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精选8篇)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c995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f.png)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精选8篇)《原始的农耕生活》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4、农耕作物:粟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6、原始饲养业:猪、狗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a9918b4b35eefdc9d33323.png)
初中历史教学资源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程标准】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学习重、难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自主学习】1.原始农耕居民的基本情况2.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种植、家畜饲养出现、聚落、 工具的发展。
【合作学习与探究】探究一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材料一:图一: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图二:半坡出土的纺轮 图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问题一:材料一中三件文物分别证明了怎样的基本事实?(3分)问题二:从史料的类型分型,以上都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对研究原始居民生活的历史来说,属于第几手资料?(2分)问题三: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对比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的异同点(2分)探究二:问题一:造成上图中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原始居民开始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标志有哪些?【强化训练】1. 中国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做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北京地区2.不久前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以《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为专题,再现了7000年前的中华原始农耕文明,几乎传播到了全世界,在该专题中,不该出现的画面是A.种植水稻B.饲养猪狗等家畜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普遍使用磨制石器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 ①③B. ③④C. ②③D. ①②4.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游牧渔猎C. 农耕定居D. 铁犁牛耕5.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6.历史图片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事件的实景再现。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附学案)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附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34eb5a02768e9951e73867.png)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陶器。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生产的发展。
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这是阶级和阶级压迫产生的根源。
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教学难点:阶级的产生课型设计:新授课教法设计:教师讲授,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
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别?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1、年代和地域2、生活情况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③弓箭的使用。
指导学生观看《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了解这两个氏族公社所处的地理位置。
并结合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的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提供一些有关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造出弓箭、鱼钩、鱼叉等工具。
结合政治课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工具、生产力的关系即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标志着生产力的提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在讲述原始农业的同时应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和粟(半坡)的国家。
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制陶业出示彩图2以及补充的一些图片,介绍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制作的陶器,并简单加以区分陶、瓷的不同。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6b25fda227284b73f24250ee.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的】1.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各自生活的地域、种植的作物、运用石器、房屋样式。
2.比拟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消费生活方面的异同,了解不同地域发生的文明一模一样。
3.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开展概略及重要标志,了解原始先民消费方式的转换,推进了社会消费力的开展,为定居发明了条件。
4.经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退化史,体会人类降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愈加珍爱生命,增强降服困难与曲折的意志。
【重点难点】1、重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原始农业。
2、难点:对原始农耕生活的了解看法。
【自主学习】1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生活在_______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_______年。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房屋,制造出精巧的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等消费工具;主要种植_______,饲养猪和狗等牲畜,还捕猎捕鱼和采集野果等。
学会从事复杂的纺织、制衣;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征的是_______,还有很多装饰品、大批乐器、骨针、骨锥、陶器和石制的纺轮。
2.河姆渡人的生活:河姆渡人生活在_______地域的余姚的河姆渡村,距今_______年左右。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修建,发现了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_______。
种植_______,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牲畜饲养以猪、狗和水牛为主;会制造陶器、玉器,以及复杂的乐器骨哨,学会养蚕缫丝,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最早运用_______。
3.原始农业的开展: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黄河流域是栽培_______的最早来源地。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_______、_______和淮河等流域,_______、牲畜饲养的出现以及_______、_______的开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开展的重要标志。
【协作探求】1、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2、河姆渡人与半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3、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与开展,对人类社会发生了哪些影响?【当堂达标】1、在半坡人的饭桌上不能够出现的饭菜是〔〕A. 粟B. 猪肉C. 大米饭D. 鱼肉2、西安半坡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的开设,使孩子们回到了 6 000 年前的氏族社会,在〝史前工场〞里体验了一把原始生活。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7638f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d.png)
教师寄语:1 / 22 / 2 课题 第二课时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审核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导学过程 预 习 自 测 1、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 ,用 耕地,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着 的房子。
2、半坡原始居民使用 石器,种植粮食作物 。
住 房子,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
课 堂 交 流 与 探 究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那么要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呢?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导 课 1.元谋人、长阳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 )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2.北京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部编版七上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部编版七上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50d24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b.png)
第二课导学案 原始农耕生活一、明确任务学习目标:1、识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住房特征。
归纳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2、通过学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这一史实,了解我国先民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二、自主预习完成知识梳理(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1)距今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 :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 。
(2)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__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____________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 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 村;位于 流域。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____;还发现了 水井;3、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1)农业工具:以_______最为典型。
(2)河姆渡人种植 ;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三)半坡遗址:1、生活时代:距今约 年;生活地点: 村;位于 流域。
2、半坡人的生活状况:(1)生产工具:使用 石器等(新石器时代)(2)主要种植 ;饲养猪、狗、羊、牛、鸡等家畜和家禽;生活用具主要是 ,最具特色的是 ,还制造骨器、角器等;(3)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 。
(4)半坡遗址中还出土了骨针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简单的 、 。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3、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为什么不同?4、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四、展示交流成果,总结识记五、巩固拓展1、对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说法不对的是( )A.用骨耜耕地B、种植粮食作物粟 C.用陶器装食物 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主要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3、半地穴式的房屋,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避寒。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1cf1cf866fb84ae55c8d44.png)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理解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等概念及这些概念出现的背景三、学法指导1.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观察课本和资料上历史遗物的图片、地图、示意图等,并注意有关图片上标注的时间、地点、用途等介绍。
2.通过列表对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类总结四、知识链接农耕生活:农耕是相对于之前的狩猎生活而言的,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从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使用磨制石器,我国大概在距今约七千年左右进入农耕时代。
五、自主预习(自读课本,发现知识)(一)基础知识导读:(浏览课本,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及书写,完成下列内容。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年代约年;生活区域流域;使用工具已经使用石器;生产情况用耕地,种植;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的国家;生活状况:住房居住房子,过生活,饮水挖掘,方便了饮水,畜牧饲养,手工制作:会制造,简单的和原始。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发现地点陕西西安附近的村;距今年代约年;生活区域;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生产状况用磨光的和木制的开垦土地,用收割庄稼,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生活状况:畜牧饲养等动物,渔猎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食物主食有,副食有鱼、肉、等,住房居住房子,屋内有,手工制作制造出色彩艳丽的,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的雏形,会、织布、。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
![七年级人教版上册(2016部编版)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86548c4afe04a1b171de2e.png)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夯实基础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发现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2.距今年代:约6000年。
3.房屋类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4.生产生活(1)农业上,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2)畜牧业,饲养猪狗(3)手工业,会制造石器、骨器、角器,会纺线制衣,制作彩陶。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发现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2.距今年代:约7000年。
3.房屋类型:干栏式建筑。
4.生产生活(1)农业上,种植水稻,使用骨耜和磨制石器。
(2)畜牧业,饲养猪狗和水牛。
(3)手工业,会制黑陶、玉器、骨哨,会养蚕缫丝,会制作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按图索骥趁热打铁1.(2017·东营)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挖井饮水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015·湖南娄底)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3.(2017·南京)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A. 种植粮食作物B. 制造陶器C. 发明舟车D. 铸造青铜器4.(2017·齐齐哈尔)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A. 水稻B. 粟C. 小麦D. 玉米5.(2017·赤峰)如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A. 自然条件B. 生活习惯C. 生产工具D. 劳动技术6.(2017·福建)据考古发现,河姆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 建造干栏式房屋B. 种植粟C. 铸造司母戊鼎D. 使用甲骨文7.(2014·聊城)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2015·聊城)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居民D. 半坡居民9.(2015·重庆)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精品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精品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306024af1ffc4ffe47ac52.png)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精品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河姆渡人距今约年。
生活在流域的。
用耕地,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居住房子,已经挖掘。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在陕西西安附近的村。
距今约年。
种植和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居住房子。
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会、、。
二、课堂学习1、阅读教材第7~9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房屋样式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2、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3、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4、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三、拓展延伸: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四、巩固练习1、请你判断这是哪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的实物有:①灰烬堆②磨制的石刀、石斧③骨针④彩陶片⑤有房屋痕迹()A、元谋人遗址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
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玉米C.粟D.占城稻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5篇模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5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3190e0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5.png)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教学重点】知道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代表的区别。
【教学过程】自学互研生成新知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2.生活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位于黄河流域。
3.生活、生产状况:(1)房屋样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
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2)生产工具:磨制的石器、骨器、角器等。
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
(3)种植农作物:粟。
(4)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5)手工业:彩陶和纺织制品。
①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
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最多。
②半坡人有很多装饰品,并有少量的乐器。
遗址中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
2.生活地点:今浙江余姚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
3.生活、生产状况(1)建筑:①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
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2)主要农作物:水稻。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a022f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b.png)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标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明白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
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要紧特点。
能力目标: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情感目标:分析熟悉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明白得熟悉。
【学习进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阅读教材,在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距今时刻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衡宇样式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2说说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二、交流展现,合作探讨学以致用材料一: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觉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耕具……。
材料二:19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觉了距今6000连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耕具、粟粒、白菜种子……。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②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2探讨试探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要紧特点?3各抒己见①观看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衡宇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衡宇的恢复模型图,看一看它们在衡宇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不同形成的缘故。
干栏式衡宇半地穴式衡宇②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工具简陋,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农业对自然界的依托程度较高,但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开始了原始农耕生产活动。
在那时没有历法的情形下,他们靠什么来安排农时呢?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第一咱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古代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咱们各小组讨论一下。
河姆渡原始居民到底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四、知识整合:五、巩固练习元谋人和河姆渡遗址都散布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A玉米B水稻小麦D粟3以下说法最能表现原始农耕生活特点的一项为哪一项()A种植粮食B饲养家禽制造陶器D居住4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f6d1c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2.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导学案(一)学情分析《原始农耕生活》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二课,本课内容以原始农耕社会为主线,介绍了人类从采集时代转变为农耕时代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历史学科,对于历史内容的学习可能会有些困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是部编版教材,教材本身已经精简了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适当添加一些相关内容,以丰富教学内容。
此外,由于本课是第二课,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方式还不够熟悉,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从采集时代转变为农耕时代的过程,掌握原始农耕社会的基本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观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人类进化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从采集时代转变为农耕时代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原始农耕生活2. 教学方法:讲解+导读式提问+小组合作探究+思维导图(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如:“你知道什么是原始农耕生活吗?”,“你认为人类为什么要从采集到农耕?”等,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学习新课(25分钟)(1)讲解: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特点,如居住于山洞、以采集为主、居无定处等。
(2)导读式提问: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原始农耕生活与现代生活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3. 小组探究(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人类要从采集转变为农耕?”,“原始农耕生活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变化?”等。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eda2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1.png)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6~9页,在课本上标出下表中的相关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活动二:阅读教材,探究农耕生活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1)对比教材P8页《干栏式房屋图》和P9《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讨论: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教材P10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教材P11看图分析: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如果不知道答案,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呢?)(3)教材P11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活动三:回顾教材,比较原始居民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检测反馈】()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古巴比伦()2.代表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3.右图最有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4.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5.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为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巩固提升〗()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2.观察原始社会房屋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中的原始居民生活在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2)图II中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3)造成左图和右图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工具B.饮食习惯C. 劳动技术D. 自然环境()3.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点,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都过定居生活 B.都使用磨制石器C.都会制造陶器 D.都以粟为主要农作物参考答案活动二(1)答:①河姆渡居民房屋是干栏式的,可以通风防潮;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课___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课___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b7fd2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7.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课___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导学案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课___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导学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 1.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重点)3.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难点)[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二、[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1)半坡聚落是北部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是南部长江流域(2)因为半坡聚落是北方的,又因为比较干冷,所以建造的才是半地穴式房屋。
因为河姆渡聚落是南方的,又因为比较温暖潮湿,所以建造的才是干栏式房屋。
三、【精讲点拨】1、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并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2、河姆渡原始居民在农业方面的重要特征:用磨制石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3、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其他情况:住干栏式房子,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和玉器;懂音乐。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相同: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原始农耕生产对家畜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业都有带动作用,对定居生活都有影响;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渔猎经济。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535e0352ea551810a6875f.png)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自学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如河姆渡(长江流域)、半坡(黄河流域)以及大汶口(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农耕生活的由及分析由来及对比地理位置决定农耕特色自学过程:1.自读完成历史地图填充册2.认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间活动区域原始生活原始农业(工具、作物)原始手工业合作探究:1.思考讨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情况有何不同?2.思考讨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情况有何不同?3.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房屋的修建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课堂检测:一.填空题: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传说中的哪位人物有关()A.女娲B.伏羲氏C.神农氏D.黄帝2.“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3.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右图是我国出土的距今约7000年的稻谷遗存,它位于()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4.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 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5.半坡遗址在今天哪个城市附近()A.余姚B. 西安C.北京D.泰安6.四五千年前,我国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活动是()A.采集B. 渔猎C.制陶D.农耕二.问答题: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时间约七千年约五六千年约四五千年活动区域浙江余姚(长江流域)陕西西安(黄河中游)山东泰安(黄河下游)原始生活干栏式住房下面饲养牲畜、盖屋挖井半地穴式房屋、可能养猪原始农业(工具、作物)磨制石器、骨耜、种植水稻、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石刀、种粟和蔬菜磨制石镰、石锄原始手工业制陶、玉、乐器制造彩陶、纺织、制衣制黑陶、白陶。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027a104a7302768f993917.png)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掌握【课前预习】1、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2、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此不同?这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是怎样考虑的?【课前小练】1.我国很早就出现原始农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国家。
2.半坡原始居民住在___________式的房子里,屋内有___________,供炊煮和取暖用。
3.(A)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B)1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2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
【重难解析】在学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要注意把握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整个农耕经济中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罗列经济现象。
【当堂评价】1、下面哪些发现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①发现了粟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②发现了水稻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③发现了纺轮,证明已会纺线、织布、制衣④发现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①稻②麦③黍④粟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归纳与反思】【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我国原始农耕的出现与下列哪位神话传说的人物有关?A.女娲B.伏羲氏C.神农氏D.禹2.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A.山顶洞人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C.河姆渡氏族D.半坡氏族3、下面关于河姆渡出土文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出土的陶器上刻画有动植物图形,还出土了作为耳饰的玉器和骨哨B.出土了色彩鲜丽的彩陶C.出土了黑陶和白陶D.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二、史海拾贝尝试着像导游一样,向你的父母或亲朋好友详细介绍我国远古时代你所喜欢的一个传说或一个遗址或一件文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3d8bf7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c.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各自生活的地域、种植的作物、使用石器、房屋样式。
2.比较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异同,理解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截然不同。
3.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及重要标志,了解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进化史,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增强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重点难点】1.重点: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2.难点: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自主学习】一、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距今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栽培,北方地区的先民裁培和黍。
2.地位: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
3.标志:、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磨石器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距今年代、发现地点:距今约年,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2.生产生活状况(1)建筑:住房屋;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
(2)农业:种植;农业工具以最为典型。
(3)畜牧业:家畜以、狗和水牛为主。
(4)手工业: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雕刻技术;懂得使用。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发现地点:距今约年,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2.生产生活状况(1)建筑:住房屋。
(2)农业: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种植。
(3)畜牧业:饲养和狗等家畜;捕猎、捕鱼。
(4)手工业: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生活用具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有装饰品和等乐器;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会纺织、制衣。
【当堂达标】1.(日照中考)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
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粟B.黍C.玉米D.稻2.(邵阳中考)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定居生活:居住在______________的房子。屋内有灶炕。
6、原始手工业:会制造_______,上面的刻画符号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雏形。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距今时间:距今约______________年。
5、定居生活:河姆渡居民居住在______________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6、原始饲养业:饲养_______
7、原始手工业:能制作简单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距今约______________年
2、地点:居住在_______流域
3、使用工具:_______石器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导致农耕生活产生差异的原因
【使用说明】:
1、A层除【反馈练习】外全部做完。B层完成至【合作探究】。C层完成至【自学导航】。
2、黑水笔书写,书写工整,导学案要保存完好。
3、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勾划要点,并完成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提前勾划完成的,巩固记忆拿的准的答案,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A.自然条件的差异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自学导航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距今约____________年
2、地点:____________流域
3、生产工具:使用____________石器,用____________耕地。
4、农耕作物:种植____________,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__的国家。
2、我国原始农耕饿代表性遗址有哪些?各代表哪个地区的成就?
【总结归纳】
居民名称
生活地点
距今年代
使用工具
种植的农作物
居住的房屋
陶器发明和制作
【反馈练习】
1.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
C.大汉口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2、地点:______________
3、原始手工业:出现______________陶和______________陶。
4在后期出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合作交流】
阅读下列材料:
1、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主要不同呢?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你还能否说出两者的共同特征?
咸三中初一历史导学案课题:《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编制人:凡国栋审核:高洪来课型:_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横向比较分析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汉口D.浙江河姆渡
3.假如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
4.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
5.(2007年,山东模拟)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