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放大器及频率补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益是NMOS套筒 式共源共栅运放的 1/3~1/2
M5减小了输出阻抗
11
1
( gm3 gmb3 )
与Cx 乘积
NMOS为输入对管的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结构
与PMOS作为输入管的结构相比,NMOS作为输入管的折 叠cascode运放可以提供更高的增益,但其折叠点上的极点 更低(M3跨导低,此外,对于相同电流,M5的尺寸要更 大,电容就更大)。
声和失调较大
5、噪声与失调 确定了能被处理的最小信号电平。
电流不变,过驱动电压降低 以提高输出摆幅,跨导增加, 漏电流噪声增加。
5
6、电源抑制 电源噪声会影响运放的性能,因此全差动结构更受欢 迎。
5.2 单级运放
前面研究的全部差动放大器均称 为运放。 注意两个 电路极点 区别
镜像 极点
简单运放结构
低频小信号增益: g (r r ) mN oN oP
稳定性比较
6
要得到高增益,采用共源共栅结构
镜像极 点
单端 输出
“套筒式”共源共栅运放
增益数量级约为: 以减小输出摆幅,增加极点为代价。 全差动电路输出摆幅:
7
套筒式运放的另一个缺点: 很难将输入输出短接,以形成单位增益缓冲器。
什么条件下, M2和M4工 作在饱和区?
第五讲 运算放大器及频率补偿
1
5.1 概述
5.2 单级运放 5.3 两级运放 5.4 增益的提高 5.5 共模反馈 5.6 输入范围 5.7 转换速率 5.8 电源抑制 5.9 运放的频率补偿 5.10 运放的设计
2
5.1 概述
一、运放定义 — 高增益的差动放大器,通常增益范围在101~105。 —运放一般用来实现一个反馈系统,其开环增益大 小根据闭环电路的精度要求来选取;
环路 增益
闭环增益 误差 βA越大,Y/X对A的变化越不 敏感,通过增加β或A使闭环 增益更加精确。 3
二、性能参数
1、增益 运放的开环增益确定了使用运放反馈系统的精度。 高开环增益对于抑制非线性是必须的。 2、小信号带宽 当运放工作频率增加,开环增益下降,反馈系统误差 加大。 通常定义为单位增益频率,指运放开环电压增益下降 到1(或0dB)时的频率。 也可以规定3dB频率f3dB。
15
5.3两级运放 单级运放的缺点: 1、增益被输入对管跨导与输出阻抗的乘积所限制; 2、要获得高增益,如采用共源共栅结构,则限制输出摆幅。
第二级采用简单的共源级,以提 供最大的输出摆幅。
采用两级运放,将增益和摆幅的要求分开处理: 1、第一级提供高增益; 2、第二级提供大的输出摆幅。
16
第一级增益g m1,2(ro1,2 ro3,4 ) 第二级增益g m5,6(ro5,6 ro7,8 )
套筒式和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也可以设计成单端输出。
共源共栅 电Leabharlann Baidu镜
VOUT最大值: VDD— (2VOD+Vth) VOUT最大值: VDD-2VOD
14
单端输出运放(a)与全差动运放(b)相比,存在缺点: 1、仅能提供输出摆幅的一半; 2、包含镜像极点,不如(b)稳定。
尽管全差动结构需要反馈环路来确定输出共模电 平,还是全差动结构更好!
电压输出摆幅和器件尺寸、偏置电流、速度相 关,相互牵制,在设计时需全面考虑
4、线性度 开环运放有很大的非线性,如漏电流和输入电压之 间的非线性。 提高线性度的方法: 采用全差动实现方式抑制偶次项谐波; 使用闭环系统,并提供足够的开环增益以达到足够 的精度。 大尺寸或大的偏置电流其噪 噪声和输出摆幅之间的折衷:
能否级联比两级更多的级数来获得更高的增益?
每级运放引入至少一个极点,多级运放很难 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很少用多于两级的运放。
19
5.4 增益的提高
增益的提高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输出阻抗,而不是增 加共源共栅器件!
A AV 1 AV 2
总增益与共源共栅结构相当
单边输出摆幅为:
17
要获得高增益,第一级可以采用共源共栅结构。
18
两级运放也可以提供单端输出。 方法之一是将两个输出级的差 动电流转换成单端电压: —维持了第一级的差动特性; —若将输出与输入短接,形成 单位增益缓冲器, 其缺点:VOUTmin=VGS2+VISS, 限制了输出摆幅。
M2饱和 M4饱和
小于阈值电压
输出电压摆幅:
8
套筒式共源共栅运放的缺点是较小的输出摆幅,以及 很难将输入输出短接以形成单位增益缓冲器。 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可以减小以上不利因素。
NMOS共 源共栅
最小值可 以是0电位 PMOS共 源共栅 最大值可 以是Vdd
折叠共源 共栅尾电 流源
9
输入对 管尾电 流源
比套筒式共源共栅运放的单边输 出摆幅小了一个尾电流源的过驱 动电压。 M5、M6流过电流大,若器件 尺寸小,需要较大的过驱动电压。 (2)小信号增益:
折叠点X点的极点由于具有 更大的电容,更靠近原点。
Av gm1{[( gm3 gmb3 )ro3 (ro1 || ro5 )]||[( gm7 gmb 7 )ro 7ro9 ]}
对于单极点系统,A(s)=A0/ (1+s/ω0),ω0是3dB带宽, A0 ω0 是增益带宽积(GBW),决定闭环系 统的时间常数。
4
在运放的整体设计中需对各参数进 行折衷考虑。
3、输出摆幅 使用运放的多数系统要求大的电压摆幅以适应大范 围的信号值。 对大输出摆幅的需求使全差动运放使用十分普遍。
12
(3)输入共模电平接近电源的一端电压(VDD或VSS)
输入共模 电平可以 等于VDD
以PMOS管为输入对管时,输入共模电平可以为0电平。
与套筒式共源共栅运放相比,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 输出摆幅大些,但具有较大的功耗、更低的增益和较低的极 点频率。 此外,由于输入、输出可以短接,输入共模电平更容易选择, 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13
折叠共源 共栅尾电 流源
PMOS为输入对管的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结构
notice: (1)ISS1=ISS/2+ID3,折叠结构消耗更大的功率。 (2)输入共模电平需大于Vb1-VGS3+VTHP,允许 将输入和输出短接。
10
折叠式共源共栅运放的特点: (1)大的输出摆幅
单边输出摆幅:VDD -(VOD3 +VOD5 + VOD7 + VOD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