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知识精讲

高二历史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二. 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识记)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理解掌握)3、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理解掌握)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

2、X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大无畏的精神。

知识点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重点)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评价王安石变法。

(难点)(一)变法失败的原因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④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史称“元佑更化”(二)评价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三冗、两积”的局面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4、评价①进步性A. 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一定程度上改变积贫现象。

B. 精简军队,减少军费开支;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

②局限: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5、启示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②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③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

【典型例题】例1、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A. 王莽改制B. 周世宗改革C. 王安石变法D. X居正改革【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代变法内容的准确再认再现能力。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一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共55张ppt)

2012新课标同步导学历史(岳麓版)(课件):选修一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共55张ppt)

2.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提示: (1)王安石变法是一场以“富国强兵”为中 心内容的变法 (2)王安石变法是统治阶级对封建社会内部 特 矛盾的局部调整,即调整国家、地主、农 点 民的关系,是克服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应 急措施,改革一开始就遭到保守势力的反 对 (1)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局 面。在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情况
(2)经历 ①地方改革:王安石担任地方官时,在地方上 推行一系列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为以后主持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要求变法:王安石调到中央任职后,写成长 达万言的《 》进献给宋仁宗,要求 言事书 “变革天下之弊法”,但并未被接受。
(3)主持变法 ①主持变法:宋神宗继位后,为了维护北宋王 朝的统治,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 ②“三不足”精神: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 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 三不足 “ ”精神推行新法。 ③“拗相公”:王安石变法遭受反对派的强烈 抨击,两度罢相,但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人称“拗相公”。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 括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和已有知识不难判 断 是 大 地 主 和 高 利 贷 者 。 第 (2) 问 从 “ 小 丈 夫”“嫉富民”、“破富民”、“守富民之利” 等可判断站在大官僚、大地主立场上。第(4) 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大地主、高利贷者。 (2)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 入。 (3)站在大官僚、大地主立场上。 (4) (4)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属于封建统治阶 级,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王安石通过抑制 “兼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 国家政权,有利于农民发展生产,也有利于封 建国家的建设。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青黄不接 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 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 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 行矣。 材料二 (苏辙说)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 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 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 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第六课王安石变法

第六课王安石变法

• 4、王安石变法的败因 •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 烈反对。(主要原因)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引起民间不满。 • ③变法本身没有触及封建社会的根本 问题(根本原因) • ④宋神宗去世,变法失去重要的支持 力量及保守派的阻挠(司马光为首— —元祐更化)。
• 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①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 ②根本目的: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 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冗、两积的原因
• 冗官: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大量官僚 机构,使他们分化事权、互相牵制,造成官 员数量增加,人浮于事; • 冗兵:为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 方民族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数量; • 冗费:养兵、养官所需费用,加上对辽和西 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带来沉重财政负 担; • 积贫:冗费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 虚,出现财政危机; • 积弱:北宋军队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导致 军队战斗力低下,战争连年战败
温故(孝文帝改革)
• 1、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各自的具体内 容? • 3、孝文帝改革的各项措施分别起到什 么作用? • 4、孝文帝改革的总体评价? • 5、改革成功的原因?
第6课
王安石变法
• 1、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形 成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庆历新政”,遭到反对,社会矛盾更加尖 锐; ③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 无畏精神。(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 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④宋神宗启用王安石为相,主持变法革新。
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①富国之法(经济):主要有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等。 作用:他的理财措施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 增加政府收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②强兵之法(军事):实行“省兵措施”,精简 军队和强兵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作用: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使宋军的战斗 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③取士之法(政治):改革科举制度,联系实际, 改试经义策论;整顿太学;克服“恩荫制度”, 择优录用人才。作用:政治措施选拔了人才,打 击了贵族,发展了教育,扩大了统治基础,推动 了改革。

【终结版】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终结版】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问题(1)北宋增设大量______________,官员数量大增,形成“冗官”的弊端。

(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战争耗费和______________都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2.“两积”局面(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了严重的______________,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积弱的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强,又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二、主要内容:核心富国强兵1.理财:农业上实行青苗法、____________、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流通上实行____________、均输法。

王安石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

2.强兵:针对冗兵问题实行“________”措施以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强兵措施有____________、保马法、将兵法等。

王安石的军事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3.改革官制: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反对“______________”,要求贯彻择优录用的原则。

三、变法结局1.失败(1)原因: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反对。

(2)失败:1085年,宋哲宗继位,司马光等废除了新法,史称“______________”。

2.变质:____________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

知识点一“三冗”与积贫积弱1.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初中历史初一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有拥兵 取消节度 下派文官做 人事调度
北 之重, 使收税的 知州和通判,权,全部
宋 无调兵 权力,设 掌管民政、 归属中央
之权 置转运使 司法
政权
一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
军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事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 陈桥驿兵变
C.靖康之变
D. 澶渊之盟
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
3. 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C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国家的军事力量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结果 失败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 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保 守 派
治 上 对
改 革 派

司马光
王安石
课堂小结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和统一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 都城:开封 事件: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王安石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宋神宗1067年即位,次年改元熙宁。1069年


任用王安石变法,故此次变法又称为“熙宁

变法”。
三 王安石变法
变法目的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范围 涉及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

(完整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公开课)

(完整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公开课)

人物:宋仁宗、范仲淹
中心:整顿吏治
改革文官升迁办法
范仲淹
措施: 严格恩荫制度和贡举制 慎选地方官 减轻徭役、重视农桑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结果: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访医者,识安石其人
中国封建社会惟 一不愿让人抬、 不坐轿的宰相, 拒奢华、拒纳妾 的宰相,也是惟 一死后无任何遗 产的宰相,一个 应该大写的儒者
杯酒释兵权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富 国 之 法
小结
冗官 积贫 冗兵 积弱
冗费








达标练习
• 1-5: BAACC • 6-10:BBBCD
成效
省兵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精减军队
农户十家一保 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军费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
改革科举考 废诗赋取士旧制
试内容
重经义策论考试
培养了人才
改革恩荫制 贯彻择优录用原则
角色体验: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一位农民、地
主、商人、士兵、有抱负的士人,王安石的变法 措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
募役法 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1、上供物资用贱去贵、用近舍远(补充) 2、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3、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4、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加收利息 5、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6、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措施
内容
准备好教材和前置作业
《咏商鞅诗》

最新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电子教材[原创精品]

最新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电子教材[原创精品]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危机和频繁的外患极大地威胁着北宋的统治。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以“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在经济、军事、科举制度等方面推行新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变法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推行的?其利弊得失如何?“三冗”与积贫积弱北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

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冗官”的弊端。

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宋在中央增设了枢密院和三司,分掌军政和财政,以分割相权。

在地方,中央派文官任知州、知县,并定期调换。

各州又设有通判,与知州共同处理地方政务,号称“监州”。

同时,官、职、差遣相互分离,即授予一些人官衔,给他们荣誉,但不一定让他们有职有权。

这使得宋代的官僚队伍十分庞大,而且增长非常迅速。

有人统计过,从宋初到仁宗时代(1023—1063)的100年左右的时间中,官员增加了五倍之多。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造成“冗兵”问题。

宋太祖建国之初,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995—997)达66万,真宗天禧年间(1017—1021)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1041—1048)激增到126万之多。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国家财政人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北宋王安石变法详述(ppt 72页)

北宋王安石变法详述(ppt 72页)

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
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
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
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
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
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北宋《流民图》
三、结果:失败
失败的主要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⒉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当,引起民
间不满;
变法失败的原因
虽遭到各方 的指责,但神宗 依然坚持变法。
两位太后也 跑来起哄。
神宗后迫于 压力罢免了王安 石,但他仍推行 新政直至去世。
三、结果:失败(导与练p29)
——欧阳修
范仲淹 (989—1052)
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 主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 宋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 贬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庆历新政
“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
社会危机,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
野的共识。宋仁宗庆历三年(即
1043年),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
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
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
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
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
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杯酒释兵权(想象画)
五 代 十 国 形 势 图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③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材行④料青推:苗行熙法新宁。二闰法年十操二一之月月过王 行急安农。石田拜水参利知法政。事三。年七十月 二行月行均保输甲法法。九。月四
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 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 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相同点(提示:目的、统治者、内容、变法者命运、性质) 1、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2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 4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不同点
1、背景:
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富国之法 (理财为核心)
强兵之法
取士之法
青苗法、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市易 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省兵”、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
改革科举制度
抑制兼并、保障 农业生产、增加 政府收入,一定 程度改变了积贫 局面
改革恩荫制度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
措施
内容
成效
精简军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聚焦改革,寻找规律 关于古代改革的性质与类型(连线题)
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 地主阶级促成社会性质转变的改革
奴隶主维护统治的改革
商鞅变பைடு நூலகம்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梭伦改革
1、关于改革的性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 2、关于改革的分类:(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一、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课前案——梳理知识•强化双基教材整理1历史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1.“三冗”(1)北宋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形成“(2)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问题。

(3)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及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2.“两积”(1)“三冗”问题使国家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导致战斗力降低,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3.“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4.“拗相公”王安石(1)王安石担任地方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

(2)王安石在上书的《言事书》中提出了“变革天下之弊法”的主张。

(3)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精神推行新法。

教材整理2主要内容:核心是富国强兵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⑴内容① :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

② 募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按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③ 农田水利法:修复和新建水利设施。

④ 均输法、方田均税法、等。

(2)作用:王安石特别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的理财新法在、 保障农业生产、增加 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强兵之法一整顿军队(1) “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2) 强兵措施:保甲法、、将兵法。

(3) 作用:节省了,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 有 了 一定的提局。

3.选才育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教材整理3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新法的局限与变质措施内容作用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以_________考试取代诗赋词章取士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使学校成为为变 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选官制度批评"__________”弊病,要求择优录用学校教育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官1. 变法的局限性(1) 变法针对的是社会上层的 和富商,一开始就遭到强烈的反对。

王安石变法教学课件

王安石变法教学课件

新法的变质
中户以下大抵乏食 ……而州县之吏督迫青 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鞭笞缧绁惟恐不迨。 ——司马光
司马光
1085年,宋神宗去世,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高氏临 朝听政,起用司马光,结果 新法逐渐被废除,变法派相 继被排挤出朝廷,史称 “ 元 佑更化”。
新法的变质
1093年,宋哲宗赵煦亲政。
逐步恢复部分新法。但新旧两 派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 派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
二、变法的内容—— 变法的内容
2、强兵措施 整顿军队 、强兵措施:整顿军队
省兵:精减军队,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强兵:保甲法 保马法、 保甲法、 ②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保甲法 作用(目的): 作用(目的):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作用: B.保马法: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保马法 C.将兵法: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将兵法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 作用: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变革天下之弊法”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 言事书》 王安石《 ——王安石《言事书》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为人刚正,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祖宗之法不足守。 祖宗之法不足守。” 三不足” “三不足”的大无畏 ——王安石 变法精神”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精神”
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精神推行变法运动的。
“三冗”的形成 三冗”

北宋王安石变法讲课教案

北宋王安石变法讲课教案

一、王安石的历史形象
➢ 国际:王安石的美好形象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列宁
迪化18日电:“今日抵迪之美副总统 华莱士……接见王主任世杰,罗监察使 家伦。”据王氏语记者称:“华莱士副总统 于谈话中,曾询及我宋代政治家王安石之 有关各节,华氏誉王安石为中国历史上推行 新政之第一人,并请王主任可能搜集有关 王安石之事迹。”“华莱士先生似乎隐约 感觉着王安石之行新法与他和罗斯福总统 之行新政,有了精神的契合,他赞扬王安石, 不啻于异国、异代求知己、找同志。”
权贵贱,以平物价,所以抑兼并也”,事实 则是“商贾为之不行,通都会邑,至有寂寞 之叹,非独商贾之患也,而上下均受其弊”。 连最初倡议施行市易法的魏继宗也认为, “不如初议,都邑之人不胜其怨”。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思考:对于市易法的实施,为什么“人不胜 其怨”?
政府垄断了市场,影响了商业的正常 运行对滞销商品的购买变成对紧俏物资的 抢购。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养兵千日用兵难
宋初至中期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
所谓使财政富裕,不是求取钱财而 有所增加,而是除去有害于财的事而已, 有害于财的事有三项:一是冗官(多余 无事的官员);二是冗兵(多余无事的 士兵),三是冗费(不应支出的费用)。
——苏辙
2、边患危机——积弱
3、政治危机
(2)募役法 3.征收之际,官吏舞文弄法,鱼肉乡民, 时常打破法定的限额。 4.常有役钱已输而又增派他种名色的力役 的事情发生,以致募人多不肯就。
——范振兴《王安石政略》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募役法的弊端 ➢役钱的征收标准混乱 ➢不按规定征收宽剩钱 ➢任意征收额度 ➢纳钱后仍要服役
(3)市易法 王安石声称市易法的动机是“通有无、

第6课王安石变法

第6课王安石变法

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课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主要内容,评价历史作用。

本课目标:危机原因及表现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措施、成效、失败原因和历史地位重点难点:北宋中期的危机表现与原因分析,评价王安石及其变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北宋中期的危机和改革,是这一朝代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本质反映了封建统治的危机。

导入一、背景: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三冗”与积贫积弱- 提问: 北宋初年怎样加强了中央集权?导致北宋中期社会出现了什么危机?政治:增设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权力,导致宠大的官僚机构,形成冗官的弊端。

军事:为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南侵,扩充军队数量,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

经济:养兵养官需要巨额费用,加上对辽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的局面。

这样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

积贫:冗费导致入不敷出,财政危机,出现积贫的局面积弱:北宋重文轻武和兵将不配合,削弱战斗力,出现积弱的局面。

面对三冗、二积引起的种种危机,有识之士逐试图革新。

2、庆历新政。

时间:1043年。

人物:宋仁宗。

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相),江苏吴县人,1015年进士,历任地方官,八九年中曾三次被贬。

核心:整顿吏治。

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恩荫”:官僚子弟不必通过科举即可为官,“任子”:官僚在重大节日时可“荫”子孙为官。

这“严重”影响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

3、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变法王安石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读书过目不忘,作文动笔如飞。

他在二十二岁那年,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与众不同的是,少年得志的他,既没有得意忘形,结交权贵,为自己谋取高位。

而是一直在关注和思考着国家的命运与前途,这曾促使他给仁宗皇帝上过万言书,指出如不进行改革,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

万言书交上去以后就没有了下文。

16-17历史岳麓版1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含解析

16-17历史岳麓版1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含解析

一、选择题1.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解析:选B。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中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

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2.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解析:选A。

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被清丈出来,他们不得不据实纳税。

3.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即不增加百姓的负担而增加国家的收入,③由农户出资兴修水利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排除.4.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解析:选B。

从材料信息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热一把冷一把,即动摇不定。

5.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解析:选D。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

宋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 宋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 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 地,其故如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 其道如何? 赵普曰: 国家不安者, 计,其道如何?”赵普曰:“国家不安者,其故非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 也,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治之,无他 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 自安矣。 自安矣。”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最大限度地把政 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 收精兵 财权、军权收归中央, 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以进一步加强中央 集权。 集权。
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①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担任地方官期间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的积累; 担任地方官期间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的积累;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有“三不足”精神( ③为人刚正,意志坚强,具有“三不足”精神(“天变不 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 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
知识链接
宋代武学习武图
取士之法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 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
内 容 作 用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要 改革科举 求考, 择优录用, 恩荫” 择优录用,克服 “恩荫” 使有真才实学 惟才用人 的新进之士取 的弊病。 的弊病。 代了反对改革 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 的旧官。 的旧官。 整顿太学 做官,开新学科,设学田。 做官,开新学科,设学田。 措 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王安石其事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 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 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十月行募 役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 八月行方田均税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措施
内容
富国 青苗法 政府低息贷款
之举 募役法 以钱代役
农田水利法 兴修水利(地方出资)
年财政收入 年财政支出
军费 约4800万
6300-6800 万
官俸 皇室 祭祀
约1200万缗 约720万 约325万
岁币 5万两
材料2 富者有弥望之 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 守财尔!
材料3 宋政权在经济制度安排上还有几个与前朝代不同的政策: 一是公开允许官员经商, 二是不抑制土地兼并, 三是对垄断资源进行授权经营。在当时有两种模式, 一曰“买扑”,一曰“钞引”。“买扑”类似后世的招标承包制,政府拿出一块 资源,向民间公开招标,价高者得之。“钞引”类似于后世的特许经营制,就是 商人先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换取凭证——时称“交引”、“盐钞”,拿凭 证到指定机构支取食盐,再到指定地点销售。 后世把货币称为“钞票”, 宋代民间工商业的繁荣与此大有干系。不过同时,它又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官商经 济,这就是所谓的权贵经济模式。
一一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2:1069年农历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参知 政事。而此前一天,神宗又任命了反对“大变法度”的富 弼任宰相。二十多天后朝延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 主持变法的机构,由王安石与管军事的知枢密使陈升之共 同主持,筹划与制定新的法規。宋神宗还任命了与王安石 政见不同的苏辙负责条例司文件的起草工作。
方田均税法 核地取赋
市易法 设市易务(购滞短出)
均输法 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强兵 保甲法 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之法
保马法 将兵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 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时务策
之法 改革选官制度 打破恩荫,择优录取
均输法
故事1:宋都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拥有150万人口。除士农 工商外,还有数量巨大的皇室成员、各数官僚和驻军,是一个典型的 消费性城市。为了满足东京的需要,宋初设置东南六路发运司,每年 按规定数目向京城供应各种物资。各地转运使既不了解京城所需与 物资储备,也不管地方的生产水平与供应能力,一味地按规定数量采 购。产量降低时采购数量也不减,富商大贾则趁机操纵物价,牟取暴 利:消费数量减少时,大量物资积压京城,为防止霉烂变质不得不半 价出售,造成巨大浪费。为改变这种状况,王安石制定了均输法。
历史学家陈寅恪 曾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 历数千载之演进, 而造极于赵宋之 世,后渐衰微, 终必复振。
北宋世系表 (1)宋太祖赵匡胤 (2)宋太宗赵光义 (3)宋真宗赵恒 (4)宋仁宗赵桢 (5)宋英宗赵曙 (6)宋神宗赵顼 (7)宋哲宗赵煦 (8)宋徽宗赵佶 (9)宋钦宗赵桓
960—976 976—997 998—1022 1023—1063 1064—1067 1068—1085 1086—1100 1101—1125 1126—1127
神宗即位的第 三天,三司使奏 报:自宋夏战争 以来,征调财力, 动用国库,百年 之积,唯存空簿。
[南宋]高宗赵构 金灭北宋北宋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王安石变法西安市西ຫໍສະໝຸດ 中学 石玉青一、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小档案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是北宋杰出的政 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改革家。
问题二:材料反映了北宋面临什么问题?
1.统治危机—— ①财政危机,入不敷出。 ②政治危机,农民起义。 ③边防危机,辽夏骚扰。 ④文化危机,缺乏人才 ⑤社会危机,道德败坏。
三冗两积
材料1: 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己。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材者。善理则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2. 复杂的儒家学派义利之争
王安石:“国家财政状况不好,不是当务之急,造成这种
3.士大夫与情况皇的权原之因,争是因为没有善于理财的人。”
司马光:“你所谓善于理财者,不过是巧立名目,在百姓 头上增加捐税而已。”
王安石:“不然。善于理财者,可以不增加捐税却使国库 充盈。” (民不加赋,而国用绕)
司马光:“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天地所生的钱财万物,
王安石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 还读医学、佛学的文章,经常做调查以获取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曾游南北各地,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 变俗”之志,不做庸碌无为的书生,而要学以致用,为时代和社 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王安石非常务实,在当宰相之前,他一直拒绝到朝中任职, 在地方上坚持工作20多年。在王安石看来,做不做官,以及做什 么官,都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能不能做事。如果在朝廷做大官而 不能做事,那就宁肯在地方上做一个能做事的小官。
材料4
材料5 陛下有恭俭之德 ,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 民爱物之意,诚加之意, 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 得?然而臣顾以谓陛下虽 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 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 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 人才不足故也。
材料6 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 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 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 而风俗日以衰坏。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人称“拗相公” 王安石质朴、节俭,而且是历史上少有的不坐轿子不纳妾、 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 王安石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在当时士大夫中有极高威望,
问题一: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我对王安石是抱着一种崇敬的念头的。 实际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 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他有政见, 有魄力,而最难得的是他比较以人民为 本位。他在历史上出现的太早了,孤独 无辅,形成了一个屈原以来的历史上的 大悲剧。”
______ 郭沫若
改革成败的重要条件 (1)顺应历史潮流,反映先进生产力及其政治 的发展需要,促进思想解放 (2)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无畏
(3)改革派力量强大 (4)先进思想的指导,改革策略的正确
(5)全社会互动的结果,是否顺应民心
二、王安石其时
材料1 神宗即位时北宋的财政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