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亚硝酸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亚硝酸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Open 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 水产研究, 2017, 4(2), 39-4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7 in Hans. /journal/ojfr https:///10.12677/ojfr.2017.42006

文章引用: 王树庆, 范维江, 张红平, 赵鑫, 柏永亭. 亚硝酸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J]. 水产研究, 2017, 4(2): 39-43.

Effects of Nitrite on Fish Growth

Shuqing Wang 1,2*, Weijiang Fan 1, Hongping Zhang 2, Xin Zhao 2, Yongting Bo 2

1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

Shandong Tianfu Jinda Biotechnology Co. Ltd.,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May 23rd , 2017; accepted: Jun. 9th , 2017; published: Jun. 12th , 2017

Abstract Nitrite i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ammonium oxidation to nitrate, and the presence of nitrite in water can seriously threaten the growth of freshwater fish. In this paper, the source of nitrite, ab-

sorption mechanism, physiological effect, toxicity and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 were discussed.

So that people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nitrite on fish growth. Keywords

Nitrite, Fishes, Toxicity Mechanism, Detoxification, Physiological Disturbances, Aquatic Environment

亚硝酸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王树庆1,2*,范维江1,张红平2,赵 鑫2,柏永亭2

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

山东天福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7年5月23日;录用日期:2017年6月9日;发布日期:2017年6月12日

摘 要

亚硝酸盐是铵氧化成硝酸盐过程的一个中间产物,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将会对淡水鱼类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威胁。本文对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吸收机制、生理影响、毒性及解毒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便人们对亚硝酸盐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

亚硝酸盐,鱼,毒性机制,解毒,生理干扰,水体环境

*通讯作者。

王树庆 等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1. 引言

亚硝酸盐是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它的存在对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对水生动物来说,亚硝酸盐的毒性要比对陆生动物的危害更为严重。由于水中的亚硝酸盐可以主动通过鱼鳃的上皮细胞吸收,从而在体内的血液中积累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通过对鱼类和甲壳动物的大量研究表明,亚硝酸盐可引起这些动物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并对水产动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1]。

2.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亚硝酸盐是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过程中的一个产物,也是细菌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天然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是非常低的,但是在养殖水体、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水体中,其含量非常高[2]。

在水产养殖业中,由于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而大量投放饲料,使得水体中饲料残饵、鱼类代谢物等大量积累,造成硝化过程受阻,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显著提高,其含量达到50 mg/L ,甚至更高,对鱼类的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3]。

亚硝酸盐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水产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如图1所示。鱼类的排泄物和未吃过的食物将会转变为氨;然后,生存于水中的硝化细菌,把氨转变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的硝化过程。细菌的硝化过程对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积累影响巨大,影响细菌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pH 、温度、溶解氧浓度、硝化细菌的数量以及是否存在抗生素、氨、苯胺等抑制剂[4]。

3. 亚硝酸盐的吸收、毒性及解毒机制

淡水鱼类对周围环境特别敏感,为了弥补因代谢而引起的离子损失,它们可以通过鱼鳃来进行离子的吸收[5]。鱼通常依靠进食来获得离子,但是许多鱼类也能通过鱼鳃的氯细胞主动地吸收离子,如在淡水中,鱼可以通过鳃的氯细胞排出铵离子、氢氧根离子而吸收钠离子,也可排出碳酸根离子来交换氯离子[6]。由于亚硝酸盐在鱼鳃的氯细胞的离子交换机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1],因此,当水体中有亚硝酸盐存在时,氯离子的吸收将被亚硝酸盐的吸收所取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对氯离子有高吸收的鱼类如:虹鳟、鲈鱼、梭鱼等,要比一些对氯离子有低吸收的鱼类类如:鳗鱼、鲤鱼、草鱼等对亚硝酸盐更敏感

[7]。

亚硝酸盐在鱼类中主要存在于血液、鱼鳃、肝脏以及肌肉中,其中血液中亚硝酸盐的浓度要比周围环境中的浓度高60倍以上[8],而在一些亚硝酸盐中毒的鱼的肝脏和大脑中,其亚硝酸盐的浓度也可达到比周围环境中的浓度高30倍以上的水平[9],但是对于鱼类来说,血液是亚硝酸盐作用的主要地方。当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它可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的能力,反应式如下[10]:

()()

23222324Hb Fe O 4NO 4H 4Hb Fe O 4NO 2H O +?++?++=++ 高铁血红蛋白可使鱼的血液和鱼鳃呈棕色或者褐色,即所谓的青紫症。高铁血红蛋白对鱼类的影响, Open Access

王树庆等

Figure 1. Production process of nitrite in aquaculture

图1.水产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的产生过程

则因鱼的种类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当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高于50%时,则会对鱼类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低于50%时,则不会致鱼死亡。但是,有些鱼类,如河鲶鱼,即使其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达到100%,仍能在25?C的温水中生存2天[11]。

鱼的血液中含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这种酶可以将高铁血红蛋白转变为血红蛋白,同时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无毒的硝酸盐,从而解除其对鱼类的危害。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周围环境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温度,当周围水体中没有亚硝酸盐时,这一过程需要24~72 h完成,而当周围水体中有亚硝酸盐时,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不能完全转变为血红蛋白[12]。由于这一解毒过程是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因此,环境温度对这一过程的进行有着重大的影响。

4. 亚硝酸盐对鱼类生理状态的影响

亚硝酸盐对鱼类生理状态的影响是多方面[1],其中高铁血红蛋白是亚硝酸盐在鱼类体内积累最直接的结果。由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的缺氧可对鱼类的许多器官造成损害,如肝脏、视网膜、鱼鳃等。鱼鳃是鱼类呼吸、渗透压调节、酸碱平衡以及氮类废物排泄的重要器官,亚硝酸盐中毒的鲤鱼的鱼鳃会发生增生、空泡、氯细胞数量提高等组织病变现象[13]。

亚硝酸盐中毒后的鱼对氧的需求降低,在行为上表现为浮头、换气频繁,虽然暂时不会立即死亡,但是这些鱼类如果受到惊吓,它们则会因剧烈活动而造成窒息死亡。亚硝酸盐能影响鱼类的K+离子代谢,造成鱼类血液和骨骼肌中K+的缺失,从而对鱼的心脏、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会对肌肉的代谢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1]。亚硝酸盐对鱼类的心血管系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造成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或者降低,如当虹鳟鱼暴露到1mM亚硝酸盐的水体中时,其心脏跳动速度会明显加快,而鳟鱼暴露到含亚硝酸盐的水体中时,其心脏跳动速度会减慢[1]。亚硝酸盐能够同含有NH2和SH的化合物反应,因此,能够抑制一些含有NH2和SH的酶活性,并能够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而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质。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存在也能诱发鱼类一些感染性疾病的产生,如将虹鳟鱼暴露在

0.24mg ml NO?、24 h,则其患水

2

霉病的比率要比对照组高100% [14]。

王树庆等

5. 影响亚硝酸盐毒性的因素

影响亚硝酸盐毒性的因素有:接触时间、离子强度、离子种类、pH、氧含量等[15]。亚硝酸盐对鱼的毒性与其接触时间密切相关,其半致死剂量(LD50)一般在24 h内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其致死浓度逐渐下降。亚硝酸盐在低离子强度的软水中,比硬水中毒性更高,即同样浓度的亚硝酸盐其在淡水中比海水毒性更强。水中的离子种类也会影响亚硝酸盐的毒性,较高的氯离子含量(盐浓度)能减低亚硝酸对鱼的毒性。氯离子会以通道的竞争方式而抑制亚硝根离子通过鳃的上表皮细胞。因此,有效地降低亚硝酸的毒性。较高的氯离子/亚硝根离子比率可抑制亚硝酸进入血液中,因此降低了“表面上”的毒性,一般来说,亚硝酸盐浓度为39~436 mg/L时,氯离子浓度应为10~190 mg/L,可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16]。此外,碳酸根离子也有一个类似氯离子的效应,但是因为碳酸根离子的分子量较大,而无法有效的与亚硝根离子竞争。水体的pH也会影响亚硝酸盐的毒性,主要是因为pH能够影响亚硝酸盐在水中的解离状况,其离子及非离子形式间的平衡视pH而定,当pH低于7时,结合亚硝酸离子的氢离子会增加,因此形成亚硝酸分子的比例也会增加。亚硝酸分子很容易扩散通透鳃的上皮细胞,顺利的进入到血液中,而不会被任何其他离子所抑制。水体中氧的含量也会影响亚硝酸盐的毒性,这是因为亚硝酸盐能减少血液运输氧的能力。水体中氧的减少,将加剧鱼的氧气供应问题。研究表明,在水体中存在亚硝酸盐的情况下,鱼对氧的需求量要远高于水体中没有亚硝酸盐的情况[17]。

6. 结论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存在是诱发水产动物暴发性疾病重要因素,已经严重影响到水产养殖行业的正常发展。水体中过度积累的亚硝酸盐将会对鱼类的生长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由于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往往受到环境中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会因此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将来应加强亚硝酸盐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制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解决水产养殖行业的亚硝酸盐危害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项目基金

济南市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0210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Jensen, F.B. (2003) Nitrite Disrupts Multip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in Aquatic Animal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135, 9-24.

[2]Pitter, P. (1999) Hydrochemistry (in Czech). Editor VSCHT, Prague, 568.

[3]Kamstra, A., Span, J.A. and Van Weerd, J.H. (1996) The Acute Toxicity and Sublethal Effect of Nitrite on Growth and

Utilization of European Ell, Anguilla anguilla. Aquaculture Research, 27, 903-911.

[4]Russo, R.C. and Thurston, R.V. (1991) Toxicity of Ammonia, Nitrite and Nitrate to Fishes. Aquaculture and Water

Quality, 58-89.

[5]Maetz, J. (1971) Fish Gills: Methanism of Salt Transfer in Fresh Water and Sea Water.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262, 209-249. https:///10.1098/rstb.1971.0090

[6]Love, M.R. (1980) The Chemical Biology of Fishes.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7]Williams, E.M. and Eddy, F.B. (1986) Chloride Uptake in Fresh Water Teleost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itrite Uptake

and Toxicity.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 156, 867-872. https:///10.1007/BF00694263

[8]Fontenot, Q.C. and Isely, J.J. (1999) Characterization and Inhibition of Nitrite Uptake in Shortnose Sturgeon Fingerl-

ings. Journal of Aquatic Animal Health, 11, 76-80.

https:///10.1577/1548-8667(1999)011<0076:CAIONU>2.0.CO;2

[9]Margiocco, C., Arillo, A., Mensi, P. and Shenone, G. (1983) Nitrite Bioaccumulation in Salmo gairdneri Rich. And

Haematological Consequences. Aquatic Toxicology, 3, 261-270.

王树庆等[10]Kosaka, H. and Tyuma, I. (1987) Mechanism of Au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Oxyhaemoglobin by Nitrite. Environmen-

tal Health Perspectives, 73, 147-151. https:///10.1289/ehp.8773147

[11]Tomasso, J.R., Simco, B.A. and Davis, K.B. (1979) Chloride Inhibition of Nitrite-Induced Methemoglobinemia in

Channel Catfish (Ictalurus punctatus).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Research Board of Canada, 36, 1141-1144.

https:///10.1139/f79-160

[12]Knudsen, P.K. and Jensen, F.B. (1997) Recovery from Nitrite-Induced Methaemoglobinaemia and Potassium Balance

Disturbances in Carp. 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6, 1-10. https:///10.1007/BF00004535

[13]Svobodova, Z., Machova, J., Drastichova, J., Groch, L., Luskova, V., et al. (2005) Haema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file of Carp Blood Following Nitrite Exposur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Chloride. Aquaculture Research, 36, 1177-1184. https:///10.1111/j.1365-2109.2005.01334.x

[14]Carballo, M., Munoz, M.J., et al. (1995) Effect of Waterborne Copper, Cyanide, Ammonia and Nitrite on Stress Para-

meters and Changes in Susceptibility to Saprolegniosis in Rainbow Trout. Applied and Environment Microbiology, 61, 2108-2112.

[15]Kroupova, H., Machova, J. and Svobodova, Z. (2005) Nitrite Influence on Fish: A Review. Vet. Med.-Czech, 11,

461-471.

[16]Machova, J., Kroupova, H., Piackova, V., Hamackova, J. and Valentova, O. (2004) Acute Toxicity of Nitrite for Fish

in Relation to Chloride Concentration in Water. In: Ochrona zdrowia ryb-aktualne problem, 275.

[17]Bowser, P.R., Falls, W.W., Van Zandt, J., Collier, N. and Phillips, J.D. (1983) Methemoglobinemia in Channel Catfish:

Methods of Prevention. Progressive Fish-Culturist, 45, 154-158.

https:///10.1577/1548-8659(1983)45[154:MICC]2.0.CO;2

期刊投稿者将享受如下服务:

1. 投稿前咨询服务(QQ、微信、邮箱皆可)

2. 为您匹配最合适的期刊

3. 24小时以内解答您的所有疑问

4. 友好的在线投稿界面

5. 专业的同行评审

6. 知网检索

7. 全网络覆盖式推广您的研究

投稿请点击:/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ojfr@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作为环境信号作用于植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外界环境(光、温度、重力、水、矿物质等)中最为重要的条件。其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光合作用对植物体的建成的作用上,光还是植物整个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我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即光作为调节因子的影响;但实际上光合作用是贯穿植物体后期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的,是生长发育的基础,通过在植物体幼苗分化、营养生长中起作用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生长发育”实际上是指植物的生长、分化和发育。其中生长是指体积、重量、数目等方面的增加,分化是指细胞在结构、功能和生理生化性质方面的变化,而发育则是生长和分化的总和。植物生长分化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植物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我先从细胞水平大概阐述一下光照对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影响,再从植物体形态建成过程中逐一论述光的作用,然后是光照对植物营养生长的作用。 一、光照对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I.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细胞伸长增加细胞体积。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光照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其实当幼苗长成到能进行一定光合作用的时候,光合作用便为细胞分裂与伸长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分裂中的细胞的细胞质浓厚,合成代谢旺盛,可以将无机盐和有机物同化为细胞质,为细胞分裂提供物质基础;当细胞体积伸长时,细胞生长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来自于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也作了一定的能量供应源,光合作用与细胞生长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 II.光对植物细胞分化的影响可能要更大一些。这表现在光诱导、改变细胞极性等方面。细胞极性是细胞不均等分裂的基础,而不均等分裂或分化分裂(即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在形态、生理生化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又是植物组织极性结构分化产生的基础。有实验说明,墨角藻的大小孢子结合生成的合子在最初无细胞壁,是一个完全无极性的球形细胞,但是在由上而下的单向光线照射下,合子形成后的几个小时之内便形成了以细胞内单向钙离子流为特征的极性,此时改变光线照射方向可以改变细胞极性的方向。不过在细胞壁形成之后,细胞的极性便固定住了。这说明在细胞未完全定极性之前,光照对细胞极性是有影响的,影响其分裂方向和分化方向。 二、光照在植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作用 I.种子的成熟过程。种子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实质上是指胚由小变大,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主要是把葡萄糖、蔗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合成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高分子有机物质,并积累在子叶和胚乳中。这些物质由光合作用产生,因此光照强度直接影响种子内有机物质的积累。如小麦籽粒2/3的干物质来源于抽穗后叶片及穗子本身的光合产物,此时光照强,叶片同化物多,输入到籽粒的多,产量就高。在小麦灌浆期一遇到连着好几天阴天,籽粒重明显地减小而导致减产。此外,光照也影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率。 II.种子萌发过程。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当的温度。这三者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光对一般的植物种子萌发没有什么他特别的影响,但有些植物的种子的萌发是需要光的,这些种子叫做需光种子,如莴苣、烟草等的种子。还有一些萌发时不需要光的种子称为

各种水质指标对水体及鱼类的影响一

各种水质指标对水体及鱼类的影响一、PH值 1、PH值对水生生物及水质的影响 PH值低于6.5时,鱼类血液的PH值下降,血红蛋白载氧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鱼体组织缺氧,尽管此时水中溶氧量正常,鱼类仍然表现出缺氧的症状。另外,PH值过低时,水体中S2-、CN-、HCO3-等转变为毒性很强的H2S、HCN、CO2;而Cu2+、Pb2+等重金属离子则变为络合物,使他们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大为减轻。 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 2、PH值对鱼类生长繁殖的影响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过高或过低都将造成养殖的低产量,大部分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PH值为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6.5—7.5。 二、溶氧 养殖水体中溶氧的含量一般应在5—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 以上,缺氧时,鱼类烦躁不安,呼吸加快,大多集中在表层水中活动,缺氧严重时,鱼类大量浮头,游泳无力,甚至窒息而死。溶氧过饱和时一般没有什么危害,但有时会引起鱼类的气泡病,特别是在苗种培育阶段。 水中充足的溶氧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而

当溶氧不足时,氨和硫化氢则难以分解转化,极易达到危害鱼类健康生长的程度。 三、氨氮 水中的氨氮以分子氨和离子氨存在,分子氨对鱼类是有很大毒性的,而离子氨不仅无毒,还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水体中氨浓度过高时,会使鱼类产生毒血症,长期过高则将抑制鱼类的生长、繁殖,严重中毒者甚至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分子氨浓度应小于0.02mg/L,这是理想、安全的水质氨指标;分子氨浓度0.2mg/L以下时一般不会导致鱼类发病;如浓度达到0.2—0.5mg/L,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如分子氨的浓度超过0.5mg/L,对鱼类的毒性较大,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四、亚硝酸盐氮 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鱼类血液,从而使血液丧失载氧能力。 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含量(以氮计)低于0.1mg/L时,不会造成损害;达到0.1—0.5mg/L时,鱼类摄食降低,鳃呈暗紫红色,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骚动不安;含量高于0.5mg/L时,鱼类游泳无力,鱼体柔软,臀部底面呈黄色,某些器官功能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 五、硫化物 硫化物的毒性主要指硫化氢的毒性,其浓度过高时,可通过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组织与血液,破坏血红素的结构,使血液丧失载氧能

亚硝酸盐的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亚硝酸盐的危害 导语:很多人在3 15晚会上都听过亚硝酸盐这种东西,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去关注过这种东西。甚至对于网上一些关于亚硝酸盐危害的帖子 很多人在3.15晚会上都听过亚硝酸盐这种东西,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去关注过这种东西。甚至对于网上一些关于亚硝酸盐危害的帖子人云亦云,造成大家的恐慌。却没真正查过相关的知识,这样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也不明智的。那么亚硝酸盐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有哪些食物中含有这些东西呢?亚硝酸盐吃进身体中会有哪些危害呢?是一定会致癌吗?很多人都对亚硝酸盐有着误解,下面作出具体介绍。 酸菜、泡菜、咸菜、咸鱼、火腿、香肠等食品,均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被吃到胃里后,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分解产物二级胺反应生成亚硝胺。胃内还有一类细菌叫硝酸还原菌,也能使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 胃酸缺乏时,此类细菌生长旺盛。故不论胃酸多少均有利于亚硝胺的产生。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和大肠癌等。即使我们吃了亚硝胺类物质也不一定发生癌瘤。癌瘤的发生与亚硝胺的种类,数量有密切的关系,况且亚硝胺只不过是肇事的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只要我们注意饮食营养,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增强体质,机体抗癌的战斗力就会增强,亚硝胺也就不可能兴风作浪。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亚硝酸盐常见于酸菜、泡菜、咸菜、咸鱼、火腿这些食物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致癌作用,但是并不是吃一定会致癌。只是不能过量食用,只要注意营养平衡,多吃维C丰富的产品,体质增强了就不会轻易患病了。 生活知识分享

鱼类的生殖

鱼类的生殖 l.鱼类性成熟的年龄 鱼类性成熟指鱼类从孵化后经生长发育,性腺达到成熟能排精产卵。不同鱼类性成熟开始年龄不相同。即使同一种鱼,也因外界环境条件的差异,性成熟的年龄也有变化。此外,同一种鱼的不同种群或雌雄两性到达性成熟的年龄也有差异。 一般说来,分散生活的种类,性成熟的年龄较迟。如国家珍贵保护动物中华鲟,开始性成熟的年龄是4龄。欧洲鳇鱼性成熟时间为16龄。集群生活的鱼类,性成熟时间稍早,如中上层生活的青鳞小沙丁鱼和金色小沙丁鱼,1龄即达性成熟,而中下层的大黄鱼性成熟时间大多在3~4龄。也有一些更早熟的如食蚊鱼,出生后1个月即能产卵。同一种鱼,在低纬度的南方比在高纬度的北方性成熟早。如鲤鱼,在南方2龄性成熟,而在北方则要5龄才能性成熟。鲻鱼、梭鱼的雌鱼在4龄开始性成熟,而雄鱼则在2~3龄性成熟。有些鱼类的性成熟是同步的,如大银鱼,1龄全部性成熟,且雌雄同步。而有些鱼类,如黄海的鲷鱼,1龄时只有4%雌鱼性成熟,雄鱼45%性成熟,2龄鱼全部性成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鱼类资源遭受过度捕捞时,鱼类趋向小型化,性成熟年龄也提早。 2.鱼类性成熟的第二性征 有些鱼类可以从外部形态特征区别雌雄,如身体大小、体色、泄殖孔向外开口等。又如板鳃鱼类的鳍脚,鳉鱼雄鱼的交接器,鳑鱼的产卵管等。它们的两性异形是稳定的。大多数鱼类只能从其内部的精巢和卵巢区别其雌雄,而不易从外形上区别。不过有些鱼类在性成熟的繁殖季节出现第二性征。如鲤科鱼类中,有些种类雄鱼身体各部多具鲜明色彩,而雌鱼多呈暗淡的灰黄色。粘皮虎鱼的雄鱼深灰色,两背鳍皆较大,第一背鳍上有黄色和黑色斑块各一个。腹鳍吸盘宽圆,棕黑色。雌鱼灰黄色,第一背鳍上有黑色条纹,第二背鳍上也有黑色条纹。腹鳍吸盘较窄,乳白色。海洋中的隆头鱼,雄鱼橙黄色,自眼部向后有5~6条蓝色条纹,而雌鱼为红色,没有条纹。 许多鱼类在繁殖季节身体出现鲜红的色彩,或原来的色彩变得更加鲜艳。一般在雄鱼中表现特别突出。生殖季节过后,色彩即行消失,这种色彩称婚姻色。

鱼类生态学期末论文--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概述

影响鱼类的生长的因素概述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2010级3班 学号:222010602043080 孟子豪前言 鱼类的生长是受内在的遗传基础和外在的生活条件所制约的[1]。内在的遗传基础是生长发育的一个前提,而外在的生活条件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二者是互为条件的。所以我们该如何协调诸多因素,为鱼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呢?在这些因素里面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呢? 正文 生长的体内基本因子是物质代谢中的蛋白质代谢,而这个基本引自收到体内很多其他因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能量的促进作用、酶的作用、物质的转化、细胞的分裂和衰老、细胞和糖核酸的影响、各器官系统的相关活动、以及性产物对他的抑制、神经体液调节、阶段发育和衰老等方面[2],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主要就鱼类的内分泌活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做详细概述。鱼类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包括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岛、性腺等一些组织,他们分布于鱼体的全身的各个固定的位置,有的功能单一,有的与其他腺体有密切的联系。在这些内分泌器官中鱼类的甲状腺激素在生长及器官的形成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此外甲状腺与性成熟和呼吸代谢也有很大的关系[3]。 鱼类生长不仅受到内在因子的影响,外界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在这些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与鱼类直接接触的水环境因子。水体是鱼类生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俗话说“鱼水深情”,就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4]。 饵料

食物的供应可能是影响生长的最主要因子,只要食物的数量充足,质量合适,在可以生存的理化环境条件下,鱼是可以达到最大的生长。不同饵料对象的数量、质量和个体的大小也影响鱼类的生长,热量大的饵料能保证预提较快的生长。 物理因子 水温 水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其生长、发育、繁殖都受到水温的影响,温度能改变代谢过程的速度,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代谢强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一般是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5]。养殖对象的不同对水温也有差异,一般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8℃~26℃,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但是如罗非鱼这样的暖水性鱼类在水温10℃~14℃时,开始死亡;虹鳟等冷水性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0℃ ~18℃。冬季冰下水温在4℃以下时鱼体易发生冻伤。 光照 光线的刺激,通过视觉器官和神经中枢影响内分泌器官特别是脑垂体的活动,进而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6]。一般在温带地区,光和温度的变化有正相关性,所以它们的影响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当然不同种类的鱼对他们的要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取决与鱼类的遗传因素。 水化学因子 pH值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鱼类最适的pH值为弱碱性环境。淡水养殖一般要求为6.5~8.5间,最适范围在7~8.5为宜[7]。池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类生长均不利。pH 值低于4.4,鱼类死亡率可达7%~20%,低于4.0以下,全部死亡,pH值高于10.4,死亡率20%~89%,高于10.6时,可引起全部死亡。因为PH值低于6.5时可使动物血液载氧的能力下降,造成自身患生理缺氧症,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pH值过高,则能腐蚀鳃部组织,使鱼类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亚硝酸盐的临床意义

一、亚硝酸盐是什么 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于病原菌对尿硝酸盐的还原反应;其次来源于体内的一氧化氮(NO),体液中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使精氨酸在酶的作用下生成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极易在体内有氧条件下,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主要来源正常饮食、体内蛋白代谢、或氨内源性合成。 用试纸条法检测尿液中的亚硝酸盐,对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特异性很好,阳性结果强烈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但阳性的强弱并不与所感染的细菌数呈正比例关系。 尿亚硝酸盐的阳性检出率取决于3个重要条件: ①尿中致病菌是否存在硝酸盐还原酶; ②尿在膀胱内是否停留足够细菌作用的时间(≥4小时); ③尿液标本中是否存在适量硝酸盐(硝酸盐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 因此,如果所感染的细菌缺乏硝酸盐还原酶、或尿液在膀胱停留不足4小时、或尿液中缺乏硝酸盐(如不能正常饮食的患者)、或因大量喝水而使硝酸盐浓度及酶浓度过低等,即使存在泌尿系统细菌感染,也不一定会出现阳性结果。 试纸条法检测亚硝酸盐,灵敏度大约在0.3~0.6mg/L范围,不同的试纸条生产商会有所差异。 高比重尿会使该反应的灵敏度有所降低,而使用利尿剂、服用维生素C等,亦可对反应产生负干扰;如服用非那吡啶,则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二、亚硝酸盐的临床意义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属(致病率最高)、克雷伯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假单孢菌属等。 亚硝酸盐检测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快速筛查,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符合相关性很高,阳性结果常表示有细菌存在,但阳性程度不与细菌数量成正比。 对普通人群,试纸条法中的:亚硝酸盐+白细胞,对尿路感染诊断有很大的价值。而对产科患者,亚硝酸盐+白细胞+尿细菌培养可用于诊断尿路感染。 对婴儿尿路感染的诊断,亚硝酸盐+白细胞+蛋白质,可以一定程度避免进行麻烦、耗时、昂贵的尿液细菌培养。 三、如何预防尿路感染 人体对尿路感染存在许多易感染因素,但人体也有强大的防御机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尽量避免各种易感因素,充分利用人体防御机制。 保持足量喝水,增加尿量,对膀胱和尿道起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排出。一般每日的饮水量应达2升以上,大约每3小时左右排尿一次,能有效预防细菌在尿路繁殖,降低尿路感染发病率,这是方便、实用、廉价、有效预防尿路感染的方法。 在饮食方面,建议清淡饮食、多食含水分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存在尿路感染,则应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葱、蒜、韭菜、胡椒、生姜等及温性油腻食物如羊、狗肉等。另外,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对预防尿路感染也有很在的作用。对于普通人群,能做到如下几点,对预防尿路感染会有很在的帮助: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鱼类的生长特性鱼类的生长特性主要有遗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一节鱼类的生长特性 鱼类的生长特性主要有遗传性、阶段性、延续性、周期性、性别差异等。 ◆鱼类生长的遗传性 *鱼类个体的大小、生长速度以及一生中生长速度的变化特点,由不同种类或亚种或品种的遗传特性所决定。 最大个体鲸鲨可以长到20—25m,重达8700kg 最小个体鰕虎鱼,长度只有7.5—11.5mm。

*从俄罗斯闪光鲟不同种群的生长状况,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生长的显著差别(如下表)。在选择增养殖对象时,生长的遗传特性是首要的因素。 闪光鲟不同种群的生长状况(单位:cm, 年) ◆ 鱼类生长的阶段性通常鱼类一生的生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性成熟之前——是生长的旺盛阶段,此时性腺尚未大规模地发育,取得的营养除维持代谢的消耗 之外,大多用于生长,因而此阶段的生长最快。例如鲢从孵出至龄,体长增长迅速,至龄时体重增 加显著。 2、性成熟后——进入生长的稳定阶段。此阶段鱼体性腺大规模发育,所摄取的大部分营养用于性腺的 发育。 3、衰老阶段——此时对所摄取的营养,吸收和利用率都很低,在生殖机能衰退的同时,体长和体重的 增长都极差。 ◆鱼类生长的延续性 鱼类在性成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生长仍以明显的速度进行着。例如长江上游的齐口裂腹鱼至6龄时,雄鱼体长为31.4cm,而后生长一直延续,每年都有少量的增长,到14龄时体长为50cm。

齐口裂腹鱼 ◆鱼类生长的周期性 鱼类的生长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出现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1、一方面是气候的季节变化对于生长的影响。

鲢、鳙鱼历月增重绝对值变化 2、另一方面,当鱼类进入性成熟阶段,生理活动因性周期的变化而周期变动。 ◆鱼类生长的性别差异 一般雄鱼比雌鱼性成熟早,因而生长速度提前减慢,所以雄鱼个体通常比雌鱼要小些。例如湖口地区青鱼1—6龄雌、雄鱼的平均体长存在明显的差别。 湖口地区青鱼雌雄鱼体长对比(单位:cm) 也有少数鱼类雄鱼比雌鱼生长快。如尼罗罗非鱼,由于雌鱼具有口腔护卵的习性,所以雌鱼的生长 比雄鱼差,同龄个体雌鱼小。 第二节鱼类的年龄及鉴定年龄的方法 ◆鱼类的年龄鱼类一生能存活的年数因种类而不同。 通常大型鱼类、性成熟晚的寿命较长,而小型、性成熟早的鱼类寿命短。 青鳉、间银鱼、香鱼等在一年内可生长到最大长度,一年达到性成熟,产卵后死亡,它们的寿命为一年。

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食品引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摘要] 目的通过剖析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总结应对中毒事件的经验,科学地处置中毒事件,降低危害程度。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物品采样,对相应项目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从进食情况分析,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了该次事件是一起进食被亚硝酸盐污染食品所致的食物中毒。结论亚硝酸盐是一类引起食物中毒机率较高的无机化合物,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亚硝酸盐的正确认识,并加强亚硝酸盐生产、销售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等环节的监管,减少类似中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亚硝酸盐;中毒;流行病学;监管 [Abstract] Objective To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od poisoning event, and summary of coping poisoning event experience, scientific disposal of poisoning, then to reduce the harm degree. Methods Did fiel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case control study,according to related items sampled epidemiological survey,treat the corresponding item of laboratory detection.Results From feeding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mbined with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confirmed the incident was eating nitrite pollution caused by food poisoning food. Conclusion Nitrite is a kind of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the higher rate of inorganic compounds.The relevant functional departments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improve people to nitrite correctly,and strengthen the nitrite production, sales food additives such as nitrite supervision,reduce the poisoning incident. [Key words] Nitrite; Poisoning; Epidemiology; Supervision; 亚硝酸盐与现代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由于亚硝酸盐的强氧化性,人体摄入后会导致组织缺氧而造成中毒,若摄入量大可造成急性死亡。成人中毒剂量为 0.3~0.5 g,致死剂量为 1~3 g[1],亚硝酸盐及相关制品的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常容易引起中毒事件。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接到一起因亚硝酸盐污染食品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为从中吸取教训,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我们对此次事件进行详细剖析,以期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 年 7 月 8日下午 14 时 03 分,宜宾市翠屏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电话报告,宜宾港口食堂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患者已送到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接到报告后,中心高度重视,出动 11 名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和 3 名检验人员,赶赴事发现场和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经调查中毒经过情况如下:2012 年 7 月8日中午 12 时,宜宾港口职工 49 人在港口食堂共同进餐,至 12 时 30 分左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光质因天气及其它遮挡材料而变化。如散射光强度低,但红、黄光比例可达50%左右,而直射光只有37%的红、黄光。 2.光质作用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氮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水体中不能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而相对过剩,并且对池鱼产生危害,超过国家渔业水标准的那部分氮称为"富氮"。 一、水体氮的来源 1.鱼池中施入大量畜禽粪肥,分解产生无机氮。 2.注入含有大量氮化合物的生活和工业混合水。 3.水生生物和鱼类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氮。 池塘中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进入水体中的氮一般以氨的形式存在。这些氮来源于鱼鳃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据研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生态中 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直接关系,在精养池中经常会出现对鱼类有害的"富氮"。 二、养殖水体中"富氮"与其它氮之间的转化和比例 精养高产池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三者比例分别为60%、25%、15%。当池中有效氮含量不变而氨氮比例下降、硝酸盐比例上升时,说明池水中硝化作用强,水质条件好。因此三者的比例变化可以作为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 三、水体中"富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对鱼有危害作用的主要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2mg/L。 1.水体氨氮对鱼类毒性 氨氮由NH4+和NH3两部分组成,其中NH3对鱼类有毒性,NH4+对鱼类无毒性。两者在氨氮中所占百分比要受pH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决定。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 1 氨氮对各种鱼类的毒性 氨气对鲢、鳙鱼苗24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1.106mg/L和0.559mg/L(雷衍之等,1983),随着鱼体的发育,氨的致死浓度也逐渐增大。NH3对47日龄、60日龄和125日龄草鱼种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727mg/L、2.050mg/L和2.141mg/L,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570mg/L,1.609mg/L、1.683mg/L。对草鱼生长有抑制作用的NH3浓度为0.099~0.455mg/L,草鱼种最大允许NH3浓度为0.054~0.099mg/L。氨对杂交罗非鱼(平均体长7.5~9.5cm,体重6.14~11.09)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82mg/L、1.78mg/L和1.57mg/L,最大允许毒物浓度为0.035~0.171mg/L。氨对鲤鱼种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是0.962mg/L,但超过0.66mg/L时就会产生毒性作用。氨气对体重25g的鳜鱼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763mg/L、0.663mg/L、0.525mg/L,而安全浓度为0.0525mg/L(高爱银等,1999)。氨气对体重为0.56~0.70g、体长为3.6~4.2cm加州鲈的24、48、96小时半数浓度为0.99mg/L、0.96mg/L 、0.86mg/L ,安全浓度为0.086mg/L (余瑞兰等,1999)。氨气对体重为0.94~1.32g、体长为4.9~5.8cm鲢鱼的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为2.47mg/L 、1.95mg/L 、1.56mg/L ,安全浓度为0.156mg/L (余瑞兰等,1999)。 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也不同,麦穗鱼耐受力最差,草胡子鲶相对较强,因此经常排放氨水的河段中以鲶、鳅科等无磷鱼为优势鱼群。

亚硝酸盐的危害

亚硝酸盐的危害 硝酸盐(NO3—)与亚硝酸盐(NO2—)分别是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的酸根,它们作为环境污染物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以及动植物体与食品内。环境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污染来源很多,如:1.人工化肥:有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钠和尿素等;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与人畜粪便,据测试1升生活污水在自然降解过程中,可产生110毫克硝酸盐;1公斤垃圾粪便堆肥在自然条件下经淋滤分解后,可产生492毫克硝酸盐;3.食品、燃料、炼油等工厂排出大量的含氨废弃物,经过生物、化学转换后均形成硝酸盐进入环境中;4.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锅炉、民用炉等燃烧石油类燃料、煤炭、天然气,可产生大量氮氧化物,平均燃烧1吨煤、1千升油和1万立方米天然气可分别产生二氧化氮气体9、13与63公斤,这些二氧化氮气体经降水淋溶后可形成硝酸盐降落到地面和水体中;5.食品防腐与保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被广泛用在肉品和鱼的防腐和保存上,以使肉制品呈现红色和香味,在每公斤肉食品中加入亚硝酸盐(一般为亚硝酸钠)5毫克以下,在一定时间内肉色观感良好;加入20毫克以上,可呈现商业上需要的稳定色彩;加入50毫克则有特殊气味。 环境中化肥施用、污水灌溉、垃圾粪便、工业含氮废弃物、燃料燃烧排放的含氮废气等在自然条件下,经降水淋溶分解后形成硝酸盐,流入河、湖并渗入地下,从而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如污水下渗、污灌和滥施化肥可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由数毫克/升剧增至400毫克/升以上(国家生活饮用水硝酸盐含量卫生标准小于88.6毫克/升,以氮计小于20毫克/升);滥施化肥、污灌、用硝酸盐污染的水源灌溉也使农作物吸收了大量的硝酸盐类,如过分施肥所产的菠菜中每公斤干重可含亚硝酸盐达3600毫克。还有腌制的渍酸菜、经过长途运输和长期贮存的蔬菜以及隔夜的熟蔬菜不仅硝酸盐含量大量增加,而且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 上述含有大量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饮水、蔬菜、粮食、鱼、肉制品、渍酸菜、隔夜炒菜等经人食用后,大量亚硝酸盐可使人直接中毒,而且硝酸盐在人体内也可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使人缺氧中毒,轻者头昏、心悸、呕吐、口唇青紫,重者神志不清、抽搐、呼吸急促,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不仅如此,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外与仲胺类作用形成亚硝胺类,它在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防止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危害,除了要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禁止使用污水灌溉、实行污水、垃圾与粪便无害化处理等环保措施以保护地表水与地下水源不遭受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外,还应尽量少吃腌制、熏制、腊制的鱼、肉类、香肠、腊肉、火腿、罐头食品、渍酸菜、盐腌不久的菜;不买存放过久、隔日或发蔫的蔬菜;当日买的菜当日吃完;不吃隔夜的熟蔬菜;不可将剩饭菜长久存放;不可将工业用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当做食盐误食。 疏菜中的含量 硝酸盐测定仪 目前各类蔬菜中不仅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仍然存在,而且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人体摄入的硝酸盐大部分来自蔬菜,约占80%。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毒,致使人体十现头昏缺氧症状;同时亚硝酸盐可与人体摄入的其他食品、药品、残留农药中的次级胺反应,在胃腔中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这是消化系统癌变的罪魁恶首。目前各地已经开始实行市场准人制,控制硝酸盐不超标将是取得市场"准入证" 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要注意对叶菜类、根茎菜类采取控硝措施。不同类型的蔬菜积累硝酸盐的敏感性不同,叶菜类为极敏感型,根茎菜类为敏感型.花菜类为不太敏感型,果菜类为不敏感型。对于菠菜、苋菜、空心菜、白菜、芹菜等叶菜类,以及胡萝卜、萝卜等根茎菜类,尤其要采取控硝措施。 以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为主。施肥种类不同,同一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会有较大差别。以施用生物菌肥和高温堆肥的蔬菜含硝酸盐最少,其次为当地沤肥,以施用化肥的硝酸盐含量最高,其中尤以氮素化肥为甚。不同类型肥料施用对0~60厘米土层硝酸盐含量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土壤中硝酸盐含量不仅影响蔬菜对硝态氮的吸收,而且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高低也有较大影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蔬菜十硝酸盐的积累,应提倡以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为主,尽可能少施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的施用,开切实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要求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例应少于1:1: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1 00天以内的短季蔬菜为1:0.2:0.5,长季蔬菜1:0.5:0.6。 选择适宜的氮肥种类、形态和用量。完全不施用氮肥目前恐怕还做不到,但要注意氮肥品种、氮素形态不同,蔬菜中硝酸盐的累积也不同。如施用铵态氮肥(氯化铵、硫酸铵等),会明显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因此,施用氮肥宜以尿素和铵态氮为主,或铵态氮与硝态氮配合使用,并控制比例7:3左右。短季节蔬菜施肥量全生育期推荐施纯氮10千克/667平方米,折合氯化铵21千克,厩肥1200千克或土杂肥1500千克: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去除

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7, 6(1), 37-42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7 in Hans. /journal/hjfns https:///10.12677/hjfns.2017.61006 文章引用: 王树庆, 范维江, 张红平, 赵鑫, 柏永亭.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去除[J]. 食品与营养科学, 2017, 6(1): Origin and Removal of Nitrite in Water Shuqing Wang 1,2*, Weijiang Fan 1, Hongping Zhang 2, Xin Zhao 2, Yongting Bo 2 1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 Shandong Tianfu Jinda Biotechnology Co. Ltd., Jinan Shandong Received: Feb. 2nd , 2017; accepted: Feb. 18th , 2017; published: Feb. 22nd , 2017 Abstract Nitrite is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the nitrogen cycle in nature, which exists widely in water and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strong biological toxicity. Origi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moval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in details in this paper. Some practical signific- ances of solving nitrite in water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Water, Nitrite, Origin, Removal 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与去除 王树庆1,2*,范维江1,张红平2,赵 鑫2,柏永亭2 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 山东天福晋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收稿日期:2017年2月2日;录用日期:2017年2月18日;发布日期:2017年2月22日 摘 要 亚硝酸盐是自然界中氮循环的一个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水体中,其生物毒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影响因素以及去除技术,并指出了解决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水体,亚硝酸盐,来源,去除 * 通讯作者。

不同光照条件对绿豆苗生长的影响(实验设计及报告模板)

不同颜色的光对绿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XXX XXX实验学校中学部指导老师:XX 摘要:本实验通过观察绿豆幼苗在不同光照射下的生长发育的情况,探索了不同颜色的光对绿豆光合作用的影响。证实不同的光会对绿豆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利用不同颜色的光将有利于温室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绿豆光颜色生长影响 一、实验的提出 生物课第三单元第一节光合作用提到了光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引起了我及小组成员的兴趣。我们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光,然而,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色光组合而成的。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否七色光都需要?不同颜色的光对绿色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会造成不同影响呢? 二、实验材料的选取 鉴于绿豆生育期短,生长迅速,属于短日照植物,易于培植也利于观察等优点,所以我们选用绿豆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研究步骤: 一)、假设:不同顏色的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影响。(因此用不同光來照射绿豆幼苗) 二)、材料准备: 1、蛭石、水培专用营养液、培养皿、绿豆种子、两个500毫升的烧杯、温度计、能换灯泡的台灯、各种颜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色、紫色)的灯泡。 2、照相机(用于关键记录实验过程) 3、电脑(用于撰写论文) 三)、研究过程: 第一天 (1)、在黑暗中培养绿豆幼苗直到长出叶子來,分组备用。 (2)、分别用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料将白色电灯(40瓦)涂染上颜色备用。(见照片1、2、)第二天 (1)、以蛭石为基质,将浓缩的水培专用培养液以1:500的比例稀释。分装入培养皿中(见照片3、4)(2)、选长势均匀已发芽的绿豆240棵分别栽入八个不同培养皿中(每皿30棵) (3)、在暗室中进行不同光的照射,光照时间为早8:00--下午5:00,共9小时。其间除了光照这一变量外,种子数量、水分、品种、时间、受光等定量条件均保持一致,并且让空气保持流通,之后观察其生长情形(见照片5)。 (4)记录每天的生长情况.(见照片6)。

水环境对水产养殖种类的影响

水环境对水产养殖种类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是一项常用技术,水环境调控得当可为鱼类提供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反之水环境调控不当,则会导致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集,会直接影响到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影响水质调控合理性的参数主要包括水温、氨氮、溶解氧、pH值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参数的调控,才能更好地保证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1水温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养殖水产品多是生活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体温及新陈代谢。 比如鱼类如果水环境温度低于10℃,即会进入低进食冬眠蛰伏状态。 对于鱼类而言,水温保持在25℃~32℃是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并且在鱼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对水温的变化范围耐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比如

鱼苗对水温的瞬间变化耐受度仅为2℃,而鱼种则为3℃;成鱼对瞬间变化的水温耐受程度相对较大,不过也要控制在5℃以内。 超出上述鱼类耐受瞬间水温变化范围,则会导致鱼出现“感冒”、“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此外,水温还是影响养殖产品疾病发生、发展、流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热天雷雨天气会加速鱼塘内残渣的分解,大幅增加水中还原物及浮游生物的数量,从而增加耗氧量,导致水中缺氧影响到鱼的正常生长。 2氨氮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含氮的有机物分解时、含氮的有机物在水中缺氧状态下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时、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等均是氨氮的重要来源,对于养殖产品而言,分子氨会直接影响到氧的输送,鱼类的鳃组织受到损伤,鳃血液的吸收能力、输送氧的能力等就会随之下降,血液的酸碱平衡被破坏,红细胞、造血器官等也会随之影响,鳃的亲氧面积、输送氧气的能力受到影响,最终会引起鱼类肝、肾、脾、甲状腺、血液组织等各个器官的变化。

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研究论文

泡菜生产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研究 摘要:泡菜中亚硝酸盐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资料,阐述了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并总结了降低亚硝酸盐含量的措施。 关键词:泡菜;亚硝酸盐;产生;预防 泡菜是指蔬菜在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中,借助于天然附着在其表面的微生物或人工接种的乳酸菌等,利用蔬菜中的可发酵糖类等营养物质发酵产酸,同时利用食盐的高渗透压,共同抑制泡菜中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另外还伴随着乙醇和醋酸发酵等一系列生化反应而形成的有特殊风味的发酵制品[1]。由于其加工方法简单,成本低,口味清脆爽口、酸咸适口,能增进食欲而深受人们的欢迎。此外,泡菜还具有预防动脉硬化、抑制癌细胞生长,降脂美容等方面的保健和医疗作用[2,3]。然而,在泡菜发酵过程中会生成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当人体摄入亚硝酸盐后,亚硝酸盐能和胃中的含氮化合物结合成具有致癌性的亚硝胺,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4]。因此,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 1.1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 蔬菜在生长中要合成必要的植物蛋白就要吸收硝酸盐。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中的氮,由于土壤中的硝酸盐生成菌的作用,而变成硝酸盐。植物吸收的硝态氮必须还原成氨态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反应过程如下: 所形成的氨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物质作用,生成氨基酸、核酸,进而高分子化形成植物蛋白。但当一连串的植物生理反应不能顺利进行时,例如光照不充分,气候干旱,大量的施用氮肥、除草剂,或者土壤中缺钼时,植物蛋白的合成就变得缓慢,而使剩余的NO3-、NO2-积聚在植物体内,使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增高。 1.2泡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 在对蔬菜进行腌制时,细菌产生的硝酸还原酶,是泡菜中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的决定性因素。自然界能产生硝酸还原酶的细菌很多,大约有100多种,如大肠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芽孢杆菌、变形菌、放线菌、酵母、霉菌等。尤其以大肠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赛氏杆菌等可使NO3-厌氧地还原到NO2-的阶段而终止,使N02-蓄积起来[5]。 目前制作泡菜,主要是利用菜株自然带入的乳酸菌进行发酵,菜株上附有乳酸菌,必然也有一些有害菌共存。在腌制的初期,酸性环境尚未形成,一些有害的菌类未被抑制,将会出现硝酸还原过程产生亚硝酸盐。在腌制中期或后期,一些能够耐酸、耐盐、厌氧的杆菌、球菌、酵母、霉菌等仍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因此,即使是正常的腌制,亚硝酸盐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条件掌握得好,亚硝酸盐含量就少;当条件控制不当,如非厌氧环境、杂菌污染等,则有大量的

亚硝酸的作用机理

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 亚硝酸盐的来源 1食品中常用的亚硝酸盐 ①.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易吸潮,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空气中可吸收氧而逐渐变为硝酸钠。 本品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是一种剧药(在药物学中,根据毒性试 验结果,把毒性较强的物质称为剧药,如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等;把毒性更强的称为毒药,如三氯化二砷等)。过量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三价铁),失去携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潜伏期仅为0.5?1小时,症状为 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皮肤发紫,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ADI (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 ?0.2mg/kg。 我国规定:本品可用于肉类罐头和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15mg/kg。残留量以亚硝酸 钠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0.05m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mg/kg。此外,还规定亚硝酸盐可用于盐水火腿,但应控制其残留量为70ppm。 ②?硝酸钠 硝酸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在食物中、水或胃肠道,尤其是在婴幼儿的胃肠道中,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所致,其ADI为0?5mg/kg。我国规定:本品可用于肉制品,最大使 用量为0.5g/kg,其残留量控制同亚硝酸钠。 ③.亚硝酸钾 亚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亚硝酸钠,其ADI为0?0.2 mg/kg。④.硝酸钾 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硝酸钠,在硝酸盐中,本品毒性较强,其ADI为0?5 mg/kg。本 品可代替硝酸钠,用于肉类腌制,其最大用量同硝酸钠。 ⑤?抗坏血酸和烟酰胺 用亚硝酸盐作为肉类的发色剂时,同时加入适量的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作为发色助剂使用。抗坏血酸的使用量一般为原料肉的0.02%?0.05%,烟酰胺的用量为0.01%?0.02%,在腌制或斩拌时添加,也可把原料肉浸渍在这些物质的0.02 %的水溶液中。 2亚硝酸盐其他来源 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 蔬菜也能从土壤中浓集更多的硝酸盐(如芹菜、韭菜、大白菜、萝卜、菠菜等);大量 施用含有硝酸盐的化肥或土壤缺钼时,可增加植物的蓄积作用。 在温度、水份、PH、渗透压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繁殖 可确进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蔬菜存放在较高的温度下亚硝酸盐明显增高。食盐浓度5%时,温度愈高37C,产生的亚硝酸盐愈多;食盐浓度10%时次之;食盐浓度15%时,不论温度高低均无明显变化。腌制蔬菜的头2-4天亚硝酸盐有所增加,7-8天最高,9天后趋于下降)。饮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饮用水也可引起中毒。 亚硝酸盐亦可在体内形成。当胃肠功能紊乱、贫血、患肠寄生虫病、胃酸浓度下降时,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大量繁殖,如再大量食用硝酸盐含量高的蔬菜,使亚硝酸盐在肠内形成 过快,如机体不能及时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氨,可引起中毒(称肠原性青紫症)。儿童最易出现。 亚硝酸盐危害 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