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主楼人员紧急疏散策略建模

合集下载

建筑物疏散逃生示意图设计

建筑物疏散逃生示意图设计

信息标注
信息标注应简明扼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语 言和符号,以便于逃生者快速理解和识别。
走廊和房间的名称和功能也应清晰标注,以便逃生者 了解建筑物内部结构和功能分区。
信息标注是指示图中的文字说明和标记,包括 出口、楼梯、走廊、房间等元素的名称和功能 标注。
出口和楼梯的名称应清晰标注,并使用箭头指示 逃生方向。
02
建筑物疏散逃生示意图设 计原则
简洁明了
示意图应尽量简洁, 避免过多的细节和装 饰,以免干扰观众的 注意力。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 图例和标注,以免造 成观众理解困难。
色彩和符号应统一, 以便观众快速识别和 理解。
导向明确
示意图应清晰地标明出口、安 全通道、楼梯等关键信息。
使用箭头和指示线等元素,明 确指示逃生的方向和路线。
背景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建筑密度的提 高,建筑物安全疏散成为一个重要议 题。设计合理的疏散示意图是解决这 一问题的关键。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建筑物疏散逃生示意图是一种用于指导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的图表。
概念
它通过直观的图形和指示信息,标明安全出口、紧急通道、避难所等关键位置 ,帮助人们快速找到最佳逃生路线。
办公楼宇
写字楼、办公楼等高楼大厦,员 工众多,设置疏散逃生示意图有 助于员工熟悉逃生路线,提高安 全意识。
居民住宅
居民小区、公寓等居住建筑,居 民众多,设置疏散逃生示意图有 助于居民了解逃生路线,减少火 灾等事故的危害。
推广策略
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疏散逃生示意图 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让更多人了解其重要 性。
在关键位置设置明显的标识, 以便观众快速找到逃生出口。
易于理解

学校紧急疏散演练方案与评估报告

学校紧急疏散演练方案与评估报告

集结点
在学校操场、广场等开阔区域设 置集结点,确保疏散人员迅速离 开危险区域后能够迅速集结,便
于后续救援和安抚工作。
演练流程和任务分工
演练流程:首先由指挥人员发出紧急疏 散指令,各区域负责人引导人员按照疏 散路线撤离,确保快速、有序地疏散到 集结点;然后进行人数清点,向指挥人
员报告。
任务分工:指定各区域的负责人,负责 引导、协调疏散工作;设置警戒组,负 责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人员返回危险区 域;设置救援组,负责在集结点提供急
各参与人员要密切配合, 按照计划和职责要求,有 序进行疏散和救援工作。
紧急处置
在演练过程中,如出现突 发情况,指挥人员要及时 做出决策,采取紧急措施 ,确保人员安全。
演练过程记录和报告
记录演练过程
安排专人记录演练过程,包括 参与人员表现、疏散时间、存
在的问题等。
分析总结
对演练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评 估演练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 和不足。
编写评估报告
根据分析总结结果,编写评估 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为今后的紧急疏散工作提供参 考。
报告汇报与反馈
将评估报告汇报给学校领导和 相关部门,及时反馈问题和建 议,推动学校紧急疏散工作的
改进和完善。
04
紧急疏散演练评估与分析
演练效果评估标准
人员安全
演练过程中,是否确保所有参与人员 (学生、教职工等)的安全,有无发 生意外事件。
学校紧急疏散演练方案与评估报告
汇报人:XXX 2023-11-21
目 录
• 紧急疏散演练概述 • 紧急疏散演练方案 • 紧急疏散演练实施 • 紧急疏散演练评估与分析 • 总结与建议
01
紧急疏散演练概述
演练目的和意义

网格化教学楼应急疏散模型设计与应用

网格化教学楼应急疏散模型设计与应用

网格化教学楼应急疏散模型设计与应用随着教学楼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应急疏散模型的设计与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网格化教学楼应急疏散模型是一种基于网格化的疏散模型,通过对教学楼内部的空间进行网格化划分,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模型,再结合人员流动规律和应急状况,设计出相应的应急疏散模型,帮助管理者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疏散。

本文将围绕网格化教学楼应急疏散模型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1.网格化划分针对教学楼的平面及立体结构,采用合适的网格化划分方法进行划分,将教学楼的每个空间用网格进行标识,标注每个网格的特征及空间信息,确保每个网格的尺寸合适,并且能够准确反映实际情况,以便后续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2.空间模型建立在完成网格化划分后,需要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模型,包括教学楼的布局、空间分布、出入口位置等。

利用建筑平面图和立体结构图,结合实地勘测,对教学楼的各个空间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确保空间模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后续的模型应用提供准确的空间信息。

3.人员流动规律分析通过对教学楼内部的人员流动规律进行分析,包括人员的密集区域、交通瓶颈、疏散路径等,了解人员在应急状况下的行为特征和疏散规律,为疏散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

4.疏散模型建立基于空间模型和人员流动规律分析,设计出合适的应急疏散模型,包括模拟人员疏散路径、疏散时间、拥堵情况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对不同应急情况下教学楼内的疏散情况进行模拟和评估,确保应急疏散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1.危险源分析通过建立好的网格化教学楼应急疏散模型,对教学楼内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包括火灾、爆炸、物体坠落等,通过模拟不同危险源的发生情况,评估其对教学楼内人员和设施的影响及危害程度,为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灾害风险评估借助网格化教学楼应急疏散模型,对不同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包括火灾风险、地震风险、气象灾害风险等。

通过模拟不同灾害发生时的疏散情况,评估疏散时间、逃生路径、避难地点等,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指导教学楼的灾害防范工作。

人员疏散模拟中几何数据创建方法和实现

人员疏散模拟中几何数据创建方法和实现

建筑防火设计 人员疏散模拟中几何数据创建方法和实现陈大宏1,段金曦1,2,钱小玉1,胡忠日3(1.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72;3.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四川都江堰611830) 摘 要:围绕火灾情况下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的数值模拟,讨论了几何数据创建过程中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通过建立图形操作界面,利用菜单、按键、鼠标和图形的即时显示,能够方便实现疏散计算所需的建筑几何数据的准备,提高工作效率,对疏散模拟计算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建筑火灾;疏散模拟;几何数据中图分类号:T U20,T U9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29(2005)01-0056-041 引 言火灾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据统计, 2002年全国共发生火灾(不含军队、森林、草原、地下矿井等)258315起,死亡2393人,伤3414人,直接财产损失15.4亿元。

与2001年相比较,火灾起数上升19.2%,死亡人数上升2.5%,受伤人数下降9.7%,直接财产损失上升10.1%。

火灾事故表明,造成火灾严重后果与缺乏相应的应急疏散措施,疏散逃生通道堵塞引起人员伤亡等有关。

因此,人员疏散过程的分析对建筑火灾危险性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当前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对建筑火灾中人员疏散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从建筑物本身的自然和物理属性出发,对建筑物的疏散空间和疏散路径进行模化,建立预测安全疏散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评价建筑物疏散系统的可靠性;二是从研究人在火灾中的个性行为入手,分析火灾事故及其疏散中人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找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特殊规律,并用于建筑物疏散安全分析和评价。

虽然第二种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但由于火灾的随机性,所需数据难以获得。

因此,对于建筑火灾安全疏散分析研究,第一种方法(数值模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人员疏散分析模型

人员疏散分析模型
该软件由 5 个互相关联的子模型组成,它们是人员、移动、行为、毒性和 危险子模型。模型跟踪每一个人在建筑物中的移动轨迹,以及人们的模拟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或者疏散到安全地点,或者被火灾所伤害。模型基于行为规则和个体属性, 每一个人的前进和行为由一系列启发性规则决定。行为子模型决定了人员对当 前环境的响应,并将其决定传递给移动子模型。行为子模型在两个层次起作用, 即全局行为和局部行为,全局行为假设人员采用最近的可用疏散出口或者最熟 悉的出口来逃生;局部行为可以模拟以下现象:决定人员对疏散警报的初始响 应、冲突的解决、超越以及选择可能的绕行路径等。这些都取决于人员的个体 属性。毒性子模型决定环境对人员的生理影响,考虑了毒性和物理危险,包括 升高的温度、热辐射、C0、C02 以及 02 含量等因素影响,并且估计了人员失 去行动能力的时间。它采用“毒性比例效果剂量”模型(FED),假设火灾危险 的影响由接受到的剂量而不是暴露的浓度决定,并且累计暴露期间的比例。 EXODUS 建模可以采用实验数据或者从其他模型得到数值数据,允许 CFAST 计算 数据导入到 EXODUS 中。EXODUS 模拟完毕后,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来处理数 据输出文件。另外,提供了基于虚拟现实的后处理图形环境,提供疏散的三维 动画演示。
3.EXIT89 软件 EXIT89 由美国消防协会的 Rita F.Fahy 开发的一个用于大量人员从高层 建筑疏散而设计的疏散模型。该软件可用于模拟高密度人员的建筑的疏散。例 如高层建筑,它可以跟踪个体在建筑物内的行动轨迹。从消防安全的角度来评 估大型建筑设计时,该模型可以处理一些疏散场景中相关的因素,包括: (1)考虑各种不同行动能力的人员。包括限制行动能力的人员和儿童。 (2)延迟时间,既包括可以用来代替移动前的准备活动的时间(由用户 根据每个位置指定),也包括随机的额外时间,可以当作人员疏散开始时间。 (3)提供选择路径功能—使用模型计算出来的最短路径,可以用来模拟 经过良好训练的或者有工作人员协助的疏散过程;或者使用用户指定的路径,

教学楼经济疏散数学模型

教学楼经济疏散数学模型

教学楼经济疏散数学模型摘要研究在险情发生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组织人员逃出某建筑物这类应急处理问题,是为了寻求到最佳的疏散方案,建立了人流疏散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人流速度与人流密度之间的关系,以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

根据此模型求解得到了2号教学楼人员快速疏散的优化方案。

问题一:假设只有单行和双行两种方式。

而人流速度主要与人员密度有关,0.80v v ρ-=-。

通过分析知流量随人流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单行流量小于双行的流量,故我们尽量使人流双行。

经分析得出:540.800.8110[([/1])/2]*/[(2[1/1])]([1/1])ij i j l t N l d c v d v d --==⎧⎫=+-+-+⎨⎬-+⎩⎭∑∑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经求解得出: 当V 0=4.0m/s 时,t=158.18s ;当V 0=3.0m/s 时,t=216.25s得出最佳撤离方案:即先撤出一楼单行的人员,再撤出一楼和二楼双行的人员,最后撤出三至五层楼的人员。

问题三:为方便紧急撤离,我们给出五个改进措施,并画出教学楼的设计图。

为使模型简化,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假设,简化和数据,从而得出疏散时各楼层的模拟图。

最终列出模型方程:5440.80.810111'[()/3]/[2(1/1)]ij j i j j t N N c l v d --===⎧⎫=-*+-+⎨⎬⎩⎭∑∑∑代入问题二中的数据,得到:当V 0=4.0m/s 时,t=48.6059s ;当V 0=3.0m/s 时,t=65.3174s与问题二中所求的疏散时间相比较,显然我们改进的方案的疏散时间较短。

故我们的改进方案可行性较强。

关键词: 人员疏散 疏散方案 疏散模型 人流密度 人流速度1.问题的重述1.1问题的背景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当发生地震、火灾等安全事故,或晚自习突发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师生需要尽快撤离事故现场,由于学校教学楼开放的安全通道有限,加上缺少合理的人员疏散方案,造成师生上下课时的楼道拥堵。

人员安全疏散模型及其在性能化消防设计中的应用

人员安全疏散模型及其在性能化消防设计中的应用

人员安全疏散模型及其在性能化消防设计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06T11:21:36.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赵新宇[导读] 摘要:常用的防火方法,由于建筑内部防火设备复杂、建筑外部装饰较多,火灾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大。

唐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常用的防火方法,由于建筑内部防火设备复杂、建筑外部装饰较多,火灾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大。

同时这类大型建筑在室内平面上的火场投影大、人员临时疏散至室外的距离长,火灾的应急扑救处理难度也较大,因此对这类大型建筑的火灾消防安全必须充分认识并学会火灾自救。

为了不断提高各种建筑物的应急火灾安全防护性能,国际上近年来普遍开展了"基于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方法"来对各种建筑物的火灾防火安全性能进行重新设计。

关键词:疏散模型人员安全性能化消防设计管理一、人员安全应急疏散管理模型1.1人员安全应急疏散管理模型的基本定义概述人员安全应急疏散管理模型主要是根据合理的实际情况,在合理的安全疏散人员解决方案下,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设计编写的安全疏散管理模型,从中不断探索设计出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最多数的人安全疏散的解决方法。

在发生人员安全紧急疏散时间模型表的编写工作过程中,要同时强调一个客观事实,考虑到发生人员疏散排队后的时间和人员疏散前的时间,同时基于一定的物理数学计算公式可以进行科学计算。

1.2人员安全紧急撤离疏散维护秩序管理模型的重要性和意义有效的正确运用这种人员安全紧急撤离疏散维护秩序管理模型,能够拯救不少更多需要疏散的人员,传统的安全紧急疏散维护秩序管理方法,很多时候需要疏散人员的时候没有紧急疏散管理秩序,许多需要疏散的工人在混乱的安全紧急疏散管理秩序执行过程中因为随意踩踏而在疏散过程中致死,同时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疏散者与人群之间的恐惧,增加了很多疏散人员的意外事故伤亡。

为了尽量减少救援疏散人员的意外伤亡事故,于是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操作程序,编写出紧急救援疏散人员行动模型。

疏散模型论文

疏散模型论文

学校教学主楼人员紧急疏散策略建模摘要本文针对学校教学楼紧急疏散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通过每个门的人流排数、全部通过的时间等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应用了matlab、方程的求解等知识。

最后我们把总的时间划分为三部分,即:出教室的时间、一楼教室门到大门的时间、全体人员通过大门的时间;首先根据门的宽度及通过门的速度算出每个教室全部学生出去的时间,然后根据走廊的长度计算出通过走廊的时间,再根据每秒走的台阶个数及台阶的总数计算出通过楼梯时间,最后算出通过门的时间。

虽然过程中每层楼都会有等待时间,通过计算及时间的转换,可以得出等待的时间被包含在出主教大门口的时间里,就不用考虑等待时间。

问题一先计算出一楼通过教室时间,其最长时间为30.7s,讨论出教室时是否会不会堵塞,经计算得出出教室的时候会出现堵塞现象,所以取堵塞的时间,例如D区堵塞与不堵塞的时间分别为22.1s、21.36s;通过走廊的时间容易算出,我们考虑第一个人通过走廊的时间,所取的速度比较大(因为第一个人无阻碍,在紧急逃生情况下,所行走的速度比较大)为3m/s;在通过楼梯时候要考虑通过楼梯的人数,通过每个门(共有6个门,不考虑C区黑板后面的楼梯及BF区去之间的门,经观察此铁门长期不可已锈死,所以这2个门不考虑,即:有4个)的宽度计算出能通过几排人,针对每个楼梯单位排数所通过的人数相等,列方程计算(经计算得出教室距离门的距离对此方法的计算无太大影响)出每个门的人数安排情况,来计算出通过楼梯的时间;通过门口的时间课通过瓶颈效应计算出时间为205.32s。

最终得出时间为236.02s。

问题二在基于问题一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不需要电梯的所需时间为236.02s,由于电梯每运输10人消耗37.2s,基于六楼的特殊结构、五楼上楼消耗的时间得出,只需6楼分配60人去坐电梯,但由于下楼之后还是在等待,通过问题一的方法可知时间不改变,为236.02s;对于集散地的选择;可以考虑安全区来得出集散地的选择。

数学建模人群疏散应急预案

数学建模人群疏散应急预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建筑物、公共场所等场所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人员疏散工作成为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为了提高人群疏散效率,降低人员伤亡,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建模的人群疏散应急预案。

二、模型构建1. 疏散模型(1)疏散模型概述疏散模型是对人群疏散过程进行数学描述的模型。

本文采用基于排队论的人群疏散模型,将疏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集合、移动和疏散。

(2)模型参数- 集合阶段:集合时间、集合人数、集合密度;- 移动阶段:移动速度、移动时间、移动密度;- 疏散阶段:疏散时间、疏散人数、疏散密度。

2. 瓶颈分析模型(1)瓶颈分析模型概述瓶颈分析模型用于识别和解决疏散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本文采用基于网络流理论的瓶颈分析模型,将建筑物内部空间划分为若干区域,分析各个区域的疏散流量。

(2)模型参数- 区域数量、区域面积、区域疏散能力;- 各区域之间的疏散路径、路径长度、路径容量。

三、应急预案制定1. 预警与响应(1)预警- 建立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建筑物内外的安全状况;- 当监测到可能引发人群疏散的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

- 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 指挥人员按照疏散模型进行人员疏散。

2. 疏散路线规划(1)根据瓶颈分析模型,确定建筑物内的瓶颈区域;(2)规划疏散路线,避开瓶颈区域;(3)设置多个疏散出口,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3. 疏散现场管理(1)设置疏散引导员,引导人员有序疏散;(2)确保疏散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防止踩踏等事故发生;(3)及时调整疏散方案,应对突发事件。

4.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总结演练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四、总结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建模的人群疏散应急预案,通过构建疏散模型和瓶颈分析模型,为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模型参数,优化疏散方案,提高人群疏散效率,降低人员伤亡。

学校教学楼紧急事故应急疏散预案(精选5篇)

学校教学楼紧急事故应急疏散预案(精选5篇)

学校教学楼紧急事故应急疏散预案(精选5篇)第一篇:学校教学楼紧急事故应急疏散预案教学楼事故应急疏散预案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能够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紧急疏散教学楼内的师生,使安全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范围,特制定本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一、实施对象和范围当发生建筑物倒塌或特大火灾等安全事故或课间突发停电等需要紧急疏散教学楼内的学生、老师时,启动本预案。

二、机构设置与职责(一)应急疏散领导小组:组长:郭成国副组长:信大霖刘洪霞肖占远成员:谷胜军董学书袁立新高岩刘杰潘洪涛郑丽慧职责:全面负责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在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下设五个小组,现场指挥组、紧急疏散组、伤员救护组、外围控制组,通信联络组。

(二)现场指挥组:组长:郭成国副组长:信大霖基本职责: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贯彻传达应急小组命令,组织有关人员按预案程序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并配备必要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三)紧急疏散组:组长:谷胜军成员:潘洪涛魏玉兵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挥下,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师生,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四)伤员救护组:组长:董学书成员:郑丽慧基本职责: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五)外围控制组:组长:肖占远成员:袁立新杜国光孙占利张继龙基本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设置隔离带,维护现场秩序,疏散现场人员及重要物资等,在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

负责维护学校大门、出入口秩序,疏导师生有序撤离,引导专业部门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六)通信联络组:组长:郭成国成员:袁立新基本职责:根据事态发展,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援;提供各种处置突发事件物资装备,通讯设备,编制广播词备用,负责平时的通信装备保养。

学校紧急疏散示意图

学校紧急疏散示意图

西←教学楼紧急疏散示意图→东
教学楼紧急安全疏散须知
1、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当节课任课教师指挥学生按标定路线疏散。

2、靠近楼梯口的班级任课老师,站在出口处指挥学生疏散。

3、学生迅速疏散到教学楼广场集合,按上操站位集结,任课教师整理队伍,班长和体育委员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任课老师将
情况上报。

4、有学生受伤等其他同时情况的,按照上报-联系急救-联系监护人等善后流程积极施救。

大小:120高*80宽
生活楼紧急安全疏散须知
1、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生活楼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报学校值班领导,并第一时间指挥学生按标定路线疏散。

2、靠近楼梯口的宿舍宿舍长,站在楼梯口处指挥其他学生疏散。

3、学生出楼后迅速疏散到生活楼前运动场集合,按体育课占位集结,班长和体育委员检查人数并报告值班老师,值班老师将情况上报。

4、有学生受伤等其他同时情况的,当天值班主任按照上报-联系急救-联系监护人等善后流程积极施救。

大小:120高*80宽
生活楼紧急疏散示意图
运动场
综合楼紧急疏散示意图


综合楼紧急安全疏散须知
1、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综合楼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报学校值班领导,并第一时间指挥学生按标定路线疏散。

2、靠近楼梯口的教师,站在楼梯口处指挥其他人员疏散。

3、人员出楼后迅速疏散到综合楼前花园内集合,值班人员检查人数并报告学校领导。

4、有人员受伤等其他同时情况的,当天值班教师按照上报-联系急救-联系监护人等善后流程积极施救。

大小:100高*50宽。

建筑物人员疏散模型的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建筑物人员疏散模型的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建筑物人员疏散模型的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在建筑物中,人员疏散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对建筑物人员疏散行为进行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人员疏散模型的数学建模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

一、建筑物人员疏散模型的数学建模1.1 建筑物结构模型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对人员疏散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模拟建筑物内部,可以采用图论中的图模型,其中建筑物的房间和走廊可以表示为节点,相邻的房间之间的通道可以表示为边。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建立建筑物的结构模型。

1.2 人员行为模型人员的行为对疏散效果有着巨大影响。

在疏散模型中,可以将人员的行走行为建模为随机游走模型。

通过考虑人员的移动速度、行走方向及拥挤度等因素,可以建立人员的行为模型。

1.3 应急情况模型在实际情况中,疏散行为往往发生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地震等。

因此,在建筑物人员疏散模型中,需要考虑这些应急情况的影响。

可以通过引入外部输入来模拟应急情况的发生,从而建立应急情况模型。

二、仿真分析2.1 人员疏散时间仿真通过建立建筑物人员疏散模型,可以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出人员疏散所需的时间。

在仿真分析中,可以考虑不同的建筑物结构、人员行为和应急情况,以及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不同情况的仿真分析,可以评估建筑物的疏散效果,优化建筑物的设计和管理。

2.2 影响因素分析在进行仿真分析时,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如建筑物结构、人员行为、应急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它们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具体影响程度。

例如,建筑物结构中是否存在狭窄的通道会影响人员疏散的速度,人员行为中是否存在混乱和恐慌会增加疏散时间等。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建筑物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3 优化建议通过对建筑物人员疏散模型的仿真分析,可以得出优化建议。

例如,如果发现某些楼层的疏散时间较长,可以考虑增加通道或重新规划楼层布局以缩短疏散时间。

大学教学楼人员疏散策略研究-最新资料

大学教学楼人员疏散策略研究-最新资料

大学教学楼人员疏散策略研究0 引言拥挤人群的安全疏散问题一直是人们面对的一个公共安全问题。

各种拥挤人群在疏散时的事故时有发生。

2006年10月,四川巴中市通江县一小学一群学生下晚自习经过漆黑的楼道时,被一声“鬼来了”吓倒,纷纷向楼下奔跑,造成7名同学被踩死,5人重伤、13人轻伤的严重后果。

2014年岁末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遇难的严重后果。

学习教学楼是一个容易产生拥堵踩踏的场所,因此,国际国内许多机构和大专院校都在寻求解决人员疏散问题的方法。

1 建筑物人员疏散问题研究现状国外关于疏散问题的研究始于二战后的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产生了一些重大成果。

国外学者重点研究人员安全疏散行为,并建立紧急疏散模型。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统计,已经完成的和正在开发的不同的疏散模型有几十种。

这些模型一般来说都可归结为网络节点模型,即建筑物的各部分的空间布局用网络来表示。

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的人员安全疏散模型被防火安全工程师作为评估各类建筑中人员安全疏散方案的工具。

运用数学模型方法研究拥挤人群疏散问题大体有两种思路:一类是将行人视为微观粒子。

其中最著名的是Helbing的分子动态性模型,这种模型将行人看做相互作用的粒子,在紧急疏散时着重考虑恐慌系数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日本学者提出的格子气(grid-gas)模型[1,2],将人视为在格子上活动的粒子,进一步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粒子的活动特点。

另一类是将拥挤人群视为连续介质,应用流体力学的方法来研究紧急疏散时速度与密度的关系。

国内关于疏散问题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略晚于国外,但是理论和应用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对应急疏散规划的研究,在理论上主要包括计算机仿真方法与数学分析法。

陈宝智、张培红等[1]利用离散系统分析动力学的方法,首先对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群集流动中的疏散个体的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群集流动的运动状态方程。

数学建模论文火灾

数学建模论文火灾

摘要:宿舍楼作为人员较为集中且火灾高发易高发场所,火灾逃生能力的增强的人员疏散方案的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以宿舍楼为地点分析宿舍楼层人员的疏散特点及相关影响人员疏散的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采用人流密度计算疏散时间的方法,并提出采用人流密度计算人流速度和水平通道节点法来分析宿舍楼人员疏散使用时间。

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人员疏散使用时间,建立数学模型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合理的人员疏散方案。

关键词:宿舍楼;人流密度;疏散时间;水平通道节点一、问题的提出和重申1.1问题的提出学校是目前人员集中程度非常高的场所,其中宿舍楼作为学生休息的地方,一旦发生火灾,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案缩短同学们逃生时间使同学能够得到及时疏离是我们必须的思考的问题。

现以A大学为主,假设某一栋宿舍楼有5层,每层有4个宿舍。

假设D为教室门的宽度,楼房高度为H,Nn为第n个宿舍人数,Ln为第n个宿舍门口到他前一个门口的或出口的距离,门口学生沿走廊一直可以走到出口,通过数学模型计算所有人撤离宿舍的最短时间;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为不同角度为人员撤离提供最佳的方案。

1.2问题的重申(1)通过1.1的情况,通过模型计算所有人员从宿舍楼撤离的最短时间。

(2)根据模型,列出最佳的撤离方案。

(3)结合实际,对建立的模型和方案进行优化。

(4)通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行为方式的不同,为学校制定更为全面完善的逃生方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问题一:计算宿舍里所有师生疏散所需的时间。

设全部人员撤离完毕所需的时间为T,经过走廊所用的时间T1,经过楼梯所用的时间T2,经过通道节点所用的时间T3。

则T=T1+T2+T3。

所以只需要计算出T1、T2、T3就可以得到宿舍楼所有学生撤离所需的时间。

问题二:只有保持单位时间内涌入楼梯口的人数与撤离的人相同且人群密度保证在最佳人群密度,这样求出来的时间即为最短时间。

根据数学模型从而寻找最佳撤离方案使得人员疏散所用时间最短。

数学建模人员疏散

数学建模人员疏散

数学建模人员疏散本题是由我和我的好哥们张勇还有我们区队的学委谢菲菲经过数个日夜的精心准备而完成的,指导老师沈聪.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特点,结合我校1号教学楼的设定火灾场景人员的安全疏散,对该建筑物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设计方案做出了初步评价,得出了一种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建筑物内,火灾中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方法和疏散过程中瓶颈现象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采用距离控制疏散过程和瓶颈控制疏散过程来分析和计算建筑物的人员疏散。

关键字人员疏散流体模型距离控制疏散过程问题的提出教学楼人员疏散时间预测学校的教学楼是一种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而且具有较大的火灾荷载和较多的起火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火灾及其烟气蔓延很快,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人员疏散问题的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区别,结合1号教学楼的结构形式,对教学楼的典型的火灾场景作了分析,分析该建筑物中人员疏散设计的现状,提出一种人员疏散的基础,并对学校领导提出有益的见解建议。

前言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人员安全疏散与人员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疏散保证其中的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具有重要意义。

火灾中人员能否安全疏散主要取决于疏散到安全区域所用时间的长短,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疏散指的是在火灾烟气尚未达到对人员构成危险的状态之前,将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行动。

人员疏散时间在考虑建筑物结构和人员距离安全区域的远近等环境因素的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处于火灾的紧急情况下,人员自然状况和人员心理这是一个涉及建筑物结构、火灾发展过程和人员行为三种基本因素的复杂问题。

随着性能化安全疏散设计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展了疏散安全评估技术的开发及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模型和程序),如英国的CRISP、EXODUS、STEPS、Simulex,美国的ELVAC、EVACNET4、EXIT89,HAZARDI,澳大利亚的EGRESSPRO、FIREWIND,加拿大的FIERA system 和日本的EVACS等,我国建筑、消防科研及教学单位也已开展了此项研究工作,并且相关的研究列入了国家“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课题。

数学建模——综合楼疏散模型

数学建模——综合楼疏散模型

数学建模——综合楼疏散模型综合楼疏散模型⼀、问题重述:综合楼是⽂理学院的主要教学楼之⼀,设计⼀个发⽣险情时的⼈员疏散模型。

⼆、假设①假设⼀楼⼆楼⼈员忽略不计(因⼈员较少,撤离起来⽐较容易)。

②假设每间教室⾯积相等(设教室长度为L),假设每间教室⼈数相同为n。

③假设每个楼梯⼝的流量是教室门⼝流量的两倍。

④假设每⼈撤离的速度是相同的,设为v m/s。

⑤假设每层楼梯的长度为L'。

⑥假设卫⽣间没⼈。

⑦设⼈与⼈之间的距离为d m。

⑧假设每层楼的等待时间为t。

三、模型建⽴及求解通过对综合楼的事迹考察,综合楼有69间教室,平均每层有10间,共7层。

每层有两个9、10的教室王座边的安全出⼝疏散。

由假设可知:现按⼀个教室计算,由于第⼀个⼈都教室门⼝有⼀个等待时间,设为t,全体⼈员形成⼀条nd m的长链,所以全部撤离的时间为nd/v,则:①三楼第⼀批靠近安全出⼝的第⼀个教室疏散时间为:t1= 3L'/v+nd/v+L/v+ t(标号为1、2、9、10的教室);②三楼第⼆批靠近安全出⼝的第⼆个教室疏散时间为:t2=3 L'/v+nd/v+3L/v+ t;(标号为3、4、7、8的教室)③三楼第三批靠近安全出⼝的第三个教室疏散时间为:t3=3 L'/v+nd/v+5L/v+ t;(标号为3、4、7、8的教室)所以:三楼总的疏散时间为T3= t1+ t2+ t3=(9 L'+3nd+9L+3 t)/v⼀次类推:四楼的撤离时间为T4=(9 L'+3nd+12L+3 t)/v五楼的撤离时间为T5=(9 L'+3nd+15L+3 t)/v六楼的撤离时间为T6=(9 L'+3nd+18L+3 t)/v七楼的撤离时间为T7=(9 L'+3nd+21L+3 t)/v综上所述整栋楼的撤离时间为T=(45 L'+15nd+75L+15 t )/v-5t。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精选5篇)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精选5篇)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精选5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精选5篇)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方案1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学校在发生严重的突发危害事件时,学校能有组织、有秩序进行疏散,限度的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演习目的确实提高全体师生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协同情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演习目标要求全体师生接到紧急疏散指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镇定、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学校篮球场、操场、校门边停车场、南教学楼前草坪)。

在整个疏散过程中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各尽其责,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演习安排(一)前期准备工作1、开好紧急疏散领导小组会议。

明确演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研究和确定疏散路线。

2、开好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及班主任会议。

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及路线,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活动前对各班主任告知学生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又保证紧急疏散演习实效。

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走楼梯,其他地点小跑步撤离,不要着急跑得过快,以防跌倒)。

(二)演习安排1、20xx年5月13日上午早自习课后,xx校长在学校广播中宣布演习开始,要求全体师生按照紧急疏散演习方案迅速到达学校东操场集中。

警报铃xx老师负责,同时要求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迅速到位,各负其责。

2、各教室师生听到第一声警报后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第二声警报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前面三排走前门后面几排走后门,离开教室到走廊。

教学楼突发事故紧急疏散预案

教学楼突发事故紧急疏散预案

教学楼突发事故紧急疏散预案相应措施1、教学楼突发紧急事故(如晚自习突然停电、火灾、地震等),发现者通知值班人员打开所有通道,值班教师要立即组织学生选取远离事故发生点的通道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2、其他教师要自觉地快速赶赴所在楼层安全通道,组织监督学生有秩序的疏散撤离,防止学生拥挤、踩踏事故发生,待学生疏散完毕后教师方可撤离现场。

3、学生都要撤离到远离事故发生点的安全区域。

4、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学校安全负责人。

迅速报110、119、120等相关部门请求援助,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5、在事故中受伤的师生要及时送医院抢救。

6、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相关负责人职责1、教学楼突发紧急事故,值班教师为第一现场指挥人。

负责指导学生疏散和撤离工作,并自觉维持好各安全出口的学生撤离秩序。

2、年级各部、班主任老师及其他老师要迅速到现场协助学生疏散和撤离,把撤离到安全地带的学生组织起来,及时清点好人数,做好登记。

对没有撤离的学生要及时落实,并迅速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3 、各年级负责主任和班主任老师,要及时维持好学生的秩序。

学生公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一、火灾预防及救助措施:(一)制度1、严禁使用明火,包括点蜡烛、烧煤、汽油炉、烧酒精炉等。

2、严禁抽烟,焚烧纸屑、杂物,燃放烟花爆竹。

3、严禁私拉电线,不准使用电炉、热得快等电器烧水做饭。

4、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

5、严禁擅自移动、破坏消防设施。

6、学生要养成安全用电习惯,爱护用电设施和消防设施,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根除消防隐患。

7、因违章用电、用火酿成事故的,除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外,还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8、一旦发生火灾,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并通过安全通道紧急疏散,及时将学生转移至安全地段。

9、严禁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设备灭火,并及时报119、120等相关部门以求援助。

(二)职责1、公寓生活老师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班主任要经常对学生加强防火防灾的教育,提高学生防火安全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西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题目
(请先阅读?“江西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
学校教学主楼人员紧急疏散策略建模
紧急疏散是当某地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时对周围地区人员进行撤离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危机状况下最有效的、最大可能性保护人民群众的一种方法。

例如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紧急疏散了20余万人、2004年陕京输气管道被挖裂事故紧急疏散了4千余人、2008年四川唐家山堰塞湖紧急疏散了24万人、2011年美国飓风紧急疏散了230万人等(见附件1-3),这些说明紧急疏散在危机时刻的重要作用。

紧急疏散不仅需要及时的预警系统,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决策系统,疏散方案的选择对人员的有效撤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学校教学楼为例,如何选择疏散策略,才能最大限度撤离学生?国内有不少专家进行了相关研究,例如刘德成发表的“校园紧急疏散模型的研究”(附件4)、沈文翠等发表的“学校教学楼的紧急疏散模型”(附件5)、王顺耿发表的“寓安全教育于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案例一校园紧急疏散数学模型的开发建立”(附件6)等。

学校主楼是一个主要的教学区域,每天都有95%的教室使用率。

主楼共有六层(C、D、E、F为阶梯教室只有5层),每层的平面示意图和每个教室的人数容量如图1所示。

A区东西两侧分别有一个1.5米宽的上下楼梯、F区南侧有一个1.5米宽的上下楼梯、E 区有一个2.5米宽的上下楼梯、A区东侧有两个电梯直接到一楼,容量为每台次小于10人,乘坐电梯只能从楼顶进入电梯,中间不停。

(1)请结合我校教学主楼结构现状,建立数学模型,制定一个合理的学生紧急疏散计划。

(2)在考虑使用电梯、选择就地保护和选择撤离集散地的情况下(可参考附件7-9),建立数学模型,,制定一个合理的学生紧急疏散计划。

图1 学校教学主楼平面示意图
江西理工大学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论文格式规范
●论文用白色A4纸单面打印;上下左右各留出至少2.5厘米的页边距;从左侧装订。

●论文第一页为封面,包含论文题目,参赛学生姓名和专业。

●论文第二页为摘要和关键字。

●论文从第二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从“1”
开始连续编号。

●论文不能有页眉,论文中不能有任何可能显示答题人身份的标志。

●论文题目用三号黑体字、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并居中。

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
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用1.25倍行距,打印时应尽量避免彩色打印。

●提请大家注意:摘要应该是一份简明扼要的详细摘要(包括关键词),在整篇论文
评阅中占有重要权重,请认真书写(注意篇幅不能超过一页,且无需译成英文)。

全国评阅时将首先根据摘要和论文整体结构及概貌对论文优劣进行初步筛选。

●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
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均明确列出。

正文引用处用方括号标示参考文献的编号,如[1][3]等;引用书籍还必须指出页码。

参考文献按正文中的引用次序列出,其中书籍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期刊杂志论文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论文名,杂志名,卷期号:起止页码,出版年。

参考文献中网上资源的表述方式为:
[编号] 作者,资源标题,网址,访问时间(年月日)。

●本规范的解释权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数学建模教练组。

附:
江西理工大学数学建模竞赛
论文答卷
论文题目:
参赛学生:
班级选课学号姓名
联系电话
班级选课学号姓名
联系电话
班级选课学号姓名
联系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