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文化的文化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文化的文化特色
【摘要】
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独特的风景线。
其绵延五千年,博大精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华夏文明在历经了一次次磨难,一次次的浴火重生,一次次的积淀,给世界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数千年她引领着世界,让她的影响遍及四方,向世界展示着她无与伦比的坚强。
【关键词】文化特征人口伦理宗教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不同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可以称之为“中国的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一、中华文化特征
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
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其特征是:
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
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二、中国人口分布的文化特色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各个成员之间有各自的特色。
1、中国的人口分布特色
人口统计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90.6.,其他民族人口仅占百分之9.4,称为少数民族我国各少数民族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口最多的壮族约1600万,人数少的民族仅几千人,如珞巴族,赫哲族等各民族不论人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平等的地位。
2、中华各民族分布的特色
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
住。
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民族交往与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虽然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风俗习惯,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给人以美的感受,但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各民族之间因和睦相处。
三、中华的家国文化
1、静态文化
中国文化从整体上看,是一种静态文化、一种家国文化。
中国处于亚洲东部,在历史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地理环境优越,这为人长期居住、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人们长期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使得家族发展很快。
家族繁衍、世代相传,家族纽带日益复杂,尊老、祭祖等现象产生,家族观念、宗法制度逐渐形成并根深蒂固。
这样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人们形成了安居乐业、居安而不思流动的静态文化。
而中国人对家的看重,可以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窥见一斑。
2、人伦关系行为准则文化
家庭中长幼有序,夫妻有分,家庭成员各守其责,各安其分。
中国传统家庭中特别讲究纲常,有三纲五常之说。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臣绝对服从于君主,子女绝对服从于父母,妻子绝对服从于丈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家庭伦理“孝”文化
最重要的家庭伦理关系是一个“孝”字。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的根本,是国粹。
中国的“孝”文化自古有之,古人以孝治天下。
但由于过分强调“孝”,于是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家庭观念,忽略个人的自由发展,群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必须向群体负责。
四、中华的汉字文化
中国文化,不得不提我们的汉字。
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1、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物语”、“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2、汉字的重要作用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空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中化的宗法制度文化
宗法制度在中国文化中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宗法制度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家庭成员之间牢固的亲族血缘关系,是这种血缘联系与社会政治等级关系密切交融、渗透、固结的产物。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社会构造体系。
具有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西周宗法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定式。
尽管严格意义上的宗法制度在西周末年已经开始瓦解,但宗法制的影响在中国却是十分久远的。
六、中华的信仰文化
每个人都有信仰,在中国,主要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佛教原产生于古印度,于东汉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传入我国,迄今已经有1935年的历史了。
近2000年来,佛教逐渐与中国的本土文化道家和儒家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曾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今天,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对于如何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问题,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大意义。
七、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注重人生和伦理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
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生活秩序和自我人生规范的自觉理性约定,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
正是在这一伦理型文化的规范和影响下,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形态,如文学、艺术、美学、宗教、史学、教育等都有“尚德”的传统。
可以
说,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
因此,批判地整理和发掘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传统,扬弃和发展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智慧,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德性修养,充实自我心性,及为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精神和德性方面的保障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历史的轨迹依然在无情的前行,相信作为一名真正的中国人,作为一个华夏儿女,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让我们自己的文明延续下去,正确去认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保护我们传统的习俗,传统的技术,复兴我们的华夏衣冠,华夏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当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继承和弘扬我们的华夏文化,多年之后,在东方,我们能够看见那有一条巨龙翱翔九天,那是依然引领世界的文明----华夏文明!
【参考文献】
[1]潘吉星.中国古代的社会与科学[A]。
李约瑟文集[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沈祖祥.中华民族划分标准和各地文化特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3]朱希祥.中国文化中家国文化的地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张文彩.中国文字在世界文字中特点.
[5]丁鼎.中国文化遗产的申报方式和存在特征[J].江苏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7,(5).
[6]陈光谊.中国传统礼文化资源的现代开掘[J].作家,2010,第 12 期.
[7]陈水利.中国古代道德伦理的产生和传统伦理精神转型的意义[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
[8]陈望衡.佛教派别和教义内涵[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5,(3).
[9]陈望衡.先秦儒家礼乐思想的当代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浅谈中华文化的文化特色
专业:行政管理(本科)
学号:1661001203266
学生姓名:任敏
日期:2016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