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

合集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首先,健康的饮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

我们要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

盐的过量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 克以下。

少吃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

高脂肪食物,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容易导致血脂升高,使血管壁变厚、变硬,进而影响血液流通。

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非常有益的。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

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自由基对血管的损伤。

例如,西兰花、菠菜、橙子、苹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也是必要的。

优质蛋白质可以选择鱼类、禽类、豆类、坚果等。

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3 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其次,适度的运动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起着关键作用。

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糖和血脂。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也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增强肌肉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年龄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

对于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开始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戒烟限酒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总结

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总结
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 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也会增加。
家族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史
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其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人群。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的交互作用会进一步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不良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下 降,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
增加食物纤维的摄入,如全谷 类、蔬菜、水果等。
补充适量的抗氧化营养素,如 维生素C、维生Leabharlann E等。适度运动锻炼01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02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如快走、游泳等。
03
进行力量训练,增强肌 肉力量和耐力。
04
避免久坐不动,适当进 行伸展和放松运动。
04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精神生活。
定期体检筛查
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 检测。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冠脉 CT等筛查。
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血管系 统检查。
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 素。
03
防治措施-药物篇
降压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尿剂
通过增加尿液排泄来减少血容 量,从而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缓心率、降低心肌收缩 力来降低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止钙离子进入细胞,从 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ACE抑制剂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来 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进
而降低血压。
调脂药物治疗
01
02
03
他汀类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案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在内的疾病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制定一套全面的行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诊断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能力。

推行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人们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

合理膳食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建议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谷物的摄入。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重要的生活方式改变。

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

心脑血管疾病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测是必要的。

尤其是有家族史或其他危险因素的人群,更应该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

及早发现疾病,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合理用药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高血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

同时,定期复查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

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和监测。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跟踪和管理。

定期组织专家会诊和病例讨论,提高诊疗水平。

同时,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和统计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行动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包括宣传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早期筛查和诊断、合理用药以及管理和监测等。

只有全面推行这些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人民的健康。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能够逐渐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健康问题,预防措施的实施对
于降低患病风险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营养的饮食惯,减少高盐、高糖、高脂
肪食物的摄入。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的摄入,如
鱼类、坚果和豆类。

2.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定期测量体重并与身高相匹配,采取控制饮食和进行适量运动的方
法来保持理想体重。

3. 适度运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等,
有助于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每周进行150分钟
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4. 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并注意血压是否正常。

保持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适度运动和减压,有助
于控制血压。

5. 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
的风险。

尽量避免吸烟并限制酒精摄入量,以减少患病风险。

6. 控制血糖: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测量血糖水平,并采取饮食和药物治疗
控制血糖。

7. 管理压力: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进行身体活动、放松练、寻求支持等,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以上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些基本措施,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降低患病风险,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请咨询相关医疗专家
以获取更多个性化预防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精选)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精选)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精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精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健康威胁的重要因素。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和其他相关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对保护自己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健康饮食饮食是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良好的饮食习惯:1.控制食盐摄入量:食盐的过量摄入会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应尽量减少盐的使用,远离咸味食品,如加工食品、快餐等。

2.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对心脑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建议每天摄入5份水果和蔬菜,以确保身体获得充足的营养。

3.选择低脂鱼类:鱼类是心脑血管健康的理想食品之一。

其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建议每周至少食用两次鱼类,如三文鱼、鳕鱼等。

4.适量摄入全谷物和蛋白质:全谷物和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

选用全谷物食品(如燕麦、全麦面包)、低脂蛋白质食品(如豆类、鸡肉、鱼肉)有助于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5.限制饮酒和戒烟:饮酒和吸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要限制酒精摄入,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二、积极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着显著的益处。

以下是几个推荐的锻炼方式:1.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改善血液循环。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2.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和骨密度,改善身体代谢,并减轻心血管负担。

可以选择使用自己身体重量的运动,如俯卧撑和深蹲,进行力量训练。

3.灵活性锻炼:灵活性锻炼(如瑜伽、太极等)有助于缓解身体紧张和压力,并促进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三、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控制体重,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持健康的体重:1.均衡饮食: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避免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控制摄入的总能量。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措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涉及到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习惯的改善、药物治疗以及定期体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生活方式的调整1. 戒烟戒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降低疾病风险。

3. 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维持健康的体重。

饮食习惯的改善1. 低盐饮食:减少食盐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预防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2. 增加膳食纤维: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3.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和鱼类中的Omega-3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药物治疗1. 降压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

2. 降脂药物:对于高胆固醇患者,使用降脂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3. 抗凝药物:对于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定期体检1. 血压监测: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问题。

2. 血脂检测:定期检测血脂水平,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及早发现心脏问题。

心理因素的调节1. 减压: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进行减压。

2. 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人际关系。

环境因素的控制1. 空气质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空气中,减少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总结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合理用药以及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控制环境因素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法1、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好的作息习惯是形成健康身体的重要指标,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每天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过度熬夜,应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也不要贪睡,睡觉时间过长也对健康不利,根据《健康中国行动》建议,中国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该保持在7~8个小时就好。

2、调节饮食心脑血管疾病还可通过调节饮食来预防。

日常生活中长期高盐饮食会增加血管的脆性,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建议大家保持低盐饮食。

另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谷物等,不要吃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还可适当地增加豆制品的摄入,其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磷脂,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适当运动做一些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建议每天最好进行不少于半个小时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跳广场舞等。

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

4、定期体检复查注意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年都应该参与体检和复查,同时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5、心情愉悦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生气、暴躁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病突发。

所以,尽量保持乐观态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养精调神,避免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

6、主动调理基础疾病三高是心脑血管病的罪魁祸首,若三高指数异常,我们要尽早调理干预。

调理三高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它的根本病因:俗话说“万恶之源,源于血污”,其实三高的病因就在血液。

血液是人体生命之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沉积的脂质垃圾会越来越多,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

所以,调理三高的关键在于保持血液干净!。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建议
首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十分重要。

均衡的饮食、适量的体育锻炼
和合理的工作与休息时间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例如,限制高脂肪、
高盐和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的摄入。

此外,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游泳和骑
自行车,同时还要进行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量。

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睡眠
和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肥胖和吸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要定期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并按要求进行治疗。

对于肥胖和吸烟者,应制定科
学的减重计划和戒烟计划,并获得专业指导。

此外,减少与心脑血管疾病
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如家族史和年龄。

此外,定期接受健康体检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
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并提供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和防治建议。

此外,定期进行心脏和脑部的体检,如心电图、彩超和脑部CT等,也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最后,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

公众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心脑血管疾病
的防治知识,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健康教
育和宣传,推动培训和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总结起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合理
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积极管理心理健康、定期体检和加强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提高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等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风险因素的发生。

本文将从生活习惯、饮食健康、体育锻炼、心理调节等方面介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首先,戒烟限酒。

烟草和酒精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会导致血管损伤和心脏负担加重。

因此,应坚决戒烟限酒,减少吸烟和饮酒的频率和数量。

其次,保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血压升高和代谢异常,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健康。

二、饮食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控制饮食热量。

过量的热量摄入会导致肥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要合理控制饮食热量,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摄入。

其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应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此外,要注意控制盐的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对血压产生负面影响。

三、适量的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至少持续30分钟,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定期做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有助于维持肌肉的健康。

四、积极心理调节积极的心理状态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应采取积极的心理调节方式,如学会放松自己、保持乐观心态、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等。

遇到困难和压力时,应及时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避免情绪长期紧张和焦虑。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社交网络,多与亲友交流,分享心情,减轻压力,维持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健康、适度体育锻炼和积极心理调节。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为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实施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实施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实施方案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健康负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宣传栏、健康知识手册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知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倡导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适量的运动量,增强心肺功能;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三、加强医疗保健服务,提高防治水平医疗保健服务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加强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四、加强科学研究,促进防治技术创新科学研究是推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该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促进防治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五、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提高防治效果建立健全的心脑血管疾病监测评估机制对于及时了解防治工作的效果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强对防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提高防治效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总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医疗保健服务、加强科学研究、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机制,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健康、幸福的生活环境。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制定一套行动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举措和建议。

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

首先,合理饮食是非常重要的,要避免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和谷物,保持饮食均衡。

其次,保持适量的运动也是至关重要的,每天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功能。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必要的,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要学会放松自己,减轻压力。

二、定期体检和控制危险因素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潜在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限制饮食、进行药物治疗等,以减少疾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教育教育是提高公众对心脑血管疾病认识的关键。

通过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可以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教育内容可以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预防方法、早期识别和急救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和管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地区,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病案管理和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五、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科研和技术创新是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重要途径。

要加大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力度,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双管齐下防治心脑血管病

双管齐下防治心脑血管病

双管齐下防治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是近年来不断增加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防治这类疾病,我们需要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包括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善和药物治疗等多种途径。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详细阐述如何双管齐下防治心脑血管病。

一、改善生活方式1.健康饮食: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适量的摄入蛋白质,减少摄入脂肪和胆固醇。

2.适量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哑铃、俯卧撑等。

3.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适量减轻体重,可以降低风险,控制血脂、血压和血糖。

4.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压力是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一种因素。

要长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如充足的睡眠,减轻经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增强抗压能力等。

二、药物治疗1.抗高血压药: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降低血压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脏负荷,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抗高血压药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抗血脂药:高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抗血脂药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可以降低血脂,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3.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药可以降低血栓的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抗血小板药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4.其它药物:Beta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和进展。

综上所述,要想双管齐下防治心脑血管病,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健康管理,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合理的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控制体重等。

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情况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加强健康意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够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病,提高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工作计划

心脑血管工作计划

心脑血管工作计划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本文进行修改: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为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使辖区居民掌握基本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

2.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3. 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网络,提高防治能力。

4. 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1)制定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宣传计划,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2)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渠道,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

(3)加强与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共同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2. 健全防治体系(1)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网络,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救治。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水平。

(3)完善心脑血管疾病救治绿色通道,提高救治成功率。

3. 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1)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2)推广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适宜技术,提高筛查率。

(3)对筛查出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干预,降低发病风险。

4. 提高救治水平(1)加强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技术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救治能力。

(2)推广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新技术、新方法。

(3)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救治成功率。

5. 患者关爱和康复(1)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关爱,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建立患者关爱组织,开展患者互助活动,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季度: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相关工作计划。

2. 第二季度: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网络,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CVD)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通常是由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等组织共同制定和推动的。

以下是一般性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的一些常见要素:1. 健康宣教和公众意识提高:-实施宣教活动,向公众传达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和早期症状。

这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手册、健康教育讲座等途径进行。

2. 定期健康检查和筛查:-推动定期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患病情况。

3. 生活方式干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定期的体育锻炼、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通过宣传和教育,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4. 高危人群干预:-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实施个性化的预防干预,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指导等。

5. 医疗服务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医疗服务。

6. 药物治疗和管理:-针对已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的病情管理。

7.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体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患病人群进行定期评估。

这有助于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8. 科研支持:-支持相关科研项目,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防治策略的创新。

9. 国际合作:-参与国际合作,分享经验、技术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的挑战。

这些方案需要在卫生体系、医疗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形成合作网络,以共同努力实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

具体的实施方案可能因地区和国家而异,需要结合当地的医疗体系和社会文化情境来制定。

2024年医院心血管科工作计划: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任务

2024年医院心血管科工作计划: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重点任务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社会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医院心血管科工作计划,旨在通过综合防治策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们的工作目标和策略。

一、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宣传宣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我们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知识,提高公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供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导:我们将组织专家开展公众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向公众传授科学的饮食、运动、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优化诊疗服务和技术手段建立心脑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指南:我们将参考国内外权威机构的指南,制定本院的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明确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提高诊疗一致性和质量。

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我们将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介入治疗等,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加强多学科团队合作:我们将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的协同诊疗模式,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加强患者管理和康复护理建立健全的慢性病管理体系:我们将建立健全的慢性病档案管理系统,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注重心理健康支持:我们将重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康复效果。

加强康复护理服务:我们将建立完善的康复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包括运动康复、药物管理、营养指导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研究和学术交流开展科学研究:我们将积极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探索新的诊疗方法和治疗策略,提高医疗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专家和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新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新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新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病、中风(脑卒中)和其他血管疾病的总称。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头号健康杀手。

为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并推测出一系列预防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新预防措施。

1.健康饮食饮食是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最新的研究表明,均衡的饮食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摄入丰富的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同时控制高盐、高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此外,增加鱼类、坚果和豆类的摄入,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规律运动运动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着显著影响。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并降低发病风险。

此外,适度的力量训练也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所裨益。

因此,建议制定并坚持适合个体情况的运动计划,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

3.控制体重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遵循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在制定减肥计划时,建议根据个体的身体情况和专业指导参考,逐步达到合适的体重指数范围。

4.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化学物质会损害血管和心脏功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戒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措施。

此外,饮酒过量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和心脏病等问题。

建议适度饮酒,女性每天最多一杯,男性每天最多两杯。

5.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

定期检测和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措施。

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6.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心理压力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体重增加、免疫力下降等,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风险。

减少压力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如定期休息、社交活动、音乐疗法、冥想等。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这些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和死亡。

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一、危险因素1.高血压:高血压被公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持续的高血压会导致心脏和血管的负荷过重,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2.高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水平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因素之一。

高胆固醇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堵塞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

3.吸烟:吸烟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收缩、血栓形成,进而增加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

4.糖尿病:糖尿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增加发生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5.肥胖: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6.缺乏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患病的风险。

二、预防措施1.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限制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

2.戒烟和避免被动吸烟:戒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步骤之一。

避免与吸烟者接触是同样重要的。

3.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遵循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4.定期进行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心脑血管系统非常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5.监测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定期测量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及早发现异常并进行控制。

6.控制糖尿病:对于已经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群,积极进行血糖控制,坚持服药和定期复查。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关要求,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我市心血管疾病防治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依托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医防融合,有效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推进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有效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展趋势,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为共建共享健康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病防治体制机制,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对象筛查,实施“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三高共管,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防控效果,降低远期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具体目标到2025年,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不低于58%,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不低于27%,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管理人数达到150万,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70%,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

三、主要任务(一)开展居民健康体检行动1.普及血压监测。

18岁及以上成人至少每年1次自我监测血压,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每月监测一次血压。

医疗机构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

2.开展血脂检测。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倡导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血脂异常人群至少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3.开展心脑血管病其他相关危险因素监测。

通过居民健康体检,开展血糖、血尿酸、体重指数、腰围、生活方式等健康因素的调查。

对于诊室血压正常但已患心脑血管病或高危人群,建议动态血压监测。

(二)开展“三高”管理行动4.开展血压管理。

全面引导患者开展高血压自我健康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q r※(综述),徐 s,t u(审校)(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9)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2)11⁃1709⁃03 摘要: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威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迫在眉睫。

如何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值得关注。

只有通过健康饮食,适当锻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定期体检,坚持服用有效预防、治疗药物,才能有效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在此就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防治;心脑血管病;有效措施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UO Yan,XU Feng,WANG Jing.(Department of Geriatric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Mudanjiang157009,China)Abstract:At present,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ave become the primary fatal threat for the Chinese population,the prevention of which has become extremely urgent.How to effectively prev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eserves attention.Only through a healthy diet,exercise,good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blood glucose,blood lipid,body weight,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adherence to 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drugs,ca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con⁃trolled,and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an be lowered,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can be con⁃trolled.Here is to elaborate on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Key words:Prevention and treatment;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Effective measures 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健康和疾病预防已成为21世纪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虽然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只是关注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进步,忽略了从人的健康出发研究和判断疾病的预防和发生、发展趋势。

卜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人群死亡的首要威胁,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相结合的方针,提高防治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效防治卜脑血管疾病的措施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体质量,坚持服用预防、控制、治疗药物等。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降低卜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

1 早期预防卜脑血管疾病是一个多因素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是主要致病因素,其他的危险因子包括体质量高、缺少体力活动等,一级预防就是针对这些因素的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卜脑血管病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性措施,以预防复发或病情加重[1⁃4]。

坚持合理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正常成人每天对钠的生理需要量仅0.2g,相当于0.5g食盐,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6g。

增加钾、钙、镁的摄入:可通过食用含钾、钙、镁丰富的食物增加摄入量;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限制脂肪总摄入量:应少食动物脂肪,并相应增加植物脂肪的摄入,使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1。

!烟:吸烟可以使血压升高,卜"加快,吸一支烟有时可使血压上升25mm Hg。

控制体质量:胖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是体质量正常者的2耀6借,而降低体质量则可使血压正常化。

积极参加体育# $,放松紧张情绪:对控制体质量、稳定血压有很大好处[5⁃6]。

2 高血压防控2.1 早期干预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对15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控制成效显著,治疗率由1991年的12%上升到2002年的25%,控制率由3%提高到6%。

但是,中国高血压的防控仍面临严峻的挑战,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1.19亿高血压患者尚未被筛查,1.29亿高血压患者未接受规范的治疗,1.06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3⁃4]。

因此,高血压防控措施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尽人意,盐摄入量依然超标,吸烟人数居高不下,尤其在老年人群,而且青少年人群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卜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糖代谢障碍、体质量超标或肥胖)的发生率持续增加,上述因素导致了卜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

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的前奏,血压正常高值者增加卜脑血管病发生危险,高血压前期者相对于理想血压水平者卜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积极干预非常重要,对于何时开始干预治疗,并非依赖于血压本身,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卜脑血管事件总体风险。

卜脑血管总体风险的评估极其复杂,需要综合考虑胆固醇水平、血糖水平以及体质量等指标。

如何干预危险因素指标轻度升高的患者是临床医师经常遇见的一个问题,应该强化干预某种指标,干预治疗每一种危险因素,并使其降至适当水平。

2.2 风险评估 高血压及血压水平是影响卜脑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并非唯一万方数据决定因素。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还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只根据血压水平,必须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风险的评估并分层。

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分层,有利于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有利于采用优化的降压治疗方案,有利于确立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有利于实施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7⁃8]。

2.3 个体化治疗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对于低危和一般人群,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 Hg以下;对于高危人群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推荐血压<130/80mm Hg,而不是更低。

指南强调降压药物治疗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改善血压变异性、联合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及个体化治疗按需调整。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 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过于激进的强化降压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很可能弊大于利,应采取个体化降压治疗,高度个体化是降压治疗的核心。

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整体医学原则,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风险,既要积极控制血压,努力降低脑卒中风险,又要掌握适度的原则,避免因血压过度下降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9⁃11]。

3 调整血脂3.1 改变生活方式 进行血脂化验,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心血管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决定治疗措施及血脂的目标水平。

分清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属后者则诊治其原发病;决定饮食治疗和生活方式调节的方法并给予指导;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及药物选择;防治进程的监测。

所有血脂水平超标患者,都应首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治疗血脂异常,增加运动、减轻体质量、戒烟等。

营养疗法应以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摄入为重点[12]。

3.2 调脂药物治疗 单纯改变生活方式不能达到血脂控制目标,可加用调脂药物。

药物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首选他汀类药物。

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6~3.6mmol/L,同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应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

以三酚甘油增高为主则用贝丁酸类。

有心脑血管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降至<2.07mmol/L,或较基线降低30%~40%。

无心脑血管疾病且年龄>40岁者,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或者总胆固醇>4.5mmol/L,或年龄<40岁,同时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均应开始使用他汀。

若三酚甘油>4.5mmol/L,可先用贝特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胰腺炎风险。

待三酚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基本控制后,改为他汀长期维持以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4 控制血糖4.1 早期干预 科学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中国人群。

对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证明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病约50%。

高危人群,仅靠生活方式干预往往不能达到100%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目标,因而药物治疗可能会有所帮助。

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肌、糖昔酶抑制剂、嚏哇烷二酮类药物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15]。

4.2 强化治疗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

在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当中,有半数人已存在心脑血管病,1/3的人已存在高血压,2/3的人已存在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借,2型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是其主要死因。

众多循证医学研究发现,早期强化治疗使血糖长期控制达标,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为4%~6%。

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心肌梗死风险可下降14%,脑卒中风险可下降12%。

降糖治疗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介于6.5%~7.5%者,选用一种降糖药物;糖化血红蛋白介于7.6%~9.0%者,选用两种降糖药物;糖化血红蛋白>9.0%者,则可起始三联药物治疗或直接联用胰岛素治疗。

5 控制体质量理想体质量(kg)=身高(cm)-105,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正常体质量指数为18.5~22.9,超重体质量指数为23~25,肥胖体质量指数为>25。

每减少1kg体质量,可使收缩压降低2.5mm Hg,舒张压降低1.7mm Hg,延长寿命3~4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