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有事项的案例分析
或有事项的案例分析

或有事项的案例分析或有事项的案例分析一、新旧准则的变化新准则与旧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概念和确认条件一致,但对预计负债的计量不同。
旧准则对预计负债的计量只有初始计量,即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而新准则对预计负债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并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后续计量指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作相应调整。
二、案例分析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时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进行初始计量。
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可分以下两种情况来考虑。
1、预计连续支出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
例1:2007年12月27日,因甲企业合同违约而涉及一桩诉讼案,根据企业的法律顾问判断,最终的判决很可能对甲企业不利。
2007和12月31日,甲企业尚未接到法院的判决,因诉讼须承担的赔偿金额也无法准确地确定。
据估计,赔偿金额可能是8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某一金额。
根据准则的规定,甲企业应在2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金额为90万元〔(80+100)/2=90万元〕的负债。
2、预计确定支出(1)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例2:2000年9月20日,B公司委托某银行向C公司贷款500万元,期限二年。
C公司由于经营困难等原因,无力偿还B公司贷款。
为此,B公司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C公司向B公司偿付贷款本金和利息572万元,并支付罚息及其他费用18万元,两项合计590万元。
本例中,一审判决结果C公司败诉,表明C公司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且这项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590万元)。
此时C 公司应确认一项负债。
C公司应作如下分录(假定应承担的诉讼费为5万元):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50000营业外支出——罚息支出 130000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180000(2)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的,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
案例分析及法律建议(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21年5月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货物交付后10个工作日内,乙公司向甲公司开具发票,甲公司在收到发票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货款。
然而,在货物交付后,乙公司未按照约定开具发票,甲公司也未在约定时间内支付货款。
经过多次协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例分析1. 乙公司未按照约定开具发票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应纳税款。
乙公司作为销售方,在货物交付后未按照约定开具发票,违反了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 甲公司未在约定时间内支付货款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甲公司未在约定时间内支付货款,违反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三、法律建议1. 对于乙公司未开具发票的行为,甲公司可采取以下措施:(1)向税务机关投诉,要求乙公司依法开具发票;(2)要求乙公司承担相应的罚款;(3)在诉讼中,要求乙公司承担因未开具发票而产生的损失。
2. 对于甲公司未按时支付货款的行为,乙公司可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2)在诉讼中,要求甲公司承担因未按时支付货款而产生的损失;(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乙公司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四、总结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因合同履行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均存在违约行为。
法律案例分析并出具方案(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张三与被告李四于2018年5月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李四将其位于某市某区的房屋以人民币1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张三。
合同中明确约定,房屋交付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张三在签订合同后支付定金20万元,剩余房款在房屋交付时支付。
然而,在2018年6月30日,李四未能按照约定交付房屋。
张三多次与李四协商,要求其履行合同义务,但李四以各种理由推脱。
2018年7月,张三将李四诉至法院,要求李四履行合同,支付违约金,并赔偿因其未能按时入住而造成的损失。
在庭审过程中,李四辩称,房屋未能按时交付是因为房屋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行维修,且维修费用远超预期。
李四还提供了相关维修费用证明,但未能证明房屋质量问题是在其出售房屋之前就已经存在。
二、案件分析1. 合同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除非存在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
本案中,张三与李四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有效。
2. 房屋交付问题:根据合同约定,李四应在2018年6月30日交付房屋。
然而,李四未能按时交付,构成违约。
3. 违约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李四未能按时交付房屋,应承担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4. 房屋质量问题:李四辩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但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交付标的物,并保证其质量符合约定。
本案中,李四未能证明房屋质量问题是在其出售房屋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不能免除其违约责任。
三、方案建议1. 判决李四继续履行合同:法院应判决李四按照合同约定交付房屋,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赔偿张三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因李四违约导致张三未能按时入住,李四应赔偿张三因此造成的损失。
059讲_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2)

第二节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二、或有事项的计量(一)最佳估计数的确定2.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连续范围,或者虽然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但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
(1)如果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最佳估计数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如:一项未决诉讼、一项债务担保)【例12-3】2×17年10月2日,乙公司涉及一起诉讼案。
2×1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接到人民法院的判决。
在咨询了公司的法律顾问后,乙公司认为:胜诉的可能性为40%,败诉的可能性为60%;如果败诉,需要赔偿1 000 000元。
【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乙公司在2×1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应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应为最可能发生的金额,即1 000 000元。
有关账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赔偿支出 1 000 000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1 000 000(2)如果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最佳估计数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加权平均数)。
(如:产品质量保证,可能涉及多个客户)【例12-4】丙公司是生产并销售A产品的企业,2×17年度第一季度共销售A产品30 000件,销售收入为180 000 000元(1.8亿)。
根据公司的产品质量保证条款,该产品售出后一年内,如发生正常质量问题,公司将负责免费维修。
根据以前年度的维修记录,如果发生较小的质量问题,发生的维修费用为销售收入的1%;如果发生较大的质量问题,发生的维修费用为销售收入的2%。
根据公司质量部门的预测,本季度销售的产品中,80%不会发生质量问题;15%可能发生较小质量问题;5%可能发生较大质量问题。
【答案】根据上述资料,2×17年第一季度末丙公司应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为:180 000 000×(0×80%+1%×15%+2%×5%)=450 000(元)有关账务处理: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A产品450 000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A产品450 000(二)预期可获得补偿的处理如果企业清偿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或其他方补偿,则此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确认时间),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确认的补偿金额不能超过所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确认金额)。
或有事项常见分录解析

或有事项常见分录解析一、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例1】甲公司于2007年10月5日受到B公司的起诉,B公司声称甲公司侵犯了B公司的软件版权,要求甲公司予以赔偿,赔偿金额为60万元。
在应诉过程中,甲公司发现,诉讼所涉及的软件主体部分是有偿委托C公司开发的。
如果这套软件确有侵权问题,C公司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对甲公司予以赔偿。
企业在2007年末编制会计报表时,根据法律诉讼的进展情况以及律师的意见,认为对B公司予以赔偿的可能性在50%以上,最有可能发生的赔偿金额为40万元(含诉讼费2万元);从C公司得到补偿基本上可以确定,最有可能获得的赔偿金额为30万元。
甲公司赔偿B公司这一或有事项符合将其确认负债的条件,甲公司实际赔偿金额=40-30(从C公司得到补偿金额)=10(万元)。
甲公司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诉讼费20000营业外支出80000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100000二、债务担保债务担保在企业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客观、充分地反映企业因担保义务而承担的潜在风险是非常必要的。
【例2】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担保的某项银行借款计5000万元于2007年5月到期。
该借款系由乙公司于2004年5月从银行借入,甲公司为乙公司此项银行借款的本息提供50%的担保。
乙公司借入的款项至到期日应偿付的本息为5100万元。
由于乙公司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债权银行于7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及为其提供担保的甲公司偿还借款本息,并支付罚息80万元。
至12月31日,法院尚未作出判决,甲公司预计承担此项债务的可能性为50%。
2008年3月5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乙公司和甲公司败诉,甲公司需为乙公司偿还借款本息的50%,乙公司和甲公司对该判决不服,于3月15日上诉至二审法院。
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二审法院尚未作出终审判决,甲公司估计需替乙公司偿还借款本息50%的可能性为80%。
甲公司所得税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预计担保损失作为暂时性差异处理;甲公司按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0XX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题六:或有事项的确认-高级会计师考试.doc

更多:2011高级会计师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2011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题六:或有事项的确认【案例分析六】考核主题: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或有事项的披露紫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竹公司”)在2006年发生了如下事项:1.紫竹公司于2005年9月对子公司甲公司的贷款本息提供担保,甲公司的贷款在2006年9月到期,贷款本金1000万元,甲公司尚未支付的贷款利息为60万元。
甲公司因财务困难,无法偿付到期债务。
债权银行已于2006年12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及紫竹公司偿付所欠款项。
至年末诉讼尚在进行中。
紫竹公司的律师认为,根据担保合同的规定,紫竹公司应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本诉讼很可能要败诉,代甲公司偿还贷款本息共计1060万元。
代为偿还贷款后,紫竹公司有权对甲公司进行追偿。
紫竹公司考虑到本诉讼尚未判决,其结果尚未确定,因而未对本事项进行账务处理,也未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等到法院判决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2.紫竹公司于2006年10月收到不带息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面值500万元,6个月期限。
紫竹公司因资金周转的需要,在12月18日贴现了此商业汇票。
紫竹公司认为,承兑企业信誉很好,本公司发生连带还款的可能性极小,因而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项。
3.紫竹公司对其合营企业乙公司的长期借款本息提供担保。
本笔贷款乙公司于2003年7月1日借入,本金2500万元,年利率5%,借期3年。
乙公司按期归还了利息,但2006年7月1日本金到期后,因财务困难无法归还。
银行将紫竹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偿还本金2500万元。
2006年12月,法院判决,要求紫竹公司在30日内向债权银行支付上述全部2500万元。
紫竹公司于2006年12月15日还清了本金。
对于上述债务担保,按照合同约定,在紫竹公司代乙公司偿付了有关贷款后,紫竹公司有权向乙公司追偿,乙公司对紫竹公司代为偿付的款项具有偿付责任。
2006年12月31日,紫竹公司根据乙公司的经营情况,无法确定何时能取得已代乙公司支付的2500万元本金。
案例36 或有事项风险不容忽视

案例36 或有事项风险不容忽视[概要]本案例揭示了当前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或有事项(损失)的主要表现,其它如未决诉讼、债务担保、应收票据贴现、应收票据贴现、投资失败、投资失败等等。
或有事项对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案例介绍]或有事项是指由某一特定的经济业务所造成的,将来可能会发生某种意外情况,因而要由上市公司负责承担的潜在损失。
或有事项并不等同于或有负债,因为或有事项不能全部形成或有负债,但或有负债是或有事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从目前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或有事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未决诉讼因三角债问题而形成的企业之间拖欠是引发上市公司诉讼案件较多的主要原因。
如深中中浩,该公司在1997年中期报告中披露了该公司诉讼债务案件8件,涉及总标的额11595万万元;1997年11月29日该公司董事会公告称,该公司历年来的担保涉诉案件53件,总标标的额19439.08万元,1997年12月20日该公司董事会公告又披露,截至1996年底的涉诉债务案件14件,涉及总标的额12670.328万元;1998年1月24日该公司董事会再次发布公告,称1997年该公司发生的涉诉案件5件,涉及总标的额514万元。
在该公司1997年年报中,该公司报告年度内发生的尚未披露的担保涉诉案件还有9件,涉及总标的额1397.573万元。
短短几年间,该公司就发生了这公多的诉讼案件,由于官司缠身、旷日持久的缘故,该公司近几年经营业绩也一直未有起色,1997年更是每股亏损1.26元。
目前,上市公司中此类现象较为普遍,投资者不妨从年报和平时公告中去发现,如近期深宝安与盐田港之争、琼能源与海南三家公司的诉讼案件均属此列。
2、债务担保担保本是正常的企业行为,但上市公司也应根据自身及担保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定。
当前,不少上市公司不调查被担保单位的实际情况而盲目为其担保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担保的目的是为了换取人情或牟得私利。
052_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

第三节或有事项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一、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例12-6】甲公司2×17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17年10月1日有一笔已到期的银行贷款本金10 000 000元,利息1 500 000元,甲公司具有还款能力,但因与乙银行存在其他经济纠纷,而未按时归还乙银行的贷款,2×17年12月1日,乙银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截至2×17年12月31日人民法院尚未对案件进行审理。
甲公司法律顾问认为败诉的可能性60%,预计将要支付的罚息、诉讼费用在1 000 000至1 200 000元之间,其中诉讼费50 000元。
(2)2×17年10月6日,甲公司委托银行向丙公司贷款60 000 000元,由于经营困难,2×17年10月6日贷款到期时丙公司无力偿还贷款,甲公司依法起诉丙公司,2×17年12月6日,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甲公司胜诉,责成丙公司向甲公司偿付贷款本息70 000 000元,并支付罚息及其他费用6 000 000元,两项合计76 000 000元,但由于种种原因,丙公司未履行判决,直到2×17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答案】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1.甲公司败诉的可能性60%,即很可能败诉,则甲公司应在2×17年12月31日确认一项预计负债:(1 000 000+1 200 000)÷2=1 100 000(元)甲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诉讼费50 000营业外支出—罚息支出 1 050 000[1 100 000-50 000]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乙银行 1 100 000同时,甲公司应在2×17年12月31日的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如下披露:本公司欠乙银行贷款于2×17年l0月1日到期,到期本金和利息合计11 500 000元,由于与乙银行存在其他经济纠纷,故本公司尚未偿还上述借款本金和利息,为此,乙银行起诉本公司,除要求本公司偿还本金和利息外,还要求支付罚息等费用。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问题分析以福建省上市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问题分析以福建省上市公司为例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问题分析——以福建省上市公司为例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或有事项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披露对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上市公司在或有事项披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以福建省上市公司为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或有事项的概念及重要性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常见的或有事项包括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等。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准确、及时、完整地披露或有事项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投资者在评估一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和风险时,需要了解公司可能面临的潜在负债和不确定性。
如果或有事项未被充分披露,投资者可能会低估风险,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其次,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防止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最后,有助于提高公司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通过披露或有事项,公司管理层能够更加重视潜在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
二、福建省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现状为了了解福建省上市公司或有事项披露的情况,我们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作为样本,对其年度报告、临时公告等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了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部分福建省上市公司在或有事项披露方面存在以下积极表现:一些公司能够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对重大的或有事项进行较为详细的披露,包括或有事项的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预计的财务影响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披露不充分部分公司对于或有事项的披露过于简略,仅提及存在或有事项,但未提供足够的细节和信息,如未决诉讼的进展情况、可能的赔偿金额范围等,使投资者难以对其潜在影响做出准确评估。
案例一(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披露案例)

案例一: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或有事项的披露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该公司”)在2010年发生了如下事项:1.该公司于2009年9月对子公司甲公司的贷款本息提供担保,甲公司的贷款在2010年9月到期,贷款本金1000万元,甲公司尚未支付的贷款利息为60万元。
甲公司因财务困难,无法偿付到期债务。
债权银行已于2010年12月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及该公司偿付所欠款项。
至年末诉讼尚在进行中。
该公司的律师认为,根据担保合同的规定,该公司应承担连带还款责任,本诉讼很可能要败诉,代甲公司偿还贷款本息共计1060万元。
代为偿还贷款后,该公司有权对甲公司进行追偿。
该公司考虑到本诉讼尚未判决,其结果尚未确定,因而未对本事项进行账务处理,也未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等到法院判决后再进行会计处理。
2.该公司于2010年10月收到不带息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面值500万元,6个月期限。
该公司因资金周转的需要,在12月18日贴现了此商业汇票。
该公司认为,承兑企业信誉很好,本公司发生连带还款的可能性极小,因而未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项。
3.该公司对其合营企业乙公司的长期借款本息提供担保。
本笔贷款乙公司于2007年7月1日借入,本金2500万元,年利率5%,借期3年。
乙公司按期归还了利息,但2010年7月1日本金到期后,因财务困难无法归还。
银行将紫竹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偿还本金2500万元。
2010年12月,法院判决,要求该公司在30日内向债权银行支付上述全部2500万元。
该公司于2010年12月15日还清了本金。
对于上述债务担保,按照合同约定,在该公司代乙公司偿付了有关贷款后,该公司有权向乙公司追偿,乙公司对该公司代为偿付的款项具有偿付责任。
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根据乙公司的经营情况,无法确定何时能取得已代乙公司支付的2500万元本金。
但该公司认为,鉴于其与乙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明确规定乙公司对该公司代为支付的贷款本金有偿付责任,该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为此,该公司在其2010年的会计报表中,确认了应收乙公司2500万元的款项。
或有事项举例

或有事项举例【例2】20×8年11月1日,乙股份有限公司因合同违约而被丁公司起诉。
20×8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接到法院的判决。
丁公司预计,如无特殊情况很可能在诉讼中获胜,假定丁公司估计将来很可能获得赔偿金额1 900 000元。
在咨询了公司的法律顾问后,乙公司认为最终的法律判决很可能对公司不利。
假定乙公司预计将要支付的赔偿金额、诉讼费等费用为1 600 000元至2 000 000元之间的某一金额,而且这个区间内每个金额的可能性都大致相同,其中诉讼费为30 000元。
此例中,丁公司不应当确认或有资产,而应当在20×8年l2月31日的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资产l 900 000元。
乙股份有限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预计负债,金额为:(1 600 000+2 000 000)÷2=1 800 000(元)同时在20×8年12月31日的附注中进行披露。
乙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诉讼费30 000营业外支出l 770 000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l 800 000【例3】沿用【例1】,甲公司2008年度第一季度实际发生的维修费为850 000元,“预计负债—品质量保证”科目2007年年末余额为30 000元。
本例中,2008年度第一季度,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1)确认与产品质量保证有关的预计负债: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900 000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900 000(2)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维修费):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850 000贷:银行存款或原材料等850 000“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20×8年第一季度末的余额为:900 000-850 000+30 000=80 000(元)核算过程:先预计,实际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时再冲减,产品质量保证结束时预计负债不留余额。
【例4】某企业基于目前产品的成本与他人签订了合同,约定为其生产10000件,每件成本80元,每件售价100元,售价高于成本是盈利的。
第二章或有事项案例

此处的重点是三个: ①只有在基本确定能收到时,才能作资产 认定。 ②资产的金额不能超过其所匹配的负债的 账面价值。 ③资产的入账要单独设账反映即计入“其他 应收款”,而不能与“预计负债”对冲。
例4:甲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了一项预计负 债500 000元;同时,因该或有事项,甲企 业基本确定可从保险公司获得350 000元的 赔偿。
本例中,乙公司应分别确认一项金额为500 000 元的预计负债和一项金额为350 000元的资产, 而不能只确认一项金额为150 000元(500 000- 350 000)的预计负债。同时,乙公司所确认的 补偿金额350 000元不能超过所确认的负债的账 面价值500 000元。
借:营业外支出 500 000 贷:预计负债 500 000 借:其他应收款 350 000 贷:营业外支出 350 000
二、预计负债的计量
(一)最佳估计数的确认 原则 :企业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的金额,应 是清偿该债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
(二)预期可获补偿的处理
(一)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1. 当清偿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 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时,则最佳估计数应按 此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认。
例1:2012年12月1日,甲公司因合同违约而被乙 公司起诉。2012年12月31日,甲公司尚未接到人 民法院的判决。甲公司预计,最终的法律判决很 可能对公司不利。假定预计将要支付的赔偿金额 为1 000 000元至1 600 000元之间的某一金额, 而且这个区间内每个金额的可能性都大致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乙公司在2012年12月31日 资产负债表中应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应为 最可能发生的金额,即1 000 000元。 有关账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赔偿支出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1 000 000 1 000 000
工作注意事项的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经验

工作注意事项的案例分析与问题解决经验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但有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些突发情况或困难,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工作注意事项并提供问题解决经验。
案例一:有效沟通李华在A公司担任销售主管,负责团队协作和与客户的沟通。
一天,他接到一位客户的投诉电话,称他的销售代表在处理问题时态度恶劣,导致订单未能及时完成。
李华立即找到销售代表并向他了解情况。
问题分析:李华发现销售代表并没有真正认可客户的需求,导致了沟通不畅和订单延误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改善销售代表的沟通能力和态度。
解决经验:李华意识到沟通是关键,因此他组织了一次内部培训,分享了有效沟通的技巧和重要性。
此外,他还与销售代表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困惑和挑战。
通过这些努力,销售代表的态度逐渐得到了改善,并且客户投诉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
案例二:时间管理王明是一家医药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多个项目的推进。
一天,他发现自己时间管理不善,导致了项目里程碑的延误。
他需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问题分析:王明发现自己不能有效地组织和安排工作时间,导致工作任务的优先级无法明确、任务延误。
解决经验:王明决定实施一些时间管理的策略。
首先,他设立了一个清晰明确的时间表,并将任务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列。
其次,他学会了拒绝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和任务,以确保更多的时间用于项目推进。
最后,他利用时间管理工具,如番茄工作法,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通过这些改变,王明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项目的推进进度也得到了改善。
案例三:团队管理张磊是一家制造企业的生产主管,负责管理一个庞大的生产团队。
他发现生产效率一直很低,存在大量浪费和缺陷问题。
他需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问题分析:张磊发现团队协作和沟通不畅,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解决经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张磊决定改进团队管理。
首先,他组织了一次团队会议,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并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计划。
第69讲_或有事项会计的具体应用和列报

第三节或有事项会计的具体应用一、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教材例13-4】20×8年11月1日,乙股份有限公司因合同违约而被丁公司起诉。
20×8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接到法院的判决。
丁公司预计,如无特殊情况很可能在诉讼中获胜,假定丁公司估计将来很可能获得赔偿金额1 900 000元。
在咨询了公司的法律顾问后,乙公司认为最终的法律判决很可能对公司不利。
假定乙公司预计将要支付的赔偿金额、诉讼费等费用为1 600 000元至2 000 000元之间的某一金额,而且这个区间内每个金额的可能性都大致相同,其中诉讼费为30 000元。
【分析】此例中,丁公司不应当确认或有资产,而应当在20×8年12月31日的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资产1 900 000元。
乙股份有限公司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预计负债,金额为:(1 600 000+2 000 000)/2=1 800 000(元)同时在20×8年12月31日的附注中进行披露。
乙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诉讼费30 000营业外支出 1 770 000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1 800 000【提示】对于未决诉讼,企业当期实际发生的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应分别情况处理:第一,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了预计负债,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或冲减当期营业外支出。
【举例】2×19年12月31日计提相关预计负债1 000万元:(合理预计)借:营业外支出 1 000贷:预计负债 1 0002×20年5月31日实际发生诉讼损失1 100万元:借:预计负债 1 000营业外支出100贷:银行存款 1 100第二,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原本应当能够合理估计诉讼损失,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实严重不符(如未合理预计损失或不恰当地多计或少计损失),应当按照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法律案例及事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规模较大,员工人数超过500人。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经营压力增大,部分员工因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对公司产生不满。
2018年,公司一名员工李某因与公司发生劳动争议,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
二、案件事实李某于2016年6月入职某公司,担任研发部工程师一职。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为8000元。
在李某入职后,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其工资,且工作环境较差,经常加班加点。
李某多次与公司沟通,要求支付工资并改善工作环境,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
2018年4月,李某向公司提出辞职,公司以李某未完成工作任务为由拒绝批准。
李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未支付工资、加班费及赔偿金。
三、仲裁结果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李某工资,且未改善工作环境,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裁决公司支付李某未支付工资、加班费及赔偿金共计人民币2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劳动合同履行和劳动争议处理。
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劳动合同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本案中,公司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李某工资,违反了劳动合同的履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或有事项案例分析--十年的隐瞒

或有事项案例分析--十年的隐瞒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让人震惊的故事,是关于一家药厂隐瞒事情长达十年的事儿。
有一家很大很大的药厂,他们生产了一种药,好多人生病了都会去买这种药来吃,想着能快点好起来。
这个药,包装挺漂亮的,说明书上写着吃了能治好多好多病。
可是,药厂在做实验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有一些吃了这种药的小动物,身体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反应,比如说变得没精神,吃饭也不香了,还总是生病。
这就说明这个药可能有副作用!
但是,药厂为了能赚很多很多钱,就把这个发现给藏起来了,谁都不告诉。
他们还是继续生产这种药,卖给那些生病的人。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十年的时间,好多人都吃了这种药。
有的小朋友吃了之后,总是觉得肚子疼,还经常头晕;有的大人吃了,工作的时候都没力气,老是犯迷糊。
可是大家都不知道是药的问题,还以为是自己身体不好。
直到有一天,一个特别勇敢的医生发现了这个秘密。
他看到好多病人的症状都很奇怪,就开始仔细研究。
最后发现,原来是这个药在搞鬼!
这个医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大家都特别生气。
药厂怎么能这样?为了赚钱,就把大家的健康给放在一边,隐瞒了这么久。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知道,做事情一定要诚实,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去伤害别人。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和小伙伴相处一样,不能说谎骗人,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涉及法律的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于2019年5月签订了一份《设备采购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采购一批设备,总价款为人民币500万元。
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在合同签订后60天内完成设备的制造,并在设备验收合格后10天内交付给甲公司。
合同还约定,若乙公司未能按时交付设备,应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合同总价的5%。
合同签订后,甲公司依约支付了全部款项。
然而,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设备。
经过多次催促,乙公司于2020年3月交付了设备。
甲公司验收后,发现设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甲公司遂与乙公司协商解决,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甲公司遂将乙公司诉至法院,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返还全部货款并支付违约金。
二、案例分析1.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设备,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约定,乙公司应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合同总价的5%,即25万元。
2. 违约金的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数额。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本案中,甲公司因乙公司违约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25万元,因此甲公司可以请求法院增加违约金。
3. 质量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交付标的物。
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的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
”本案中,乙公司交付的设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修理、更换、退货或者减少价款等违约责任。
4. 返还货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请求返还已经支付的价款。
或有事项案例

或有事项案例【篇一:或有事项案例】或有事项案例分析处理第三章本-量-利分析第一节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第二节本-量-利分析第三节本-量-利分析的扩展第一节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一、何为本-量-利分析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what-if 分析企业销售量、价格、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利润会是多少?企业想要保本,销售量必须达到多少?企业要想获得一定的盈利,销售量必须达到多少?市场价格下降了,要想维持现有的利润水平,销售量必须增长多少?企业降低价格可以促进销售,价格究竟应为多少,才能保证企业利润最大企业扩张带来了固定成本的增加,销售量必须增加多少才能弥补固定成本的增加?一、何为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也称cvp 分析。
二、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相关范围假设模型线性假设产销平衡假设品种结构不变假设该假设包括“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意思。
注意理解“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 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期间假设与业务量假设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这种“依存性”表现为在一定期间内业务量往往不变或者变化不大,而一定的业务量又是从属于特定的期间。
换句话说,不同期间的业务量往往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不同期间相距较大时更是如此,而当业务量发生很大变化时,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需要,不同的期间也就由此划分了。
相关范围假设(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3)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模型线性假设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但如第二章和前条假设中所指出的,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对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所以当站在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设产销关系平衡。
产销平衡假设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或有事项案例

或有事项的案例股份公司2008年12月31日在编制年度会计报表时,有如下业务:1、该公司在一个3000万元的诉讼案件中追加为第二被告,法院已受理,但该案件在年末尚未审理,该公司的法律顾问认为,该诉讼案件与本公司无关,而且该案件被法院受理本身就没有法律依据。
即使法院最后判决,本公司也不会牵涉到该案件中。
2、该公司为其子公司(SD公司)的一笔长期借款500万元担保,但SD公司于11月30日已宣告破产,但有一批商品存放于该公司用于反担保,该批商品的成本价为600万元。
3、该公司2008年的所得税费用300万元、应交所得税为260万元。
该公司的会计将上诉三项业务均作为或有负债进行了处理,你认为他的处理是否正确。
分析:该公司的施会计对上述业务的处理错误,错就错在对或有负债的理解不正确。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或有负债必须同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①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从上述四项业务来看:第(1)项业务虽然具有或有事项的一般特征,但其发生的可能性极小,因此,不能作为或有负债。
第(2)项业务,从表面上看,是典型的或有事项(债务担保),但被担保公司有一批商品存放于担保企业用于反担保,而且商品的价值超过所担保的债务,即使被担保公司偿还不了债务,担保企业仍然可以销售其反担保的商品用于偿还担保债务,不会导致担保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
因此,该项业务也不能作为或有事项。
第(3)项业务虽然也具有或有事项的一般特征,但其金额不能可靠计量,不满足或有事项确认的条件。
第(4)项业务与或有负债毫无关联。
也就是说,即使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是通过“递延税款”科目核算,与或有负债无直接关系。
简而言之,或有事项是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有迹象表明发生,在财务报告编报期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是否发生的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有事项的案例分析
一、新旧准则的变化
新准则与旧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概念和确认条件一致,但对预计负债的计量不同。
旧准则对预计负债的计量只有初始计量,即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而新准则对预计负债的计量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按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并应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后续计量指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应作相应调整。
二、案例分析
根据或有事项准则规定,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时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进行初始计量。
最佳估计数的确定,可分以下两种情况来考虑。
1、预计连续支出
如果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
例1:2007年12月27日,因甲企业合同违约而涉及一桩诉讼案,根据企业的法律顾问判断,最终的判决很可能对甲企业不利。
2007和12月31日,甲企业尚未接到法院的判决,因诉讼须承担的赔偿金额也无法准确地确定。
据估计,赔偿金额可能是8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的某一金额。
根据准则的规定,甲企业应在20×1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金额为90万元〔(80+100)/2=90万元〕的负债。
2、预计确定支出
(1)或有事项涉及单个项目的,按照最可能发生金额确定。
例2:2000年9月20日,B公司委托某银行向C公司贷款500万元,期限二年。
C公司由于经营困难等原因,无力偿还B公司贷款。
为此,B公司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C公司向B公司偿付贷款本金和利息572万元,并支付罚息及其他费用18万元,两项合计590万元。
本例中,一审判决结果C公司败诉,表明C公司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且这项现时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590万元)。
此时C公司应确认一项负债。
C公司应作如下分录(假定应承担的诉讼费为5万元):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50000
营业外支出——罚息支出 130000
贷:预计负债——未决诉讼 180000
(2)或有事项涉及多个项目的,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
比如,2007年,乙企业销售产品3万件,销售额为1.2亿元。
如果出现较小的质量问题,则须发生的修理费为销售额的1%。
如果出现较大的质量问题,则为2%.据预测,本年度
已售产品中,有15%将发生较小质量问题,有5%将发生较大质量问题。
2007年年末乙企业应确认的最佳估计数为:(1.2×1%)×15%+(1.2×2%)×5%=0.003(亿元)例3:A公司为机床生产和销售企业。
2007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销售机床200台、300台、400台和350台,每台售价为5万元。
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生的保修费一般为销售额的1%至1.5%之间。
假定A公司2007年四个季度实际发生的维修费分别为2万元、20万元、18万元和35万元;同时2006年"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年末余额为12万元。
A公司根据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在每季度末确认一项负债。
(1)第一季度
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维修费):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20000
贷:银行存款或原材料等 20000
第一季度末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为:
200×50000×(0.01+0.015)/2=125000(元)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12500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125000
在新准则的利润表组成项目中,没有使用营业费用一词,故这里没有使用企业会计制度的营业费用科目,而使用销售费用科目。
第一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余额为225000元。
(2)第二季度
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维修费):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200000
贷:银行存款或原材料等 200000
第二季度末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为:
300×50000×(0.01+0.015)/2=187500(元)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18750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187500
第二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余额为212500元。
(3)第三季度
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维修费):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180000
贷:银行存款或原材料等 180000
第三季度末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为:
400×50000×(0.01+0.015)/2=250000(元)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25000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250000
第三季度,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余额为282500元。
(4)第四季度
发生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维修费):
借: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350000
贷:银行存款或原材料等 350000
第四季度末应确认的产品质量保证负债金额为:
350×50000×(0.01+0.015)/2=218750(元)
借:销售费用——产品质量保证 218750
贷: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 218750
第四季度末,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余额为151250元。
为此,A公司应在2007年12月31日将预计负债——产品质量保证科目余额151250元列入资产负债表内“预计负债”项目,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