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春秋 战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认识与评价
“礼崩乐坏”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实,而站在 另一个立场上来看,也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文 化与民族关系史发展的新时代。



1)从经济文化的角度看,王室衰微的同时是地方诸 侯的兴起,是在更广大的层面上的发展。 2)从周室政令不行的角度看,春秋是在走向分裂。 而事实上,相对于西周层层分封所反映的表面上的统 一,春秋时期则出现了较高层次的统一趋势。 3)从族群交往与文化融合的角度看,春秋时期也不 是每下愈况,而是有了空前的进展。周边地区吸收了 中原文化,文明程度提高,利于进一步融合。
郡县制的建立
采邑主作为采邑的君主,也 像当时诸侯国的国君一样, 有自己的宫室、朝廷、甚至 还有宗庙和社稷。春秋时代 的卿大夫家作为一级独立的 国家政权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是采邑主掌握着一支独立的 武装力量。春秋时代的卿大 夫之家是诸侯之下相对独立 的政治组织。
吕文郁 著
郡县制的建立
县出现于春秋初期,原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它和国君分 赏给卿大夫的采邑不同。春秋末年,晋出现了郡,设于地广 人稀的边地,面积比县大,地位比县低。 《左传〃哀公二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县所不同于卿大夫采邑的,就是县内有一套集中的政治组织 和军事组织,特别是有征赋的制度,一方面便利了国君的集 中统治,一方面又加强了边防。战国时郡的设置仅限于各国 边地,县的设置则很普遍。它们取代了过去贵族的采邑。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 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
二、经济的发展
(一)铁农具、牛耕的使用
天若耕有今 下其者一铁 无事必针官 有立有一之 。。一刀数 不耒,曰 尔一若: 而耜其“ 成一事一 事铫立女 者,。必 , 《 管 子 海 王 篇 》 : ·
铜牺尊(山西出土)
(二)水利灌溉和施肥
魏国引漳溉邺
李冰开离碓
秦国开凿郑国渠
以如行是 美以,月 疆热烧也 土汤薙, 。,行土 可水润 以,溽 粪利湿 田以, 畴杀大 ,草雨 可,时
战国秦杜虎符
玺符制度
王 命 龙 节
鄂 君 启 节
上计考课制度
《荀子 ·王霸》:“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 不当则废。” 《商君书 ·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境)内仓口之 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 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槀之数。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 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睡虎地秦墓竹简 ·为吏之道》五善:一曰忠信敬上, 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 敬多让。五者企至,必有大赏。五失:夸以迣,贵以泰, 擅裚割,犯上弗知害,贱士而贵货贝。
军事
经济
“关市讥而不征”
3、齐桓公的霸政
(二)宋襄公图霸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 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不鼓不成列。
——《左传》僖22年
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 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 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 之战亦不过此也。
——《公羊传》僖22年
泓 之 战
(三)晋文公取威定霸
(四)秦穆公独霸西戎
百家争鸣
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 横家、杂家、小说家。
《汉书 ·艺文志》: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 所造也。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 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 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 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若能修六艺 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 略矣。

孟子 仁政论
性善论
德主刑辅
荀子 性恶论 礼法并重
墨 墨子 兼爱与非攻 尚贤

老子 辩证法 无为和以退为进 庄子 相对主义 消极自由的人生观
名 名家 逻辑问题:合同异 离坚白 白马非马
陈 鼓 应 著
(三)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前359——前350——前338年)
1、“令民为什伍”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3、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 4、“燔诗书而明法令” 6、统一度量衡 7、废封建,行郡县 8、“为田开阡陌封疆,而 赋税平”
5、“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 禁”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
第四章 春秋 战国
第一节 从争霸到统一 第二节 社会的转型 第三节 诸子百家




1、名词解释 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 战国七雄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都江堰 郑国渠 《诗经》 《吕氏春秋》 2、简要回答 (1)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如何? (2)为什么说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3)简述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3、论述题 (1)论商鞅变法。 (2)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童书业《春秋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四、官僚制的确立
世卿世禄

俸禄

世卿世禄制度: 在周王畿和各诸侯国内,世袭的卿大夫按照声 望和资历来担任官职,并享有一定的采邑收入。 采邑大小主要是由爵位和职务的高低决定的。 颁给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土地上的劳动者。爵位 越高,官职越大,他采邑也就越大、越多。 世代做同一官职、贵族身份世代保持。



天子不仅经 济上有求于 诸侯,政治 上也往往受 诸侯摆布。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大国争霸
在王室失去对诸侯之间秩序控制的情况下,诸侯间相 互攻杀兼并。从本质上讲,列国争霸是诸侯争当周王 的代替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霸主制度为中国社会 维持了相当程度的秩序,避免了无中央后的大混乱。
三、战国的变法运动
(一)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前403年)
1、务尽地力
2、平籴法
3、作《法经》
(二)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前389——前381年)
1、“废公族疏远者” 2、“罢无能,废无用,减百 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校官,以 奉选练之士” 3、“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 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 不顾毁誉” 错金鄂君启节
郡县制的建立 郡县长官都由国君任免,不得世袭。 郡县领域都由国君控制,不作封赏。
郡县组织由此逐渐成为由国 家权力直接支配的国土区域, 成为各国加强中央集权制的 重要步骤。
战 国 三 戈 铜 戟
第三节 诸子百家
在孔子(BC551-BC479)以前,教育是贵 族的专利。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
俸禄制度: 《荀子 ·议兵》:“佣徒鬻卖之道。”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主卖官爵,臣卖 智力。” 《韩非子 ·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 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玺符制度 公文用玺、发兵用符、出使用节
秦杜虎符: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 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 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 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 (毋)会符,行殹(也)。
(五)楚庄王问鼎中原
(六)弭兵之会
(七)吴越争霸
(八)大国争霸的实质及其影响:
大国争霸是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变革的反映。 1 争霸战争打破了西周分封制的格局,加快 了统一的步伐; 2 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孕育着 封建地主制的产生; 3 争霸战争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 民族融合,促进了华夏族的形成。
周代衮服
——《论语·乡党》
(四)货币流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
(齐临淄)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 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策》
度量衡
战国时期楚国的天秤和环权
战国时期楚国的王字铜衡
货币
赵国的三孔布 战国时期晋地区的布币
货币
战国时期齐 国的刀币
战国时期楚国 的铜贝币
战国时期楚国的金币
毋忘在莒
—— 蒋介石
【秦赵之争】
秦灭六国
秦统一的条件与意义
1.经济: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强。 2.民族关系:交流与融合。 3.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4.秦国自身的条件:变法彻底,中央集权巩固,经济发展快,战 争准备充分,战略战术正确,军队战斗力强。从秦孝公到秦王 政六代123年,秦据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六的财富, 具备了统一的条件。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东方六国逐渐衰 落。

二、大国争霸
五 霸
尊 王 攘 夷
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活动 中经常利用的旗号,通 过尊崇周天子来取得名 义上的正义,通过攘夷 来获取宗法分封体制下 中原诸侯的支持。
(一)齐桓公首霸
1、小白即位 2、管仲改革 政治
“国鄙” 制 任贤使能 “作内政而寄军令” “相地而衰征” 管仲改革收到了 “富国强兵”的效 果,为桓公称霸奠 定基础。
得名
《春秋》:前722~481
前481(《春秋》结束)
475(周元王元年《史记· 六国年表》)
468(贞王元年)
453(三家分晋) 403(册封三家诸侯,《资治通鉴》) 386(承认田齐为诸侯)
第一节 从争霸到统一
一、“礼崩乐坏”
1、表现 1)王室衰微

周王朝失去了强大的控制诸侯的军事力量。 天子直辖的“王畿”大大缩小。 天子“共主”的名义,虽然还有号召力,但已经成 为诸侯争霸的工具。
《 吕 氏 春 秋 季 夏 纪 》 : ·
都江堰
(三)冶金、纺织、漆器
冶金
金盏与金漏匕 人形铜灯
冶金
战国牺兽立人青铜盘
青铜尊盘
冶金
战国青铜扣饰
战国五牛青铜筒
漆器
漆盖豆
战国黑漆朱绘凭几
漆耳杯(曾 侯乙墓出土)
纺织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 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 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 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 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 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必服而朝。
孔子:有教无类 乃教育、学术平民化之开端,奠“布衣卿 相”之基。
战国 “士”阶层之崛起
天子
西 周 、 春 秋 等 级 秩 序
诸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战国时期的士,已与出身无关, 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 其共同的身份标志是知识、智慧 和才能,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 是当时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个阶层。
卿大夫

战国时代,游说和从师是士进入 仕途的两个主要途径。 战国中期以后,各国有权势的大 臣多养士为食客。
意 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的版 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的转型


一、公田制的衰落 二、经济的发展 三、战国的变法运动 四、官僚制
一、公田制的衰落
3)公私之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竞争不止诸侯间的竞争。诸侯与其内 部的卿大夫之间的斗争,即所谓的“公室”与“私室” 之争也很激烈。斗争的结果使各国的公室不同程度地 衰落下来,卿大夫逐渐掌握了政权,有的甚至灭了公 室。

4)礼乐制度混乱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 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 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 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 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 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 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 条 维系宗族政治的礼乐制度,经过春秋的混乱(礼乐多 流于形式或名存实亡)而在战国时期丧失殆尽。
三、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
1.战国的开端
2.田氏代齐
3. 三家分晋 4. 战国七雄
(一)战国的开端
(二)田氏代齐
(三)三家分晋
(四)战国七雄

战国兼并战争的六个阶段

魏齐之争 秦楚之争


秦齐并立
燕齐之战
秦赵大战
秦的统一
【魏齐相争】
【秦楚之争】
【齐秦抗衡】
【燕齐相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