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路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中国高校科技

2013・08

1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路径选择的必要性

地方高校创新路径是高校结合区域经济生产方式、产业布局等因素,在区域内科学实施科技人力贡献的方法。在科技创新路径选择上,地方高校必须结合高校科技创新的系统构成和基本特征,结合地方实际,通过凝练学科方向、加强技术转化优势等方式,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路径选择上要依据高校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系统进行。知识创新可通过新知识、新原理的产生传播,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新产品、新产业的产生。地方高校知识创新的执行主体是学校的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各类基础研究及应用性基础研究,是以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为发展方向的创新系统。技术创新通过创造、学习和传播新技术,利用高校的科学理论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地方高校技术创新的执行主体是各类研究所、产学研联合体等,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省、市下达的各类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与推广等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制度创新通过改革高校现行的创新政策,合理、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速知识创新及技术创新的高速运转,推动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的同时使高校得到发展和壮大。地方高校制度创新的执行主体是负责科研、教学、高新产业的管理机构,通过改革创新,力争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2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

2.1科研团队建设不足

制约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瓶颈”主要是科研拔尖人才匮乏、缺少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术领军人物,科研组织结构优化程度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很多地方高校都是在课题申报时才临时组建科研团队,缺乏研究的连续性,难以凝练学科优势。此外,受地域条件和政策局限的影响,地方高校缺乏重点

 关键词:实验室等大型平台,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比较严重。尽管不少地方高校也积极出台了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但顶尖级的领军人才仍然十分匮乏,不能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2.2科技资源配置低效

地方高校的科研组织规模相对偏小,学校内部、校际之间也缺乏深度的交流合作,学科之间难以交叉融合,大量学术资源过于分散,各高校的科技资源不能有效共享,仪器设备大量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程度和利用率不高。由于地方高校的品牌效应较弱,国家财政对科学研究资金投入偏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资源比较贫乏。数据显示,2008年中央高校科研经费拨款收入达到11.46%,而地方高校却不到1%。由于科技资源配置低效,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R&D 经费的使用效率。

2.3科技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在科技评价中过度注重自身评价,忽视原创性和经济效益。把科技评价简化为发表论文数、政府奖励级别,忽视了科技成果的原创性和本身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现行的职称制度、科研奖励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这种评价。这种远离科学本真的科技评价体系,致使学术不端现象频频发生和学术公信力的丧失。

2.4学术交流深度不够

不少高校的学术交流活动流于形式,图数量、轻质量;图虚名、轻实效。由于许多地方高校学术行政化程度较强,把学术交流局限在学科点、博士点等的申报和评价方面,把交流工作放在了一般性人员的交流和学术互访层面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型科学研究项目很少触及,缺乏与国际、国内知名高校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科学研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地方高校 科技发展 创新体系 路径选择

3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路径选择思路

3.1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基本思路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路径的选择要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任务,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依靠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以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提升科技竞争力为主题,以强化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的理念,推进不同层次高校的科研创新、知识产业创新、技术转移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3.2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路径的选择原则

每一所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地方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创新战略,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按照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功能结构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以建设创新平台和基地,培育和汇集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积极承担各类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强化创新能力,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的重点院校为主;第二梯队以体现地方特色优势、具备科技创新实力的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为主,是第一梯队高校的后备队伍;第三个梯队是具有硕士授予权单位的本科高校,这类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初具规模,在某些学科上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第四梯队以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为主,它们要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注重做好科技服务。高等学校科技创新的“差异化”路径选择最终目的是消除高等学校的价值等级与差别歧视,合理解决创新资源配置的优化问题,使各学校达到应然所至的持续发展状态。

4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路径选择方式

4.1整合学术资源,加强基础研究平台建设

基础研究是高校创新优势所在,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础创新平台建设要克服现有的院系管理模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一是依托优势学科搭建创新平台,为创新团队建设奠定基础。地方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依托现有的国家、省部重点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整合科技资源,重点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力争进入国家创新体系。二是确保学科带头人的技术地位,培养团队学术骨干。在团队建设上,注重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多渠道遴选学术带头人,从技术资源的支配和绩效考核上保证学科带头人的权利和义务。4.3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

地缘是区域高校科技创新所必须依赖的科技优势。地方高校立足地方,了解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经过长期的发展,地方高校逐渐建立了与区域经济相融合的学科专业和科研团队等,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的地域优势和特色。因此,利用地缘优势,实现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以达到经济社会最大绩效,已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地缘优势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地方科技政策的便利性;二是增加地方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三是优化地方科技投入结构,引导各种资金参与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地方高校在充分利用地缘优势的情况下,会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利用地缘优势,建立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产学研结合机制,通过发挥地方高校和企业的自身优势,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本地区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为充分利用地方优势,高校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要求,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的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大学科技园模式是转化高科技成果、孵化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园地,要不断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建设,要从资金和人才层面给予大学科技园支持,提高大学科技园孵化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功能,使大学科技园成为推动地方科技创新的场所、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场所、创新人才培养的场所和高新技术转化平台。

25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