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操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操作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探究而探究,却很少考虑学生探究的需要、探究的时机和探究目标的有效性,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探究活动。

【关键词】探究;有效;情境;时机;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具体实践中,我们确实感受到这种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于教师对探究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探究学习被部分教师奉若神明,照搬模仿,屡见不鲜。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探究而探究,却很少考虑学生探究的需要、探究的时机和探究目标的有效性,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探究活动。

案例: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案例A:

师:(直接在黑板上板书“ 12”)这是什么数?

生:分数。

师:你能用纸折出“ 12”吗?

生:能!

师:现在请每一小组的组长用纸折出“ 12”,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另外两人也用同样的纸折出大小一样而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也用阴影部分表示。

(学生操作)

师:你们是怎么折出的?

生(边演示边讲):我是把纸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 12” 表示。

生(边演示边讲):我是把纸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两份用“ 24 ” 表示。

生(边演示边讲):我是把纸片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四份用“ 48” 表示。

师:请观察这三个阴影部分,它们相等吗?

生:等。

(教师板书: 12=24 = 48)

师:你们还能再举出这样一些相等的分数吗?

生: 13= 26

……

师:请观察每组中相等的分数,哪些变了?分子、分

母是如何变化的?哪些没变?

(冷场了好一会儿,才有个别学生举手,老师迫不及待地请他发言。接着,老师只好无可奈何地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些等式的左右两边。)

案例B: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猜数游戏。这个信封里有一个数,它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小数,你们猜它是一个什么数?

生:分数。

师:你能说一些分数吗?

生:12

生: 13

……

(教师依次出示这个信封中的一些分数)

师:“ 12”,你有什么办法得到它?

生:我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 12”表示。

生:我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 12”表示。

……

师:这些同学的说法中有一个共同点,也就是:“ 12”表示把单位“1”

――

生(齐):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师:请看第二个信封,里面还有一些分数,它们都是与“ 12”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猜一猜,它们会是谁呢?

生: 24

生: 48

……

(教师依次出示第二个信封中的一些分数)

师: 12= 24= 48,它们真的相等吗?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它们都等于0.5。

生:它们的分母分别是分子的2倍。

生:它们的分子分别是分母的一半。

……

生:老师,我们还可以用这三张白纸折出这三个分数。(这位同学手中拿着老师事先发给他们的学具)

师:你们想折吗?(齐:想)请每一小组的组长用纸折出“ ”,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另外两人分别用同样的纸折出“ 12”和“ 48”,也用阴影部分表示。折好后互相观察,从这些图形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

生:谁先来汇报一下?

生: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一样大。

生:阴影部分的份数是总份数的一半。

生:平均分的总份数由2份变成4份,阴影部分表示的份数便由1份变成2份。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这样的规律?

生:有。

师:也就是说平均分的总份数乘上2,阴影部分表示的份数也同时

――

生(齐):乘上2。

师:如果反过来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平均分的总份数除以2,阴影部分表示的份数也同时除以2。

师:你还能发现与它们相似的规律吗?

……

师:你还能再举出一些相等的分数吗?

生: 13= 26

……

师:请观察每组中相等的分数,哪些变了?分子、分母是如何变化的?哪些没变?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2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2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3,分数的大小不变。

……

反思:同一内容,同样使用三张纸片探究,由于学生探究的需要、探究的时机和探究的目标不一样,产生的有效度迥然不同。

1探究情境的有效性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运用一些独特、新颖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学习兴趣,唤起他们追求和探索知识的热情。案例A中,教师直接出示“ 12”,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简洁利索,也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知。但是从学生后面的学习表现可以看出,学生的探究缺乏主动,缺少一股学习热情。而案例B中,教师创设两个信封的“猜数游戏”,这种学生喜欢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一下子吸引住所有学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参与热情顿时高涨,学生的兴趣自然浓厚,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