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安全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安全性
1 带有特殊致病基因的微生物,如果从实验室逸出并且扩散, 势必造成可怕疾病的流行。
2 外源基因引入是否会破坏细胞重要生长基因或激活癌基因? 是否会造成致病力极大、难以控制的微生物?
3 人是否可以成为基因操作对象?基因诊断是否会侵犯人类 隐私权?克隆人是否应该禁止?
4 经基因改良的生物体是否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对环境造 成危害?
✓ 致病性和毒性 ✓ 生存竞争能力 ✓ 传播扩散能力 ✓ 遗传变异能力 ✓ 遗传转移能力(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与野
生型强毒株进行基因重组,可使毒力增强)
生物技术安全性
安全控制措施
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管 理、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切实可行的安全 控制措施等。
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目前大多数国家对生 物技术及其产品的管理模式是,在法律、 法规和条例的指导下,由政府有关部门行 使管理权。
5 推动生物武器的研制与发展, 使人类生存危机加剧。
生物技术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在DNA重组技术诞生之初,伯格教授 等就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技术潜在的影响力。 他曾写信给美国国家科学院建议将重组 DNA的研究工作先冻结一年,以便让科学 家们有时间讨论这项技术的安全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
1994年7月,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封对生物危 害的关键性建议的信件,也就是“伯格信件”, 对分子生物学中应用的宿主细菌——大肠杆菌深 表忧虑,因为该菌常存在于人类肠道中。假如重 组菌带有致癌病毒基因从实验室逸出,是否会象 鼠疫一样到处散播?是否会导致癌症的流行?
基因重组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具有的性 状在自然界的复杂条件下并不一定能显现 出来,在自然选择下可能会被自动淘汰。
生物技术安全性
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性
包括动物用转基因活疫苗和动物用转基因 活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其潜在危害包括: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 对生态环境
生物技术安全性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潜在危害
生物技术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
基因工程广泛运用于育种,具有两大优点:
基因的引入更精确,能够可预测性的进行控制; 可以在非近亲的物种中引入基因,这是传统方
法无法做到的。
大量转基因作物和动物进入市场。
生物技术安全性
美国1997年引种80万公顷抗虫转基因棉; 中国河北引种4700公顷,1998年又引种2
这是第一次由一群权威生物学家号召志愿暂停实 验,全世界开始广泛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
随着科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认识 到这种危险性是极小的,并且是可控的。
因为当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反复长期培养 后,会逐渐失去感染原来宿主的能力。
基因重组微生物具有的一些特殊性状,可 能会影响自然的微生物,但这种性状的改 变是人类可以操纵掌握的。
万公顷抗虫转基因棉; 美国孟三都公司种植了320万公顷转基因大
豆,140万公顷转基因玉米,4000公顷转基 因土豆; 美国引进转基因昆虫来吞食危害农作物的 食肉螨。
生物技术安全性
人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转基因动植物的大规模种植(养殖)对环 境造成的污染;
使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转基因食品对一些社会伦理观念及道德规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 现在对人类、动物健康和对生态环境的潜 在危害两个方面。
生物技术安全性
受体微生物即使经过研究表明对人类健康或者生 态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外源基因的 插入,是否有演变成有害微生物的可能?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势必会影响到应用环境中其 他微生物的生态系统,这种影响是否会因此而产 生或增加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由于转基因微生物的使用,植物的普通病原微生 物是否会产生新的抗药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
现阶段对植物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采取个案分析的原则。
接受外源基因的受体微生物一般都是已知 对人安全的。
供体生物中截取的目的基因一般也是对其 结构和功能研究较明确且已知与毒性或致 病性无关的基因,对人是比较安全的。
安全性评价。大多数国家采取“个案”分 析照转基因微生物的性质,可将生物安全 控制措施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和 规模等控制措施。
按照不同的工作阶段,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包含了试验研究、中间试制、环境释放和 试生产阶段的控制措施,而制品的贮运、 销售及使用控制措施、应急措施、废弃物 的处理等则包含在这4个阶段中。
范造成的危害。
生物技术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
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 1986年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批准进行田
间试验。 1993年延熟保鲜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开创了转
基因植物商业应用的先例。 199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780万公顷,
致病性,其感染并致人或动物发病的能力,包括 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过敏性等。
抗药性,转基因微生物的抗药性基因可能导致人 或动物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抗药性。
食品安全性,转基因微生物应用于动物后,是否 会残留表达产物在动物食品中,对人类健康产生 影响。
生物技术安全性
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
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应用动物后,微生物经 消化、呼吸等系统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环境质 量或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生物技术安全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但充分显示了 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了对自然和社 会的危害。
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基因工程 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产生的后果越来越 忧心忡忡。
科学家和商人:对基因工程的贡献赞不绝 口;
一般人士和环保人士:担心基因工程产物 对人体的损害和对自然生态的灾难性影响。
生物技术安全性
试验研究阶段,主要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等 级和动物试验生物安全等级控制;
环境释放阶段,主要是动物防疫和检疫控 制及环境监测;
中间试制和试生产阶段,主要是兽药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控制。
生物技术安全性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是指通过重组DNA技 术研制的,直接用于植物的以杀虫、防病、 固氮和调节生长等作用的微生物。
1 带有特殊致病基因的微生物,如果从实验室逸出并且扩散, 势必造成可怕疾病的流行。
2 外源基因引入是否会破坏细胞重要生长基因或激活癌基因? 是否会造成致病力极大、难以控制的微生物?
3 人是否可以成为基因操作对象?基因诊断是否会侵犯人类 隐私权?克隆人是否应该禁止?
4 经基因改良的生物体是否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对环境造 成危害?
✓ 致病性和毒性 ✓ 生存竞争能力 ✓ 传播扩散能力 ✓ 遗传变异能力 ✓ 遗传转移能力(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株与野
生型强毒株进行基因重组,可使毒力增强)
生物技术安全性
安全控制措施
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管 理、严格的安全性评价和切实可行的安全 控制措施等。
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目前大多数国家对生 物技术及其产品的管理模式是,在法律、 法规和条例的指导下,由政府有关部门行 使管理权。
5 推动生物武器的研制与发展, 使人类生存危机加剧。
生物技术安全性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在DNA重组技术诞生之初,伯格教授 等就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技术潜在的影响力。 他曾写信给美国国家科学院建议将重组 DNA的研究工作先冻结一年,以便让科学 家们有时间讨论这项技术的安全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
1994年7月,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封对生物危 害的关键性建议的信件,也就是“伯格信件”, 对分子生物学中应用的宿主细菌——大肠杆菌深 表忧虑,因为该菌常存在于人类肠道中。假如重 组菌带有致癌病毒基因从实验室逸出,是否会象 鼠疫一样到处散播?是否会导致癌症的流行?
基因重组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具有的性 状在自然界的复杂条件下并不一定能显现 出来,在自然选择下可能会被自动淘汰。
生物技术安全性
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性
包括动物用转基因活疫苗和动物用转基因 活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其潜在危害包括: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 对生态环境
生物技术安全性
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潜在危害
生物技术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和食品
基因工程广泛运用于育种,具有两大优点:
基因的引入更精确,能够可预测性的进行控制; 可以在非近亲的物种中引入基因,这是传统方
法无法做到的。
大量转基因作物和动物进入市场。
生物技术安全性
美国1997年引种80万公顷抗虫转基因棉; 中国河北引种4700公顷,1998年又引种2
这是第一次由一群权威生物学家号召志愿暂停实 验,全世界开始广泛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
随着科技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认识 到这种危险性是极小的,并且是可控的。
因为当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反复长期培养 后,会逐渐失去感染原来宿主的能力。
基因重组微生物具有的一些特殊性状,可 能会影响自然的微生物,但这种性状的改 变是人类可以操纵掌握的。
万公顷抗虫转基因棉; 美国孟三都公司种植了320万公顷转基因大
豆,140万公顷转基因玉米,4000公顷转基 因土豆; 美国引进转基因昆虫来吞食危害农作物的 食肉螨。
生物技术安全性
人们的担心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转基因动植物的大规模种植(养殖)对环 境造成的污染;
使用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转基因食品对一些社会伦理观念及道德规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 现在对人类、动物健康和对生态环境的潜 在危害两个方面。
生物技术安全性
受体微生物即使经过研究表明对人类健康或者生 态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外源基因的 插入,是否有演变成有害微生物的可能?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势必会影响到应用环境中其 他微生物的生态系统,这种影响是否会因此而产 生或增加对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由于转基因微生物的使用,植物的普通病原微生 物是否会产生新的抗药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
现阶段对植物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采取个案分析的原则。
接受外源基因的受体微生物一般都是已知 对人安全的。
供体生物中截取的目的基因一般也是对其 结构和功能研究较明确且已知与毒性或致 病性无关的基因,对人是比较安全的。
安全性评价。大多数国家采取“个案”分 析照转基因微生物的性质,可将生物安全 控制措施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环境和 规模等控制措施。
按照不同的工作阶段,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包含了试验研究、中间试制、环境释放和 试生产阶段的控制措施,而制品的贮运、 销售及使用控制措施、应急措施、废弃物 的处理等则包含在这4个阶段中。
范造成的危害。
生物技术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
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 1986年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批准进行田
间试验。 1993年延熟保鲜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开创了转
基因植物商业应用的先例。 199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2780万公顷,
致病性,其感染并致人或动物发病的能力,包括 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和过敏性等。
抗药性,转基因微生物的抗药性基因可能导致人 或动物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抗药性。
食品安全性,转基因微生物应用于动物后,是否 会残留表达产物在动物食品中,对人类健康产生 影响。
生物技术安全性
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
动物用转基因微生物应用动物后,微生物经 消化、呼吸等系统释放到环境中,可能对环境质 量或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生物技术安全性
生物技术安全性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但充分显示了 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了对自然和社 会的危害。
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基因工程 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产生的后果越来越 忧心忡忡。
科学家和商人:对基因工程的贡献赞不绝 口;
一般人士和环保人士:担心基因工程产物 对人体的损害和对自然生态的灾难性影响。
生物技术安全性
试验研究阶段,主要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等 级和动物试验生物安全等级控制;
环境释放阶段,主要是动物防疫和检疫控 制及环境监测;
中间试制和试生产阶段,主要是兽药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控制。
生物技术安全性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植物用转基因微生物是指通过重组DNA技 术研制的,直接用于植物的以杀虫、防病、 固氮和调节生长等作用的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