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论真理观及其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PP. 12~ 117)
家接受的说明; 而且无论是在科学实践还是在日常 生活中, 我们都需要真理 , 我们把自己当做真的信 念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所以一种比较可行的办 法是重新审视我们对真理的界定, 并继续坚持一种 有所不同的符合论思想。而界定真理的起点就是 看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 真理 这个概念 的。比如有一个陈述 天空是蓝的 , 按照符合论 者现在一般都接受的塔斯基的 T 公式来对真理作 解释 : 天空是蓝的 , 当且仅当天空是蓝的。 从传统的客观主义立场出发 , 对它的解释是 , 存在天空, 存在蓝的颜色 , 它们不依赖于我们观察 者而存在。但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自然界中并 不存在颜色 , 我们产生的颜色视觉取决于反射光的 波长、 照明条件以及与身体有关的因素, 即视网膜 上吸收不同波长的三种视锥细胞、 与这些细胞相联 结的神经电路。自然界中的光线是没有颜色的, 因 此我们的颜色视觉不是对外部实在的反映。天空 甚至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客体, 我们看到客体上 的 颜色 是客体表层反射的光线与我们身体相互 作用而造成的, 但天空没有这样的表层, 我们之所 以看到天空是蓝的, 主要是因为大气层只让一定范 围内的波长的光线穿过, 而且某些光线在传播过程 中发散得比其他的更显著一些。所以, 立足于客观 主义 , 根据传统的符合 论思想, 我们必须否认 雪 是白的 、 草是 绿的 、 山腰上有座亭 子 ( 山并 没有腰, 山腰 是我们的身体投射的产物, 因此也 包含主体性 ) 这些日常的真陈述。但真理这个概 念起源于我们日常的言谈之中 , 我们用它来表示一 些陈述的属性, 因此, 如果一种关于真理的理论说 明不了它在日常中的大多数用法, 我们惟一的选择 就是抛弃这种理论。要建立新的理论需要考察我 们把陈述当 真的根据 : 我们 为何要把 天空是蓝 的 当真? 显然,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 产生颜色的感觉需 要光线、 大气等物理条件 , 但也需要我们人的主观 经验、 范畴化的活动。就物理条件来说, 我们不是 那些环境本身, 因此要判断 天空是蓝 色 这样的 语句 , 必须要有意识地经验那些条件, 也就是说, 要 理解条件; 主观经验、 范畴化活动也需要牵涉我们 的理解。因此, 要判断一个陈述是不是真理, 一方 面要理解陈述本身 , 另外还得理解外在的环境 , 然 后把该陈述与我们对其条件的理解相对照, 看两者 是否符合, 如果符合就为真, 不符合就为假。因而 81
出了符合的实用标准而已。 最有影响、 被最广泛接 受的还是真 理的符合 论, 其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命题或判断的真假取决于 它们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我们可以把这种观 点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 他认为命题或判断是对客观 事物的性质、 状态或关系等的描写或陈述 , 命题或 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它们是否如实地描写或陈述了 客观事物的性质、 状态或关系等, 也就是说, 真理是 命题和世界上有关实在间的符合关系。这种观点 的现代主要代表有罗素、 卡尔纳普和奥斯丁等人。 罗素在逻辑原子论时期认为, 命题和事实之间存在 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或逻辑同构关系 , 这种关系的成 立决定了命题的真理性。他认为基本命题的真理 性取决于它们与某些事件的关系, 而其他命题的真 理性原则取决于它们与基本命题的句法关系。卡 尔纳普等逻辑实证主义者持与此类似的观点 , 认为 陈述直接感性经验的命题的真理性可以通过它们 是否与事实相符合而得到证实或证伪, 其他命题的 真理性则通过它们与这类命题的关系而加以确定。 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家奥斯丁也持符合论观点, 但 对这种观点的表述和论证有所不同。他主张一种
[ 收稿日期 ] 2006 -04 -04 [ 作者简介 ] 李涤非 , 男 , 河南财经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讲师 , 哲学博士 。
79
以约定或惯例为根据的符合论 , 把描述性约定与指 示性约定区别开来, 认为描述性约定把语句与世界 上展现的某些类型的情况联系起来, 指示性约定把 陈述与在特定时刻在世界上实际发生的某个特定 事物联系起来。如果通过指示性约定有与某人所 说的某句话相关联的情况 , 就是通过描述性约定与 这句话相关联的那种情况 , 那么这个人在特定时刻 所说的这句话便是真的。 但无论持符合论的学者对它作何表述 , 一个类 似于怀疑论的问题总是不可避免: 语言或者思想是 一个层次, 而实在又是另一个层次, 那么我们如何 可以保证命题或观念能够与实在符合 ? 如普特南 所说: 要指出两个领域间的符合 , 我们需要通向 两领域的独立通道。 在古希腊时期 , 哲学一 般不重视身心二分之说, 朴素的真理符合论也就用 不着去解决观念与实在之间的断裂问题, 但自从笛 卡尔的身心二分的观念提出来后, 哲学家不得不纷 纷寻找思想与实在的连接纽带。然而 , 如果像传统 的客观主义哲学那样 , 设定完全独立于人的认识的 实在, 那么我们不可能 找到通向该实 在的独立途 径 , 因为即使是 寻找 , 也有人的认知要素卷入其 中。从哲学史的发展来看, 我们不仅没找到纽带, 反倒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鸿沟。简言之 , 符合论真理 观所遇到的核心问题 , 是如何架通命题或观念与实 在之间的鸿沟。由于思想是用命题表达 , 而命题 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 , 因此符合被看做是符号与世 界的符合。 近代对这种 符合 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指称 理论的建立开始的。哲学上存在两种主要的指称 理论。第一种理论最早是由弗雷格提出的 , 他认为 一种名称具有涵义和指称, 涵义决定了它的指称。 涵义是客观的、 固定的 , 独立于人的身体和心灵 , 它 能使我们正确地挑选出名称的指称。但是这种理 论并没有对我们如何挑选 指称提供满意 的说明。 指称的因果理论是由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等人提出 的 , 该理论认为指称是靠具体的人的命名活动建立 的 , 然后把这种指称关系固定下来, 通过因果链条 传递给不同的使用者, 因此它主要由 两个部分组 成 : ( 1) 历史上某一个体依靠指示活 动, 把一个符 号与外在的固定对象对应起来 , 在它们之间建立一 种指称关系 ; ( 2) 通过借用等方法 , 符号与对象之 间的关系沿着不同的因果链条传递下去。但问题 是 , 我们如何能通过简单的命名活动就可以建立并 固定符号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80
2006 年 11 月 第 27 卷 第 6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 ( 汉文版 ) I NNER M ONGO L I A SO CI A L SC I EN CES
N ov . 2006 V o.l 27 . 6
符合论真理观及其问题
李涤非
( 河南财经学院 哲学与社会学系 ,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关于真理有许多看法 , 比较有影响的几种观点 是融贯论、 多余论、 符合论。融贯论有比较悠久的 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 其基本主张是认为 真理表现为一组命题之间的融贯关系或相容关系, 也就是说, 一个命题的真理性取决于它是否与该命 题系统中的其他命题相一致。体系内部的不一致 肯定会破坏整个体系的真理性 , 因此融贯性是保证 真理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即便伪科学和非科学 的某些主张也可能具有内部的一致性 , 因此融贯性 不能保证真理性 , 不是真理的充分条件。多余论最 初是由拉姆齐提出, 后来经斯特劳森等人发挥。这 种理论的基本看法是认为真理问题只是产生于语 言混乱 , 真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假的 这两个谓词是多余的 , 可 以把它们从任何语境中删去, 而不会造成语义上的 损失。但无论是在科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这两 个词已经成了我们固有谈话 方式的一部分 , 而且 真理 不只是可以做谓词, 还可以当主词使用 , 由 量词约束, 因此我们不提倡多余论。此外还有人提 出真理的实用论 , 并把这种观点追溯到实用主义者 如皮尔士、 詹姆士等。但实际上他们所持的是符合 论的真理观 , 他们只不过在传统的符合论基础上提
语言并不是表达 思想的 惟一形 式 , 不过 我们可 以把 两者看 做 是同构的。
差别, 但两者表达的是同一命题, 也就是 对 雪 、 白的 以及世界上的雪、 白之间的关系进行断定, 如果前者符合后者, 那么 雪是白的 就为真 , 否则 为假。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 除了语词和实在之间的 断裂外 , 命题概念的引进还带入了另一条需要架通 的鸿沟 : ( 1) 自然语言与命题 之间的鸿沟。是否能把 所有由自然语言组成的陈述化归为由抽象符号组 成、 语言上中立的命题结构 ? 这一任务现在看来是 一种不太切合实际的梦想。 ( 2) 符号结构与世界 之间的鸿沟。与以前所 面临的问题一样, 符号 化的命题如何 能跟实在对 应 , 在身心二分的理论传统中, 似乎仍旧无法解决。 形式化的分析哲学还在符合论中引进了一种 更为复杂的层次 , 也就是情景模型。该模型的基本 思想是 , 世界的状态是由实体、 属性以及实体间的 关系所组成的集合构成, 而这种状态可以由集合论 结构来进行模型化, 符 号的意义由集 合论模型提 供。这样一来, 陈述和世界的存在方式之间的符合 变成了三种符合 , 因此鸿沟也变成了三条 : ( 1) 自然语言和形 式语言中用来表示它的符 号之间的符合。 ( 2) 形式语言的符 号和此语言中集合论模型 里任意抽象的实体集之间的对应。 ( 3) 世界的集合论 模型与世界本身之间的符 合。 符合论在所有这些方面都面临着如何架通这 些鸿沟的问题。人们以为自然语言和形式符号系 统之间的鸿沟可以通过形式语言学来填补 , 但这个 任务并没有完成。第三条鸿沟 , 即集合论模型与实 在世界之间的鸿沟, 是最难以架通的。传统的哲学 一般都认为 , 世界是由彼此独立的实体构成 , 它们 有着确定的属性和关系, 这些实体根据充分必要条 件而划分为不同的范畴 ; 如果情况真 的是这样的 话 , 那么集合论模型确实可以与世界对应起来, 即 抽象实体对应于实在世界中 的个体, 集合对应属 性 , n 维集合对应于关系。但是从上面的例子我可 以看出 , 这种简单的对应是毫无根据的 , 事实上认 知科学关于 范畴化活动的发 现 集合论模型那些天真的想法。
要 ] 从各种相关的讨论来 看 , 在真理的看法上影响最广的是符合论 , 该理论 认为命题 的真假取决 于
它们是否 与客观实在相符合 。 但一个不可克服的困难是我们 无法确保命 题与外在于 我们的实 在之间能否 符 合 , 而技术化的处理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困难 。 从对真理 的日常用法 分析可以看 出 , 拯 救符合论的 一个可行 途 径是把真理建立在人类的理解之上 。 [ 关键词 ] 真理 ; 符合论 ; 理解 [ 中图分类号 ] B023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3-5281( 2006) 06-0079-04
[ 1] ( P . 74)
为了看清问题所在, 这里举一个简要的例子。 莱考夫
[ 2] ( P . 83)
为我们列举了欧美文化 (其实也适用
于亚洲文化、 非洲文化等 ) 中 妈妈 ( 或娘、 母 )这 一用语所指称的类: ( 1)核心的范例, 几乎集合了所有与妈妈相关 的重要特征: 女性 , 生下了小孩 ( 有一半的基因来 自于她 ), 养育了他 , 与孩子的父亲已经结婚 , 从辈 分上来说高于孩子一辈, 是孩子合法的监护人。 ( 2)后妈: 没有生下孩子, 也没提供基因, 但当 前是父亲的配偶。 ( 3)养母: 没生也没提供 基因, 但是合法的监 护人 , 并有抚养的义务。 ( 4)生母: 与养母相对 , 只生不养。 ( 5)未婚妈妈: 生下孩子时没结婚。 ( 6)仅提供基因的妈妈 : 提供卵子, 至于谁生 的无所谓, 也不养。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妈妈 , 但都属于 妈妈 这个范畴, 显然 , 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统一的涵义 让该术语指称所有这个类中的对象 , 因为它们之间 有不相容之处, 这样, 第一种指称理论至少是不能 完全适用的 ; 对于如此之多不相同的 妈妈 类型 , 简单的命名活动似乎不可能固定符号与世界之间 的关系, 这种关系只能是在一系列与世界打交道的 过程中慢慢产生出来 , 甚至面临不断的变换。比如 在基因技术发明前, 是不可能有第六种 妈妈 , 因 此指称的因果理论对符号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刻画 也是不充分的, 那么就谈不上解决了两者是否符合 的问题。 莱考夫与约翰逊为我们指出了所有问题产生 的根源, 就是下述 假设: 真理是符号与独立于心 [ 3 ] ( P. 99) 灵、 大脑、 身体的世界之间的符合。 通过对 随后发展出的符合论技术化处理进行考察, 就能更 清楚地看出问题所在。技术上的进展是通过命题 的引入开始的, 一些学者认为陈述表达的是命题。 命题是由符号组成的结构 , 而正是这些符号式的命 题结构被看做是与实在符合或不符合。通过符号 的结构, 命题就可以与世界上存在的结构相符合 , 也就可以陈述世界的真理了。 命题 的提出是为了消除语言间的差异。比 如 雪是白的 和 Snow is wh ite , 虽然在语言上有
家接受的说明; 而且无论是在科学实践还是在日常 生活中, 我们都需要真理 , 我们把自己当做真的信 念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所以一种比较可行的办 法是重新审视我们对真理的界定, 并继续坚持一种 有所不同的符合论思想。而界定真理的起点就是 看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 真理 这个概念 的。比如有一个陈述 天空是蓝的 , 按照符合论 者现在一般都接受的塔斯基的 T 公式来对真理作 解释 : 天空是蓝的 , 当且仅当天空是蓝的。 从传统的客观主义立场出发 , 对它的解释是 , 存在天空, 存在蓝的颜色 , 它们不依赖于我们观察 者而存在。但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自然界中并 不存在颜色 , 我们产生的颜色视觉取决于反射光的 波长、 照明条件以及与身体有关的因素, 即视网膜 上吸收不同波长的三种视锥细胞、 与这些细胞相联 结的神经电路。自然界中的光线是没有颜色的, 因 此我们的颜色视觉不是对外部实在的反映。天空 甚至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客体, 我们看到客体上 的 颜色 是客体表层反射的光线与我们身体相互 作用而造成的, 但天空没有这样的表层, 我们之所 以看到天空是蓝的, 主要是因为大气层只让一定范 围内的波长的光线穿过, 而且某些光线在传播过程 中发散得比其他的更显著一些。所以, 立足于客观 主义 , 根据传统的符合 论思想, 我们必须否认 雪 是白的 、 草是 绿的 、 山腰上有座亭 子 ( 山并 没有腰, 山腰 是我们的身体投射的产物, 因此也 包含主体性 ) 这些日常的真陈述。但真理这个概 念起源于我们日常的言谈之中 , 我们用它来表示一 些陈述的属性, 因此, 如果一种关于真理的理论说 明不了它在日常中的大多数用法, 我们惟一的选择 就是抛弃这种理论。要建立新的理论需要考察我 们把陈述当 真的根据 : 我们 为何要把 天空是蓝 的 当真? 显然,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 产生颜色的感觉需 要光线、 大气等物理条件 , 但也需要我们人的主观 经验、 范畴化的活动。就物理条件来说, 我们不是 那些环境本身, 因此要判断 天空是蓝 色 这样的 语句 , 必须要有意识地经验那些条件, 也就是说, 要 理解条件; 主观经验、 范畴化活动也需要牵涉我们 的理解。因此, 要判断一个陈述是不是真理, 一方 面要理解陈述本身 , 另外还得理解外在的环境 , 然 后把该陈述与我们对其条件的理解相对照, 看两者 是否符合, 如果符合就为真, 不符合就为假。因而 81
出了符合的实用标准而已。 最有影响、 被最广泛接 受的还是真 理的符合 论, 其基本思想在于强调命题或判断的真假取决于 它们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我们可以把这种观 点追溯到亚里士多德 , 他认为命题或判断是对客观 事物的性质、 状态或关系等的描写或陈述 , 命题或 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它们是否如实地描写或陈述了 客观事物的性质、 状态或关系等, 也就是说, 真理是 命题和世界上有关实在间的符合关系。这种观点 的现代主要代表有罗素、 卡尔纳普和奥斯丁等人。 罗素在逻辑原子论时期认为, 命题和事实之间存在 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或逻辑同构关系 , 这种关系的成 立决定了命题的真理性。他认为基本命题的真理 性取决于它们与某些事件的关系, 而其他命题的真 理性原则取决于它们与基本命题的句法关系。卡 尔纳普等逻辑实证主义者持与此类似的观点 , 认为 陈述直接感性经验的命题的真理性可以通过它们 是否与事实相符合而得到证实或证伪, 其他命题的 真理性则通过它们与这类命题的关系而加以确定。 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家奥斯丁也持符合论观点, 但 对这种观点的表述和论证有所不同。他主张一种
[ 收稿日期 ] 2006 -04 -04 [ 作者简介 ] 李涤非 , 男 , 河南财经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系讲师 , 哲学博士 。
79
以约定或惯例为根据的符合论 , 把描述性约定与指 示性约定区别开来, 认为描述性约定把语句与世界 上展现的某些类型的情况联系起来, 指示性约定把 陈述与在特定时刻在世界上实际发生的某个特定 事物联系起来。如果通过指示性约定有与某人所 说的某句话相关联的情况 , 就是通过描述性约定与 这句话相关联的那种情况 , 那么这个人在特定时刻 所说的这句话便是真的。 但无论持符合论的学者对它作何表述 , 一个类 似于怀疑论的问题总是不可避免: 语言或者思想是 一个层次, 而实在又是另一个层次, 那么我们如何 可以保证命题或观念能够与实在符合 ? 如普特南 所说: 要指出两个领域间的符合 , 我们需要通向 两领域的独立通道。 在古希腊时期 , 哲学一 般不重视身心二分之说, 朴素的真理符合论也就用 不着去解决观念与实在之间的断裂问题, 但自从笛 卡尔的身心二分的观念提出来后, 哲学家不得不纷 纷寻找思想与实在的连接纽带。然而 , 如果像传统 的客观主义哲学那样 , 设定完全独立于人的认识的 实在, 那么我们不可能 找到通向该实 在的独立途 径 , 因为即使是 寻找 , 也有人的认知要素卷入其 中。从哲学史的发展来看, 我们不仅没找到纽带, 反倒制造了越来越多的鸿沟。简言之 , 符合论真理 观所遇到的核心问题 , 是如何架通命题或观念与实 在之间的鸿沟。由于思想是用命题表达 , 而命题 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 , 因此符合被看做是符号与世 界的符合。 近代对这种 符合 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从指称 理论的建立开始的。哲学上存在两种主要的指称 理论。第一种理论最早是由弗雷格提出的 , 他认为 一种名称具有涵义和指称, 涵义决定了它的指称。 涵义是客观的、 固定的 , 独立于人的身体和心灵 , 它 能使我们正确地挑选出名称的指称。但是这种理 论并没有对我们如何挑选 指称提供满意 的说明。 指称的因果理论是由克里普克和普特南等人提出 的 , 该理论认为指称是靠具体的人的命名活动建立 的 , 然后把这种指称关系固定下来, 通过因果链条 传递给不同的使用者, 因此它主要由 两个部分组 成 : ( 1) 历史上某一个体依靠指示活 动, 把一个符 号与外在的固定对象对应起来 , 在它们之间建立一 种指称关系 ; ( 2) 通过借用等方法 , 符号与对象之 间的关系沿着不同的因果链条传递下去。但问题 是 , 我们如何能通过简单的命名活动就可以建立并 固定符号与世界之间的关系? 80
2006 年 11 月 第 27 卷 第 6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 ( 汉文版 ) I NNER M ONGO L I A SO CI A L SC I EN CES
N ov . 2006 V o.l 27 . 6
符合论真理观及其问题
李涤非
( 河南财经学院 哲学与社会学系 ,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关于真理有许多看法 , 比较有影响的几种观点 是融贯论、 多余论、 符合论。融贯论有比较悠久的 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 其基本主张是认为 真理表现为一组命题之间的融贯关系或相容关系, 也就是说, 一个命题的真理性取决于它是否与该命 题系统中的其他命题相一致。体系内部的不一致 肯定会破坏整个体系的真理性 , 因此融贯性是保证 真理性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即便伪科学和非科学 的某些主张也可能具有内部的一致性 , 因此融贯性 不能保证真理性 , 不是真理的充分条件。多余论最 初是由拉姆齐提出, 后来经斯特劳森等人发挥。这 种理论的基本看法是认为真理问题只是产生于语 言混乱 , 真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假的 这两个谓词是多余的 , 可 以把它们从任何语境中删去, 而不会造成语义上的 损失。但无论是在科学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这两 个词已经成了我们固有谈话 方式的一部分 , 而且 真理 不只是可以做谓词, 还可以当主词使用 , 由 量词约束, 因此我们不提倡多余论。此外还有人提 出真理的实用论 , 并把这种观点追溯到实用主义者 如皮尔士、 詹姆士等。但实际上他们所持的是符合 论的真理观 , 他们只不过在传统的符合论基础上提
语言并不是表达 思想的 惟一形 式 , 不过 我们可 以把 两者看 做 是同构的。
差别, 但两者表达的是同一命题, 也就是 对 雪 、 白的 以及世界上的雪、 白之间的关系进行断定, 如果前者符合后者, 那么 雪是白的 就为真 , 否则 为假。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 除了语词和实在之间的 断裂外 , 命题概念的引进还带入了另一条需要架通 的鸿沟 : ( 1) 自然语言与命题 之间的鸿沟。是否能把 所有由自然语言组成的陈述化归为由抽象符号组 成、 语言上中立的命题结构 ? 这一任务现在看来是 一种不太切合实际的梦想。 ( 2) 符号结构与世界 之间的鸿沟。与以前所 面临的问题一样, 符号 化的命题如何 能跟实在对 应 , 在身心二分的理论传统中, 似乎仍旧无法解决。 形式化的分析哲学还在符合论中引进了一种 更为复杂的层次 , 也就是情景模型。该模型的基本 思想是 , 世界的状态是由实体、 属性以及实体间的 关系所组成的集合构成, 而这种状态可以由集合论 结构来进行模型化, 符 号的意义由集 合论模型提 供。这样一来, 陈述和世界的存在方式之间的符合 变成了三种符合 , 因此鸿沟也变成了三条 : ( 1) 自然语言和形 式语言中用来表示它的符 号之间的符合。 ( 2) 形式语言的符 号和此语言中集合论模型 里任意抽象的实体集之间的对应。 ( 3) 世界的集合论 模型与世界本身之间的符 合。 符合论在所有这些方面都面临着如何架通这 些鸿沟的问题。人们以为自然语言和形式符号系 统之间的鸿沟可以通过形式语言学来填补 , 但这个 任务并没有完成。第三条鸿沟 , 即集合论模型与实 在世界之间的鸿沟, 是最难以架通的。传统的哲学 一般都认为 , 世界是由彼此独立的实体构成 , 它们 有着确定的属性和关系, 这些实体根据充分必要条 件而划分为不同的范畴 ; 如果情况真 的是这样的 话 , 那么集合论模型确实可以与世界对应起来, 即 抽象实体对应于实在世界中 的个体, 集合对应属 性 , n 维集合对应于关系。但是从上面的例子我可 以看出 , 这种简单的对应是毫无根据的 , 事实上认 知科学关于 范畴化活动的发 现 集合论模型那些天真的想法。
要 ] 从各种相关的讨论来 看 , 在真理的看法上影响最广的是符合论 , 该理论 认为命题 的真假取决 于
它们是否 与客观实在相符合 。 但一个不可克服的困难是我们 无法确保命 题与外在于 我们的实 在之间能否 符 合 , 而技术化的处理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困难 。 从对真理 的日常用法 分析可以看 出 , 拯 救符合论的 一个可行 途 径是把真理建立在人类的理解之上 。 [ 关键词 ] 真理 ; 符合论 ; 理解 [ 中图分类号 ] B023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3-5281( 2006) 06-0079-04
[ 1] ( P . 74)
为了看清问题所在, 这里举一个简要的例子。 莱考夫
[ 2] ( P . 83)
为我们列举了欧美文化 (其实也适用
于亚洲文化、 非洲文化等 ) 中 妈妈 ( 或娘、 母 )这 一用语所指称的类: ( 1)核心的范例, 几乎集合了所有与妈妈相关 的重要特征: 女性 , 生下了小孩 ( 有一半的基因来 自于她 ), 养育了他 , 与孩子的父亲已经结婚 , 从辈 分上来说高于孩子一辈, 是孩子合法的监护人。 ( 2)后妈: 没有生下孩子, 也没提供基因, 但当 前是父亲的配偶。 ( 3)养母: 没生也没提供 基因, 但是合法的监 护人 , 并有抚养的义务。 ( 4)生母: 与养母相对 , 只生不养。 ( 5)未婚妈妈: 生下孩子时没结婚。 ( 6)仅提供基因的妈妈 : 提供卵子, 至于谁生 的无所谓, 也不养。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妈妈 , 但都属于 妈妈 这个范畴, 显然 , 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统一的涵义 让该术语指称所有这个类中的对象 , 因为它们之间 有不相容之处, 这样, 第一种指称理论至少是不能 完全适用的 ; 对于如此之多不相同的 妈妈 类型 , 简单的命名活动似乎不可能固定符号与世界之间 的关系, 这种关系只能是在一系列与世界打交道的 过程中慢慢产生出来 , 甚至面临不断的变换。比如 在基因技术发明前, 是不可能有第六种 妈妈 , 因 此指称的因果理论对符号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刻画 也是不充分的, 那么就谈不上解决了两者是否符合 的问题。 莱考夫与约翰逊为我们指出了所有问题产生 的根源, 就是下述 假设: 真理是符号与独立于心 [ 3 ] ( P. 99) 灵、 大脑、 身体的世界之间的符合。 通过对 随后发展出的符合论技术化处理进行考察, 就能更 清楚地看出问题所在。技术上的进展是通过命题 的引入开始的, 一些学者认为陈述表达的是命题。 命题是由符号组成的结构 , 而正是这些符号式的命 题结构被看做是与实在符合或不符合。通过符号 的结构, 命题就可以与世界上存在的结构相符合 , 也就可以陈述世界的真理了。 命题 的提出是为了消除语言间的差异。比 如 雪是白的 和 Snow is wh ite , 虽然在语言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