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段检修地沟及检修平台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车辆段
检修地沟及检修平台设计说明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概况 (3)
3.检修地沟构造 (3)
3.1检修地沟一:下部地基CFG桩构造 (4)
3.2检修地沟二:下部地基换填级配碎石构造 (4)
3.3检修地沟三:下部地基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5)
4检修地沟施工工艺 (6)
4.1施工工序流程 (6)
4.2放样与基底处理 (6)
4.3混凝土垫层施工 (7)
4.4防水施工 (8)
4.5钢筋工程 (9)
5.检修平台 (10)
5.1司机上车平台 (10)
5.2检修中高平台 (10)
5.3检修中平台 (12)
6.运用库检查地沟长度优化设计方案说明 (12)
1.编制依据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1.2《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2-2007 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64-2011 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5年版 GB50204-2015 1.6《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 1.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7-2010 1.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1.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1.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2011 1.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10 1.1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11 1.13《工程设计图纸》
2.概况
结构形式:钢排架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边跨部分)工程特点:纵横向轴线长度为*m,总高度为13.4m(室外地坪至女儿墙顶面),主跨采用门式刚架结构,附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组合厂房A-F轴中检修地沟,共25条,每条长度为87.16m;检修地沟为C30 P6钢筋混凝土,间隔1.25m设置钢筋混凝土短柱,底板纵横向钢筋为Ⅲ级钢筋16@150,侧壁纵向钢筋为Ⅲ级钢筋
16@150,侧壁竖向钢筋为Ⅲ级钢筋12@150,侧壁上端布置4根Ⅲ级钢筋18,拉筋为Ⅲ级钢筋8@300。

检修地沟下面为一层100mm的C15混凝土垫层。

检修地沟钢筋混凝土短柱上部500mm为轨道专业,由轨道单位具体实施。

检修地沟开挖深度大约为1.2m,局部下为CFG桩开挖深度大约为1.4m(符合设计地基承载力),进行褥垫层铺设。

检修地沟顶面标高为-1.0m,底标高为-2.37m,地下水位对底板及侧壁施工无影响。

3.检修地沟构造
3.1 检修地沟一:下部地基CFG桩构造
3.1.1 CFG桩头切除,桩顶标高为-2.5m(7.85m);
3.1.2 CFG桩检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N;
3.1.3 CFG桩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N;
3.1.4 铺设褥垫层,褥垫层厚度为200mm,压实度不小于0.94;
3.1.5 浇筑垫层,垫层为100mm厚C15混凝土;
3.1.6 检修地沟底板和侧壁混凝土浇筑,底板为400mm厚C30 P6钢筋混凝土,侧壁为厚400mm,高度800mmC30 P6钢筋混凝土;
3.1.7 检修地沟短柱混凝土浇筑,短柱为350mm×400mm,高1000mm混凝土;
3.1.8 ±0.00—-0.5m详见轨道专业施工。

检修地沟一示意图
3.2检修地沟二:下部地基换填级配碎石构造
3.2.1 换填淤泥质土,直至达到2-1a2土层,用级配碎石分层进行换填,每层25cm,压实度不小于0.94,填至标高-2.37m(7.98m);
3.2.2 浇筑垫层,垫层为100mm厚C15混凝土;
3.2.3 检修地沟底板和侧壁混凝土浇筑,底板为400mm厚C30 P6钢筋混凝土,侧壁为厚400mm,高度800mmC30 P6钢筋混凝土;
3.2.4 检修地沟短柱混凝土浇筑,短柱为350mm×400mm,高1000mm混凝土;
3.2.5 ±0.00—-0.5m详见轨道专业施工。

检修地沟二示意图
3.3检修地沟三:下部地基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3.1 挖至设计垫层底标高-2.37m(7.98m),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120KN;
3.3.2 浇筑垫层,垫层为100mm厚C15混凝土;
3.3.3 检修地沟底板和侧壁混凝土浇筑,底板为400mm厚C30 P6钢筋混凝土,侧壁为厚400mm,高度800mmC30 P6钢筋混凝土;
3.3.4 检修地沟短柱混凝土浇筑,短柱为350mm×400mm,高1000mm混凝土;
3.3.5 ±0.00—-0.5m详见轨道专业施工。

检修地沟三示意图
4检修地沟施工工艺
4.1 施工工序流程
基底处理(铺设褥垫层或级配碎石换填或无地基处理)→垫层浇筑→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2厚聚氨酯防水涂料→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测量放线→支设外侧模板(钢模板、木模板)→底板钢筋绑扎→短柱钢筋绑扎→侧壁底板钢筋绑扎→支设内侧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涂刷2厚聚氨酯防水涂料→砖砌体保护层
基底处理(铺设褥垫层或级配碎石换填或无地基处理)→垫层浇筑→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2厚聚氨酯防水涂料→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测量放线→砌砖胎模→1:2.5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2厚聚氨酯防水涂料→低标号砂浆保护层→底板钢筋绑扎→短柱钢筋绑扎→侧壁底板钢筋绑扎→支设内侧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4.2 放样与基底处理
施工前进行轨道线路中线、水平贯通测量,误差调整闭合后,根据设计设置控制基准点。

同时进行基坑开挖,达到标高后按照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处理,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2.1下部地基CFG桩构造
a、检修地沟CFG桩设计桩头标高为-2.5m(7.85m),对CFG桩桩头进行切除;
b、CFG桩检测,按照抽检比例,对CFG桩进行单桩检测,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N;
c、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N,满足设计要求后经验收合格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d、铺设褥垫层,CFG桩检测合格后基底铺设200mm厚的碎石垫层进行基底处理,压实度不小于0.94。

4.2.2下部地基换填级配碎石构造
a、基坑开挖,基底开挖至2-1a2土层(粘土,灰黄~灰色,可塑,见铁质浸染),该土层顶标高大约为-3.3m(7.0m),现场大部分标高为-1.2m(9.15m),大约下挖2.2m达到基底标高;按0.67%进行放坡,撒线开挖,直至达到2-1a2土层,请勘测、设计、监理、施工单位进行地质确认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b、换填淤泥质土,用级配碎石分层进行换填,每层25cm,压实度不小于0.94,填至标高-2.37m(7.98m)。

4.3 混凝土垫层施工
4.3.1施工工艺流程
基槽清理→垫层四周支设模板并将基槽底洒水润湿→抄设垫层标高,调整模板高度→浇筑混凝土、振捣、抹面→复测标高
4.3.2施工方法
a、基槽开挖完成后,在基槽壁两侧每隔15m左右打入木楔,引入高程,根据标高进行人工清底,清理扰动土及土渣。

b、基槽清理完成后进行测量放线,根据轴线进行垫层模板的支设。

c、模板支设完成后每隔5m用废弃钢筋头打入土中,钢筋头顶为垫层顶面混凝土标高,局部模板根据标高进行修整。

d、浇筑C15混凝土,用铁锹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堆,随即用平板振动器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e、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根据标高点检查平整度,高的铲掉,凹的补平。

f、浇筑完成后12h左右覆盖薄膜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4.4 防水施工
4.4.1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20mm厚1:2.5水泥砂浆粘结层→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质量检测及验收→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复测标高→混凝土养护→
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质量检测验收→砖胎模保护层
基层处理→20mm厚1:2.5水泥砂浆粘结层→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质量检测及验收→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复测标高→砌筑砖胎模→1:2.5水泥砂浆找平层→2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质量检测验收→水泥砂浆保护层
4.4.2施工方法
a、清扫混凝土垫层,表面无混凝土颗粒、泥土、砂石。

b、用1:2.5水泥砂浆进行基层找平,砂浆表面抹平、压光。

c、聚氨酯防水涂料涂抹前,先以铲刀、扫把将基层表面的突起物、砂浆疙瘩等异物铲除,并将基层清扫干净,如发现有油污、铁锈等,要用钢丝刷、砂纸和有机溶剂等将其彻底清理干净。

d、聚氨酯防水涂料涂抹时,防水基层呈干燥状态,含水率小于9%为宜,简单测定方法是将表面积为1m2、厚度为1.5mm-2.1mm的橡胶板覆盖在上面,放置
2-3小时,如覆盖基层上无水印,紧贴基层一侧的橡胶板又无凝结水印,则含水率满足要求。

e、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第一层涂层施工,涂料涂刮时要求均匀一致,不得过厚或过薄,涂刮厚度一般以1.5mm左右为宜(即涂布量1.5kg/m2)。

开始涂刮时根据现场施工面积的大小、形状和周围环境,统一考虑涂刮顺序和施工退路。

f、第二层涂层施工,待第一层图层固化24小时后,再在其表面涂刮第二层图层,涂刮方法同第一层,为了保证防水质量,第二层涂刮时与第一层涂刮顺序相垂直。

涂刮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的现场环境和图层的固化程度(以手触不沾为准)来确定,一般不得小于24小时,且不得大于72小时。

g、待防水涂料图层固化后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保护层浇筑。

保护层为5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施工时注意保护防水层,不得损坏影响防水功效。

h、浇筑完成后12h左右覆盖薄膜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4.5 钢筋工程
4.5.1 施工工艺流程
钢筋配料→选料→加工→测量放线→绑扎检修地沟底板钢筋→定位短柱钢筋→绑扎短柱钢筋→放置马凳→绑扎检修地沟面层钢筋→绑扎检修地沟侧壁钢筋→质量检查验收
4.5.2 施工方法
a、原材料要求
钢材采用经建设单位审批的厂生产的钢材,有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

钢材进场前做好各种钢材的抽样,进场后根据资料要求,在质检部门做好各种试验工作,待各种试验数据符合规范要求后,方可用于本工程。

b、钢筋加工
本工程的钢筋加工均在加工棚中完成,钢筋的加工严格按设计施工蓝图及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制作。

各种成型钢材按料单进行分类,各构件应挂牌整齐堆放,切不混肴。

对加工制作好的钢筋质量及数量先检查验收后使用。

钢筋的运输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机械运输至绑扎点。

表4-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参照GB50204-2015 P23)
c、钢筋绑扎
垫层面应先弹线,后绑扎,以保证间距均匀。

检修地沟底板纵横向钢筋为Ⅲ级钢筋16@150,侧壁纵向钢筋为Ⅲ级钢筋16@150,侧壁竖向钢筋为Ⅲ级钢筋12@150,侧壁上端布置4根Ⅲ级钢筋18,拉筋为Ⅲ级钢筋8@300。

表4-2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表(参照GB50204-2015 P25)
d、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采用绑扎搭接,二级抗震,混凝土强度为C30 P6,搭接长度为40d,纵向钢筋接头百分率为50%,系数为1.4,Ⅲ级钢筋16即40×16×1.4=896mm,连接区段长度为1.3×896mm=1165mm。

Ⅲ级钢筋18即40×18×1.4=1008mm,连接区段长度为1.3×1008mm=1310mm。

钢筋加工与绑扎必须做到班组自检、技术主管复检、质检工程师专检,并做好业主、监理和质监部门验收工作,确认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浇砼前应搭好人行道或操作台,严禁随意践踏钢筋导致钢筋变形。

5.检修平台
5.1 司机上车平台
平台面及车梯踏面垫铺防滑波纹板,为轻量钢制设备,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结构稳定耐用,承载安全系数大,防滑防腐。

车梯两侧扶手及平台顶部设不锈钢护栏,朝向股道侧、扶手梯处开口。

各受拉应力焊缝没有缺陷,免维护,设计步履舒适。

司机上车平台梯需满足车辆限界要求。

设备工艺先进、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漆涂装考究,防锈漆及底漆涂三层,面漆二层,每层漆膜厚度不少于40μm。

主要技术参数
平台顶部尺寸1000mm×500mm
平台顶面距轨顶面高度(不含护栏高度):1100mm
5.2 检修中高平台
1 用途:
检修中高平台是适用于本工程选用地铁车辆车体外表面及车辆顶部设备的检查、维修、更换的作业平台。

2 设备组成
检修平台主要用于检查库库内检查人员、设备及运输工具在相同的时间段内围绕整列地铁车全方位地作业。

平台一般采用宽地坑形式的半架空形成两层作业面,以库内走行轨顶面作为基准+0.00,底层为宽检查坑,作业面标高-1.0m,用于走行部及下部设施检查、测试和材料运输;中层平台作业面标高1.1m,用于车门、车窗设施的检查作业;高层作业面宜接近或与车顶标高等高,为高作业平台,主要用于受流器及空调等车顶设备的检查作业,无车顶作业平台一侧应设置防止车顶作业人员跌落的防护设施,方便车顶受流器及空调部件的检修作业。

3 设备主要技术要求及参数
全钢结构,两层固定作业平台,平台采用立柱梁结构支撑,两层平台形成一个整体,平台长不少于120米。

高平台台面标高3.6m,平台距车体中心线1.36m,中平台台面标高1.1m,平台距车体中心线1.5m,台面铺设不锈钢花纹板。

平台周围设置不锈钢护栏,并结合车辆要求进行开门,登高平台梯处需按照平台连锁控制要求设置门及门锁。

高平台车体非作业面一侧,设置通长安全防护网,安全防护网悬挂在房梁上,防护网高1.1m,下悬距轨面高3.6米,防护网距车体中心线1.36m,作业平台两端设作业人员上下爬梯和门禁装置。

高平台如布置于两股道中间,需在平台中间设置隔离栏杆。

设备工艺先进、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漆涂装考究,防锈漆及底漆涂三层,面漆二层,每层漆膜厚度不少于40μm。

平台需做好安全标识,做好安全防护(如防撞)等说明。

额定承载能力:中层平台额定载荷为200Kg/m2,顶层平台额定载荷为150Kg/m2。

5.3检修中平台
1 用途:
检修中平台是适用于本工程选用地铁车辆车体外表面的检查、维修的作业平台。

2 设备组成
平台一般采用宽地坑形式的半架空形成两层作业面,以库内走行轨顶面作为基准+0.00,底层为宽检查坑,作业面标高-1.0m,用于走行部及下部设施检查、测试和材料运输;中层平台作业面标高1.1m,用于车门、车窗设施的检查作业;
3 设备主要技术要求及参数
为全钢结构,平台采用立柱梁结构支撑,两层平台形成一个整体,平台长不少于120米。

中平台台面标高1.1m,宽约0.5m,平台距车体中心线1.5m,台面铺设不锈钢花纹板。

额定承载能力:中层平台额定载荷为200Kg/m2。

平台周围设置不锈钢护栏,并结合车辆要求进行开门。

设备工艺先进、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漆涂装考究,防锈漆及底漆涂三层,面漆二层,每层漆膜厚度不少于40μm。

平台需做好安全标识,做好安全防护(如防撞)等说明。

6.运用库检查地沟长度优化设计方案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