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脱毒种薯高效掰苗快速繁殖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也受到各种病毒的威胁,其中普通马铃薯Y 病毒和葡萄叶病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尤为严重。
因此,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应运而生,成为解决马铃薯病毒问题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脱毒技术主要应用于普通马铃薯Y病毒、葡萄叶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和马铃薯花叶病毒等病毒的控制。
试管苗快繁技术是指将受病毒侵染的母株去除外在病毒污染,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无病毒的试管苗,再进行大规模繁殖。
该技术有以下优点:一、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试管苗体内外病毒,降低病毒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证马铃薯品种的纯度和优质性。
二、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大规模繁殖马铃薯健康种苗,提高种薯产量和品质,促进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降低耕地污染和农业用药量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去除病毒,降低马铃薯的病害发生率,从而减少对土壤和水的污染,降低农业用药量,保护生态环境。
四、提高农民收益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一、选择底薯并进行消毒。
选用优质种薯作为材料,切割成小块,进行消毒处理,去除外在污染细菌。
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采取组织培养技术,将马铃薯底薯比如去除病毒后得到的组织块,放在含有营养物质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下培养,最终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
三、快速繁殖无病毒试管苗。
将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苗通过快繁技术进行扩繁,获得大量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再进行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育苗培育。
四、田间移栽。
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经过特殊处理后,移栽到田间进行培育,获得无病毒的马铃薯种质资源。
总之,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项有效的马铃薯病毒控制技术,可以保证马铃薯种质资源的纯度和优质性,为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马铃薯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
2022年第6期世界热带农业信息马铃薯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马铃薯产业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陇西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在750万hm2以上,产量在80万t以上。
1马铃薯脱毒苗培育技术要点1.1选择培养基培育脱毒马铃薯种苗时,优选富含有机元素的液体培养基,禁止添加生长剂。
1.2组织快繁培育脱毒苗时,要做好病毒检测工作,确保所选用的培养苗无病毒。
脱毒马铃薯幼苗长出8片叶时,在无菌环境下将其切成小段,确保每个小段上携带1个叶片,然后放置于培养瓶中,一般情况下,每个培养瓶放35个小段为宜,然后将培养瓶放置于25℃恒温环境下,湿度以80%为宜,同时要确保有充足的光照。
培养1~2个月后即可获得新植株,然后再进行切断扩繁,每次扩繁前必须要检测是否携带病毒,若发现病株,应及时清理。
1.3微型薯生产生产微型薯时,应选择在温室内无菌环境下进行,将扩繁生产出的脱毒马铃薯幼苗放置在25℃恒温培养室内,湿度控制在80%,进行炼苗工作,完成炼苗后的幼苗采用无土栽培模式移栽到温室内,培养基优选经过消毒的蛭石粉,定植时密度控制在450株/m2,苗床温度以23℃为宜,湿度仍以80%为宜。
培育2个月后,即可获得微型薯,收获微型薯后晾晒24h,然后结合品种、规格等条件分级存放在清洁处备用。
2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2.1选种优选早熟脱毒马铃薯进行栽培,具体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气候、温湿度、土壤墒情、降雨量、市场需求等多项因素选种,确保其具备早熟、优质、高产的特性,同时要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性能。
以陇西县为例,应优先推广应用陇薯10号、陇薯7号、冀张薯12号等品种,需要注意,低海拔河谷区应重点推广应用陇薯9号、冀张薯12号等。
2.2选地、整地、轮作选地时,优选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保证地质平坦、坡度小,优选壤土和沙壤土,土壤pH值在5.5~6.0为宜。
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的培育要领.doc
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的培育要领马铃薯脱毒及脱毒种薯的培育要领:1.增产效果而同样的品种,经过脱毒和隔离繁殖后,植株生长健壮,产量显著增加,比脱毒前至少增产30%~50%,甚至成倍增产。
退化越严重,脱毒后增产效果越明显。
2.增产的原因脱毒后的马铃薯,摆脱了病毒对植株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干扰,使植株生长旺盛,从而恢复了该品种原有的生长发育特性,也恢复了其增产潜力。
据测定,脱毒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比退化株增加33.4%,光合生产率提高14%-41.9%,植株高度增加50%以上。
3.脱毒马铃薯的特点脱毒马铃薯只是脱除了已经侵染进植株体内的病毒,但不能避免病毒的再侵染。
换句话说,脱毒马铃薯在繁殖和生产过程中仍会遭到各种病毒的再侵染而重新退化。
因此,在脱毒后的整个繁殖过程中都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延缓病毒的再侵染。
否则,将失去脱毒意义。
另外,不能利用脱毒商品薯作种子,因为商品薯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感染了病毒。
这就是说,脱毒马铃薯是有“有效期”的,过了有效期就应淘汰。
繁殖、生产代数越高,再退化的就越严重。
(二)脱毒技术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1.茎尖剥离方法将经消毒处理的幼苗材料置于解剖镜的承物台上,在40倍的目镜下左手拿镊子夹住植株,右手用解剖针由外向里逐层将植株生长点的小叶片和叶原基剥离掉,最后只保留带一个叶原基的生长点,大小约为0.1~0.2mm。
用解剖针把生长点“切”下置于培养基上,封严瓶口放于培养室内培养。
2.茎尖培养方法采用MS基本培养基,每升添加6-BA2mgAA0.5mg,甘氨酸2mg,盐酸硫胺素0.4mg,盐酸吡哆素0.5mg,烟酸0.5mg,肌醇100mg,生物素0.05mg。
茎尖培养条件是,温度23~25℃,光照强度3000~4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每天16小时左右。
在正常条件下,经过30~40天的培养可见到茎尖有明显的增长。
大约3~4个月后就能长成小植株。
3.病毒检测病毒检测的目的,是鉴定所获得的试管苗是否完全脱除所有病毒。
马铃薯脱毒快繁与微型种薯生产技术
克 新 1 大 田生产 薯块 。 号 22 茎尖组 织培 养基 的选 用 .
3 %食用 白糖+ 脂 粉 7r p 琼 L,H值 58~6 , C . . 一般 4周 0 转接一次 , 繁殖 系数 4~7 。经 试 验 , 培养 最适 温 度 为 2 3~2 c 4 o ,光 照强 度 10 5 0~2 0 ,每天 光 照 时间 0 0l x 1 。 了降低 马铃 薯试 管 苗快繁 成本 , 们用 卡拉 胶 6h 为 我
病毒 检测 方法 有多 种 , 如生 物学 测定 法 、 酶联 免疫 吸 附法 ( LS 、 E IA) 植株 直接 测定 法 。我们 采用 的是 酶联 免疫 吸 附 法 ( LS , 据检 测 结 果 , E IA) 根 将含 有 病 毒 的株
系淘 汰掉 , 留下 完全不 含 病毒 的株 系 , 样 即获得 了 保 这 脱 毒 马铃薯 基 础材料— — 马 铃薯脱 毒 试管 苗 。 马铃 薯茎尖 脱毒 成 功率 的高低 ,除受茎 尖 大小 影 响之外 , 还受 人员 操 作 因素 的影响 。一 般来讲 , 剥离 的 茎 尖越 小 , 带病 毒越 少 , 所 获得 无病 毒植 株 的机会 就越
2 马 铃薯 的脱 毒 方 法
高, 但培 养越 困难 ; 体茎 尖越 大 , 离 虽成 活率提 高 , 但脱 毒效 果 降低 。 想 的茎尖 大小是 01~02m 带有 一 理 . . m, 二个 叶 原基 。根 据资料 介 绍 , 正 常情况 下 , 在 离体 茎尖 脱 毒 成 功 率 一 般 在 4 一5 % %之 间 。我 们 的试 验 也 证 明, 随着 技术 人员 操作 的逐 渐熟 练 , 脱毒成 功 率也 将逐
代 替 了琼脂 粉 , 白糖代 替 了蔗糖 , 用 纯净水 代替 了蒸 饮 馏 水 ,结 果 单 株 成 本 降 低 3 .% , 总 成 本 降 低 约 48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由于培养物是脱离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体培养。
在有些情况下,再分化也可不经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发生于脱分化的细胞。
[1]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是人工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植物,脱除病毒得到无毒苗株,继而在大田快速繁殖的技术。
脱毒及离体快繁,这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是有效的一个方面。
主要是进行茎尖培养脱除病毒。
对于脱毒苗、新育成、新引进、稀缺良种、优良单株、濒危植物和基因工程植株等可通过离体快速繁殖,同时可不受地区和气候的影响,比传统的繁殖方法快数万倍。
植物组织培养已发展成为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2]植物组织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很多方面,其中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个领域。
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改良作物是以后农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首先用茎尖脱毒获得无病毒植株成功的是法国人莫勒尔,他们用大丽花为原料,在1952 年试验产生了无病毒植株。
在1955 年以马铃薯为材料产生了无病毒植株。
农业生产中,许多农作物都带有病毒,无性繁殖方式植物如马铃薯、甘薯、大蒜等尤为严重,但是感病植株并非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
[3]一、国内外研究动态(一)研究背景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rn tuberosurn)是双子叶种子植物, 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4]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植株长势逐年削弱、矮化,分枝变小,结薯变小,产量逐年下降,甚至绝产,这种现象叫做种性退化。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1 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 (1)1.1 设备条件 (1)1.1.1 试剂配置室 (1)1.1.2 洗涤及灭菌室 (2)1.1.3 无菌室 (2)1.1.4 培养室 (2)1.2 材料的选择 (2)1.3 类病毒和病毒的检测 (2)1.3. 1 类病毒的检测 (2)1.3.2 病毒检测 (9)1.3.3 脱毒材料热处理 (13)1.4 培养基的制备 (13)1.4.1 培养基母液配制 (13)1.4.2 培养基配制 (15)1.5 外植体灭菌 (17)1.6 茎尖剥离前消毒 (17)1.7 茎尖剥离与接种 (17)1.8 培养 (17)1.9病毒检测筛选脱毒苗 (17)1.10 品种典型性鉴定 (18)2 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 (18)2.1 茎切段培养基繁殖 (19)2.1.1 扩繁前的准备工作 (19)2.1.2 茎切段和接种 (19)2.1.3 培养 (19)2.2 扦插苗扩繁 (21)2.2.1 培养基础苗 (21)2.2.2 基础苗移栽 (21)2.2.3 基础苗剪切 (21)2.2.4 基础苗切段后的管理 (22)2.2.5 扦插苗 (22)2.2.6 扦插苗管理 (23)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脱毒苗快繁技术操作规程1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操作规程马铃薯健康种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利用茎尖脱毒快繁技术生产无病毒种薯、田间系选生产良种和实生种子生产无毒实生薯等,其中植物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即茎尖脱毒)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茎尖脱毒技术是根据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和茎尖分生组织带毒少的原理,结合使用钝化病毒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剥离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获得脱毒植株。
这一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能与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除一些类病毒外,绝大多数植株病毒都可以通过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除。
经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经病毒检测并确认其不带病毒后可进一步利用,对仍带有病毒的株系进行淘汰或再脱毒。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
67《农机市场》 2024年第2期马铃薯是泸水市片马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2023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813.3亩,占全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35.59亩的18%,实现总产886700 kg,平均单产1090.3 kg/亩。
主要种植品种是中甸红、合作88。
为实现马铃薯高产稳产,增加马铃薯种植收益,近年来,片马镇积极推行马铃薯的脱毒与快繁技术,以促进当地马铃薯种植产业的良好可持续健康发展。
1. 马铃薯脱毒技术1.1 建立无菌体系1.1.1 材料选择与处理马铃薯外植体材料的来源可分为三种;一是将大田中处于生长季节的马铃薯植株移植至温室内,并将新生长出的嫩芽收集为外植体。
二是从大田中的马铃薯植株上切取一部分的茎段,扦插于营养液中培植一段时间后,将新生长出的嫩芽收集为外植体备用。
三是将马铃薯块茎放置在室内使其自然发芽,在收集嫩芽为外植体时先将室内温度提升至38℃处理15d后再进行。
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胡伍军云南省泸水市片马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泸水 673207作者简介:胡伍军(1977—),男,汉族,云南泸水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在培养外植体时,可使用7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农用链霉素1500倍液混合均匀喷施外植体,可起到杀菌效果。
当外植体植株上携带有病毒,可采取热处理或茎尖培养的方式进行消毒。
马铃薯外植体新芽多为2cm左右,收集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运用75%酒精对外植体表面灭菌处理30~60s。
随后使用0.1%升汞灭菌5~8min,最后使用无菌水冲洗3~10次,单次冲洗时间为5min,完成处理 [1]。
1.1.2 茎尖剥离与接种马铃薯外植体茎尖较小,将茎尖组织灭菌后,放置在10~40倍解剖镜下使用专用镊子剥离嫩叶组织,裸露出半圆形生长点。
保留1~2个马铃薯叶原基,并接种至空白培养基。
1.1.3 初代培养茎尖初代培养以液体培养基为主,配方为MS+IAA0.1mg/L+GA30.1mg/L,pH值为5.8。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全球范围内都有大量的种植。
由于土壤中存在的病毒和细菌的侵害,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往往受到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前景。
一、原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种利用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手段快速产生无病毒的马铃薯试管苗的技术。
它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选择健康无病毒的马铃薯组织,将其进行无菌培养,促进组织再生和植株生长,最终获得大量的无病毒马铃薯试管苗。
二、方法1. 选择健康的母株:首先需要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试管苗快繁的材料。
这些母株应该是没有明显的病害和病毒感染的,以保证脱毒后的试管苗是健康的。
2. 组织培养:将选取的健康组织(例如茎、叶或芽)进行消毒处理,然后进行无菌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利用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组织再生和植株生长。
3. 病毒检测: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脱毒后的试管苗进行病毒检测,确保其无病毒。
通常采用ELISA法和PCR法等技术进行检测。
4. 试管苗生根:经过病毒检测合格的试管苗,可以进行生根处理,促进其根系的形成和长成。
5. 扩繁:经过生根的试管苗可以进行扩繁,通过分株或离体再生等方法,迅速繁殖大量的无病毒试管苗。
三、应用前景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消除马铃薯中的病毒和细菌,保证种子的健康。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加快马铃薯种苗的繁殖速度,满足市场需求。
传统的种苗繁殖需要时间较长,而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这一时间,提高种苗的产量和质量。
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还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良好的材料。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快速繁殖无病毒的马铃薯试验材料,为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更多可能。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新技术,它将对马铃薯生产和种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技术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技术马铃薯采用无性繁殖,生育期间容易被病毒侵染引起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因此,开发和推广脱毒种薯快繁技术,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是解决其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留种困难的有效途径。
微型薯是利用茎尖脱毒生产的原原种,繁殖原种、一级种薯、是保证大田生产用种的主要方法。
一脱毒种薯繁殖技术1、建立繁殖基地:脱毒种薯繁殖基地应选择在土地平整、交通方便、具有排灌条件的高山区,蚜虫分布稀疏和不利于蚜虫迁飞降落区。
原种繁殖应建立在1300m高海拔冷凉地区,一级种薯繁殖基地在1200米以上海拔地区。
2、建立隔离保护区:原种基地周围建立隔离区,隔离区周围1000米内不种植茄科、十字花科、蔷薇科等作物,以防蚜虫传播。
3、催芽:微型薯一般单粒为5~10g,出苗较慢。
采用沙床催芽,沙床应选择背风向阳地方,将床底铲平后,每铺1层湿沙(湿沙以手握成团,松开后松散为宜)摆放一层微型薯,铺3~5层薯块,最后在沙子上面盖1层草苫。
苗床上起好竹拱,盖严薄膜,四周用土压好。
经8~10天,芽长达0.5厘米左右即可炼芽播种。
二脱毒种薯栽培技术1、选择地块,精细整地:繁殖种薯应选土壤肥沃,便于排灌的沙壤土。
冬前深翻保墒,播种时整地起垄,垄宽2尺,垄高6寸,每垄种2行。
2、施足底肥,集中深施:马铃薯应重施底肥,一般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二铵30公斤或薯类专用肥60公斤。
底肥一次施足,垄中线开沟集中条施为好。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种子繁殖田应适当增加密度,以多产小薯为主,一般播种密度为4000-5000株/亩,行距1.5~1.8尺,株距6~8寸。
微型薯适宜播种期为3月上中旬,一级种薯适宜播种期为2月下旬到3月上旬。
4、土壤处理,开沟点播:每亩用3%地虫一扫光颗粒剂2~3公斤,多菌灵3~4公斤/亩,拌细土30公斤进行土壤处理。
在整好地块上沿水平开沟摆放种薯,肥料施入种薯间,然后用细土覆盖2~3寸为宜。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快速繁殖技术
离条件下 ,栽植脱毒试管苗 ,由试管脱毒苗生长出 的块 茎 ,称之为脱毒原原种 。 第 三步 ,原种生 产 :用脱毒 原原 种在 良好 隔离
条件 下的 田间继续繁殖 为一级原种 。 第 四步 ,良种 生产 :用一 级原 种做种 薯 ,在 田 间继续 繁殖 为二 级原 种 ,以后 逐 级输 送 繁 殖 为一 、
a t ie fpa t t b i ah y . ev r u y t m so o ao sc u e yifcig o ie e t i s sa e rs l cit so ln vi me a ol p t wa s Th a o ss mpo np tt e a s db e t fdf r n r e r e ut c i n n vu s
( e a gI tu f gi l rl c n e , e a g H i n j n 5 1 1 C i H g n si t o A r u u i c s H g n , e o g a g1 4 , h a) n te c taS e l i 0 n
Ab ta l Poao d g n r t n i a s d b n rmo e vr lne t n , ih i h i a tra e t g hg n sr c: tt e e e ai s c u e y o e o r i f ci s whc st e man f co f ci ih a d o a i o n
第二步,原原种生产 :将获得的核心材料 ,经
组织 培养 扩量 繁殖后 ,在 防病 防虫 网室 , 良好 的隔
合时 , 病毒就会在植株体内增殖 、转运和积累到块
茎中,这样世代传递 ,病毒危害就会逐年加重 ,最 终失 去种用 价植 。 目前 尚没有 发现 即能治疗 病 毒病
82.5马铃薯脱毒与快繁技术
茎尖脱毒与培养
2、茎尖消毒 • 取1厘米的茎尖,水洗干净,无菌条件下先用70%的酒精浸组织15-
20秒,再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泡4--5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茎尖脱毒与培养
3、接种
• 把消毒芽在解剖镜下逐层剥去幼叶,露出 圆滑的生长点,留1-2个叶原基,0.2— 0.3毫米,随即接种于MS液体培养基上, 每升加0.1-1.0mg/LNAA 、 0.51.0mg/LGA3、0.5mg/LBA,2%蔗糖, pH值5.8。
“退化”主要原因是病毒的侵染及其在薯块内积累。危害马铃薯的 病毒有17种之多,如X病毒、S病毒、Y病毒、M病毒、A病毒、花叶 病毒、纺锤形块茎病毒等。马铃薯病毒可使块茎产量减少 50%~80%。
茎尖脱毒与培养
1、取材 • 茎尖是用于马铃薯脱毒快繁的常用材料。 • 在促使块茎萌发生长的过程中可结合进行热疗处理,对古巴花叶病
茎尖脱毒与培养
7、驯化
• 炼苗室温度:白天23~27℃,夜间不低于14℃。炼苗具体方法:移 植前7d左右,将长有3~5片叶、高2~3cm的试管苗,在不开瓶口 的状态下,从培养室移至温室排好。为防止强光、高温灼伤试管苗, 在温室顶上加盖一层黑色遮阳网。
茎尖脱毒与培养
8、无毒材料的保存
• 将无毒原种种在温室或防虫罩内灭过菌的土壌里,以防止蚜虫传毒 及各种 条件下的机械传毒。在大规模繁殖这些植株时,应该把它们 种植在田间隔离区内,或采用春播早留种和夏留种的方法,也可以 把经茎尖脱毒处理的无病毒植株,再通过离体培养进 行繁殖与保存。
“种薯”是指那些作为种子用的薯块。“脱毒种薯”是指种薯经过一系 列物理、化学、生物或其它技术措施清除薯块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的经 检测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
马铃薯茎尖脱毒原理
马铃薯茎尖脱毒原理
马铃薯茎尖脱毒是一种繁殖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的方法,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健康的无病毒马铃薯株作为原材料:无病毒种薯是实施茎尖脱毒的前提,必须从健康无病毒的马铃薯植株中取得茎尖。
2. 茎尖提取:通过将马铃薯植株的茎尖分离出来,使得其中的细胞组织含有较少或无病毒。
3. 培养无菌苗:将茎尖放入含有适当培养基的无菌环境下,使其进行快速繁殖,得到无菌苗。
4. 消毒处理:在培养过程中,对无菌苗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使用消毒剂来杀灭任何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5. 体外繁殖:对于无菌苗进行多次体外繁殖,通过分化、分裂和再生形成较多的植株。
6. 茎切:将培养好的植株的茎部进行切割,得到茎片。
7. 反复培养:将茎片放在培养基上进行反复培养,使其再次繁殖和生长。
8. 移植至土壤:将培养好的茎片移植至含有营养适当的土壤中,进行生长和发育。
通过上述步骤,茎尖脱毒的原理在于采取无菌培养的方式,通过对茎尖进行多次培养和消毒处理,从而去除或大幅降低马铃薯植株中可能存在的病毒污染,最终获得无病毒状况的种薯。
这样的种薯具有较高的健康度和繁殖性,能够保证马铃薯植株的高产高质。
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高效快捷低成本繁育技术的研究
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高效快捷低成本繁育技术的研究一、引言马铃薯作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常常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脱毒种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高效快捷低成本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推动马铃薯生产的健康发展和提高马铃薯产量。
二、脱毒微型种薯的意义作为蔬菜类作物,马铃薯容易受到多种病毒的侵害,病毒感染会导致马铃薯产量减低、质量下降,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研究脱毒种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脱毒种薯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病毒,提高种薯的健康指数,减少疾病传播和发生,从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现有脱毒种薯技术的不足目前,常用的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主要包括热处理脱毒和组织培养脱毒。
热处理脱毒的劣势是时间长,成本高,且脱毒效果不尽如人意。
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对实验室条件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成本也较为昂贵。
急需开发一种高效快捷低成本的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繁育技术。
1. 选择适宜的马铃薯品种在进行脱毒微型种薯繁育技术的研究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马铃薯品种。
优质的马铃薯品种可以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有利于繁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病毒检测和筛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病毒检测和筛选,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种薯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通过对病毒感染的种薯进行筛选,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3. 研发脱毒处理技术针对病毒感染的种薯,需要研发高效快捷低成本的脱毒处理技术。
可以尝试应用微生物、植物提取物等天然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实现对病毒的有效清除,同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 建立微型种薯繁育体系在脱毒微型种薯繁育技术的研究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微型种薯繁育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脱毒处理、培育、扩繁等环节,确保种薯的质量和健康指数。
五、技术应用前景通过对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高效快捷低成本繁育技术的研究,可以实现对病毒的有效控制和清除,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培快繁工作流程
【】李 浚 明. 物 组 织培 养 教 程 【 4 植 M】. 京 : 中 国农 业 大 学 北
出版 社 ,1 9 9 1,2 .
NA A, 增 殖 系 数 为 9—1 。通 过 组 培 扩 繁 可 以获 得 大量 的 组 2
0 4 0 河 北 省 邢 台学 院 生 物 ・ 学 系 石 晓 云 501 化 王僧虎 张雪 辉 唐
培苗壮苗数量 是效益 的保 障。马铃薯 种植逐步走 向规模化 、
标 准 化 、 区域 化 。各 科研 单位 与 企 业 要 摸 索 创 立 出 一 套合 适 的 可规 范化 生产 马铃 薯种 薯 的 工 艺 流程 ,提 高 繁 殖 效 率 ,简
酶联 免疫 吸 附检 测 病 毒 是 根 据 病 毒 颗 粒 能 够 与 它 们 的 特 异 性 抗 体 在 离 体 情 况 下相 互 反 应 ,并 用 酶 检 测 放 大 这 个 反 应 ,最 后 测 得 病 毒 的有 无 。它 是 鉴 定 马 铃 薯 病 毒 的 比较 便捷 的方 法 ,可 以检 测 P X、P Y、P S V 、P R 等 常 见 V V V 、P M LV 病 毒 , 比较 适 合 样 品 数 量 多 时 的 病 毒 检测 。 另 外还 可 以 用指
4周 后 组 培 苗茎 芽 长 高 ,茎 变 粗 、 叶 片 增 大 、 叶 色 浓 绿 ,茎 叶表 面 有 明 显 的 细 毛 。 加 入 25gtP . / VA 可 以一 定 程 度 上 防 . 止 组 培 苗 玻 璃 化 ,增 加 壮 苗 率 。 马铃 薯 是 喜 光 作 物 ,在 培 养 室 内也 要 给 予 其 充 足 的 光 照 条 件 ,光 照 强 度 为 20 0~ 0 0 40 0 l x的条 件 下 生 长 较 好 。一 般 认 为 组 培 苗健 壮 与 否 也 与 继 代 次 数 有 很 大 的 关 系 ,增 殖 时 间 长 , 生 长 势 下 降 , 生 活 力 较 弱 ,
马铃薯种薯脱毒苗快速繁殖技术及污染防范措施
1 脱毒 苗 的快 速繁 殖 1 1 培 养基 制备 冬季 采 用 MS加 赤 霉 素 ( 0 . 2 5 mg / L )加 奈 乙 酸 ( 0 . 0 1 m g / L ) 加6 一 苄基氨基 嘌呤 ( 0 . 5 m g / L ) 加 泛 酸 钙 ( 2 g / L )加 白糖 3 %加 琼 脂 0 . 7 % ,用 l m o L / L HC I 或
1 . 3 无 茵接 种
在 无菌 超 净工 作 台上 ,用镊 子 夹 出经病毒 检测 种植 , 可 以有效 利 用空 间做 到 立体 栽培 。 用竹 竿搭成
斜 花 式架 或人 字形 架 , 生 长初期 将 植株 绑在 架竿上 , 也可 采用 塑料 绳 吊住 藤蔓 来 固定植 株 ,达 到立体 种 植 的 目的。
4 . 4 植株 调 整
般在株 高 4 0 e m 时 即可 陆 续 采 收 嫩 梢 和 嫩
叶。 嫩叶要带叶柄 , 使用剪刀剪下 , 尽量不用手摘, 以
防感染 病 害 。 采 收后 3 d内可 自然保 鲜 , 食 味不 变 , 3 d 后 失水 严重 , 品质 变劣 。
6 留种 贮藏
1 . 2 灭 茵
配 好 的 培养 基 按 每 瓶 2 5 — 3 0 m L分 装 于培 养 瓶 中, 用透气 薄膜封 口, 旋上瓶 盖 , 置于 1 2 1 o C、 压 力
1 1 4  ̄ e m 的容器 中高 压蒸 汽 灭菌 2 0 m i n , 并 置于无 菌 室 内待 用 。
点, 在 马铃薯 生产 上普 遍应 用 。 缓 苗后 中耕 松土 2次 , 深度 4  ̄ 5 e m, 促 进 叶用甘 薯 根 系生长 和提 高地 温 , 以利薯 苗 早 生快发 。
浅谈马铃薯脱毒快繁流程步奏及配方
浅谈马铃薯脱毒快繁流程步奏及配方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为茄科茄属作物.是全球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
马铃薯具有生长期短、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耐储运的特点,因此深受生产和消费者的喜爱。
但在马铃薯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性退化的问题,而病毒侵染是马铃薯退化的根源。
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所以病毒侵染后会世代相传,危害逐年加重。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解决马铃薯病毒危害,防止品种退化的有效途径是茎尖离体培养。
通过茎尖离体培养培育脱毒基础苗,再通过建立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生产优良种薯是马铃薯高产、稳产、优质的可靠保证。
一脱毒种薯繁育工艺流程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二脱毒技术2.1 脱毒方法2.1.1 外植体选择及处理外植体的选择途径一般有3条:①在生长季节从田间挖取植株种植在无菌的盆土中,温室内栽培,取其新长成枝条的芽;②从田间切取枝条,插入营养液中生长,取新抽生枝条上的芽;③块茎在室内发芽,芽经热处理(38℃)2周后再取芽。
另外,定期给植株喷施内吸杀菌剂,如0.1%多菌灵和0.1%链霉素的混合液,可以有效提高灭菌效果。
经过上述处理之后,要比直接取自田间枝条污染少得多。
再加上茎尖分生组织又被彼此重叠的叶原基保护.只要仔细剥取,无须再进行消毒,就能得到无菌的外植体。
但为保险起见,在切取外植体之前,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表面消毒,一般在5%次氯酸钠中处理8~10min即可。
虽然顶芽和腋芽都能作为外植体,但顶芽的茎尖生长要比腋芽的快,成活率也高,所以一般取顶芽作为外植体。
2.1.2 剥离茎尖和接种在超净台上的解剖镜(8~40倍)下进行茎尖剥离。
解剖时必须注意使茎尖暴露的时间越短越好.以免超净台的气流风干茎尖。
在材料下垫上一块湿润的无菌滤纸也可达到保持茎尖新鲜的目的。
在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叶片和叶原基剥掉,直到露出圆亮的茎尖生长点。
将带有l~2个叶原基的茎尖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上。
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尤其是当芽未曾进行过表面灭菌时更要谨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 栽 。移栽 时用 手捏 住 苗 , 苗 轻 轻扭 转 拔 下 即 将
可 。移栽 行距 4 I , 5C -株距 2 . m, 6 7n。 D 6 4c 每 6 - 保 i 证密 度 50 0穴 。把 掰 好 的苗 子 移 栽 畦 面 中 问 , 0
() 3 快速增 加效益 。试验 秦芋 3 1号脱毒 种薯 ,
原 种 或 原种 进 行 育 苗 、 栽 、 繁 技 术 体 系 , 我 市脱 毒 种 薯 尽 快 普 及 。 移 扩 使
关键词 : 马铃 薯 ;脱 毒 种 薯 ; 苗 ;赞 殖技 术 掰
1 技术 要点
11 选地 .
1 5d扎 出 新 根 , 片 变 大 , 长 转 入 正 常 , 时 即 叶 生 此
源方 便 。
1 2 育 苗 .
产量 15 0k , 切 薯 繁 殖 , 浪 费 种 薯 , 6 0 g 而 既 6 7 m。 选 上年 收 获 的原原 种 或 经 过认 真
产 量 只 有 l2 0k 5 g左 右 。
2 2 种 性 好 .
】2 1 选 种 ..
筛 选 的原种 。达 l O O g左 右 , 小均 匀 的薯 块 , 大 从
薯 型 到 薯皮 、 色 都要 一致 , 薯 畸形 薯不 选 , 带病 的 薯 块 去掉 。 1 2 2 苗床 的制作 . . 床 宽 I 1 深 0 3I, . 5m, . 3根 " 1 据 地块 长短 不 限 。选 用 未 种过 茄 科 的 腐殖 土 , 进
行 过筛 , 铺入 畦 内 整平 , 厚度 0 2m, 实并 加 盖 踩
试 验 调 查 结 果 , 均 每 株 节 约 0 2— 0 平 . .3元 ,
1 0 株 可 节 省 20 0 30 0元 。 00 0 0 — 0
拱形 薄膜 保 温 , 以防育苗 受 冻 。 I 3 2 掰 苗 移 栽 当育 苗 床 中 种 薯 的苗 长 到 . .
3 I , 长到 5C I 右并 有大量 须根 时 , —5C I根 I I 左 I 即可
按 此技术扩繁 , 可提前 3 普及到 千家万户 。 —4a
首先 用 手挖 成 小 穴 , 再将 苗子 轻轻 栽 入 I 3覆 土 / 按实, 然后 适 当 浇水 稳 根 , 最后 盖 上 沙 网 , 以防 虫
害带病 进入 。 I 3 3 田 间 管理 栽 后 5 . . —7d为 缓 苗期 , O 1 一
可进行 田问管理 , 管理 办法 同大 田生 产 。
选择 3a以上 未种过 马铃 薯 或茄 科 作物 的地
快 。要求 土地 平 坦 、 风 向 阳 、 壤
2 1 产 量 高 . 据 试 验 结 果 , 6 7I。 50 0株 , 8 每 6 I 栽 0 T 6 7 m。
2 4 繁 殖 快 .
一
般 ~ 个 种 薯 可 以掰 苗 3次 左 右 , 繁 殖 9 可 —
1 0棵苗 , 切 薯 繁殖 , 而 一个 种 薯 只有 2 3块 , — 只 能 繁殖 2 —3 。 苗
2 5 效 益 高 .
水 , 表 土湿 润 , 盖 好塑 料 薄 膜保 温 育苗 , 一 让 再 第
水 , 畦 问湿 度 保 持一 致 , 栽气 温 较低 时 , 用 使 移 可
苗用 种 4 g 计每 公斤 脱 毒种 薯 价 2元 计 算 , Ok , 如 果 每 6 7m。掰三次 苗 , 省成 本 1 0元 。 6 节 6 ( ) 殖 系数效益 。按 1 0 2繁 00 0株 试 管组 配 苗 计算 , 送 往 基地 托 运 到 田管 、 薯 掰苗 扩 繁 , 从 种 经
・
28・ 5
陕
农
业
科
学
马铃 薯 脱 毒种 薯 高 效 掰 苗 快 速 繁殖 技 术
熊 鹰 ,刘 运 华 ,马 俊
( 西 省 安 康 帝农 业 科 学 研 究所 , 西 安 康 陕 陕
摘
75 2 ) 2 0 1
要 :马铃 薯 脱 毒 种 著 高 效掰 苗 快 速繁 殖是 根 据 当地 气候 特 点 。 理 位 置 研 究 的 一 项技 术 , 选 用 脱 毒 原 地 从
塑 料 薄膜进 行保 温 。
田间试验 调查 , 用脱 毒 的原原 种或 原种 , 同 在 等 繁殖代 数情 况 下 , 苗 的种 薯 比切 薯 繁 殖 的种 掰 薯增产 1 . , 5 5 且大 中薯 率高 、 病 性好 。 抗
2 3 成 活率 高 .
试 管苗移栽 成 活率 在 7 % , 0 而掰 苗 栽 植达 到
次 育苗期 为 4 , 二 5d 第二 次为 2 , 3d 第三 次 1 。 6d
1 3 移 栽 .
( ) 是 节本 效 益 。按 技 术要 求 掰一 次 苗 每 i一 6 7m。 6 用种 10k , 2 g 掰两次 苗用 种 6 g 掰 三次 Ok ,
】 3 1 做畦 按 照育 苗床 的规范 制作 , . 再适 可喷
9 以 上 。 5
1 2 3 栽 薯 可 根 据 当 地播 种 期 而定 。首 先 在 .. 育 苗床 的表 面适 当浇水 , 然后 把 选 好 的种薯 摆 入 床 内 , 时要 求 块 茎脐 部 向下 , 摆 顶部 向上 , 由北 向 南 倾斜摆 放 , 间距 3c 左 右 , 平 , 薯 m 刮 然后适 当喷
( ) 持续 发 展效 益 。该技 术 被 广 大 农 民 掌 4可
握, 随着农村 产业 结 构 调 整 实行 脱 毒 种 薯 订 单 农
业, 很快 普及 全市薯 农增 产 、 效 。 增
收 稿 日期 : 0 9 I 4 2 0 一 卜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