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站区间联络通道施工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土建工程
NH-TA03标
铁心桥站~春江路站区间
联络通道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项目经理部
年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5)
1.1编制说明 (5)
1.2编制范围 (6)
1.3编制原则 (6)
二、工程概况 (6)
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7)
3.1工程地质条件 (7)
3.1.1联络通道位置地质剖面图 (7)
3.1.2联络通道位置地质剖面图 (8)
3.2水文地质概况 (9)
3.2.1地下水类型 (9)
3.2.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9)
3.3地表建(构)筑物及管线 (10)
3.3.1 1#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地表情况 (10)
3.3.2 2#联络通道地表情况 (10)
3.4工程重难点 (10)
四、施工总体筹划 (11)
4.1 施工安排 (11)
4.2人员及组织机构 (11)
4.3施工现场布置 (12)
4.3.1 临水引入 (12)
4.3.2 临电引入 (12)
4.4拟投入主要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 (12)
4.4.1劳动力需用计划 (12)
4.4.2拟投入主要机械设备 (13)
4.5主要工程材料 (14)
五、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5)
5.1联络通道施工概况 (15)
5.2.1技术准备 (15)
5.2.2测量放线 (15)
5.2.3监控量测 (15)
5.3施工流程图 (16)
5.4联络通道超前支护 (16)
5.4.1洞内径向注浆 (16)
5.4.2支护形式与范围 (16)
5.5隧道支撑加固 (19)
5.6盾构衬砌环管片拆除施工 (19)
5.7土方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21)
5.7.1上下台阶开挖法示意图 (22)
5.7.2全断面开挖法 (23)
5.7.3注意事项 (24)
5.8钢格栅及网片的施工 (26)
5.8.1格栅及网片加工 (26)
5.8.2钢格栅及网片安装 (28)
5.9喷射混凝土 (29)
5.9.1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29)
5.9.2原材料的要求 (30)
5.9.3喷射混凝土特殊技术要求 (30)
5.9.4保证喷射混凝土密实的技术措施 (31)
5.10初期支护背后注浆 (31)
5.11防水施工 (31)
5.11.1防水板施工工艺流程 (32)
5.11.2基面处理 (33)
5.11.3铺设缓冲层 (33)
5.11.4铺设PVC防水板 (33)
5.11.5盾构隧道与联络通道接口处防水施工 (35)
5.11.6环向施工缝防水构造 (36)
5.12.1二衬结构施工流程 (38)
5.12.2二次衬砌要求及注意事项 (40)
5.13钢管片格腔回填 (43)
六、监控量测 (44)
6.1盾构监测内容 (44)
6.2监测组织 (44)
6.3监测项目及监测仪器 (44)
6.3.1监测项目 (44)
6.3.2施工监测仪器 (45)
6.4盾构区间监测点布设 (45)
6.5监测频率 (45)
6.6监测方法 (46)
6.7数据分析、预测及上报 (47)
6.7.1监测数据管理流程 (47)
6.7.2监测数据分析及预测 (47)
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48)
7.1质量保证体系 (48)
7.2质量保证措施 (48)
7.2.1 初支开挖的质量保证措施 (48)
7.2.2 初期支护质量保证措施 (48)
7.2.3 结构防水质量保证措施 (49)
7.2.4 二衬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49)
7.2.5 注浆加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0)
八、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51)
8.1安全生产目标 (51)
8.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51)
8.2.1安全防护 (51)
8.2.2安全用电 (52)
8.2.3机械安全 (53)
8.2.4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5)
8.2.5矿山法施工通风和照明的安全措施 (56)
8.2.6 注浆安全措施 (56)
8.2.7施工期安全监测 (56)
九、工期保证措施 (56)
十、建筑物及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57)
10.1管线调查的范围与重点 (57)
10.2邻近通道上方管线保护措施 (57)
10.3施工监测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57)
10.4制定应急措施: (57)
十一、应急预案 (57)
11.1应急小组组织机构 (58)
11.2应急小组职责 (58)
11.3应急准备和报告制度 (59)
11.3.1应急准备 (59)
11.3.2事故报告 (60)
11.4应急预案的实施 (61)
11.5 应急物资准备 (62)
11.6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62)
11.7 启动应急预案 (63)
11.8 应急处置措施 (63)
11.9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66)
11.10应急演练 (66)
11.11应急联系电话 (67)
附件一:隧道临时支撑计算书 (69)
一、编制说明
1.1编制说明
(1)《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七篇区间工程第三分册铁心桥站~春江新城站区间第一分册平纵断面及衬砌环布置图》;
(2)《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七篇区间工程第三分册铁心桥站~春江新城站区间第二分册联络通道、泵站结构设计图》;
(3)《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第七篇区间工程第三分册铁心桥站~春江新城站区间第二分册联络通道、泵站结构设计图》(局部变更-区间右线纵坡调整变更);
(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6)《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9)《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1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1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7)《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B10108-2002);
(18)《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19)《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20)《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D12-XK01标铁心桥站~春江新城站区间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2014年4月);
(21)《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D12-XK01标铁心桥站~春江新城站区间岩土工程补充勘察报告》(2015年3月);
(22)《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D12-XK01标铁心桥站~春江新城站区间
沿线建(构)筑物调查施工方案》;
(23)<2009>87号文相关内容;
(24)国家、行业、南京市以及现行工程建设领域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有关的行业法规和法令等。
1.2编制范围
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03标铁心桥~春江新城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
1.3编制原则
(1)认真阅读理解和全面响应合同文件,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所有条款;
(2)严格执行设计图纸所要求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文件;
(3)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4)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采用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信息反馈指导施工;
(5)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体系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
(6)严格执行南京市有关文明工地的标准,周密安排交通疏解和管线保护,做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7)坚持科学发展观,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技术,上场后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本合同段工程项目开展科技攻关。
二、工程概况
区间起自设于铁心桥大街东侧的铁心桥站,向西垂直下穿铁心桥大街后,穿过江苏省社队工业局、吴韵汉风会所及凤翔山庄后抵达春江路,之后线路沿春江路向西走行,到达设于春江学校操场内的春江新城站。
区间隧道左线长度1281.075m;右线长度1283.869m。
覆土厚度约9.97~17.67mm,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隧道平面最小半径R=350m,左右线线间距为12.00~13.88m;区间隧道线路纵坡设计成“V”字形坡,最大纵坡23.748‰。
最小竖曲线半径R=3000m,隧道拱顶覆土9.97-17.67m。
为了满足区间防灾和排水的要求,于DK4+332.111(ZDK4+334.279)处设置联络通道兼泵房1座(编号为1号联络通道),线间距为12.37m,埋深25.806m;
原设计于DK4+720.000(ZDK4+720.000)处设置联络通道1座,线间距为12m ,埋深19.906m ,后由于右线纵坡调整变更,调坡后原位置左右线高差较大,需要对联络通道位置进行调整。
联络通道(编号为2号联络通道)由原来DK4+720移动至DK4+830,埋深调整至16m 。
两座联络通道均采用矿山法施工。
具体布置见图2.1-1所示。
图2.1-1区间平面布置图
三、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勘报告,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地层主要为①-2素填土、④-1b1+2可塑-硬塑粉质粘土、④-4e1+2中密-密实卵、砾石夹粉质粘土、J31-1全风化安山质凝灰岩、J31-2强风化安山质凝灰岩、J31-3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
层号
岩土名称 渗透性 围岩分类 土石等级 ①-2
素填土 弱透水 VI I ④-1b1+2
可塑-硬塑粉质粘土 不透水 V II ④-4e1+2
中密-密实卵、砾石夹粉质粘土 中等透水 V III J31-1
全风化安山质凝灰岩 弱透水 V III J31-2
强风化安山质凝灰岩 弱透水 V IV J31-3 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 弱透水 IV IV
1#联络通道兼泵站位于全断面J31-3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中,岩石强度
fr=30~40MPa 左右。
铁心桥站
春江新城
2号联络通道 1号联络通道
图3.1.1#联络通道兼泵站地质剖面图
2#
10MPa
3.2水文地质概况
3.2.1地下水类型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有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1)孔隙潜水
近地表分布,含水层岩性主要为①层人工填土。
含水层厚度0.40-4.5m,平均2.05m,其透水性和赋水性分部不均,水位埋深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形地貌的控制。
(2)孔隙承压水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④-4e1+2层卵、砾石夹粉质黏土。
隔水顶板为微-不透水的③-1b1+2层、③-2b3层、④-1b1+2层粉质黏土,隔水底板为下伏岩层。
距本次勘察,含水层厚度为0.20-4.70m、平均1.13m,其透水性、赋水性较好,水量大,受充填物影响水量分布不均,与下伏基岩裂隙水联系较为紧密。
(3)基岩裂隙水
场区下伏基岩为侏罗系龙王山组安山质凝灰岩及燕山期侵入岩,裂隙发育,局部岩体呈破碎状,本次勘察未揭穿,施工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漏浆,尤其是侵入岩与围岩结合部漏浆严重,其破碎-较破碎岩体中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处有地下水分布,其透水性及赋水性受裂隙连通性、充填物及补给来源等因素控制水量贫富不均,岩面起伏较大,局部基岩埋藏浅,枯水期一般水量不大,但丰水期在大气降水、上层潜水补给下水量较大,其余较为完整的岩体中透水性和赋水性较差。
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覆盖层中潜水与承压水水力联系微弱,而承压水与下伏基岩裂隙水水力联系较为密切。
3.2.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潜水: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及管道渗漏,排泄方式以自然蒸发为主。
(2)承压水:承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地下水径流的侧向补给及下伏基岩裂隙水的越流补给,排泄方式以侧向径流为主。
(3)基岩裂隙水:场区基岩岩性较为复杂,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为主,局部发育燕山期侵入岩,裂隙发育,岩面起伏较大,局部埋藏浅。
基岩裂隙水主要受上覆松散层中孔隙潜水、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及场区外地下水、地表水体的侧
向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人工开采。
3.3地表建(构)筑物及管线
3.3.1 1#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地表情况
1#联络通道位置地表主要为凤翔山庄三区熹园2层别墅,管线主要为通信管、电力管、污水管、雨水管,其中雨污水管线平行于联络通道方向。
图3.3.1 1号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地表情况图
3.3.2 2#联络通道地表情况
2#联通通道位置地表主要为春江新城一期、二期居民楼,且在道路正下方,车流量较大;管线主要为雨水管、污水管。
图3.3.2 联络通道地表情况图
3.4工程重难点
(1)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位置上方地表建(构)筑物、管线(雨污、电力)密集,对建筑物、管线的监测和保护作为施工的重难点;
(2)联络通道兼泵房地层为中风化安山质凝灰岩,岩石强度较高,导致开挖效率低,如何提高施工效率、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
(3)根据南京<2009>87号文关于联络通道施工控制难重点的描述。
四、施工总体筹划
4.1 施工安排
根据盾构施工进度以及现场施工条件,左线区间贯通后,联络通道由左线向右线开挖。
从施工准备开始,按正常情况考虑,每个联络通道计划工期如下:
表4.1.1联络通道计划工期
为了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工程,我单位从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责任明确、精干高效的原则出发,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高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调集以地铁施工为主,曾经担负过重、难点工程建设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如下:
图4.2.1 项目组织机构图
4.3施工现场布置
4.3.1 临水引入
为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投入,选择隧道内施工用水。
4.3.2 临电引入
隧道内施工用电由隧道布置的二级用电箱接入;地面施工及生活用电从指挥部提供的变压器接入,现场所有用电事宜由专业电工统一安排。
4.4拟投入主要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
4.4.1劳动力需用计划
(1)注浆人员组织:
分两班作业,每班组织如下:
(2)联络通道开挖人员组织:
分两班作业,每班组织如下:
分两班作业,每班组成人员如下:
表4.4.1拟投入主要机械设备表
(1)混凝土:C25早强混凝土;C35、P8和C35、P10模筑混凝土;
(2)二衬钢筋:HPB300级钢筋,HRB400E钢筋;
(3)钢筋网:HPB300级钢筋网(Ф8@150*150);
(4)壁后填充注浆:1:1水泥浆;
(5)注浆孔、排水孔:Ф300PVC管;
(6)防水材料:400g/m2土工无纺布、1.5mm厚PVC防水板、遇水膨胀止水胶条、钢边橡胶止水带;
(7)焊条:HPB300级钢筋焊条型号E43、HRB400E钢筋焊条型号E55;
五、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5.1联络通道施工概况
5.2.1技术准备
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讨论施工方法及措施,制定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5.2.2测量放线
(1)隧道内要在联络通道位置处放出通道中心轴线;
(2)在附近管片做好轴线定位参考点,便于后期对轴线的确定;
(3)对联络通道上方超前支护所用中管棚位置进行放样。
5.2.3监控量测
(1)联络通道施工为矿山作业,施工危险性较大,因此必须加强施工监测,由专人负责。
开工前应根据埋深、地质、地面环境、开挖断面和施工方法等进行
监测,拟定监测方案,施工中按规定进行量测;
(2)施工前做好联络通道所在位置的管线调查工作,加强地面监测,严格控制地面沉降,防止管线变形受损。
5.3施工流程图
图5.3.1 联络通道施工流程图
5.4联络通道超前支护
5.4.1洞内径向注浆
径向注浆加固区域为联络通道前后各10环,采用花管进行径向注浆。
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时以注浆压力为主,注浆量为辅。
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5~1.0MPa
5.4.2支护形式与范围
2座联络通道在圆形拱顶180°范围布置中管棚,入射角度1~3°(均由左线向右线打入)。
其中2#联络通道开挖过程中,在距右线联络通道洞门前3m处,在通道内向联络通道右线洞门打设超前小导管。
范围为拱顶180°,入射角度10~15°。
超前支护管内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水灰比1.5:1~1:1,水玻璃≧45Be,水泥浆与水玻璃比值1:0.5~1:1,注浆压力0.5~1.0MPa。
图5.4.1 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拱顶支护剖面图
5.4.2.1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及要点
(1)工艺流程
图5.4.3工艺流程图
(2)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
①圆形拱顶180°范围布置Φ42*3.25mm,环向间距0.3m,入射角度10~15°。
根据设计要求,对准孔位,不同入射角度钻进,要求孔位偏差为±3cm,入射角度偏差不大于1°;
②钻机就位:钻机按指定位置就位,调整钻杆的垂直度。
对准孔位后,钻机不得移位,也不得随意起降;
③钻进成孔:第一个孔施工时,要慢速运转,掌握地层对钻机的影响情况,以确定在该地层条件下的钻进参数。
密切观察溢水出水情况,出现大量溢水出水时,应立即停钻,分析原因后再进行施工。
每钻进一段,检查一段,及时纠偏,孔底位置应小于30cm。
钻孔和注浆顺序由外向内,同一圈孔间隔施工;
④小导管一端预先在地面做成锥尖型,其中锥尖长100mm,中间1.4m,管壁以200mm间距梅花型开钻10mm的出浆孔,末端1m不钻孔,导管接长时连接必须牢固;
⑤导管孔采用气腿式风钻钻孔,钻孔直径为φ50mm,钻孔孔眼深度大于导管长度,钻机顶入导管时,顶入长度不小于2000mm,钻进中需随时检测其仰角,管端置于钢格栅外侧,并与钢格栅点焊连结;
⑥封孔:注浆管外露部分与钻孔口初采用快速水泥进行填充封堵;
⑦注浆:注浆孔开孔直径不小于45mm,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同时密切关注注浆量,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时,应立即停止注浆,查明原因后采取调
整注浆参数或移位等措施重新注浆。
(3)注浆效果检测
注浆施工结束后,通过注浆体内钻孔,用压水、注水或抽水等办法测定土(砂)层的流量及渗透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进行补充注浆。
检查孔的数目每个循环设 2-3个检查孔,检查孔钻取岩芯,观察浆液充填情况,并检查检查孔内涌水量,检查孔涌水量小于0.2L/m.min,布孔的重点是地质条件不好的地段以及注浆质量较差或有疑问的部位。
5.4.2.2中管棚施工工艺及要点
圆形拱顶180°范围布置Φ60*5mm超前中管棚,环向间距0.3m,入射角度1~3°。
根据设计要求,对准孔位,不同入射角度钻进,要求孔位偏差为±3cm,入射角度偏差不大于1°。
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水灰比1.5:1~1:1,水玻璃≧45Be,水泥浆与水玻璃比值1:0.5~1:1,注浆压力0.5~1.0MPa。
5.5隧道支撑加固
打开通道洞门前,先对正洞管环进行加固(以通道为中心两边共计十环管片)。
纵向加固采用[14b槽钢,在管片起重螺母处用Φ50螺纹及M36螺栓栓接,环向加固采用I16工钢拱架,钢拱架与混凝土管片间采用橡胶垫隔离以保护管片免受损伤。
拱架和槽钢间采用M27螺栓连接,钢拱架和管片间隙以木楔背紧,加固方式见图4。
通道口处管片环为特殊管环,通道洞口范围内的管片为钢管片,管环加固后,可直接拆除。
(注:拆除部分位红色钢管片。
)
图5.5-1隧道临时支撑结构图
5.6盾构衬砌环管片拆除施工
对于联络通道洞门前的特殊衬砌环,利用导链以及支撑架对其进行拆除。
以下参考左开口衬砌环结构分析,需要拆除的部分为S3、S4、S5、S6、S9、S10;拆除顺序为先下后上。
衬砌环结构图如下:
图5.6-1左开口特殊衬砌环
管片拆除应在节点验收后,施工过程注意监测管片变形、开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停止施工。
施工过程要坚持“以人为主”的原则,考虑管片重量较大,应对人员做好安全教育以及个人防护工作。
拆除前,首先准备2台5t千斤顶,5t和2t手拉葫芦各一个。
将两台千斤顶架在被开管片两侧,中间用一根型钢横梁同钢管片直接相连接,通过千斤顶顶推横梁向外顶推钢管片。
操作时,要认真观察管片受力及位移情况,消除局部受阻因素,防止管片变形。
5t葫芦作为辅助拉拔管片用,一端挂住欲拆管片,一端系在对面隧道管片上,水平方向稍加力向外(隧道内)拉拔管片,要配合千斤顶操作。
2t葫芦悬吊在欲拆管片的上方,一端钩住欲拆管片,以防管片拉出时突然砸落在工作平台上(如图所示)
图5.6-2拉管片示意图
5.7土方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工艺
本区间两座联络通道均采用顺做法。
待超前支护和隧道支撑加固施工完成后,进行联络通道开挖。
开挖方法主要采用人工作业,开挖断面采用风镐人工开挖。
开挖后的土方用人工装土到区间隧道中运行的机动车(电瓶车)中运走。
两座联络通道主体结构开挖及支护方式主要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分析:部位相同点不同点
1#联络通道兼泵站
设置钢筋网片+钢格栅
(1)泵房开挖(2)上下台阶法开挖(3)支护形式无小导管
2#联络通道
(1)无泵房开挖
(2)全断面开挖
(3)支护形式有小导管表5.7.1 隧道开挖轮廓尺寸允许误差
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
1 拱顶高度+50,-0 量测隧道周边轮廓尺寸,绘制断面图核对
2 宽度+50,-0 每5~10m检查一次,在安装网构钢架和喷射砼
前进行
5.7.1上下台阶开挖法示意图
表 5.7.2 1#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开挖断面施工步骤
2#联络通道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参见图5.7.2。
7
5
3
1
(4)
(10)
(10)
(10)
(9)
(6)(6)
375
1(2)
1
(3)
(2)
1
图5.7.2 全断面开挖法示意图 表 5.7.3 2#联络通道开挖断面施工步骤
(1)严格按照规范、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注意工序的衔接,临时防护的拆除严格按步骤进行;
(2)隧道施工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
的原则; (3)隧道开挖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
分侵入衬砌(每1m2不大于0.1m2、高度不大于5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4)为保证隧道净空尺寸,严禁超挖、欠挖。
开挖完成迎土侧挂150mm×150mmΦ8钢筋网片及钢格栅,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喷射300mmC25早强混凝土,联络通道喷射250mmC25早强混凝土。
合理安排施工步序,使初支结构尽早封闭成环,确保施工安全。
其允许超挖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5.7.4 隧道允许超挖值(cm)
在隧道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欠挖,特别是在拱角、底板及墙角以上严禁欠挖。
当测量人员测出局部欠挖时,应继续开挖到设计部位。
隧道超挖控制在施工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对于正常的超挖采用锚喷支护结构相同的砼进行回填。
5.8钢格栅及网片的施工
钢格栅及网片是联络通道初支的一部分。
钢格栅主筋采用HRB400直径22mm 的钢筋加工。
在洞外分片加工,片与片之间采用L100*100*10mm角钢及配套M22螺栓连接。
放大样检验,洞内安装,并使拱架与通道轴线垂直,最后通过螺栓连接,使钢架成为一个整体。
5.8.1格栅及网片加工
联络通道格栅分M型和N型2种栅钢;其中M型格栅用于初支开挖洞口过渡段,N型格栅用于初支开挖标准段。
联络通道兼排水泵房钢格栅分M型、N型和K型3种栅钢;其中M型格栅用于初支开挖洞口过渡段,N型格栅用于初支开挖标准段,K型格栅用于泵房侧墙段。
格栅加工过程需注意的事项如下:
(1)钢格栅第一榀制作好后试拼,经现场拼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加工;其允许误差为:
①沿格栅钢架周边轮廓拼装偏差不应大于±3cm;
②格栅钢架由拱部、边墙、底部各单元钢构件拼装而成,各单元用螺栓连接,孔眼中心间距公差不超过±0.5mm;
③格栅钢架平放时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④其倾斜不大于2度,格栅钢架的任何部位偏离铅垂面不宜大于5cm。
(2)钢格栅和钢筋网采用的钢筋种类、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施焊必须符合图纸设计及钢筋焊接标准的规定;
(3)每榀拱架安装时,要认真定位,不偏,不斜,轮廓要符合设计要求,钢架加工采用冷弯加工,避免降低钢架强度及刚度;
(4)为保证钢架整体受力,按设计设置纵向连接钢筋,格栅钢架内外侧双层布置,连接筋采用Φ22mm钢筋,环向间距1.0m,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等级Ⅱ级;
(5)钢筋与法兰之间需采用Φ22mm钢筋帮焊,与格栅主筋双面焊接,焊缝高度不小于8mm。
图5.8.1格栅钢架施工工艺流程
(6)在初期支护形成“闭合”结构前,为减少初支下沉量,每榀拱架安装时,均在其底部设一块“托块”,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少下沉量;
(7)每榀拱架安装好后,在其拱脚处设置两根锁脚锚杆,以限制初支下沉和防止初支向通道内收敛变形,锁脚锚杆采用Φ25mm锚杆,长L=3m,与格栅钢架焊接牢固。
(8)钢筋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拱架(包括顶拱和墙拱架)须圆顺,直墙架须直顺,允许偏差为:拱架矢高弧长+20mm,墙架长度±20mm,拱、墙架横断面尺寸(高、宽)+10mm;
②钢架组装后须在同一平面内,其允许偏差为:宽度±20mm,高度±30mm,扭曲度20mm。
(9)钢筋网加工允许偏差为:钢筋间距±10mm,钢筋搭接长度±15mm。
5.8.2钢格栅及网片安装
(1)现场的钢格栅分单元堆码,并挂牌标识,以防用错。
安设前将格栅墙脚部位的松碴清理干净,并垫上钢板或木板,防止钢架下沉或失稳。
首先按控制中线架设格栅,按设计拱顶标高控制格栅顶部高程,然后再检查格栅支距,钢格栅设于曲线时,安设方向为该点的法线方向,安设于直线上时,安设方向垂直于线路中线,直线地段安装激光指向仪控制中线;
(2)钢架尺寸已考虑施工误差和预留变形量外扩50mm,其内侧保护层为40mm。
迎土侧垫块采用C25混凝土垫块,垫块在地面制作,牢固绑扎在钢格栅迎土侧主筋上,间距1.5m,梅花形布置。
两榀钢架间沿周边设Φ22间距1m梅花形布置的纵向连接筋,纵向连接筋与上榀纵向连接筋采用搭接焊连接并与格栅主筋焊牢,形成纵向连接体系。
然后在格栅迎土侧挂设150mm×150mmΦ8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与钢格栅牢固连接。
图5.8.2 联络通道兼泵房格栅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