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早在中国翻译西医书籍的是英教士 医生合信(Benjamin Hobson) 先后编译《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 新书》《妇婴新说》等。
新合 论信 》编
译 的 全《 体
合信翻译《西医略论》
185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美华书馆”,出版许多译成中 文的医书。 从19世纪50年代到辛亥革命前,约有100余种外国人译著的西医 书籍在我国流传。 1806年嘉约翰编印《广州新报》(1884年改名为《西医新报》) 是最早用汉文介绍西医学的刊物; 1887年汉口圣教会主办《益文月刊》;1888年创办《博医会报》 等。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第一所教会医学校是1866年 美国医药传道会在广州建立的 博济医学校,孙中山先生曾在 此就读(中山医学院—苏州医 院医学校—苏州医学院)。
•以学堂为鼓吹之地 •借医术为入世之媒
黄宽是我国第一个留学英国的 医学生;
1848年考取爱丁堡大学医科学 习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传教医生在中国仅仅追 求的是医学慈善活动 ?
1838年2月21日,在广州成立中国医学传教会时,由 郭雷枢、伯驾和裨治文联名签署的宣言所宣称的那样,是 要“鼓励在中国人当中行医,并将我们的科学、病例研究 和科学发明等有用的知识,拿出一部分与他们分享。…… 希望我们的努力将有助于消除偏见和长期以来民族情绪所 导致的隔阂,以此教育中国人。被他们歧视的人们,是有 能力和愿意成为他们的恩人的……
我们称我们是一个传教会,因为我们确信它一定会促 进传教事业。……利用这样的代理机构,可以铺平通往更 高处的道路,赢得中国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有助于把我们 同中国的贸易和一切往来,达到所期望的更高地位,还可 以为输入科学和宗教打开通道。
我们可以表明的第一个利益是,将医学科学移植中 国,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第二个利益是,以此收 集情报,对传教士和商人均有较高的价值。……因为只有 这样的场合,可与中国人民交往,可以听到大部分真实情 况,回答我们许多问题。……因为一个病人在医生面前, 往往是坦城相见的。”
谓“记含有所在脑囊,盖颅囱后,枕骨下为记之室”。记 忆在脑后部的观点首次出现在中文书籍中,影响很大。
如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物理小识》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就接受了这一观点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1820 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
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李温斯顿(John Livingstone,1808年来 华),被称为“第一个系统地把医药救助带给中国人”的人。 嘉庆25年(1820)李温斯顿和马礼逊(伦敦会牧师)在澳门开设 一诊所,聘请一位懂中医中药的华人作助手,专为贫苦百姓服务, 救助身体及其灵魂。这是基督教在华开设的第一家医疗诊所,也是 他们在华医药传教的开始。
欲介绍基督教于中国,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医药; 欲在中国扩充商品的销路,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教士。 医药是基督教的先锋,而基督教又是推销商品的先锋。
15世纪美洲新大陆发现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 最早涉及西医活动的是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 (P.Metthoeus Ricci,1552-1610),在《西国纪法》中首次将西 方的神经学和心理学介绍给中国。
嘉约翰
先后编译30多种西医著作,较 偏重于临床方面及西药介绍, 如《内科全书》《病症名目》《西 药名目》 《炎症论说》等。对精 神疾病有较深入研究,创办精 神病院。
英国傅兰雅(John Fryer)编 译有10多种西医著作, 如《化学卫生论》
《西药大成》 《内科理法》 《英国洗冤录》等
早 期 的 医 学 期 刊
1857年回国在广州博济医院从 医并教学,是我国第一代西医。
金韵梅是我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 国女医生。
1881年到美国纽约妇女学院学习, 1885年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8年回国,曾在厦门、成都、天 津行医并开办护士学校。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三)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
美国传教士、医生兼外交官
美.伯驾(P. Parker 1804—1888) 在广州设立博济医局
1859年 美传教士 医生嘉约翰 在广州建立博济医院, 一直到1949年,是在华历史最久 教会医院。
1862年 英 . 洛克哈特(Dr. W. Lockhart) 在北京建立双旗杆医院
1906年双旗杆医院与几个医院合并为协和医院,成为北京最大的 教会医院。
宗教、政治、经济
二 西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自学内容)
1910年伍连德 在奉天主持 “万国鼠疫会议”, 这是我国举行的第 一次国际医学会议
第三节
中西医汇通派与中医学兴废的论战
一 中西医汇通论 二 废止中医论 三 改造中医论
如何对待中西两种医学 医学界出现不同态度和主张:
(1) 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以余云岫为代表 (2) 保守主义——拒绝接受一切新事物 (3) 改良主义——试图中西汇通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 研室课件
第七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公元1840--1949年
双旗杆医院
一、西方医学的传入
西方医学发展三个阶段: 1.古代经验医学(BC6世纪~AD4世纪)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罗马.盖伦。具有分析性实证倾向。 2.近代实验医学(AD5世纪~AD18世纪) 医学以实验方法追求确定性。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 药理学等完整建立,医学面貌出现根本性改变。 3.现代医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 科技进步推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进步,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1820 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 •1827 英教士医生郭雷枢在澳门设立眼科诊所
Hale Waihona Puke Dr. Thomas R. Colledge (郭雷枢) 在澳门设立 眼科诊所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1820 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 •1827 英教士医生郭雷枢在澳门设立眼科诊所 •1834 美 . 伯驾(P. Parker) 在广州设立博济医局 •1842后, 厦门、上海、广州、福州、宁波 均有教会医院
新合 论信 》编
译 的 全《 体
合信翻译《西医略论》
1859年,美国传教士在上海建立“美华书馆”,出版许多译成中 文的医书。 从19世纪50年代到辛亥革命前,约有100余种外国人译著的西医 书籍在我国流传。 1806年嘉约翰编印《广州新报》(1884年改名为《西医新报》) 是最早用汉文介绍西医学的刊物; 1887年汉口圣教会主办《益文月刊》;1888年创办《博医会报》 等。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第一所教会医学校是1866年 美国医药传道会在广州建立的 博济医学校,孙中山先生曾在 此就读(中山医学院—苏州医 院医学校—苏州医学院)。
•以学堂为鼓吹之地 •借医术为入世之媒
黄宽是我国第一个留学英国的 医学生;
1848年考取爱丁堡大学医科学 习7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传教医生在中国仅仅追 求的是医学慈善活动 ?
1838年2月21日,在广州成立中国医学传教会时,由 郭雷枢、伯驾和裨治文联名签署的宣言所宣称的那样,是 要“鼓励在中国人当中行医,并将我们的科学、病例研究 和科学发明等有用的知识,拿出一部分与他们分享。…… 希望我们的努力将有助于消除偏见和长期以来民族情绪所 导致的隔阂,以此教育中国人。被他们歧视的人们,是有 能力和愿意成为他们的恩人的……
我们称我们是一个传教会,因为我们确信它一定会促 进传教事业。……利用这样的代理机构,可以铺平通往更 高处的道路,赢得中国人的信任和尊重,这有助于把我们 同中国的贸易和一切往来,达到所期望的更高地位,还可 以为输入科学和宗教打开通道。
我们可以表明的第一个利益是,将医学科学移植中 国,可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第二个利益是,以此收 集情报,对传教士和商人均有较高的价值。……因为只有 这样的场合,可与中国人民交往,可以听到大部分真实情 况,回答我们许多问题。……因为一个病人在医生面前, 往往是坦城相见的。”
谓“记含有所在脑囊,盖颅囱后,枕骨下为记之室”。记 忆在脑后部的观点首次出现在中文书籍中,影响很大。
如明清之际哲学家方以智《物理小识》
清代汪昂《本草备要》就接受了这一观点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1820 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
东印度公司的外科医生李温斯顿(John Livingstone,1808年来 华),被称为“第一个系统地把医药救助带给中国人”的人。 嘉庆25年(1820)李温斯顿和马礼逊(伦敦会牧师)在澳门开设 一诊所,聘请一位懂中医中药的华人作助手,专为贫苦百姓服务, 救助身体及其灵魂。这是基督教在华开设的第一家医疗诊所,也是 他们在华医药传教的开始。
欲介绍基督教于中国,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医药; 欲在中国扩充商品的销路,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教士。 医药是基督教的先锋,而基督教又是推销商品的先锋。
15世纪美洲新大陆发现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 最早涉及西医活动的是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 (P.Metthoeus Ricci,1552-1610),在《西国纪法》中首次将西 方的神经学和心理学介绍给中国。
嘉约翰
先后编译30多种西医著作,较 偏重于临床方面及西药介绍, 如《内科全书》《病症名目》《西 药名目》 《炎症论说》等。对精 神疾病有较深入研究,创办精 神病院。
英国傅兰雅(John Fryer)编 译有10多种西医著作, 如《化学卫生论》
《西药大成》 《内科理法》 《英国洗冤录》等
早 期 的 医 学 期 刊
1857年回国在广州博济医院从 医并教学,是我国第一代西医。
金韵梅是我国第一个留学美国的中 国女医生。
1881年到美国纽约妇女学院学习, 1885年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88年回国,曾在厦门、成都、天 津行医并开办护士学校。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三)翻译医书和出版医学刊物
美国传教士、医生兼外交官
美.伯驾(P. Parker 1804—1888) 在广州设立博济医局
1859年 美传教士 医生嘉约翰 在广州建立博济医院, 一直到1949年,是在华历史最久 教会医院。
1862年 英 . 洛克哈特(Dr. W. Lockhart) 在北京建立双旗杆医院
1906年双旗杆医院与几个医院合并为协和医院,成为北京最大的 教会医院。
宗教、政治、经济
二 西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自学内容)
1910年伍连德 在奉天主持 “万国鼠疫会议”, 这是我国举行的第 一次国际医学会议
第三节
中西医汇通派与中医学兴废的论战
一 中西医汇通论 二 废止中医论 三 改造中医论
如何对待中西两种医学 医学界出现不同态度和主张:
(1) 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以余云岫为代表 (2) 保守主义——拒绝接受一切新事物 (3) 改良主义——试图中西汇通
中国医学史-中医医史文献教 研室课件
第七章
中西医学的交汇与冲突
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公元1840--1949年
双旗杆医院
一、西方医学的传入
西方医学发展三个阶段: 1.古代经验医学(BC6世纪~AD4世纪)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罗马.盖伦。具有分析性实证倾向。 2.近代实验医学(AD5世纪~AD18世纪) 医学以实验方法追求确定性。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 药理学等完整建立,医学面貌出现根本性改变。 3.现代医学。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 科技进步推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进步,研究进入分子水平。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1820 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 •1827 英教士医生郭雷枢在澳门设立眼科诊所
Hale Waihona Puke Dr. Thomas R. Colledge (郭雷枢) 在澳门设立 眼科诊所
(一)建立诊所和教会医院
•1820 英教士医生在澳门设立诊所 •1827 英教士医生郭雷枢在澳门设立眼科诊所 •1834 美 . 伯驾(P. Parker) 在广州设立博济医局 •1842后, 厦门、上海、广州、福州、宁波 均有教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