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与冀州_陈新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秀与冀州
陈新海
(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河北 廊坊 065000)
【内容摘要】冀州在东汉一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冀州的信都等郡是刘秀募兵平定河北的根据地;定河北,河北又成为刘秀平定天下的根据地;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冀州成为都城之屏藩,都城安危、王朝的兴衰均维系于冀州。
【关键词】冀州;刘秀;东汉;战略地位
【作者简介】陈新海(1964-),男,廊坊师范学院教务处,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区域历史地理、明清史研究。
《尚书·禹贡》云:“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尚书》中的《禹贡》篇成书于战国时期,其所规划的“冀州”,西至山陕间的黄河,东至海,北抵碣石,南达黄河,包括了今天的山西、河北及京津地区。这只是一种理想中的政治区划。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划天下为十三刺史部,冀州是其之一,作为监察机构巡行督查的区域,无固定治所。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州已处于监察区与行政区划之间,州刺史也开始干涉地方郡县的事务。元始二年(2年)冀州下辖魏、清河、巨鹿、常山四郡和信都、赵、广平、河间、中山、真定六国。东汉的监察区划仍沿用西汉的制度,永和五年(140年)冀州下设魏、巨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间、清河、赵国、渤海九个郡(国)。东汉延光年间各刺史部有了固定的治所,冀州治所高邑(今河北柏乡北)。中平年间,冀州治所迁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东汉后期,为稳定政治局势、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州的长官有称“州牧”者,此时的州牧已成为地方大员。州,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黄初二年(221年),曹丕将冀州的治所从邺迁到了信都(今冀州市旧城)。冀州,从一个理想中的政治区划单位,演变成实体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成为一地方的统称。今河北省简称冀,就来源于此。
冀州的这一演变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刘秀建国与冀州
东汉光武帝刘秀,南阳人,性勤于稼穑。王莽末年,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地皇三年(22年),南阳也遭受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刘秀与宛人李通等商议,认为王莽败亡之兆已现,天下方乱,正是聚义起事之机。于是市兵弩,与李通、李轶等起兵于宛,时年二十八岁。
刘秀起兵之后,接受了更始的领导,经过昆阳之战,声誉日隆。不久王莽被诛,更始迁都洛阳。“及更始至洛阳,乃遣光武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更始元年)十月,持节北度河,镇慰州郡。”当时四方割据蜂起,又有农民军、地方武装“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冀州时受侵扰,局势十分严重,刘秀来到冀州,“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①刘秀争取到了一些郡县的支持。然而不久,王郞被故赵缪王子刘林等人立为天子,定都邯郸,冀州郡国纷纷归附,唯信都太守任光不降。王郞随即传檄各郡国“俘获刘秀赏十万户”。 刘秀等人由蓟、饶阳,避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点说:“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后汉书·任光传》曰:“世祖自蓟还,狼狈不知所向,传闻信都独为汉拒邯郸,即驰赴之。”刘秀驰往信都,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刘秀以信都为根据地,招募了四千人的军队。又有邳彤、刘植、耿纯等率部众归附,势力大增,众到数万人。至更始二年五月,经过一系列战斗,攻破邯郸城,诛王郞,平定冀州。“更始遣侍御史持节立光武为萧王,悉令罢兵诣行在所。光武辞以河北未平,不就征。自是始贰于更始”。②
刘秀平定王郞之后,又先后平定铜马、赤眉等,诸将以“大王初征昆阳,王莽自溃;后拔邯郸,北州弭定;参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
③力劝刘秀登基,于是,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北)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后为冀州治所,即因刘秀登基之地)。建武元年十月,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
洛阳虽然最终成为新王朝的都城,但是,冀州,特别是信都在刘秀创建帝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任光守信都,刘秀很可能死于王郞手中。看《后汉书·光
① 范晔撰《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中华书局1965年,第10页。
②《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第15页。
③《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第21页。
武帝纪上》中的一段记载:“(更始)二年正月,光武以王郎新盛,乃北徇蓟。王郎移檄购光武十万户,而故广阳王子刘接起兵蓟中以应郎,城内扰乱,转相惊恐,言邯郸使者方到,二千石以下皆出迎。于是光武趣驾南辕,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至饶阳,官属皆乏食。光武乃自称邯郸使者,入传舍。传吏方进食,从者饥,争夺之。传吏疑其伪,乃椎鼓数十通,绐言邯郸将军至,官属皆失色。光武升车欲驰,既而惧不免,徐还坐,曰:‘请邯郸将军入。’久乃驾去。”信都,成了“狼狈不知所向”的刘秀的唯一的希望。信都是刘秀建立汉室天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其建立东汉王朝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都城洛阳与冀州
一代都城的地点的选择和确定不是偶然的。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而其最大的目的,则是当时王朝或政权借此以统治它所控制的地区。任何王朝或政权都期望它能永久存征下去,亿万斯年,不至堕毁。所以对于都城所在地的选择莫不极为慎重。自然因素指的是都城周围的自然形胜,哪些山川关隘利于都城的防御,确保都城的安全。西汉的都城在长安,在刘邦选择都城时,也将长安、洛阳进行了对比。“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背河乡雒,其固亦足恃。”张良曰:“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①张良之所以说洛阳“四面受敌”,是因为刘邦起于汉中、关中地区,函谷关以东地区是项羽及齐、赵、韩、魏诸王的封地,洛阳正处在诸侯之中。割据的诸侯虽然最终被刘邦平定,但是六国的势力自战国以来就根深地固地扎在关东地区,潜在的隐患还是存在的,所以张良时刻提醒刘邦,都关中可以“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到刘秀时代局势已发生了变化,战国时期的六国势力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已不再对新政权构成威胁,刘秀又起兵于南阳,兴盛于冀州,关东地区基本上在其掌控之中,也就不存在“四面受敌”的危险了。而此时的长安为农民军更始、赤眉控制,欲定都关中是不可能的。
刘秀兴盛于冀州,冀州也就成为刘秀最可靠的大后方了。《续汉志》:“更始时,南方有童谣云:‘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后更始为赤眉所杀,是不谐也;光武由河北而兴,是得之也。”②刘秀由冀州而兴,冀州为刘秀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冀州的农业是比较发达的,是战国秦汉以来的重要农业区。卢毓《冀州论》曰:冀州“天下之上国也。……
① (汉)班固撰《汉书》卷四〇《张陈王周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2032页。
②《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注引《续汉志》,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