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中央空调设计_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某酒店中央空调设计Design of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Hotel of Dalian
摘要
本次设计的内容是大连市某四星级酒店中央空调系统设计,该酒店高约40m,是一座综合性建筑物。

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6487m2,其中空调面积为19359 m2,酒店主楼地面10层,其中一层为酒店的大堂、包厢,二层为桑拿房,三层为餐厅、娱乐中心,四到十层为客房。

首先,确定室、内外参数,根据建筑资料及气象参数,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建筑物的热、湿负荷,考虑到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方面,在设计空调水系统时,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然后,进行风机盘管、新风处理设备、冷冻机组等的选型和风管和水管的水力计算,最后,进行制冷机房的设计,包括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补水系统的设计,确定冷水机组的型号、台数以及其他机房辅助设备的型号、台数。

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我们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设计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受到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关键词:空调系统冷负荷水力计算独立新风系统风机盘管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the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Hotel Of Dalian, the height of this building is about 40 meters, which is a synthetic building.
The total building area is 26487㎡,and the air-conditioning area is 19359㎡,the building is 10 floors.And the first floor is the hotel's lobby and private rooms, the second floor for the sauna, third is dining-room and entertainment centers, the rest floor four to ten layers as the guest room.
First,basing at the character of the air-conditioning design in Amuse the city, the cooling load and damp load are calculated by CLC method. As consideration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its usage, the scheme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this building is fan-coil unit with additional individual fresh air unit. Then, the fan-coil, air-conditioning units of fresh air, water-cooling units is selected. And the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the air and water system is done. Finally, carry on the design that makes the cold engine room, including the system of frozen water, cool water While, choose refrigerator and other equipment in cold-machine room. While, the summary of the design are made.
The design before graduate which train the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us and let us to gain the power to analyze actual problem is a great part of the teaching plan. Though this design we get the basic training of the 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ooling load Hydraulic calculation Additional fresh air system Fan-coil
目录
第1章前言 (1)
第2章设计概况 (2)
2.1 工程概况 (2)
2.2 气象参数 (2)
2.2.1 室外计算参数: (2)
2.2.2 室内气象参数 (3)
2.3 围护结构热工指标 (4)
第3章负荷计算 (6)
3.1 冷湿负荷计算依据 (6)
3.2 夏季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6)
3.2.1 冷负荷计算方法及公式 (6)
3.2.2 夏季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实例 (11)
3.2 夏季各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结果 (14)
3.3 冬季空调房间热负荷计算 (14)
3.3.1 热负荷组成及主要计算公式 (14)
3.3.2 房间热负荷计算举例 (16)
3.4 冬季各房间空调房间热负荷计算结果 (17)
第4章空调系统选择及设备选型 (18)
4.1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18)
4.1.1 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18)
4.1.2 风机盘管与新风连接方式的比较 (18)
4.2 风机盘管的选择 (19)
4.2.1 风机盘管系统风量的计算 (19)
4.2.2 风机盘管设备选型 (21)
4.2.3 风机盘管系统的水系统 (21)
4.3.4 风机盘管机组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2)
4.3 新风机组的选择 (22)
4.3.1 新风量的确定 (22)
4.3.2 新风机组的布置及选型 (22)
4.3.3 新风入口注意事项 (23)
第5章房间气流组织校核 (24)
5.1 气流组织概述 (24)
5.2 房间气流组织方式 (24)
5.3 房间气流组织的校核 (25)
5.3.1 侧送气流组织的计算 (25)
5.3.2 散流器顶送气流组织校核 (26)
5.3.3 回风口的选择计算 (27)
第6章水力计算 (29)
6.1 水管的水力计算 (29)
6.1.1 水管管材及流速 (29)
6.1.2 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29)
6.1.3 水管管径的确定 (29)
6.1.4 阻力的确定 (29)
6.1.5 水力计算举例 (30)
6.2 风管的水力计算 (32)
6.2.1 计算方法 (32)
6.2.2 风管水力计算举例 (32)
6.3 冷凝水管的设计 (33)
第7章冷冻机房的设计 (35)
7.1 机房设备选型 (35)
7.1.1 冷水机组的选择 (35)
7.1.2 换热器的选择 (36)
7.1.3 冷却塔的选择 (36)
7.1.4 水泵的选择 (37)
7.2 冷冻机房水力计算 (41)
7.2.1 沿程阻力 (41)
7.2.2 局部阻力 (42)
7.2.3 总阻力 (42)
7.2.4 水力计算 (42)
设计总结 (43)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5)
附录 (46)
附录A 外文翻译 (46)
附录B 负荷计算表 (58)
附录C 设备选型 (60)
附录D 水力计算表 (62)
附录E 管段编号图 (71)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放学院毕业设计
第1章前言
大学四年以来,从基础课开始,我经历了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系统理论学习,同时从一个本专业的门外汉逐步向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现代技术型人员迈进。

为了检验四年来的所学理论知识和掌握程度,同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和整体思维,我们进行了本次毕业设计。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也随着需要相应的快速发展起来,高层建筑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建筑技术,其中也包括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

暖通空调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越来越大,因而各国都十分重视空调技术的发展。

因此,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调节都须重视空调技术的新技术应用。

本次设计题目为“大连市某四星级酒店中央空调设计”以包厢、客房以及娱乐休闲场所为设计对象,以现行中央空调设计标准为设计标准规范,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使设计符合现场实际,在查阅了大量中外资料、文献和参考手册(书),并进行了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了空调机组的冷热负荷计算,制冷系统的设计计算,水管系统的设计计算,以及相关空调,制冷设备的选型。

以设计计算结果及建筑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合理布置设备及通风管路,最后绘制出清晰明确的工程图纸。

在设计过程中,本人一直本着求实,认真,勤学,勤问的态度,将这次毕业设计视为专业结业的一次大阅兵,尽管不能尽善尽美,但求精益求精。

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有错误之外,恳请老师和同学指正为谢!
1
第2章设计概况
2.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大连市,建筑类型为四星级酒店,占地面积2650m2,建筑面积26487m2,地下一层,地上十层,建筑高度40m。

地下一层为车库、冷冻机房;
地上一层为大堂、KTV包房;
地上二层为桑拿包房;
地上三层为餐厅、厨房、游泳场、演艺吧、棋牌室、沐足中心等生活娱乐场所;
地上四到十层为客房、会议室,其中五到九层为标准层。

现为其三层及十层的房间设计中央空调,以给室内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供冷面积4162平方米。

本设计冷热源采用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与换热器相结合的方式,夏季采用冷水机组制冷,冷冻水供回水温度:7-12℃,冬季则采用市政热水经过换热器采暖,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空调的主要方式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

2.2 气象参数
2.2.1室外计算参数:
辽宁省大连市位于东京121.63°、北纬39°,属于寒冷地区。

其室外气象参数见下表:
表2-1 室外气象参数
夏季参数冬季参数
室外干球温度℃28.4 室外采暖计算温度℃-11
室外湿球温度℃25 室外空调计算温度℃-14
大气压力Pa 99470 室外通风计算温度℃-5
日平均温度℃25.5 最冷月相对湿度(%) 58
室外通风计算温度℃26 平均风速m/s 5.8
室外平均风速m/s 4.3 最多风向平均风速m/s 7.4
最热月相对湿度(%) 83 大气压力Pa 101380 注:夏季空调大气透明度等级5级
2.2.2 室内气象参数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分析,空调房间主要有酒店客房、厨房、餐厅、游泳场、沐足中心及美容美发、桌球棋牌等服务娱乐场所。

现对此类房间的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其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列于下表:
表2-2 室内计算参数
房间类

设计温度℃相对湿度(%) 人员密度
(人)
设备(W/m2) 照明(W/m2)
新风量
(m3/h·人) 夏季冬季夏季冬季
客房26 20 55 50 2 20 15 40 走廊26 18 55 50 8 0 5 0 美容美

26 20 60 50 4 48.67 12 30 桌球中

26 20 60 40 20 5 18 20 沐足中

26 20 60 50 20 5 15 20 棋牌娱
乐室
26 20 65 40 10 5 15 20 时装精
品店
26 20 65 40 5 5 15 20 厕所26 20 55 50 3 5 15 30 更衣室26 24 65 50 5 5 15 30 游泳池26 24 65 50 30 5 18 30 表演准
备室
26 20 60 40 10 5 15 20 洗烧部26 20 55 55 8 5 15 20 厨房26 20 55 50 8 5 15 20 餐厅26 20 65 40 130 13 13 25 自助餐

26 20 65 40 50 13 13 25
2.3 围护结构热工指标
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资料所给出的围护结构构造情况,参考《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和《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本设计选用的围护结构热工指标如下:
(1)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聚苯板),由外向内依次是20mm厚石灰、水泥、砂、砂浆,200mm厚加气泡沫混凝土,80mm厚水泥聚苯板、玻璃纤维网格布,20mm厚专用饰面砂浆与涂料。

传热系数K=0.595W/m2·K,延迟时间9.73h,传热衰减0.42。

结构图片如下:
图2-1 外墙截面图
(2)内墙:采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墙,由内向外依次为10mm厚聚合物砂浆,100mm厚蒸压加气砼,10mm厚聚合物砂浆。

传热系数K=1.449W/m2,延迟时间3.13h,传热衰减0.88。

结构图如下:
图2-2 内墙截面图
(3)外窗:采用PA断桥铝合金辐射率≤0.25Low-E中空玻璃,各朝向外窗的传热系数如下:
3层东西向:氩气12mm传热系数K=1.9W/m2;
3层南北向、10层南向:空气9mm传热系数K=2.6 W/m2;
10层北向:空气6mm传热系数K=2.9 W/m2;
10层东西向:空气12mm传热系数K=2.3 W/m2。

选定围护结构材料后,根据窗墙比计算结果,对比规范中的窗墙比限值及其
热工性能参数,对所选取的围护结构性能进行校核。

窗墙比的计算结果计较和结果见下表:
表2-3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朝向窗墙比窗墙比限值K限值SW限值3层东0.51 ≤0.7 ≤2.0 ≤0.5/- 3层西0.51 ≤0.7 ≤2.0 ≤0.5/- 3层南0.37 ≤0.4 ≤2.7 ≤0.7/- 3层北0.31 ≤0.4 ≤2.7 ≤0.7/- 10层东0.41 ≤0.5 ≤2.3 ≤0.6/- 10层西0.41 ≤0.5 ≤2.3 ≤0.6/- 10层南0.38 ≤0.4 ≤2.7 ≤0.7/- 10层北0.28 ≤0.3 ≤3.0 - 校核结果:窗墙比机器性能参数均满足《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围护结构的热工指标。

第3章 负荷计算
3.1冷湿负荷计算依据
为了连续保持空调房间恒温、恒湿在某一时刻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为了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恒定需从房间去除的湿量称为湿负荷。

房间冷、湿负荷也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及各种设备容量的主要依据。

由于室内外温差和太阳辐射热的作用,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形成的冷负荷与室外气象参数(太阳辐射热、室内外温度)、围护结构和房间的热工性能有关,传入室内的热量并不一定立即成为室内冷负荷。

其中对流形成的得热量立即变成室内冷负荷,辐射部分的得热量经过室内围护结构的吸热—放热后,有时间的衰减和数量上的延迟。

1、空调房间冷负荷包括:
(1)由于室内外温差,通过外墙、外窗等围护结构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2)由于太阳辐射作用,通过外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3)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4)新风冷负荷;
(5)人体散热、散湿形成的冷负荷; (6)灯光照明形成的冷负荷; (7)其他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在冷负荷的计算方法上,本设计采用谐波反应法。

2、空调房间湿负荷包括: (1)人体散湿引起的湿负荷; (2)从房间内液体表面散出的湿负荷; (3)设备散湿引起的湿负荷。

根据本建筑的特点,只计算人体散湿引起的湿负荷。

3.2 夏季空调冷负荷的计算
3.2.1冷负荷计算方法及公式
1、外墙传热形成的冷负荷
ετ-∆=τt KF CLQ (3-1)
式中,τ——计算时间,h ;
ε——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h 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
ετ-——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时间,h ;
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m 2·K; F ——围护结构计算面积,m 2;
ετ-∆t ——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

2、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
(1)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窗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τt KF CL ∆= (3-2)
(2)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非空调房间时,通过内墙和楼板的温差传热负荷,可按下式估算:
pj t KF CL ∆= (3-3)
此时pj t ∆取零朝向数据,查得pj t ∆=4。

(3)当邻室有一定发热量时,通过空调房间内窗、隔墙、楼板或内门等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负荷,按下式计算:
)(n ls wp t t t KF Q -∆+= (3-4) 式中,Q ——稳态冷负荷,下同,W ;
wp t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n t ——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
ls t ∆——邻室温升,可根据邻室散热强度采用,℃。

3、外窗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ττt KF CLQ ∆= (3-5) 式中,τt ∆——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差,℃;
K ——外窗的传热系数; F ——窗口计算面积,m 2。

4、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τ
Q ,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下
列各式计算:
(1)当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时
w τd g τJ X FX Q = (3-6) 式中,w τ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窗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 m 2);
g X ——窗的构造修正系数;
d X ——地点修正系数。

(2)当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时
n τz d g τJ X X FX Q = (3-7)
式中,n τ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玻璃窗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 (W/
m 2);
z X ——内遮阳系数。

(3)当外窗只有外遮阳板时
d g w τ1n τ1τ])([X X J F F J F Q -+= (3-8) 式中,1F ——窗口受到太阳照射时的直射面积;
w τJ ——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窗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 (W/m 2);
注:对于北纬27度以南地区的南窗, 可不考虑外遮阳板的作用,直接按式(3-6)计算。

(4)当窗口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板时
z d g n τ1n τ1τ])([X X X J F F J F Q -+= (3-9)
式中,n τJ —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玻璃窗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 (W/ m 2)。

注:对于北纬27度以南地区的南窗, 可不考虑外遮阳板的作用,直接按式(3-7)计算。

5、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CLQ n q Q ϕs c(τ(= (3-10)
式中,Q c(τ)——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q s ——不同室温和劳动强度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 n ——室内全部人数; φ——群集系数; CLQ ——人体显热散热. 6、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ϕn q Q l c = (3-11)
式中,Q c ——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q l ——不同室温和劳动强度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 n ,φ——同式(3-10). 7、灯光冷负荷
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τ
Q ,应根据灯具的种类和安装情况分
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1)白只灯和镇流器在空调房间外的荧光灯
t τ11000-=NX n Q (3-12)
(2)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的荧光灯
t τ11200-=NX n Q (3-13)
(3)暗装在吊顶玻璃罩内的荧光灯
t τ01000-=NX n Q (3-14)
式中,N ——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kW ;
0n
——考虑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情况的系数,当荧光灯罩有小孔, 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为0.5~0.6,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为0.6~0.8;
1n ——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为0.5~0.8;
T ——开灯时间,h ;
T -τ——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
T τ-X ——T -τ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8、设备冷负荷
热设备及热表面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τ
Q ,按下式计算:
T τs τ-=X q Q (3-15)
式中,T ——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点钟;
T -τ——从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
T τ-X ——T -τ时间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s q ——热源的实际散热量,W 。

电热、电动设备散热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1)电热设备散热量
N
n n n n q s 43211000= (3-16)
(2)电动机和工艺设备均在空调房间内的散发量
aN
n q s 11000= (3-17) (3)只有电动机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
N a n q s )1(10001η-= (3-18)
(4)只有工艺设备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
N a n q s η11000= (3-19)
式中,N ——设备的总安装功率,kW ;
η——电动机的效率;
1n ——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可取0.5~1.0; 2n ——利用系数,一般可取0.7~0.9;
3
n ——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设计最大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5左右;
4n ——通风保温系数; a ——输入功率系数。

9、新风冷负荷
(1)通过外门开启渗入室内空气量1G (kg/h),按下式估算:
w 111p V n G = (3-20)
式中,1n ——小时人流量;
1V ——外门开启一次的渗入空气量,m 3/h ;
w p ——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 3。

(2)通过房间门、窗渗入空气量2G (kg/h),按下式估算:
w 222p V n G = (3-21)
式中,2n ——每小时换气次数;
21V ——房间容积,m 3。

(3)渗透空气的显冷负荷Q (W),按下式计算:
)(28.0n w t t G Q -= (3-22)
式中,G ——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总空气量,kg/h ;
w t ——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n t ——室内计算温度,℃。

10、伴随散湿过程的潜热冷负荷 (1)人体散湿和潜热冷负荷 ①人体散湿量按下式计算
ng D φ001.0= (3-23)
式中,D ——散湿量,kg/h ;
g ——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 。

②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 (W),按下式计算:
2nq Q φ= (3-24) 式中,2q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 ;
φ——群体系数。

(2)渗入空气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
①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湿量(kg/h),按下式计算:
)(001.0n w d d G D -= (3-25)
②渗入空气形成的潜热冷负荷(W),按下式计算:
)(28.0n w i i G Q -= (3-26)
式中,w d ——室外空气的含湿量,g/kg ;
n d ——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
w i ——室外空气的焓,kj/kg ; n i ——室内空气的焓,kj/kg 。

(3)食物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
①餐厅的食物散湿量(kg/h),按下式计算:
n D 0115.0= (3-27) 式中,n ——就餐总人数。

②食物散湿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W ),按下式计算:
n Q 7.8= (3-28) (4)水面蒸发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
敞开水面的蒸发散湿量(kg/h),按下式计算:
1q qb /))(0013.0(B AB P P v a D -+= (3-29)
式中,A ——蒸发表面积,m 2;
a ——不同水温下的扩散系数;
v ——蒸发表面的空气流速;
qb P ——相应于水表面温度下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q P ——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B ——标准大气压,101325Pa ; 1B ——当地大气压(Pa)。

3.2.2夏季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实例
现以1003客房3为例,房间面积为30 m 2,功能为宾馆客房。

南外墙的面积为7.5 m 2,南外窗面积为4.5 m 2。

人员密度取每间客房2人,新风量取80m 3 /h ,单位面积照明功率为5W/ m 2,单位面积设备功率为15W/m 2。

群集系数取0.93。

劳动强度为极轻度劳动。

邻室为空调房间,走廊内也装有空调可视为空调房间不用计算户间传热,夏季空调房间处于正压状态不考虑通过窗户缝隙的渗透冷负荷,因此该房间的冷负荷只需考虑通过南外墙、南外窗形成的冷负荷。

1、南外墙冷负荷
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水泥聚苯板),外墙的传热系数K=0.595W/m 2·K,延迟时间9.73h ,传热衰减0.42,查扰量作用时刻ετ-时大连市市南外墙的负荷温差的逐时值,按式(3.1)计算出南外墙的逐时冷负荷,计算结果列于表3-1中。

表3-1 南外墙冷负荷(W)
时刻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 τ-ε
5
6
7
8
9
10
10
10
10
10
9
8
8
K 0.595
F7.5
CLQ22.326.731.235.740.144.644.644.644.644.640.235.735.7τ
2、南外窗冷负荷
3层南外窗采用PA断桥铝合金辐射率≤0.25Low-E中空玻璃,空气层9mm,传热系数2.6 W/m2•K,衰减系数0.997,延迟时间0.335h。

(1)瞬变传热得热形成冷负荷
表3-2 南外窗顺时传热冷负荷(W)
时刻τ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tτ-0.8 0 0.9 1.9 2.9 3.8 4.4 5.0 5.4 5.4 5.2 4.8 4.1 K 2.6
F 4.5
CLQ-9.4010.522.233.944.551.558.563.263.260.856.247.9τ
(2)日射得热形成冷负荷
查得各计算时刻的负荷强度,窗的有效面积系数为0.85,玻璃的遮挡系数为0.93,窗户内遮阳系数为0.5。

按照式(3.2)计算出南外窗的日射得热冷负荷如表3-3所示。

表3-3 南外窗日射得热冷负荷(W)
时刻τ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J J.τ325083131175200201179139103836341
F 4.5
CLQ588814723431135635831824818314711173.6τ
(3)人体、设备、新风及灯光冷负荷
表3-4 南外窗日射得热冷负荷(W)
时刻τ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人体193181173168163211211220225229232234237设备25.922.719.41715.432.432.442.149.454.258.361.564
新风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灯光72.969.261.954.65143.740.136.432.829.125.5134.8244.1
(4)各项逐时冷负荷汇总于下表:
表3-5 手算客房1003各项冷负荷汇总(W)
时刻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外墙22.326.731.235.740.144.644.644.644.644.640.235.735.7外窗传热-9.4010.522.233.944.551.558.563.263.260.856.247.9外窗日射57.588.014723331135635831824818314711173.6人体193181173168163211211220225229232234237设备25.922.719.41715.432.432.442.149.454.258.361.564新风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365灯光72.969.261.954.65143.740.136.432.829.125.5135244总计72775380889697910971102108510289689299991067
以上可知围护结构最大冷符合为1102w,最大冷负荷时刻出现在13:00。

利用天正软件计算得到的客房1003各项冷负荷汇总见下表:
表3-6 软件计算客房1003各项冷负荷汇总
计算时刻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冷负荷(W) 311 321 394 549 707 889 831 667 524 444 427 520 615 新风冷负荷
365 365 365 365 365 365 365 365 365 365 365 365 365 (W)
总冷负荷(W) 676 686 759 914 1072 1255 1197 1033 889 809 793 886 981 湿负荷(kg/h)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新风湿负荷
0.31 0.31 0.31 0.31 0.31 0.31 0.31 0.31 0.31 0.31 0.31 0.31 0.31
(kg/h)
总湿负荷
0.51 0.51 0.51 0.51 0.51 0.51 0.51 0.51 0.51 0.51 0.51 0.51 0.51
(kg/h)
冷指标
12.3 12.7 15.6 21.7 27.9 35.2 32.8 26.4 20.7 17.5 16.9 20.6 24.3
(W/m2)
续表3-6 计算时刻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新风冷指标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14.4
(W/m2)
总冷指标
26.7 27.1 30 36.1 42.4 49.6 47.3 40.8 35.2 32 31.3 35 38.8
(W/m2)
总湿指标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kg/m 2)
由上表可见软件计算得到的冷负荷最大值为1255W,最大冷负荷出现的时刻是12:00,与手算的到结果相差不大,因此本设计中,可以用天正软件的负荷计算器代替人工计算,得到空调区域的设计冷负荷。

3.2 夏季各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结果
3层及10层所有空调房间夏季总冷负荷及新风冷负荷见附录B 。

3.3 冬季空调房间热负荷计算
由于冬季室外温度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室内外的温差,因此在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中采用日平均温差的稳态计算法。

3.3.1 热负荷组成及主要计算公式
空调房间的供暖设计热负荷Q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2
3Q Q Q Q '''=++ (3-30)
式中,1Q '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W ;
2Q '
——冷风渗透耗热量,W ;
3Q '
——户间传热量,W ;
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包括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附加耗热量主要考虑朝向修正,外门附加,高度附加。

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N W q FK t t α=- (3-31)
式中,'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形成的热负荷(W);
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F ——围护结构面积(m 2);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m 2·℃)]; N t
——冬季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W t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整个供暖房间的基本耗热量1j Q ⋅'
,应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墙、窗、门、楼板、屋顶、地面等)基本耗热量q '的总和。


()1j n w
Q q KF t t a ⋅'''==-∑∑ (3-32)
2、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1)朝向附加
围护结构的朝向不同,传热量不同,它考虑到不同朝向太阳辐射热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计算建筑热负荷时,应对不同朝向建筑的围护结构的传热量进行修正,即在围护结构的基本传热量的基础上乘以朝向修正率,即为朝向的附加耗热量。

(2)高度附加
对于房间层高较高的房间,室内空气温度将形成温度梯度,即上部气温高,下部气温低的现象。

当房间高度大于4m 时,每增1m 时,包括各项附加耗热量在内的房间耗热量增加2%,但总的附加值不超过15%。

围护结构的高度附加 本设计中建筑层高均不超过4m ,因此在本设计中高度附加可以忽略。

3、冷风渗透耗热量
)(28.0w n p w '2t t c V Q -=ρ (3-33)
式中,2Q '——冷风渗透耗热量(W); V ——经门、窗隙入室内的总空气量,m 3/h ;
ρw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本设计取1.415kg/m 3; p c ——冷空气的定压比热,p c =1KJ/(kg·℃)。

经门、窗隙入室内的总空气量按下式计算
n l L V ⨯⨯=h (3-34)
式中,L h ——每米每小时缝隙入室内的空气量;
l ——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 ;
n ——渗透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b wv b h Lh )5.0()4.03.0(20
ρα= (3-35) 式中,h ——计算门窗中心标高,m ;
ν0——冬季室外最大风向的平均风速,m/s ;
α——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取0.5。

b ——门窗缝隙渗风指数,取0.67;
4、冷风侵入耗热量
开启外门时侵入的冷空气需要加热到室内温度,对于短时间开启无热风幕的外门,可以用外门的基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附加率:
m ..13
j Q N Q '=' (3-36) 式中,m ..1
j Q '——外门基本耗热量,W ; N ——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

本设计中户门通过单元楼门与外界相隔并不与大气直接接触,因此可不考虑冷风侵入。

5、户间传热量
对于中央空调供暖系统,在确定户内采暖设备容量和计算户内管道时,还应考虑间歇供暖和分室调节引起的隔墙或楼板间的传热,计入向邻户传热引起的耗热量附加,也称户间传热负荷,户间传热负荷不统计在供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

目前工程中户间传热负荷多按下式计算:
hj h h Q x KF t '=∆∑ (3-37) 式中,hj Q '——户间总热负荷,W ;
K ——户间楼板或隔墙的传热系数,W/(m 2·K);
F ——户间楼板或隔墙的传热面积,m 2;
h x ——户间传热量附加率;
h t ∆——户间传热计算温差,℃。

进行户间传热负荷计算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户间传热负荷的计算温差h t ∆,一般宜取5~8℃,本设计取7℃。

(2)户间传热量附加率h x ,是考虑户间楼板及隔墙同时发生传热的概率,一
般可取50%。

对于顶层或底层房间,由于垂直方向只有向下或向上传热,宜考虑较大概率,一般可取70%~80%。

本设计底层取70%,顶层取75%,标准层取50%。

本设计为酒店中央空调设计,酒店属于公共建筑,因此不需要考虑户间传热。

3.3.2 房间热负荷计算举例
以10层客房1003为例计算冬季热负荷,房间面积为30 m 2,功能为宾馆客房。

南外墙面积为7.5 m 2,南外窗面积为4.5 m 2。

人员密度取每间客房2人,新风量取80m 3 /h
围护结构耗热量的计算:
南外墙:传热系数K=0.595W/m 2.K,温差修正系数α=1.0,朝向修正率为0%. 南外墙的耗热量q 1=1.0×0.595×(20+14)×4.5×(1+0)=151.725W
南外窗:传热系数2.6 W/m 2•K ,温差修正系数α=1.0,朝向修正率为0%. 南外窗的耗热量 q 2=1.0×2.6×(20+34)×4.5×(1+0)=397.8W
围护结构耗热量Q 1= q 1+ q 2 =549.525W
由于该酒店冬天采用空调采暖,与集中供暖相比室内保持微正压,因此不需要考虑冷风渗透耗热量,只需要考虑房间围护结构耗热量及附加耗热量,又由于该酒店层高不超过4m ,因此也不需要考虑高度附加。

综上所述可得客房1003的热负荷
Q= Q 1 =549.525W
以此可算出其它房间的热负荷。

3.4 冬季各房间空调房间热负荷计算结果
3层及10层各空调房间冬季总热负荷及新风热负荷见附录B。

第4章空调系统选择及设备选型
4.1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4.1.1 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即空气—水系统,是由处理过的空气和水共同负担室内负荷,具有以下特点: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的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布置灵活,可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可减少占用的建筑空间,有利于降低建筑层高,节省建筑投资;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动力消耗和运行费用较低。

风机盘管系统将回风限定在房间内部,从而降低了各房间交叉污染的可能性,而且室内局部空调末端在干工况下工作,避免了细菌的滋生。

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经济角度方案都是可行的。

4.1.2 风机盘管与新风连接方式的比较
(1)新风与风机盘管送风各自独立送入房间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新风与风机盘管的运行腹部干扰,即使风机盘管停止运行,新风量仍然保持不变。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这种方式对施工也较为简单,风管的连接方便;不利之处是室内至少有两个送风口,对室内吊顶装修产生一些影响。

(2)新风与风机盘管送风混合
这种方式相对来说对室内的装修设计较为有利,只有统一的送风口。

缺点是:
a、如果新风道的风压控制不好,与风机盘管会互相影响,因此要求计算更为准确一些,或在新风道上采取风量的调节措施;
b、与新风与风机盘管送风各自独立送入房间相比,要求风机盘管的处理点更低一些。

(3)新风送风与风机盘管回风相混合
与新风与风机盘管送风各自独立送入房间相比,夏季风机盘管的处理点不变,因此该方式的优点与其类似,缺点是:
a、由于总送风量即为风机盘管的送风量,因此该房间的换气次数略有减少。

b、同样需对新风的风压进行调控或计算精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