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性病学重点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性病学(加粗重点)

总论

皮肤的结构

1.表皮

2.KC与N-KC的区别:

KC:有细胞间桥,能合成角质,产生角蛋白

N-KC:无细胞间桥,不能合成角质,零星的散布在角质形成细胞之间,需特殊染色识别(仅黑素细胞HE可识别),数量很少。

3.表皮分层特点如下:

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由一层排列呈栅栏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其长轴与基底膜带垂直。胞浆嗜碱性,胞核浓染呈椭圆形,位置偏下方。该层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可分裂、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故又叫生发层。

表皮更替时间(表皮通过时间):Epidermal turnover time

共约28天,基底层移到颗粒层最上部:约14d,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约14d

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8层多角形、有棘突的棘细胞构成,胞核较大呈圆形,相邻细胞之间的突起以桥粒相连。最深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参与基底细胞共同组成生发层。由里向外,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多200~300nm椭圆形有膜颗粒,称为被膜颗粒(membranecoating granule),亦称为角质小体(karatinosome)或Odland小体。

颗粒层:位于棘细胞上方,由1~3层梭形细胞组成。胞内有较多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HE染色示强嗜硷性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line granules),故名颗粒层。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位于颗粒层上方。HE染色可见在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质中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形成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同时对一些理化因素,如酸碱、紫外线有一定的耐受力,起到保护作用。角质细胞间由于桥粒逐渐消失,保证了它不断的形成和有规则的脱落,便表皮厚度处

于稳定平衡状态。

4.表皮黑素单元: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5.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之间的连接:桥粒、半桥粒、基底膜带(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也称网板)。

6.真皮

7真皮有中胚层分化而来。皮肤附属器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8皮肤的附属器有:毛发、皮脂腺、汗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甲。

皮肤的功能: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代谢、免疫。(七大功能)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皮肤损害(皮损):指可以用视觉(看得到)或触觉(摸得着)检查出来的客观病变。

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

-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早期皮肤损害。

-包括以下8种:

1-.斑疹(macule)

皮肤黏膜的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既不隆起,也不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只能看到,不能摸着,一般直径小于1cm。直径>1cm者称斑片。分为四种:红斑(真皮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引起,压之褪色)、出血斑(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层所致压之不退色)、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脱失)斑

2-.丘疹(Papule)

为局限性、实质性、d<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高出皮面,可以摸到。表面可扁平(扁平疣)、圆形脐凹状(传染性软疣),粗糙不平乳头状(寻常疣)。

3-.斑块(plaque)

丘疹扩大或者较多丘疹融合而成、d>1cm的隆起型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见于银屑病。

4-风团 (wheal)

-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损害。淡红色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速起速消,退后不留痕迹,自觉剧痒,见于荨麻疹。

5-.水疱(vesicle)和大疱(bulla)

水疱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

6-.脓疱(pustule)

为局限性、隆起型、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如脓疱疮)或非感染性炎症(如脓疱型银屑病)引起。脓疱的疱液可浑浊、稀薄或粘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

7-结节(nodule)

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损害,圆形或者椭圆形,可隆起亦可不隆起,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深度可达真皮或皮下组织,d>2-3cm称肿块(mass /tumer)

8-囊肿(cyst)

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损害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感染、治疗不当引起。-包括以下10种:

1鳞屑 (scale)

为干燥或者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者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

2浸渍(maceration)

-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多所致表皮强度减弱,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变软,变白

3糜烂 Erosion

-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形成的红色浸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剥脱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溃疡(ulcer)

-病变位置较深,可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愈合慢,留有瘢痕

5裂隙 fissure (皲裂)

-可深达真皮,伴疼痛和出血,多发生于掌跖、指(趾)关节、口角、肛周6痂 crust

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痂可厚可薄,质地柔软或脆硬,附着于创面。

7瘢痕 Scar

-真皮或真皮以下组织缺损或破坏,经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表面光滑、无皮纹、无毛发等皮肤附属器、无弹性。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

8萎缩Atrophy

皮肤的退行性病变,可发生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表皮萎缩-表皮变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正常皮纹消失。

真皮萎缩-局部皮肤凹陷,变薄,但皮纹正常,常伴皮肤附属器萎缩

皮下组织萎缩-明显凹陷

9抓痕Excoriation(表皮剥脱)

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10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

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常伴剧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