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应用举例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问题: 1、水平距离的测量
①两点间不能到达, 又不能相互看到。
需要测量CB、CA的长和角C的大小,由余弦定理,
AB2 CA2 CB2 2CA CB cosC可求得AB的长。
②两点能相互看到,但不能到达。
需要测量BC的长、角B和角C的大小,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角A然后 由正弦定理,
AB BC 可求边AB的长。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数学》
必修5
1.2.3《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审校:王伟
教学目标
• 1、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 决一些有关计算角度的实际问题
• 2、通过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相应能力,让学生有 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来, 逐步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举一反三。
•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正确分析问题、独立解决 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100 3)2 (200sin 75)2
2 100 3 200sin 75cos 75 5 1002
∴ AB 100 5
所求A、B两地间的距离为100 5 米。
测量垂直高度
1、底部可以到达的;
测量出角C和BC的长度,解直 角三角形即可求出AB的长。
2、底部不能到达的 测 量 边 CD , 测 量 ∠ C 和 ∠ ADB ,
AB
CD
cot C cot ADB
例题2:在山顶铁塔上B 处测得地面上一点 A的俯 角 60 ,在塔底 C处测得点 A的俯角 45 , 已知铁塔BC部分高 32 米,求山高CD。
解:在△ABC中,∠ABC=30°, ∠ACB =135°, ∴∠CAB =180°-(∠ACB+∠ABC) =180°-(135°+30°)=15° 又BC=32, 由正弦定理 BC AC ,
• 二、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能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特点找到已
知条件和所求角的关系 • 难点: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关于角度
的问题
解应用题中的几个角的概念
1、仰角、俯角的概念: 在测量时,视线与水平线 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 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 下方的角叫做俯角。如图:
2、方向角:指北或指南 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 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 方向角,如图
700 500
例4如图在海滨某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 据监测,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的南偏东300方 向、距城市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 速度向北偏西4500方向移动。如果台风侵袭 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半径为120km。问几小
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精确到 0.1h)?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947年梁思成在讨论联合 国大厦设计方案时发言
梁思成在书房
梁思成作品—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徽方格墨线图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 民政府会议审议改进的 国徽图案的墨线图
词语积累
• N1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 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 N3撒手人寰:指死亡。 • N5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
sin BAC sin ABC
得 AC BC sin ABC 32sin 30 16
sin BAC sin15 sin15
在等腰Rt△ACD中,故
CD 2 AC 2 16 8 2 16( 3 1)
2
2 sin15 sin15
∴山的高度为16( 3 1) 米。
例3 杆OA、OB所受的 力(精确到0.1)。
1、分析:理解题意,画出示意图 2、建模:把已知量与求解量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 3、求解: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有顺序地解这 些三子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 得出实际问题的解。
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三角形) →数学问题的解(解三角形)→实际问题的解
初入清华的梁思成
例题1:要测量河对岸两地A、B之间的距离,在岸边 选取相距100 3 米的C、D两地,并测得∠ADC=30°、 ∠ADB=45°、∠ACB=75°、∠BCD=45°,A、B、C、 D四点在同一平面上,求A、B两地的距离。
解:在△ACD中, ∠DAC=180°-(∠ACD+∠ADC) =180°-(75°+45°+30°)=30° ∴AC=CD= 100 3
sin C sin A
③两点都不能到达 第一步:在△ACD中,测角∠DAC,
由正弦定理
sin
AC ADC
DC sin DAC
求出AC的长;
第二步:在△BCD中求出角∠DBC,
由正弦定理 BC DC 求出BC的长;
sin BDC sin DBC
第三步:在△ABC中,由余弦定理
AB2 CA2 CB2 2CA CB cosC 求得AB的长。
补充题目:有人认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 和文章的主题没有关系,可以删掉,你认为 如何?为什么?
明确:是不能删去的。这一段是介绍了宾夕 法尼亚大学的情况和克雷的声望地位及学术 造诣,表面上看似乎和文章没有关系,但实 际上这部分内容是从侧面反映梁思成和林徽 因接受的是优质的教育,教育环境和老师都 是优秀的,这是他们后来能够做出突出成绩 的基础。文章后面还介绍克雷聘请他们当助 手,说明了他们的能力和学业是优秀的。
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 N16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问题探究:
1、你觉得梁思成和林徽因是怎么样的人? 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1>、两人:学习优秀(N5著名建筑师哈 贝森曾经夸奖他们俩伯建筑图作业简直 “无懈可击”。N17毕业时克雷请他们当助 手。N14思成曾经获得“两枚设计金奖及其 他奖励”。N15徽因“总是得很高的奖赏”, “作业总是得最高分数,偶或拿第二”。)
在△BCD中, ∠CBD=180°-(∠BCD+∠BDC) =180°-(45°+45°+30°)=60°
由正弦定理
sin
BC DC BDC sin DBC
,得
BC DC sin BDC 100 3 sin 75 200sin 75
sin DBC
sin 60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
AB2 CA2 CB2 2CA CB cosC
来自百度文库
在美国读大学的照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一代才女: 林徽因
小时候的林徽因
少女时期的林徽因
16岁时的林徽因
被引用最多的绝美照片
就读于女子学校
16岁即随父遍游欧洲
大学毕业照
结识梁思成先生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
结婚照
幸福的蜜月
初为人母
一家四口
病后
梁思成:
梁启超之长子。 1927年获美国宾 夕法尼亚大学建 筑系硕士学位。 1928年入美国哈 佛大学美术研究 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