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感悟探究训练

感悟是建立在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之上的。理解和体会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的情感参与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体验文本的过程并获得一定的感悟。探究就是在形成一定的感悟的基础上进而鼓励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深入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寻求迥异的思考角度,不强求完全统一的答案,但可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劣比较,寻求最佳。如关于《荷塘月色》体会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心情颇不宁静?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后,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确定有多种答案,对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并请学生继续讨论,比较哪些较为合理,为什么?进行比较后,学生普遍认同的,皆可以作为答案,但老师还是要讲出一种主流答案,当时社会黑暗的历史背景。这类训练会让学生深入课文,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思维内容,培养了他们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适时点拨、鼓励存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的指点、鼓励势必会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总而言之,散文的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散文的课堂阅读教学是有规可循的,只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注意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注意因材施教,教学任务定会完成得非常出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