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紧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历史与社会课题也一改以往的老面貌,开始焕发新颜。
尤其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新)》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运用,为历史与社会课改创造了条件,也为历史与社会教师指明了课改的方向。
课堂的改革,能否一步到位呢?其实,对我们广大农村教师来讲,并非那么容易做到。
正如《中国教育报》的记者报道中所说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
这其实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如学校设施的配备陈旧,学生自身的素质,新课程理念接受程度与教师行为的转化等等。
其中新课程理念的接受程度与教师行为的转化是关键所在。
一种理念的转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更何况旧的教学理念早已根深蒂固。
如果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不先转变,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就只会流于形式。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限制,课堂上更多的是“一言堂” “满堂灌”,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
流的时间很少,评判的标准往往也比较单一死板。
这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被剥夺了。
新课程最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何为自主学习呢?《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解释是:自主学习是指学
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它要求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鲁迅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郭沫若说,要“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些读书箴言,都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那种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而只是有条理地把问题阐述给学生的做法,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重要的是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和足够的时间。
那么,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做到这点呢?
一、给学生想象的时间和机会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
”有了想象,人类就能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为问题的解决找到有效的途径。
课堂上,让学生想象,学生就会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不仅理解了作品的意蕴,而且会进行艺术再创造。
如在《唐代的科技文化与社会风尚》新课导入的时候采用了杜甫的《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I 1 n)俱丰实去。
”回忆开兀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
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
读到这里,若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只能简单的停留在当时唐朝的经济繁荣的景象。
若教师发问一句:“当时的唐朝除了经济繁荣,百姓生活富庶,还有哪些方面的
繁荣气象?”学生马上想到唐朝的诗歌,发达的科技和开放的时代风尚。
在本课的教学最后提出
“假如李白穿越时空来到今天,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他会提出哪些建议呢?”让学生结合唐朝的繁盛景象,大胆的提出建
议这样的想象题目,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上给学生想象的时间和机会,正体现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二、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活”起来
历史与社会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积极的思维来实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创新的想法,往往不是在思维的起始阶段,而是在思维的发展乃至最后阶段产生出来的。
因此,作为教学活
动的组织者一一教师,要给学生更多思维的时间和机会。
如教《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北魏孝文帝身上反映了什么精神?你感悟到了什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然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看法,如“果敢”、“勇于创新”、“不怕困难”……
三、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和机会让课堂“动”起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很少,有的话也只局限于“听、说、读、写”中的动手写。
心理学研究表明,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我们可以借鉴数学、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发
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为学生的动手提供时间和机会,让动口、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
例如,指导学生预习新课时,让学生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日积月累,学生不仅学会怎样读书,而且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又如,在教授《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等高箱地图上获取信息,由于我们教材上所给的是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鉴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为了让学生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个部位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登高线地形图见图1,然后将等高线地形图进行裁剪见图2,一方面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等高线
地形图,另一方面加深同学们的理解,便于运用。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时间和机会,大大拓宽了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天地。
四、给学生交流与互动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流动”起来有这样一种说法:你我各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你我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你我却有了两种思
想。
这很形象地说出了交流的好处。
所以,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要
让历史与社会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
力。
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智慧火花只有在思想与思想碰撞中才能竞相绽放。
我们发现,历史与社会课上学生与文本交流不够,学生与学生交流不够,学生与教师交流不够,教师应在生本、生生、师生间保证足够的交流与互动
的时间,才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大胆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教学思
想,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自读能力、质疑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应该多交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思维发散的空间,使他们在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更多成功体验和喜悦。
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算成功,我们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