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新月型沙丘
沙丘独立,形如新月的沙丘。
1、形状
2、形成 3、移动
4、发展
3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形状
新月的外形,高1~5米,很少高于15米;宽可达100~ 200米。 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外突,坡度缓,约5~20°;背风坡 凹入,较陡,约28~34°(等于沙的静止角),两坡相交 成弧形的沙脊。 两侧形成近于对称的两个尖角,称沙角, 顺定向风伸展,两翼展开角度与主导风 强度相关,强度越大交角越小。
[返回]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一、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二、风蚀洼地 三、风蚀垄槽 四、风蚀洞及其他风蚀地貌
2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1、风蚀蘑菇 风蚀作用形成的上大下小 的蘑菇状地形。 成因: ①近地面层气流含沙量 大,使突出地面的孤立 岩石下部风蚀强烈。 ②岩石下部较弱,或水平节理多,因差异侵蚀,更易形成
37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形成
①盾状沙堆阶段:气流不产生涡流 ②雏形新月形沙丘阶段:盾状沙堆增高,阻碍气流而在 沙堆后部产生涡流 纵剖面上:迎风坡流速大,沙粒 吹扬前移;背风坡流速慢,压力 大,产生横轴涡流,沙粒难以在 背风坡堆积——使丘顶前移,形 成前缓后陡的形态。 平面上:沙堆后部产生两个垂直 轴的涡流,把沙粒从中部吹向两 侧——形成沙角。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风蚀洼地
1、概念
由松散物质 组成的地面, 经风吹蚀, 形成了宽广 而轮廓不大 明显的、成 群分布的洼 地,叫做风 蚀洼地。
25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形态与形成
外形多呈椭圆形或巨大的马 蹄形洼地,成行分布,并沿 主要风向伸展。洼地的深度 不超过10米,长度在1—2公 里之间。背风坡一侧的坡度 较陡,迎风坡一侧较缓。风 蚀洼地在我国柴达木盆地西 北部广泛发育。
2、形成 多发育于干涸的湖底,粘性土干裂,定向风沿 这些裂隙风蚀扩大而形成。 3、形状
2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垄岗相间,大致平行分布,壁陡。 槽宽浅(深十多米,长数十到上百米),槽内多被沙粒填充。 垄大致高数米,宽数米,长数十米。
29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沙丘的移动
在单向风作用下,迎风坡 的沙粒沿迎风坡面往上移 动,使迎风坡受侵蚀; 沙粒至坡顶,在重力作用 下下滑,在背风坡堆积。 沙坡顺风向移动。
多向风可使沙丘发生往复运动
沙丘移动可带来沙漠边缘的扩展
4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发展
新月形沙丘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 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其高度一 般在5—30米。
7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启动风速
能使颗粒移动吹走的临界风速称为启动风速,不同粒 径的颗粒启动需要不同的启动风速 粒径 (mm) 0.1~0.25 0.25~0.5 0.5~1.0 > 1.0
启动风速 (m/s)
4.0
5.6
6.7
7.1
①风速越大,吹蚀作用越强
0.1~0.25mm为主的干燥裸露沙地,启动风速为4~5m/s ②地面干燥、植被稀少、物质松散,吹蚀作用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吹扬与磨蚀的关系
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1)吹扬引起磨蚀 吹扬使风沙为磨蚀提供了动力
(2)磨蚀促进吹扬
磨蚀产生的碎块、砂、尘土,为吹扬创造了有利条件 (3)吹扬起的颗粒在近地面层最集中,磨蚀最强烈 高度(cm) 沙量(%)
10 [目录]
0~10 79.3
10~20 12.3
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风力作用的概念与特点
1、风力作用
风力作用属外营力的一种,表现在气流对地表物质 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 包括风蚀作用和风积作用
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风力作用的特点
(1)面状分布——不像流水有固定的沟河床,风力作用 基本不受地形限制 (2)纯机械动力——仅物理性质改变,不造成岩石化 学成分改变 (3)主要分布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大陆性 冰川外缘、湿润区少植被的沙质海岸、湖岸、河岸。 (4)风沙流——含沙的气流。由于紊流的上举力使风 沿地表吹动时,挟带一些尘土,形成风沙流。风力作用 实际上是风沙流的作用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悬移 占10~20%
很细小的颗粒在紊流的上举力作用下,悬浮在空中随 风向前漂移 条件:紊流产生的上举力(约为风速的1/5)大于沙子 重力产生的下沉速度(沉速) 一般风速为5m/s时,粒径< 0.2mm 的颗粒可悬移 < 0.05mm粒径的颗粒沉速为16cm/s,则风速大于1m/s就进入 悬移状态 0.2mm 粒径,沉速为250cm/s,风力达12.5m/s可悬移(6级风)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②磨圆度高(球状),表面粗糙、毛玻璃状
风运物与地面碰撞磨损,棱角被磨圆;同时因风的密度小, 沙粒受空气阻力小,与地面碰撞强,碎屑物的磨圆比流水中 快100~1000倍,表面粗糙呈毛玻璃状。
北撒哈拉(摩洛哥)
18 [目录]
这些沙粒凹陷和不光滑 的表面是沙漠沙粒的典 型特征,因为这里的沙 粒总是不断地相互冲撞。 很多沙漠沙粒呈现浅红 色,这是由从大气中降 落的铁物质包裹在沙粒 表面所致。
②磨圆度高(球状),表面粗糙、毛玻璃状 ③沙粒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颜色偏红(干燥)
④斜层理发育,比河流斜层理规模大
1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①具有分选性与分带性
风积物粒径比较均匀,主要是砂、粉砂级,有少量粘土。
顺风向: 由粗→细 由重→轻
中国风成黄土粒度分布示意图
17 [目录]
30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四、其他风蚀地貌
风蚀洞
3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风蚀残丘
3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风积地貌
一、沙堆 二、新月型沙丘 三、纵向沙丘
四、金字塔沙丘
3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沙堆
风砂流遇到障碍时,因能量消耗而沉积下来,把障 碍物埋没形成砂堆,呈舌状,高度小于10m。
1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蠕移
占10%
风速较小,或地面颗粒较大(> 0.5mm,常为 0.5~2mm)时,沙粒只能沿地面滚动或滑动,称之为 蠕移。 常因飞跃的沙粒撞击能量传递而前移一段(每次撞击 移动几mm~十几mm),撞击能使比自身直径大6倍、 重量大200倍的沙粒蠕动。
[下一页] [返回]
[资料]
[上一页]
④斜层理发育,比河流斜层理规模大
19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风积作用的类型 (1)沉降堆积
风速减弱,发生沉降
(2)遇阻堆积
风沙流通过障碍物,风速减小,在障碍物后面堆 积(涡流消耗了风沙流的能量)
20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成地貌指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黄土 地貌是风成地貌的一种
第一节 第二节
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1 [封面]
风积地貌
荒漠及类型 黄土地貌
[上一页]
思考与作业
[结 束]
[资料]
[下一页]
第一节
风力作用
一、风力作用的概念与特点 二、风蚀作用 三、风力搬运作用 四、风积作用
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沙尘暴(肯尼亚)
5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风蚀作用
1、吹蚀作用
2、磨蚀作用
3、吹扬与磨蚀的关系
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吹蚀作用
(1)概念
风本身的冲击力(压力)及上升力(涡流)将地面碎 屑吸扬到空中或剥离原地的作用 (2)吹扬强度 取决于风力的大小,松散粒径大小、地面植被情况 (3)吹扬发生条件 当吹扬力>地面摩擦力及颗粒重力时,沙粒可移动或 扬起,产生吹蚀。不同粒径颗粒的启动风速不同 启动风速
20~30 4.8
30~40 1.5
40~50 0.95
50~60 0.4
[返回]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三、风力搬运作用
1、概念 碎屑物因风力作用而移动,称风力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与流水比,其密度小、速度大。有搬运能力小, 但搬运量巨大的特点 2、形式
(1)悬移 (2)跃移 (3)推移
11 [目录]
[返回]
4、风城
软硬相间的岩层由于风蚀作用的差异侵蚀,形成许多 层状墩台,台顶多平坦,台高10~30米,貌似断垣残 壁,称“风城”。内多有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乌尔禾风城(魔鬼城)
二迭纪(2.5亿年)前,这里 是淡水湖泊,地壳抬升使它形 成了戈壁平台,年复一年的风 蚀雨剥,使地面形成纵横深浅 不一的沟壑,并将石层雕塑成 各种奇形怪状的造型。这便是 被称作“雅丹地貌”、“风城” 的奇特景象,夜幕降临,则狂 风大作,飞沙走石,怪异而凄 厉的声音更增添了阴森恐怖的 气氛。 [下一页] [返回]
4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纵向沙丘
这是一种在单向风或几个近似风向作用下形成向主风向延伸的 垄状堆积地貌,在亚热带信风沙漠中分布最普遍。有些规模巨 大沙垄上发育复合纵向沙垄 。 垄长一般为 10~20公里, 最长达45公 里,高50~ 80米,宽500~ 1000米。沙 垄之间宽为 400~600米。
洼地内积水并含盐,可成 为盐湖。如风蚀作用达到 了地下水面附近,则可形 成水草丰盛的“绿洲”
2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风蚀垄槽(雅丹)
1、概念
吹蚀沟槽与不规则的垄岗相间,组成崎岖起伏、支离破碎的 地表,称为雅丹。——“陡壁小丘”之意。罗布泊典型。
2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不太典型的风蚀蘑菇
沙特的风蚀蘑菇
2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风蚀柱 在水平岩层分布区, 当岩性较均匀且垂直 裂隙发育时,在地面 流水侵蚀的基础上, 经风蚀作用,垂直节 理扩大、分裂,形成 孤立的石柱,称之。
24 [目录]
吹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沙漠与海滩
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磨蚀作用
(1)概念 风以挟带的砂砾为工具,运动中对 地表岩石的碰撞、摩擦与旋磨作用 (2)磨蚀强度 风力的大小、碎屑挟带量、距地 表的高度、地面岩性 (3)磨蚀结果
地面物质被磨蚀,沙粒本身被磨细和圆化
9 [目录]
[资料]
塔克拉玛干南部 草丛沙堆分布
3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发展 蝌蚪状沙堆,平行风向延伸,如果沙源丰富, 风力强,则演化为盾状沙堆。
风向
蝌蚪状沙堆
盾状沙堆
沙堆高度一般与植物生长有关,植物根长1~5米,个 别10米,沙堆长高后,导致植物死亡,因为没有植物 阻挡气流,沙堆不再长高,所以沙堆高度一般在10米 以下。
39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③新月形沙丘阶段:来沙增多,丘顶加高、前移,沙子 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并被涡流吹向两侧,由于中部移动 慢,两侧移动快,使丘顶形成弧形沙脊。由于背风凹地 涡流更大,最终由小马蹄形沙丘演变成明显马蹄形沙 丘——新月形沙丘形成。
40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1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风力沉积作用
1、风积作用及特点
2、风积作用的类型
15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风积作用及特点 (1)概念
含沙气流(风沙流)沙粒从风沙流中降落到地表堆积的过 程称风的沉积作用,风的沉积物称风积物。
(2)风积物的特点
①具有分选性与分带性
1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跃移
占70~80%
沙粒运动的主要方式
沙粒在气流中以跳跃的方式运动,跳跃高度在30cm左右, 距离在0.5~1米左右。 与水中跃移不同(水的粘滞力大,以上举为主),沙粒 在空气中的跃移是沙粒间互相碰撞,产生能量传递,由弹 性力所致。跳跃的初始能量来源于其他沙粒的碰撞(风运 的特有现象——跳蚤式) 启动风速——沙粒滑动或滚动——碰撞——沙粒在冲 击力下跃入空中——在重力下以10~16°轨迹下落—— 撞击其他沙粒使其跃动(或撞击到基岩而反弹)——一 个个跳动的沙粒带动整个地表沉积物前移。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新月型沙丘
沙丘独立,形如新月的沙丘。
1、形状
2、形成 3、移动
4、发展
3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形状
新月的外形,高1~5米,很少高于15米;宽可达100~ 200米。 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外突,坡度缓,约5~20°;背风坡 凹入,较陡,约28~34°(等于沙的静止角),两坡相交 成弧形的沙脊。 两侧形成近于对称的两个尖角,称沙角, 顺定向风伸展,两翼展开角度与主导风 强度相关,强度越大交角越小。
[返回]
第二节
风蚀地貌
一、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二、风蚀洼地 三、风蚀垄槽 四、风蚀洞及其他风蚀地貌
2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1、风蚀蘑菇 风蚀作用形成的上大下小 的蘑菇状地形。 成因: ①近地面层气流含沙量 大,使突出地面的孤立 岩石下部风蚀强烈。 ②岩石下部较弱,或水平节理多,因差异侵蚀,更易形成
37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形成
①盾状沙堆阶段:气流不产生涡流 ②雏形新月形沙丘阶段:盾状沙堆增高,阻碍气流而在 沙堆后部产生涡流 纵剖面上:迎风坡流速大,沙粒 吹扬前移;背风坡流速慢,压力 大,产生横轴涡流,沙粒难以在 背风坡堆积——使丘顶前移,形 成前缓后陡的形态。 平面上:沙堆后部产生两个垂直 轴的涡流,把沙粒从中部吹向两 侧——形成沙角。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风蚀洼地
1、概念
由松散物质 组成的地面, 经风吹蚀, 形成了宽广 而轮廓不大 明显的、成 群分布的洼 地,叫做风 蚀洼地。
25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形态与形成
外形多呈椭圆形或巨大的马 蹄形洼地,成行分布,并沿 主要风向伸展。洼地的深度 不超过10米,长度在1—2公 里之间。背风坡一侧的坡度 较陡,迎风坡一侧较缓。风 蚀洼地在我国柴达木盆地西 北部广泛发育。
2、形成 多发育于干涸的湖底,粘性土干裂,定向风沿 这些裂隙风蚀扩大而形成。 3、形状
2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垄岗相间,大致平行分布,壁陡。 槽宽浅(深十多米,长数十到上百米),槽内多被沙粒填充。 垄大致高数米,宽数米,长数十米。
29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沙丘的移动
在单向风作用下,迎风坡 的沙粒沿迎风坡面往上移 动,使迎风坡受侵蚀; 沙粒至坡顶,在重力作用 下下滑,在背风坡堆积。 沙坡顺风向移动。
多向风可使沙丘发生往复运动
沙丘移动可带来沙漠边缘的扩展
4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发展
新月形沙丘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 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其高度一 般在5—30米。
7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启动风速
能使颗粒移动吹走的临界风速称为启动风速,不同粒 径的颗粒启动需要不同的启动风速 粒径 (mm) 0.1~0.25 0.25~0.5 0.5~1.0 > 1.0
启动风速 (m/s)
4.0
5.6
6.7
7.1
①风速越大,吹蚀作用越强
0.1~0.25mm为主的干燥裸露沙地,启动风速为4~5m/s ②地面干燥、植被稀少、物质松散,吹蚀作用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3、吹扬与磨蚀的关系
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1)吹扬引起磨蚀 吹扬使风沙为磨蚀提供了动力
(2)磨蚀促进吹扬
磨蚀产生的碎块、砂、尘土,为吹扬创造了有利条件 (3)吹扬起的颗粒在近地面层最集中,磨蚀最强烈 高度(cm) 沙量(%)
10 [目录]
0~10 79.3
10~20 12.3
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风力作用的概念与特点
1、风力作用
风力作用属外营力的一种,表现在气流对地表物质 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 包括风蚀作用和风积作用
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风力作用的特点
(1)面状分布——不像流水有固定的沟河床,风力作用 基本不受地形限制 (2)纯机械动力——仅物理性质改变,不造成岩石化 学成分改变 (3)主要分布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大陆性 冰川外缘、湿润区少植被的沙质海岸、湖岸、河岸。 (4)风沙流——含沙的气流。由于紊流的上举力使风 沿地表吹动时,挟带一些尘土,形成风沙流。风力作用 实际上是风沙流的作用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悬移 占10~20%
很细小的颗粒在紊流的上举力作用下,悬浮在空中随 风向前漂移 条件:紊流产生的上举力(约为风速的1/5)大于沙子 重力产生的下沉速度(沉速) 一般风速为5m/s时,粒径< 0.2mm 的颗粒可悬移 < 0.05mm粒径的颗粒沉速为16cm/s,则风速大于1m/s就进入 悬移状态 0.2mm 粒径,沉速为250cm/s,风力达12.5m/s可悬移(6级风)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②磨圆度高(球状),表面粗糙、毛玻璃状
风运物与地面碰撞磨损,棱角被磨圆;同时因风的密度小, 沙粒受空气阻力小,与地面碰撞强,碎屑物的磨圆比流水中 快100~1000倍,表面粗糙呈毛玻璃状。
北撒哈拉(摩洛哥)
18 [目录]
这些沙粒凹陷和不光滑 的表面是沙漠沙粒的典 型特征,因为这里的沙 粒总是不断地相互冲撞。 很多沙漠沙粒呈现浅红 色,这是由从大气中降 落的铁物质包裹在沙粒 表面所致。
②磨圆度高(球状),表面粗糙、毛玻璃状 ③沙粒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颜色偏红(干燥)
④斜层理发育,比河流斜层理规模大
1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①具有分选性与分带性
风积物粒径比较均匀,主要是砂、粉砂级,有少量粘土。
顺风向: 由粗→细 由重→轻
中国风成黄土粒度分布示意图
17 [目录]
30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四、其他风蚀地貌
风蚀洞
31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风蚀残丘
3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风积地貌
一、沙堆 二、新月型沙丘 三、纵向沙丘
四、金字塔沙丘
3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沙堆
风砂流遇到障碍时,因能量消耗而沉积下来,把障 碍物埋没形成砂堆,呈舌状,高度小于10m。
1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蠕移
占10%
风速较小,或地面颗粒较大(> 0.5mm,常为 0.5~2mm)时,沙粒只能沿地面滚动或滑动,称之为 蠕移。 常因飞跃的沙粒撞击能量传递而前移一段(每次撞击 移动几mm~十几mm),撞击能使比自身直径大6倍、 重量大200倍的沙粒蠕动。
[下一页] [返回]
[资料]
[上一页]
④斜层理发育,比河流斜层理规模大
19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风积作用的类型 (1)沉降堆积
风速减弱,发生沉降
(2)遇阻堆积
风沙流通过障碍物,风速减小,在障碍物后面堆 积(涡流消耗了风沙流的能量)
20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六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成地貌指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黄土 地貌是风成地貌的一种
第一节 第二节
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1 [封面]
风积地貌
荒漠及类型 黄土地貌
[上一页]
思考与作业
[结 束]
[资料]
[下一页]
第一节
风力作用
一、风力作用的概念与特点 二、风蚀作用 三、风力搬运作用 四、风积作用
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沙尘暴(肯尼亚)
5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二、风蚀作用
1、吹蚀作用
2、磨蚀作用
3、吹扬与磨蚀的关系
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吹蚀作用
(1)概念
风本身的冲击力(压力)及上升力(涡流)将地面碎 屑吸扬到空中或剥离原地的作用 (2)吹扬强度 取决于风力的大小,松散粒径大小、地面植被情况 (3)吹扬发生条件 当吹扬力>地面摩擦力及颗粒重力时,沙粒可移动或 扬起,产生吹蚀。不同粒径颗粒的启动风速不同 启动风速
20~30 4.8
30~40 1.5
40~50 0.95
50~60 0.4
[返回]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三、风力搬运作用
1、概念 碎屑物因风力作用而移动,称风力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与流水比,其密度小、速度大。有搬运能力小, 但搬运量巨大的特点 2、形式
(1)悬移 (2)跃移 (3)推移
11 [目录]
[返回]
4、风城
软硬相间的岩层由于风蚀作用的差异侵蚀,形成许多 层状墩台,台顶多平坦,台高10~30米,貌似断垣残 壁,称“风城”。内多有风蚀柱与风蚀蘑菇。
乌尔禾风城(魔鬼城)
二迭纪(2.5亿年)前,这里 是淡水湖泊,地壳抬升使它形 成了戈壁平台,年复一年的风 蚀雨剥,使地面形成纵横深浅 不一的沟壑,并将石层雕塑成 各种奇形怪状的造型。这便是 被称作“雅丹地貌”、“风城” 的奇特景象,夜幕降临,则狂 风大作,飞沙走石,怪异而凄 厉的声音更增添了阴森恐怖的 气氛。 [下一页] [返回]
4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纵向沙丘
这是一种在单向风或几个近似风向作用下形成向主风向延伸的 垄状堆积地貌,在亚热带信风沙漠中分布最普遍。有些规模巨 大沙垄上发育复合纵向沙垄 。 垄长一般为 10~20公里, 最长达45公 里,高50~ 80米,宽500~ 1000米。沙 垄之间宽为 400~600米。
洼地内积水并含盐,可成 为盐湖。如风蚀作用达到 了地下水面附近,则可形 成水草丰盛的“绿洲”
26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7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风蚀垄槽(雅丹)
1、概念
吹蚀沟槽与不规则的垄岗相间,组成崎岖起伏、支离破碎的 地表,称为雅丹。——“陡壁小丘”之意。罗布泊典型。
2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不太典型的风蚀蘑菇
沙特的风蚀蘑菇
23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风蚀柱 在水平岩层分布区, 当岩性较均匀且垂直 裂隙发育时,在地面 流水侵蚀的基础上, 经风蚀作用,垂直节 理扩大、分裂,形成 孤立的石柱,称之。
24 [目录]
吹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沙漠与海滩
8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磨蚀作用
(1)概念 风以挟带的砂砾为工具,运动中对 地表岩石的碰撞、摩擦与旋磨作用 (2)磨蚀强度 风力的大小、碎屑挟带量、距地 表的高度、地面岩性 (3)磨蚀结果
地面物质被磨蚀,沙粒本身被磨细和圆化
9 [目录]
[资料]
塔克拉玛干南部 草丛沙堆分布
3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发展 蝌蚪状沙堆,平行风向延伸,如果沙源丰富, 风力强,则演化为盾状沙堆。
风向
蝌蚪状沙堆
盾状沙堆
沙堆高度一般与植物生长有关,植物根长1~5米,个 别10米,沙堆长高后,导致植物死亡,因为没有植物 阻挡气流,沙堆不再长高,所以沙堆高度一般在10米 以下。
39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③新月形沙丘阶段:来沙增多,丘顶加高、前移,沙子 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并被涡流吹向两侧,由于中部移动 慢,两侧移动快,使丘顶形成弧形沙脊。由于背风凹地 涡流更大,最终由小马蹄形沙丘演变成明显马蹄形沙 丘——新月形沙丘形成。
40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14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四、风力沉积作用
1、风积作用及特点
2、风积作用的类型
15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风积作用及特点 (1)概念
含沙气流(风沙流)沙粒从风沙流中降落到地表堆积的过 程称风的沉积作用,风的沉积物称风积物。
(2)风积物的特点
①具有分选性与分带性
12 [目录]
[资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跃移
占70~80%
沙粒运动的主要方式
沙粒在气流中以跳跃的方式运动,跳跃高度在30cm左右, 距离在0.5~1米左右。 与水中跃移不同(水的粘滞力大,以上举为主),沙粒 在空气中的跃移是沙粒间互相碰撞,产生能量传递,由弹 性力所致。跳跃的初始能量来源于其他沙粒的碰撞(风运 的特有现象——跳蚤式) 启动风速——沙粒滑动或滚动——碰撞——沙粒在冲 击力下跃入空中——在重力下以10~16°轨迹下落—— 撞击其他沙粒使其跃动(或撞击到基岩而反弹)——一 个个跳动的沙粒带动整个地表沉积物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