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
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及运行机制
![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及运行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2e4d27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f.png)
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指推动技术创新的力量和机制。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动力模式和运行机制:
1. 市场需求驱动:市场需求是一种重要的动力,它能够促使企业和研发机构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市场竞争和消费者反馈,企业可以获取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并进行技术创新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2. 技术推动:技术推动是指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催生了新的技术创新。
新的科学发现、工程实践和技术突破,能够激发人们对技术创新的兴趣,并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3. 政府引导:政府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出台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创新平台等手段,引导和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政府的引导可以促进创新投资、加强科研合作、培育人才等,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环境。
4. 开放创新:开放创新是指通过合作、共享和开放的方式,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开放创新模式强调跨组织、跨行业和跨国界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研发、知识共享和资源整合,加速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规模。
5. 社会需求导向:社会需求导向是指技术创新应当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社会福祉为目标。
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可以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并激励科学家和企业家寻找创新解决方案。
这些动力模式和运行机制通常相互交互作用,共同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可能更倾向于某一种或几种动力模式,但多数情况下是综合运用这些动力来推动技术创新的进程。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理论研究述评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理论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235fcaf3aef8941ea76e0566.png)
括 的具体 因素 却众 说纷 纭 , 认为 内动 力和外 动力共 同决定 着 企业 的技术 创新 行 为 。代 表性 的人 物有 李垣 等( 9 3 、 19 ) 张钢 (9 8 、 1 9 )安立 仁 和张建 申(9 5 、 19 )王海 山 (9 2 等 。而 19 )
基础上 , 公式 中表 示 了企业行 为 主体从 事 技术 创新 活动 的 的测度 , 注意到创 新 的风险性 。万君 康 、 又 王开 明(9 7 提 19 )
比于技 术创 新动 力 的研究 , 国内外 学者 关于技 术创新 动力 动力 与其主要 影响 因素 的内 在联 系 。 既关 注于对 内在 需要 系统 的专 门研 究较 少 。
有三 种 : 技术 发展 不平 衡 、 生产 环 节 的不 确定 性 和资 源供 创 新 活动 来说 是一 种 不容 忽 视 的力 量 , 因此 , 们对 技术 他
展 的瓶颈 和障碍 。这种 障碍 形成 了一 种压 力 。 诱导 人们 围
给的不确定 性 。 三种较 典型 的诱导 因素是 生产进 一步 发 创 新 的激励 机制及 其作 用形 式进行 了深 人研究 。 这 如傅家骥 (9 8 将技 术 创新 活 动 的激 励 分为 两 个层 次 、 19 ) 四大 因素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角度 出发 , 将技 术创 新动 力分 为企 业主体 动力 和个 人主
( nepi r E vrn n )模 式并 认 为 ,在技术 创新 过程 E trr e- n i met s o “ 中介 ” 的企业 家 , 是推 动技 术创 新进 行 的动力 。技术 创新
() 7 行政 计划推进 论 。 8 技 术轨道 推动论 。 9 N R瓶颈 驱 体 动 力来 研究 。谢 薇 (9 7 提 出 了技 术 创新 动 力 的 E E () ( )— 19 ) —
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模式
![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9d530e763231126edb115c.png)
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模式广西师范大学党委阳国亮广西柳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卢展超/gxzw/brlt/zxcg/0802ygl.htm2003/4/24技术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要推动技术创新,必须要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
完善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是推动技术创新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重要制度保证。
理论界对技术创新动力机制进行过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形成了一些模式,从企业这一层次上看,似乎过多地强调企业的外部因素,即使研究了企业的内部因素,也是从组织心理的角度去考虑。
本文试图从企业追求的目标出发,建立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强化企业创新动力的目的。
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模式的回顾与反思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回顾和总结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的一般理论,对于探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论述始于20世纪初,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企业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1]研究者一般把以上五种形式归结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组织三类。
自然彼特后8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界定,说法各异。
综合各家的观点,可将企业技术创新定义为: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出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2]但是,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不同,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而技术创新是经济行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是企业家而非发明家和革新者;技术创新是始于研究开发而终于市场实现的综合过程,发明创造始于科学研究而终于科学规律的认识成果和技术应用的成果。
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创意产业的发展
![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创意产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283e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7.png)
创新的动力机制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创新被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持续竞争力的新动力。
创新机制是人类社会不断推动进步的基础,创意产业则是在创新的推动下发展迅速的产业。
一、关于创新的动力机制1.人口红利、资源投入及科技突破人口红利是创新动力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人口红利正是供给这样的人才资源。
在这之上,科技突破和资源投入更是推动创新的核心支柱。
现代经济体系中不仅仅是知识和技术的突破,也包括了大量的物质投入和资金支持。
2.市场需求和竞争机制市场需求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企业不能不断地创新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另外,市场竞争也会促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技术和思想的创新,推动经济体系的发展。
3.政府政策和环境建设政府政策和环境建设是创新动力机制的重要保障。
政府政策可以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有益的创新,同时还能够为创新提供所需的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
环境建设也是创新的必要因素,创新需要有一个充满活力和活跃氛围的环境,才能够将创意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
二、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是在创新推动下飞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核心战略地位。
它是涉及到经济、文化和社会多方面领域的产业,不仅仅是传统的娱乐产业,还包括了设计、广告、新媒体、游戏等一系列新兴领域。
1.细分市场使得创意产业多元化随着市场日益成熟和经验的积累,创意产业开始向更加细分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不同的细分市场需要不同的思维和技能去应对,创意产业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同的细分市场能够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技术与人才的综合应用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创意产业中,技术的应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支撑。
在这个领域,技术和人才是息息相关的,创意产业需要拥有一批具备良好技术和艺术创造能力的人才。
(完整版)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
![(完整版)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da5a26cda8956bec0875e336.png)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摘要:创新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关于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又一直为创新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现代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及发展了五种基本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及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创新动力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研究”的资助(编号:2015SJD037)人们对技术变迁的认识最初是一种线性的思维,认为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决定着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规模。
这种模式隐含着知识单向流动的假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占据着人们对技术发展认识的主导地位。
随着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推进,人们发现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包含多层次、跨类别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国内外创新学者演绎了创新的技术经济系统、国家创新系统以及开放式创新的思想和理念。
这个认知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封闭到开放的演化历程。
杨勇华(2008)认为技术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技术构想、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几个阶段。
而我们在研究演化时,尤其是面对现实世界中新事物的产生及发展时,我们更关心的是关于创造的力量,而不是仅仅考虑现存系统的简单功能。
换言之,演化需要注重的是现存系统是如何变成当前的模样,将来又会怎样演进。
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追溯事物质变的根源以及系统中每个组件的产生及维持的问题。
因此,创新的动力来源及机制一直以来是创新研究的重点和要点。
至今在研究创新动力机制方面,国内外学者共提出了五种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1.技术推动模式熊彼特突出强调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作用,他认为技术无论是在技术系统内部还是外部产生,无疑都是创新的推动力量。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44b0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1.png)
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则是科技创新不断向前推进的源泉。
在当今社会,各种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正在不断涌现,这些机制的不同,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和探讨,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 市场需求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市场需求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最主要因素,因为科技创新往往来自于市场上的需求。
市场上的消费者和企业机构,对各种产品和技术的需求需求会促使企业加速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
比如,随着智能手机应用市场的崛起,一些创新公司开始尝试开发出更加先进的手机应用,以满足消费者对于越来越高效、更方便、更好用的手机应用的需求。
2. 政策和投资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机制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策制定和投资是政府帮助企业和科学家加速技术创新的手段。
政府可以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政策支持,还可以对科技创新进行投资。
众所周知,美国的国防科技工程署就是非常著名的科技创新投资机构。
该机构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投入到高科技和高风险的科技创新领域,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
3. 知识创新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动力机制知识创新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动力机制。
科学与教育领域的普及率,以及智力资源的充足程度,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强弱的因素之一。
科技创新涉及到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掌握,研究者们对于各类知识的掌握能力越强,越能研发出更为先进的科技。
比如在生物医药领域,对于细胞、基因、蛋白等生物体分子级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帮助人类更早地发现细胞病变或身体疾病。
4. 战略协作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战略协作是科技创新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方面,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中进行跨界合作,可以提供不同思路和方法,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另一方面,联合各种资源进行协作,创造有利的研究环境,也是加速科技创新的手段之一。
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各大科技公司的研究部门,正在进行跨界合作,以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的效能。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动力机制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动力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a43bc14240c844769eaeeeb.png)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摘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受创新机制、科技基础条件、经营战略等微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中小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改善技术创新条件,探索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等,以创造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微观条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技术创新模式目前我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获得66%的专利发明,完成全国74%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2%的新产品开发[1],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随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不断激发,其蕴含的巨大力量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和经济效用。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及其构成要素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是在技术创新中什么力量和要素推动科技成果从简单的构思设想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或模式,决定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及努力程度。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的关键在于揭示其构成要素或者决定因素。
这些要素是存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的,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内驱力的动力要素之和。
关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依据经济学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学者们总结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动力机制的技术推动模式,既企业家技术创新模型,该理论认为,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研究开发实验中科学技术作为内生因素的作用,会导致新生产模式和新市场结构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施穆克勒提出市场增长和市场潜力是决定发明活动的速度与方向的主要因素[2],后来的学者们总结出科技成果产业化动力机制的需求拉动模式。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诺思提出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动力机制的制度决定论,在他的研究框架中,组织变革是先于技术创新并决定其速度、规模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到了20世纪80年代,莫厄里和罗森堡提出了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双重模式。
我国学者张刚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傅家骥将创新激励分为国家宏观激励和企业内部激励两个层次。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af5b229ad51f01dc381f181.png)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技术创新也是加快企业开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技术创新也尤为突出,已对企业乃至整个开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下面是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论述始于20世纪初,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开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企业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给;(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关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有很多,最早出现的是技术推动模式,也是由熊彼特提出。
他认为技术创新是由技术开展的推动作用而产生的,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是驱使技术创新活动得以产生和开展的根本动因。
1966年施穆克勒提出了需求拉动模式,这一理论模式认为,技术创新源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莫厄里和罗森堡在提出了“技术推动――市场拉”双重作用模式。
此后,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政府行为,企业家创新偏好等因素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学者张刚等技术创新的动力分为企业内部动力与企业外部动力,而傅家骥教授将技术创新活动的鼓励分为包括国家的宏观鼓励、企业内部的鼓励的两个层次和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制度与结构、政府政策和企业制度的四大因素。
2.1 企业技术创新外部影响因素(1) 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法律对我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力度不够,在知识产权,财税,金融等政策上面法规体系不健全完善。
(2) 企业制度存在缺陷。
相当一局部企业中还是国有股占主导,政企关系仍然不清,致使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界定不明确,不能为实施创新的企业提供有效鼓励,更无法保障创新的生产效率,导致技术创新动力缺乏。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机制分析
![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24177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8.png)
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机制分析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它不仅能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还能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但是,科技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想真正创新,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和良好的机制支撑。
一、科技创新的动力创新是源于实践和需求的,是对已有工作方式、技术、知识等进行改进和革新,从而实现新的应用和产出。
因此,科技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实践和需求。
1. 实践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不断地推动科技创新。
在不断变革的新时代,人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对于科技公司而言,这就需要他们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
因此,科技公司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不断更新产品和服务。
实践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
2. 需求科技创新要想得到发展和应用,需要有市场的需求作为基础。
科技公司必须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创造更受欢迎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需求是创新的源头。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不仅来自于市场,还来自于政府、企业、学术界等。
二、科技创新的机制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和机制的支撑。
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机制至关重要。
1. 资金支持机制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国家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资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科技公司也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在资金支持机制上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2. 人才支撑机制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支撑力量。
国家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待遇和福利待遇,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业激情。
同时,科技公司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3. 制度保障机制在科技创新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实施。
例如,国家应该优先对科技创新给予政策和经济的支持和鼓励,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保障。
同时,科技公司也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模式
![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1aecb2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2.png)
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模式
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企业技术创新及其动力机制
1、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极大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推动企
业发展,使企业更快地获得竞争优势和更多的经济效益。
企业技术创新是
企业技术改进的过程,技术创新可以解决易变性的社会、技术、经济等诸
多问题,把企业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中急速发展起来。
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让企业技术发生跨越性的变革,把企业的技术水
平带入到新的高度,更有效的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让企业抢占市场新
的高地。
2、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1)市场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解决市场经济的多种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竞争的过程中,由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必须不断
改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2)技术机制。
技术机制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制,主要表
现在技术革新的技术研发过程中,以满足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加快创新研
发进度。
(3)政策机制。
政府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着积极的支持作用,以保障企业
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cdb6be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1.png)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是什么?
首先,市场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企业才能够不断开拓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其次,政策支持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动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创新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等措施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研发补贴等,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再次,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之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果企业能够建立一种注重创新、鼓励员工尝试新事物的文化氛围,将会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市场竞争、政策支持和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主要动力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积极利用这些动力机制来推动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 1 -。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24b4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0.png)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很多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内在和外在因素,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确定文章主题本文将围绕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展开研究,重点探讨驱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因素,以及如何激发和提升这些动力。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全球化和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然而,很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面临动力不足的问题,这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相关概念阐述技术创新动力是指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系列因素,包括内在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员工创新意识等;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政策支持、行业竞争等。
四、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分析1、内在因素分析:(1)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是技术创新的基石。
具备强大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2)员工创新意识: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通过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能够推动企业在产品、服务等方面持续改进,提高市场竞争力。
2、外在因素分析:(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
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会不断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
(2)政策支持:政府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持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3)行业竞争:行业竞争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之一。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以赢得市场份额。
五、提出解决方案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专业研发团队,建立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策略
![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987213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7.png)
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策略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不仅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而且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认为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更多的策略来推动创新的发展。
一、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情况。
内因主要来自于科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新颖的想法和不断的探索。
而外因则主要包含着市场竞争、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等等。
1. 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新颖想法科技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因此科技创新的最主要的动力来自科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新颖的想法。
科学家们时刻告诫自己,创造一项新颖的技术、海洋探索的新成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探索性研究、前沿性研究、已知概念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等等,都可以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外在动力。
在市场经济中,只有拥有领先技术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利润。
因此,企业为了顺应市场变化,不断地升级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以便更好地竞争市场。
如果企业能够加强其研发能力、增加技术投入并建立良好的研发体系,肯定能为外部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3.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重要的推动科技创新的外因之一。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种科技创新政策,如设立科技扶持、科技补贴、科技创新基金、税收优惠和专项资金等等,以便企业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产品或者技术,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政策,使得大量的企业和研究机构都能够大力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
4. 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外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新的科技成果和应用需求也是不断地增加。
大量的社会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如粮食安全、环境治理、新能源、医疗卫生等等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
只有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才能有效地促使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da3762a98271fe910ef9de.png)
新动 力机制 , 文章则着重从技术创新动 力机制 内部和 外部 的两个方面探 索动力机 制的构造 、 用及 功能。 作
关键词 : 术创新 ; 技 动力机 制; 作用要素 中图分类号 : 6 3 F2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2- 3 2 2 1 )4— 3 7— 4 17 7 1 (0 0 0 0 9 0
到了不断提升 , 但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还 有一定 差距 的 , 不仅 制 约着 我 国整 体技 术 进 步 速 度, 也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乃至是 全 面小康 社会 建 设 目标 的实 现 。 因此 , 究 技 术 创 研
新 动力机 制 , 于解 决 技 术 创 新 过 程 的各 种 制 约 要 对
h co h ya c cai o t n l cln vt ni t set t ts it n x ra e l t n tefnt no tednmimehns feh o g a i oa o oap c , a i,ne a adet n poa o . u i f m c o i i nw sh rl n e l x ri Ke od :eh o gc n vtn d nm cm cai yw r s t nl a i oao ; ya i ehns esn a fc r c o l n i i m; set lat s i o
改 革开 放 3 0多年来 , 国部技 术 、 经济 因素 的 相 互 影 响与 相 互 作 用 下 , 术 创 新 行 为 产 生 的机 理 】 技 。我 们 以 为 , 所 谓技 术创 新 动力机 制 是指技 术创 新 系统 在运行 过 程 中组 织 内部各 要 素相互 之 间与外 部各 相关 要 素之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919854c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b.png)
案例四:华为公司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总结词
华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主要源于对通信技术的追 求,以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详细描述
华为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其 技术创新动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追求通信技术 的领先地位;2)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3)敏锐的市 场洞察和把握机会的能力;4)优秀的研发团队和人才。
组织管理能力
企业有效的组织管理能够推动技术创新的实施和协调,确 保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外部驱动力要素
政策支持
行业发展趋势
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补贴等 ,能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需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技术创新, 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
客户需求
供应链支持
客户需求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 外部驱动力,企业需要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保持市场份额。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 制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概述 •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构成要素 •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过程 •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促进措施 •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实证分析
CHAPTER 01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概述
技术创新定义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改进或创 造,并实现商业价值的过程。
培育创新文化
企业应积极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勇于创新,营造 良好的创新氛围。
优化政策法规环境
完善技术创新政策
政府应出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专利保护等,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动 力。
优化法规环境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2755e56058fafab069dc025c.png)
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摘要: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肩负着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任。
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深入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了解各个动力要素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对深层次挖掘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进而增强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是指其所涉及的各种动力要素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进而产生的合力作用于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这种动力机制可以用公式表述为:技术创新动力要素中正面效应的推动力-负面效应的阻力=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只有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同时尽量减小其发展过程中的阻力,才能不断提高技术创新的热情和动力。
因此本文是在对技术创新正负效应要素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加以研究。
一、技术创新正面效应的推动力要素分析1、经济利益驱动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不断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加现有产品的附加值,开拓新产品和新技术市场,是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因此,技术创新是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要素之一。
2、技术积累推动技术积累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技术和经验的沉积和递进。
技术创新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实现都建立在相应的技术积累基础之上。
企业在持续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技术积累,是孕育和推动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粮食”。
3、创新型企业文化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它通过影响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通过对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塑造,鼓舞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技术创新热情。
因此可以说,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是技术创新在精神层面上的重要推动力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260fd5553c1ec5da50e2700c.png)
Management Vision・Intemet fortune・网络财富加的自信乐观。
第四,增加社会福利,完善老年人口的医疗援助制度,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水平,应该举全社会之力。
一方面国家政府要妥善处理好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事宜,保证国民晚年的看病就医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和团体也要发光发热,补充建设社会公益性医疗机构,不断完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最后,老年人自己也要增加独立性,社区可以发挥老年人社会参与作用,广泛建立互助关爱组织,互相看望,互相帮助,真正实现人群的健康老龄化。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老年人的晚年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模式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对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测量评定是为了更好的发现期间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养老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确保老龄社会的顺利过渡,为和谐社会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袁辑辉,张钟汝.老龄化对中国的挑战[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2]谢坚钢.老年人在医疗改革中面临的风险与对策[J].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7,10.作者简介:顾玮玮(1985—),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学,文化社会学。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田 珊(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摘要】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重要内容,它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和保证企业持续创新的积极性。
研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目的就在于为我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有利的企业内部制度条件与外部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增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以促进我国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的转化。
【关键词】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产权;预期;障碍;构建一、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按照诸生产要素及外部环境因素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形成不同的模式。
中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探讨并形成了一些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的理论模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几种:(1)技术推进模式。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f8d9a32b7360b4c2e3f64a0.png)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1问题的提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这种主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必须是研发投入的主体,决定选题立项时的取舍。
其次,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把握技术创新方向,组织和推动创新活动。
第三,是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选择成果运用时机,提供产业化保障。
最后,是技术创新风险承担的主体,同时也是利益的最大享用者。
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如何?能否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很多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远远没有得到体现。
这可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投入能力、技术创新活动执行能力以及技术成果的产出和应用的情况中表现出来。
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是指中小型企业拥有的能够投入到创新过程中各类生产要素的能力,包括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和技术设备的投入。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明显偏低;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匮乏。
而且从技术创新装备投入来看,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站1%,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站41%,处于国内中等水平的占47%,处于国内落后水平占11%。
因此,从技术创新的投入来看,中小型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研发的投入主体。
中小企业作为真正技术创新主体的差距。
我国已经进入可以更多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在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中却显后劲不足,原因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也是最基本的,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本文主要就如何建立相应的动力机制阐述看法。
2原因分析到目前为止,有些中小企业还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技术创新还未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发挥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关键原因在于市场尚不健全、政策环境尚不完善,技术创新还没有完全成为企业上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创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述评摘要:创新理论及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关于技术创新动力的研究又一直为创新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现代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及发展了五种基本创新动力机制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及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关键词: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创新动力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研究”的资助(编号:2015SJD037)人们对技术变迁的认识最初是一种线性的思维,认为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决定着技术创新的速度和规模。
这种模式隐含着知识单向流动的假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占据着人们对技术发展认识的主导地位。
随着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推进,人们发现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一个包含多层次、跨类别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国内外创新学者演绎了创新的技术经济系统、国家创新系统以及开放式创新的思想和理念。
这个认知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封闭到开放的演化历程。
杨勇华(2008)认为技术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技术构想、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几个阶段。
而我们在研究演化时,尤其是面对现实世界中新事物的产生及发展时,我们更关心的是关于创造的力量,而不是仅仅考虑现存系统的简单功能。
换言之,演化需要注重的是现存系统是如何变成当前的模样,将来又会怎样演进。
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追溯事物质变的根源以及系统中每个组件的产生及维持的问题。
因此,创新的动力来源及机制一直以来是创新研究的重点和要点。
至今在研究创新动力机制方面,国内外学者共提出了五种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推一拉”综合作用模式、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社会需要―资源模式。
1.技术推动模式熊彼特突出强调企业家创新行为的作用,他认为技术无论是在技术系统内部还是外部产生,无疑都是创新的推动力量。
熊彼特所持的技术推动创新的理论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拥有大规模科研人员的单位的创新优于科研人员较少的单位;其二是创新活动的进展有赖于技术发展。
因此,技术推动模式认为,创新不是源自于市场需求,而是创新主体在技术专利授权下进行的功能性创新,从而间接满足市场的需求或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技术推动模式存在着饱受争议的方面,首先是忽视了影响创新收益的价格及其他经济变化,其次是强调创新过程中的单向性,这与实践中的强调反馈性、交互性和网络性等不相兼容。
2.市场需求拉动模式技术推动模式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被广泛接受。
在此之后,较多研究认为需求推动了创新的方向和频率。
施穆克勒(1962)在对美国铁路专利研究的结论表明:发明和商业联系紧密,发明滞后于商业。
进一步讲就是市场需求引起了基本创新。
罗森伯格(1969)认为是需求推动了企业致力于特定问题的解决。
在能源科技的特定案例中,当前流程和替代设备方面的创新均深受能源价格变化的影响。
市场需求拉动模式存在着较多的批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需求在不同的实证研究中是不一致的,因此该概念过于宽泛;第二,需求在解释其对渐进性创新拉动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对突破性创新拉动的效果;第三,关于企业能力的质疑,比如如何有效识别潜在的需求,企业用于满足需求的技术投资规模有多大等等。
3.“推―拉”综合作用模式基于技术推动模式的忽视市场作用以及市场需求劳动模式未考虑技术能力,许多学者提出两者的共同作用催动创新的观点。
Arthur(2007)提出,不仅仅是两者的共同作用,还存在交互作用。
也就是说,技术推动以及市场需求拉动创新的观点是必要的但是不完整的,两者必定还存在同时的作用。
Freeman(1974)发现成功的创新源自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的成功匹配。
Munro和Noori(1988)在对加拿大900多个企业的调查结果后,得到结论:技术推动的创新占18%,市场拉动的创新占26%,综合作用的占56%。
其后,许多学者也在对多个行业开展的研究表明,创新与市场、技术之间的关系复杂的、交互的,不同行业、不同时间表现的结果不尽相同。
4.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多西(Dosi)在批评技术推动模式和市场需求拉动模式的基础上借鉴科学范式的理论提出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模式。
该模式认为根本性创新会产生某种观念,这种观念一旦规范化下来就成为技术范式,每个技术范式下都有多条技术轨道,沿着技术轨道的轨迹渐进性创新涌现。
而技术范式的更替则带来根本性的创新。
但是Dosi(1982)仍旧认为科学技术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只是从长远来看,R&D 与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强相关性的说辞愈发复杂。
5.社会需要―资源模式日本学者斋藤优认为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社会需要和资源之间的不匹配或瓶颈,即是说当社会提出某种产品或技术需求时,而当前的资源并不能给予满足,于是就产生了这种需求和资源之间的瓶颈问题。
这种模式虽然突出了资源对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忽视了资源对创新的约束和限制作用。
6.国内学者关于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西方国家学者比较偏重从外部环境(市场、技术等)角度出发,探讨创新的动力机制的问题,而对创新主体的内在创新需求有所忽略,未能深入探讨两者结合后共同产生的作用机制。
国内有些学者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
项保华(1994)构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分析模式,从及时性、合意性、内在需要、外在激励等几个方面出发,成功地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情况。
万君康和王开明(1997)在技术创新动力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期望理论。
向刚和汪应洛(2004)提出企业持续创新动力内源论和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模型。
国内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不仅仅从动力内源性方面出发,还包括各种外部因素。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的代表学者有孙冰(2007)、杜伟(2005)、厉怒江(1993)等。
参考文献:[1]杨勇华.技术变迁演化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8,01:18-24.[2]贾理群,刘旭,汪应洛.新熊彼特主义学派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坛,1995,05:38-41.[3]Schmookler J. Economic sources of inventiveactivity[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2,22(01):1-20.[4]Rosenberg N.The direction of technological change:inducement mechanisms and focusing devices[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69:1-24.[5]Popp D.Induced Innovation and EnergyPri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1):160-180.[6]Arthur W B.The structure of invention[J]. Research Policy,2007,36(2):274-287.[7]Mowery D,Rosenberg N. The influence of market demand upon innovation:a critical review of some recent empirical studies[J].Research policy,1979,8(2):102-153.[8]Freeman C.Innovation and the strategy of thefirm[J].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Penguin Books Ltda.,Harmondsworth,1974.[9]Munro H,Noori H. Measuring commitment to new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tegrating technological push and marketing pull concepts[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1988,35(2):63-70.[10]Dosi G.Technological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and directions of technical change[J]. Research policy,1982,11(3):147-162.[11]项保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1994,01:44-49.[12]万君康,王开明.论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与期望理论[J].科研管理,1997,02:31-35.[13]向刚,汪应洛.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4,06:108-114. DOI:doi:10.3969/j.issn.1000-2995.2004.06.019.[14]徐维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01:70-73.DOI:doi:10.3969/j.issn.1000-3894.2002.01.018.作者简介:李德强(1979-),男,汉族,江苏东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届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