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的“高铁外交”
中国的高铁外交之路
技术优势
四大核心优势:
一是产品门类齐全,覆盖了时速 160 公里— 350 公里不同速度等级、 不同适应能力的动车组,还有“独门绝技”高寒动车组;
二是技术先进,结实可靠,安全舒适,并具有成本优势;
三是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北车动车组执行的是欧洲标准,北车产品 与欧系产品有高度的融合性和认可度,而欧洲是世界铁路行业的发源 地,其产品遍及全球;
4.协调难度
语言和文化沟通不畅也是造成设计反复的原因。”中国铁建土耳 其分公司合同成本部副经理许亮表示,土耳其人不大喜欢说英语, 很多铁路专业词汇的土耳其语翻译都是大家边施工边学习。
七、结语
总体来看,中国高铁能在短短几年间走向海外,主要在于中
国高铁在技术、运营经验、质量以及性价比等方面所拥有的竞 争优势,以及各国对高速铁路日益增长的需求。相信随着中国
四是运营经验丰富,具有适应全球各种气候地理条件的能力。
Part01
P01
Part02
Part03
高铁外交的优势
P12
Contents
中国高铁外交
P25
目录
案例分析
• 2010 年中国铁路呈现逐步进入 美国的新迹象。加州州长施瓦
辛格 2010 年 9 月尝试过中国高
铁,为筹建加州旧金山至洛杉 矶的高铁先行探路。新德里电
视有限公司援引欧洲铁路工业
协会干事长的话说,现金充裕 的中国在铁路资金投资上最具 实力,欧洲人难以竞争,铁路 建设需要大笔先期投入,加州 急需铁路资金。
• 中国高铁深入泰国,中泰联
合委员会正在就可行性展开 研究,泰国因此将迎来“铁
路新时代”。新华网说,缅
甸拟建的铁路将把该国西部 重要港口同云南昆明连接起
中国高铁:公共外交的新名片
中国高铁公共外交的“新名片”一海外媒体对中国高铁相关报道的研究报告研究者以China Railway为关键词在《纽约时报》搜索,从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26日共有455篇相关报道。
其中,2011年由于“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的原因,关于中国高铁的报道超过100篇。
虽然2014年数据仅有11个月,但是数量已经为历年最高,其中大量报道在中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后,主要涉及中国高铁发展以及中国高铁的海外战略报道。
图1 《纽约时报》有关中国高铁报道篇数除《纽约时报》之外,本文亦参考BBC、新加坡《联合早报》、《金融时报》等媒体的相关报道。
研究者通过内容分析发现,外媒对于中国高铁的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对中国高铁技术存疑与质量认可同时并存一方面,历史上,由于中国产品在原料、制作等方面的质量问题,中国制造广受诟病。
2008年,美国《商业周刊》就曾经撰文,“从被污染的鱼、含铅玩具再到有毒药品和奶制品,两年来中国产品在质量控制方面频频出现问题,这使得中国逐渐失去了作为制造业平台的吸引力。
”[1]对于中国制造质量的不信任,使得制造商和消费者放弃选用中国产品现象,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是存在的。
2011年“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也给中国高铁蒙上了一层阴影。
此外,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中国的高铁建设存在为了利益偷工减料的问题,而这一问题造成了湖北汉宜高铁路基在大雨冲刷的情况下,出现坍塌。
[2]另一方面的质疑则是对于中国高铁技术是否存在抄袭。
在世界高铁史上,日本高铁的竞争对手主要为法国、德国这两个西欧国家。
日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使用高速铁路的国家,其高铁技术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日本新干线以绝对准点、安全、高效、稳定等特征赢得赞誉,并且曾经出口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与英国。
但是日本专家认为中国高铁技术绝大部分来自于对日本高铁的抄袭。
“中国的航空安全国际声誉很好,但是由于中国人对于本土高铁技术的质疑,他们更愿意选择波音公司的飞机出行”。
超越地缘政治思维的中国高铁外交
20215超越地缘政治思维的中国高铁外交陈晓茹郑安光2010年两会后,中国的高铁建设成为一张闪亮 的名牌,高铁外交风靡世界。
受传统地缘政治观影 响,西方一些学者带着偏见看待中国高铁外交。
但 中国高铁外交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环节,超越了原有地缘政治思想的桎梏,其“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的 导向。
一、中国高铁外交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高铁的建设历程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高速铁 路,此后各国纷纷抓紧高铁建设。
改革开放后,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号召深入各个行业。
铁道部 响应号召,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铁路现代化建设中,铁 路部门的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
1990年铁道部向全国人大提交《京沪高铁线 路方案构想报告》,开始了中国高铁建设的研究。
起 初中国技术人员完全靠自己在高铁的研发道路中 摸索,在多次的失败与探索中,独立研制出了 “先锋 号”高速动车组。
2002年中国借鉴德国高铁技术, 研制出了“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并在秦沈客运专 线上达到321.5公里的最高时速。
“先锋号”和“中华之星”的成功研发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后期 中外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4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曾培炎 主持召开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会议,会议明确了 引进技术的总原则。
在一系列招标谈判实践中,中 国摸索出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中国北车长 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和中国南车青岛四方响应政策相继与德国西门子等公司合作,引进技术,联 合设计生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
2008年具有中 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在15分钟内 增速至每小时394.3公里,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运营速度,开启了中国的高速时代。
但中国高铁 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审查把关不严而造成 的甬温线“7 • 23事故”,让中国的高铁事业突逢寒 冬,社会批评不断,谣言四起,民心换散,高铁资金短 缺,发展缺乏助力,中国高铁全面降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铁外交”的实践与探索——以安伊高铁为例
4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步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高铁技术的推动下中国形成了新型外交方式—“高铁外交”。
为实现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道路联通”,中国积极地开展高铁“走出去”实践。
土耳其是中国“一带一路”策略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与土耳其合作建设的安伊高铁是中国高铁走向欧洲市场的一次重要尝试。
安伊高速铁路中标于2005年,开工于2008年9月,其二期工程位于安伊高铁全线中段,从依诺努出发到科斯科亚,线路长158千米[1]。
该项目于2014年7月顺利通车,连接了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是中国企业开辟欧洲市场的一次尝试,也是中国与土耳其建交以来合作的最大项目。
一、中国与土耳其开展安伊高铁项目的动因分析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发展并逐渐居于世界前列,日趋饱和的国内高铁建设急需开拓更多的国外投资市场来缓和。
土耳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长期与中国保持较为良好的外交关系。
而土耳其国内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对高铁建设具有很大需求。
安伊高铁能满足中土双方的各自需要,符合双方利益。
(一)中国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积极地实践“高铁外交”中国高铁发展迅速,在2010年末已经具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2]。
在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推进下,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能与其他先发展起来的国家相媲美。
为了使中国高铁的“发展红利”在更多的国家得到共享,中国逐渐发展并形成了新型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
“高铁外交”是将高铁和外交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外交形式,主要是国家围绕着高铁进行会谈、协商和合作的外交活动。
可以将“高铁外交”的实质看作为一种稻光养晦,其内涵是将高铁作为拉动沿线经济的发动机[3]。
高铁是“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文化融合和技术交流的重要依托,是实现“贸易畅通”和“道路联通”这两个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安伊高铁应运而生。
(二)“一带一路”为安伊高铁项目提供了策略基础“一带一路”是一条新型的贸易之路,是中国连接亚欧与世界的道路。
“一带一路”与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外交”实践
“一带一路”与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外交”实践任远喆摘要:“高铁外交”是外交转型的直接体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高铁外交”在十 八大以后取得了快速发展,既迎合了国内发展的需要,释放了对外经济辐射效益,也有助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高铁这一战略资源正在内外双重驱动下,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外交手段,带来了众 多早期收获。
中国在东南亚的“高铁外交”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也面临着难以弥合的认知差异,其背后 体现了内政与外交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经济外交开始逐渐转向规则竞争与建构、“第三方因素”影响日益提升 等动因。
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在东南亚地区的“高铁外交”,强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以此助 力东亚乃至亚洲的一体化进程,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务实合作的重要体现,一定程度上对冲来自美国“印太 战略”带来的地缘压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铁外交”;大国协调作者简介:任远喆,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F125;F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 1569(2019)03 -0140-09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快速推进,“高铁外交”日益成为描述中国外交新形态的一 个重要概念。
®放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高铁外交”属于经济外交的组成 部分,是一国通过建立庞大的铁路网络助推对外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发展,进而实现经济上 的合作共赢。
“高铁外交”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创。
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欧、日等发达国家都曾 在不同时期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建设、发展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并将其纳入对外援 助及其对外合作的范畴之内。
一般来说,仅此而已。
然而,对于眼下中国开展的“高铁外交”,国内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却不断赋予其更多的地缘政治甚至国际秩序方面的内涵。
®基金项目:囯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印太战略视阈下南海问题新态势与我国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AGJ006)。
我国高铁出口的SWOT分析—改完
摘要将带领中国跨入外交新时期的“高铁外交”战略于2009提出。
为尽快实现该战略目标,次年中国铁道部便火速成立了十多个专项小组来开展各国高铁“走出去”业务,这标志着高铁“走出去”战略正式启动。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与行业专家相继登陆中国访问参观,截至2013年底,已达数百人之多。
他们表现出对中国高铁行业的极大热情并有意就这一领域与我国实现战略联盟。
从改革开放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多为初级产品、半成品以及“贴牌’’的成品,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而高铁作为潜在的中国“最有价值出口产品”将有望从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一局面,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提振民族工业的信心,另外,高铁的出口之路也将为中国其他行业的海外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本文基于高铁出口的实证分析,采用SWOT法将高铁产业的出口战略与其产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确定高铁产业出口的优势和缺陷,了解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再根据其特点提出最佳出口策略。
1绪论1.1论文的研究背景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要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我国不仅需要实现出口产品战略性转型升级以及扶持本国企业创造本土品牌并利用互联网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更要促进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其中包括通信、电站以及铁路等行业,让中国创造驰名中外。
国家层面的重视与支持为高铁产业开展国际业务,最终实现全产业链的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
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高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表明在未来的10年间,海外的高铁市场总价值将超过36000亿元,其中高铁动车组的市场需求约为六千亿元人民币,而剩下的30000亿元人民币将全部来自基础建设方面。
由此观之,高铁潜在国际市场十分广阔,这有助于我国高铁产业在海外市场大展宏图。
1.2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高铁出口的实证分析,采用SWOT分析法,明确高铁产业出口的优势和缺陷,了解其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依此提出有效的出口策略。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国际合作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与国际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向中国学习和合作。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与国际合作的现状和前景。
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历程和发展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中国铁路总公司首次规划并建设了京沪高铁,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此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一发而不可收拾,迅猛发展。
据统计,目前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已经超过3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70%以上,其中有些项目运行速度甚至达到了每小时400公里。
这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高速铁路建设的领头羊和技术畅销国。
对于建设的速度,以及建设数量的多寡而言,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中国抗衡。
此外,由于每一次新的铁路项目建设都在选择线路和站点时会为沿线地区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地区居民的支持和欢迎。
二、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得物资和人员的流动变得更加方便和便捷,改善了城乡间的联系和交流;另一方面,它还在建设过程中吸纳了很多劳动力,为改善当地的就业状况做出了积极贡献。
因此,高速铁路建设可以说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它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改进的潜力。
三、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优势和创新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实践,同时还有十分完备的工程配套方案。
中国在高速铁路的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很多资源,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
特别是在地下建设方面,由于中国地质条件复杂,因此需要设计出高水平的地铁建设技术,因此也促进了科技创新。
除此之外,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在很多细节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创新:例如自动化的列车驾驶系统,自动控制车速系统等,这些技术在提高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陈安娜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17期内容摘要: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中国高铁“走出去”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高铁的共同发展。
一方面,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中国高铁可以凭借技术优势、成本优势、资金优势、建造优势等,参与国际高铁市场的竞争,在与其他发达高铁国家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中,共同促进世界高铁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中国高铁走出去竞争优势政府支持合作共赢人才培养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创造了高铁外交成功典范。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工程,是肯尼亚百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将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制造。
中国的铁路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创新创造。
这些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2013年年底,我国铁路迎来动作最大的一次运行图调整,沪哈高铁、厦深高铁、西宝高铁等7条铁路的同时开通运营。
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随着高速铁路实力的增强,中国政府的“高铁外交”开始走向世界。
东南亚、中亚和中东欧国家都成为中国高层推介高铁的对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表示,中国高铁技术装备成熟、施工经验丰富,竞争优势明显,完全能够适应各国情况,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中国国家铁路局科技和法制司司长严贺祥介绍,目前中国铁路装备已出口到北美洲、南美洲、欧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高铁已然成为国家外交新名片,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中国高铁“走出去”符合自身发展需要与世界的期待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系统,正如李克强总理向国外高层所指出的,中国拥有先进的高铁技术、较强的建设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目前,中国完全可以承担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机车客车装备制造以及运营管理等高速铁路领域“一揽子”出口,同时中国还具备250公里/小时、350公里/小时等多个高速铁路技术生产平台,可以针对不同国家具体情况提供多样化的适合选择。
简析中国高铁外交
简析中国高铁外交作者:张豪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第07期【摘要】文章介绍了“高铁外交”的概念,分析了中国高铁外交带来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加强中国高铁外交的对策:实施自上而下的高铁外交,并设立科学的统筹规划部门;政府要重视地缘政治风险,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加强公共外交,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与支持;加强与高铁竞争国的合作,保持良性竞争。
【关键词】高铁外交;机遇;挑战;对策一、中国高铁外交概述继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和21世纪初的“熊猫外交”之后,近年我国又推出“高铁外交”。
1、高铁外交的概念高铁外交,是经济全球化时代高铁的发展和外交系统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高铁作为载体,运用访问、会谈等各种外交方式,从事与高铁有关的外交活动。
高铁外交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在海外承包工程,它的本质是利用高铁服务我国外交政策和实现国家利益。
不仅如此,高铁作为一种新兴的外交工具,如果使用得当,完全可以通过与高铁网络上的区域组织和国家产生联动,进而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我们在政治、金融和技术间的交汇与流通,进而推动我国与世界的发展,更好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中国高铁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外交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高铁外交的起步期,这一阶段的高铁外交的展开方式主要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包高速铁路工程展开的。
这一时期在海外的高铁建设主要是以施工建设和资金投入为主,尚且缺乏一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阶段:高铁外交的发展期,这一阶段,我国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建立了高铁项目的合作,并且得到了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主动开展高铁外交。
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时,俄罗斯与我国签订了发展高速铁路备忘录。
随后墨西哥等国也在这个时期逐渐达成了要与中国发展高铁的合作共识。
第三阶段:高铁外交的困境,首先是“7·23”动车事故发生后全国一片哗然,紧接着又传来了中国铁路腐败的负面新闻。
接二连三的打击对中国高铁外交造成了严重的创伤,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高铁外交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
中考地理复习时事热点热点八--高铁外交市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金奖课件
昆高铁经过了杭州、南昌、贵阳等省会城市,所以A项、
C项、D项都不符合题意,沪昆高铁没有经过南京,B项
符合题意。
2. 乘高铁从南昌到广州,要经过旳高铁线依次是( B ) A. 京广高铁、沪昆高铁 B. 沪昆高铁、京广高铁 C. 京广高铁、京沪高铁 D. 沪昆高铁、京九高铁
【解析】本题考察我国高铁旳分布。南昌在沪昆高铁线 上,广州是京广高铁旳终点,从南昌到广州先经过沪昆 高铁,后经过京广高铁,B项正确。
第三部分 时事热点
热点八 高铁外交
时事热点:中国南车与南非在2023年签订了价值超出20亿 美金旳电力机车协议,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整车领域旳
最大出口订单,中国“高铁外交”在非洲迈出主要旳一 步。2023年2月9日,双方首批订单95台电力机车已基本 完毕交付,估计3月中旬开启第二份协议即100台电力机 车旳组装生产。
A. 日本海沿岸
B. 濑户内海沿岸
C. 太平洋沿岸
D. 九州岛西岸
【解析】本题考察日本工业和城市旳分布。日本海沿岸
工业不太发达,A项不正确;大阪、神户位于濑户内海沿
岸,这一带是日本工业集中分布旳地带,所以B项正确;
C项不精确,不能选;九州岛西岸与阪神工业区相距较远,
D项不正确。
规划中旳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 洋及大西洋旳铁路建设项目,如下图所示,完毕6~7题。
8
对高度及铁路旳选址
热点精练
截止2023年12月28日,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出1万6 千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旳50%,“四纵”新干 线基本成型(如下图)。根据下图,完毕1~2题。
1. 从上海至昆明旳沪昆高铁没有经过下列哪个省会城市
(B)
A. 南昌
B. 南京
分析中国的“高铁外交”讲解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一.中国的高铁外交需要注意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自新疆通往欧洲的道路都要经过中亚 ,但这一带的非传统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二.中国的高铁外交需要灵活的公共外交政策和手段去实现。 中国高铁外交之所以需要公共外交,原因在于中国高铁外 交的开展将可能刺激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登场。
中国高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优势:
• 一份全球高铁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 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约1/3。由于建 设成本较低,票价也相应便宜。目前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 公里27美分、西班牙是每公里25美分、日本是每公里30 美分,而中国可以做到每公里7美分。
• 在高铁技术引进3年后,铁道部宣布,经过近3年消化吸收, 中国已完全掌握了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及10项主要配套技 术。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国产化程度达到70%以上。
分析评述中国的“高铁外交”
小组成员:刘令、支晓辉、 肖力
什么是高铁外交
• 中国媒体最近在介绍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频繁出现一个关 键词——“高铁外交”。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等邻国作为 推销高速铁路的对象,这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积极构建以本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其目的在于促 进煤炭和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进口,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 响。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规划
线路一 把旅客从伦敦送到北京,再驶往新加坡,同时还能 去印度和巴基斯坦
线路二 向北穿越俄罗斯通往德国并连接欢洲铁路系统
线路三 向南连接起越南、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历程
2009.10
中俄签订 了发展高 铁备忘录 。
中国高铁外交困境分析
中国高铁外交困境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2T10:13:37.370Z 来源:《知识-力量》5中作者:徐吉[导读] 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后,“高铁外交”正成为代表中国大国形象的外交名片。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吸引众多国外媒体以及政府的眼球。
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高铁”成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摘要: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后,“高铁外交”正成为代表中国大国形象的外交名片。
“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吸引众多国外媒体以及政府的眼球。
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高铁”成为我国极力推崇的经济合作项目,积极地向他国推广。
但在我国高铁高调走出国口的外交实践中,却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难题。
如何实现合作意向向实质性合作的转变,是我国高铁外交当前的要务。
本文旨在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外交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并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思考中国高铁外交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高铁外交;一带一路;困境中国高铁起始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2004年起中国先后从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己迪、德国西口子和法国阿尔斯通大规模引入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此后,我国开始吸收四家的技术精华,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
直至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随后,高速铁路在我国呈现出井喷式増长;2009年的京港离铁武广段、2010年的郑西高速铁路、2012年的哈大高铁等陆续建成开始运营。
如今国内己有包括京津、沪宁等12条的高速铁路运营,我国的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离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发展最快、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铁己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大拉动了投资需求。
随着我国高铁外交的逐步推进,这个鲜活的国家新名片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外交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作者:郭学堂来源:《唯实》2016年第02期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和实施,“高铁外交”一时成为国内外媒体和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以及欧美等国,围绕高铁项目的竞争此起彼伏。
在很多人看来,“高铁外交”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国家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对外产生巨大科技和文化影响力,但是,“高铁外交”也使大国经济利益竞争更趋激烈,使中国“威胁”论有了更现实的依据。
那么,该如何看待“高铁外交”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高铁外交”是否能带来新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博弈?印尼高铁项目引发中日竞争白热化2015年10月1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它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简称“雅万高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和日本在印尼的高铁建设竞争有了分晓,印尼回合暂告结束。
雅万高铁建设计划早在2011年就已经提出。
2015年7月13日印尼总统佐科在主持召开以爪洼岛高铁建设构想为议题的内阁会议上,透露了在8月份开工建设雅万高铁的想法。
雅万高铁项目招标犹如一场“选美比赛”,印尼政府之所以高调宣传,意在吸引中日投资,从中渔利。
的确,印尼此时提出雅万高铁建设计划与中日两国就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展开竞争的大背景分不开。
要知道,无论是在欧美还是亚洲,中国和日本都分别在大力推销自己的高铁技术和新干线技术。
从中国方面讲,2014年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中国政府还建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并投入了500亿美元建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通过股权融资、发行债权、贷款等多种新形式,为亚洲国家的基建项目提供融资,切实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鉴于中日关系总体竞争的局面,日本政府不甘示弱,在2015年5月宣布:到2020年将投资大约1000亿美元,支持亚洲的基础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铁外交的国际政治影响
• 为东亚一体化带来 巨大动力
中国高铁网络的建成将大大增加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动
强度,从而催生出更强烈的东亚认同意识 ,东亚一体化
的瓶颈就可以获得新的突破。
中国高铁外交的国际政治影响
• 促进地缘政治的革命
在高铁网络建成以后 ,内陆地 区的贸易地点也将获得与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规划
线路一 把旅客从伦敦送到北京,再驶往新加坡,同时还能 去印度和巴基斯坦 向北穿越俄罗斯通往德国并连接欢洲铁路系统
向南连接起越南、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
线路二
线路三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历程
2009.10
2009.11 2011.07
2012
2013.10 中方有意 参与泰国 廊开至帕 栖高铁系 统项目建 设,以泰 国农产品 抵偿部分 费用。
分析评述中国的“高铁外交”
小组成员:刘令、支晓辉、 肖力
什么是高铁外交
• 中国媒体最近在介绍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频繁出现一个关
键词——“高铁外交”。把东南亚和中亚国家等邻国作为
推销高速铁路的对象,这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积极构建以本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其目的在于促
进煤炭和铁矿石等能源资源的进口,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
中国高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优势:
• 一份全球高铁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 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相差约1/3。由于建 设成本较低,票价也相应便宜。目前法国高铁的票价是每 公里27美分、西班牙是每公里25美分、日本是每公里30 美分,而中国可以做到每公里7美分。 • 在高铁技术引进3年后,铁道部宣布,经过近3年消化吸收, 中国已完全掌握了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及10项主要配套技 术。时速200公里动车组的国产化程度达到70%以上。
中国高铁外交发展状况
• 中国就高铁项目已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17个国家展开谈 判。这些铁路将连接并打开整个中亚、东亚和东南亚,而 且还能帮助中国更高效地运输重要的原材料。 • 最先提出这一计划的不是中国,而是其他国家——尤其是 印度。这些国家无法完成高速铁路网的修建,它们希望能 借助我们的经验和技术。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一.中国的高铁外交需要注意中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自新疆通往欧洲的道路都要经过中亚 ,但这一带的非传统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二.中国的高铁外交需要灵活的公共外交政策和手段去实现。
中国高铁外交之所以需要公共外交,原因在于中国高铁外
交的开展将可能刺激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登场。
中国高铁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劣势
• 中国高铁在某些方面还未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由于 中国并不是高速铁路技术的原创国,很多技术是在引进国 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 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来的,知识产权问题成为最敏感的话 题。
• 中国高铁技术进入海外市场还需要取得其标准认证。由于 海外认证的程序复杂、时间漫长,导致在一部分项目中中 国高铁因缺乏相应标准认证而无法投标。国内外体制不同、 技术标准不同、招投标程序也不相同,因此造成中国不少 海外项目接连亏损。
沿海港 口一样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发展机 会。古老 的丝绸
之路 将 得 到复 活 ,中亚国家和中国内陆地区都将获得
巨大 的发展机会 ,这无疑将会改变世界的格局。
中国高 ,降低亚洲的安全困 境
高铁外交将亚洲地区的各个国家和民族更加紧密地连结在 一起 ,随着一体化效应的增强,霸权在亚欧大陆将越来 越难以施加影响。
响。
中国高铁发展概述
•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短短五年时间,从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开 通至今总里程已突破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一。 • 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去年年底开通运营,连接武汉和广州两座 城市,其最高时速接近400公里。
• 如今,中国高铁的技术优势、安全性、舒适度,甚至对于中国传统优 秀文化的吸引和仰慕等等,可以说都是成就中国高铁被众多国家和人 民青睐不可比拟的优势所在。
中俄签订 了发展高 铁备忘录 。
美国通用 电气公司 和中国铁 道部签署 备忘录。
中国为土 耳其承建 的高铁机 车设备运 抵伊斯坦 布尔。
中国铁建牵头 组成的合包集 团获得土耳其 高铁项目二期 工程全部两个 标段;中国和 伊朗签署了22 亿美元的铁路 建设协议。
高铁外交的目的
• 香港媒体称,中国正在与越南、缅甸和印度等17个周边国家洽谈修建 高速铁路,已经与多个国家达成意向,并进入探讨技术层面的阶段。 对于没有资金实力的缅甸等国,中国不仅要提技术,还要提供资金援 助。不过,对于中国要求采用中国规格的轨道宽度,一些国家表示为 难。 • 前面提到的17个国家还包括并不与中国接壤的伊朗。中国的计划一旦 付诸实施,高速铁路网将穿越巴基斯坦或阿富汗。有观点认为,中国 最大的目的在于想把高速铁路网修到中东产油国。还有人认为,高速 铁路网的建成不仅对中国经济有好处,还可提高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政 治和军事影响力。
中国高速铁路网发展状况
• 东南亚铁路网已经在中国南部的云南省开工建设, 缅甸铁路也即将动工,同时,中国还完成了对欧 洲片区的勘察和调查。中欧和东欧国家热切希望 中国尽早动工。北部的铁路将第三个启动,中国 和俄罗斯已经就穿越西伯利亚的高速铁路达成一 致。 • 有一个阻碍是,中国希望高铁铁轨的轨距依照中 国国内铁路标准。越南已经同意改变它的标准轨 距,但其他国家还在谈判中。
结语
高铁的速度极大地压缩了世界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全球化朝纵深方 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之下,高铁外交也必将成为国际外交行动中的一 个重要现象。中国高铁外交应该被尽早提到战略的高度,为 中国的经 济发展和世界的和平服务。 目前,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正逐步扩大,但中国高铁外交仍 然面临一些风险,如非传统安全威胁、国际社会的质疑等。为此 ,中 国高铁外交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多边国际合作方式,规避外交风险,造 福于中国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球文化交流,缔造世界和平。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防范的外交风险
三. 中国高铁外交需要与相关国家展开多边国际合作。一方面,中国公 司在海外市场竞争时将会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德 国西门子公司和日 本川崎重工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等展开竞争。在国际竞标 中,常常 会引发一些 国际纠纷 ,从而影响到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
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国应该与几个主要 的高铁公司展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