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专题 古诗词中的理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专题古诗词中的理趣
古代诗歌专题
古诗词中的理趣
结合教研组教案整理修改
韩晓蓉
古诗词中的理趣,主要是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人生哲理或感悟,给人以启示。。
一、【真题回放】
(2009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答案】秦诗之理趣: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从而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的道理。
元词之情趣: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大练考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下第西归
罗与之
抛却银袍制芰荷,春风一曲紫芝歌。
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
【注】卞和游荆山,得到一块玉,献给王。以为石头,乃抱玉哭于荆山之下。后名之和氏璧。
8.《看叶》诗情趣盎然,含蓄而富有哲理。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这两句诗充满了禅机哲理,言近旨远,意味深长。
示例一:春天是短暂的,热爱生活的人们不应只留恋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过后,照样有令人陶醉的景色。(2分)说明看问题不要停留于眼前或表面,应有长远的眼光。(3分)示例二:看花,万紫千红易凋,花虽烂漫,但繁华匆匆,瞬即逝;看叶,绿叶扶疏永茂,叶虽平淡,却活力长存,生生不息。(2分)说明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3分)
示例三:看花应不如看叶,平淡方始永恒。梅花一时艳,竹叶千年色。这是一种历尽荣
华,渐趋淡泊的人生感悟。
示例四: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花儿虽好,还得绿叶扶持。绿叶甘当底色,甘作陪衬。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
不慕繁华、自甘淡泊,这是成熟的人生思考。
9.《下第西归》中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与《看叶》流露出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下第西归》的诗句借和氏璧得不到君王认可这一典故,抒发了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慨的思想感情;(3分)《看叶》写诗人在红紫飘零后携杖独行,到池塘边欣赏绿影扶疏的韵味,这是诗人对自己失意人生的一种自我安慰和超脱。(3分)
二、理趣诗一般从写景、咏物、咏史、叙事、议论中,呈现出理趣。
借写景呈现理趣的有:岑参《山房春事》其二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超出诗意之外的丰富启示和理性联想。
借咏物呈现理趣的有:欧阳修《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一些不是咏物诗的诗中往往也有借咏物喻含理趣的句子,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常常借物抒情,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索。
借咏史呈现理趣。如咏史诗最便于抒发诗人感兴今古咏叹岁月沧桑的情怀,怀古吊古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引发的思索,如:罗隐《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借叙事呈现理趣。诗人就事即景,抒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常常在对现实人生的感怀中,呈现出跨时空超越特定情境的理趣意味。如: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类此。
议论与理趣相傍相生。如赵翼的《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鉴赏训练】
【例1】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赏析】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
【例2】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表现了一种对世事变迁和潮起潮落的豁达开朗。它提示人们:不要为一时的困难险阻和挫折所吓倒,要看到沉舟旁的千帆过,病树前头的万木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社会发展规律。
【例3】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赏析】草色是无数小草在一起给人视觉造成冲击而形成的美,必须远观才能看得见草的绿,因为有距离,就会出现蒙胧,蒙胧就会产生美感,这首诗告诉我们,观察社会,看待人事,也有一个远观近看的不同的视角:眼光短浅,心胸狭窄,眼里什么都看不见;眼光放远,心胸会像海洋般宽阔,人间胜景就会尽收眼底!
【例4】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
丘一壑,此诗用看山作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它启迪我们,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例5】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我们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活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例6】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赏析】这两句诗蕴涵着这样的道理,只有经常和某种事物接触,熟悉它的特点规律的人,才能敏锐地知道某种事物内部的细微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它。
【例7】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诗描写了山阴农村的自然风光,重重山峦,条条溪水好像挡住了去路,可是山回路,又出现一座绿柳成荫,山花烂漫的村庄。诗中蕴含理趣:遇到人生的困境不要绝望,总有峰回路,拨开乌云见青天的时候,到时,绝处逢生,别有洞天的情景会让你惊喜万分。
【例8】王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于岁暮腊残,漂泊异乡,不得归家,在长江上孤舟扬帆,不觉已到深夜。这两句是写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时序交替如此之快,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的妙处不在写景,而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一切新事物都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
【例9】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赏析】生活中人们总是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道要走出万山圈子,下山之后仍要上山。此诗写行人下山时的心理生动有趣,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启示:生活不会一帆风顺,身处顺境时不要放松警惕,更大的困难在等待着你。
【例10】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诗人登上高山之塔,极目远眺,天地万物尽收眼底,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自己身在最高层,就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这首诗道出一个普遍真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及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11】郑板桥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赏析】自己画了40年竹子,白天作画,晚上思考,从冗繁到清瘦,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达到一个更高的创新的境界。终于悟出去掉繁杂提炼精髓才能画成功的道理。
四、【鉴赏思路:】
思路:找出诗歌中物、事、史、景与理得结合点。
分析步骤:先写出物、事、史、景的特征或者内容;其次(从二者的结合点入手)揭示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