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5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5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d4db59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2.png)
★2015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_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终身学习,塑造美好未来。中考频道的小编会及时为广大考生提供2015年河南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有需要的考生可以在考题公布后刷新本页面(按ctrl+F5),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5河南历史中考试题及答案发布入口
以下是河南2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
历史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历史 政治
河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7522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2.png)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史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 】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 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 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3.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是指 【】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A.维新法令的颁布.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 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5.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201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b9d8dd3d4d8d15abe234ef7.png)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开卷考试)选择题(共小题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 ).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维新法令的颁布.中华民国的成立.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下列对世纪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以上。
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中共“一大”的召开.黄埔军校的创办.南昌起义的发动.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火车轮船的传入.大众传媒的兴起.有线电报的出现.社会习俗的变化.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历时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
这表明这场战斗(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下面两幅图说明新时期我国( ).完善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初步奠定.有效地杜绝了各种违法行为.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2015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5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c7c8901a37f111f1855bd0.png)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 3A(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开卷考试)选择题 (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3.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B.中华民国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5.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6.“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7.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
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8.下面两幅图说明新时期我国( )A.完善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B.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初步奠定D.有效地杜绝了各种违法行为9.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河南省开封市2015年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15年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82add2cc58bd63186bd6c.png)
开封市2015年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4.开卷考试。
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中国古代就有一位著名人物提出要保护环境,反对竭泽而渔。
他是:【】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老子2.他的言行深得后人的赞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此名言的作者是:A.左宗棠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魏源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丝出口量迅速增长。
茶的出口量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变为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量由18 43年的1000多包变为1855年的5600 多包。
于茶、丝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而种桑植茶。
说明了【】 A.中国的茶丝产品质量优良 B.中国完全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D.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材料中涉及的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军事技术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政治制度方面探索5.邓小平曾经指出:“从中国得利最大的,则是两个国家,二-个是日本……一个得利最大的国家是沙俄……”对近代日本、沙俄侵略中国说法正确的是【】①都割占过中国的领土②日本侵略中国时间最长③俄国割占中国的领土最多-④都曾经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要求赔款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6.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中国人民抗争并同时具有反侵略反封建性质的有【】①洋务运动②辛亥革命③五四运动④太平天国运动⑤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7.民国成立后,一些旧的称谓如“大人”老爷”,封建色彩太浓,取消不用,代之以“先生”或“某君”;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如惰民、丐民等,明令消除,使奴隶性的称谓永不再有。
201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201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5f6e3505856a561253d36f30.png)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 2015 年一般高中招生考试考试在历 史本试卷分第 Ⅰ 卷(选择题 )和第 Ⅱ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50 分,考试时间--------------------此 50 分钟。
__第Ⅰ卷(选择题 共 20 分)_____ _20 小题,每题1 分,共 2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_______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切合题目要求的)__--------------------卷_号 _1. 与右图反应的历史事件直接有关的是()_证 __考 _A . 《南京合约》B . 《北京合约》_准 ___C. 《马关合约》D. 《辛丑合约》____ --------------------____ 上 2. 为了应付变局, 清政府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负责外交、 通_ ___ 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所有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育_ ____ ___翻译、科技人材。
这段话反应了()________A . 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 .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名 __ --------------------姓 __ 答C. 近代化探究由此起步D. 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立___ __3. 20 世纪初, 有一首歌曲快速成为时代新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 揖美追欧,__ _ ___旧邦新造。
飞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_____ ___A . 维新法律的公布B . 中华民国的成立____ --------------------_ _题__C. 新文化运动的盛行D . 南京公民政府的成立__校 _4. 以下对 20 世纪 20 年月中期中外局势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学业 A . 中国:国共初次合作,公民大革命风暴骤起毕B . 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 无C. 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D . 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准期间5. 李大钊以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 农民占人口的 90%以上。
2015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分析
![2015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3d1127f111f18583d05a91.png)
6.“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 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 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 】 A.火车轮船的传入 B.大众传媒的兴起 C.有线电报的出现 D.社会习俗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 迁》。从文字上可以获取信息:地角天涯连一线。由此可知,指的是“有 线电报的出现”,所以应选C。
4.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 是 【 】 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 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 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本题综合性较强,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糅和在一起,主要考查中国 近代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八年级上册第 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 单元的知识。 从文字上可以获取信息:20世纪20年代中期。 A、中国:1924年国共两党首次合作,描述正确; 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生在1929年—1933年,与“20世纪20年代中 期”不一致,所以描述不正确; C、苏联: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描述正确; D、欧美:一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特别在 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描述正确。此题让 选描述不正确的,所以应选B。
8.下面两幅图说明新时期我国
【
】
A.完善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 B.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初步奠定 D.有效地杜绝了各种违法行为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现代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从图片中获取的信息: 1982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法律、法规文本,新时期是改革开放 以来。A、完善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说法错误,因为只能说明新时期我国的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初步奠 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是改革开放以前的;D、有效地杜绝了各种 违法行为所以错误。所以应选B。
201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5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b8db32f78a6529647d5378.png)
河南省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答案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图中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A项《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B项《北京条约》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C项《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的。
故选D项。
【考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A项封建制度发生变化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B项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D项表述不全面。
故选C项。
【考点】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
3.【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给出的时间是“20世纪初”,A项排除;歌词中给出的信息是“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五色旗”,表明向西方学习,建立新国家,这与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相符。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旗帜是青天白日旗。
故选B项。
【考点】辛亥革命的有关史实。
4.【答案】B【解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 年;1924 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A,C,D三项表述均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不属于20世纪20年代。
B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20世纪20年代中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5.【答案】D【解析】李大钊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巨大力量,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依靠农民。
A项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项注重了军人的力量,C项注重城市在革命中的地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共充分认识到农民力量的重要并付诸实践,使中国革命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故选D项。
【考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6.【答案】C【解析】诗句说出了有线电报的特点.信息传递速度比较快、火车轮船、大众传媒、社会习俗都与题意无关。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5届九年级中招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e24260b84ae45c3a358c00.png)
洛阳市2015年中招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问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讨论、交流资料等行为。
4.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 2015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5周年,对于这场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战争。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是A.中英战争 B.通商战争 C.夷匪战争 D.鸦片战争2.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
下列说法能够验证此结论的是A.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辛亥革命D.《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推行了新文化运动 13.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发展的轨迹,下列标语、口号记录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历史的是A.“变法图强”B.“民主、科学”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4.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京)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这则材料表明。
A.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B.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加速到来C.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D.国共两党分歧根本消除5.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粉碎敌人进攻一转入战略进攻_进行主力决战一,推翻反动统治(转战陕北)(挺进中原)(三大战役)(渡江战役)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B.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历程C.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一6.右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中国战场与世界其他战场相比,持续时间最长C.苏联士兵攻克柏林国会大厦D.美苏等国的帮组和支援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7.“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58200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d.png)
河南省平顶山市2015年中考二调历史试题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右图文物是2013年3月在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古墓出土,距今已有2300多年。
它可以见证()A.战国时的刀光剑影B.三国时的混乱纷争C.东汉时的群雄割据D.隋唐时的科技发达【考点】战国时期的纷争【解析】本题所给的时间信息是距今2300多年,时间是2013年,也就是公元前287年以前。
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正处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故选择A。
【答案】A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要求。
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投笔从戎,获取军功B.参加科举考试C.到各地讲学,著书立说D.投靠名门大族3.清末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诗中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一次侵华事件有关()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本题材料提到了台湾被割占。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日本割占。
故选择C。
【答案】C4.某剧本描述19世纪末期中国一家兄弟四人的不同经历,其中有一处与史实不符的是()A.老大到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做工B.老二在京师大学堂读书C.老三加入同盟会,参与反清斗争D.老四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考点】同盟会成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期的事件,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不符合要求。
故选择C。
【答案】C5.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步伐呈现加快趋势,下列各项不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是()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临时约法)颁布C.新文化运动兴起D.共和政体建立【考点】中国近代化【解析】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年)的历史事件,抗击了外来侵略。
中国近代化探索主要事件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015年河南省普通中招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5年河南省普通中招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f6a7bafab069dc502201dc.png)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开辟./复辟.模.具/装模.作样差.强人意/参差.错落B.馈.赠/崩溃.针灸./脍炙.人口矫.揉造作/骄.兵必败C.给.力/供给.呼吁./长吁.短叹人才济.济/扶危济.困D.斗争./挣.脱淳.朴/谆谆.教诲忍俊不禁./襟.怀坦白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3.古诗文默写。
(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明月千里寄相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送去了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水调歌头》),明月寄托了苏轼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4.名着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中的两个回目,请任选一个,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第七回)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水浒》第十回)(2)童话可以让人从小读到老,且常读常新。
请从下面两篇童话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情节,写出你“常读常新”的阅读感受。
①《夜莺》(《安徒生童话》)②《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童话》)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①。
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②。
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
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与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3.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A.维新法令的颁布B.中华民国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5.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6.“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A.火车轮船的传入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7.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
这表明这场战斗【】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8.下面两幅图说明新时期我国【】A.完善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B.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初步奠定D.有效地杜绝了各种违法行为9.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A.按劳分配B.股份制改革C.政企分开D.多种所有制并存10.《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
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①多元的职业方向②开放的就业观念③自主选择的权利④统一的分配制度A.①②⑨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长期以来欧洲人对奇异而神秘的东方感到好奇。
有的书籍写道:生活在恒河源头地区的人们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另一些人生下来只有一条腿,但是十分灵巧……。
从根本上开始改变欧洲人这一认知的事件是【】A.亚历山大东征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12.“华盛顿的行动很感人……为了国家的事业,他却抛弃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和朋友,牺牲了自己的舒适环境,把这一切都拿来孤注一掷。
”材料中“国家的事业”是指【】A.起草《人权宣言》B.赢得民族独立C.实现种族平等D.消除南北差异13.一位希腊首领曾指出:“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
”“真相”的发现有助于【】A.资本主义的萌芽B.人文主义的兴起C.自由平等的追求D.世界和平的维护14.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摆脱民族危机B.解放农奴为自由人C.走资本主义道路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15巴黎景象雄鸡的报晓深长悠远,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在卑微的渴望中呼出垂死的气息……曼纳哈塔(即曼哈顿)入T道F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热情好客,最勤劳和友好的年轻人。
匆忙和波光粼粼的城市啊!我的城市!两段诗歌表明【】A.工业化给城市带来的只有痛苦B.工业化污染城市环境成共识C.诗人们对城市工业化的看法不同D.工业化城市受到普遍欢迎16.苏联所实行的这一路线的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
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注重这样的原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
”这一路线是指【】A.新经济政策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五年计划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1931年凯恩斯说:“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津贴来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境地就好些昵?当然不是。
”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产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18.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这段话中“真正欧洲人的感觉”直接来自于【】A.欧共体的成立B.欧盟成员国的增加C.欧元的发行D.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19.“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
19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55.3%,日本占53%。
”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A.德国实力世界第一B.资本主义三足鼎立C.政治多极化趋势凸显D.知识经济悄然而至20.“当地球在空间运动的时候,为何重物还总会落向地面?什么力量驱使地球转动?什么驱使行星在它们自己的轨道内转动?”针对这些问题,牛顿发现了【】A.万有引力定律B.微积分C.进化论D.相对论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5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的图二与图一相比较,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些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3分)(2)观察材料二的三幅图,概括指出古代洛阳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1分)(3)在材料二中任选一幅图片,说说图片内容的历史价值。
(1分)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
”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
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原因。
(2分)(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3分)(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分)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
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据村料一,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2分)(2)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分)(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1分)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3世纪初,英国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英国逐渐确立起一种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国王虽享有很大权力,但在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
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明确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了专利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到18世纪中期,许多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开始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工业革命的时代到来了。
(1)材料二和材料一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材料二的法律文件对英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2)据材料二、三,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得益于什么?概括指出英国在推动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采用的共同方式。
(3分)(3)综上所述,你能从英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1分)25.(5分)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