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思维深度的文章写作(李伟希)

合集下载

剃 刀(李伟希)

剃  刀(李伟希)

剃刀李伟希(思维培训师)课间课后,常会有些朋友问我,为什么我的博客文章常是如此的格式:主题1......主题2......主题......,我回答:这种格式比较符合140个字的微博形式和关键词的搜索时代,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剃刀式的思维导图记录复原。

自从认知思维导图以后,我就开始践行使用。

有一次,我在和一位客户沟通的时候,他看到我的记录不是人们习惯常见的那种条款式的记录,而是几个图,几条线,几个字这样的怪异方法,面露不喜之色,误以为我对其不恭:一边面谈,一边在乱涂乱画。

我即时做了解释,并给客户上翻我的前页记录,大多如此,其才释然。

这也算是一次因接收方未知导致的不对称的沟通误区案例吧。

我码字好像还不错,也许有点遗传,我女儿的码字能力也很强,思维的想象力时令我汗颜。

在写作方面,我就给其提供了一个“5W1H+思维导图”的大纲构建法,何时,何地,何人,何时,为何,在如何的环节分2段,一段详写,一段弱写,首尾呼应,并重复作文题目的关键词,在动笔之前思维导图予以架构一下。

如此套用,一定是篇思路清晰的毛胚作文,女儿要做的就是整一些所谓的华丽的词藻做装修。

有朋友说,我看过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等等,很简单的,有你说的那么神?先给个小小的打击:我们能看到的95%以上的所谓的思维导图并不是真正的思维导图,充其量是思维图而已。

再给个小小的事实:用WORD的不如用EXCEL的,用EXCEL的不如用PPT的,用PPT的不如用思维导图的。

进一步的的回答是:1,将简单复杂化容易,将复杂简单化才难;2,看过猪毛与吃过猪肉是两个层次;6年前的香港,很多富人买入了一种由雷曼、高盛创意设计的次级债,这个专门针对有钱人销售的理财产品,其中条款有点复杂,买的人基本看不懂。

不过看不懂没关系,关键是这是华尔街精英设计的,这是专为你量身打造的,这是买了倍有面子的。

随后不久,关于曾志伟,曾宝仪这对影视界的精明父女的故事,百度一下吧。

N年前的上海滩,冷雨夜。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

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第一篇:逻辑思维之顺序(李伟希)逻辑思维之顺序思维培训师李伟希问:一般而言,怎样的人才算是逻辑思维比较好的呢?答:在前面, 我们提到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提到的逻辑思维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做好分类与顺序,或者甚至可以说,做好了分类与顺序就做好了逻辑。

上期聊了分类,这期来谈谈顺序。

所谓顺序,就是指按某种规律排列。

一般而言,顺序有诸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大小顺序;长幼顺序;高低顺序;远近顺序......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文,要从近到远,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其实都是要求我们按某种顺序来处理。

在《金字塔原理》一书中,将顺序分为演绎、时间、结构、程度四种,其中后面3种就涵盖了小时候老师对我们要求的诸多顺序。

综合两期所述吧,要做好逻辑,就要做好分类与顺序。

写文章是如此,思考问题也是如此。

再扩大举例,5S 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上学的年代,老师排座位也是如此。

琢磨一下:小时候,老师排座位是怎么整的呢?第二篇:结构化思维之《私人订制》( 李伟希 )结构化思维之《私人订制》思维培训师李伟希问:《私人订制》是不是所谓的结构化思维?答:《私人订制》,网上骂声一片。

现场看完,确实让我这个多年的冯粉也感到有些失望。

不过,抛开电影的喜剧性来说,必须承认《私人订制》是一部结构很清晰的故事片。

首先,从任何结构化的思维都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的,也就是主题。

《私人订制》的中心主题为“成全别人,恶心自己”。

其次,由主题“成全别人,恶心自己”展开的剧情的整体结构脉络为“1+3”,即“1个引子,3个定制,”。

其中“3个定制”分别为所谓的定制“当官”、“雅过敏”、“有钱”;最后,冯导又设计了“1个道歉”作为结尾,呼唤人们的公益思想并以此作为总结。

“1个道歉”又分为4个子道歉,分别为“向空气道歉”、“向森林道歉”、“向大地道歉”、“向河流道歉”。

总结:《私人订制》是一部结构很清晰的电影,类似如此编剧的电影还有《将爱情进行到底》,同时比如《西游降魔》也是大致如此的结构。

强大的思维流 ( 李伟希 )

强大的思维流 ( 李伟希 )

强大的思维流李伟希网络上,对我做思维导图的提问,有超过5成是关于思维导图软件的。

虽然我此前曾经写过原创文章:李伟希:思维导图之手绘or软件,但鉴于关于提这类问题的人相当多,在此,我再次予以博客记之。

既然提到了软件,那就必须提到电脑,提到计算机。

确实,思维导图有许多功能上的优势,比如:1. 便于修改;2. 便于传播;3. 便于保存。

总之,软件版的思维导图用于这个互联网时代所需要的“便于商务呈现”的一切要素。

但,我们来看看,与手绘版的思维导图比较,软件版的思维导图存在哪些不足呢?1. 不是所有的场合都有电脑。

当没有电脑可供使用,或者时间有限的时候,软件版思维导图的劣势就显现了。

而手绘版的思维导图不一样,当灵感出现,思维出现,没有纸的时候,记住,有一本很不错的书告诉我们:《打开餐巾纸》;2. 大多数思维导图软件包对于版面和格式都会有或这或那的限制,例如,默认的中心主题位置;默认的分支、颜色、字体;甚至还有默认的模板。

这样的默认,与其说是一种方便,不如说是对思维的束缚,对思维的抑制;3. 另外,使用软件版思维导图,你必须不由自主的使用软件自带的剪贴画、照片和图像,这样你就不太可能添加自己绘制的图片用于表达你真实的思想。

而手绘图形就是对记忆强化的重磅炸弹了。

在这个“上班 = 电脑”的年代,好像没有电脑啥也做不了。

其实,过度依赖基于电脑屏幕的交互对人脑功能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如果我们坐在办公桌旁,只是随意地点击图标和菜单选项,以及回复邮件等,长期下去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懒惰起来。

对吗?在我的《思维导图精英训练》的课程上,曾经有一位青岛的学员这样总结:相对于软件版思维导图,手绘版思维导图是更强大的思维流,更真实的参与感。

我信以为然。

手绘思维导图,更强大的思维流!这个观点,你怎么看?。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

思维导图之鸿门宴李伟希(思维培训师)看了《鸿门宴》后,感触颇多,心想要写一篇评记。

拖,淡,忘,很多事情就在这样的程序中迷失了。

直到电视访谈又见黄秋生,重新记起,立即回忆写之。

一,授权。

一个好的执行力就是体现在一份充满信任的授权。

刘备赴宴前,在众人之前当面托印给萧何,就这样,信任了萧何,也信服了众人,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其实,地球没你照样转,这又不是做原子弹。

但凡不授权,常常是担心风筝放出去,收不回,所以更多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二,分合。

刘邦项羽之合,始为兄弟,后为辖属,乃至敌我,所谓“天下之大,你我之间只能留一人”。

合作之前先谈好要分什么,如何分。

分好了,才能合好,合好了,才有得分。

这就是合分。

韩信与刘邦的合作出发点是清楚的,合作前就先说明白,我们各取所需。

分好—合好—分好,如此循环;三,亲情。

项羽直到乌江边才发现,一生戎马,与虞姬相处的时间太少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容易的迷失自我。

健康,亲情,学习,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最好顺序也不要错。

人活在世上有三种对话,1是人与人的对话;2是人与自然的对话;3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对话,我们对1全力以赴,乐此不疲,忘记了2,3,殊不知,2,3才是更重要的。

这是时间管理;四,位置。

范增计谋天下,死后一个锦囊也杀多人,与诸葛亮不差毫分。

张良到后,从亚父到谋士,从羽儿到项王。

范增从无异于项羽,但在项羽看来,却是多有不爽。

老板就是老板,职业经理人就是职业经理人,分不清位置也是心态不好。

这就是能力好,态度不好的一个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的情境管理;五,文化。

黄沙马革,兵戎相见。

一个男人的天下,开口闭口都是“杀无赦”。

这是制度,这是命令。

只是,制度,命令就像砖瓦,总有缝隙;而文化就像泥浆,无处不在。

楚曲的笛声响起,“我要回家”,放下屠刀,再无杀机。

这,就是文化;六,需求。

最早刘邦、樊哙出道的时候,无非就是“打完这一战,回去喝家乡酒”,仅仅是一个温饱需求而已。

成就一个习惯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

成就一个习惯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

成就一个习惯的思维方法问: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好难啊,有什么办法不?答:我没有啥好办法。

因为这个已经早有公认性的结论了。

从心理学来说,改变习惯首先要改变你的行为,并且在思维上不断的强化,继而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在行为心理学中,有个21天效应。

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为21天效应。

即:一个人的动作和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动作。

如果想要减肥的话,那么:1-7天需要刻意提醒自己;7-21天需要意识来提醒自己;21-90天之后就会养成习惯;90天后就根深蒂固!比如我,【全脑思维】从无到有,现在天天写,现在就成为一个习惯了,好像不写还少了一点啥。

对吗?其实也可以总结一句话,21天的习惯养成,除了思维上有认知,另外还的付诸行动啊,关键是行动啊。

这又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有人已经实践,并且验证行之有效。

对此,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一个复制。

又是韦尔奇说的:“你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做到了”。

知与行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是一线之隔,有时候是天壤之别。

——————————行动一派:作者:新浪微博@鄧淑琨虽然是假期最后一天,不过收获不错,复习了第二章的一半,不是很透彻,所以做练习的时候,命中率比较低,我觉得这样不是办法,所以想到了一招,就是用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发现这种办法可取。

这个是昨天的内容,自己画完以后挂在书房的墙壁上,发现效果很不错。

今晚科组聚会。

明天上课,希望状态回来。

——————————最后,一个问题:关于关于21天的习惯养成,你怎么看?。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

关于思维的建构主义李伟希问:李老师。

我没有听过您的课,但看过您的视频,在视频中提到了思维的建构主义,因为视频时间不长,可以对建构主义详说一下吗?我也是泰康的一名内部培训师。

谢谢了答:这是一个很有质量的问题。

详说谈不上,我的微信文章都是不长的。

尽量的精炼,绝对的原创。

对于成人教育而言,建构主义是个好东西。

尤其是思维培训,更是必须大力的提倡建构主义。

分开来说吧。

首先,我不能按照教科书的模式,给你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答案。

因为这样不仅很枯燥,你完全可以去百度“建构主义”获取;同时这样直接提供一个标准答案的方式,本身就不符合建构主义;其次,如果想了解建构主义,推荐你去看一篇小文章,大致就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两种不同的讲解灰姑娘这个童话故事的方式,百度“美国老师灰姑娘”你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建构主义,这是一个最好的案例;最后,结合一个案例来说吧。

比如据统计,中国人的阅读量是世界最少的,问什么呢?因为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习惯了认知主义的被动的接收一个Y / N 的标准答案,所以直接导致不太看书。

甚至孔子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面绝大多数是认知主义,而不是建构主义。

而在建构主义中,很多问题不会提供标准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需要你在大量的阅读去比较,去求证,去辨析,去建构。

目前在培训界,好像培训必谈建构主义(但是很遗憾的是,有很多的培训嘴里说的是建构主义,而实际用的仍然是认知主义)。

其实,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并不是错,只是建构主义更符合人性,尤其符合成人教育的特性。

所以对于成人的思维引导强烈建议使用建构主义。

总结一下,什么是建构主义,同样还是用现在此时此地的案例来说明。

比如,你现在几乎看完了上述这篇文章,也许对我的观点你表示认同;也许部分认同;也许完全不认同,或者,你认为很好,认为还过得去,认为很烂 ... ... 诸此种种,这都是你思维的建构。

因为,这就是建构主义。

一通百通的逻辑思维(李伟希)

一通百通的逻辑思维(李伟希)

一通百通的逻辑思维
李伟希
问:
你为什么说逻辑的思维是一通百通呢?
答:
我在前面接连写了2期的小文章,专门讲逻辑思维。

其中提到了几个概念,比如:要做好逻辑,就要做好分类与顺序;比如:逻辑的思维是一通百通。

是的,今天我仍然是强调这个观点:逻辑的思维是一通百通。

写文章是如此;思考问题也是如此;5S 也是如此;上学的年代,老师排座位同样还是如此。

接下来,讲一个你我每天接触的案例吧。

我们都知道,任何的网站都有一个人很重要,叫“首席架构师”,这个人的逻辑思维要非常强悍,也就是这个人的分类与顺序要极为清晰。

在传统的互联网PC时代,屏幕大,我们能够一次性的打开很多界面,并选择性的浏览。

而当互联网进入手机时代,一次性的打开很多界面,在手机上已经很难实现了,究竟一种怎样的架构才能既满足网站的商业运营的赚钱目的,又让用户觉得打开网站的体验感很好,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微信自始至终,张小龙提倡“简单”,要做到“简单”就是做好界面的“折叠”,要做好界面的“折叠”就是要讲微信的功能做好分类与顺序!实现微信的所有者腾讯能赚钱,同时微信的使用者体验感好。

微信是怎么折叠的?微信是怎么做到简单的?微信是怎么做好分类与顺序的?
问大家一个问题:
微信有一个功能叫“群发”,你知道微信的“群发”功能在哪里吗?你知道微信是基于怎样的逻辑思维要将“群发”功能这样折叠吗?。

最重要的写作思维(李伟希)

最重要的写作思维(李伟希)

最重要的写作思维
李伟希
问:
你认为做好微信公众平台,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是逻辑吗?
答:
哦,这个问题好大啊,怎么回答呢?我做微信公众平台时间不久,也不是大咖,讲的又是一个很小众的主题。

仔细想想后我认为:
做微信公众平台,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写,并且原创的写。

在互联网上有个“1%法则”,这是一个基于经验与概率统计后的法则。

就是说如果在互联网上有100个人,其中只有1个人会创造内容,另外10个人会与其互动(评论或者提供改进意见),而其他89个人仅仅是浏览。

基于以上“1%法则”,所以:
1. 坚持写很重要,因为这是一切影响力的源头;
2. 如果能坚持原创的写就更好了,因为这是个太多人喜欢ctrl C与ctrl V的时代;
3. 如果能坚持某个自己擅长的主题原创的写,写久了就自然会牛叉的。

如此回答,好像就是说我自己。

但事实确实是如此的,也是这样做的。

很不喜欢用成功这个词,如果必须提及这个世界所谓的成功,那么其中一种就是:成功= 聚焦+坚持!。

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李伟希)

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李伟希)

构建自己的思维能力
李伟希
问1:
我想问你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维力,构建自己的思维?我现在已工作,还在参加考试,可每次成绩不理想,关于思维方面,学习方法方面的书也买了几本,甚至在网上下载了速读软件,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力,学习能力,可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
答1:
从你的提问,感觉你目前的考试面对的大概是一种很大的信息量。

那么这种考试究竟是记忆型的测试,还是自我思维建构的测试,这是两个问题。

1. 如果是记忆型的测试。

中国绝大多数的所谓的考试都是死记硬背型的记忆测试(就是专整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的那种),这种考试是很痛苦的,也是很残忍的。

思维对于带给你痛苦的东西首选是逃避的,所以很难记得住。

对此,我只能说,常常画画思维导图是能够有助于你强化记忆,并且最好是手绘;
2. 如果是自我思维建构的测试。

比如你的考试是能够有自我思维的建构,也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的问答题的那种,那么思维导图是个很好的工具,无论是构建你的逻辑思维,还是发散思维。

在很多国外的大学,是几乎没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这种题型的,这种题型对考生其实就是一个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记忆测试,长期这样下去把人的脑子都整坏了(可以百度视频《静观英伦——柴静采访剑桥大学校长》)。

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总结一点,对于解决你的这个问题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但不要有服用武林神丹的那种奇效的期待。

这个世界,我们习惯了急匆匆的快。

其实,慢才是快!。

互联网思维之真的高手(李伟希)

互联网思维之真的高手(李伟希)

互联网思维之真的高手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
问:
互联网思维,除了罗胖,除了老杜,再推荐几个互联网思维的高手吧?
答:
提到互联网思维,就离不开微博、微信。

说到微博,相对于国外的脸谱、推特做参考,微博受到打压是很明显的,但这非新浪所愿。

至于原因,你懂的。

毕竟,微博就是相当于广场上的一个“大喇叭”。

相对于微博广场上的“大喇叭”,微信就是小密室中的“耳语”了。

但提到微信,估计连腾讯自己内部的人都说不清楚微信究竟是个啥,未来会怎样,很多人却在大谈特谈基于微信的各种营销,是不是有些早,有些言过其实,甚至有些滑稽。

从我看过的书,关注过的人,再推荐2 个我长期关注后,认为是真正的精通人性,并有互联网思维的前瞻的高手吧。

1. 微信公众平台:
鬼脚七
2. 新浪微博:
@新张利
(强烈备注:不是别的人不行,是这2 个人真的行。


上述2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1. 鬼脚七是从淘宝出来,@新张利是从传统渠道营销起步,他们精通基于人性的销售,并且长期专注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与传播,不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2. 以结果证明他们的互联网思维是成功的,可以复制的;
3. 接地气,也就是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这一点,在当下众多的故弄玄虚的互联网高手中,鬼脚七和@新张利绝对是接地气的佼佼者。

培训这个圈子中,互联网思维很强悍的,比如郝志强老师,秋叶张志老师,当然还有更有名的淡出了培训圈子的琢磨先生。

互联网思维,你有高手推荐吗?。

电梯30秒的思维方法(李伟希)

电梯30秒的思维方法(李伟希)

电梯30秒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问:
我是一个创业者,没读什么书,现在觉得合作的对象都不喜欢听我说一大堆,有啥办法把话说短吗?
答:
首先,我很敬佩创业者,敝人做个小小的跑江湖的培训师,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创业者。

关于,你所提到的“把话说短”,从思维的角度推荐一下电梯30秒。

电梯游说是比喻可以30秒在电梯里把一个产品或创意说清楚,好的电梯30秒就和微博、微信一样,140字就可以说清楚。

比如向你的合作对象介绍你自己,可以简要的谈3点:
(1)我是谁?
(2)我能干什么?
(3)你为什么要选择我?
如果做不到就代表对事情的精华和本质掌握不足,不妨试试?
最后,其实,电梯30秒其实也就是最典型的结构化思维.。

足以影响价值观的思维(李伟希)

足以影响价值观的思维(李伟希)

足以影响价值观的思维
李伟希
问:
希哥,请问,《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是您看的最多的一本书吗?
答:
不是!我看得最多的一本书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

这本书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以下3个方面的思维,影响尤其大。

1.简单主义。

巴菲特一再强调,凡是有效的都是简单的。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很多时候,我们是否认为的把事情整复杂了?!但简单很多时候往往不仅仅是一个态度,更多的是一种能力;
2.逆向思维。

“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这是巴菲特思想的核心。

想要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肯定要首先有一个不一样的过程,而逆向思维往往就是这个不一样的过程的源头;
3.复利法则。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第8大奇迹”!选对方向,专注!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让专注的力量、复利的玫瑰在时间的长河中绽开。

时间,时间,复利是需要时间的。

当然,你也可以这样理解:世上的事,SB做久了就会NB !
其实,做投资的思维,就是做企业的思维,也是做管理的思维。

最后,希哥温馨提醒: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是一本关于价值投资的书,但千万不要把这本书看成一本炒股的书哦,否则,那你会失望的,会很失望的,真的。

最后,问个问题: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类似如此圣经级别的书,你看过哪些吗?感觉如何?分享一个?
转播| 评论.◆◆
轉播本条微博關閉
|.。

写论文的逻辑思维表达( 李伟希 )

写论文的逻辑思维表达( 李伟希 )

写论文,写博客的逻辑思维表达
李伟希
问1:
在你的思维导图中,我觉得文字与图的关系,用相辅相成是否更贴切点,而不应该是比较与替代的关系?因为憨豆先生与莎士比亚没有可比性!
答1:
这个问题很好!文字与图形的关系,要看你的思维导图做啥用,如果是用于记忆强化与思维发散,图形的效果会好很多。

文字不是不可以,思维的强化与残留少。

同时,关于文字与图形的关系,建议看看此前的部分文章。

——————————
问2:
怎样锻练自己写论文,写博客的本领,做到思维清晰,有根有据呢。

答2:
1. 写论文,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逻辑思维,通过合适的论证方法,使所有的论点都有论据支撑。

读书的年代,老师也讲过,议论文的写作,不过一般早忘了。

关于逻辑思维,首选推荐使用《金字塔原理》。

2. 至于写博客,要做到思维清晰,有根有据,方法与写论文一样,同样可以参照《金字塔原理》,因为逻辑都是一样的。

例如,我的这个微信公众平台【全脑思维】的文章基本都是参照《金字塔原理》的逻辑结构来写的。

不过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写博客、微博、微信都是一样,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写,写自己最擅长的,一开始并不需要去考虑有没有人看。

坚持的写,写多了,专业度来了,受众自然也就有了。

我的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 ... 都是这样做起来的。

互联网思维的高手( 李伟希 )

互联网思维的高手( 李伟希 )

互联网思维的高手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
问:
请问,在互联网思维中,强悍的, 除了罗胖,除了老杜,再推荐几个互联网思维的高手吧?
答:
提到互联网思维,就离不开微博、微信。

说到微博,相对于国外的脸谱、推特做参考,微博受到打压是很明显的,但这非新浪所愿。

至于原因,你懂的。

毕竟,微博就是相当于广场上的一个“大喇叭”。

相对于微博广场上的“大喇叭”,微信就是小密室中的“耳语”了。

但提到微信,估计连腾讯自己内部的人都说不清楚微信究竟是个啥,未来会怎样,很多人却在大谈特谈基于微信的各种营销,是不是有些早,有些言过其实,甚至有些滑稽。

从我看过的书,关注过的人,再推荐2 个我长期关注后,认为是真正的精通人性,并有互联网思维的前瞻的高手吧。

1. 微信公众平台:
鬼脚七
2. 新浪微博:
@新张利
(强烈备注:不是别的人不行,是这2 个人真的行。


上述2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1. 鬼脚七是从淘宝出来,@新张利是从传统渠道营销起步,他们精通基于人性的销售,并且长期专注于互联网思维的研究与传播,不是突然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2. 以结果证明他们的互联网思维是成功的,可以复制的;
3. 接地气,也就是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这一点,在当下众多的故弄玄虚的互联网高手中,鬼脚七和@新张利绝对是接地气的佼佼者。

培训这个圈子中,互联网思维很强悍的,比如郝志强老师,秋叶张志老师,当然还有更有名的淡出了培训圈子的琢磨先生。

互联网思维,你有高手推荐吗?。

文化(李伟希思维)

文化(李伟希思维)

文化李伟希-培训师在培训界,在企业界,听得最多,或者说得最多的一类词,大致是“沟通”、“绩效”、“执行”、“检讨”、“反馈”......一般都还少不了“文化”,最直接、最常见的就是“企业文化”。

天天说“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就像吃了一个鸡蛋,味道不错,很想见识一下下蛋的鸡一样。

这几天我拜读了非常尊敬的易中天老师的一篇文章《文化是个慢活》,其中提到:所谓“文化”,一是文(文明),二是化(进化)。

这是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始见于刘向《说苑》的《指武篇》,原文是“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易中天老师理解文化就是“野蛮诛灭前的和平演变”,那是西汉年间的事情。

在大约35年前再向前推10年,没有文化的“和平演变”,直接上来就是“野蛮诛灭”,那就是周立波所说的“文化革大命”。

再来看一看百度,百度词条关于文化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无解?个人认为,“文化”是处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但凡社会科学的思维就是情商型思维,发散性思维,水平型思维,与之对应的就是自然科学的智商型思维,因果性思维,垂直型思维,所以在社会科学中的“文化”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自论述就不足为奇了。

无解总得解。

文化究竟是什么?从企业文化向外扩散,由茅台、周恩来联想到“酒文化”;由丽江、大红袍联想到“茶文化”;由和田、《穆斯林的葬礼》联想到“玉文化”......据说还有“性文化”,所以我在课程中一般这样阐述文化:一个人的习惯称之为习惯,很多人的习惯就是文化。

于是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大多数人能认同并遵循的一种习惯。

企业文化是有天花板的,企业文化的天花板就是老板的思维高度;由此类推到诸多的中小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其实不过就是老板的个人习惯。

思维跳跃的控制(李伟希)

思维跳跃的控制(李伟希)

思维跳跃的控制
李伟希
问:
思维跳跃怎么控制呢。

有什么好的思维习惯可以通用思考呢。

答:
哈哈,首先,思维跳跃没啥不好啊。

敝人一直认为:思维没有不对,只有不同。

结合你的问题,从思维的角度,给3个建议:
1.与其改变一种思维方式,不如顺应这种思维方式,因为改变比顺应难很多很多。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思维很跳跃的人,首选应该是不妨找一份需要跳跃性思维的工作。

比如:创意,企划,互联网......
2.在此基础上,如果你还想控制一下自己的思维跳跃,那就要多用逻辑思维。

而关于职场最常见的逻辑思维最主要就是两个部分:
(1)分类,将你的思维按某种属性分类;
(2)顺序,讲你的思维分类后,再按某种顺序排列。

3.最后,为了看清楚自己的思维究竟是跳跃型的,还是逻辑型的,不妨画画思维导图试试。

因为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很容易看清楚思维其中的分类与顺序的。

总之,如果要控制一下自己思维的跳跃性,建议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语言表达的时候,自问两个问题:1.我是按什么分类的;2.我是按什么顺序的。

关于分类,关于顺序,可以了解看看金字塔原理,这不是构建逻辑的唯一方式,但也许是最有效的方式。

保持这种习惯,长此以往,恭喜你,逻辑自然来。

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文章写作( 李伟希 )

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文章写作( 李伟希 )

有一定思维深度的文章写作
问:
请问怎样才能写出有质量,有深度的文章,应该如何思考?
答:
首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用最快的时间,写出最有质量、最有深度的文章,实现自己的影响力。

谁不想?我也想!或许,这也是马斯洛需求的一个相对高层级的需求。

然而,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尤其在这个“微”时代,信息严重过剩,人们的思维已经碎片化了,所以匹配有深度有质量的文章还得对应的是阅读者的一份耐性。

比如,现在很多人看微信,首先不是看微信的内容,首先是用手指滑一下,看这篇文章有多长,如果太长也就不想看了。

互联网时代不缺文章,缺的是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所以,在现在这个“微”时代,碎片化的时代,写文章确保要有质量,有深度,大概应该是这样:
1. 创!坚持原创,并且尽量做到文章有自己的观点;
2. 窄!专注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3. 多!量变决定质变。

最后一点“量变决定质变”尤为重要!据说,汪峰从走上音乐之路开始,原创的音乐作品近千件,被你所熟知的有几首?。

有效的结构化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

有效的结构化的思维方法( 李伟希 )

有效的结构化的思维方法
问:
我看了您前面的文章,请问可以再详细的举例说明结构化思维吗?
答:
前面我们也提到,所谓的“结构化思维”就是考虑问题或者输出表达的思维角度更全面,更逻辑,更系统。

比如回答问题的时候,更能按照某种逻辑,有效的系统封闭回答对方可能提出的设问。

以下两个案例,来自新浪微博@互联网创业刊,看看人家的结构化的系统思维:
策划人必备的系统思维(1)
1.我是谁——产品的特点;
2.我能做什么——产品的功能;
3.为什么说——策划的目标;
4.向谁说——目标人群;
5.说什么——产品营销的重点;
6.怎么说——表现手段;
7.通过什么说——媒体组合;
8.在什么时间说——媒体排期;
9.效果怎么说——效果监控
策划人必备的系统思维(2)
1.目的:为啥要做?
2.目标:要做成啥样?
3.方法:怎么做好?
4.人员及组织:由谁负责做?
5.时间进程:什么时候做以及产出什么样的结果?
6.地点确定:在哪做?
7.资金投入:要花多少钱?
8.预案:预备措施。

9.风险:如何规避?10.调控:如何确保计划顺利高效完成?
当然,以上两个案例提到的要点个人认为都有点多,都提到了9点,甚至10点之多。

个人认为,尽量控制在7点以内;如果是口头表达,3点就够了。

你觉得呢?。

超级火的互联网思维( 李伟希 )

超级火的互联网思维( 李伟希 )

超级火的互联网思维
思维培训师李伟希问:
请问一个, “互联网思维”究竟是啥。

答:
当下,“互联网思维”很火,超级火。

就我在年前,至少3家培训机构问我说你讲思维课,能不能讲《互联网思维》这个课,我的回答是此思维非彼思维,讲不了。

由此可见,互联网思维是多么的火。

其实,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在互联网上,我基本打通了百度文库,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QQ群 ... ... 多个互联网平台,而且还都做得有点像模像样的。

我所认为的互联网思维大致是这样:
1. 信息透明化。

未来的时代,人的诸多信息都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上可以实现查验,这才是真正的”口
碑“。

这是对当下诸多以制造信息不对称为生的行业的致命打击。


2. 众生平等化。

未来的时代,一切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更加快捷、方便的交流的网络平台都将没有生命
力(比如,培训师就面临在线学习的强悍冲击),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由此实现众生平等;
3. 个体小专化。

未来的时代,企业的组织架构可能颠覆德鲁克的“管理”,层级减少,甚至很多行业将不
以集聚性的企业形式存在,可能都是”个体+互联网“的形式存在,甚至可能无工可打。

因为你就是企业,你就是老板,你就是工人。

那时,文凭可能彻底的不重要,是否有真本事真的很重要。

所以,做小、做专才有生命力。

说了一大堆,小米雷军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7个字:专注,口碑,极致,快。

罗胖子总结为:做个手艺人,U盘式生存。

“互联网思维”,你怎么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思维深度的文章写作
问:
怎样才能写出有质量,有深度的文章,应该如何思考?
答:
首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用最快的时间,写出最有质量、最有深度的文章,实现自己的影响力。

谁不想?我也想!或许,这也是马斯洛需求的一个相对高层级的需求。

然而,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尤其在这个“微”时代,信息严重过剩,人们的思维已经碎片化了,所以匹配有深度有质量的文章还得对应的是阅读者的一份耐性。

比如,现在很多人看微信,首先不是看微信的内容,首先是用手指滑一下,看这篇文章有多长,如果太长也就不想看了。

互联网时代不缺文章,缺的是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所以,在现在这个“微”时代,碎片化的时代,写文章确保要有质量,有深度,大概应该是这样:
1. 创!坚持原创,并且尽量做到文章有自己的观点;
2. 窄!专注于自己最熟悉的领域;
3. 多!量变决定质变。

最后一点“量变决定质变”尤为重要!据说,汪峰从走上音乐之路开始,原创的音乐作品近千件,被你所熟知的有几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