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微循环的研究及运用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005d75f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a.png)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
城市交通微循环,顾名思义,指的是城市中的小循环,也称为“最后一公里出行方式”,通常指城市内部的短距离出行,如步行、骑行、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交通方式,在方便居民短距离出行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
城市交通微循环的实施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完善小区公共交通系统
二、建设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是城市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方便居民短距离出行,同时也能启发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
自行车道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三、建设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是城市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
步行系统的规划应该注重各个小区之间的连接,使得居民能够在步行系统中方便地前往任何一个小区。
四、开发新型交通工具
城市微循环的发展需要不断引入新型交通工具,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居民。
比如像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等,这些新型交通工具不但能够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体验,也能够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污染。
总的来说,城市交通微循环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方便居民短距离出行,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出行。
未来城市微循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绿色、智能、便捷的理念,让城市交通更加快捷、健康和美好。
公交公司微循环工作总结
![公交公司微循环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f0f4e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4.png)
公交公司微循环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公交公司微循环工作成为了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营模式。
微循环工作是指通过小型巴士或者电动车等交通工具,将乘客从住宅区或者商业区接驳到公交枢纽或者地铁站,以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公交公司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管理,以确保乘客的出行体验和交通运营的高效性。
首先,公交公司需要进行精准的线路规划。
微循环工作的线路规划需要考虑到乘客的出行需求和区域的交通状况,以确保线路的合理性和便捷性。
同时,公交公司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灵活调整线路和班次,以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其次,公交公司需要加强车辆管理和维护。
微循环工作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通常是小型巴士或者电动车,因此需要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车辆管理和维护。
公交公司需要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此外,公交公司还需要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微循环工作中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出行体验,因此公交公司需要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管理,以确保服务态度和驾驶技术的专业性。
同时,公交公司还需要加强对站点和车辆的管理,以提升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最后,公交公司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微循环工作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来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交公司需要建设智能化的调度系统和支付系统,以提升运营的智能化和便捷性。
同时,公交公司还需要加强对乘客出行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以优化线路规划和服务质量。
总的来说,公交公司微循环工作是一种全新的交通运营模式,需要公交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管理。
公交公司需要加强线路规划、车辆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微循环工作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只有这样,公交公司才能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推动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道路单行线微循环设置研究——以恩施市市府路周边道路设置为例
![城市道路单行线微循环设置研究——以恩施市市府路周边道路设置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77955dcaaedd3382c4d335.png)
Policing Technology|警务技术■文/向峰要: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出行量的上升以及交通出行的高度聚集,在道路承载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交通拥堵成为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通病。
单纯的依靠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无法满足机动车快速增长的需求,需要通过交通管理手段缓解交通拥堵,单行线作为重要的交通管理手段之一,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冲突,畅通微循环。
本文以恩施市市府路周边道路为例,研究带有环岛端点的单行线微循环设置方案,总结缓解该区域交通拥堵现象的成效,为各地单行线交通组织规划的设置提供相应的参考。
Abstract: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vehicle ownership,the increase of traffic volume and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road trave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mited road capacity,traffic congestion becomes a common problem after urban development reaching a certain stage.Relying solely on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rapid growth of motor vehicles,traffic management measures shall be used to ease traffic congestion.As one of the important traffic management methods,one-way traffic can greatly reduce traffic conflicts and smooth microcirculation.Taking the surrounding roads of Shifu Road of Enshi city as an example,the paper studied the setting scheme of one-way microcirculation with roundabout approaches, summarized the effect of allevi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in this region and provided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for the setting of one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ning in other places.关键词:交通管理,拥堵治理;单行线Key words:traffic management;congestion treatment;one-way traffic为了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现象,多地政府部门采取了一些缓解拥堵的措施:一是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交通供给;二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三是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减少短距离私家车出行;四是通过交通组织优化调整,减少路□路段拥堵;五是加强智能交通建设,提高出行服务水平。
道路微循环实施方案
![道路微循环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89f8b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c.png)
道路微循环实施方案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道路微循环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交通管理方式。
本文将就道路微循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道路微循环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网络的布局和交通流量的分布情况。
针对不同的道路类型和交通状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微循环方案,比如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主干道上设置快速通行车道,以便快速疏通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在交通流量较小的支路上设置单向行驶或限速通行,以提高道路利用率。
其次,道路微循环的实施还需要考虑交通信号灯的优化调整。
通过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时间间隔和相位,可以有效控制交通流量,减少交通阻塞。
同时,还可以采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交通信号灯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另外,道路微循环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对交通管理和监控的力度。
通过加强交通巡逻和监控设备的设置,可以及时发现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保障道路交通秩序。
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智能监控摄像头和车辆识别系统,对交通流量和车辆行驶轨迹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最后,道路微循环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对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
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交通规则遵守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综上所述,道路微循环的实施方案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网络布局、交通信号灯的优化调整、交通管理和监控加强以及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有效地实施道路微循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道路微循环实施方案的研究和推广,为城市交通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3f640a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d.png)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城市交通微循环。
简单来说,微循环是指一种以小范围、短距离、低速度的交通方式,通常包括步行、自行车、轻型电动车等。
它与传统的大范围、长距离、高速度的交通方式形成对比,更加注重城市内部的互通和互联,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城市交通的人文关怀和生态理念。
城市交通微循环的实施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循环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
尤其是对于一些短途出行而言,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轻型电动车都是更加合适的选择,不仅可以缓解交通压力,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
微循环可以改善城市内部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卫生。
相较于汽车等交通工具,微循环所产生的噪音和污染要小得多,能够减少文明病,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微循环还可以促进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力和商业发展。
步行街、自行车专用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流动,带动周边商业的繁荣,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不过,要推动城市交通微循环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问题。
城市交通微循环需要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需要为步行、骑行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需要打通自行车道、步行街等交通网络,这就需要城市规划者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创新。
其次是交通设施和设备的完善。
城市交通微循环需要一系列的交通设施和设备的配套,需要建设更多的自行车停车场、共享单车站点,需要打造更加友好的步行环境、改善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系统等。
最后是推动社会意识和文化的转变。
城市交通微循环需要更加深入的人文关怀和生态理念的引导,需要更多的人们自觉地从源头上去解决交通问题,鼓励大家骑行自行车、步行,减少对非机动车的依赖,这就需要在城市居民中形成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政府、社会组织和媒体多方共同努力。
城市交通微循环是一种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是一种更加人文关怀、环保的交通选择。
实践:交通微循环在治理城市拥堵中的成功案例
![实践:交通微循环在治理城市拥堵中的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530b34915f804d2b16c1ab.png)
实践:交通微循环在治理城市拥堵中的成功案例作者:来源:《汽车与安全》2016年第03期济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中大队从城市交通微循环的系统规划入手,针对辖区道路、社区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区域路线,综合治理小区交通秩序,积极开发潜在停车位,打造出个性化、多样性的区域、社区微循环模式,全力缓解群众出门难、停车难、行车唯的交通问题。
济南:疏通城市“毛细血管”,改善交通微循环传播交通微循环理念融入交通微循环建设实践2013年初,济南市中交警大队积极落实“治堵行动”计划,科学组织、合理规划,对交通微循环改造的各个环节逐一形成建设、改造方案。
他们制订(进一步加强规划科研工作的决定),成立规划科研研究室,明确了道路改造与科技创新工作范围和方向,形成了道路施工、督导、微循环建设等多个工作流程、规范。
并建设了大队微循环工作档案。
在微循环改造工作中,大队联合专业院校,突破以往的整治模式,将先进理念融入交通微循环建设实践中。
他们与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建立密切合作模式,由大队根据辖区实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具体改造思路、策略,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派出专业技术团队对改造思路进行提升,再共同完善改造方案,并于改造完成后共同形成学术文章,逐个归纳改造理念,提升微循环改造的科学水平。
2013年以来,双方通过合作,高质量完成了万达片区、七东社区、玉函南区等多个微循环改造项目。
打造多种社区微循环模式在开放式小区实行交通微循环2013年,济南市新增机动车19.A万辆,社区交通问题愈发突出,严重影响宜居环境与应急安全,这在一些老旧开放式小区表现尤为明显。
济南市中交警大队把社区微循环作为交通微循环改造中最基础的一环,进行了深入调研。
他们旨在通过在开放式小区实行交通微循环,一方面解决小区内部的交通拥堵问题,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干道车辆进行适当分流。
玉函南区位于英雄山路以东、舜耕路以西,这个建成20多年、总户数达1512户的开放式小区出口众多、车辆随意乱行,动辄就堵塞周边道路。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afd8346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e.png)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城市交通微循环,是指在城市内部进行局部区域的交通优化重点解决交通问题。
它是指利用城市现有的各种交通设施(包括公交、地铁、有轨电车、公共自行车等)和交通工具,通过建设微循环系统,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并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微循环是指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对交通组织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城市交通运输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微循环的基本任务是优化城市交通系统,在城市内部进行局部区域的交通优化,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并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微循环的优势是明显的。
它充分利用城市的交通资源,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同时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并降低城市的交通成本。
微循环系统可以通过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的运输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
微循环还可以优化城市的交通结构,提高城市的通达性和连接性,提升城市的交通品质和服务效能。
微循环系统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和交通噪音,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微循环系统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它可以扩大城市的交通市场,促进城市的商业繁荣,提升城市的产业效能和竞争力,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微循环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北京市通过建设和推广公共自行车系统,以及加强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的管理,有效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并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
上海市通过发展有轨电车系统,以及优化城市的交通路网和现代化管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的交通堵塞问题,提升了城市的交通品质和服务效能。
深圳市通过推动城市的交通现代化建设和智能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改善了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但与此微循环还面临一些挑战。
交通微循环的研究及运用
![交通微循环的研究及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ad21d4bb4cf7ec4afed0aa.png)
交通微循环的研究及运用1、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交通问题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要战略性问题,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危害生态平衡等的关键问题。
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和需要迫切解决的大事。
许多国家不断推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对策,其中建立和完善交通微循环系统是切实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上策。
为使有限的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明智的城市政府必然会制定适合本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以达到较优的交通效率,而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微循环定义对于微循环,可以给出两个定义,即医学上的定义和交通上的定义。
医学上的微循环强调了场所、尺度、功能和全局影响几个要素。
但这些要素并不全面,未涉及下述两点:1)微循环的流量、速率和运输载体特征。
在常温、正常湿度和空气压力的情况下,即人体未发生病变、未进行剧烈运动时,因为要维系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单位时间通过人体某血管截面的血液流量大致是恒定的。
但在非常规情形下,例如人体高速运动后急需散热,微循环的流量、速率可能剧烈变化。
这和每天有着相对规律的早晚高峰和季节性特点的交通流,有一定差异。
2)人体如何调节微循环。
尽管和50多年前微循环研究刚刚兴起时相比,科学家对微循环的各个方面已经知道更多,但是依然没有取得像当初细胞学说那样具有突破意义、甚至是跨学科的进展。
相对而言,通过假定出行个体总是选择经济代价最小或个人感觉效应最大的路径出行以及利用“四阶段”交通规划模型,交通模型和规划人员反倒可以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预测交通流的产生、空间分布、方式划分和各路段流量。
希腊雅典、中国北京等地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表明,来自交通系统外部的行政命令可以对交通流的产生、方式划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医学上的微循环和交通微循环有着显著不同。
把医学上的微循环要素借鉴到交通规划里,可以认为交通的微循环是发生在支路上的人、车流动。
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
![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4b7ea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8.png)
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t学术研究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李德慧,刘小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摘要:通过城市小区围墙与交通之间的关系,着重讨论了微循环理论,影响微循环的主要因素和微循环理论的指标评价体系,并根据国内外微循环在交通中的应用对比,给出了一个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思路.关键宇:北京;交通拥堵;围墙;微循环1围墙的影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单位都有围墙——政府机关,学校,住宅小区……对于围墙的作用.我们可以从2个方面来考虑,积极的方面第一,围墙最基本的作用是可以保护处于其中的人员和物品的安全.中国自古代起就有建造围墙的习惯,比如四合院,家家都有院墙,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第二,围墙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虽然围墙有保护的作用,但是有时围墙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比如入室盗窃这种案件自古代起就不少见.所以这时候围墙更多的时候是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比它的第一层意思更为重要.凡事都有两面性,在现代社会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具体说就是围墙减少和破坏了城市道路的微循环.2微循环理论在医学中,微循环通常是指由微动脉经毛细血管到微静脉这一段血管中的血液循环Ⅲ.医学中的血液微循环和城市交通中的微循环在组成结构,功能,运动形式,容量和对整体机能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从组成结构上讲,人体中有主血管,次血管,支血管,毛细血管等组成的循环系统;如果把城市交通系统比作人体的话,那么城市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就相当于城市的主干血管,次要血管,支血管和毛细血管.从功能上讲,人体的血管是为了运送人体所需的氧气和养料等物质城市的道路也是为了实现城市中物质及人的移动.从运动形式上讲,人体中的主血管的主要作用是将血液迅速从心脏运送到全身的大区域,然后再通过次血管,支血管等一级一级地从大区域运送到各个部位,尤其是末端,只能靠很多其他的支路血管和毛细血管将血液运送到人体的每个细枝末节.收稿日期.2005710作者简介李德慧(1977一)男,山东德州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交通与安全?第5卷第4期2005年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的话,运送物资也是先从支路运送到主要道路再到次干路再到支路的过程.以北京市为例,二环,三环四环,长安街及其沿线等道路分别相当于主干血管,可以使车辆迅速到达城市的主要方向大望路,中关村东路等道路就相当于次干路;更小的一些路和社区的一些路可能就是毛细血路了.从容量上讲,虽然一个毛细血管微不足道,但是由于数量众多,所以起着容量血管的作用,是调节静脉回流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城市中的大量的支路和毛细路就起着调节车辆的作用.从整体机能上来说,人体微循环机能一旦发生障碍,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不足,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各器官的机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类似的,一旦城市道路微循环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城市拥堵,甚至是交通瘫痪.其对比如表1所示.表1医学微循环与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比较项目医学微循环主血管,次血管,结构支血管,毛细血管功能运送氧气,养料等物资运动形式主一次一支一毛细血管容量较大…….一旦有障碍,影响新陈整体机能代;吾机磊…城市交通微循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人及物资的移动支一主一次一支一毛细道路较大一旦出问题,城市拥堵或交通瘫痪在与微循环效果的直接因素中,机动车的数量n,开放围墙的数量占整个城市总数量的百分含量P,开放围墙区域对完善路网形态,提高路网密度的贡献率t,以及开放围墙区域的经济活动和人口指标e有直接关系.如果用Y表示微循环的效果,那么微循环效果与各因素之间关系的函数关系可写为y=/(n,p,f,e)(1)图1道路微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得出,微循环的实际效果会随着机动车数量n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开放围墙的百分含量对路网形态和密度贡献路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区域内经济活动的加剧而降低,如图1所示.3道路微循环的评价体系改善道路微循环效果的评价可以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进行.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对于交通系统这种复杂大系统来说,也可以把对微循环效果的评价问题分解成3个层次,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判断各层次中诸元素的重要性,最后利用判断矩阵,确定诸元素在决策中的权重.通过分析,我们把与道路微循环最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价分层次的指标,如图2所示.改善道路微循环的效果支路及毛细道路利用率路网负荷均匀度非直线系数图2改善道路微循环效果的层次评价体系3.1支路及毛细道路利用率指标定义:建成区内车行道在3.5m以下的支路中能够通过汽车的道路面积占所有支路道路总面积的比值. 指标含义由于支路对城市道路交通可达性起着主导作用,在城市道路总长度中,支路及毛细路里程一般要求至少占50%.我国很多城市的老城区中,道路虽窄,但较密集每条道路分担的交通量并不大.交叉口也容易组织交通.而在新建地区,道路网较稀疏,干路缺少支路及毛细路,导致干路上各种车流和人流交通汇集过大,车辆平均绕行道路长,可达性差,公交线路难以深入居民区吸引更多乘客,城市主干路交通拥堵严重.3.2路网负荷均匀度指标定义:城市路网上负荷的均匀程度.指标含义:该指标用于衡量路网布局的合理性.理想的路网布局应该是,在交通需求大的地方交通供应也较大,路网上的交通负荷也大,主干路,支路及毛细路按一定的比例分别承担交通负荷.3.3非直线系数指标定义:城市中A,8两点的道路长度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指标含义:非直线系数越大,反映A,8两点的实际绕行距离越大,车辆越不易疏导.在城市中打断围墙增大微循环的代价相对于在城市中修建一条新的道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要小.如果毛细道路路网大的话,路网的容量和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学术研究通行能力都将大大提高.非直线系数将会减小,公交路线路,新街口外大街及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也可以深入居民聚集区.提供更大的方便.4道路微循环的影响分析道路微循环的积极意义是缓解交通拥堵.增加市民与各"封闭"小区的亲近感.道路微循环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普通道路过宽的问题.很多情况下.由于道路过宽而引起的行人过街不便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人违章会在更大程度上对机动车的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过宽的马路所带来的噪音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 通过道路微循环和"trafficcalming",有助于道路噪音污染的降低.道路微循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安全感:由于很多微循环道路路面质量较差,初期改造的成本较大.目前.对道路微循环的影响.还是正面大于负面.对于具体问题.可根据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合适的对策.反对一刀切.比如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医院,小学等要区别对待.减少车辆带来的负面影响.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各个建筑周围都是道路.比如纽约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但是交通情况要比汽车保有量230万辆的北京好很多.而且在纽约很少有像北京三环,四环这样多很宽阔的马路.韩国高丽大学.拆除围墙后变成了开放性的大学,从交通的意义上讲可以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另一个方面,还使得该大学更加贴近群众.美国的大学也都是开放型大学.比如哈佛大学.校园中有城市道路穿过.北京是个比较缺乏道路微循环的城市.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各个单位基本都有围墙对于各个单位和小区来说.都禁止其他车辆穿行.所以一方面是各条道路上的车辆车满为患.与此对比的则是各个小区内空旷的道路.但是北京也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尝试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开放大院,增大微循环,缓解道路过于拥挤的情况.是打通城市微循环的关键.2004年起,北京市加大了打通断头路的力度.如马家堡西路,首体南路等都有效地缓解了部分路段的交通压力新近改造的邮电东路道路,就是尝试增加蓟门桥周边微循环,改善拥挤状况的例子.从2(X)4年11月连接;11;--环路和学院南路的邮电东路道路正式通车后学院路和新街口外大街中间又多了1条纵向交通干道.邮电东路南起学院南路.北至:lb.--环路.全长1,04km.原来此处没有道路.邮电东路通车后,增加了周边道路路网密度.提高了道路利用率.使交通量更加均匀的分布.而且经学院南路至北太平庄方向不必再绕行j匕土城路非直线系数降低.因此将有效缓解北土城5结束语对于打通围墙,改善城市道路微循环的阻力主要来自人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因此首先要加强宣传.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从大局出发.促使人们拆掉/J,区围墙,打通道路微循环,使机动车得以有效的分流.虽然打通围墙可能会使小区或单位有一定的安全问题.那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学校等进行区别对待.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还是利大于弊.政府可以通过在一个范围内进行试点的方式,使广大市民逐渐认识到这种微循环的好处,进而推广到全市.参考文献[1]何瑞荣.心血管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2】陆化普.城市交通管理评价体系版祉2002[5]王一波.城北邮电东路今起通车26(6)北京:人民交通出京华时报,2004—1] Researchonurbantransportationmicro—circuIation//L DehuiAbstract:Byanalyz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walIs ofdistrictandtransportationthepaperdiscussesthetheory DTmicro-circulationthemaininfiuencingfactorsandthe evaluatingsystem,andbycomparingtheapplicationofmicro--circulationinChinaandabroad.suggestionsareput forwardtOsolvetheurbantrafficjamproblem Keywords:Beijing:trafficcongestion;walI:micr0~cir—CLJIation。
交通微循环
![交通微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aca8d706bed5b9f3f90f1cbd.png)
就是到底什么是交通微循环,怎么打通交通微循环,为什么打通了交通微循环之后,交通状况就变好了?以前存在的问题,是怎么通过交通微循环解决的?社区交通微循环:疏通城市“毛细血管”导语: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繁华与舒适,但一提到城市的交通,相信大家都会皱起眉头,甚至还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城市的马路越修越宽,但城市的交通却变得越来越堵了呢?有没有一种好的办法能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近日记者了解到,位于济南历下区的甸柳小区的交通没有以前那么堵,停车难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跟随记者去看一看。
【解说】甸柳小区是目前为止济南市最大的开放型居民小区。
分为甸柳南区和北区,共有道路17条,道路总里程5770米,17个出入社区的路口。
现有常住人口4.3万余人,790户,流动人口近2-3万。
附近甸柳一小和甸柳一中等学校上下学时接送学生车辆过多,高峰时又有公交公司的车辆在甸新北路通行,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
之前居民反映最多的就是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
【王大爷】讲述之前交通堵塞的现象【小区居民】耽误上班、孩子上学,乱停在自己楼下阻碍交通。
越着急越是堵。
【交警】这个社区靠近主干道和平路,有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和30多家单位。
社区有道路8条,7个出入口,住户密度较大,改造前又没有规划设计停车场,小区内的大量机动车随意停放,特别是早晚高峰和燕山学校接送孩子的时候,每天都造成社区内道路拥堵,甚至波及周边主干道及路口正常通行,造成区域性拥堵。
【解说】据统计,每天经过甸柳小区的车辆约为辆,而小区居民的私家车约为辆,狭窄的小区道路,再加上停车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了小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
【消防大队队长队长】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多起火灾事故,有许多都是因为消防通道受阻,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
据济南市公安消防支队统计,一个月最多能接到30多起反映占用消防车道的举报电话。
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研究_以北京市为例
![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研究_以北京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4651afd1f34693daef3eab.png)
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刘新华 杜凯 孙福亮摘 要:微循环系统犹如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通畅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能否正常运转。
与国外主要发达城市相比,北京等国内大城市在城市路网建设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干道系统的建设,对微循环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本文结合有关课题研究,通过对北京市近几年道路建设情况的分析,借助浮动车拥堵点段分布以及有关交通调查数据,从微循环系统定义及需求分析出发,重点阐述了北京微循环系统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同时提出了微循环系统的建设思路,可为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字:城市交通;微循环;路网结构1 引言《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年)》和《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年)》中都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路网承载能力提高,需要以改造道路微循环系统为重点,大力扩充市区道路微循环系统,提高路网的集散能力和交通可达性,建成功能完善的道路设施网络。
然而,北京市“十一五”期间道路建设重点放在城市干线路网的规划实现上,对相应的微循环系统建设却重视不够,使得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恶化。
本文结合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北京中心城道路微循环系统建设重点研究》项目的有关研究,主要从微循环定义及需求分析、北京市微循环系统建设现状及问题、微循环系统建设思路等方面展开论述。
2 微循环系统定义及需求分析2.1 微循环系统定义“微循环”是出自医学上的术语,后来沿用至城市交通领域。
一座城市的道路网就好比人体内的血管,有主动脉和静脉,还有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的数量和长度要远远大于和多于主动脉和静脉。
城市里的快速路、主干路便是联系各个功能单元的主血脉,而干道网络以外的次干路、支路、胡同等就是城市内数量惊人的毛细血管,它几乎存在于城市的任何地方。
因此,我们将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定义为由次干路、支路及以下等级道路组成的区域道路网络运输体系。
微循环系统与由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的主循环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路网密度和更长的道路总长,可以缓解干道交通压力,提高路网的连通性和可达性,进而提高干道网络整体集散能力和运行效率。
交通微循环实施方案
![交通微循环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a2dc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4.png)
交通微循环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交通微循环实施方案,旨在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出行效率,为市民创造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
首先,我们将在城市核心区域建设多个微循环交通枢纽,这些枢纽将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集结公交、地铁、自行车等多种出行方式,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
同时,我们将在枢纽周边建设便捷的停车设施,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降低道路拥堵程度。
其次,我们将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升级和优化,增加公交线路密度,提高运营频次,优化线路布局,使公交系统更加贴近市民出行需求。
同时,我们还将推广电动公交车和新能源车辆,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为市民创造更加清洁的出行环境。
此外,我们将建设更加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市民选择骑行出行。
通过建设便捷的自行车租赁系统和共享单车停放点,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自行车出行服务,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最后,我们还将利用智能交通技术,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我们将推广智能出行软件,为市民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和出行建议,帮助市民选择最佳出行方案,减少交通拥堵对出行的影响。
综上所述,交通微循环实施方案将通过建设交通枢纽、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完善自行车出行服务和利用智能交通技术,为城市交通问题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城市交通将得到有效改善,市民出行将变得更加便利和舒适。
微循环公交
![微循环公交](https://img.taocdn.com/s3/m/c74048b2960590c69ec37678.png)
交通规划报告微循环公交系统探究交通运输1201班陈庚U201215626微循环公交系统探究摘要:公共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承载着城市居民大量的出行。
随着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城市大型公共交通的逐步运营,一些新建的小区,并没有相应的公共交通为其服务;尽管轨道交通发展迅速,但小区居民换乘轨道交通的出行距离较远,居民乘坐轨道交通所需步行距离在其承受范围之外。
除此之外,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往往会出现规划的空白区,且由于有些道路条件的限制,常规公共交通无法灵活行驶,这些都为居民的最后1km交通出行带来不便。
因此强化公交微循环在公交系统中的作用并寻求相应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微循环公交填补了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等大型公共交通的空白,为居民的短距离出行提供了方便,而且有效地接驳了大型公共交通,促使得居民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的比例上升。
关键词: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交通组织一、研究背景: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与机动化的双重变革的历史性阶段,城市化水平和机动化水平不断发展引发城市规模持续增大,居民出行强度不断增大,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上升,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交通问题成为了“城市病”。
不仅降低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究其原因,除了滞后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外,公共交通竞争力不强导致城市交通结构不合理也促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
众多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历了由私人小汽车肆意发展而引发的大量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的痛苦后,最终都走向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道路。
有关专家指出“公交为主体、小汽车辅助”的交通模式才适合我国国情。
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交分担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公交分担率均在70%左右,东京更高达87%,而我国仅为20%[41。
我国城市中大多数常规公交运营线路都布设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少有渗透进支路系统的公交线路,“开始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只能依靠步行,两端总计时间占据行程时间的一大半。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9bef361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7.png)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
城市交通微循环是一个较为新的概念,它指的是城市内比较小的区域内交通的流动和排布方式。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愈加突出,而微循环则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一个新的途径。
首先,微循环可以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重新规划来实现。
城市交通网络中,灰色地带往往会被忽略,而微循环则在这些被忽略的区域进行精准布局。
在微循环的规划中,车辆可以流动得更加自由、迅速,人们也可以更加便捷地步行或骑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城市交通系统的瓶颈可以得到缓解,进而减少拥堵和排放的问题。
其次,微循环也与城市的环保发展息息相关。
城市微循环能够使一些城市落后发展的地区在交通方面加快步伐,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尾气排放等环境问题。
当人们更乐意选择步行、骑行等运动方式时,自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微循环还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过去的交通发展模式注重的是速度与通达性,而微循环更加注重城市中的商业与交汇区。
商业集中区域能够引导城市交通系统进行新的布局与更新,使得交通与商业紧密结合,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最后,微循环也提出了城市交通建设的新的方向。
城市交通不再是一种单向的流动方式,而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运行网络。
这意味着城市交通需要更加智能化的系统,需要更加科技化、人性化的服务,这也给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新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总之,微循环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城市交通管理思路,也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更新与升级提供了新的途径。
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微循环将会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也将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交通微循环意义
![交通微循环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d21173443323968011c92d8.png)
研究国内外交通微循环目的以及意义交通微循环,作为解决区域细部交通需求、分担干线交通的有效手段,在我国交通状况愈发紧张的大背景下,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提起。
因此诸如研究区域交通微循环的需求特点、深入研究微循环交通的需求,变化机理、研究微循环与背景交通协调关系、完善微循环交通组织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等对于交通微循环的诸多细节研究,已经是势在必行。
但由于政府、规划部门、学者对支路网规划不够重视,以及目前对交通微循环网络的认识较为狭窄,同时由于微循环系统形式复杂且难于管理等原因,我国城市交通微循环研究相对滞后。
因此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引导城市交通规划面向交通微循环系统发展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仅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城市交通规划面向交通微循环系统发展,城市交通微循环的规划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二,借鉴国外成果,开拓交通微循环研究的视野国外很多城市都没有类似我国繁多的交通设施,而且汽车总量并不少,然而交通拥堵现象依然比国内好很多,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国外交通微循环研究已经到了极具实用性的地步,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借鉴研究的。
第三,提升交通微循环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交通微循环的概念在国内的第一次出现是05年在北京被提出的,经过几年的学习研究,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采用,并在解决单个区域交通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方案的制定主要沿用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思路、理论和方法,各具一体,往往牺牲掉临近区域的交通需求,而且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大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切实可行的交通规划与管理技术体系,只是就事论事,尽管针对性比较强,但不能规范化加以推广,不能适应大区域、大范围微循环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将国内外的交通微循环的实施情况整合起来,利用更加充足的数据来面对更加复杂的交通背景,提升其普遍适用性。
第四,解决武汉交通问题交通微循环的作用便是增强次干道,支路的利用率,改善交通环境、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提升干道服务水平,减缓拥堵。
城市微循环调研报告
![城市微循环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db334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0.png)
城市微循环调研报告
城市微循环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系统,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次调研主要对城市微循环的发展状况、应用范围和效果进行了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多个城市的微循环发展情况。
发现,许多大城市都已经开始实施微循环系统,如北京的共享单车和短途出行微公交,上海的绿色出行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提供便捷、环保的交通方式,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其次,我们调查了城市微循环的应用范围。
发现,城市微循环不仅仅适用于大城市,也适用于中小城市。
例如,一些中小城市利用自行车共享系统解决了短途出行问题,一些在旅游景点周边推行了电动车出行,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
最后,我们调查了城市微循环的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微循环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同时,也减少了燃油消耗和排放量,改善了空气质量。
另外,城市微循环系统也提高了居民的交通效率和出行便利性,提升了城市的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城市微循环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交通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明显的效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城市微循环在各个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成为解决交通问题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
未来,我们认为城市微循环将继续得到推广和发展,为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更大的改善。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0968dc52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7.png)
浅谈城市交通微循环城市交通微循环指的是城市内小范围的交通循环系统,通常以非机动车和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环保的出行方式。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微循环交通系统成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从微循环交通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读者对城市交通微循环有更深入的了解。
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欧洲,指的是一种以人力车、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为主要交通工具,并以小范围的区域为行驶范围的交通系统。
这种交通方式强调了环保、低碳、便捷的出行理念,与传统的城市交通系统相比,更能够满足人们对城市交通的个性化需求。
在微循环交通系统中,非机动车和步行成为主要的出行方式,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特点。
首先是绿色环保。
由于非机动车和步行的使用,微循环交通系统能够大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其次是灵活便捷。
非机动车和步行在短距离出行时能够更加灵活方便,避免了停车难题,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狭窄道路和密集人口的特点。
微循环交通系统还能够提升城市景观,减少噪音污染,为城市增添更多的人文氛围。
微循环交通系统的优势不仅在于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还在于其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健康的出行方式。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微循环交通系统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一些大城市,政府也已经开始鼓励和支持微循环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推广,例如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设置共享单车停车点等。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发展微循环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
在发展城市交通微循环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交通安全问题。
非机动车和步行在城市道路上与机动车混行,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交通教育、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
其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问题。
城市交通微循环需要更加合理的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建设,例如自行车道、人行道等,以确保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研究
![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c2c06df240c844769eaee53.png)
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的研究摘要: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循环的特点,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现状,微循环系统建设思路,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法及微循环的负面影响,对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交通组织中图分类号: 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微循环的由来在医学上,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如果将城市交通系统比作人体系统的话,城市支路及以下道路相当于人体毛细血管,承载着连通动脉与静脉的作用,是城市交通的微循环。
试想,如果人体局部毛细血管出了问题,那么局部组织将逐渐坏死;同样城市微循环系统不畅,也将导致城市局部交通的拥堵。
二、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的特点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主要功能是生活性道路,兼有交通性功能。
从国内外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微循环系统的城市来看,组成城市微循环的道路主要为居住区或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内部及周边的道路,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这些道路系统均为开放式道路系统即不会形成断头路,不会有围墙、栅栏等物理隔离设施,能够为通过性车辆提供交通服务。
微循环系统与干道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路网密度和更长的道路总长,可以缓解干道交通压力,提高干道网运营质量。
城市微循环系统具有以下典型特征:流向自由,可达性好;交通流受干线交通流波动影响小;交通压力时空分布比较均匀;非机动车交通需求较大。
上图显示了城市各等级道路其机动性与可达性之间的关系。
三、城市微循环现状在现状国内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在城市拆迁、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城市支路的建设。
在中国,人们总喜欢把属于自己的范围给圈起来,做上围墙,从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到医院、住宅小区等等。
由于围墙的存在,导致现状城市中各小区内部道路不能够被充分利用,出入小区的车辆往往集中在小区周边主、次干道上。
进出小区的车辆对干道交通产生极大地影响,进一步降低了干道车辆通行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微循环的研究及运用
1、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城市交通问题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要战略性问题,其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危害生态平衡等的关键问题。
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已成为当前十分重要和需要迫切解决的大事。
许多国家不断推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对策,其中建立和完善交通微循环系统是切实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上策。
为使有限的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明智的城市政府必然会制定适合本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以达到较优的交通效率,而建立和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微循环定义
对于微循环,可以给出两个定义,即医学上的定义和交通上的定义。
医学上的微循环强调了场所、尺度、功能和全局影响几个要素。
但这些要素并不全面,未涉及下述两点:
1)微循环的流量、速率和运输载体特征。
在常温、正常湿度和空气压力的情况下,即人体未发生病变、未进行剧烈运动时,因为要维系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单位时间通过人体某血管截面的血液流量大致是恒定的。
但在非常规情形下,例如人体高速运动后急需散热,微循环的流量、速率可能剧烈变化。
这和每天有着相对规律的早晚高峰和季节性特点的交通流,有一定差异。
2)人体如何调节微循环。
尽管和50多年前微循环研究刚刚兴起时相比,科学家对微循环的各个方面已经知道更多,但是依然没有取得像当初细胞学说那样具有突破意义、甚至是跨学科的进展。
相对而言,通过假定出行个体总是选择经济代价最小或个人感觉效应最大的路径出行以及利用“四阶段”交通规划模型,交通模型和规划人员反倒可以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预测交通流的产生、空间分布、方式划分和各路段流量。
希腊雅典、中国北京等地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表明,来自交通系统外部的行政命令可以对交通流的产生、方式划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医学上的微循环和交通微循环有着显著不同。
把医学上的微循环要素借鉴到交通规划里,可以认为交通的微循环是发生在支路上的人、车流动。
但交通微循环的根本目的是人、货的高效、安全和低污染地流动,而不是车辆本身的流动。
在流量、速率方面,部分支路上的交通流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和季节性特征。
3、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