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考试重点 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职业生涯,是指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它几乎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并且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状态。

2.美国社会学家塞尔兹认为,职业是一个人为了不断取得个人收入而从事的具有市场价值的特殊活动,这种活动决定着从业者的社会地位。

3.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4.职业声望,是人们对职业社会地位的主观评价。

5.职业地位,由不同职业所拥有的社会地位资源所决定,但是它往往通过职业声望的形式表现出来。

6.影响职业声望的主要因素:(1)职业环境,包括职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职业功能;3)任职者的素质要求。

7.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某一职业的价值判断;职业期望,个人职业价值的直接反映。

8.职业分层和职业分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职业分类是社会劳动分工的记录,是横向的社会职业类别划分;而职业分层是职业地位的反映,是纵向的社会职业等级层次排序。前者是以社会劳动分工为基础,后者则是以劳动者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为基础。

职业分类是以劳动过程的同一性或者工作性质的同一性来划分的。职业分层则以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为标准。

9.职业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一个人终身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

10.职业生涯可分为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外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外职业生涯的前提。

11.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吧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12.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员工个人具有以下几方面作用:p18

(1)帮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2)鞭策个人努力工作;(3)有助于个人抓住重点;(4)引

导个人发挥潜能;5)评估目前的工作成绩。

13.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19

(1)保证企业未来人才的需要;(2)使企业留在优秀人才;(3)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

14.工作生活质量,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的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感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

15.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员工的职业自我管理,这是员工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

二、是组织协作员工规划其生涯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轮岗等发展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目标的实现。

1.定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

定性研究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包括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小组座谈法、深层访谈法;间接法主要指投射法。(简答题)方法大概了解,怎样,如何应用,优缺点P40

(1)个案研究法,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情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针对单独的群体或社会所进行的案例式考察与分析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是指在自然存在的条件下,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的过程。

(3)小组座谈法,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

(4)深层访谈法,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个人的访问,在访问过程中,一个掌握高级技巧的调查员深入地访谈一个被调查者,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信念、态度和感情。(5)投射技术,是一种无结构的非直接的询问形式,可以鼓励被调查者将他们对所关心问题的潜在动机、信仰态度或感情投射出来。

3.定量研究,是从量的方面分析研究事物,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法。

1.职业选择理论:

(1)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个体行为动机的强度取决于效价的大小和期望值的高低,动机强度与效价及期望值成正比。

(2)帕森斯的人格特性—职业因素匹配理论。指的是人们依据人格特性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之对应因素的职业的理论,也称“特性—因素匹配理论”。分为条件匹配和特长匹配。

(3)罗的动力学理论。一个人所选择的职业反映了儿时的家庭心理氛围。概述了三种亲子关系:依赖、回避和接纳。

(4)库伦伯茨的社会学习理论

(5)施恩的职业锚理论。职业锚,是指新员工在早期工作中逐渐对自我加以认识而发展出的更加清晰全面的职业自我观。

2.完美生活计划(LIP)是一个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它不只是选择一个职业或理清职业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也不仅是把工作看做生活的一部分。

3.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1)萨博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衰退

(2)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3)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职业准备、进入组织、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晚期(4)利文森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5)道尔顿和汤普森的职业发展阶段模型:成长依赖、独立贡献、知道授能、策划领导(6)施恩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4.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而每一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状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

1.施恩的组织社会化边界广度模型:预期社会化;新来者阶段;成为局内人并进入新角色。包含3个维度:职能领域、包含维度、层次维度。

层次维度,在大多数的组织中,可获得的高层次的职位要比可获得的低层次的职位少。在施恩的模型中,层次维度与职业维度无关,但与包含维度有密切的关系。突破了包含维度的个体将有更大的可能突破层次维度。换句话说,个体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越高,包含的内容也越多。

1.职业生涯中期阶段是指40~55岁这一阶段,大概15年的时间。

2. 职业高原现象:员工在职业中期可能会面临职业渠道的选择越来越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的困境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