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系统馈线保护的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自动化系统馈线保护的配置
发表时间:2017-12-18T11:23:45.1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4期作者:张建宋恩稼[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能源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源的紧缺问题开始渐渐地暴露出来。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乳山市供电公司山东乳山 264500)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能源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源的紧缺问题开始渐渐地暴露出来。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地区电力事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为了确保对电力资源的有效控制,就需要采用自动化配电方式来确保用电的合理化,如何确保其安全性就显得越发重要。馈线系统保护充分吸取了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特点,利用馈线保护装置之间的快速通信一次
性实现对馈线故障的隔离、重合闸、恢复供电功能,将馈线自动化的实现方式从集中监控模式发展为分布式保护模式,从而提高配电自动化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馈线保护;配置引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是服务于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的重要技术,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通信技术是配电自动化的关键。目前为止,配电自动化进行了较多试点,由配电主站、子站和馈线终端构成的三层结构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馈线自动化的实现也完全能够建立在光纤通信的基础上,这使得馈线终端能够快速的彼此通信,共同实现具有更高性能的馈线自动化功能。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馈线保护方式和馈线自动化的基本功能及原理,阐述了实施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后,配电网馈线系统保护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配电网馈线保护的现状及方式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部分组成。发电环节的保户集中在元件保护,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发生电气故障时将设备的损失降至最小。输电网的保护集中在输电线路的保护,其首要目的是维护电网的稳定。配电环节的保护集中在馈线保护上,因为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一般认为馈线故障的切除并不严格要求快速。不同的配电网对负荷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要求不尽相同。许多的配电网仅是考虑线路故障对售电量的影响及配电设备寿命的影响,尚未将配电网故障对用户的负面影响作为配电网保护的目的。配电网馈线保护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提高电能质量,具体包括馈线故障切除、故障隔离和恢复用电。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1重合器方式的馈线保护
实现馈线分段、增加电源点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础。重合器保护是将馈线故障自动限制在一个区段内的有效方式。目前在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中仍然有很多的重合器得到应用,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其相对于传统的电流保护而言有更大的优势。但是,这种方案的缺点就是故障隔离的时间较长,多次重合对相关的负荷有一定的影响。
1.2传统的电流保护
最基本的继电保护之一就是过电流保护,因为受到经济的限制,配电网馈线保护广泛采用电流保护。配电线路一般情况下很短,由于配电网不存在稳定问题,为了确保电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采用时间配合的方式实现全线路的保护。比较常见的方式有反时限电流保护和三段电流保护。电流保护实现配电网保护的前提是将整条馈线视为一个单元。如果发生馈线故障时,就要将整条线路切掉,并不用考虑对非故障区段的恢复供电,这些都不利于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依赖时间延时实现保护的选择性,导致某些故障的切除时间偏长,影响设备寿命。
1.3基于馈线自动化的馈线保护
配电自动化包括馈线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其中馈线自动化实现对馈线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同时也实现了馈线保护。这种基于通信的馈线自动化方案以集中控制为核心,综合了电流保护、RTU遥控及重合闸等多种方式,能够快速的切除故障,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内实现故障隔离,在几十秒到几分钟内实现恢复用电。这种方案是目前为止配电网自动化的主流方案,能够将馈线保护集成于一体化的配电网监控系统中,从故障切除、故障隔离、恢复用电方面都有效的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2.馈线自动化基本功能及原理
馈线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有:在正常的情况下,对馈电网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包括相应馈线柱上开关的状态、馈线电流电压等;在发生故障时进行故障记录,遥控馈线柱上开关的合闸、分闸。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综合分析故障信息后遥控执行自诊断、隔离、恢复功能。根据负荷均衡情况实现配电网的优化与重构。馈线自动化就是监视馈线的负荷及运行方式。馈线自动化的核心是通信,以通信为基础可以实现配电网全局性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从而实现配电SCADA、配电高级应用。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实现了配电网的设备管理、图资管理,而SCADA、GIS和配电高级应用的一体化则促使配电自动化成为提供配电网保护与监控、配电网管理的全方位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
目前国内的主流通信方式是光纤通信,具体分为光纤环网和光纤以太网。建立在光纤通信基础上的馈线保护的实现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一,电流保护切除故障;第二,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故障隔离;第三,集中式的配电主站或子站遥控FTU实现非故障区域的恢复用电。这种实现方式实质上是在自动装置无选择性动作后的恢复用电。如果能够解决馈线故障时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就能够大大的提高馈线保护性能,从而一次性的实现故障切除与故障隔离。这就需要馈线上的多个保护装置利用快速通信协作动作,共同实现有选择性的故障隔离,以上就是馈线保护的基本思想。
3.馈线保护的基本原理
馈线系统保护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快速通信;控制对象是断路器;终端是保护装置而非TTU。
在高压线路保护中,高频保护、电流差动保护都是依靠快速通信实现的主保护,馈线系统保护是在多于两个装置之间通信的基础上实现的区域性保护。
系统保护动作速度及其后备保护。为了确保馈线保护的可靠性,在馈线的首端UR1处设限时电流保护,建议整定时间内0.2s,即要求馈线系统保护在200ms内完成故障隔离。在保护动作时间上,系统保护能够在20ms内识别出故障区段信息,并启动通信。光纤通信速度很快,考虑到重发多帧信息,相邻保护单元之间的通信应在30ms内完成。断路器动作时间为40ms~100ms。这样,只要通信环节理想即可实现快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