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金文——青铜器的铭文
2.8+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中等华方文面明的起源与发展特征:多元一体
三星堆遗 出土了数以万计珍贵文物、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
址:
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三、《诗经》和“楚辞” 教材P48
《诗经》:现实主义 1.时间: 西周和春秋时期 2.地位: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3.组成: “风”“雅”“颂” 4.内容: 关注现实,诗歌中,反映民俗民情,歌颂美好爱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教材P44
历法成就:
指导生产生活
1.夏朝: 可能有了历法
2.商朝: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12 个月,大月 30 天 ,小月 29 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 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3.战国: 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教材P44—45
医学成就:
1.远古时期: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科技领先世界
技
三星堆文明——多元一体
与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
文
《诗经》和“楚辞” 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
化
响深远。
课堂练习
D 1.迄今为止发现的商代最重的青铜器是(
)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2.商朝时期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刻写的
A (
)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情,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
5.价值: 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秦朝以前
三、《诗经》和“楚辞” 教材P48
“楚辞”:浪漫主义
1.概念: 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 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 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
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
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西周的金文,由于社会的稳定和统一,铜器都由王室或大臣铸造,文字也显示出各时期的统一性。
到了东周,王权削弱,天下出现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金文的风格也由统一而变为多样。
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聊有关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
一、西周金文的使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河南洛阳),此后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年,史称东周或称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可考的诸侯国约120个,其中较大的诸侯国有20多个,到战国时期,因战争加剧而兼并为燕、韩、赵、魏、秦、齐、楚七个大国。
这一时期的鼎彝铭文,承西周晚期的规制,保持了大篆的字体特点,结构章法错落自然,但在礼坏乐崩、势力纷争、诸侯割据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西周金文的那种平和典雅与庄重和谐之美的表现日益逊色,文字的地方特色逐渐显现出来,字体及风格也逐渐在发生变化。
大体说来,处于西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秦国,其书体仍然沿袭了西周的传统风格,没有太多的变化;春秋时期先后称霸天下的晋国、齐国和楚国等,由于地域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不同,金文书法的发展也各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齐国及毗邻的鲁国,由于一直重视礼乐文教,表现在书法上,文字的书写也都显得规整严谨,而与西周以来的金文风格血脉相连;地处南方的楚国,自其接受周王朝分封之日起,一直保持着它相对独立的地位,在其精神文化方面虽然一直受到中原文明的熏陶,但又受到南方蛮夷宗教习俗的影响而充满了浪漫气息,表现在书法艺术上,自然也就别具一格,于挺拔刚健中更带有一种诡异华丽的色彩。
同样,三晋地区的文化,在春秋中前期也保持了与西周中晚期金文风格的一致性。
到春秋后期,尤其是三家分晋以后,韩、赵、魏各自开疆拓土,雄踞一方,自然也汲取了戎狄异族文化的营养,社会思想文化随之得到丰富与发展,表现在书法上,自然也有其特色了。
地处江淮的吴、越其书法艺术更是另有一种灵秀之气。
但是,我们在讨论春秋战国时期金文书法的地域特色的同时,是否还应当考虑到书法艺术的整体统一性?因为,文字的使用是约定俗成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是政治上的诸侯割据与分裂的不断加剧;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各诸侯国掌握着文化的贵族阶层始终保持着相互往来,活跃的士人更是在各诸侯国争夺人才的背景下,穿行于各个诸侯国之间,这对于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
金文
• 二是补史,即金文档案能够补充传世文献 记载的不足。 • 传世典籍中不见虎方国的记载,但是在西 周金文中周王册封虎方首领虎的铭文很多, 如“宜侯簋”、“虎簋盖”、“元年师虎 簋”、“史密簋”等,据此不少学者探讨 了这一虎方国的来源、地理、历史等问题, 可以说这些金文档案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封 国方国提供了传世文献无法提供的素材。
•
历史与今天的金文研究
• 从古至今,金文档案文献就随着学术研究 的进步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如今其文化 价值更为突显。 • 在宋代金石学繁荣时期,已有学者利用青 铜器铭文来研究历史,铭文的书法艺术价 值、青铜器的艺术审美价值等当时也受到 文人雅士的重视。
• 清代考据学盛行,特别是清晚期以来,学 者在利用金文资料考证历史、校读典籍方 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 二十世纪,考古发掘使大批青铜器出土, 加上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百业繁荣、 思想解放,史学界、考古学界、民族学界、 美术界、科技界及社会收藏界的许多学者 专家、文人墨客都关注青铜器,并从不同 角度开展研究,更拓展了其价值。
• 西周时期,铸青铜器并铭文记载当时发生 的重大事件被王和奴隶主贵族广泛应用, 多为永久保存以祭告祖先或流传后世子孙。 • 可见青铜器铭文具有书史的特点,故今档 案学界称之为金文档案。 • 又因金文档案形成于我国先秦时期,其载 体青铜器的造价十分高昂,留存至今的并 不多见,所以金文档案成为我国档案文献 遗产弥足珍贵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二,金文档案文献在考古学方面的研究 价值同样十分重要,尤其是其载体青铜器, 更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的集中体现。
• 青铜鼎曾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问 鼎中原”一词即源于此。所有的铜器特别 是科学发掘的青铜器对于考古学的学术价 值来说非常重要。
• 金文档案以铜器等金属器物为载体而流传下 来,由于载体的特殊性,对我国文物鉴定工 作也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青铜器上的铭文, 我们可以明确判断出器物的主人、年代,以 及器物所出土墓葬的历史时期。如19561957年在三门峡上村岭发掘的一处墓地,属 于西周末年至春秋早期有着重要地位的虢国, 根据文献记载,虢国有东、西、北三处,仲、 叔二支,墓地的发现以及出土金文档案使这 些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澄清。尤其是“虢太 子元徒戈”等铭文更加有力证明这是虢国的 墓地,肯定了北虢的地望。
2.8《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内容要求教学目标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知道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1.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成就;知道夏、商、西周时期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明;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用途;了解金文的含义和内容。
(历史解释)2.了解甲骨文的含义、记载内容;通过教材和相关史料,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通过甲骨文与汉字的猜字游戏,了解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知道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理解甲骨文与汉字之间的渊源。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知道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中华世纪宝鼎图片(联合国五十华诞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由主席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教师提问:你知道鼎象征着什么吗?教师导入: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这个时期被称作“青铜文明”。
除了青铜文明之外,夏商周时期在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方面还有哪些成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二、探究新知(一)天文、历法和医学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归纳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及历法成就。
提示:(1)天文成就: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有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14)[转载]西周青铜器铭文集录
(14)[转载]西周青铜器铭文集录作者:书画汇举西周青铜器铭文集录十五年趞曹鼎西周恭王通高二三 .四、口径二二.九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立耳,垂腹,三柱足内侧作平面形,器口俯视呈三角圆形。
腹上部饰一周回顾式龙纹。
铭文五十七字,记恭王在宗周父庙的射庐行射礼,趞曹因受到恭王赏赐的各种攻防兵器,遂作此鼎以宴飨朋友。
此鼎铭文中之纪年,对研究西周恭王在位年限极有价值。
传世尚有一件七年趞曹鼎,形制纹饰与此相异,然铭文字体文例却相似,两器相传同出于关中地区。
《子仲姜盘》,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上海博物馆藏。
此盘口径45厘米,高18厘米,重12.4千克。
它形体较大,器质厚重,整器风格质朴浑厚,口折沿,浅腹,圈足,圈足下置三只立体爬行猛虎,老虎身体侧面与圈足边缘相接。
盘壁两侧设有一对宽厚的附耳高耸,其外侧装饰有云纹。
盘的前后各攀有一条立体曲折角龙,龙头耸出盘沿,曲体卷尾,攀缘于盘腹之外壁,作探水状;腹壁装饰着变形兽体纹。
虎铭文记录6月初吉辛亥日,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盥洗用之盘,盘既大且好,用来祈求长寿,子子孙孙要永远实用。
子仲姜盘盘内能够在平面旋转的小动物平均长度只有6.5厘米,对于春秋早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
这件精美的青铜盘铭文书体工整,文字精炼简要,并且有许多用语用韵异常精妙,整篇铭文是学术价值极高的史料。
此盘纹饰精美,造型典雅,铸工精良,弥足珍贵。
释文:佳六月初吉辛亥大师作为子仲姜沫盘孔硕且好用祈眉寿子子孙孙永用为宝秦公簋,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上海博物馆藏,为春秋早期秦国国君的礼器。
造型具有西周晚期同类器物的遗风,敛口,鼓腹,盖有大捉手。
器身装饰兽目交连纹、垂鳞纹、横条沟纹,盖沿和口沿每组纹饰间还设有上下相反的浮雕兽首,殊为奇特。
器、盖同铭5字,记为秦公用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师寰簋,西周宣王(晚期)。
高27厘米,重9.18千克,口径22.5厘米,底径24.3厘米。
青铜器铭文知识介绍
艺术品知识青铜器铭文是中国初期书籍形式之一。
青铜器大约行用于商、周至西汉,是当时统治阶级贵族的专用品。
青铜器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及其他日用器具。
青铜器中的礼器也称为“吉金”,像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鼎,被贵族视为传家宝和国家权力的象征,所以也称为“重器”。
春秋战国时期,凡消灭一个国家,一定要“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以示权力的转移。
当时的贵族凡有重要文件需要长期保存或有重大事件需要永久纪念,就铸造一件青铜器,把文件或事件用文字记录下来,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
早期青铜器上面的文字比较简单,有的只记姓名,有的只记年月。
后来文字逐渐增多,有的甚至成了专门的文件或事件的记载,如着名的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史啬盘等,都有较长的铭文。
至于春秋末期郑国、晋国铸造的刑鼎,简直是古老的法典了。
青铜器本身有固定的用途,铸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档案性质的资料,尚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性质。
但青铜器作为一种文字载体,传播了历史事件和古代知识,又起到一定的书籍作用,故历来的中国书史研究者把青铜器铭文视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4、埃及绿松石:多呈蓝绿色和黄绿色,在浅色的底子上有深蓝色的斑点,虽然质地细腻,但颜色不受欢迎。
5、阿富汗、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也有少量优质绿松石,大多呈暗黄色,无宝石价值。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2.8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等文物,梳理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等发展情况, 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青铜器的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通过视频等材料,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说明今天的汉字与
青铜器
归纳小结 • 时期: 商周时期 • 用途及功能: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
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 制作工艺: 是由青铜(铜、锡铅合金)铸成;
泥范铸造法 • 价值: 反映了中国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 金文: 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铭
文,记载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 方面的内容
青铜器展——何尊及铭文拓片 西周
尊高38.5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 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
祭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记述 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 活动,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 字记载。
青铜器展——金文
定义:商朝中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 有文字,因为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 为“金文”,又称铭文、钟鼎文。 内容:内容丰富,涉及__祭__祀__典__礼_、__军__事__行__动__、___ 法__律__诉__讼__等方面。 应用年代:上至商代末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 多年。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楚辞 •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创作的新体诗歌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1)
中国青铜器的铭文(1)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与甲骨文同样为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它不单单是判断青铜器年代的最重要标准,更是器物形制及纹饰方面的标准。
青铜器铭文在商周时期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为历代研究书法的人们所重视。
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青铜器的铭文因为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而显得十分珍贵。
古人往往将国家或宗族的大事铭刻其上,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化。
第一节青铜器铭文的产生与演变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也有很大的关联。
中国文字在夏代的晚期就已产生,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铭文。
考古发掘的二里冈遗址、盘龙城墓葬,以及同一时期的其他遗址和墓葬,出土了许多没有带铭文的青铜器。
这可能是中国的文字尚处在早期阶段,青铜器铸造技术也较原始的缘由。
铭文是按照墨书先刻出模型再翻范铸造出来的。
由于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精湛,铭文字迹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因此我们所讲的青铜器铭文的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实际上也是商周时期墨书的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
总的来讲,我国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经历了简铭期、长铭期以及衰退期。
一、铭文的简铭期铭文产生的商代早期,只有个别传世青铜器上有铭文发现。
商代中期,随着盘庚迁殷之后社会局面的稳定,青铜器铸造业和甲骨卜辞的书契迅速发展起来,青铜器铭文的铸造在以上两个有利的条件下逐渐兴盛起来。
虽然这个时候的铸铭青铜器增多,但青铜器上所铸的铭文字数不多,一般为一字、两字,四、五字算得上是少见的。
这种态势发展到殷末,字数还没有超过五十字,数十字的也仅有几例,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简铭期”。
商代铜器铭文的内容也较简单,一般不含重要意义。
铸铭的目的主要是标记器主的族氏,器物的名称、用途、使用的地点等,一般都铸在器物不显著的部位。
如“戈”、“天”、“子渔”是标记铸器的氏族或铸器人;“父乙”、“母丙”是表明器为祭祀父乙或母丙而作;“寝小室盂”则是标识存放地点和使用场所。
青铜器铭文与西周文化
文章编号: 100025714(2006)052496205青铜器铭文与西周文化3常栓怀(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西安710032)摘 要: 西周青铜器铭文是中国金文书法中洋洋大观能够统领一代的金文书体,是研习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西周铭文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神韵,也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在分析青铜器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对西周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点、书体演变过程、青铜器艺术精神及西周文化进行了简析,以期对西周金文及西周文化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关键词: 青铜器;铭文;西周;文化中图号: K224;J292.1 文献标识码: A 1 青铜器发展概述人类社会在经过一个漫长的石器时代之后,进入到一个以使用青铜器工具为特征的青铜时代.公元前5000年左右,古埃及率先进入青铜时代.随后,在中亚地区和印度也先后步入青铜时代.近年来中国社科院的考古发现,中国已在50多个地点发现了500多件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早期铜器,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其年代最早者为公元前4500年.中国古代青铜器分别起源于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青铜时代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1].古代文献中有夏禹铸九鼎的传说,《史记・封禅书》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传说中所说的“禹都阳城”所在地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发现了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青铜容器残片.此外,还在黄河流域夏代初期的遗址中发现了使用多次的熔铜坩埚残片.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于夏代便已进入青铜时代[2].商代青铜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商代晚期,出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此时,青铜所制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得到了广泛使用,青铜礼器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器类已经具备,其造型精美,纹饰繁缛.一些青铜器皿上出现刻铸文字,即所谓金文或称铜器铭文.因礼器以鼎为尊,乐器以钟居多,故金文也称钟鼎文、钟鼎款识.在青铜器上铸铭文,始于商代,盛行于两周.青铜器铭文与甲骨文一样,是古代文字的原始遗存,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体现了文字的发展轨迹.原始社会后期以及夏朝的青铜器上尚未发现铭文.商代前期铜器铭文极为罕见,仅一二字.商代后期,有铭文的铜器逐渐增多,常见一二字、二三字、十几字的铸铭,主要是作器人名或所纪念先人的称号.商代后期较晚的阶段,出现了一些篇幅较长的金文,最长的商代金文是殷王帝幸即位第四年所铸的酒器卣,其外底铸铭42字.从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化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礼乐制度也更为严格.奴隶主贵族用于祭祀、朝聘、宴飨、丧葬等各种礼仪活动的青铜器具,其不单是盛物的容器,而且具有表示使用者身分等级的作用,被用以“明贵贱,辨等级”.作为贵族权势与地位的象征,青铜器自然受到贵族阶级的普遍重视,青铜文化也取得了更加灿烂的成果.西周青铜器皿中酒器有所减少,而新出现了盨、匜、钟等食器和乐器.青铜礼器的使用也有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如:“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3],各鼎所盛的肉食也有规定.鼎,原本是一第26卷 第5期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Vol.26 No.5 2006年10月 J OU RNAL OF XI’AN TECHNOLO GICAL UN IV ERSIT Y Oct.20063收稿日期:2006204205作者简介:常栓怀(19552),男,西安工业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书法创作技法与基本理论.EΟmail:jijufang@.种烹煮食物的炊器,后逐渐演变为祭祀和宴享的礼器.西周列鼎制度的产生,昭示出周礼的森严和不可逾越.西周青铜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铭文篇幅增大,如陕西岐山县出土的、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和散氏盘,其在西周宣王时的青铜器“毛公鼎”上,有铭文497字,记录了周王对毛公的五次训诰,是古代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另外康王时的“大盂鼎”,以及西周晚期的“虢季子白盘”等铭文,不仅篇幅长,是了解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而且铭文造型雄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书法史上著名的金文范本.图1 史墙盘Fig.1 Shi Qiangpan 图2 害夫簋Fig.2 Hu Gui 西周时期比较典型的青铜器铭文是1976年和1978年分别在宝鸡周原地区出土的史墙盘(见图1)和害夫簋(见图2).如图3所示,史墙盘有铭文284个,记述了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和史墙的家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4].害夫簋是周厉王胡所作的重器,为现知商周铜簋中最大的一件,有“簋王”之称.害夫簋腹底有铭文12行124字,如图4所示.铭文大意是:周厉王自称昼夜不敢安逸享乐,率领官吏及百姓宣扬称颂先王并以礼祭于祖庙.厉王胡作此宝簋,以丰富的祭品厚待有文德又有功业的祖辈父亲,希望祖先保佑周王室和胡的王位.这篇祭辞与典籍中所记述的西周祭辞制度,相互印证了周人顺应天命、尊祖敬天的思想[5].图3 史墙盘铭文Fig.3 Inscription on Shi Qiangpan 图4 害夫簋铭文Fig.4 Inscription on Hu Gui 青铜器发展到战国晚期,已摆脱了商周时代重在体现礼制的主旨,原先庄严、厚重、魂丽的风格为之一变.而在制作上转向以轻巧、简素为主.器物类型方面则重在适应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两汉时期,青铜器不但体现了制作系统和造型式样的多元化,而且成为铜器铭文书法风格多元化的成因.2 西周青铜器铭文的书法特点现在能辨认出的西周金文文字约2000个[6].从西周金文书法特点进行分析,一般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约为九十年左右,但是具体分野在学术界存在差别.1)早期(武王、成王时期),铭文书法风格几乎完全沿袭商代晚期金文,其象形程度较高,还保留着比甲骨文更原始、图画性更强的形态,弯曲的线条较多,笔道粗细不均,还夹杂着一些大块的点团.这类直观性很强的图画文字以书法论,它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象青铜器物造型一样具有狞厉、神秘、威严的色彩;二是象形的性质,图画特点和文字特性无法分开.从这个意义上讲,早期商周图画文字的书法为“具有高度抽象的具象艺术”,是“造型艺术”[7].早期刻有西周金文的青铜器主要有,武王794 第5期 常栓怀等:青铜器铭文与西周文化 时期的《利簋》、《天亡簋》,成王时期的《何尊》如图5所示、《班簋》如图6所示等.这个时期的金文笔道厚重,肥笔较多;结体谨严方整,大小不一;章法错落自然;书风浑厚劲健,充满了质朴凝重的气息,显示出周王朝初建之时雄强蓬勃的风貌.2)中期(康王、昭王、穆王时期),金文字型外廓逐渐趋于整齐方正,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向着线条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变,但变化不大.此时金文的典型青铜器有《大盂鼎》如图7所示、《害夫簋》等.铭文的笔道由厚重趋向匀停、圆润、纤瘦,间有肥笔;结体规整;每行字数固定,章法开始着意求工.3)后期(恭王、懿王以后的时代),这个时期金文典型的青铜器有《墙盘》、《卫盉》如图8所示、《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如图9所示等.其铭文的结体发生了剧烈地变化,笔画更为匀细,肥笔完全消失;结体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这个时期的铭文字型基本完成了对金文字体笔道线条的平直化改造,并将前期断碎的笔道线条连为一体.特别是周宣王时期的《虢季子白盘》,用笔圆润遒丽;结体严谨灵秀,在平正凝重中不乏潇洒流动;字间、行间疏旷至极;波捺减少甚至消失,笔画多用粗细等均、首尾不露锋芒的“玉箸”线条,字型的小巧清秀因而越发凸现出来,是“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布白方式的极佳体现.《虢季子白盘》曲折婉通的用笔、舒朗错落的体势以及整齐划一的章法已发后世《石鼓文》、《秦公簋》之先声,开辟了大篆向小篆发展的道路.西周后期青铜器铭文风格的多样化,也反映了当时文化人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造诣.图5 何 尊Fig.5 Hezun 图6 何尊铭文Fig.6 Inscription on Hezun 图7 大盂鼎铭文Fig.7 Inscription on Dayu Ding 图8 卫盉铭文Fig.8 Inscription on Weihe 图9 虢季子白盘Fig.9 Guojizi Baipan 从总体上研究,西周青铜器铭文初期承袭商代的风格,后来不仅铭文的字数显著增多,而且字体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风格的新书体.金文同甲骨文相比,更趋规范化和符号化.但与后来的小篆相比,其结构仍未完全定型,一部分字笔画的增减、偏旁部首安放的位置,依然还有一定的随意性[8].西周各时期青铜器铭文在形态上的演变差异,除书法本身随时代的诸多因素演变进化以外,还与894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6卷书写者的书写水平、刻模工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所以,在考查西周青铜器铭文的过程中,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周代金文多为颂扬功烈及庆祝赏赉之作.在征伐、俘获、锡臣仆、锡土田、锡车马旗服彝器、锡金贝等史事记载上,写得比较具体.对周代的历史,金文提供了直接的珍贵资料.西周晚期涉及册封、战争、诉讼等内容的长篇铭文增多,铭文的内容特别突出了礼器的福佑作用,如铭辞的结尾常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话.这当然是指所铭的器物,希望它永垂后世,但同时也意味着这铭辞是为器物的永垂后世而作.在后一意义上,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地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这就比甲骨文前进了一步.3 西周青铜器的艺术精神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造型极为丰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外形设计、铭文风格和制造工艺,由于受到社会体制和审美观念变化的影响,导致青铜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尤其是酒器和食器最具艺术价值.1)青铜器集雕塑、绘画和书法艺术于一身,其产生、发展、繁荣、转变和消亡深刻地反映出商周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青铜器华美的纹饰、多变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后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青铜器铭文上承甲骨文、下接战国文字,在小篆书体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青铜器铭文的书法风格对后世学者影响甚大.大量的青铜器铭文,字体清晰鲜明,表明雕刻工艺技术的娴熟.铭文书体丰富多彩,其中许多都是书法艺术的撷英,有着艺术形式美和审美愉悦感,富有艺术魅力和生命力.2)青铜器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主要作用不是改变生产力,而是在于确立生产关系.商周时期青铜器重在体现礼制的主旨,青铜器更多的种类是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这些用具不仅在奴隶主统治阶级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的是以礼器的身份出现在祭祀、礼制性宴会和丧葬礼仪的场合.通过礼器的等级化规定来协调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统治秩序.这些青铜器在生产关系的确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商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的象征作用.鼎是青铜器中等级最高的器物,是王权的象征.所谓重器就是宗庙中具有永久保存意义和特别宝贵的青铜器.“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乃是“亡国灭族”的同义语.3)青铜器在器物造型、铸造工艺、装饰纹样和铭刻文字四个方面记录了它所处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体现了对形式美的着力追求.有的造型给人以怪诞、模糊、不和谐的感觉,但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崇高,是善,让人产生精神震撼,美只是存在于中间环节.它所体现的艺术特点为表现和写意[9].青铜器的发展与礼制的发展密切相关.礼器的衰落导致了青铜器内涵的变化.从春秋开始,青铜器已摆脱了严格的样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它作为礼器的功能受到了削弱,趋向于生活化、实用化,装饰、观赏性的青铜器大量出现.青铜器铭文不再具有历史文本的功能,而注重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蕴,表现出追求书法艺术美的审美倾向[10].4 青铜器铭文书法与西周文化西周金文是以青铜器为载体来反映、服务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及宗教活动的.这种文化思想以“礼”、“乐”,同时辅之以“刑”、“政”.强调“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11]这种思想体现着理性主义精神,且有着实践功能.它“成人伦,助教化”,“惩恶扬善”,以“中和”为“美”.这一“实践理性”的美学思想,不仅贯穿于政治思想、道德伦理、日常生活,而且也渗透到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礼是西周社会的核心和基本特征,是等级制度的一种表象,有相应的器用制度以彰显之.周礼主要表现在宗法制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宗法制亦即等级制,为了明尊卑,分上下,便派生了列鼎制度.此时鼎的作用也就是礼器,列鼎制度标志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差异.与礼器有关的青铜器乐器也反映了贵族的等级制度.礼与乐的关系是“礼非乐而不履”,也就是说乐是来体现礼的合理性的,乐也是来装饰美化礼的.如此不难看出西周礼制的森严.西周的礼制实际上是为其统治阶级服务的.以“礼”而“法”的统治制度、法律制度在西周的中晚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这一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及铭文内容上得到了体现.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这九刑分别是墨、劓、刖、宫、大辟、扑、鞭、流、赎等刑法.大量出土的铜器铭文就印证了历史文献的记载.1975年在宝鸡岐994 第5期 常栓怀等:青铜器铭文与西周文化 山出土的青铜器《亻朕匜》,其铭文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诉讼判决书.1988年在宝鸡出土的《刖刑奴隶守门鼎》,证实了《尚书・宫刑》中“刖者使守门的记载”.西周的礼制与其他政治制度相结合,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礼仪制度.由儒家学者整理而成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较详尽地记录和保存了周礼的许多内容.在以后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周礼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的渊源.礼仪活动伴随着早期的文字,为书法文化增添了社会内容.如《小盂鼎》铭文记载了盂征伐鬼方凯旋后获得战利品及进行献捷之礼的情况.以礼乐文化为主流的西周社会,由于器以藏礼,青铜器日益受到重视.青铜器铭文内容符合礼乐之制的要求.西周的礼乐观念为“子孙之守宗庙社稷者,其先祖无美则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不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12]在他们看来,祖先有功不颂、有德不传是一种不仁的行为,所以他们要在青铜礼器上刻下称颂之语.由此可见西周青铜器铭文不仅与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有密切关系,且体现在社会伦理道德关系的诸多方面.青铜器作为载体,反映出西周王朝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特点;西周青铜器铭文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神韵;铭文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参考文献:[1] 白云翔.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J].东南文化,2002(7):25.[2] 欧阳中石.书法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 任周芳.陕西文物古迹大观[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5] 任周方.周秦文明之光[M].宝鸡: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出版,2000.[6] 何学森.书法学概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 钟明善.中国书法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8] 启功.书法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9] 屈健.中国美术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10] 罗坚.青铜器铭文的审美意蕴[J].美术空间,2004(5):39.[11] 颜丙罡.四书五经:乐记・乐本篇[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12] 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Inscriptions on B ronze W ares and Culture of Western Zhou DynastyC H A N G S huan2huai(School of Arts and Propagation Medium,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Xi’an710032,China)Abstract: Inscriptions on bronze wares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are specified among t he spectacular Chinese calligrap hy.St udy of t he inscriptio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t udy of t he art of ancient Chinese calligrap hy.The inscriptions on brones wares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represent t he romantic charm and t he unique cult ural implication,as well as t he aest hetic connotation of art of Chinese calligrap hy.On t he basis of t he exploratio n of t 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bronze wares,t his essay is a brief analysis of t he calligrap hy feat ures,t he evolutionary procedure in style,t he gist of art and t he cult ure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shown in t he inscriptions on bronze object s.K ey Words: bro nze wares;inscriptions;Western Zhou Dynasty;cult ure(责任编辑、校对 苗静) 005 西 安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第26卷。
西周金文
西周金文《史墙盘》商周时代,青铜器是王公贵族拥有的贵重物品,象征权力和地位。
这些青铜器不但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人们审美情趣的缩影,而且通过这些器物上所刻有的铭文可以为中华民族早期历史的研究提供最为可信的实证,堪称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青铜盘是商周时重要而常见的铜器。
据文献《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又说,“承盘者,承水器也”,这就说明盘是水器。
商周时,贵族在祭祀和宴饮前都要行沃盥之礼,用匜往手上浇水,盘放在手下面承接洗过手的弃水,以昭显其清洁。
考古中发现盘常常与匜搭配使用就是证明。
史墙盘为西周中期青铜器,为微氏家族中名墙者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
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名。
它的发现纯属偶然———1976年12月15日,陕西省周原遗址内扶风县白家村南100多米的坡地上,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30厘米处发现了一处青铜器窑藏,共出土青铜器103件,其中74件有铭文,这批青铜器造型浑厚,纹饰精美,铭文内容丰富,对西周历史及青铜器断代以及古文字的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立即引起了全国历史和考古界的极大关注。
白家村南窑藏中,最重要的一件青铜器是史墙盘。
1996年6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鉴定组鉴定时被定为国宝。
2008年曾调北京参加奥运珍宝展。
史墙盘器形宏大,制造精良。
盘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
圆形,浅腹,双附耳,圈足。
器腹饰鸟纹,圈足饰云纹,以雷纹为地。
造型稳重、制作精工。
内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文章措词工整华美,是解放后发现的铜器铭文最长的一篇,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带有较明显骈文风格的铭文作品,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铭文前段追述周初文、武、成、康、昭、穆各王的功业;后段记载微氏家族的发展史。
虽然专家学者对铭文细节看法还有不同,但大意相差不多。
铭文所记述的西周历史至穆王止,因此一般认为此器属恭王时期。
有人认为即微子之后,乃商之遗民。
常见的青铜器铭文
常见的青铜器铭文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有铸铭与刻铭两种,铭文也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标准之一。
下面店铺整理了常见的青铜器铭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此时期金文最常见的形式有:一,仅铭有所谓族氏铭文,即家族之名号,用以表明作器者之属。
其中有的属于所谓复合氏名,即作器者在署名家族名号的同时还署名了其家族所从属的更高级别家族的名号,从而显示了一种宗族组织的谱系关系。
此种氏族名文还常常同亚字形相结合,在亚字形内部或其外部。
对于亚字形的含义,现在的研究人员尚有不同的见解。
二,在氏族明号外还同时铭有本家族死去先人的“日名:(以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已、辛、壬、葵接在亲称“祖”、“父”、“匕”、“母”等之后),或仅有日名而略去亲称,这表明此种器物是该家族的贵族专为祭祀具有这一日名的先人之祭器。
三,仅铭有“日名”。
这似乎可视为以上第二种形式的省略。
四,仅铭有作器者名。
由于家族长的个人名号往往被用作家族名号,所以此种形式的铭文虽可能仅是作器者的个人名号,但个别的(如“子某”)也可能是一个家族的名号。
[2]由于商代晚期铭文多数属于上述内容,所以此时期铭文字数一般只有几个字。
在一些金文著录书中,如《三代吉金文存》、《商周金文录遗》和近年来陆续出版的《殷周金文集成》所收各类器铭中,凡字数少到两三个、三四个者,多是商晚期金文,可见其数量相当多,在商周金文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种商金文可谓“言短意深”。
从上文对其几种常见形式之含义的说明,也可以知道它们反映了当时商人的家族形态、家族制度与宗教观念等重要问题。
虽已有不少人作过研究,但其中深刻之内涵仍有一些迄今未能知晓,今后仍当是金文研究的重要课题。
殷代青铜器中也有少数铭有较长的铭文,但时间已到了殷代晚期。
其中字数最多的如我方鼎铭文,不包括铭末“亚若”有四十一个字,就是长铭的代表。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邲其三卣也有长铭,如四祀卣铭文字数即达四十二字。
这些较长的铭文内容多涉及商晚期重要战事、王室祭祀活动、王室与贵族关系等,但对铭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所反映的一些当时制度的状况,迄今仍是研究的薄弱点。
2.8《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甲骨文的由来
商王占卜场景
2.甲骨文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 法等。 意义: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 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 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尝试辨认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 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汉书·五行志》: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 五诸侯……
2.历法
(1)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
二十四节气歌
(2)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春雨惊春清谷天,
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夏满芒夏暑相连。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 2.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 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3.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①青铜器数量多、种类逐渐丰富。 ②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 家权力的象征。
四羊方尊
食器、礼器 兵器
酒器 农具
乐器
青铜器数量多、 种类逐渐丰富。
天子:九鼎八簋
诸侯:七鼎六簋
卿大夫:五鼎四簋
青铜器成为王公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 权力象征。
礼器是中国古代贵族在 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 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 用来表明使用者的身份、等 级与权力。
治病》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含义: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 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 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 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金文(殷商到秦统一之前)-殷周青铜器铭文
金文(殷商到秦统一之前)-殷周青铜器铭文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
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800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金文•外文名称jin wen•又名钟鼎文•起源青铜时代•已识别2420字•类型篆书•领域文化•性质目录1分类2制作3内容4发展5研究6书法折叠编辑本段分类金文金文是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
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商朝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前219年)。
商朝金文纵然商朝以前已有青铜器,金文之始,实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
初时只有寥寥数字,及至周初,已达千二百余字。
商末铸有金文之青铜器日多,然所述仍十分简略,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
至商亡时,方有文章出现,然其时最长之文,仍仅有四十余字。
西周金文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渐兴,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记述。
东周金文自平王东迁以降,铁器渐见,钟等青铜乐亦渐多,且亦能铸文于青铜器外侧,故金文所录,已非如当初般,只为王公大臣之事,战功、音阶等,皆有铸录。
此时金文被广泛使用,堪称全盛时期。
秦汉金文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诏令书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由是金文渐衰。
商周青铜器铭文译文
商周青铜器铭文译文
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商周青铜器铭文译文:
原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祼自天,在四月丙戌,
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弼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呜呼!尔有唯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
敬享哉!’”
译文:
嘿哟,咱就说这国王啊,一开始搬到成周这个地儿住。
又遵循武王
的礼仪,向天进行祼祭。
就在四月丙戌这天,国王在京室告诫宗家的
年轻子弟们,说道:“以前啊,在你们老爹公氏那时候,能够辅佐文王,所以文王就接到了这大大的使命。
等到武王打败了那个大大的商朝,
就在朝廷里跟老天报告,说:我要在这中国住下啦,从这儿治理百姓。
哎呀呀!你们这些小年轻啥都不懂,看看你们老爹公氏,对老天那是
有功劳的,得到了天命。
可得恭恭敬敬地享受这一切哟!”
出处:这段铭文出自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您瞧,商周那时候的文字,老复杂啦,咱得一个字一个字琢磨。
像
这里面的“唯”“祼”“诰”这些词,都得好好寻思寻思是啥意思。
然后翻译
成咱们现在能听懂的大白话。
咱就是要让这译文啊,就跟咱们平常扯
闲天儿似的,通俗易懂,这样您读起来才不费劲,是不是?这国王跟
小年轻们说的话,就好像咱们村里长辈教育晚辈似的,透着那么一股子严肃又关切的劲儿。
您再品品,是不是有点意思?。
2.8《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战国时期
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 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 使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 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
1.概念:商 文周 字时 称期 为,甲刻骨在文龟。甲、兽骨上的
2.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
3.记清载朝内末容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
①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6.三星堆遗址: ②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
③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青铜面具
青铜树
黄金面具
三
星 堆 玉
玉璋是我国古代祭祀用的 礼器。这件玉璋与我国
璋 商时期其他地区玉璋的形
制大体一致。
知识拓展
曾 侯 乙 编 钟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整套战国时期的编钟,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曾侯 乙编钟。全套编钟共65件,分3层8组悬挂在长7.48米、高2.65米的钟架上。 其中,上层 3组共19件钮钟,中下层5组共45件甬钟和1件铸(bó) 钟。编钟上有铭文3700多字,内容 为编号、记事、标音等。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 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至今还能演奏乐曲。
青铜器
4.特点: ①国家掌控 ②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③制作工艺高超 ④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泥范铸造法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 5.文字: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铭文”
内底铸铭文“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何 尊 及 铭 文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天文
记载日 食的商 朝牛骨
殷商武丁时 期的一根卜 骨,上面的 刻辞为“旬 壬申夕,月 有食”。
2.8《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A.用于占卜
B.观察天象
C.指导农事
D.辅助政治
2.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B )
A.商朝时人们把汉字刻在甲骨或铸在青铜器上 B.我国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C.汉字书法有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汉字的传播
传说故事《神农尝百草》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验积累,人们对疾病有了 更多的认识。
相传,战国时期的名医 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 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 法,使用的望、闻、问、切 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 被中医沿用。
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 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 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 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炙、 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 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 面罩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璋
《诗经》和“楚辞”
《诗经》
西周和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 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 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 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 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 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诗经》保存了丰富 的先秦史料。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 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 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 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写了许 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 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诗经》和“楚辞” 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 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 深远。
课堂练习
2.8《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精品-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青铜器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 、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 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 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特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玉璋
《诗经》和“楚辞”
③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传说时代(大约)
口耳相传
结绳记事
有文字记载的时代 (时间确切)
原始刻画符号
甲骨文
2.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器
时间 商周时期
司母戊鼎,高133
地位:世界上出土最重厘的米青、铜口器长1之12一厘
米、口宽79.2厘
米,重832.84千
②规模宏大,组织克 所严。需密铸金,造属分此原工鼎料细,超 致 过1000千克,需
《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记载了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神农尝百草;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战国《黄帝内经》
的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科
甲骨文 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
技
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
③西周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
④春秋 过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战秋国七时月,期有甘星德孛、入石于北申斗。 《甘石星—经—》《春秋》
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文——青铜器的铭文
文字整理:张墨尘
古代称铜为金,因此在古代各种青铜器物上或铸或刻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吉金文。
另外,古代青铜器一般分为礼器,乐器两大类,而礼器以鼎为主,乐器以钟为多见,上面多刻有铭文,也被称为“钟鼎文”。
钟鼎上的铭文有凹凸之分,凹者为阴文,叫“款”;突者为阳文,叫“识”。
因而,金文也统称为“钟鼎款识”。
古代把钟鼎看做重器,所以上边多铸上文字用以纪念,因而便产生了钟鼎文字,即金文。
钟是一种乐器,有的量器,酒器也叫钟。
鼎,主要是作为祭器,三足两耳,大小不同,形状方圆皆有,相传夏禹收九州之金属来铸成的九鼎,乃传国之宝。
成汤迁之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后来秦攻西周,取九鼎,其一沉于泗水,其余八鼎,无可查考。
大约在夏商周三代时,鼎是随着王都迁徙的,所以建都亦叫定鼎。
金文的形体在殷代由于甲骨文相近,且彝器字数较少,字形都取纵势,布白参差有致,大小不齐,得自然之妙。
从它的字体和书法来看,正是由殷周的甲骨文蜕变到大篆的时候,故风格与甲骨文相近。
因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商周时代,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在相当一部分文字中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它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金文所使用的单字比甲骨文多,尤其是形声字多,并且充分体现了形声构字的原则。
形声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取得优势性的地位,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同时,金文笔画明显减少,书写比甲骨文简练,规范,也体现出了汉字发展由繁到简的这样一个过程。
周王朝是一个统一的局面,金文尽管和甲骨文一样,一个字有多种写法,但是相对的说字体比较严整,字形比较一致和规范,笔画和结构上简单了许多。
如乙鼎,丁巳尊戊辰彝。
周初金文仍继承殷代,笔致方拆,体势多纵,文辞增多,辞藻且茂美,布局日趋整齐,大小匀称。
如盂鼎、静敦、楚公钟等。
其中“盂鼎”铭文19行291字,方笔雄壮。
到了西周中期延续到东周初期,钟鼎文字的用笔由折变锋,收锋处由抽毫转为注墨,末笔波磔全部消失。
文字书法渐趋整齐雄伟,铭辞趋长,有500左右,一些著名的铜器都出自这一时期。
如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颂鼎,大克鼎,宗周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