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编教育社会学(主编:马和民)

第一篇: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

第一章导论

教育社会学: 研究教育行动和教育事实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两种研究路径: 第一种,主要是以孔德/图尔干/斯宾塞维代表的学术渊源,

偏重”社会事实”, 推崇事实判断和量化研究. 第二种是以韦伯为代表的,主要是偏重个体事实, 推崇价值判断和质化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 社会有机论,教育现象放于社会大系统进行分析)2.综

合性(理解的教育是广义的噢究的视角和方法的综合性)3.现实性: 对本国本土教育事实的研究. 4. 实证性( 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获取教育事实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局限性: 1. 功能局限性(具有鲜明的合作性和依赖性,比如只能协助而

不能代替各种具体的学科,不能独立的解决教育问题) 2. 地位局限性( 对社会学依附明显) .3. 应用局限性( 研究范式不具有普适性) .

●美国人类学家米德把社会化的形态分为三类: 后喻文化- 儿童向成人学习;并喻文化-儿

童或成年人都需要向各自的同辈人学习;前喻文化-成年人向儿童学习.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宏观角度: 围绕教育功能展开, 研究重点在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不平等/教育与社会变迁/与人的社会化问题等.

中观角度: 研究以学校为中心开展. 重点是学校科层制组织的性质/目标/结构/组成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微观角度: 一类是以英国学者杨为标志,形成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二类是采用现象学/象征互动论与俗民方法论等,以课堂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学校教育的俗民志.

综合角度的研究: 同时关注宏观和微观两种社会过程. 如, 美国波普尔的”隐性课程论” .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发展

萌芽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 成形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转型于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后得到飞速发展.

代表人物:

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一词. 称这门学科为”实证哲学, 认为社会学是“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的实证研究”。

韦伯:

曼海姆:匈牙利人,创立知识社会学。

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教育家。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斯宾塞:英国,提出社会如同一个有机体,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协调(社会有机论),还提出社会如同物种一样,是由简单向复杂的自然进化的过程(社会进化论)。他的教育准备说实质上是与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息息相关。

华德:美国,应用社会学

杜威

20世纪60年代后,几个明显的特色:1。教育社会学者越来越多的参与教育政策和教育计划的制定,研究越来越多体现政策研究的特色2。采用更多的比较研究。3。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借用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政治学/经济学4。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5。成为国际性探讨的领域。

20世纪90年代后,1.在研究领域,表现为教育社会学与社会教育学的结合。2。不但重视国际比较研究,还更重视国际教育的交流和理解。3。更多的关注教育生态环境的研究。

●中国的发展

1922-1949年的创建时期,1949-1979年基本停滞期,1979年后的恢复重建期。

●教育社会学的三大理论

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互动理论

功能理论:起源于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是对18/19世纪功利主义的反动。经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的研究集大成,并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社会学的主导性理论。基本观点:1。社会是由许多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持久地结构,每一部分发挥各自功能。2。社会因价值的共识而整合。功能论特别适合于研究稳定的/小规模的社会系统。代表:涂尔干/帕森斯/ 杜威

冲突理论:代表,米尔斯“权力精英论”;科塞“冲突功能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基本观点:1。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现象。2。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3。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在社会地位中处于支配和控制地位的群体,总是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他成员与之合作。强制的结果只是展示的稳定,社会是在冲突/ 磋商/协调/ 在冲突的过程中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代表:美国鲍尔斯/ 吉丁斯,法国布迪厄。

互动理论:更关注学校生活,教育过程,强调要对学校中的人际互动/个体行为进行研究。这一理论更重视研究个人/小群体,而非结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定性方法。这一理论视角,也被称为“解释轮”或“微观社会学”。代表:美国米德。

●教育社会学应用研究的类型

评价研究,社会实验,政策取向的教育调查,教育预测,教育监测与描述,教育政策咨询,教育问题诊断,教育评论。

第二章研究过程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

1.依据方法划分的研究范式

(1)实证研究范式:核心是“唯科学主义”。把社会现象类比为自然现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精神实质: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本质上同一,属于客观事实;不盲从任何权威;推崇价值中立;一切推论事实来验证。注重事实判断,反对价值分析。

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2)人文研究范式:强调价值判断,反对事实判断,注重解释性得出结论,反对演绎性得出结论,强调定性分析,反对定量分析。

批判方法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宣称社会理论不可能中立的,应该是解放的,强调主观价值反省/意识批判的方法。(哈巴马斯)

现象学方法论: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该观点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理智的观察,其根本特征是所谓的“还原过程”。

理解方法论:奠基人韦伯。所谓理解并非是一种神秘的直觉,而是根据各种书籍文件逐渐把这种行为重现出来的。

2.根据理论或学派划分:功能范式/冲突范式/ 互动范式

3.定量研究与定型研究。

●教育社会学的常用方法

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

现场法:观察法,实验法

隐蔽法:第二手分析(文献分析)/痕迹测量法

人种学研究:起源于人类学,主要提供在特定情形下教育制度/教育过程以及其他各种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