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系统馈线保护的配置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优化配置方式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10 kV Feeder Automation for Distribution Systems
WANG Zhe ,GE Le ̄iao ,WANG Haoming (1.State Grid Tianjin Electric Power Economics&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Tianjin 30037 1,China;
to reduce the outage time is realized as the optimization object allocation strateg y .Fina lly,the ̄tua l feeder automation project case in a certain district of Tianjin City is construct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conf iguration optimization differ—
(完整版)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摘要:馈线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功能之一。
该文针对中国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情况,讨论了馈线保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提出了建立在光纤快速通信基础上的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的新原理和新概念。
馈线系统保护充分吸取了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特点,利用馈线保护装置之间的快速通信,一次性地实现对馈线故障的故障隔离、重合闸、恢复供电功能,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从集中监控模式发展为分布式保护模式,从而提高了配电自动化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系统保护;配电自动化;馈线自动化1 引言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
配电自动化主要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
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
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3层结构已得到普遍认可[1]。
光纤通信作为主干网的通信方式也得到共识。
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地彼此进行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2 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3部分组成。
发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元件保护,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当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遭受的损失降到最小。
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对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
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
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是快速的。
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许多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对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电力负荷(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对电能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改善供电电能质量已成为配电网的工作重点。
而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也体现在提高供电可靠性上,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供电。
具体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是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
10kV配电网馈线的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5页文档资料
10kV配电网馈线的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馈线的自动化也就是配电线路自动化,馈线的自动化是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监控系统,馈线的自动化指的是,通过自动监控的方式了解馈线线路中的每一个分段开关和联合开关的闭合情况以及电流电压的运行情况,并且能通过远程操控对馈线电路中的开关的闭合与开启以及电流电压的流通进行控制。
一、馈线的自动化的控制方式馈线的自动化的控制方式总体上来说一共有3种常见的方式,第一种是就地式馈线自动化控制方式,这种方式也被称为重合器控制方式,其不依赖通信、结构简单等特点使其具有一定的运用范围,第二种方式是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控制方式,这种方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配电子站与配电终端之间以及终端与终端之间的通信网络进行数据的交换,实现故障隔离的方式,最后一种方式是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控制方式,这种方式是通过配电终端进行配电网全局性的数据采集与控制。
表1对这3种方式的异同变化进行分析。
二、馈线的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通过表1中的内容可得之,馈线的自动化系统控制方式中的3种控制方式整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地式馈线自动化,其中包括重合器方式与智能分布方式两种。
而第二类是则是集中式馈线自动化,两种类型3种方式的馈线的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组成了如今常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本文通过对这3种方式的技术进行分析。
(一)地式馈线自动化技术地式馈线自动化技术一共分成重合器方式与智能分布方式两种,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方式的技术进行分析以了解地势馈线自动化技术。
1.重合器方式重合器方式的地式馈线自动化技术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结构比较简单,在供电发生故障时,运用重合器方式的地式馈线自动化技术之家通过重合器与分段器将故障地区与非故障地区分隔开,不需要动用任何通信通道的条件下直接恢复非故障地区的正常供电,在实际的运用当中,一般将重合器与电压联合使用通过其电压通过的状态确定故障发生的具体位置,对故障进行定位以后运用分段器将其隔离。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目录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2 技术要求 (1)3 标准技术参数 (10)4 环境条件表 (12)5 试验 (13)附录A馈线终端无线通信安装位置、航插尺寸定义(参考性附录) (14)附录B 馈线终端接口定义(规范性附录) (28)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FTU)技术规范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626.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GB/T 17626.2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 17626.3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4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 17626.5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 17626.8 工频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0 阻尼振荡磁场的抗扰度试验GB/T 17626.11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 15153.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第1篇:电源和电磁兼容兼容性GB/T 11022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GB/T 14285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GB/T 13729 远动终端设备GB/T 5096 电子设备用机电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GB/T 19520 电子设备机械结构GB 7251.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DL/T 721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814 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Q/GDW 382 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Q/GDW 513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功能规范Q/GDW 514 配电自动化终端/子站功能规范Q/GDW 625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标准化设计技术规定2技术要求2.1概述馈线终端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箱式馈线终端和罩式馈线终端。
电压时间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参数整定方法
一.原理概述重合器与电压时间型分段负荷开关配合的馈线自动化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模式,适用于辐射网、“手拉手”环网和多分段多联络的简单网格状配电网,不宜用于更复杂的网架结构。
该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重合器采用具有两次重合功能的断路器,第一次重合闸延时长(典型为15s ),第二次重合时间短(典型为5s )。
重合闸时间各区域设置略有不同。
分段负荷开关具备两套功能:当作为线路分段开关时,设置为第一套功能,一侧带电后延时X 时限自动合闸,合到故障点引起重合器和分段负荷开关第二轮跳闸,故障区间两侧的分段开关由于Y 时限和故障残压闭锁,重合器再次延时重合后恢复故障点电源侧的健全区域供电。
联络开关设置为第二套功能,当一侧失电后延时XL 时限后自动合闸,恢复故障点负荷侧的健全区域供电。
另外分段开关在X 时限或联络开关在XL 时限内检测到开关两侧带电,禁止合闸避免合环运行。
二.参数整定下面针对三种典型网架结构描述其参数整定方法。
1. 辐射网(多分支)以图1所示配电线路为例,电源点S 为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具有2次重合闸功能),分段开关A 、B 、C 、D 为电压-时间型分段开关.S图1 典型辐射状馈线参数整定:原则(1):为避免故障模糊判断和隔离范围扩大,整定电压-时间分段开关的X时限时,变电站出线断路器的第一次重合闸引起的故障判定过程任何时段只能够有1台分段开关合闸。
一般整定X时限时应将线路上开关按变电站出线断路器合闸后的送电顺序进行分级,同级开关从小到大进行排序,保证任何间隔时间段只有一台分段开关合闸。
参数整定步骤如下:(1)确定相邻分段开关的合闸时间间隔△T;(2)各分段开关按照所在级从小到大,依次编号,线路所有开关顺序号依次表示为n1,n2,n3 (i)(3)根据各分段开关的顺序,以△T为间隔顺序递增,计算其绝对合闸延时时间,第i台开关的绝对合闸时间ti=ni△T;(4)任意第i台开关的X时间为它的绝对合闸延时时间减去其父节点的绝对合闸延时时间Xi=ti-tj(序号为j的开关,是序号为i的开关的父节点。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
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技术规范1. 引言配电自动化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馈线终端作为配电网中的关键部件,起到了连接配电线路和用户、实现电能计量和监测等功能。
本文档旨在规范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的技术要求,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2. 术语定义•配电自动化: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配电网设备的远程测控、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升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运行质量。
•馈线终端:指安装在配电线路上的供电单位和用户之间,用于实现电能计量、监测、保护和通信等功能的设备。
3. 技术规范3.1 设备选型选择适用的馈线终端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要求;•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以太网、无线通信等;•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具备较大的存储容量,支持历史数据存储和查询。
3.2 设备安装馈线终端设备的安装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安装位置,应选择防潮、防尘、通风良好的地方;2.安装设备支架,并确保牢固可靠;3.连接设备的电源和通信线缆,确保连接正确无误;4.开启设备电源,进行设备初始化和设置。
3.3 设备功能配电自动化馈线终端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电能计量:能准确测量供电单位和用户的用电量,并能实现分时电能计量;•供电质量监测:能监测供电质量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并及时报警;•远程通信:能与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和命令下发等功能;•保护功能:能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检测和保护,如过电流、短路等故障;•数据存储和查询:能对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查询,方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3.4 设备管理为了保证馈线终端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应进行以下管理措施:•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通信连接情况,及时处理故障;•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定期对设备进行固件升级和软件更新,以支持新的功能和修复已知问题;•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日志和维护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之馈线自动化
•29
◆ 联络开关的XL时限的确定 只有一台联络开关参与故障处理时:分 别计算出假设该联络开关两侧与该开关 相连接的区域故障时,从故障发生到与 故障区域相连的分段器闭锁在分闸状态 所需的延时时间tmax(左)和 tmax(右)取其 中较大的一个记作tmax,则XL时限设置应 大于tmax。例子
•9
过流脉冲计数型分段器:通常与前级的重合 器或断路器配合使用,在一段时间内,记 录前级开关设备开断故障电流动作次 数 ,在预定的记录次数后,在前级的重 合 器或断路器将线路从电网中短时切除 的 无电流间隙内,分段器分闸,达到隔 离 故障区段的目的,若前级开关设备未 达 到预定的动作次数,则分段器在一定 的 复位时间后会清零并恢复到预选整定 的 初始状态,为下一次故障做准备。
• 网基结构邻接表描述配电网的潜在连接方式,决定于配 电线路的架设,称为网基。
•45
2、弧结构邻接表CT :
第一列元素描述个顶点所处的状态,如顶点处于合 闸状态则为1,否则为0,第二列和第三列表示以该顶点 为终点的弧的起点的序号,第四列和第五列表示以该顶 点为起点的弧的终点的序号,空闲位置的元素填-1.
弧结构邻接表描述了配电网的当前运行方式,称这 样的图为“网形”。
•46
3、负荷邻接表RT : 第一列元素描述相应的顶点的负荷,第二
列至第四列元素描述以相应的顶点为端点的 边的负荷,空闲位置的元素填-1 . 第二列至第 四列的顺序与网基结构邻接表中的第三至第 五列对应的边的顺序一致。
•25
整定步骤: ◆ 分段器的整定:
▲分段器的Y时限一般统一选为5s。 ▲分段器X时限的整定:
第一步:确定分段器合闸时间间隔,并从联 络开关出将配电网分割成如干以电源开关为根 的树状配电子网络。
馈线自动化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
馈线自动化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摘要在扬州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中,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实现试点区域配电一次设备的远程监视与控制,并通过集中式和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配合的方式在试点区域实现馈线自动化,达到配电网故障的快速隔离和非故障区域供电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馈线自动化(fa);集中式;分布式;配电自动化故障定位与隔离(da)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168-020 引言在扬州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中,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在试点区域配电一次设备上加装电流、电压互感器(简称ct、pt),安装配电自动化采集终端接入ct、pt以及相关二次遥信信号,并通过与配电开关电动操作机构的配合,经专用光纤通信网络实现配电一次设备远程监视与控制。
馈线自动化(fa)作为配电自动化的重要应用功能,通过在配电自动化主站部署配电自动化故障定位与隔离(da)模块,厂站部署配电终端,首次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结合的方式在扬州智能电网试点区域实现馈线自动化,提高对电网故障的处理速度,缩短判断和隔离故障时间,实现配电网故障的快速隔离和非故障区域供电的快速恢复。
1 配电自动化故障定位与隔离(da)1da故障分析,即配电自动化故障定位与隔离,当线路上有故障时,故障点上游至站内开关有故障电流,而故障点下游无故障电流,主站da功能模块接收变电站出线开关的保护动作信号和开关跳位信号后启动相关程序,并根据线路上各点上送的故障电流告警信号情况进行故障点定位、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
1.1 da实现的前提要在试点区域内实现配电自动化故障定位与隔离(da),必须要使所有配电线路采用“三遥”配置,即能够采集区域内所有配电一次设备如开闭所、环网柜、柱上开关的遥测(有功、无功、电流等测量信号)、遥信(开关位置、过流等保护信号),并能实现对所有配电开关的远程遥控,才能在调度主站部署da模块,实现馈线自动化fa功能全覆盖。
馈线自动化概述
馈线自动化概述一、引言馈线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馈线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馈线自动化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二、馈线自动化概述1. 馈线自动化定义馈线自动化是指对配电网中的馈线进行监测、控制和保护等操作,实现对配电网的智能化管理。
它主要包括对馈线状态的监测、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恢复等功能。
2. 馈线自动化系统组成馈线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监测装置:用于监测馈线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2)控制装置:用于控制馈线开关状态,实现远程开关操作。
(3)保护装置:用于检测故障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操作。
(4)通信装置:用于与上级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交换。
3. 馈线自动化功能(1)监测功能:实时监测馈线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
(2)控制功能:实现远程开关操作,控制馈线的开通和断开。
(3)保护功能:检测馈线故障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操作,保证馈线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4)故障定位功能: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定位馈线故障的位置和原因。
(5)故障隔离和恢复功能:在发生故障时,自动进行隔离操作,并尽快恢复正常供电。
三、馈线自动化技术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基础。
它可以将馈线状态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到监测装置中进行处理。
2.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通信技术有GPRS、CDMA、以太网等。
3. 控制算法技术控制算法技术是实现远程控制和保护的核心。
它可以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开关操作或者保护操作。
4. GIS技术GIS技术是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来管理配电网中各个设备的位置、状态和运行情况。
它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全面管理和监测。
四、馈线自动化应用1. 馈线自动化在城市配电网中的应用城市配电网中,馈线自动化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供电质量。
配网馈线自动化的研究与优化
水电工程Һ㊀配网馈线自动化的研究与优化周㊀燕摘㊀要:配网是电力系统 发输变配用 各环节中最接近用户的一环,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用户的用电可靠性㊂根据相关部门的研究,国内用户遭受停电的原因中占比最大的是配网的故障㊂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发现,在技术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建设配网自动化㊂其中,馈线自动化是配网自动化的核心,在隔离故障线路㊁快速恢复非故障线路供电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因此,文章对配网馈线自动化进行相关研究与优化㊂关键词:配网;馈线;自动化一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功能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庞大系统,馈线自动化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但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馈线自动化系统也可以在配电网中独立存在,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配网都已经实现了独立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㊂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①配电网运行状态监测㊂对运行状态的监测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常状态的监测,实时监测电网中各线路的电流情况;另一种是事故状态的监测,及时发现配网中发生的故障㊂②配电网故障定位及处理㊂在配网线路发生故障时,馈线自动化系统会及时隔离故障点,恢复无故障线路的供电㊂二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形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常见有两种实现形式:一种是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另一种是就地型馈线自动化㊂而就地型的众多子类中,又以重合器型馈线自动化较为常见㊂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 集中 是指配网主站与配网终端相互配合,终端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上传到主站,主站通过收到的信息综合判断故障区间,并结合实际网架㊁负荷情况进行故障隔离㊂以典型的馈线结构为例对动作过程进行说明㊂变电站A通过站内CB1出线开关对馈线供电,馈线沿线设F1㊁F2㊁F33个分段开关;变电站B通过站内CB2出线开关对馈线供电,馈线沿线设F6㊁F5㊁F43个分段开关;F3与F4间设联络开关L1,正常运行时在分位㊂假设F2㊁F3之间线路发生故障,由于此线路由变电站A供电,故障电流将流过F1㊁F2开关,对应终端发出故障告警,而F3没有故障电流通过,不发出故障告警信号㊂此时变电站继电保护跳闸跳开CB1,而馈线自动化主站将根据收到的故障告警判断故障位于F2和F3之间,根据策略自动分开F2㊁F3开关隔离故障点,再将出线开关CB1㊁联络开关L1合闸,完成非故障区域恢复㊂在此过程中,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既可全自动地执行上述故障处理步骤,又可以切换至半自动状态,仅做提示,相应的分合闸操作由运维人员手动完成㊂三㊁配网馈线自动化的优化策略(一)优化馈线自动化调试模式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投入运行前,对相关功能的调试正常是必要的㊂由上述实现方式可知,由于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对装置对时㊁通信㊁配合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若采取调试的方式,制订的方案往往十分复杂,对于人员㊁设备的要求较高,测试耗时也较长,测试效率较低,从而影响了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投入㊂调试的目的有以下三点:第一,配电终端功能检查,验证对故障感应及报送的正确性㊁响应遥控操作指令的可靠性;第二,检查终端与主站的通信连接是否正常;第三,主站配置的网络拓扑是否符合现场实际㊂现行建设模式下,可将整体调试拆分成子任务,形成更优化的调试策略:①通过配电终端的厂内调试验证装置的功能;②通过现场联调验证通信通道的可用性;③在前两步均正确无误的情况下,在配电主站仿真态下开展主站相关配置的测试㊂应用这种策略,既保证了系统投运前能开展各项测试,又能减少现场调试的人力物力投入㊂(二)优化集中型馈线自动化与继电保护的配合模式馈线自动化与配电网继电保护功能上有重合的地方,但无法相互取代㊂集中型馈线自动化适用于配网主干线,但是配网中线路分支极多且无规律,若要全部覆盖,首先策略配置的困难程度将大幅增加,其次对相应的终端设备的运维工作量也将大大增加,经济性上不可取㊂因此,在支路上需要做好和继电保护的配合,共同提高配网运行的稳定性㊂在部署了集中型馈线自动化的范围内,可采取如下优化策略:①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在主干线,干线路径上采用负荷开关㊂②分支或分界开关采用断路器,投入过流保护,且过流保护的延时短于变电站出线开关的动作延时㊂此时,若分支发生故障,对应的分支断路器将跳闸将故障隔离,避免影响主干线;而在主干线发生故障时,则由变电站出线开关跳闸,通过自动化测量隔离故障㊂(三)优化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定值设置由就地型馈线自动化的实现原理可知,其对延时配合的要求较高,时序配合失误将可能造成事故处理失误㊂在设定各级负荷开关动作时序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优化:①同一个时刻只能有1台开关合闸;②先满足主线,后考虑支线;③多分支时,优先考虑靠近电源点的支线;④多分支并列时,优先考虑主分支㊂四㊁结语实现馈线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步骤,对于提高供电企业服务质量与用户满意度有非常积极的意义㊂在馈线自动化建设过程中,要提高调试效率,注意与保护系统之间的配合,实现馈线自动化的最佳效益㊂参考文献:[1]雷杨,汪文超,宿磊,等.湖北配电网馈线自动化部署方案研究[J].湖北电力,2017,41(11):39-43.[2]陈飞宇,欧方浩.10kV配电线路馈线自动化[J].农村电气化,2018(6):28-32.[3]张大勇.时间电压型馈线自动化实施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5,18(5):79-81.作者简介:周燕,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盱眙县供电分公司㊂702。
KD600配电自动化系统馈线远方终端(FTU)技术说明书V1
目录一、概述 (4)二、主要性能特点: (4)三、引用标准 (5)四、主要技术指标 (6)五、主要功能 (7)六、硬件结构 (9)七、显示操作 (12)八、端子图 (17)本说明书仅适用于KD600配电自动化系统馈线远方终端。
请仔细阅读本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调整、测试和操作。
如有随机资料,请以随机资料为准。
一、概述KD600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是按照配网自动化的需求,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35kV以下配变变电站、开闭所、开关房等电压、电流、开关状态、温度等的实时采集、上送以及对开关的远程分合控制。
它结合中国配电网的运行状况,吸收了国际上配网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和青岛科电电气公司多年从事配网自动化的工作经验开发而成。
KD600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采用高性能32位的ARM微处理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全部采用工业级器件,具有功能强大,处理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
装置采用插箱结构,模块组态灵活,扩展方便,能够实现各种监控容量的配置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KD600配电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提供双以太网通讯方式,同时具备2路RS485串行通讯方式,并且可扩展配置GPRS通讯方式,该装置与主站配合,完成对多条配电线路的各种监控功能、DA功能。
二、主要性能特点:●采用ARM硬件平台的实时多任务嵌入式操作系统。
●插板式结构,功能插板种类丰富,组态配置灵活,支持插件热插拔功能。
●与外联系的部分均采用信号隔离措施——如,电源隔离、电磁隔离、光电隔离等,以提高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全面的自检、互检及错误报警功能●支持远程维护,可远程查看运行数据、上下装程序和参数●安全可靠的遥控输出控制,采用了多项防“误动”技术:节点反校、长密码锁控制、负电压驱动技术。
●主体器件采用高可靠性工业级器件,采用自动监测、补偿技术提高硬件电路稳定性、可靠性。
●满足IEC6100-4-IV(最严酷等级)电磁兼容要求。
●工业级产品,宽温度范围(-40℃--+75℃),防磁、防震、防潮、防雷,适用于户外恶劣环境。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与配置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
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与配置技术原则(征求意见稿)2017年12月目录1概述 (1)1.1范围 (1)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1.2.1设计依据性文件 (1)1.2.2主要涉及标准、规程规范 (2)2馈线自动化模式概述与应用选型 (3)2.1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概述 (3)2.2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概述 (3)2.2.1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 (3)2.2.2分布式馈线自动化 (4)2.3模式对比与应用选型 (5)2.3.1模式对比 (5)2.3.2应用选型 (8)3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9)3.1适用范围 (9)3.2布点原则 (9)3.3动作逻辑 (10)3.3.1技术原理 (10)3.3.2动作逻辑原理 (11)3.3.3短路故障处理 (12)3.3.4接地故障处理 (13)3.4性能指标 (13)3.5配套要求 (14)3.5.1配套开关选用 (14)3.5.2配套终端选用 (14)3.5.3配套通信选用 (15)3.5.4保护配置选用 (15)3.6现场实施 (17)3.6.1参数配置 (17)3.6.2安装要求 (18)3.6.3注意事项 (18)3.7运行维护 (18)3.7.1操作指导 (19)3.7.2检修指导 (19)3.7.3运维分析指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典型应用场景 (19)4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22)4.1电压时间型 (22)4.1.1适用范围 (22)4.1.2布点原则 (22)4.1.3动作逻辑 (22)4.1.4性能指标 (24)4.1.5配套要求 (24)4.1.6现场实施 (26)4.1.7运行维护 (28)4.1.8典型应用场景 (28)4.2自适应综合型 (29)4.2.1适用范围 (29)4.2.2布点原则 (30)4.2.3动作逻辑 (30)4.2.4性能指标 (32)4.2.5配套要求 (33)4.2.6现场实施 (35)4.2.7运行维护 (37)4.2.8典型应用场景 (38)4.3电压电流时间型 (42)4.3.1适用范围 (43)4.3.2布点原则 (43)4.3.3动作逻辑 (43)4.3.4性能指标 (45)4.3.5配套要求 (45)4.3.6现场实施 (48)4.3.7运行维护 (49)4.3.8典型应用场景 (49)4.4与主站系统的配合 (51)5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应用模式 (52)5.1速动型 (52)5.1.1适用范围 (52)5.1.2布点原则 (52)5.1.3动作逻辑 (56)5.1.4性能指标 (65)5.1.5配套要求 (65)5.1.6现场实施 (67)5.1.7运行维护 (69)5.1.8典型应用场景 (70)5.2缓动型 (73)5.2.1适用范围 (74)5.2.2布点原则 (74)5.2.3动作逻辑 (75)5.2.4性能指标 (77)5.2.5配套要求 (77)5.2.6现场实施 (79)5.2.7运行维护 (81)5.2.8典型应用场景 (82)5.3与主站系统的配合 (82)附录A 10kV配电网典型接线方式 (84)1概述1.1范围本原则规定了中压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模式选型、配置要求等主要技术原则。
配电自动化中的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模式详细介绍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模式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是指通过配电主站和配电终端的配合,借助通信网络,将故障后的配电终端信息汇集到配电主站,由配电主站对各种故障信息进行研判,实现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的馈线自动化处理模式。
可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2种实现方式:全自动方式:线路发生故障后,配电主站通过快速收集区域内配电终端的信息,判断配电网运行状态,集中进行故障识别、定位,配电主站根据故障处理策略自动完成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
半自动方式:线路发生故障后,配电主站通过收集区域内配电终端的信息,判断配电网运行状态,集中进行故障识别、定位,由人工介入完成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
按供电区域划分属于A+、A类、B类区域的供电线路,馈线自动化处理模式应采用主站集中型馈线自动化方式进行故障处理。
“三遥”自动化终端优先采用光纤通信方式,配置一条具备自愈功能的专线通道或网络通道,配电自动化光纤通信终端宜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对已实现光纤通信的三遥终端线路采用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处理模式。
变电站出线开关开关分段开关联络开关分段开关分段开关变电站出线开关终端DTU/FTU配网主站故障处理的相关遥控命令等1. 集中型馈线自动化设备建设配置方案1.1.柱上开关配置方案:新建柱上开关按弹簧储能型柱上断路器建设,柱上断路器额定电流630A ,短路电流容量不应低于20kA ;断路器可实现电动手动操作,能实现就地及远方分、合闸操作。
断路器配置PT ,接线形式为VV 接线,可采集线电压及提供工作电源。
内置A 、C 两相CT 和零序CT ;开关控制回路电压与储能电压相同,采用直流24V 电压;断路器具有自动化信号输入/输出接口;10kV 断路器需提供至少2常开2常闭开关位置辅助触点、SF6气压低、机构未储能等报警与闭锁节点;各遥测、遥信及电源用专用插头(防水、防尘)与FTU 连接。
对不具备自动化接口的老旧柱上开关,按上述柱上开关配置原则进行更换。
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
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馈线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
馈线自动化系统将馈线监测、保护、控制、测量等功能集成于一体,能够实现快速故障定位、自动接地、智能协调配电等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个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
一、系统架构馈线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主站(或叫中心站)、RTU、保护终端和装置组成。
其中,主站是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指挥中心,用于监护和管理运行状态、实时获取馈线的各种数据信息和维护系统的各项配置;RTU (Remote Terminal Unit)是连接控制中心和馈线设备的一种终端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馈线设备产生的信号传输到控制中心,为操作人员提供相应的数据;保护终端主要用于检测馈线的电气参数,并对故障信号进行有效处理,负责保护馈线设备。
装置是指用于控制馈线的设备,如自动开关、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
馈线自动化系统不同于传统的保护系统,它具有更高的智能化程度和完善的功能。
其主要优点包括:数据高速传输、及时准确的故障定位、多层次的用户接口、多种智能控制功能和跨区域的联网能力。
二、关键技术1. 数据采集和分析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涉及到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传输等环节。
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馈线各种数据信号,如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并通过RTU传输到主站,再由主站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多种复杂的算法计算以及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于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2. 故障定位和快速接地技术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另一个核心技术是故障定位和快速接地技术。
故障定位技术是通过系统自动收集故障信息和数据分析,定位馈线故障点的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点,缩短故障停电时间。
而快速接地技术则是针对馈线发生接地故障时,快速地自动送出高速立即接地指令,有效保障人员安全。
3. 智能控制与协调智能控制和协调技术是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技术领域。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优化配置方式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优化配置方式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许多电力企业实施配网自动化工程时,首先考虑的是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工程。
目前,在我国6~10kV配电系统均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实际应用中的国内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及信号传递过程中的非线性元件的影响,或者由于产品设计、制造、调试、安装方面存在的缺陷,误判的机率较高,装置的稳定性较差。
据电力运行部门的故障统计,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发生率最高,且由于发生单相接地后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因此,如何正常判断单相对地故障的位置并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进一步加强城网改造并逐步实现配电自动化,才有可能迅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水平。
关键词: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优化配置引言馈线自动化是指在配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馈线的电压、电流、联络开关以及分段开关的状态等进行远方实时监控,并负责线路开关远方合战、分闸的操作,而在配电网出现故障时,及时获取故障相关数据,对馈线故障段进行识别和迅速隔离,并恢复对正常区域的供电。
目前馈线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配电网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的主站系统和智能配电终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对故障的自动识别、自动定位和自动隔离等技术还很浅显,有待完善和发展。
1.10 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技术1.1 就地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控制技术就地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控制技术以线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为故障段的判断依据,根据故障线路的过流规律和失压情况对网络方案进行重新构设。
由于联络开关在线路中的具体位置和线路分段的数目对此没有影响,所以在选择参数配置时,无需考虑这两点。
当选择智能负荷开关进行网络的组建时,线路各段的开关会在预定功能的指导下协调合作,自发地对故障进行有效地隔离,并能在故障发生后重构网络;当选择的是短路器时,断路器的开断、重合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故障进行快捷、高效的切断和隔离,并使正常线路段及时恢复供电。
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
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引言概述: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运行,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配网自动化技术1.1 智能电网概述:智能电网是配网自动化的核心,通过信息化和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1.2 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包括监测与控制、自动化装置和通信网络等组成部份。
二、馈线自动化技术2.1 馈线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是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关键,包括监测与控制、自动化装置和通信网络等模块。
2.2 馈线保护与自动重合闸:通过智能保护装置和自动重合闸技术,实现对馈线的保护和自动化操作。
2.3 馈线故障定位与恢复:利用故障定位装置和自动化恢复技术,快速定位馈线故障并恢复供电。
三、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的优势3.1 提高电网可靠性:自动化技术能够快速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2 提高电网安全性:自动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3 提高电网经济性:自动化技术能够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电网的经济性。
四、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案例4.1 某市配网自动化项目:通过引入配网自动化技术,该市实现了对配电网络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控制,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4.2 某电力公司馈线自动化项目:通过引入馈线自动化技术,该公司实现了对馈线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快速定位,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五、总结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通过智能化的监测与控制、自动化装置和通信网络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配电网络和馈线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为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
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原理及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道路上,输配电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善城乡配电网的改造建设上实现了自动化,主要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系统。
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主要由配电主站,配电子站、配电馈线终端构成了三层结构,并且在发展中逐渐获得认可,本文就对馈线系统保护的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远离措施前言: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实现是需要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的达到快速通信的目的,最终实现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改进配电玩馈线系统保护的目的。
1.配电网馈线保护的技术现状电力系统是由发电、配电、输电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保护程序不同,发电注重的是元件保护,输电注重的线路的保护,而配电网的馈线保护则主要针对的是馈线的保护,馈线的故障排除对及时性要求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时代的发展,电力用户用电的依赖性正在逐渐提高,为用户提供安全电,可靠电成为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核心,馈线保护保护切除故障,隔离故障,恢复系统的供电目前我国的配电保护技术发展迅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传统的电流保护措施,相对来说,其较为经济可靠,方便、可靠、灵活,但是其在保护的措施上存在着整体性,忽略了无故障区域的供电,降低了经济、合理性;同时,由于依赖时间延时实现保护的选择性,导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时间偏长,影响设备寿命。
第二,重合器方式的馈线保护,实现馈线的分段保护,增加电源点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基础,重合器保护是将馈线故障限制在一个区域内的技术,其原理是将故障区与非故障区分开,恢复非故障区的供电,迅速对故障予以排除,实现整体的供电。
这一方法简单、有效,但是其在隔离的时候所需时间较长,多次重合会对相关的负荷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基于馈线自动化的馈线保护,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其中馈线自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
这是目前得到认可并且迅速普及的新型技术,在整个电网的自动化中,其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充分结合现代技术进行电量的控制,从整体上改善了馈线自动化的保护。
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
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探讨引言概述: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配网自动化技术1.1 智能电网概念:智能电网是指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电力系统,它通过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控制和优化,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1.2 配网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监控、保护、自动化控制和通信等功能,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1.3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配网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
二、馈线自动化技术2.1 馈线自动化系统:馈线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中用于对馈线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它包括监测设备、保护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和通信设备等。
2.2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馈线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通过对馈线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减少停电时间。
2.3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挑战: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实现对大规模馈线的监测和控制,如何提高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配网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关系3.1 配网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定义:配网自动化是指对配电网进行监测和控制的技术,而馈线自动化是配网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 配网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联系:配网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都是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3.3 配网自动化与馈线自动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网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四、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的优势4.1 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配网自动化及馈线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自动化系统馈线保护的配置
发表时间:2017-12-18T11:23:45.1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作者:张建宋恩稼[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能源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源的紧缺问题开始渐渐地暴露出来。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乳山市供电公司山东乳山 2645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能源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源的紧缺问题开始渐渐地暴露出来。
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地区电力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为了确保对电力资源的有效控制,就需要采用自动化配电方式来确保用电的合理化,如何确保其安全性就显得越发重要。
馈线系统保护充分吸取了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特点,利用馈线保护装置之间的快速通信一次
性实现对馈线故障的隔离、重合闸、恢复供电功能,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从集中监控模式发展为分布式保护模式,从而提高配电自动化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馈线保护;配置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
目前为止,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
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的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馈线保护方式和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及原理,阐述了实施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后,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配电网馈线保护的现状及方式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部分组成。
发电环节的保户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至最小。
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
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因为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快速。
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尽相同。
许多的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
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用电。
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1重合器方式的馈线保护
实现馈线分段、增加电源点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
重合器保护是将馈线故障自动限制在一个区段内的有效方式。
目前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中仍然有很多的重合器得到应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
其相对于传统的电流保护而言有更大的优势。
但是,这种方案的缺点就是故障隔离的时间较长,多次重合对相关的负荷有一定的影响。
1.2传统的电流保护
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就是过电流保护,因为受到经济的限制,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
配电线路一般情况下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电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采用时间配合的方式实现全线路的保护。
比较常见的方式有反时限电流保护和三段电流保护。
电流保护实现配电网保护的前提是将整条馈线视为一个单元。
如果发生馈线故障时,就要将整条线路切掉,并不用考虑对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这些都不利于供电可靠性。
另一方面,由于依赖时间延时实现保护的选择性,导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时间偏长,影响设备寿命。
1.3基于馈线自动化的馈线保护
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其中馈线自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
这种基于通信的馈线自动化方案以集中控制为核心,综合了电流保护、RTU遥控及重合闸等多种方式,能够快速的切除故障,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实现故障隔离,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实现恢复用电。
这种方案是目前为止配电网自动化的主流方案,能够将馈线保护集成于一体化的配电网监控系统中,从故障切除、故障隔离、恢复用电方面都有效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馈线自动化基本功能及原理
馈线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有:在正常的情况下,对馈电网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包括相应馈线柱上开关的状态、馈线电流电压等;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故障记录,遥控馈线柱上开关的合闸、分闸。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分析故障信息后遥控执行自诊断、隔离、恢复功能。
根据负荷均衡情况实现配电网的优化与重构。
馈线自动化就是监视馈线的负荷及运行方式。
馈线自动化的核心是通信,以通信为基础可以实现配电网全局性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从而实现配电SCADA、配电高级应用。
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了配电网的设备管理、图资管理,而SCADA、GIS和配电高级应用的一体化则促使配电自动化成为提供配电网保护与监控、配电网管理的全方位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
目前国内的主流通信方式是光纤通信,具体分为光纤环网和光纤以太网。
建立在光纤通信基础上的馈线保护的实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电流保护切除故障;第二,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故障隔离;第三,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非故障区域的恢复用电。
这种实现方式实质上是在自动装置无选择性动作后的恢复用电。
如果能够解决馈线故障时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就能够大大的提高馈线保护性能,从而一次性的实现故障切除与故障隔离。
这就需要馈线上的多个保护装置利用快速通信协作动作,共同实现有选择性的故障隔离,以上就是馈线保护的基本思想。
3.馈线保护的基本原理
馈线系统保护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快速通信;控制对象是断路器;终端是保护装置而非TTU。
在高压线路保护中,高频保护、电流差动保护都是依靠快速通信实现的主保护,馈线系统保护是在多于两个装置之间通信的基础上实现的区域性保护。
系统保护动作速度及其后备保护。
为了确保馈线保护的可靠性,在馈线的首端UR1处设限时电流保护,建议整定时间内0.2s,即要求馈线系统保护在200ms内完成故障隔离。
在保护动作时间上,系统保护能够在20ms内识别出故障区段信息,并启动通信。
光纤通信速度很快,考虑到重发多帧信息,相邻保护单元之间的通信应在30ms内完成。
断路器动作时间为40ms~100ms。
这样,只要通信环节理想即可实现快速保护。
4.馈线系统保护展望
继电保护的发展经历了电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和微机型。
微机保护在拥有很强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通信能力。
通信技术,特别是快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继电保护的发展。
系统保护就是基于快速通信的由多个位于不同位置的保护装置共同构成的区域性广义保护。
馈线保护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基本原则。
由于配电网的通信条件很可能是十分理想的,在此基础之上实现的馈线保护功能的性能大大提高。
馈线系统保护利用通信实现了保护的选择性,将故障识别、故障隔离、重合闸、恢复故障一次性完成,其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快速处理故障,不需要多次重合;第二,快速切除故障,提高了电动机类负荷的电能质量;第三,直接将故障隔离在故障区段,不影响非故障区段;第四,功能完成下放到馈线保护装置,无需配电主站、子站的配合。
结束语
建立在快速通信基础上的系统保护是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配电网改造的深入以及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系统保护技术可能在配电网中率先得以应用。
以此同时,系统保护分布式的功能也将提高配电自动化的主站及子站的性能,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馈线自动化新原理。
参考文献:
[1]吴欢.探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及继电保护的关键技术【J】.广东科技,2009(20).
[2]苗俊杰,张智远.配电网中馈线保护模式的分析比较【J】.河北电力技术,200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