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
课题:《陈毅市长》课型:新授课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把握戏剧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3、在激烈的矛盾冲突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话剧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

学习重点、难点
一、了解戏剧的特点
二、简介陈毅,让学生更深透了解人物性格特征。

三、剧情梗概。

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习过程:
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导入。

一、自主学习
疏理、分析故事情节。

二、合作探究
1、研读第一部分。

(1)开头设置齐仰之接电话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2)一个执意夜访,一个拒之门外,于是冲突产生。

陈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2、研读第二部分。

(1)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进门后,齐仰之语气生硬,限时三分钟,思考:陈毅陈毅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2)尽管齐仰之有了让步,请陈毅坐下了,但“三分钟”仍不让步,那么,陈毅怎样打破这一限制,使访谈得以深人下去呢?
3、研读第三部分。

四人小组讨论以下四个问题:
(1)陈毅所讲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指什么?
(2)陈毅为什么要采用“革命化学”的说法?
(3)陈毅怎样针对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的思想进行宣传?
(4)齐仰之的思想为什么会起“化学变化”?
三、质疑、展示
1、研读第四部分。

思考:这场戏的结尾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
2、学会分析人物
文中两位主要人各具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分析。

陈毅:
齐仰之:
四、训练巩固
1、注音:斋()羹()偌()、撷()、驽()、羹()揿钮()
2、理解词语:
深居简出恕不接待
闭门羹才疏学浅
伊始礼贤下士
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
4、语段中“化学”比喻____ _;“碱性”比喻__ ___;“中和”比喻__ ___。

五、拓展延伸:
1、了解“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2、把握人物语言中的潜台词,根据上下文和特定的对话场合挖掘和体会言外之意。

潜台词是藏在字面之下的没有说出来的台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这个“意”反映了特定的情景之下人物说话的真实意图和内心世界。

①齐仰之:这……可以延长片刻。

②陈毅:我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到一起,不就中和了?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
课题:《江村小景》课型:新授课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独幕剧容量小、场景集中的特点。

2.体会本文精练通俗、内涵丰富的语言。

3.理解独幕剧情节紧凑、结构谨严的特点。

4.了解兵祸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2、3
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前学习
一、知人明事,走近作者。

1.作者:田汉是奠基人,、,。

2.背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请大家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全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合作交流
赏析情节,精研细读。

请大家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什么?
2. 说说女儿的性格如何?从哪里看出来的?
3.母亲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4.联系全文,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戏剧气氛。

第二部分:
1.揣摩长子的性格,并思考:长子的性格是天生如此吗?如果不是,又是如何形成的?2.请几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这一情节。

第三部分:
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兄弟俩矛盾的导火线是什么?
3.引导学生思考:长子如果没有这种种陋习,那么兄弟俩也不会相互残杀。

那么母亲的哭诉又说明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三、质疑探究
总结归纳,概括特色。

1.母亲的理想是什么?其理想的破灭说明了什么?
2.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3.本文的主要特点:
四、训练巩固
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jiǎo)匪(2)(jiǎo)械(3)(chù)生(4)针(zhǐ)
2. 课后习题第一题。

五、拓展提升
长子我想逃,没逃脱,被他们抓回去,又打。

……后来又帮张作霖打吴佩孚。

母孩子,你怎么这样没有主张呢?总该帮一个好的打那坏的呀。

长子我那时什么也不懂,又不识字,能有什么主张?……这是第二次奉直战打掉的。

母哎呀,孩子,你干吗要替人家瞎卖命呢?
长子不卖命没有饭吃啊,娘。

1.长子的第一段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2.从长子的这三段话,可以看出造成这个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3.这个独幕剧的主题是揭露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在这段对白中哪些句子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六、总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
课题:《威尼斯商人》课型:新授课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2..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难点)
3.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重点)
4.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

(难点)5.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3、4、5
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前学习
一、了解戏剧基础知识:
1.戏剧的时间要高度集中。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4.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生词和精妙好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简述剧情。

二、合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三、训练巩固
1、为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

恻( ) 豁( ) 癖( ) 凛( ) 腌赞( ) 稽( )
庖( ) 霖( ) 契( ) 铭( ) 砥( ) 爵( )
怜悯( ) 磅( ) 袒( ) 诉讼( ) 刽子手( )
2、解释下列词语。

钧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恶不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遍稽群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衷是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流砥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戏剧要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这里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4、鲍西娅是怎样智斗夏洛克取胜的?
5、从鲍西娅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拓展提升
1、请谈谈你对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形象的认识。

夏洛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鲍西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东尼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戏剧艺术特色,体会剧本所用的戏剧技巧,学习欣赏戏剧。

教师提示:该剧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展开情节,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优美生动,诙谐又不失严肃,轻松中暗藏杀机。

作为著名的喜剧,我们该怎样认识这场戏的喜剧性?
3、全班分为六个大组,自行选定导演、演员,自分角色排演戏剧。

五、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
课题:《一厘米》课型:新授课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⒈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⒉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⒊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3
学法指导:先独立训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前学习:
一、了解作者。

二、掌握字词
惩(chãng)罚皲(jūn)裂吝(lìn)惜捺(nà)塑(sù)料挑剔(tì)
允(yǔn)诺逻辑(jí)矜(jīn)持吮(shǔn)磕(kē)头骄横(hâng)顷(qǐng)刻哄(hōng)笑脱臼(jiù)兀(wù)自狡黠(xiá)内疚(jiù)反驳(bï)无措(cuî)
三、掌握词汇
温文尔雅、锲而不舍、释然、秉公、狡黠、彬彬有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理清课文情节与结构
二、合作探究
分析课文
1.小说主要刻画的人物是陶影还是小也?为什么?
2.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3.陶影自己在做事上并不完善,为什么在儿子面前表现得截然相反?
4. 课文第一部分还有哪些情节表现了陶影为此做的艰辛努力?作为一个普通女工,一个普通母亲,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5. 如果小说不加入买冰棍的老太太称量小也身高的情节,会对文章内容有何影响?
6.小说最后,对于两毛钱都很看中的陶影,为什么拒绝赔偿?为什么说“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
三、成果展示
四、训练巩固
1.“就是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


2. “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唯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如何理解?
3. “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如果赶上处理就是三捆小红萝卜或者干脆就是一堆够吃三天的菠菜。


4.“其实地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

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


5.“油漆皲裂的车门上,有一道白线,像一只苍白的手指,标定一·一○米。


6. “为自己再塑一个金身”是什么意思?
7.“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


8.“陶影突然有些伤心。

不就是一座庙吗?怎么连妈妈都不等了,旋即又释然,带儿子出来,不就是要让他快乐嘛!”
9. “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硬的蚕丝从茧中袖了出来。

”怎样理解?
10.“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11.“日子像雪白的面粉,毫无变化地流泻过去。


五、拓展提升
有人认为:陶影为了这“一厘米”费了这么大的周折,根本没有必要,她完全还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解决问题。

你能替陶影出些什么主意呢?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
课题:《热爱生命》课型:新授课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味。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2、3
课前学习
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见《导学方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感知内容: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情节梗概:1、2、
3、4、
二、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的作用。

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三、质疑:
再读课文,提出疑问,共同探究解决。

1、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2、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是怎样的。

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四、训练巩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着chán()岩加()miǎn 半身不()suínián()膜zī()牙háo()叫hái()骨海市shân()楼qiā()死wān yán()()吹毛求()cīzhuǎn()转shǔn()吸粗()cāo yān()奄一息
2、指出下列文字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①太奇怪了,他想道,这是幻象吧,也许是海市蜃楼吧——多半是幻象,是他的错乱的神经搞出来的把戏。

()
②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它的眼睛昏暗无光,布满血丝;脑袋好像无力地、苦恼地耷拉着。

()
③他好像半身不遂地哆嗦着。

等到他预备去收集干苔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站不起来了。

他试了试,后来只好死了这条心,他用手和膝盖支着爬来爬去。

()
④宽广的河湾蜿蜒在许多光秃秃的小荒山之间,比他往日碰到得任何小山都显得更光秃,更荒凉,更低矮。

()
五、拓展提升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2、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3、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热爱生命的资料,并谈感受。

4、我们时常在各种媒体中看到中学生因生活、学习的不如意而自暴自弃,甚至轻生,学习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启发?你能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六、总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
课题:《生命与和平相爱》课型:新授课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犹太民族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培养生存能力的情况。

2.学习把人物放在民族文化背景中展示的方法,学会逐步深入地描写人物。

3.学会在速读中迅速捕捉信息,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本课基本内容。

4.了解犹太民族珍惜生命、向往和平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学习、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目标2、4
课前学习:知人明事,走近作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请大家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浏览全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写了一个家庭,是哪个家庭?写了一个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3.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合作交流
赏析情节,精研细读。

请大家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研读课文。

1. 戴维具有怎样的突出才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 戴维取得如此出色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三、质疑:再读课文,提出疑问,共同探究解决。

总结归纳,概括特色。

1.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一个民族的众多杰出人才呢?
2. 作者在哪里发现了犹太人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寻找最能概括犹太民族精神的句子(文中勾画)
3. 作者在犹太会堂中找到了犹太的民族精神,找到了戴维何以如此出色的原因,为什么还有后面的几段文字呢?
4. 回顾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这篇散文写了一个人、一个家庭,却表现了一个民族?
四、训练巩固
1. 读拼音写汉字。

杀lù() xián()熟深ān() nì()爱 qiâ()而不舍兴致àng()然充pâi()
2. 选择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这篇散文,从一个人写到一个家庭,从一个家庭写到一个民族,始终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民族背景下去写。

B. 文章第一段先写了对犹太人的基本印象与了解,目的是要引出所介绍的人物戴维。

C. 这篇散文主要介绍了犹太青年戴维及其成长过程。

D. 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探寻戴维这个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以此引出了犹太民族的智慧文化。

五、拓展提升
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

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前一块平坦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愿望。

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时写下的愿望是什么。

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平有关。

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平”、“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命的和平奋斗吗?是因为戴维赠过我一本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汀的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莹的深沉的河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平”“和平“吗?我不知道。

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平”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1.文段说:“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时写下的愿望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不问?
2.文中连用五个问句,构成了什么修辞?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对于全文,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在思想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六、总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
课题:《藤野先生》课型:新授课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解决字词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4)分析第一部分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目标3、4
学习方法:和谐教学法:默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参与适当引导。

课前学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绯红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
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标致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散文集有,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3、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合作交流
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讲讲它们的意思。

1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
2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
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
三、成果展示
下列各语段应如何理解?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A 为自己在日本受到优待而感到满意和自豪
B 幽默地表现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感情,也表达了弱国国民的辛酸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C 讽刺日本人对自己的关照并非出于好的动机。

2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 作者的意思是:中国当时贫弱,教育落后,因此一般中国人智商低,日本学生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B 作者承认弱国国民智商低,但认为60多分的成绩并不高,因此不应受到怀疑
C 句子前半部分是模拟日本青年的思路进行推理,揭露他们的逻辑是荒唐的;后半句是反语。

全句表达了作者对匿名信事件强烈的义愤,也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3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A 反映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无可奈何。

B 表现了作者对同胞们的愚昧麻木非常痛恨、鄙视的思想感情。

C 表现作者对自己同胞的愚昧麻木强烈的愤激和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封建统治的深切痛
四、训练巩固(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②,③。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不同的理由是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理由。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五、拓展延伸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
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六、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级中学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审核:
课题:《藤野先生》课型:新授课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二、合作探究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表现出先生的()
1、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
(3) 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
2.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三、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四、训练巩固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