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及水循环转化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地下水体,称作是用水的侧支循环。
15%海洋水 汽
大循环
降 雨
陆 地 小 循 环
蒸 发
降 雨
海 洋 小 循 环
蒸 发
占陆地降雨 量89%
11%降雨量
陆
地
入海径流
海
洋
用水侧支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
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关系:相互联系的,小循环包
含在大循环内部,总趋势是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
而陆地又将一部分径流流回大海。
水资源系统
水资源不仅指具有供水价值和能够取出、调度
和管理的淡水,而且应充分注意永续利用的要求,
使用后可通过水文循环予以恢复和更新。
在以供水为目的的水资源研究中,应以水资源
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和利用水资源,并以可持续发展
的理论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专业术语
1、地表水:指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各类水体。如海
洋、江河、湖泊、冰川等。
2、分水岭(分水线):地形高低起伏形成若干低
地,低地被较高的山脊和坡脊环绕,这些山脊和坡
脊称为分水岭。
褶皱、向斜、背斜动画
专业术语
3、流域:陆地表面被长短不一、高低错落的不同 等级分水线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汇水区域,称为流域。 当流域的地面、地下分水线重合时,该流域称闭合 流域。反之,则称为非闭合流域。非闭合流域的地
表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不一致。
专业术语
4、地下水:赋存于地下岩土体空隙中的水。 根据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划分为潜水、承压水; 按岩土空隙的形态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5、含水层(透水层)、隔水层:含水的岩层称为
含水层,相对不含水的(或透水能力较差)的岩层 称为隔水层。
自流水盆地动画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潜水 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 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称作潜水面。 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水资源的特点
(1)可再生性
全球各种水体更新的平均周期
水的类型
极地冰川 永冻层地下冰 世界大洋水 高山冰川 地下水
更新周期
10000年 9700年 2500年 1600年 1400年
水的类型
湖泊水 沼泽水 土壤水 河流水 大气水
更新周期
17年 5年 1年 16天 8天
矿化度1g/L~3g/L微咸水
矿化度>3g/L 咸水
水资源的概念
掌握
水资源 :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恢复的或更新 的),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的,能够提供人 类持续利用的,动态的淡水资源。
水资源的概念
对水资源概念的理解:
(1)可恢复的动态资源;
(2)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
(3)可以利用并且具有资源价值的水;
(2)不应纳入水资源:因为水资源的开发、利 用是指通过人类劳动的投入和改造,主动开发的 行为。大气水和土壤水的利用,目前仅限于人类 对自然条件的顺应和被动服从,这些水既不能取 出,又不能按照人的意愿实施调度和调控。所以 不能算作水资源,最多只能视为潜在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概念
需注意的:水资源与人类开发利用的关系
在水循环过程中,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生物圈通过蒸发、降水下渗进行水交换。
全球年水量平衡
水量(×104km3)
分区 海洋 陆地 其中:外流区 内流区
面积(×104km2) 36100 14900 11900 3000
降水
45.8 11.9 11.0 0.9
径流
4.7 4.7 4.7 -
蒸发
50.5 7.2 6.3 0.9
的60%~70%。枯水年和丰水年经常交替出现。
水资源的特点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也很不均匀,呈现由东南到 西北递减的特点。在局部地区呈现由山区向平原递减 的特点。 长江、珠江和浙闽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120m3, 属丰裕区;黄淮海地区人均水量530m3,其中海河流域 仅200m3,属水资源严重不足区;西北内陆河区属水资 源贫乏地区。
(4)对人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在当今科技水平和社会
经济条件下,能够开发利用的水。
水资源的概念
过去多年或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冰川、深 层地下水,因恢复周期很长,一旦被大量取 用就难以恢复,所以一般不宜作为水资源。
海水尽管已经有海水淡化技术,但成本高,
技术复杂,现今还不宜作为水资源。
水资源的概念
大气水和土壤水的资源归属问题,目前争议较大 (1)应纳入水资源:因为这些水都具有使用价 值。自古以来它们就被利用于农、林、牧业的生 产活动中。
南沿海向西北递减,而径流则自西向东及自北向
南注入太平洋。
其次是印度洋水汽随西南季风进入我国西南、中 南、华北以至河套地带,成为夏秋季降水的主要 源泉之一,径流的一部分自西南一些河流注入印 度洋,另一部分流入太平洋。
我国水文循环的路径
大西洋的少量水汽随盛行的西风环流和气旋东移,
也能参加我国内陆腹地的水分循环。
全球
51000
57.7
-
57.7
我国水文循环的路径
我国处于西伯利亚干冷气团和太平洋暖湿气团 交锋带,一年内降水量和输送水汽等的变化,主要 决定于暖气团的进退早晚,冷气团强弱及西太平洋 强热带风暴情况。
西伯利亚干冷气团
太平洋暖湿气团
我国水文循环的路径
我国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由东南季风和热带
风暴,将大量水汽输向内陆形成降水,雨量自东
北冰洋水汽借强盛的北风经西伯利亚和蒙古进入我 国西北,风力大而稳定时,可越过两湖盆地直至珠 江三角洲,但水汽含量少,引起的降水并不多,小 部分径流由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大部汇归太平 洋。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的水汽随东北季风进入我 国,对东北地区春夏季降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径
(1)产水功能是有条件的
(2)水资源的“质”与“量”是有阈值 的 (3) 水资源是环境资源,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关
注人与人的和谐,更需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防 止水与人类的相互侵害。
可再生 不可再生?
水资源的特点
(1)可再生性
也称可恢复性、可更新 性。是指在一定限度内 取用的水量可以得到再 生补给。自然界的水资 源参与水文循环,为其 可再生创造了条件。
(5)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涉及众多学 科。
水资源的概念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定义水资源为“全部 自然界任何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 和固态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条,本法所称 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概念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大气、海洋、水文卷)定义:“地球表层可供人 类利用的水,包括水量(水质)、水域和水能资源, 一般指每年可更新的水量资源”。 (水利卷)定义 :“自然界各种形态(气态、固 态或液态)的天然水,并将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 作为供评价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特点
(6)相互转化性
大气水、地表
水与地下水的相互
转化是自然界的普
遍规律。
水资源的特点
(7)流动性和随机性
流动性: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随机性:每年的水资源量是不同的,但多年平均量
基本是常数,因此水资源的可持续能力不应超过水
循环的多年平均的最大水量。
(8)系统性
水资源的特点
由若干可以相
潜水面上任何一点的高程称为该点的潜水位。
潜水位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水位线。
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 水。
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顶板, 下部的隔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底板。 与潜水相比较,承压水与大气圈、地表水圈的联系较差,水循环 缓慢。
6、包气带与饱水带
互区别而又相互联
系和相互作用的要
素组成的有机体, 且在一定的环境中, 具有特定功能的整 体。
水资源的特点回顾
可再生性
有限性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利与害的两重性
相互转化性
流动性和随机性 系统性
水资源系统
定义:水的自然部分与人工部分的有机结合。
地表水系统:水体和流域 自然系统 地下水系统:水和岩层 水资源系统 人工系统 管理系统:组织机构和管理
水资源的分类
地下水资源:《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1)补给量:地下水径流流入量、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
水入渗补给量、越流补给量、人工补给量,m3/a
(2)储存量:体积储存量(潜水)、弹性储存量(承压水)m3
(3)允许开采量:在技术经济条件许可条件下,在整个开采期
内,以出水量不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水温变化在 允许范围内,在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 出的水量。以不影响邻近已建水源地开采和不发生危害性工程地质 现象为前提。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上, 松散沉积物(或岩石) 中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
满,形成地下水面。
地下水面以上的地层部
分称为包气带;地下水
面以下的饱含水的地层
部分称为饱水带。
地表水及地下水的特点
水源 地 下 水 江 河 水 水质 水温 杂质 少,含 盐量较 地表水 高 污染 不易被污染; 一旦受到污染, 恢复期较长或 很难恢复 开采利用 开采受地 形和地质 条件的限 制
水资源的特点
(2)有限性
水循环是无限的,但水资源量却是有限的。一 个地区水资源量取决于本地区降水量,而降水量是 有限的,(我国多年平均降水量是6.2万亿方/年) 降水量只是一个地区水资源的最大数量,而事实上 水资源量远远小于降水量。 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资源的特点
(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水资源在年内、年际间变化很大。我国属大陆 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和西风环流的影响,降水在一 年之内,夏秋多,而冬春少。夏秋季降水量占全年
水资源的特点
(1)可再生性
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角度看,水体的储水量 并非全部都能利用,只有其中积极参与水分循环的 那部分水量,由于利用后能得到恢复,才能算作可 资利用的水资源量。而这部分水量的多少,主要取 决于水体的更新周期,周期愈短,可利用的水量就 愈大。如我国冰川储量有5×1013m3,而实际参与 水循环的水量仅是总储量的1/100。
第二章
1、水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2、水循环及对水资源的理解有差异; (2)水的表现形式多样:?? (3)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4)水资源开发利用受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 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且各因素 是不断变化的;
工程系统:工程单元
制度
水资源系统
功能:
(1)以资源的形式用水兴利的功能,如供水、发电、
航运、养殖、旅游等; (2)以调节控制为手段的减灾除害的功能,如防洪、 除涝、改良盐碱地、改善环境等; (3)以工程和非工程的手段保护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的功能等。
现代的大型水资源系统功能已发展为具有兴利 除害和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
水循环及转化规律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
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进行着连续不断地循 环运动,水的这种循环运动成为水循环。
水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降水、径流、蒸发
降水 径流
降雨、降雪、雾、冰雹等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水面、陆面、植物、土壤等
蒸发
水循环:大循环、小循环、侧支循环
水循环
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为大循环。 小循环:海洋小循环、陆地小循环。 用水的侧支循环:水经过使用后一部分消耗于蒸发 并返回大气,另一部分则以废污水形式回归于地表
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动画
水资源的特点
(4)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人类的生息繁衍和社会经 济活动,生态环境都离不开水。水资源是生活资料 又是生产资料,用途广泛。 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说明了它是一种比其它矿 产资源、生物资源等更重要的资源。
水资源的特点
(5)利与害的两重性 降水和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常造成洪涝、 干旱等自然灾害。如果人为开发利用不当,也会引 起人为灾害,如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水质污染等。 水既有可利用性的一面也有能引发灾害的一面, 这是它的两重性。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好
稳定
一般上 不稳 游较好 定 不稳 受来水 定受 影响 天气 影响
较多
较少, 含盐量 较高, 含藻类 较高
易受污染
易利用
湖泊 水库 水
易受污染
易利用
水资源的分类
地表水资源:
(1)河川径流量(水文测站的数据): 由于开采、蒸发、渗漏损失等需还原)丰、平、
枯
(2)湖泊储存量 (3)冰川积蓄量(冰川利用慎重) 也可以划为:补给资源量和储存资 源量
水资源的概念
1988年联合国将水资源定义为: 作为资源的水应当是可供利用或有可能 被利用,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可适 合对某地用水的需求而能长期供应的水源。
水资源的概念
水资源包括:水质和水量 质和量是不可分隔的两个方面,人们利用水资 源,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水质符合标准,两 者缺一不可,否则将会失去其经济价值。 我们所指的质:矿化度<1g/L 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