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风疹的防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教研室
与猩红热鉴别
⑴发热1~2天内出疹,出疹时高热; ⑵ 咽峡炎、扁桃体炎; ⑶ 舌头呈杨梅舌、草莓舌,口周有苍白圈; ⑷ 皮肤弥漫充血,皮疹密集、呈针尖样大小; ⑸ 皮疹脱落为片状脱落、大片脱皮;
儿科学教研室
猩红热---“杨梅舌、草莓舌”
儿科学教研室
猩红热---皮疹大片脱落
儿科学教研室
儿科学教研室
二、临床表现及经过(典型麻疹)
病程分为4期: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潜伏期: 6~18天(平均10天) 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前驱期: 3天(3~4天) 发热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 结膜炎(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脸水肿) 麻疹粘膜斑(Koplik spots ) —具早期诊断价值
--流行季节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 --无并发症的轻症患者可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
继发医院内感染;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百度文库
儿科学教研室
3. 保护易感人群
⑴主动免疫--及时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8月龄、18-24月龄) ⑵被动免疫(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结膜炎
儿科学教研室
结膜炎
儿科学教研室
麻疹黏膜斑
儿科学教研室
柯氏斑:发生在前 驱期,出诊后 1~2天内即消失
儿科学教研室
出疹期:3天(3~4天)
顺序:耳后发际 昼夜间 额面、颈、上胸部 次日 躯干及四肢近端 三日 手掌、足底
时间:3天出齐(2~5天) 疹形:1~4mm、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褪
儿科学教研室
四、麻疹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空气流通,湿润
避免强光刺激双眼 保持皮肤及五官(眼、鼻、口腔、耳)的清洁 饮食予流食或半流食,富有营养,水分充足
2. 对症治疗:烦躁、咳嗽、激发感染者可对症治疗,体温
≤40℃不宜退热,>40℃可酌用小剂量退热 剂,体温骤降大汗时可致循环不良,麻疹隐 退,病情加重。
副粘病毒、球形颗粒 抗原性稳定、仅1个血清型 不耐热(56°C ,30min灭活) 在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儿科学教研室
儿科学教研室
传 染 源:麻疹病人:(口鼻咽眼分泌物、血、尿) 出疹前5天~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出疹后14天
传播途径:飞 沫:咳嗽、喷嚏、说话 间接:日用品、玩具传播少见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6~8月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少患病
色可融合,疹间皮肤正常,不痒
恢复期:3天(3~4天)
按出疹顺序消退,糠麸样脱屑,棕色色素沉着,伴全身 情况好转(发热减退、食欲、精神好转)
总病程: 10天(10~14天)
儿科学教研室
儿科学教研室
儿科学教研室
儿科学教研室
糠麸样脱屑
儿科学教研室
儿科学教研室
二、临床表现及经过(非典型麻疹)
轻型麻疹:有部分免疫力的患者
儿科学教研室
麻疹、风疹的防控
广西区疾控中心 免疫规划所
2014年6月11日
儿科学教研室
主要内容
一、流行病学 二、临床表现及经过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原则 五、预防措施 六、疫情监测与处置
儿科学教研室
麻疹防控
一、流行病学
定义:
麻疹病毒引起 高度传染性 急性出疹性 呼吸系统传染病
麻疹病毒:
儿科学教研室
3.并发症治疗:按各并发症给予相应治疗
--并发肺炎,抗菌治疗;若中毒症状严重,可短期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并发心肌炎,可静注毛花苷K或西地兰,重症同时使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若有循坏衰竭,按休克处理治疗。
--并发脑炎时,处理基本同乙型脑炎,重点采用对症治 疗,(降颅压,高热者设法降温,惊厥者止惊,昏迷、 瘫痪者加强护理,防止褥疮等)。
儿科学教研室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麻疹诊断要点:
⑴ 流行病学史(是否密接、是否易感) ⑵ 临床表现(前驱期柯氏斑,皮疹形态、顺序,糠麸样脱屑、色素
沉着)
⑶ 实验室检测(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
鉴别诊断: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
儿科学教研室
与风疹鉴别
⑴ 风疹前驱期短,发热1~2天内出疹,发热及卡他症 状较轻;
⑵ 不合并畏光、流泪等结膜炎症状; ⑶ 出疹快,1天内可布满全身; ⑷ 退疹快,1~2天内消退; ⑸ 无色素沉着,不脱屑; ⑹ 口腔内无粘膜斑; ⑺ 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儿科学教研室
与幼儿急疹鉴别
⑴ 仅见于婴幼儿; ⑵ 退热后出疹,出疹时体温正常; ⑶ 出疹快,1天内出齐,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甚少; ⑷ 退疹快,出疹后1天内消退; ⑸ 无色素沉着,不脱屑,恢复迅速; ⑹ 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儿科学教研室
五、麻疹的预防措施
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1. 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应至出疹后14天; --密接者,医学观察21天,并给予注射丙种球蛋白。
2. 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人曾住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 照射,病人衣服应在阳光下暴晒;
重症麻疹的临床表现
中毒性麻疹:起病不久即出现高热40℃以上,伴有严重 中毒症状,
往往神志不清,反复惊厥,呼吸急促,唇指发绀,脉搏细速,皮疹密集, 呈暗红色,融合成片。
出血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形成紫斑,压之不褪色, 甚至伴发内
脏出血、呕血、咯血、血尿、便血、血小板减少等。
疱疹样麻疹:皮疹呈疱疹样可融合成大疱。
休克性麻疹:有些年幼体弱小儿麻疹皮疹疏淡,未能出透,未及手
足心,或皮疹突然隐没,体温下降低于常温,面色苍白或苍灰,四肢厥 冷,心率快速、脉搏细弱,呼吸困难,大多因 心功能不全或循环衰竭 引起。
儿科学教研室
哪些情况注意重症麻疹?
持续高热>40℃者; 皮疹的形态,如出血性麻疹、疱疹样麻疹,或疹不出透者; 具有高危因素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继 发感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明显减少;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 统的症 状和体征,并发症常见。
发热低、卡他症状不明显、无柯氏斑、皮疹稀疏、 色淡、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异型麻疹:(灭活/减毒活疫苗后再感染)
高热、全身乏力、无柯氏斑、出疹顺序不典型、可 伴四肢水肿,表现不典型,较难诊断
重型麻疹:体弱者(全身情况差,营养不良,维生 素A缺乏,免疫功能低下,或继发严重感染者 )
少见,病死率高。
儿科学教研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