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立体几何,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意领会与总结解决解答对应问题的常见数学思想方法,下面对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供复习参考. 1 割补思想
分割与补形的思想方法是处理几何图形的重要方法,特别在处理非常规图形时,即使涉及比较熟悉的图形的问题,有时结合割补法也可以更好的得以解决,因此,此考点可明考,即出示陌生图形,也可暗考,即给出熟悉图形,但进行割补实现快速解题.
例1 如图1,在多面体ABCDEF 中,已知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 BCF △△均为正三角形,EF AB ∥,2EF =,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
A 32 ()
B 3
3
()C 34
()
D 2
3
解析 本题所涉及的为非常规图形,没有可套用的体积公
式,故需要考虑割补.
解 如图1,作,AG BH 垂直于EF ,垂足分别为,G H ,连
结,DG CH ,由A B C D E F ∥∥,则有,DG CH 垂直于EF .由
图形的对称性,2EF =,知1
1,2
GH EG FH ===
,由1B F A B ==,3
BFE π
∠=
,2BH =
,
得4B C H S =△.
故所求体积为111243423
+⨯⨯=选()A .
例2
表面积为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
()
A ()
B 13π ()
C 23π ()
D
解析 将正八面体嵌入到正方体中,即以正八面体的顶点为正方体各面的中心,则可知正八面体的棱
A
C
D
F
G
H
B
E 图1
,选()A . 2 分类讨论思想
若题目描述的情形不唯一,就要考虑借助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解答.
例3 如图2,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
AB BC ==1
2BB =,
90=∠ABC ,,E F 分别为111,AA C B 的中点,沿棱柱的表面从E 到F 两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
解析 分别将111A B C △沿11A B 折到平面11ABB A 上;将111A B C △沿11AC 折到平面11ACC A 上;
将11BCC B 沿1BB 折到平面11ABB A 上;将11BCC B 沿1CC 折到平面11ACC A 上,比较其中EF
长即可.结果为
2
. 3 等价转化思想
一些立体几何问题,借助等价转化思想,可以得到更好解答. 3.1 求距离的转化
点、线与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平行关系,借助等体积等方法实现距离的转化.
例4 如图3,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O 是底面1111A B C D 的中心,则O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为( ).
()A 21
()B
42
()C 2
2
()D 2
3 解析 若直接过点O 作平面11ABC D 的垂线求距离,则难以操作.但若借助“过O 与平面11ABC D 平行的直线上每个点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相等”,如图4,点,E F 分别是棱
1111,A D B C 的中点,易知EF 过点O 且与平面11ABC D 平行,
A
图2
1
A 1
E
A
B
D
1D
E O
1B
F
G C
1C
图4
1A
A B
D
1D
O
1B
C
1C
图3
1A
于是,只需求点F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又可得所求为1BC 的14,即4
2
. 3.2 求角的转化
求角问题,往往也可以借助平行关系进行转化解答. 例5 如图5,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 1
2
AB BC PA ==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求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 若直接求直线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不易操作,但若根据PA OD ∥,则可转化为求OD 与平面
PBC
所成的
角.
AB BC OA OC ⊥= ,,OA OB OC ∴== ,
OP ABC ⊥又 平面,PA PB PC ∴== ,取BC 的中点E ,连结PE ,则B C P O E ⊥平面
,作O F P E ⊥于F ,连结DF ,则OF ⊥平面PBC ,所以ODF ∠是OD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又OD PA ∥,所以PA 与平面PBC 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ODF ∠,在R
t O D F ∆中,sin OF ODF OD ∠=
=,所以PA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例6 (1)若一条直线与一个正四棱柱各个面所成的角都为α,则cos ______α=.
(2)已知一平面与一正方体的12条棱的夹角都等于α,则
sin α= .
解析 对(1),由于正四棱柱的六个面两两对应平行,根据同一条直线与多个平行平面所成的角相等,问题转化为一条直线与正四棱柱共顶点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都为α,求c o s
α.如图6,设,,PA PB PC 两两垂直且相等,作PO ⊥
平面ABC ,则PO 与三个侧面成角相等,连结CO 并延长交AB 于D ,连结PD ,则OPD α∠=,于是
cos cos sin CP
OPD CPD CD
α=∠=∠=
,设C P
a =,
则
图5
A
P
D
B
O C
图6
A
1C
一些立体几何的最值问题,往往通过图形变换进行转化.
例7 如图7,已知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8,一质点自
A 点出发,沿着三棱柱的侧面绕行两周..
到达1A 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
.
解析 问题转化为将三棱柱的侧面沿1AA 剪开后展开,并补上展开后全等的部分后,所得矩形对角线的长,如图8所示,易得所求为10.
3.4求体积的转化
一些求体积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体积的转化求解. 例8 如图9,在体积为1的三棱锥A BCD -侧棱
,,AB AC AD 上分别取点,,E F G , 使
:::2:1AE EB AF FC AG GD ===,记O 为三平面,,BCG CDE DBF 的交点,则三棱锥O BCD -的体积等于
( ).
()A
9
1 ()B
81 ()C 71 ()D 4
1 解析 如图10,设BG DE M =,CG DF N =,
则连结,CM BN 的交点为O ,设A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h ,
则由:2:1AG GD =,可知点G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1
3
h ;又
由
2
3
GM MB =,故M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3535h h ⨯=;又由
2
5
MO OC =,故O 到平面BCD 的距离为51757h h ⨯=.三棱锥
A BCD -的体积为1,故三棱锥O BCD -的体积等于7
1
.选()C .
A
1A
A
1A B
1C C
A
1C 1A
C
1B 1B 图8
B
C
D
E
F G
O
图9
A
B
C D E
F G O
M N 图10
A
B
评注 本题通过多次体积间关系的转化,实现了所求体积与已知体积关系的明朗化. 4 向量法
借助空间向量,特别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使向量坐标化,能够更加简捷的解答很多涉及位置关系判断及求角,求距离的题目.
例9 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
AB CD ∥,⊥=∠PA DAB ,90 底面ABCD ,且1
12
PA AD DC AB ===
=,M 是PB 的中点. (Ⅰ)证明:面PAD ⊥面PCD ; (Ⅱ)求AC PB 与所成的角;
(Ⅲ)求面AMC 与面BM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 根据题目特征,注意到,,AB AD AP 两两垂直,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解答.
解 因为PA PD ⊥,PA AB ⊥,AD AB ⊥,以A 为坐标原点AD 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0,0,0)A ,(0,2,0)B ,(1,1,0)C ,(1,0,0)D ,(0,0,1)P ,1(0,1,)2
M .
(Ⅰ)证明:因(0,0,1)AP =,(0,1,0)DC =,故0AP DC ⋅=,所以AP DC ⊥.由题设知AD DC ⊥,且AP 与AD 是平面PAD 内的两条相交
直线,由此得DC ⊥面PAD .又DC 在面PCD 上,故面PAD ⊥面PCD .
(
Ⅱ
)
解
:
因
),
1,2,0(),0,1,1(-==PB AC 故||2,||5,2
AC PB AC PB ==⋅=,
所
以
10
cos ,||||
AC PB AC
PB AC PB ⋅<>=
=
⋅,即AC 与PB 所成的角为 (
Ⅲ
)
解
:
在
MC
上取一点(,,)N x y z ,则存在
,
R ∈λ使
,MC NC λ=1
1(1,1,),(1,0,1,1,22
NC x y z MC x y z λλ=---=-∴=-==.要使AN MC ⊥,只需
0AN MC ⋅=,即1
02
x z -
=,解得45λ=.可知当45λ=时,N 点坐标为12(,1,)55,能使0AN MC =.此
时,1212
(,1,),(,1,)5555
A N B
N ==-,有0B N M C ⋅=.由0A N M C ⋅=
, 0BN MC
=得,AN MC BN MC ⊥⊥,所以ANB ∠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11
图12
30304||,||,5AN BN AN BN =
=⋅=-.2cos(,)3||||
AN BN AN BN AN BN ⋅∴==-⋅,故所求的二面角为2arccos(3
-.
5 极端化方法
一些几何问题,借助想象其极端情形,可以更好的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10 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
()A 三棱锥 ()B 四棱锥 ()C 五棱锥 ()D 六棱锥
解析 对于正六棱锥,当其高趋近于0时,侧棱长趋近于底面边长,但侧棱长始终大于底面边长,而不会相等,故选()D .
借助极端化方法,同学们可以求一下正六棱锥相邻侧面所成二面角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