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正弦定理》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正弦定理》PPT课件

2.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
(1)a=2Rsin A,b=2Rsin B,c=2Rsin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A=2aR,sin B=2bR,sin C=2cR(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3)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等于对应角的正弦比,即 a∶b∶c=sin A∶sin B∶sin C.
题型一 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
【学透用活】
[典例 1] (1)在△ABC 中,c= 3,A=75°,B=60°,则 b 等于 ( )
32 A. 2
3 B.2 2
3
6
C.2
D. 2
(2)在△ABC 中,已知 BC=12,A=60°,B=45°,则 AC=_________.
[解析] (1)因为 A=75°,B=60°,
[方法技巧]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就是根据题目条件,分析其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利用正
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如下:
(1)化边为角,走三角变形之路,常用的转化方式有:①a=2Rsin A,b=2Rsin
B,c=2Rsin
C(R
为△ABC
+ccos B=asin A,则△ABC 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解析:由射影定理得 bcos C+ccos B=a,则 a=asin A,于是 sin A= 1,即 A=90°,所以△ABC 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
答案:B
[应用二] 设△ABC 的内角 A,B,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 a,b,c.已知 bcos
形,故选 D.
答案:D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小结与复习课件(1)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小结与复习课件(1)
z
P1(x1 , y1 , z1 )
O
P2 (x2 , y2 , z2 )
x
y
本章易错点
1.在使用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时, 必须确保 D2+E2-4F否>则0 ,方程不表示圆. 2.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不能只看交点个数, 两圆有一个公共点,可能是外切,也可能是内切; 两圆没有公共点,可能是外离,也可能是内含.
2.联立两圆方程,看截得解得个数.
△<0
n=0
两个圆相离
△=0
n=1
两个圆相切
△>0
n=2
两个圆相交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 • 第一步:建系,几何问题代数化; • 第二步:解决代数问题; • 第三步:还原结论.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3.建立直角坐标系,满足建系规则才能建立右手坐 标系.
第四章 圆与方程
4.1圆的方程 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学法指点
1.要学会根据题目条件,恰当选择圆方程情势: ①若知道或涉及圆心和半径,我们一般采用圆的
标准方程较简单. ②若已知三点求圆的方程,我们常常采用圆的一
般方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公共 点的个数来来判断,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不能只通过公共点的个数来判断.
高考热点
1.用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解决问题.
(x a)2 (y b) 2 r2 x2+y2+Dx+Ey+F=0 (D2+E2-4F>0)
y
M r
A
O
x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圆与圆位置关系 的判定.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两点式方程》PPT (1)

高中数学必修二《直线的两点式方程》PPT (1)

示意图
方程
使用范围
x
a≠0,
b≠0
a
y
+ =1
b
谢谢!
解答有关问题.
思 维 脉 络
1.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名称



已知条件
P1(x1,y1),
P2(x2,y2),
其中 x1≠x2,
y1≠y2
示意图
方程
y-y 1
=
x-x1
x2 -x1
y 2 -y 1
使用范围
斜率存在
且不为 0
2.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名称
已知条件



在 x,y 轴上
的截距为 a,
b 且 ab≠0
P1(x1,y1 ),P2(x2 ,y 2 )的 点 的 直 线
都 可 以 用 方 程 (yyபைடு நூலகம் )(x2 x1 ) (x x1 )(y2 y1 )表 示 ;
x y
C.不 经 过 原 点 的 直 线
都 可 以 用 方 程 1表 示 ;
a b
D.经 过 定 点 的 直 线 都
可 以 用 y kx b表 示 .
M(
,
),即M( , )
2
2
2 2
3 1
y0
x5
过A(-5,
0),M( , )的直线方程为

1
3
2 2
0
5
2
2
整理得:x+13y+5=0
这就是BC边上中线所在的直线的方程。
练习1: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方程
(1)M(-1,4),N(1,10)
(2)P1(2,1),P2(0,-3)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件
Rt△EFG中,求得∠EGF =45° (2)∵BFIIAE ∴∠FBG(或其补角)为所求, Rt△BFG中,求得∠FBG=600
BACK
NEXT
6.课堂小结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相交直线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直线异面直线来自异面直线的画法 用平面来衬托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平移,转化为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答:从图中可看出,∠ADC=∠A₁D₁C₁, ∠ADC+∠A₁ B₁C₁ =180°
定理(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 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BACK
NEXT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复习回顾 在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四
个角,其中不大于90度的角称为它 们的夹角,用以刻画两直线的错开 程度,如图.
对?
答:共有三对
BACK
NEXT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空间这一规律是否还成立呢?
视察:将一张纸如图进行折叠,则各折痕及边a,b,c,d,e,... 之间有何关系?
allb llc lld lle ll ...
公 理 4 :在空间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传递性
BACK
NEXT
六角螺母
C
D B
BACK
NEXT
练习1:在教室里找出几对异面直线的例子 合作探究 一
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否一定异面?
答 :不一定:它们可能异面,可能相交,也可能平行。
a与b是异面直线
a与b是相交直线
BACK
NEXT
a与b是平行直线
1.异面直线的定义: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ppt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教学课件ppt

答案
返回
题型探究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类型一 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例1 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圆柱上底面圆上任一点与下底面圆上任一点的连线都是圆柱的母线; 解 错. 由圆柱母线的定义知,圆柱的母线应平行于轴.
解析答案
(2)一直角梯形绕下底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围成的几 何体是圆台; 解 错. 直角梯形绕下底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是由一个圆柱与 一个圆锥组成的简单组合体,如图所示.
答案
球的结构特征

图形及表示
定义:以 半圆的直径 所在直线为旋转轴, 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 简称球
相关概念: 球心:半圆的 圆心 半径:半圆的 半径 直径:半圆的 直径
图中的球表示为: 球O
答案
知识点五 简单组合体
思考 下图中的两个空间几何体是柱、锥、台、球体中的一种吗? 它们是如何构成的?


上看是由八个圆柱组合成的一个组合体,我们周围的很多建筑物
栏 目
和它一样,也都是由一些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本节我
开 关
们就来学习旋转体与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探究点一 圆柱的结构特征
问题 1 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叫做圆柱,那么圆
柱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圆柱有关的几个概念是
为旋转轴,将直角梯形绕旋转轴旋转一周而形成的旋转
体叫做圆台
相关概念:
圆台的轴: 旋转轴
圆台的底面: 垂直于轴 的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圆面
圆台的侧面: 不垂直于轴 的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 图中圆台表示为:
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PPT-第八章 -8-5-2直线与平面平行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教学课件PPT-第八章 -8-5-2直线与平面平行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D解析 由题图知正方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都与EF平行.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4.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
DA上的点(不与端点重合),EH∥FG,则EH与BD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异面
D.不确定
A解析 ∵EH∥FG,EH⊄平面BDC,FG⊂平面BDC, ∴EH∥平面BDC, 又EH⊂平面ABD且平面ABD∩平面BDC=BD, ∴EH∥BD.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反思感悟
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关键是在平面内找一条直线与 已知直线平行,常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基本事实4等.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跟踪训练
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P是平面ABCD外一点,M,N分 别是AB,PC的中点.求证:MN∥平面PAD.
所以 a∥EG,即 BD∥EG,所以AACF=AAEB.
又EBGD=AAEB,所以AACF=EBGD, 于是 EG=AFA·CBD=55×+44=290.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反思感悟
(1)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找线线平行,利用线线平行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即 可求线段长度. (2)通过定理的运用和平行的性质,提升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素养.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典例剖析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1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BC,CC1,BB1的中点, 求证:EF∥平面AD1G.
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RJ·A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小结与复习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小结与复习课件

例2 过点M(-3,-3)的直线l 被圆x2+y2+4y-21=0所截得的弦 长为 ,求直线l的方程.
y A
C M
o
x
B
例3 求过点P(2,1),圆心在 直线2x+y=0上,且与直线x-y-1=0 相切的圆方程.
2x+y=0
P
作业:
P128练习:2,3,4. P132习题4.2A组:2,3,5.
y
y
y
C
C
C
o
x
o
x
o
x
D=0
E=0
F=0
知识探究二:圆的直径方程
思考1:已知点A(1,3)和B(-5,5),如 何求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方程?
思考2:一般地,已知点A(x1,y1), B程(如x2,何y?2),则y以线P段AB为直径的圆方
B
A
o
x
(x-x1)(x-x2)+(y-y1)(y-y2)=0
x2+y2-6x-4=0
例2 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M(2,1), 且与圆C:x2+y2-3x=0相交于A、B两 点,若圆心M到直线AB的距离为 ,求 圆M的方程.
A
DC
M
B
x2+y2-4x-2y-1=0
作业:
P132习题4.2A组:4,6,9,10.
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问题提出
通过直线与圆的方程,可以确定 直线与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对 于生产、生活实践以及平面几何中 与直线和圆有关的问题,我们可以 建立直角坐标系,通过直线与圆的 方程,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 对此,我们必须掌握解决问题的基 本思想和方法.
位于台风中心正北40 km处,如果这艘
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复习课 第1课时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复习课 第1课时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0°=
=
| - || + |

+

λ= .
答案:(1)B
(2)


=
-
+

=

,

专题四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4】 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

a=7,b=8,cos B= -.
(1)求A;
(2)求AC边上的高.
=


,


,则

λ 的值为
.


,

解析:∵ =
∴ =


,


=


,

=2
.



,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 = + ,

∴=λ=λ( + )=λ +


∵E,F,K 三点共线,∴λ+2λ=1,∴λ=.
设所求向量的夹角为 θ(0°≤θ≤180°),
由题意可得
(-)·
cos θ=
|-|||
=

×
则向量 2a-b 与 a 的夹角为 45°.
答案:(1)C (2)2 (3)45°
=

,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两种求解方法
(1)当已知向量的模和夹角时,可利用定义法求解,即

b=|a||b|cos θ(θ为a与b的夹角).

=(16-9 )

=(16×62-9×42)=9,
故选 C.
(2)(方法一)|a+2b|= ( + )= + · +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课件
条件是两平面有一个公共点; 结论是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这个点的直线。
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条件是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 结论是过这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空间中两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
1、相交
m P
l
2、平行
m l
3、异面直线
m
l
P
只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在同一平面
位置关系 外离 外切 相交 内切 内含 代数表示 d R r d R r | R r | d R r d | R r | d | R r |
用坐标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 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 代数问题;
A a, A, a ,
图形
Aa
符号语言
Aa
文字语言(读法)
点在直线上
A a Aa
A
A
点不在直线上 点在平面内
A
A 点不在平面内
A ab a b A 直线a、b交于点A
图形
a
a
a A
符号语言
a
文字语言(读法)
直线a在平面 内
a

直线a与平面
无公共点
几何方法
待定系数法
求圆心坐标 (两条直线的交点) (常用弦的中垂线)
设方程为 (x a)2 ( y b)2 r2 (或x2 y2 Dx Ey F 0)
求 半径
列关于a,b,r(或D,E,F)
(圆心到圆上一点的距离)
的方程组
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解出a,b,r(或D,E,F), 写出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复习课 第1课时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人教B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复习课 第1课时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32+8=40个.
答案:40
专题二
排列组合的应用
【例2】 6名女生(其中有1个领唱)和2名男生分成两排表演.
(1)每排4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领唱站在前排,男学生站在后排,每排4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解:(1)要完成这件事,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从 8 人中选 4 人站在前排,另 4 人站在后排,共有C84 C44 种不同的排法;
(
)
A.122
B.135
C.154
D.165
(2)如图,给矩形A,B,C,D涂色,要求相邻的矩形涂色不同,现有4种不同的颜
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涂法有(
A.72种
B.48种
C.24种
D.12种
)
解析:(1)可以组成7×8×8=448个三位数,
其中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7×7×6=294个,
故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有448-294=154个.
3
答案:2
=
专题四
项的系数和问题
【例4】 (1)若(a+x)(1+x)4的展开式中x的奇数次项的系数之和为32,则
a=
.
(2)若(x+2+m)9=a0+a1(x+1)+a2(x+1)2+…+a9(x+1)9,且(a0+a2+…+a8)2-
(a1+a3+…+a9)2=39,则实数m的值为
.
解析:(1)设(a+x)(1+x)4=a0+a1x+a2x2+a3x3+a4x4+a5x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余弦定理》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余弦定理》PPT课件

[微思考] 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有什么关系? 提示: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解三角形的定义:
一般地,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 的_元__素__.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_解__三__角__形__.
(二)基本知能小试
1.判断正误:
2×( 6+ 2)×2 3×cos 45°=8,
所以 b=2 2. 由 cos A=b2+2cb2c-a2,
得 cos A=2
22+ 6+ 2×2 2×
22-2 6+ 2
32=12.
因为 0°<A<180°,所以 A=60°.
(2)由余弦定理,得 a2=b2+c2-2bccos A =(b+c)2-2bc(1+cos A), 所以 49=64-2bc1-12,即 bc=15. 由bbc+=c1=58, 解得bc==53, 或cb==35.,
二、应用性——强调学以致用 2. 在古希腊数学家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记载了著名的海伦公式,利用
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b,c, 则其面积 S= pp-ap-bp-c,这里 p=a+2b+c.已知在△ABC 中, BC=6,AB=2AC,求当△ABC 的面积最大时,sin A 的值. [析题建模] 由海伦公式,结合基本不等式,求出△ABC 的面积最大时 边 AB 及 AC 的长.再由余弦定理求出 cos A,进而求出 sin A.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明确目标
发展素养
1.借助向量的运算,探索三角 1.通过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学习及运
形边长与角度的关系,掌握 用,提升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逻辑推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高中数学人教B版 必修第二册 对数运算法则 课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 必修第二册  对数运算法则 课件
如何运用lg3和lg5 来计算log35?你有什么想法?
分析:设log35=x,则可以得到 3x=5 ,从而有lg3x=lg5,
lg5
即xlg3=lg5,从而有x=
lg3
换底公式:
=log35.
log
logab=
log
(其中 a>0 且a≠1,b>0, c>0且c≠1)
例题精解
例题精解
例一 用logax, logay, logaz表示
解:
下列各式:
(1)原式=loga(xy)- logaz

(1)loga ;

=logax+logay-logaz;
(2)原式=logax3+logay5
(2)loga(x3y5);
2
(3)loga
3

.
=3logax+ 5logay;
1
2
1
我们可以由以下推导可得:

loga =loga(MN-1)

=logaM- logaN .
新课讲授
对数运算法则:
loga(MN)=logaM+ logaN
logaM =logaM

loga =logaM
logaN
(其中, a>0且a≠1, M>0 ,N>0, ∈ )
新课讲授
二、换底公式
进而推广到真数为有限多个正因数相乘的情形,即:
loga(N1N2···Nk)=logaN1+···+loga Nk.
正因数相等时有: logaNk=klogaN .
新课讲授
2. logaM =logaM
我们可以由( ) =× 可以证得,证明留作练习.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向量的数乘运算》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向量的数乘运算》PPT课件

)
2.4(a-b)-3(a+b)-b等于(
)
A.a-2b B.a
C.a-6b D.a-8b
答案 D
解析 原式=4a-4b-3a-3b-b=a-8b.
1
3.在△ABC 中,D 是 AB 边上一点.若 = , = +λ,则
2
λ=
.
1
答案
2
解析 ∵ = ,∴D 是 AB 的中点.
|| ||


,则是以 A 为起点,向量

所在线段为邻边的菱形对角线对应
|| ||
的向量,即在∠BAC 的平分线上.
∵=λ,∴, 共线.
∴点 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内心.
方法点睛 (1)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
交点,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x+y 且 x+y=1.
2.利用向量共线求参数的方法
判断、证明向量共线问题的思路是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寻求唯一的实数λ,
使得b=λa(a≠0).而已知向量共线求λ,常根据向量共线的条件转化为相应向
量系数相等求解,利用待定系数法建立方程,从而解方程求得λ的值.若两向
量不共线,必有向量的系数为零.
(2)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外
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若M是△ABC内一点,且满足
||=| |=| |,则点 M 为△ABC 的外心.
(3)三角形的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
(4)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若 G 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 +
C.b-a D.a-b
(2)已知2a-b=m,a+3b=n,那么a,b用m,n可以表示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概率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概率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名都是女生”这两种结果,当选出的是1名男生、1名女生时,它们同时发生.
(3)是互斥事件.理由是“至少有1名男生”包括“1名男生、1名女生”和“2名
都是男生”这两种结果,它与“全是女生”不可能同时发生.是对立事件.这两
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所以是对立事件.
反思感悟 1.判断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时,主要用定义来判断.当两个事件不
1
(3)P(A∪B)=P(A)+P(B)=
6
3
+
6
=
2
.
3
(4)设事件A=“甲命中”,事件B=“乙命中”,则“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命中”
为事件A∪B,
∴P(A∪B)=P(A)+P(B)-P(A∩B)=0.8+0.5-0.4=0.9.
课堂篇 探究学习
探究一
互斥、互为对立事件的判断
例1判断下列各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互斥事件,那么是不是对立事
互为对立.
(3)对于概率加法的一般公式P(A∪B)=P(A)+P(B)-P(A∩B),当A∩B=⌀时,就
是性质3.
微思考
在同一试验中,设A,B是两个随机事件,若A∩B=∅,则称A与B是两个对立事
件,此说法对吗?
提示不对,若A∩B=∅,仅能说明A与B的关系是互斥的,只有A∪B为必然事
件,A∩B为不可能事件时,A与B才互为对立事件.
能同时发生时,这两个事件是互斥事件;当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
个发生时,这两个事件是对立事件.
2.当事件的构成比较复杂时,可借助于集合的思想方法进行互斥事件、对
立事件的判定.
延伸探究在本例中,若从中任选
解 (1)是互斥事件.理由是在所选的3名同学中“恰有1名男生”实质是选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 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 率得到。
k
y 2 y1 ( x1 x2 ) x2 x1
2 2 2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2
2
D E , 2 2
2
r
1 D 2 E 2 4F 2
2
2
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 ,圆 ,圆心 C a, b 到l的距离为 l : Ax By C 0 有 C : x a y b r ; ; d r l与C 相离 d r l与C相切 d r l与C相交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 k 不存在,验证是否成 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 =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 方程为(x0-a)(x-a)+(y0-b)(y-b)= r2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 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两个平面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 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 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 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 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2 2 2
d
Aa Bb C A2 B 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 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C : x a y b r C : x a y b R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d Rr 当 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d Rr 当 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 一条; Rr d Rr 当 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 公切线; d Rr 当 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d Rr 当 时,两圆内含; d当 时,为同心圆。 0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 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二面角
(1) 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 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 二 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 [0°,180°] (3) 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 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 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 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 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最小角定理: 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是斜线与该平面内任一条直线所成 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 理: 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这个 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 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esp.直线和平 面 垂直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 果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 内的任意 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a 和平面 互相垂直.直线a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叫做直线a的垂面。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 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 的倾斜程度。 当时,; 当时,; 当时,不存在。
直线系方程:
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 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 线系:(C为常数
过定点的直线系
① 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② 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l1 : y k1x b1 l2 : y k2 x b2 l1 // l2 k1 k2 , b1 b2 l1 l2 k1k2 1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 斜率的存在与否。 (6)两条直线的交点 l1 : A1x B1 y C1 0 l2 : A2 x B2 y C2 0 相交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与 平面相交、与平面平行 ①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 成的锐角。 esp.空间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 量) 规定:a、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 角为直角,b、直线与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 所成的角为0°角 由此得直线和平面所成角 的取值范围为 [0°,90°]

l2
交点坐标 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 l; 方程组有无数解 1 // l 2 l1与l2重合 B x2 , y2)是平 (7)两点间距离公式:设 A( x1, y1 ),( 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 | AB | ( x2 x1 )2 ( y2 y1 )2 (8)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 Px0 , y0到直线 l1 : Ax By C 0 的距离 d Ax0 By0 C 2 2 A B (9)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 的距离进行求解。
A1 x B1 y C1 0 A2 x B2 y C 2 0
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 x a y b r ,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x y Dx Ey F 0 当 时,方 D E 4F 0 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半径为 当 D E 4F 0 时,表示一个点; 当 D E 4F 0 时,方程不表示 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 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 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 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 1、 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 平行、 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 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 定定理:用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与平 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 成的角:范围为 ( 0°,90° ) esp.空间向量法 两 异面直线间距离: 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 esp.空 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 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2)没有公共点— — 平行或异面
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 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 两平 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 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 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 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ttention: 二面角求法:直接法(作出平面角)、 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面积射影定理、空间向量之 法向量法(注意求出的角与所需要求的角之间的等 补关系)
多面体
A.棱柱 棱柱的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两个四边形的 公共边都互相平行,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 做棱柱。 棱柱的性质 (1)侧棱都相等, 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 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 的两条侧棱的截面(对角面)是平行四边形
棱锥
高 中 数 学 必 修 二 复习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
基本概念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 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 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3: 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等角定理:如 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 么这两个角相等。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 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 于这个平面。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 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和平面平行 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 么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 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平行。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 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 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 点斜式表示.但因 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④截矩式: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 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1各式的适用范围 2特殊的方程如: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 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