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分析

合集下载

b主义建筑——浅析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

b主义建筑——浅析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cjz200901019.合庭院。当人们走进
三合院有楼板层时,两者通过廊道连接;当行进在三合院
无楼板层时,又似通过桥连通。两个院子明暗不同,尺度
不同,形态不同,却共存于建筑之中,很好的维持着功能
的平衡与行进的流线。通过一个线性的连通三层的大楼梯
连接二者,不仅丰富了庭院自身,还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 空间体验。
流。
建筑的边庭
(参见图2)之
外,形体的凹口
恰好形成了一个 天井式空间。种 植南竹于其中, 竹井和边庭相映
图2外侧边庭
成趣,成为公共 空间的点睛之笔,
由此演绎出“宁
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的传统
生活方式。
室内家具的
布置更体现出设
计者的独具匠心, 给人印象最深的 便是各层过厅放 置的“巴赛罗纳” 椅。这是20世纪
初读建筑,简洁而变化丰富的形体让人无法找到连接 点。建筑群如同一座建筑般完整的展现给路人,也许只有通 过墙壁上的标识和文字才能发现子层次的存在。建筑系馆 人口一处精细别致的符号——“Architecture”几个看似简单 的英文字母,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建筑的原由形象及整体效 果,更为场所精神的营造锦上添花。
l初识建筑
魏春雨教授设计的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参见图1)于 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建筑由法学院和建筑系两部分组成。 笔者曾多次亲临体验,每每总能激发起不同的感受。
建筑基地呈长方形,位于湖南大学校区内的第一个十字 路口处,即在通往国家级风景区岳麓山的主干道上。地理位 置十分优越,北向是校园道路,西侧是巍峨的岳麓山,同时湖 南大学未来的教学科研轴线在西侧已经初具规模,南面是汽 车实验室,东侧比邻湘江。建筑师充分考虑了主要人流方向 的视角和视距,将建筑独特的形体更好的展现在人们的视野 中,使其成为了这一区域的视觉中心及校园景观的一大节 点,吸引着人们走近它,品味它。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1.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1)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结合湖南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区,当地植被以香樟红枫为主,土壤为红土。

所以设计师采用棕黄色石材作为外墙材料确定了棕黄色基调建筑的表皮具有一种粗糙感,和自然更加贴近。

2)建筑所处的位置.总平面分析满空间供人员集散周边的交通方便裂3)功能分区和流线分析两步楼梯,防火疏散两个入口进入要求一层的门厅,报告厅,展厅紧密结合交通流线方向一层的流线:入口大厅旁另设人员集散空间,避免与报告厅的人流的交叉,保持交通通畅。

也为首层展厅的开放做了合理过度。

交通流线方向办公空间和教学空间没有很好的分隔,容易造成相互影响。

两个办公用房之间相距较远,联系不够紧密。

交通流线方向每一层入口处都设有集散空间,以过厅的形式呈现使用空间交通空间开放空间4)立面分析由于基地的南北面宽不大,而东西面相对较宽,且北面为校园的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北面设计整片实墙把室内和室外分隔开,作为室内和室外的过渡。

中间中空的部分有着吸纳人流的效果。

这是系馆的东立面,把三层以上的部分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个体。

再结合院内的竹井廊桥桂花树,运用借景手法丰富里立面的效果,而且软化了用石材作为材料的硬立面5)空间链接而且在行走的过程中也达到观景的效果。

舍弃适合建采光不足*湖南大学建筑系馆分析总结1.建筑系馆属于校园内的一个建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

2.外墙表皮的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立方体的切割与复合来设计建筑的外立面3.内部空间的设计过渡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相互交错,符合建筑系学生需要交流展示的学习特征。

4.但整个建筑的采光不是做得很好,有一些房间的自然采光并不是特别理想。

2.深圳大学建筑系馆1)总平面分析四周有道路环绕交通十分方便右侧是友谊林,风景优美,建筑和环境融合建筑系馆的主入口和深大设计院主入口临近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十分方便分开,相对独立。

但是在内部仍旧有联系2系馆南侧为教学区,北侧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更紧密的联系交通流线的内庭,使室内得到更多自然采光教学、教研和设计院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连接,形成相互贯通的空间,三体量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资料室放在三层,避免大量人流在这里穿过,各个设计教室都是向南的朝向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大面积开窗,让教室内有充足的自然采光3)建筑的立面及细部室外部分另外一个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加上瓢架的结合,但是稍显呆板,而弧墙的加入则是打破了这种呆板。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

建筑系馆调研报告一、建筑系馆综述0701042-08 伍晓伟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幼儿园到大学,人在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建筑中学习与生活,大学差不多已经是一个小社会。

但是人最多的时间不是学习,而是生活,所以教育建筑另外一个衡量它价值的因素便是能否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

当你已经进入一所比较有名的学校,一定会不由自己的被周围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氛围所环绕。

与其说被周围的环境底蕴所感染,倒不如说是设计的大师将自己对学校的崇敬和敬仰倾注于自己所设计的建筑中。

以上是从“教育建筑”这个宽泛的概念上理解的,在具体到每个功能面对人群不一样的建筑要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

建筑系馆,顾名思义,要从“建筑”这个角度去理解,去深入。

1.从建筑结构方面深入梁柱体系是我们最经常接触的,甚至外行人主要稍微理解建筑传力体系就可以明白。

用过外立面体现梁塔关系,创造的建筑的整体效果的想法是可以值得尝试的。

2. 从建筑历史方面深入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相信我们都不会陌生,,虽然时隔久远,但是相信其中的所富含的建筑思想和表现手法还是值得借鉴的。

如果建筑的定义为体现中国建筑,不妨从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入手。

想想中国古代建筑常用的构件,如斗拱之类。

斗拱是如何生成的?仔细思考这些问题,或许能对我们的设计带来一些灵感。

3. 从建筑材料方面深入由于课本与实际的距离,我们对建筑材料的生产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但是建筑美学中的虚实对比相信对每个建筑人都不会陌生。

正确运用材料,了解材料的纹理,对于里面的质感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厚重材料和透明玻璃之间产生的虚实对比所达到的效果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体会的。

以上说的都是些灵感可能的来源,但设计最主要的一句依然是功能,我们还没到可以二、实例调研湖大建筑系馆基地位于进入湖南大学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在通往国家级风景名胜岳麓山的主要通道上。

建筑系馆则通过切割立方体,使用立体派的手法强化建筑系馆的形象特征。

由于基地南北不一样宽,而东西面相对较宽,考虑北向为学校主要通道,喧嚣异常,通过北面的整体石墙可以构筑强制性的心理及视觉屏障,同时营造一种过渡场所,由整体石墙面刻意分离与界定,中空部分吸纳人流。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集锦(课堂PPT)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集锦(课堂PPT)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加拿大滑铁卢科学研究所 阿朗诺夫艺术及建筑馆 美国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与艺术历史学院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院
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建筑概况
• 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 设计时间:2002—2003年 • 项目负责:魏春雨 • 建筑设计:魏春雨 宋明星 李煦 齐靖
• 建筑层数:地上5层 地下1层 • 建筑面积:5000㎡ • 结构体系:多层框架 • 建筑高度:22.90m
功能分区及流线
五层平面图
流线分析
入口大厅旁另设人流集散空间,避免了与报告厅人流的交叉,保持交 通畅通,也为首层展览厅的开放做了一个合理过度。
由上述四图可以看出,都是在入口处设置一个集散空间,以过厅 的形式展现
剖面
使用空间
交通空间
剖面图
剖面
使用空间
交通空间
开放空间
剖面图
立面分析
由于基地南北面宽不大, 而东西面相对较宽, 且 北向为学校主通路,为 噪音主要来源, 通过北 面的整体实墙可以构筑 人为的心理及视觉屏障。 同时整体实墙面的中空 部分有吸纳人流的效果。
建筑概况
建筑设计:Saucier + Perrotte 地点:安大略湖畔,滑铁卢,加拿大 首席建筑师:Gilles Saucier 项目建筑师:André Perrotte 结构设计:Stantec顾问有限公司 结构工程:Blackwell顾问有限公司 机械与电子工程设计:Crossey顾问有限公司 承包商:Eastern Construction 景观设计:Saucier + Perrotte architectes 声学设计:Acoustics Engineering Ltd. 建筑面积:6,000㎡ 时间:2004-2006年

浅析湖大建筑

浅析湖大建筑

浅谈湖南大学建筑【摘要】通过参观湖南大学的建筑,分析它们的与环境的融合情况,建筑的外部形体,建筑内部的功能布局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发现当下建筑的一些风格以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理念与改进措施。

【关键词】建筑空间理念通过国庆期间参观完湖大的部分建筑之后,对所参观的建筑产生了些许思考,其中对以下几个建筑印象及感触颇深,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这几个建筑的看法。

法学院外部空间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湖南大学的法学院,它和学生工作处大楼基地位于进入湖南大学后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在通往岳麓山的主干道上。

由于基地南北面不宽,而东西面相对较宽,考虑北向为学校主通路,喧嚣异常,通过北面的整体实墙可以构筑强制性的心理及视觉屏障,同时营造一种过渡场所;由整体实墙面刻意分离与界定,中空部分吸纳人流。

在外部形体上,它和建筑新馆一起在建筑的材质使用上采用的是当地的水刷石,他们都让人感觉到很强的粗重感,坚固和稳重感。

这样的质感带给人一种庄重感,将其用来作为建筑立面,与周边的环境融合得也恰到好处。

内部空间在法学院的内部空间上,第一眼就让我有所感悟的是它主入口里面的一段楼梯。

该直跑楼梯虽然有一边开了窗,可是走在楼梯上还是觉得光线很暗,而且梯段长度也比较短,让人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压抑感。

其次就是它的空间营造,在中庭的处理上,它是隔一两层之后会有一个中庭,而且中庭旁边都是配有不同的使用空间,而不像我们学校的二教,就一个庭院直通屋顶,虽然一个是庭院,一个是中庭,在本质上可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当我们从自身感受上去感受就会发现,两种空间感一对比,法学院的这种中庭的处理方法明显更能让人接受些。

再者就是在我们行走的过程中发现,建筑的每一层平面在发生变化,而它又不只是单纯的平面变化,在层与层之间的变化中也是有联系的。

技术能相互通过错层、漏空等建筑元素来该学院的师生及外来者们创造了一个极其丰富的空间。

即使是到了建筑顶层,我们也发现站在顶楼上的感觉与站在一般教学楼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站在这里,有很强的空旷感,而且不是一整片的屋顶平面,它也有凹凸,也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普通的硬质界面通过建筑形 体的处理, 使面具有体的某些 特征, 并结合周围的软质界面, 共同改善建筑及其周边空间环 境。 新系馆东立面是比较典型的复 合界面处理,将三层以上部分 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 个体,这样就在面中建构7几 个层次,并结台竹井、廊桥、 桂花树等元素共同软化了这个 硬质界面。
Page 8
功能分区
一层平面展厅和学术报告厅与门厅紧密结合
门厅 楼梯 中庭
展厅
学术报告厅
一层平面
Page 9
卫生 间
楼梯
一层二层主要是学术报告厅和展厅
教学办公用房 楼梯
教室
教学办公用房 二层平面
Page 10
卫生间 楼梯
三层和四层主要湖南大学设计研究所
楼 梯
三层平面
Page 11
卫生 间
楼梯
楼 梯
四层平面
Page 12
卫生 间
楼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楼 梯
五层平面
Page 13
卫生间 楼梯
流线分析
1.水平流线
一层平面图
Page 14
二层平面图
流线分析
1.水平流线
Page 15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流线分析
1.水平流线
Page 16
五层平面图
流线特点
入口大厅旁另设 人流聚散空间, 既避免了与报告 厅人流的交叉, 合理聚散人流, 又为首层的开放 展览厅做了开与 合的合理过渡。
•为表达出立方体的沉稳,尝试以湘江中的石 子作为材料,体现了就地取材,与环境相结 合
Page 19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桥
桥是人类技术与艺术的结 晶。东立面为面迎湘江的 主立面, 在空中庭院上配 以引桥, 南北贯穿, 花园
中 植上桂花树, 形成视觉焦 点。在桥上行走, 重点在 于过程的感知, 强化了空 间序列, 达到心理舒缓的 目的。
建筑设计理念
湖南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区,为迎合满山的香 樟、红枫及红土所沉淀出的独特的湖湘气质,设计师选择 棕黄色调水刷石作外墙材料,且尝试以湘江中的石子作为 材料,用水刷石这种传统工艺做系馆的外墙,并确定了棕 黄色基调,同时将楼前铺地亦作水刷石,使建筑与大地浑 然一体。同时使建筑表皮具有某种粗糙感,建筑与大地紧 密相依,就像从红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样。
设计师魏春雨希望建筑本身是一个营造氛围的 场所,它是儒雅的,适宜的,为人提供各种活动的场所和 环境,而且是真实的。于是在设计时,让建筑的美更多地 来源于自然,使其跟土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强调出 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Page 3
湖南大学总平面图
主干道
Page 4
法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主干道人流量大 主入口
LOGO
湖南大学建筑系新馆
小组成员:刘
鹏 樊 亮 冯旭升 周传银 陈宝贵 原
建筑概况
工程名称:湖南大学建筑系馆 设计时间:2002—2003年 项目负责:魏春雨 建筑设计:魏春雨 宋明星 李煦 建筑层数:地上5层 地下1层 建筑面积:5000㎡ 结构体系:多层框架
建筑高度:22.90m
齐靖
Page 2
Page 20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交流与场所
教学空间
专业教室 研究室 报告厅 模型制作 阅览……
Page 21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交流与场所
非教学空间
门厅 中庭 边庭 联系走廊 屋顶花园
Page 22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边庭与竹井
为避免简单的廊道空 间而创造更适合交流 的内部空间,边庭便 起到过渡内与外的作 用,巧借外景,聚散 人流,展厅与休闲交 流边庭融为一体,使 之成为立方体的呼吸 器。边庭之外形体凹 口恰好形成了一个天 井式的空间,种南竹 于其中,竹井和边庭 相映成趣,成为公共 空间的高潮,隐喻: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无竹。
谢谢观赏
Page 29
照的其它 一些交往空间围绕其布置,并通过 绿化、座椅、隔幽褪 行适当的划
分,再外圈为一些“静”空间 (如教室)等。从垂直方向布置上讲: 可以将“动”
空间设在低层,将“静”空间设在较高的层上,之 间通过楼梯、电 梯 等联系。
Page 27
走道是离教室最近的空间, 它除了要满足交通疏散的要求, 还应该为师生 提供一定的交往空间。有的学生
Page 18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水刷石
为什么不采用石材,素混凝土,面砖,涂料?
1.不同的色泽与质感:源于维特鲁威的“坚固”之说,校内有香樟与红 枫,树皮具有很粗糙的质感, 外墙采用水刷石,正是对周围环境肌理 的一种反应, 广场铺地也采用水刷石,真正做到建筑与大地结合,仿 佛建筑从土地中突然生长出来一样。 2.反映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最后选择棕黄色调水刷石,正是基于这种 湘江、红枫与土地的红色情节,系馆建成后,与柳士英先生40年代设计 的红砖北楼相得益彰,没有一般新建筑的刺眼轻浮,而是安静地融于校 园之中。
Page 23
不足
1、采光
Page 24
2、通风(二层研究生教室)
3、人流疏散问题
经小组讨论一致认为: 1)、报告厅位置不是很明显 2)、报告厅没有直接对外出口 3)、在次入口位置报告厅人流易与楼梯人流造成拥堵
Page 26
总结
平面布置
大的交往空间也就是“动”空间可以布置在楼内的最中心位 置,而 与之相对
法学院
建筑学院
Page 5
建筑群总平面图
建筑系馆基地
建筑系馆总平面图
Page 6
体块分析
设计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对立方体的切割和复合处理可以强化 建筑系馆的形象特征,借助穿插的形体、变化的光影、流动的影像来塑造多维 空间。
减法运用突出 主入口
减法使建筑里 面丰富
Page 7
体块分析——复合界面
2.垂直流线
Page 17
交通空间 使用空间 开放空间
交通空间 使用空间
建筑系馆各分部设计——墙
墙可以承载光影, 通过墙 的阻隔、分割与围合, 可 以阻断外界的喧嚣与繁杂。 由于基地南北面宽不大, 而东西面相对较宽, 考虑 北向为学校主通路, 喧嚣 异常, 通过北面的整体实 墙可以构筑人为的心理及 视觉屏障, 同时营造一种 过渡场所由整体实墙面刻 意分离与界定, 中空部分 吸纳人流。
是很愿意在课间时能够就近找一个 比较安静的地方独处、休憩、交谈, 因此,在拓宽整个走道的同时,有 意识地在合适的地方挑出一些阳台 或是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例如靠 近庭院、共享空间或是走道的尽端 布置一些座椅,这样既提供了学生 休憩、交流的空间,不被过往的人 所影响,同时又有助于走道的采光。
Page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