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
端子压接规范详述
![端子压接规范详述](https://img.taocdn.com/s3/m/cd62e7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c.png)
端子压接规范详述1、压接要求1. 芯线(导体)和塑线(绝缘体)压接处外观要求:1)芯线压接处:芯线必须可见。
芯线末端必须超出芯线压接处,且其超出部分不得影响端子的装配功能即不能伸入到端子的接触区域。
塑线压接处必须保证塑线末端、芯线同时可见。
2)芯线压接处、塑线压接处:导体不允许有任何单根导线外露及损伤。
针对以上要求,对于芯线和塑线压接外观的判定总则为:2. 喇叭口压接要求喇叭口分前喇叭口和后喇叭口。
后喇叭口必须保证能看到,前喇叭口最好也要有。
无喇叭口和过大的喇叭口都是不可接受的。
一般要求,喇叭口近似为端子材料的2倍,要求要后端必须能明显看到喇叭口,判定依据可参照下图:3. 余料切断要求端子压接时,要求必须能看到余料;过长的余料长度、无余料都是不可接受的。
通常要求余料切断长度为端子材料的1.0-1.5倍。
对于余料切断的具体长度判断要求满足以下三点:1)余料切断前端不超过0.3mm,后端长度不超过0.5mm;2)余料上的毛边不允许超过0.3mm;3)余料和毛边必须不能影响端子插入护套里。
4. 端子压接容易发生的变形及判断标准。
要求:端子弯曲变形不允许影响端子连接,及端子的接插功能。
5. 有密封塞的端子压接要求对于有些需要加密封塞的端子压接,主要有以下几点:1)密封塞在塑线压接部位必须安全可靠;2)密封塞在压接后无损坏现象;3)密封塞颈部末端在塑线压接和芯线压接之间必须可见;4)导线的绝缘皮在密封塞内必须可见。
2、压接截面1. 压接截面分析判定:1)压接对称;2)所有的芯线都被压紧;3)端子芯线压接内壁无裂缝;4)芯线压接区压接片中心闭合,顶端无间隙。
合格的塑线压接有以下三种压接方式:1)F-压接;2)重叠压接;3)交叉压接。
普通端子压接截面分析判定图:注意:芯线压接披锋高度不允许超过0.13mm,宽度不允许超过0.1mm。
旗型端子压接截面分析判定图:合格的(带密封塞)压接截面参考下图:不合格的(带密封塞)压接截面如下图所示:密封塞被刺穿。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
![端子压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373736276a20029bc642da7.png)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端子压接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剖面制作注意事项等,并提供了压接质量判定参考图样。
本标准适用于端子压接质量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标准引用来源于TE/JST等大品牌厂家标准、客户技术要求与以下行业标准。
IPC/WHMA-A-620A CN-2006QC/T29106-2014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汽车电线束技术条件(VW60330)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端子使导线与适当的配对元件连接,实现电路导通的机电元件。
端子按压接区形状分为敞开式与筒式。
3.2分类: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IDC)、航插端子、共接端子3.2.1敞开式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敞开式,压接后闭合的端子。
3.2.2筒式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筒状的端子。
3.2.3刺破式胶座(IDC):压接前端子与胶座为一体的端子(压接无需剥掉线材外皮的一种端子)。
3.2.4航插端子:压接前压接区为筒状的端子主要匹配航插插头。
3.2.5共接端子:主要用于线与线空中对接的端子,存在开口与筒式两种类型。
图1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航插端子共接端子3.3端子各部位名称图2敞开式端子筒式端子刺破式胶座航插端子3.4端子压接通过施加一定的机械力,使两种材料(线芯压接区与线芯、绝缘压接区与引线绝缘皮)紧密的结合,达到电性能导通且牢固接合的目的。
3.5线芯压接剖面端子线芯压接区与线芯压接后的剖面。
3.6绝缘压接剖面端子绝缘压接区与引线绝缘皮压接后的剖面。
3.7端子拉力端子与线材之间的铆合承受力。
端子分为:1.绝缘检查窗口,2.喇叭口,3.刷子检查窗口,4.扣锁片5.绝缘压接区,6.线芯压接区,7.端子结合区,8.料带残耳(端子两端可能都有),9.端子停止耳朵,10.电气连接槽,11.机械支撑槽,12.检查窗。
10114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1线芯压接线芯压接应符合表1的相关要求。
表1线芯压接技术要求及图示注:技术要求未体现部分以现场补充SOP 为判定依据。
线束端子压接方法
![线束端子压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ec1e0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a.png)
线束端子压接方法
在汽车电子领域中,线束端子压接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线束端子压接技术能够有效地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路系统的连接过程中。
那么,该如何进行线束端子压接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步骤详细阐述。
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
进行线束端子压接时,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线束端子、压接钳、跳线针、裸露导线等。
第二步:检查线束端子是否合适
在开始压接之前需要确认线束端子的型号是否适合当前的电线。
如果选择的线束端子不适合当前的电线,那么压接的效果就不会达到预期,可能会导致电线接触不良、电线脱落等问题。
第三步:准备裸露导线
对于裸露导线,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导线端部的绝缘层剥离一定长度,露出需要压接的导线。
第四步:插入线束端子
将裸露导线插入线束端子,并确认插入深度是否正确。
如果插入深度过浅或过深,都会导致压接后的崩塌或接触不良等问题。
第五步:进行压接
使用压接钳将线束端子和裸露导线压接在一起。
在压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压接要求对压接力度和范围进行调整,确保压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第六步:检查压接效果
压接完成后需要对连接处进行检查,确保连接可靠。
可以使用跳线针挑开线束端子,检查裸露导线是否牢固。
同时,还需要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测量,确认连接处的电阻和电流等参数是否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在进行线束端子压接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准确、牢固和稳定等要素。
只有在严格按照步骤操作,并对压接效果进行认
真的检查和测试,才能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汽车电路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https://img.taocdn.com/s3/m/3dbbb120b307e87101f696fa.png)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名词通用要求压接要求常见不良或缺陷剥线不良注:剥线长度:①铜件/四方插:4±②小5556铜件:±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端子压接缺陷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常用端子倒扣尺寸要求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检验余料长度导体压着区检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②拉拔力要求(参照)③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④后喇叭口必须可见⑤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②摇摆测试,手握离线头6、7cm处,上下弯折线90°,无松脱则说明已压紧,再检查线皮无刺破则可接受。
③除压接外线皮无损伤。
弹片及端子的配合区区损伤、变形端子压着连接性(拉拔力)测试方法及标准测试目的:在于测试端子与电线之接合是否牢固测试工具:万能拉力试验机测试方法:①取UL标准或等同于此标准的电线长约50公分,一端根据所测试的端子正确剥线。
②将端子与线材以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压接牢固,将端子部分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活动座。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https://img.taocdn.com/s3/m/0e56d84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6.png)
1.目的为规范本企业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2.范围本规范合用于企业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拟订端子压接标准。
制造部:负责依据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质量确认及本规范履行的监察。
4.内容名词1. 绝缘皮检查窗口2. 喇叭口(前 / 后)3. 刷尾检查窗口4. 锁紧片5. 绝缘铆压区6. 导体压接区7. 端子联合区8. 料带残耳9. 压接柱停止耳朵通用要求压接要求常有不良或缺点剥线不良注:剥线长度:①铜件 / 四方插: 4± ②小 5556 铜件:±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线束铜线根数< 77-1516-2526-4041-6061-121> 121同意最大铜丝损失数0003455%端子压接缺点刺破绝缘皮 -NG没有压住绝缘皮 -NG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 -NG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整铆压-NG导线松懈,没有完整被铆压住 -NG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 -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行见-NG线股高出端子高度 -NG线股伸出端子以外-NG线股伸进端子联合区 -NG端子变形 -NG线皮压接区变形-NG常用端子倒扣尺寸要求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要求(品保检查及职工自检)线材的准备(拜见线束图纸)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害状况;查验余料长度导体压着区查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反面批峰不超出②拉拔力要求(参照)③导体压接部位一定完整闭归并包括所有线芯④后喇叭口一定可见⑤导体尾端一定平齐、伸出压接区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别要讨状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②摇晃测试,手握离线头 6、 7cm处,上下弯折线 90°,无松脱则说明已压紧,再检查线皮无刺破则可接受。
③除压接外线皮无损害。
弹片及端子的配合区区损害、变形端子压着连结性(拉拔力)测试方法及标准测试目的:在于测试端子与电线之接合能否坚固测试工具:全能拉力试验机测试方法:①取 UL 标准或等同于此标准的电线长约50 公分,一端依据所测试的端子正确剥线。
接线端子压接标准
![接线端子压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0881782844769eae009edef.png)
接线端子压接标准
————————————————————————————————作者:————————————————————————————————日期:
接线端子压接标准
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接线端子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常见的压接高度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1. 压接高度过低
压接高度是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
接线端子生产厂家提供了为端子设计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
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0.002”。
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小 (图1)或过大(图2)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端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
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图.1
图.2
2. 压接高度过高
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因为线芯和接线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
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图B), 中所示的光标卡尺或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c1bb1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6.png)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端子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
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
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
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
如果你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
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的与线缆连接。
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良好的压接示例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
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结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上图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
下面是压接工艺中可能出现的13个最常见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1&2.压接高度过小或过大压接高度是指导体压接区在压接后的横截面高度,它是良好压接最重要的特征。
连接器制造商提供了为端子设计的每种线缆尺寸的压接高度。
给定线缆的正确压接高度范围或公差可能小达0.002”。
在如此严格的规范下,检验压接机是否设置正确对于获得良好压接是非常重要的。
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正确压缩线芯,引起压接区过大的无效空隙,因为线芯和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过小或过大的压接高度无法提供规定的压接强度(对线缆端子的保持力),会减小线缆拉拔力和额定电流,一般情况下还会引起压接头在非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性能降低。
过小的压接高度还会压断线芯或者折断导体压接区的金属。
问题1&2的解决方法很简单:调节压接机上的导体压接高度。
在首次使用压接机进行工作时,使用千分尺检验压接高度在规定范围内,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要求的频度重新检查,以保持正确的压接高度。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20161212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20161212](https://img.taocdn.com/s3/m/49d3d18b50e2524de4187e1b.png)
线束端子压接规范-B-20161212线束端子压接标准1.目的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职责3.1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3.2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3.3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内容4.1名词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2通用要求1.绝缘皮检查窗口2.喇叭口(前/后)3.刷尾检查窗口4.锁紧片5.绝缘铆压区6.导体压接区7.端子结合区8.料带残耳线束端子压接标准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3压接要求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4常见不良或缺陷4.4.1剥线不良注:剥线长度:①2.8铜件/2.8四方插:4±0.2mm ②小5556铜件:2.5±0.2mm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线束铜线根数<7 7-15 16-25 26-40 41-60 61-121 >121 允许最大铜丝损失数0 0 0 3 4 5 5%4.4.2端子压接缺陷刺破绝缘皮-NG 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线束端子压接标准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 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 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 端子变形-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4.5常用端子倒扣尺寸要求4.6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4.6.1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4.6.2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4.6.3检验余料长度线束端子压接标准4.6.4导体压着区检验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0.13mm②拉拔力要求(参照4.7)③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④后喇叭口必须可见⑤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4.6.5绝缘皮压接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端子压接规范
![端子压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627b42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7.png)
端子压接规范端子压接是指通过加压的方式,将导线固定在电气设备或连接器的接触片上,实现电流的传递和连接的一种方法。
在电气工程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端子压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确保端子压接的质量,一般有以下几个规范需要遵守。
首先,选择适当的压接工具和压接型号。
不同类型的导线和连接器需要使用不同的压接工具和型号。
所选用的压接工具和型号应与导线和连接器的尺寸和材质相匹配,以充分保证压接的安全可靠性。
其次,在进行端子压接之前,需要对导线进行剥皮和铜芯镀锡处理。
导线的剥皮长度应符合规定,一般为导线长度的1.5倍,以确保在压接过程中,导线可以完全进入连接器的接触片内,并与之充分接触。
铜芯镀锡可以提高导线与连接器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质量,增加导线与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接下来,进行端子压接时,需要掌握压接力度和时间。
压接力度要适中,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过大的力度可能会损坏导线或者连接器,导致连接不牢固;过小的力度则可能造成导线与连接器之间的接触不良,导致电流接触电阻过高。
压接时间也需要适当把握,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
过长的时间会过分加热导线和接触片,可能导致松动或变形;过短的时间则可能导致接触不良或者连接不牢固。
最后,在端子压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
检查的内容包括:导线是否完全进入接触片内;接触片是否与导线充分接触;导线与连接器之间是否有松动现象。
测试的内容包括:使用万用表测试导线的电阻值;进行拉力测试,检查连接是否牢固。
只有通过了质量检查和测试,才能确定端子压接的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总之,端子压接是电气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在进行端子压接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压接工具和型号,正确进行剥皮和铜芯镀锡处理,掌握适当的压接力度和时间,以及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
只有规范地进行端子压接,才能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线束端子压接标准
![线束端子压接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e9feb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b.png)
线束端子压接标准一、引言。
线束端子压接是电气连接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它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线束端子压接的标准要求,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二、端子压接标准要求。
1. 材料选择,端子材料应选用优质的导电材料,如铜或铝,以确保电流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压接工艺,端子压接应采用专用的压接工具,按照厂家提供的压接参数进行操作,确保压接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压接力度,端子的压接力度应符合标准要求,既不能过松导致接触不良,也不能过紧导致线束损坏。
4. 绝缘处理,压接后的端子应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漏电和短路等安全隐患。
5. 检测要求,压接后的端子应进行可靠性检测,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 确保工具的正常使用,在进行端子压接时,应确保使用的压接工具完好无损,以避免因工具损坏而导致的压接质量不达标。
2. 严格按照厂家要求进行操作,在进行端子压接时,应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参数或工艺。
3. 注意安全防护,在进行端子压接时,应注意佩戴绝缘手套和护目镜等安全防护用具,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4. 检测后再投入使用,在进行端子压接后,应进行可靠性检测,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后再投入使用。
5. 定期维护检查,对已压接的端子应定期进行维护检查,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结语。
线束端子压接作为电气连接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端子压接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要注意安全防护和定期维护检查,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新能源线束端子压接接收标准
![新能源线束端子压接接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56c7132647d27284a735104.png)
《中间检查标准书》 无同时压接两个端子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外观无破损
《端子压接检查标准》 绝缘层要有压着
3/4
防水栓置后
电线束端子压接接收准则
防水栓超前
防水栓破损
多穿防水栓
防水栓穿反
漏压防水栓
链带切断过长
链带切断部位翘起
端子压接背部 毛刺尖锐手触摸感觉刮手
实施日期: 管理号
电线束端子压接接收准则
实施日期: 管理号
承认 审 核
作成
右图为端子压接合格标准图: 一、芯线压着部位: 芯线在端子中位置适中且包容良好,WS部位经前端芯线露出 良
①(0.5~1.5)㎜,WS部位后端芯线露出④(0.5~1.5)㎜;WS部位前端钟口
尺寸⑤(0.2±0.2)㎜,WS部位后端钟口尺寸②(0.4±0.2)㎜;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无变形
2/4
端子横向变形
电线束端子压接接收准则
端子扭转变形
端子背部变形
端子功能部位变形 绝缘皮破损 压双件 绝缘层脚劈开 绝缘层欠压着
实施日期: 管理号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无变形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无变形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外观无变形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外观无变形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压接背部毛刺不能尖锐
或过宽手触摸时不能刮手
4/4
端子侧面刮伤
实施日期: 管理号
《中间检查标准书》 芯线无断裂
《中间检查标准书》 芯线压着钟口正常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外观无变形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外观无破损
《中间检查标准书》 端子外观无损伤
端子侧面开裂 端子纵向变形(后仰) 端子纵向变形(内弯)
端子压接规范
![端子压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3589ced172ded630b1cb6a0.png)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介绍1. 压接高度过小2. 压接高度过大3.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5. 松散的线芯6. 剥线长度过短7. 线缆插入过深8."香蕉"(过度弯曲) 端子9. 压接过于靠前10. 喇叭口过小11. 喇叭口过大12. 尾料过长13. 弹性片弯曲准则介绍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
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
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
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
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
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
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
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
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图B[/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f10808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b.png)
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端子压接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连接方式,用于连接电线和电器设备的导线端子。
端子压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严格遵循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
一、端子压接标准:1.GB/T1179-2024《铜压接端子》:该标准规定了铜压接端子的分类、结构、尺寸、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
根据端子的不同用途,分为电力、通信、控制等多个类别,具体要求有严格的尺寸、强度、导电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铝压接端子的分类、结构、尺寸、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
铝材料的电导率较低,因此铝压接端子的要求相对于铜压接端子更为严格,主要涉及压接质量、电接触电阻等指标。
该标准规定了铜和铝材料的压接连接器的质量要求、应变性能测试、接触电阻测试等。
此标准主要适用于电力系统和工业应用中使用的压接连接器。
二、端子压接检验规范:1.外观质量检验:检查压接端子的外观质量,包括端子的锈蚀、氧化、表面光洁度等。
2.强度性能检验:使用强度试验机进行拉伸测试,检测端子的拉力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测试时要保证拉力施加到端子的最大承载能力。
3.电接触电阻检验:使用电阻测试仪测量压接端子的接触电阻。
标准要求接触电阻应低于一定数值,以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4.临时脱落力检验:在拧紧后,施加一定的推力或拉力,测试端子是否会临时脱落。
5.导线压接长度检验:检查导线在端子内的压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确保良好的接触面积。
6.超负荷触头温度升高试验:在额定负荷下,观察和测量压接端子的触头温度升高情况,以判断其导电性能和散热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以上是端子压接标准及检验规范的一些基本内容,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执行,才能确保端子压接的质量和安全性。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定期的端子压接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和要求,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测试和验证,确保端子压接的良好接触和可靠性。
2024版线束端子压接规范
![2024版线束端子压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5c530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c.png)
加强压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现象。
采用先进的压接工艺和设备,提高压接的精度和稳定性。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可控。
2024/1/27
22
05
安全注意事项
2024/1/27
23
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用品
确保工作场所整洁、干燥,无灰 尘、油污等杂质。
根据需要,准备好辅助工具和材 料,如剪刀、剥线钳、绝缘胶带
等。
检查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如消 防器材、安全标识等是否齐全有
效。
2024/1/27
6
02
压接操作规范
2024/1/27
7
剥线长度与方式
根据端子规格和压接要求,确定 合适的剥线长度,通常剥线长度
2024/1/27
确保端子和线材的材 质符合相关标准,如 耐腐蚀性、导电性等。
4
压接工具与设备检查
选择合适的压接工具和设备, 确保其适用于所选端子和线材 规格。
2024/1/27
检查压接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 如有无磨损、松动、故障等。
对压接工具和设备进行校准, 确保其压接参数准确可靠。
5
工作环境准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压接规范可能因不同的行 业、设备和产品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应严 格遵守相关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压接质量和安 全。
10
03
质量检验标准
2024/1/27
11
外观检查
压接部位应完整,无裂纹、毛刺或变形。
端子与导线的颜色应匹配,且色泽均匀。
2024/1/27
标识清晰,易于辨认,符合相关标准。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
![端子压接工艺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c12dd968762caaedd33d4ae.png)
端子压接工艺规范目录修改记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参考文件 (3)1 目的 (4)2 适用范围 (4)3 适用人员 (4)4 名词术语 (4)5 工艺 (4)5.1 工艺流程 (4)5.1.1 备线工艺流程 (4)5.1.2 压接工艺流程 (5)5.2 工艺原理 (5)5.3 工艺要求 (5)5.4 工作环境 (5)5.5 设备、工具及要求 (5)5.5.1 工具及要求 (5)5.5.2 压接工具的校准 (6)5.5.3 检验装置 (6)6 质量控制 (6)6.1 控制点 (6)6.2 控制方法 (7)6.2.1 备线的检验 (7)6.2.2 压接过程控制及拉力实验 (7)6.2.3 压接完成后的目检 (7)6.3 备线 (7)6.3.1 普通导线备线 (7)6.3.2 同轴及双轴线缆备线 (10)6.4 压接 (11)6.4.1 6.4.1.普通导线端子压接 (11)6.4.2 同轴及双轴线缆中心导体端子压接 (23)6.4.3 屏蔽层压接 (24)6.5 拉力实验的质量记录 (26)6.5.1 拉力实验的质量记录应包括的信息 (26)6.5.2 检验记录保存期限 (27)附录1. 拉力实验验收表 (28)参考文件[1]IPC/WHMA-A-620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2]IPC-A-610D《电子组件的可接受性》1目的1.1.1.1本工艺规程作为端子压接的工艺标准。
2适用范围2.1.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产品的端子压接及检验。
3适用人员3.1.1.1本工艺规程适用于电子装联操作人员、质量检查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
4名词术语4.1.1.1美国线标(AWG)标明导线直径的标准规格,主要用于美国。
4.1.1.2鸟笼形:导线股线与导线原状分离。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620dd4eb4daa58da0114a61.png)
合格连接器端子压接规范介绍1. 压接高度过小2. 压接高度过大3. &4. 绝缘压接过小或过大5. 松散的线芯6. 剥线长度过短7. 线缆插入过深8."香蕉"(过度弯曲) 端子9. 压接过于靠前10. 喇叭口过小11. 喇叭口过大12. 尾料过长13. 弹性片弯曲准则介绍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接器。
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连接器使用压接系统。
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接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
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接问题会降低您的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这些问题。
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接区(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
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
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
如果压接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接过程中不受影响。
如果您改变了弹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压接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接工艺影响的部分。
使用连接器制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接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
理想情况下,您将端子压接在线缆上的所有工作仅发生在压接区。
正确执行的压接示例参见图B[/b]。
绝缘压接区压缩绝缘层,但不会刺穿。
线芯(或线刷)伸出于导体压接区前部的距离至少等于线缆导体的直径。
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
在绝缘和导体压接区之间的部分可以看见绝缘层和导体。
导体压接区在引入端和尾端呈喇叭形,而过渡区和接合区在压接工艺前后始终保持不变。
如果您的压接端子看起来和图B[/b]中的端子不同,可能是因为在压接工艺中出现了错误。
端子压接规范
![端子压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af9ff74a98271fe900ef915.png)
工程规范1、范围本规范的产品要求涵盖了尾气感应器相关的端子与电缆或电线的组装产品。
电缆与端子的组装品应该符合线束组装品出版物相关的要求。
该压接标准包括了尾气感应终端的全部要求。
它同样包括了线束组装品出版物中指出的适用的特殊类型终端的附加要求。
该终端同样需要与尾气感应终端规范ES7710、ES7713、ES7716保持一致。
当线束组装图纸上另有明示的要求时可取代本规范要求而以图纸为准。
2、定义2.1端子:以金属材料构成可进行电气导通。
其一端一般被设计为与金属丝或探测器相接触,另一端通常用以导通与另一个端子或电极之间的电流。
2.2端子压接:电子端子通过外力使得其压接翼抱合在线芯或电缆周围并与金属丝紧密啮合的动作。
端子压接的首要目的是能够形成电气导通功能,通常会有压接翼被压接到电缆的绝缘层上以起到分散端子与电缆间应力的重要作用。
2.3终端:用来连接电线与另外导体的机械装置或方法。
2.4线芯/导体:电缆中心用以导通电流的金属部分。
导体可以是能够导通电流且具有较低组织的任何介质。
2.5金属丝:导线存在的目的是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
氧传感器中的线束相互之间都是绝缘的,而且都有一个能够承受疲劳性弯曲且保持不断开的多个金属丝组成的导电核心。
2.6卷口:卷口是电子端子在其压接翼在被外力压接到电线导通部后形成的形状一部分。
2.7探测器:是指能够在两点之间以低阻值传递电流的电线或导体。
探测器通常都是固体的(并不局限于),而且在氧传感器中都是不绝缘的。
3.要求与指导方针3.1终端要求概述3.1.1金属丝损伤或外露在将端子压接到金属线或导电探测器上后,全部的有用的金属导线都应该被包裹在压接后闭合的压接翼内。
以19金属丝的金属线为例,缺少1根金属丝是可以接受的。
没有金属丝外露在压接翼外是可接受的标准。
3.1.2压接间隙压接后,端子的贯穿面应该是没有间隙的。
3.1.3导体的接合导体应该完全的贯穿的插入端子压接区。
但导体并不应该被过深的插入端子,否则导体会影响到端子的最终组装,而且端子的任何绝缘层部分也不应该被端子压接翼压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为规范本公司的线束端子压接操作,规定端子压接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线束压接操作。
3. 职责
3.1技术部:负责制作线束图纸、制定端子压接标准。
3.2制造部:负责按照线束图纸及线束端子压接标准进行生产
3.3品保部:负责对端子压接的品质确认及本规范执行的监督
4. 内容
4.1名词
1. 绝缘皮检查窗口
2. 喇叭口(前/后)
3. 刷尾检查窗口
4. 锁紧片
5. 绝缘铆压区
6. 导体压接区
7. 端子结合区
8. 料带残耳
9. 压接柱停止耳朵4.2通用要求
4.3压接要求
圧接区压揆片互相顶世=紧闲?两压片浚端子背茴来成聊显的圧搂沟
4.4常见不良或缺陷
4.4.1剥线不良
注:剥线长度:①2.8铜件/2.8四方插:4土0.2mm ②小5556铜件:2.5 ± 0.2mm 芯线断裂可接受根数
442端子压接缺陷
4.5
常用端子倒扣尺寸要求
4.6
端子压接尺寸及外观要求(品保检查及员工自检)
4.6.1线材的准备(参见线束图纸)
刺破绝缘皮-NG没有压住绝缘皮-NG
绝缘皮没有被铆接端子完全铆压-NG导线松散,没有完全被铆压住
绝缘皮被压进铆接端子-NG 线股终端在导体铆压区不可见-NG线股超出端子高度-NG
-NG 铆压区内有股线被压住-NG 线股伸进端子结合区-NG端子变形-NG
线股伸出端子之外-NG
线皮压接区变形-NG
462检查剥皮长度、线材长度、芯线剥皮损伤情况;
463检验余料长度
4.6.4导体压着区检验
①压接高度,宽度及压接形状,背面批峰不超过0.13mm
②拉拔力要求(参照4.7)
③导体压接部位必须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线芯
④后喇叭口必须可见
⑤导体末端必须平齐、伸出压接区
4.6.5绝缘皮压接
①压接尺寸和压接形状,无特殊要求情况下压接高度取决于线材的大小,以能压紧线皮不刺穿为标准。
②摇摆测试,手握离线头& 7cm处,上下弯折线90。
,无松脱则说明已压紧,再检查线皮无刺破则可接受。
③除压接外线皮无损伤。
4.6.6.弹片及端子的配合区区损伤、变形
4.7端子压着连接性(拉拔力)测试方法及标准
4.7.1测试目的:在于测试端子与电线之接合是否牢固
4.7.2测试工具:万能拉力试验机
4.7.3测试方法:
①取UL标准或等同于此标准的电线长约50公分,一端根据所测试的端子正确剥线。
②将端子与线材以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压接牢固,将端子部分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固定座端,电线尾端固定于拉力机的活动座。
③启动拉力试验机,直到端子与电线脱落为止。
④查看拉力机仪表板上显示的最大拉力值并与UL标准对比,以确定测试是否成功。
⑤同样之测试需要连续做三次,全部成功方为合格。
附表1.拉力测试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