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致,合力最大

合集下载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提升,两者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重点有以下几点: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则通过课堂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内容的相互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有着各自的重点,但它们也有相互补充的地方。

家庭教育主要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情感体验等方面,而学校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则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思想和理论。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采用故事、游戏、情境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让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则更喜欢使用多媒体、实验、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效果的评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必须经过评估,以确定它们的有效性。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定期对子女进行沟通、反馈,以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

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则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的未来教育提供依据。

总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德、情感为主,注重道德教育;而学校教育则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和教师如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和教师如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和教师如何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一、共同的目标家长和教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双方应该共同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确保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只有目标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二、定期沟通家长和教师应该定期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和问题。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双方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看法和想法,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信任家长和教师之间要建立信任关系。

双方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负责。

只有建立了信任关系,才能更好地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互相尊重家长和教师之间要互相尊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或批评对方。

双方应该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负责。

只有互相尊重,才能更好地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同步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同步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双方可以通过参加家长会、教育培训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

六、监督与反馈家长和教师应该相互监督和反馈,确保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双方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了解孩子的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和方法,确保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七、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家长和学校之间要建立合作机制,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负责。

双方可以通过制定家校合作计划、组织家长会等方式,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八、培养良好习惯家长和教师都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双方可以通过引导孩子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勤奋学习等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些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转变观念促进和谐发展

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转变观念促进和谐发展

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转变观念促进和谐开展西华池小学 X海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

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一、家校携手合作的重要性〔一〕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关怀,以与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一样,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一样,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二〕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守如此》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X》的要求对学生进展行为规X教育。

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

家庭是学生承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承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

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学校家庭两方面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条是要与时交流信息。

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对待父母的态度等,以便有针对性的进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家长也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还想知道学校是怎样开展工作的。

建立家校联系后,能使这一渠道更畅通,学校与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目标要求更一致。

〔四〕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的环境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一种动力,因此,家长在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下,不断的提出改善学校教育的要求,传授社会上的经验,调动家长与社会成员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力的教育资源去优化、促进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承受的教育更完整。

家校合作问题讨论——家校共育,路在何方

家校合作问题讨论——家校共育,路在何方

家校合作问题讨论——家校共育,路在何方文| 刘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殷飞首先,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儿童成长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儿童营造一个比较系统的成长环境。

通过家庭的教育、引导,孩子能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学校知识体系的教育,也需要儿童在家庭中形成比较系统的跟进训练、强化、复习等。

因此,家校合作对于儿童的知识学习来说很有价值,对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也是如此。

其次,家校合作能够完善和提升学校办学的民主性。

鼓励更多家长参与到学校办学中,引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程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是学校民主办学的一个趋势。

最后,家校合作能够推动家庭教育的改善、家长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社会的治理,有利于社会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

▇ 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校长 伊永贵教育生态系统是由施教者、受教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要使学生的情智和人格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就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目标与行为标准高度契合。

▇ 温州市籀园小学校长 金子翔家校合作的意义在于:可达成教育理念的统一,促“教”在学校,“育”在家庭。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家校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有效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目前,家校合作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落地,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家校合作的意义何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真正实现同频共振?基于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一线教师、校长和相关教育专家进行讨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家校合作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备受推崇,其意义何在?家庭和学校如同孩子成长的双足当下,家校合作在发挥育人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您看来,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互动不良使家校合作背离初衷进教育行为的一致性;可达成教育资源、教育内容的共享,促使教育更多元、更丰富;可达成教育力量的互补,使教育合力最大化;可达成互评互促,对教育效果的评价更客观,使教育更健康。

如何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如何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如何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发力:共育人才的紧密协同策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两大支柱,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只有共同发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能。

然而,现实中,学校与家庭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目标不一致等问题,造成教育合力难以形成。

因此,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必须明确共识,确立共同目标学校和家庭首先要达成共识,明确教育目标和价值观。

双方应定期交流沟通,分享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学生成长情况等信息,共同制定教育目标,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介绍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和鼓励家长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家长也可以积极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共同制定孩子的成长计划。

二、加强沟通,搭建桥梁平台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学校与家庭合作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公众号、家长课堂、家长委员会等平台,及时发布学校通知、课程安排、活动信息等,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情况,并提供沟通反馈渠道。

家长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分享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兴趣爱好,共同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三、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学校和家庭可以利用各自优势,整合教育资源,最终形成协同育人体系。

学校可以将课堂学习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布置一些家长能够完成的作业,帮助和鼓励家长利用家庭资源辅助孩子学习,比如,参观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等。

家长也可以借用自身经验和资源,为学校提供教学素材、参与课程建设、协助学校积极开展活动等。

四、共同学习,提升育人水平学校和家庭都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育人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家长沟通技巧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参加家庭教育讲座、阅读相关书籍等,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增强自身教育水平。

五、注重评价,促进良性循环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建立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品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定期反馈评价结果。

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一、家园合作的概念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

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活动,既有重要的法律依据,又有显著的现实效果;要想使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的合作活动能顺利地进行,就必须制定、执行必要的规章制度。

二、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合作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人类最初的幼儿教育是家庭承担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责任转移到幼儿园。

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的重要性又重新受到重视。

幼儿园不能消亡,但却不能以幼儿园完全取代家庭。

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

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等。

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我国已经有研究证明。

在幼儿的社会姓发展方面,家庭教育的效果并不亚于幼儿园。

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在城市里,尤其是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家庭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还超过了幼儿园。

当然幼儿园与家庭的特点、长处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但家庭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不能不予以高度的重视。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那教育效果就将倍增。

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1)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2)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信息源;(3)家长参与幼儿在园的活动能够大大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4)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5)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是幼儿园教育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幼儿园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合力学校教育.doc

教育合力学校教育.doc

教育合力学校教育1教育合力的重要意义及条件1.1教育合力的重要性教育合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教育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教育功能。

教育合力,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及专业的从业人员,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高效性,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最早接受的教育,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因材施教。

教育具有信息量大、形式灵活等特点,且具有时空的延展性。

只有三者优势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教育合力,有利于实现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从时空上看,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生活空间相对固定。

学生与的接触主要通过与邻里之间的人际交往、参加社区活动以及网络的形式进行。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作用,以良好的教育活动占据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就能使学生始终处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使身心得到健康。

1.2教育合力的条件ﻭ要教育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教育都必须要坚持正面教育,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首先,学校教育要坚强有力。

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因素.学校教育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严密、内容科学,有科学的管理和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教师,这些都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拟的。

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有力地教育和引导。

其次,家庭教育要科学合理。

家庭教育为青少年一生的奠定基础。

因此,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特别是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活中,虽然每位家长都非常重视子女的培养,但家庭教育毕竟不像学校教育那样系统科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家庭教育不能成为学生主导教育方式的原因之一。

最后,教育要积极健康。

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环境对学生既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影响。

家校携手 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携手 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一个人的成长,与良好的教育密切相关。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

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缺少任何一方面,教育都是残缺的。

然而今天的社会现实,一个孩子从进入校园那天开始,学校教育似乎成了孩子人生教育的主宰。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碰到这样一些家长,只听见他们总是在和老师说:“老师,我的孩子托付给您了,实在麻烦您了……”“老师,您看我的孩子怎么办,我全听您的,您尽管对我的孩子多加压。

”“老师,孩子只听您的,我们在家不管怎么说都当耳边风。

”诸如此类的话语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都可听到,殊不知,这样做往往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因为,忽视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同样是苍白无力的。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学校要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落实素质教育的“两全一主”要求,学校教育更应该走出校园,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得到家长(包括他们的亲戚朋友)的配合,从而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

一、形成教育合力让各种教育力量在方向上保持一致。

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各种教育力量方向一致。

各种教育力量可以在影响渠道、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上各不相同,但都应具有共同的指向,即培养我们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就在于确保方向一致。

通过整合,使各种教育力量协调一致,互相配合,达到教育一体化的状态。

二、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班级教育合力是一个系统,它将各种分散的教育力量加以优化组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从而避免了各种力量间相互抵触,彼此消化的状况。

同时,整合不仅指对现存的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各种教育力量进行协调,而且包括主动开发、挖掘、扩大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原先并非属于教育的力量整合到班级教育合力中来,例如:通过家长联系交警中队,让孩子到交警中队去参观,了解交通民警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感受民警良好的精神风貌,深切感受到了交通民警在确保一方平安中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通过参观,学生们对交警们心系群众,依法办事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学生们纷纷表示要模范遵守交通法规,努力为创建良好的社会交通环境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各种信息,各种资源,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和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这使得当今的教育不能够再关起大门办学校,学生也已经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多种渠道获得各种信息,包括多元化价值观和各种社会思潮,这些都将对他们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这种形势下,湖北省教育厅发起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整合教育资源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首先,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班主任必须想办法整合教育资源,力求形成教育合力。

当前的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很强;对外界新鲜事物和信息接受快,很容易被外界的信息所左右。

因此正确、良好的教育引导可以使学生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

如果我们能将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所有教育因素、手段都向同一个正确的目标上引导,使各种教育效果具有一致性,将会产生巨大的合力,从而避免几种教育因素相互冲突、相互抵消,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整合教育资源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

学校的各年级和各班级如果能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共抓齐管,全员育人”教育氛围,上至校长,下至普通员工,包括临时工,遇事就管,发现问题就过问,看见不文明行为就教育,应管尽管,能帮尽帮。

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时时处处都有能坚持正确教育导向的教职员工予以提醒,帮助和教育,既可以增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积极上进的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这样也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真正使学校教育令学生满意,令家长满意,令社会满意。

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教育资源是能对学生产生教育功能、制约影响的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

校内主要教育力量包括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两大方面,校外教育力量主要包括家长和社会教育力量。

谈谈教育合力

谈谈教育合力

谈谈教育合力大家眼里的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方面对教育形成的力;我所说的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内部各处室、各年级对学生共同教育形成的力。

比如,三月份政教处以“习惯养成”为主题,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年级自然是大力配合,那么处室呢?总务处是不是应该在吃饭的时候对学生用餐情况进行教育?教导处是不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方面的教育?办公室是不是应该通过宣传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如果每个处室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围绕教育学生进行的,那么,我就认为我们形成了教育合力。

当前,看我们学校情况,各处室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情况,所以我想谈一谈我们学校内部的教育合力问题。

教育合力首先表现为方向一致。

大的方面讲,是我们的办学方向,就是把学校建成质量一流、文化深厚、风景优美的中原名校;小的方面讲,是我们的育人方向,就是把学生培养有会自由思考、独立判断,有担当精神、家国情怀的学生。

这就要求,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事往一处谋。

其次是时空对接。

对我们而言,主要表现为无缝隙、无盲区管理。

值班人员的时空对接,管理人员的时空对接、处室和年级的时空对接,都要求做到无差错、无失误。

前天董英英老师说了一番话,很令我感动。

她说:“高三学生到了需要内化、需要提升的阶段。

现在我中午不再午休,吃过饭赶紧来到教室,为的是学生有问题时能第一时间找到我。

我认为,学生的时间是学生的,老师的时间也是学生的,我们不仅要精准教学,还要精准指导。

”我觉得这就是很好的时空对接。

当然,我们学校还有很多优秀的班主任都做到了这一点儿,现在我希望的是我们各处室做到这一点儿。

比如昨天晚上,风力达到了八九级,领导和值班人员在学校,有没有到岗位上?学生下自习,关键地段有没有人值守?这也是需要我们做好时空对接工作的。

第三是作用互补。

就像我们学校护松树的三角架,在巨大的风力面前,能稳稳地支撑松树不再倾斜,是因为三角架共同发力,作用互补。

我们之间也是这样,处室和年级,老师和学生,领导和老师,只有我们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共同撑起学校这座大厦。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场所,而家庭则是孩子性格养成和情感陪伴的重要环境。

为了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成长,学校和家庭需要合力,共同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只有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场所,但是知识的获取并不仅仅限于学校课堂上。

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养成和情感陪伴的重要环境。

在家庭中,孩子可以得到父母的关怀和教导,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而在学校,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结交到各种各样的朋友。

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孩子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成长,从而实现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学校和家庭共同助力孩子的教育成长1. 学校和家庭要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学校应该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2. 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一致的,共同助力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校的教育工作要符合家庭的期望和需求,家庭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 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共同的教育方式。

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协作,为孩子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教育方式。

学校要关注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家庭要关注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情感需求,为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4. 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共同的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环境应该是一致的,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积极的成长环境。

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育氛围,家庭要提供温暖的家庭氛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条件。

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同频共振”,共同助力孩子的教育成长。

只有学校和家庭能够相互协调和合作,才能够实现教育目标。

家校合力,携手共进,共同造就一个美好的教育未来。

【必备收藏】 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合作

【必备收藏】 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合作

幼儿园如何与家庭合作一、家园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与幼儿园教育之间合力的大小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完全一致时合力最大。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按《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负有“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的责任。

二、家园合作的主要内容家园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家长直接参与指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共同商议教育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活动、深入具体教育环节与教师联手配合(共同组织或分工合作)、被邀请主持一些教育活动等。

家长间接参与指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将有关意见反映给幼儿园和教师,如家长会、家长联系簿等,而自己不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各层次的决策和活动。

一般的家园联系大多属于这一类。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还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如偏重智力、技能的培养,轻视社会性发展,把幼儿的自我表达、与同伴交往、自我评价等都列为最不重要的项目。

家庭教育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盲目,过分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家园合作中,上述两方面的内容是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可同时进行的。

三、家园合作的方法我国幼儿园在与家庭合作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通过开放日、亲子游戏等让家长直接参与;通过家访、家园联系簿、家长学校等让家长间接参与。

四、家园合作的问题在家园合作中,有两个问题是较普遍的,需要引起注意。

是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较少,家长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

二是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往往是和幼儿一起游戏,而回家后不大可能把这些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

家长学校也常常是在家长看不到幼儿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效果。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13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13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有人说,当教师不当班主任,是一种损失,但长期当班主任,是一种折磨……”的确,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压力过大。

压力主要来自于要对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负责,要对学生素质培养的成功与否负责,要承受社会、家长舆论,要服从学校管理,还要面临新的挑战:学生的见多识广给我们个人素质提出了挑战,独生子女的个性鲜明给我们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班额过大给我们有限的精力提出了挑战!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利用“教育合力”会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轻松很多、快乐很多。

一、集体凝聚力的形成是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基础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就是“民主”、“科学”,与学生一同商量,达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管事”的美好境地。

这不仅说明了集体形成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性,而且是在告知我们,要在可利用的资源中首先争取学生,让学生“人人爱班级,人人自信,人人自律,人人向上,人人向善”。

如何争取学生资源?一种最为有效而快速的方法——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让班级具有向心力,能吸引班级所有成员参与班级管理。

在短暂的班主任工作中,对如何培养集体凝聚力我有以下几点体会:1.发挥班级优势,增强学生自信。

王宝祥教授的讲座中谈到要研究学生个体、研究学生群体。

其实,我认为还要在此基础上研究班级,然后努力让班级发挥优势。

带过几届班级的班主任应该都有同感,不同的班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顺应班级特点,规划能够发挥班级优势的发展路线,同样可以达到培养目标。

2.组织竞选活动,锻炼学生表现力。

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要用活的教育教活的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于是我尽力给学生提供活动和锻炼的机会,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完善自己。

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后,我班都会举行“班干部竞选”。

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开展,每个细节大家都很认真地对待。

首先在家准备竞选演讲稿。

然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相互观察,做好投票准备。

在周三的班队课上,我和在场的家长都惊叹于孩子的大胆自信、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我更为孩子的上进心折服。

学校教育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学校教育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要形成合力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我们通常根据学生生活出没的主要空间,将其划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来自这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我们分别称其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其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

相对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利用这种教育因素,建立合力开展工作的网络,有助于调动和整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这比班主任教师一人的“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

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与骨干——班主任,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两者之间通力合作的方法与技巧,是一门必修课程。

首先,我想谈谈我总结出来的几种家校沟通合作的错误倾向:其一,告状式家校联系。

这种合作方式仅仅在学生犯错误而教师倍感无能为力时发生。

这种沟通方式的存在非常普遍,以致家访成为学生犯错误的另一种表述。

我曾以“你对家访的看法”为题对本班42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喜欢”家访的仅614.3%;“无所谓”的11人,占26.2%;而表示“不喜欢”的竟有25人,占59.5%。

25人之中,大多数都有被“告状”的经历,其余未被“告状”过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家访,是从别人那里间接获得过这种不愉快的体验。

数据表明,学生拒绝这种告状式家校联系。

作为教师,你的出发点绝对是关心学生,但这种关心方式并不能赢得学生的好感,相反如若处理不当,还会激起学生的敌对情绪。

当他发现,他的老师缺乏某种能力,只会狐假虎威依靠自己父母的威严的时候,他将对该老师失去所有信赖与支持。

其二,家校教育缺乏一致性、连贯性。

家庭教育的效力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世界观、成员之间的关系乃至与邻里之间的关系等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方法。

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理念与标准上产生错位乃至严重分歧的时候,双方教育效力都将大打折扣。

【必备收藏】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必备收藏】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一.家园共育的概念家园共育是指,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共同合作,把家庭教育职责和幼儿园教育职责相互统一,互相配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方式,形成家园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完成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家园共育的意义和作用1.观念同步,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具有权威性、感染性等特征。

幼儿园有充满童趣的良好的教育环境,有专门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量身定制的课程结构,有充分爱心,教育水平较高的教师。

所以,幼儿园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幼儿园和家庭存在教育观念分歧,将会使教育的影响力和效果大打折扣。

相反,如果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一致,方法一致,将会形成教育合力。

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必要途径,只有教育合力,才能发挥教育最大的效能。

2.环境相融,共创家园一致适宜幼儿生活学习的环境家庭、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环境,只有两大环境相融形成一致的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家庭是幼儿最早接触的生活文化环境,幼儿入园前受到最大影响来自家庭成员以及家庭所营造的文化氛围。

幼儿从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到具有很多陌生因素的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中,需要有一段适应的时间。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各有各的内涵、特点、着力点,但是它们的教育对象都是幼儿,所以教育目标应是统一的,都应从幼儿的角度思考,创设方便幼儿生活及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生活环境;创设利于幼儿进行自主、自发游戏、具有丰富游戏玩具材料的游戏环境;创设能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性学习的学习环境;家庭与幼儿园共创一个和谐一致的环境。

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一定要与家庭环境尽量相融相同,要创设类似家庭氛围的温馨、自由环境,使幼儿在致的环境中安心地生活、游戏、学习。

如何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园共育

如何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园共育

如何保持家园教育的⼀致性家园共育家长要多到幼⼉园与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良好的习惯对孩⼦的成功起着很⼤的作⽤。

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养成良好的⾏为习惯,将会使孩⼦受益终⾝;⽽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穷。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种顽强的⼒量,这可以主宰⼈⽣。

”要培养幼⼉良好的⾏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起研究幼⼉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协调⼀致性,配合幼⼉园共同对孩⼦进⾏有的放⽮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园对孩⼦进⾏同步教育呢?⼀、应⾛出家教误区。

⾸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的,幼⼉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期的教育对孩⼦的影响是最⼤的。

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送进幼⼉园,⽆论孩⼦的⾝⼼发展或⾏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园负责,极少甚⾄从不过问孩⼦在园的⾏为表现。

更有甚者把对孩⼦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园。

要知道⽗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的第⼀任教师,是孩⼦成长的摇篮;家长的⾔⾏、态度,都在影响着孩⼦⾏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

在对孩⼦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过分严厉苛求,对孩⼦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的不良⾏为和⽆理要求百依百顺,⽆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形成不良⾏为和习惯。

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过分严格,有些⼈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送孩⼦到幼⼉园,只关⼼孩⼦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的⾏为表现,甚⾄对⽼师反映孩⼦的不⾜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师报“喜”不报“忧”,久⽽久之,使孩⼦形成不良⾏为习惯。

家庭教育应该是一致的。

家庭教育应该是一致的。

家庭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家庭教育中,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形成不一致,比如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就会造成家庭教育者管教要求之间的矛盾,结果削弱了教育效果。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一个要管,一个要放;一个要严,一个要宽。

有时夫妻二人还故意在孩子面的扮演黑白脸,以为一个打,一个拉,有哄他的,有吓唬他的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种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两面性!家长的要求不一致,常常会伴随着家长之间的分歧和争吵,争吵尽管可以设法避开孩子,但分歧是无法避开孩子的眼光的,这种分歧会给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而孩子也往往很善于钻这样的空子:在一方受了管教就跑到另一方去诉苦;在一方受了罚,就跑到另-方去讨爱。

另外,孩子还会对家长产生不同的看法与态度。

由于家长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误以为家长中有的爱他,有的不爱他;有的专门保护他,有的老是惩罚他。

于是孩子对家长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之间如何做到要求统一、教育一致呢?这里提出几条建议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一、情感投射的一致性情感投射的一致性是指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对其子女、晚辈都应具有同样程度的爱,怀有相似的感情,持趋于一致的教育态度。

这种爱、感情、态度通过成人对子女的言行表现出来。

如果对孩子情感投射的幅度、强度不一致,会导致孩子对有的家庭成员亲近,对有的家庭成员疏远、回避,甚至产生敌对心理。

二、教育思想的一致性一个小孩把自己的雨伞让给别人打.自己却被雨淋湿了。

回家后,父亲赞扬下他这种行为,而母亲却数落孩子。

这种教育思想的不一致就会使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价值尺度和判断是非的标准,从而使孩子失去言行的方向性。

类似这样的事,只要父母一方处理得合理,另一方就应当予以支持,决不能各唱各的调,否则教育效果就相互抵消了。

三、教育过程的一致性家长由于各人经历不同,文化水平互有差异,性格更不可能完全一样,因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要求是很自然的。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引言:从“生活是学校,学校是生活”说起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学校和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任务,但它们之间的协同合作是确保孩子全面发展和获得优质教育的关键。

学校教育可以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家庭教育则可以为孩子的品格塑造和道德观念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以及如何促进这种合作达到最佳效果。

为什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协同合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学习技能的重要场所,而家庭则是培养孩子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温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资源共享和互补:学校和家庭是最主要的教育资源来源。

学校提供知识和专业教育,而家庭则提供情感关怀和亲密关系。

两者相结合,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满足他们身心的需求。

2.教育一致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保持一致,共同传达正面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一致性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人格塑造至关重要,避免了孩子在不同教育环境中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3.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可以促进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而家庭教育则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格和道德观念,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家庭关系的稳定性。

两者相互结合,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教育,迈向成功的人生道路。

如何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同合作需要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促进协同合作的方法和策略:1. 建立沟通渠道和机制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理解。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教师家访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家校双方如何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双方如何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双方如何形成教育合力作者:闫晓来源:《家长》2021年第08期當下的孩子,需要面对的是家庭和学校两个不一致的规则。

一个在立规,一个在破规,最终,不仅教育合力不能形成,甚至演变为家校双方持续“拔河”的态势。

家长望子成龙,教师望生成才。

从孩子进入班级那一天起,教师、学生及家长就拧成了一个成长目标的共同体。

那么,如何做好“5+2”这道加法题,让家校共育的合力更大呢?坦诚会晤,种好自家“责任田”“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

”这是家长送孩子上学时叮嘱最多的一句话。

这句话里包含两个目标:一个是好的成绩,另一个是好的行为习惯。

很显然,家长的“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的目标,与教师的“教书育人”目标体现了高度的一致。

如何达成家校双方的共同目标呢?笔者认为,这需要家校双方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合力,这个教育合力首先应该体现在规则的高度一致上。

遗憾的是,当下的孩子,需要面对的却是家庭和学校两个不一致的规则。

一个在立规,一个在破规,最终,不仅教育合力不能形成,甚至演变为家校双方持续“拔河”的态势。

2018年10月,湖南某小学一名班主任因为学生迟到让其罚站。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一气之下用书拍了顶嘴的女学生一下。

没想到的是,这名女学生的父亲身为派出所副所长,居然利用职务之便用警车将班主任带走,以殴打学生的“罪名”进行审讯。

“教师是吃张口饭的,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存在沟通不够深入的问题!”议论这一新闻事件时,办公室一位资深班主任分享了他的“一见钟情”理论。

说笑中他给我们耐心解释:“一见钟情”就是通过“第一次会晤”让家长对自己认同、放心和共情。

比如,第一天报名注册,他要书面下发关于学生一日常规的班级公约;第一次家长会,他会坦诚告知家长,“家长和老师是教育孩子路上一对互帮互助互补的同伴”,表达出“召开家长会一定努力达到家长所期盼效果”的诚意。

班主任应站在家长的角度,以一颗同理心赢得大多数家长的信任,以团队信任的力量,感化、辐射、引领更多家长改进和提升。

家校携手,共育未来——浅谈家校共育的一致性

家校携手,共育未来——浅谈家校共育的一致性

德育观察2020年第4期“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是离不开家长以及老师的教育,从古到今,孩子的教育,由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谁也甭想推卸掉。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互补的关系,两者之间能够很好地弥补对方的不足之处。

这些道理,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深深地知道,而家校共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一直在实行着,学校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依我之见,归根到底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没达成一致性。

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与败。

如果两者缺乏一致性,教育就会徒劳无功。

换句话说,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教育上,无论是理念、步调,还是方向,只有达成一致性,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转变观念是达成一致性的有力保证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家校共育中发挥着主体作用。

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家长只要在家管好自己的孩子就得了,忌讳家长提出的关于教育孩子的建议,哪怕是比较中肯的意见。

老师往往认为家长不懂教育的规律,也不了解学校教育的运作,凭什么干涉老师的工作。

由于教师认识狭隘,很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就轻易地把一股力量拒之门外,使教育陷入势单力薄的困境。

这时,学校要对教师加强有效的培训,使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真正体会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明白家校共育是教育发展势在必行的。

慢慢地,教师提高了思想认识,观念也随之转变了。

教师消除心中的顾虑,接纳家长,正视家长的同等教育地位,从开始的难为情,觉得别扭,到后来就愿意与家长携手合作。

家校共育的另一主体——家长,他们年龄不同,性格各异,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导致教育观念也各不相同。

他们从心底里知道作为父母,自己的有责任教育好孩子的,但能付之于行动的人为数不多。

的确,有大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时间不多,精力不足,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管教,他们还认为自己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不懂教育方法。

这种种,开始是家长的借口,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对孩子放任不管;有小部分家长尽管是专职带孩子的,但碍于缺乏方法,管不住孩子,甚至导致孩子对着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一致,合力最大一个人只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这个人同时拥有两只走时不一的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

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应”。

“手表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有一致性,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还包括家庭内部的一致性;也不仅仅指父母之间的相互配合,而是整个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习惯。

因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人不是由于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

”现在,家庭内部教育不一致的情况很多。

爸爸要严管,母亲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

这样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

时间长了不仅学会“见机行事”的本领,而且成了“两面派”,形成了“双重人格”,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

首先父亲与母亲教育要一致。

切不可对孩子说:“你爸说了也没用,得听我的,我让你怎样你就得怎样!”“听我的还是听你妈的?!甭听她的,咱俩一头。

”“别听你爸爸的,他懂什么!”或者说,“你爸尽瞎说”等。

这些做法不仅无益于教育孩子,反而会增加孩子的有恃无恐心理。

一位父亲曾为此苦恼不已:我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学习上没什么问题,可是比较任性,前些日子因为我工作比较忙,对孩子的事过问的就比较少了,由我爱人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但是最近,我发现孩子的任性程度达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他喜欢什么,我爱人就给他买什么,得不到就不高兴,发脾气。

有一次,竟然欺负邻居小磊,我训斥他为什么要欺负小磊,他站在那里申辩说,小磊也打了他,而且对我的问话不是认真回答,并不时地望着他母亲,我生气地打了他一巴掌。

这一下可不要紧,不仅孩子哭闹,我爱人对我也反目。

当着孩子的面指责我,不该打孩子,并说,“孩子懂什么”,我不满地说:“都是你娇惯他,才成了这样子。

”以后为孩子的事我们俩又吵了几次,可这总不是个办法……一位女士也谈到和先生教育不一致,致使孩子肆无忌惮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我规定孩子放学后先写作业,然后再玩,先生立刻口没遮拦地来上一句:“哎呀,孩子上了一天的课了,你就让他玩一会儿吧。

”结果有好多次,玩得得意忘形,忘了时间,不得不饭后补做,使晚间散步、阅读等活动不能进行,使计划流于形式。

有段时间孩子迷恋电脑游戏,一回到家就往电脑跟前凑。

问他作业写了没有,他拍胸脯自我保证说,他早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了。

然而,过了不久,老师打来电话,反映儿子好几天没有交家庭作业了。

趁着这个不交作业事件,我理直气壮地取消了孩子玩电脑游戏的资格。

孩子自知理亏,果然老实了几天。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儿子就开始在我面前左磨右磨,试图恢复玩游戏的资格。

那天,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因为迷恋游戏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文章,正抓着儿子一起看,做他思想工作呢。

先生冷不丁从背后冒出一句:“只要不过分迷恋电脑游戏,适当玩玩游戏,还是有好处的。

”先生的这句话自然深得儿子的心,于是,我作出的一切努力全部白费。

儿子更加大胆地玩开了电脑游戏,每次与同学聊天,打电话,他的话题也全是有关电脑游戏。

直到这时,先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后来我和先生经过多次促膝长谈,才达成共识,统一思想,统一态度。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慢慢改变了统一联盟遏制孩子的做法,改为和孩子共同讨论,一起商量,甚至可以辩论的方式来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而孩子在我们统一认识,改变了教育方式之后变得空前地懂事起来。

儿童的想法很单纯,好坏的评判也很简单。

如果他做了一件事,可能得到妈妈的肯定,但会遭到爸爸的否定,结果他会变得无所适从,时间长了他就学会了钻空子。

一旦有不良行为出现,他会寻找他认为能为自己开脱责任的爸爸或妈妈做“靠山”。

其次,父辈与祖辈教育要一致。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各方面的协调统一。

比方对于孩子只爱吃零食不吃饭的习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都呵护孩子,任其所以,而爸爸、妈妈坚持让孩子吃饭而不允许其大吃特吃零食。

在这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孩子的好习惯最终是难以养成的。

因为一方是这样要求,一方是那样要求,他当然逃回自己觉得舒适的一方。

父辈与祖辈教育不一致时,既使老人做法不当,也不要当面批评,要保留长辈的面子,照顾老人的尊严,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正确的教育方法渗透给长辈。

例如,选择有针对性的家教文章送给他们看,有合适的电视节目鼓励老人看,念一段家教的故事给老人听,让老人一起去听专家讲座……与长辈协调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性急,要讲究艺术,不要强求老人承认错误,只要行动上有转变就可以了。

只要年轻的家长尊重老人,和老人多交流、沟通,就能化解矛盾,取得一致,达成共识。

有位年轻妈妈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取得老人支持的。

孩子每天都要喝杯奶才肯睡觉,而且必须有甜味,否则,就罢吃。

为此事,我和我父亲有了分歧:我父亲认为,只要孩子想喝就证明他身体需要,就应该按他的要求给他,否则,他不喝奶对身体发育会有影响。

我觉得晚上睡觉前吃东西本身就不好,再加糖,肯定会长蛀牙,长此以往,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更不利。

儿子发现了我们的分歧,一要喝奶,便总是叫姥爷,父亲总是悄悄地给孩子的奶里放点蜂蜜什么的。

我提醒父亲好几次,他也不理,我觉得不管不行了。

我对儿子说:“从明天开始如果你不喝有糖的牛奶,妈妈就在你的‘表现表’上加五星好吗?”“好吧!”第二天,在儿子洗脸上床睡觉前我就让儿子喝了杯高钙奶,并主动在他的“表现表”上加了五星。

儿子上床后又想喝奶,我说:“你已经喝过了,还加了五星。

”儿子想了想说:“我差点忘了。

”就睡去了。

几天下来,儿子睡前非喝甜奶的习惯终于有所改观。

随后我和父亲也谈了好几次。

首先我肯定他对儿子的关心,说:“您含辛茹苦地养大了儿女,本该安享晚年,现在又开始为第三代操劳。

没有您的参与,孩子不可能如此健康快乐地成长。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如果我有不妥的言行,请您多多原谅。

现在就喝奶这一问题,孩子已经开始接受了我的做法,希望您能支持我。

”父亲见用我的办法儿子好几天没喝甜味奶,没有罢吃,也认为我的办法行之有效。

第二天就开始支持我的做法。

儿子一有反复,父亲也坚持只给原味奶喝,使儿子改掉了一个不好的习惯。

如果出现难以调和,统一不了思想认识和做法,那就各教育一段时间,看效果,以事实和结果说话,一切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基准。

家庭内部教育保持一致,首先,家庭成员要注意共同学习教育理论,统一教育思想,这样才能形成一致的做法。

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主动配合,加强沟通和交流,不能感情用事;再次,出现矛盾时家庭成员要背着孩子协调,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建立家族联盟。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家庭内部教育合力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家庭内部的教育一致性,家庭成员之间不必爷爷说什么,奶奶也说什么,爸爸说什么,妈妈就赶紧说什么,只要大家在教育孩子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在亲情上是和谐的,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就会有很大好处。

教育一致一个重要的含义是:不是说爸爸打、骂、训斥孩子,妈妈也要跟着打、骂、训斥孩子,而是要求双方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冲突,并不是“助纣为虐”。

如爸爸打、骂孩子时,妈妈为了一致可以保持沉默,做自己的事,也可以在安慰孩子时,说明爸爸的用意,说明爸爸为什么生气,为什么要打、骂他,以后要注意什么。

一位苏州的家长来电话咨询时就谈了这样一件事:原来孩子很好,很乐意上学,而现在孩子变得很固执、很犟。

要么不想上学,就是不去;要么放学不想回家,就想在学校玩,无论怎么说,怎么劝就是不回,在家其他事情也大致是这种情况。

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固执、如此犟呢?原来孩子爸爸最近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回到家也要忙工作,孩子调皮、淘气,经常影响他,一影响他,他就打骂孩子。

一开始妈妈就护孩子,后来又听人说,教育要保持一致,否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她又从“护孩子”变为另一极端“助纣为虐”,与爸爸结成统一联盟,爸爸打骂孩子,她也打骂孩子。

结果孩子在家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心灵变得脆弱,所以脾气变得很暴躁、很犟、很固执。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寓言:一天,梭子鱼、虾和天鹅,出去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

三个家伙一起负起了沉重的担子,它们用足劲儿,身上青筋暴起,但是无论它们怎么拖呀拽呀,小车还是在老地方一点儿也没有移动。

并不是因为小车重得动不了,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上向天空提升,虾一步一步向后倒退,梭子鱼又朝着池塘拉去。

这个寓言说明,家庭与学校、社会如果不协同对孩子进行教育,那么孩子就会像这个小车一样,一动也不会动。

人们常说:“5+2=0”的负效应,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在学校里进行了5天的教育,回家以后,也许父母的几句话,就把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全部抵消了。

一个学校过中秋节,班上发苹果之前,老师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分苹果时,孩子们主动谦让,一个孩子拿了一个最小的苹果,老师表扬他“先人后己”。

这孩子受了表扬很高兴,回家对爸爸说:“老师表扬我了!”爸爸问:“表扬你什么?”孩子高兴地说:“分苹果的时候,我挑了一个最小的。

”没想到爸爸却喝道:“傻帽儿!咱们跟人家交一样的钱,你干吗拿那个最小的?告诉你,下次再分苹果,你把最大的给我挑来,把这次损失给我补回来。

”学校老师利用星期天带孩子们去学雷锋做好事,孩子刚一出门,家长就喊:“上哪儿野去?”孩子说:“老师让我们去学雷锋。

”家长张嘴就说:“学雷锋?你也不好好看看你那德行,就你这样还学雷锋,你学马蜂去吧。

”能否与学校配合好,关键是家长有没有主动配合的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在家里说话、办事就会注意与学校同步;没有这个意识,就有可能背离学校的教育宗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

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创立了“协同论”。

该理论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系统;当各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联要素彼此协调、合作、同步一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地向同一目标运动时,就会形成整体合力,就会产生大于各个要素孤立相加的力量,这就是所谓协调效应。

学校、家庭与社会要齐心协力,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目前,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利因素对我们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正因为如此,这个配合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家长和老师不但要利用社会上的有利因素教育孩子,还要自觉地,主动地抵制不利影响,防止这种影响腐蚀孩子的心灵。

要提高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如辨别能力、抵制能力、批判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学会筛选信息、处理信息。

否则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就会被抵消。

教师和家长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就要关心社会,要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是很具有影响力的,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教育也不是无能的。

我们不但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还要培养改造社会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