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一章(通识)共49页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以后,形成了国学(大学、小学)与乡学的教育 系统。
12
2) 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 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礼、乐、射、御、 书、数)
古希腊:文法、拉丁和修辞 古罗马:军体和道德教育 中世纪: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逻
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3
学校产生的条件: a)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 b) 体脑分工,出现了专职教师 c)文字的产生与文化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24
二、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萌芽阶段 特点:
1.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 习俗的水平上,教育思想散见于哲学家和思想家 的著作中。
2. 理论缺乏系统性, 概括的程度不高, 表述方 式多采用比喻, 类比, 格言和预言等方式。
25
代表人物和著作 中国—
孔子与论语》: 学思结合 学行结合 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1) 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生产性 4)教育的终身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7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历史发展
一. 教育学概述 二.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的一门科学。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990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联系。
26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 教学相长 • 藏息相符 • 预时孙摩 • 长善救失 • 善喻善教
27
西方—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政治学》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培养》
28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特点: 1. 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 2. 形成的专门的概念和概念体系 3. 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产生了一批教育家和教育专著
14
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棍棒纪律 5)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5
3. 近代教育 1) 扩大了学校教育范围 2) 教育同生产劳动趋于结合,学校的生产性日益 突出 3)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4) 教育的世俗化 5)教育的复杂程度提高
16
4. 信息社会的教育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 切“中介”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5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影响与学生间的中介 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教育影响
教师
学生
6
二.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10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 1) 教育水平低下。内容简单,方式主要是口耳
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2) 教育没有阶级性; 3) 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相融合。
11
2. 古代教育 1) 学校的产生
根据《孟子》记载:“设庠、序、校以教之,庠者养 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0
2. 基本学科:普通教育学 教育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德育原理 学校管理学
21
3. 应用学科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 教育工艺学
22
4. 分类学科 学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23
5. 交叉学科 教育哲学 教育经济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人类学
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评价: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忽略了教育是有意识的文化、社会现象。
9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
斯基、康斯坦丁诺夫 • 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
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 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 代表人物: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 英国教育家 沛西.能(1870-1944)
• 观点:人类教育是一种本能行为,是从动物的教 育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7
• 评价:第一次提出教育起源问题;但否认了人与 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8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 代表人物:
上所施也,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2
西方: Educare 拉丁文, 引出的意思。就是采用一定 的手段,把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 从一种潜质变为现实。
可见,我国教育偏于“外铄论”;而西方教育 偏向于“内发论”,从词源可以找到根据。
3
(二) 教育的定义
广义: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 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代表人物和著作: <英>培根 (F. Bacon, 1561-1626) 首次提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9
<捷克> 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1632), 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30
主要贡献: •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让一切男女
狭义:即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
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 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4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广义上是从事教育的人,狭义上主要指 “教师”。
学习者或受教育者:学生。教育活动就是学习者在 各种教育活动中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 才能、思想的过程。
18
• 教育的两大规律: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 普通教育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和 中小学教育的特殊规律。
19
(二)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
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教育类学科 构成的学科总体。
1. 基础学科 教育史 (中、外) 教育心理学
本章主要内容
• 教育的概念 • 教育产生和发展 • 教育学的概念 •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1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 教育的概念
(一)词源 在我国,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教”
和“育”的象形文字,但二者一直分开使用。 “教育”作为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
12
2) 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 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中国古代:六艺教育(礼、乐、射、御、 书、数)
古希腊:文法、拉丁和修辞 古罗马:军体和道德教育 中世纪: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逻
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3
学校产生的条件: a)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 b) 体脑分工,出现了专职教师 c)文字的产生与文化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
24
二、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一)萌芽阶段 特点:
1.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和 习俗的水平上,教育思想散见于哲学家和思想家 的著作中。
2. 理论缺乏系统性, 概括的程度不高, 表述方 式多采用比喻, 类比, 格言和预言等方式。
25
代表人物和著作 中国—
孔子与论语》: 学思结合 学行结合 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1) 教育的全民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生产性 4)教育的终身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7
第二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历史发展
一. 教育学概述 二. (一)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 的一门科学。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1990
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联系。
26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 教学相长 • 藏息相符 • 预时孙摩 • 长善救失 • 善喻善教
27
西方—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 《政治学》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培养》
28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特点: 1. 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 2. 形成的专门的概念和概念体系 3. 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4. 产生了一批教育家和教育专著
14
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棍棒纪律 5)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5
3. 近代教育 1) 扩大了学校教育范围 2) 教育同生产劳动趋于结合,学校的生产性日益 突出 3)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 4) 教育的世俗化 5)教育的复杂程度提高
16
4. 信息社会的教育
教育影响(教育中介):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 切“中介”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材料、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
5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影响与学生间的中介 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教育影响
教师
学生
6
二.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10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1. 原始社会的教育 1) 教育水平低下。内容简单,方式主要是口耳
相传和实践中的模仿; 2) 教育没有阶级性; 3) 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相融合。
11
2. 古代教育 1) 学校的产生
根据《孟子》记载:“设庠、序、校以教之,庠者养 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0
2. 基本学科:普通教育学 教育原理 课程与教学论 德育原理 学校管理学
21
3. 应用学科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 教育工艺学
22
4. 分类学科 学前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23
5. 交叉学科 教育哲学 教育经济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统计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人类学
美国教育家孟禄(1869-1947) •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评价: 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新说,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忽略了教育是有意识的文化、社会现象。
9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 代表人物:前苏联的米丁
斯基、康斯坦丁诺夫 • 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
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 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 代表人物: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1831-1902) 英国教育家 沛西.能(1870-1944)
• 观点:人类教育是一种本能行为,是从动物的教 育继承和发展而来的。
7
• 评价:第一次提出教育起源问题;但否认了人与 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8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 代表人物:
上所施也,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2
西方: Educare 拉丁文, 引出的意思。就是采用一定 的手段,把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 从一种潜质变为现实。
可见,我国教育偏于“外铄论”;而西方教育 偏向于“内发论”,从词源可以找到根据。
3
(二) 教育的定义
广义: 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 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代表人物和著作: <英>培根 (F. Bacon, 1561-1626) 首次提出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9
<捷克> 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 (1632), 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30
主要贡献: •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让一切男女
狭义:即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
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 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 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4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广义上是从事教育的人,狭义上主要指 “教师”。
学习者或受教育者:学生。教育活动就是学习者在 各种教育活动中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 才能、思想的过程。
18
• 教育的两大规律: 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育适应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 普通教育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一般规律和 中小学教育的特殊规律。
19
(二)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
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教育类学科 构成的学科总体。
1. 基础学科 教育史 (中、外) 教育心理学
本章主要内容
• 教育的概念 • 教育产生和发展 • 教育学的概念 •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1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 教育的概念
(一)词源 在我国,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教”
和“育”的象形文字,但二者一直分开使用。 “教育”作为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