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3aca0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f.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2节:用科学的方法观察2. 第2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2.1节: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2.2节:植物的变化3. 第3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3.1节:动物的生活3.2节:动物的适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及其适应环境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科学方法的运用2.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及适应环境的特点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植物样本、动物模型、投影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如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 内容结构:按照教材章节,列出每个章节的核心要点,以直观的图示和关键词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了解一种动物,描述它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答案: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表。
动物的描述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如观察自然、参观动物园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04797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d.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动物的特征、动物的行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详细内容: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4. 第四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水的存在形式、水的循环、水的重要性和保护。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植物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水的重要性、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模型、天气和气候图片、水循环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活动手册、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教具和学具进行演示和操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重点和难点。
2. 辅助板书:展示植物、动物、天气和气候的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
(2)描述你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原因。
2. 答案:(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动物的行为:捕食、繁殖、迁徙等。
(3)天气变化记录: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观察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开展天气和气候的观察活动,了解身边的气候变化。
(3)进行水资源调查,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ad02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1.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它们的作用。
2. 第二章《动物和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4. 第四章《空气和水》: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学习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第五章《力和运动》:学习力的概念,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6. 第六章《声音和光》:探究声音和光的传播规律,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提高科学素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如力、声音、光等。
2.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
2. 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3. 结构:合理布局,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和三种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力的示意图,并解释力的作用。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进行科学探究。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面。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141a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4.png)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2. 《动物的生活》常见动物的特点动物的运动动物的适应性3. 《身边的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和特点材料的再利用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2. 了解常见动物的特点、运动方式及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3.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材料的分类。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材料的再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各种材料样品。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动物园为例,让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以具体的动物为例,讲解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适应性。
通过分类游戏,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植物的生长过程图。
观察周围动物的运动方式,并进行记录。
收集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分类和特点描述。
4.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材料的分类。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光合作用:吸收阳光、水分、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有机物2. 动物的特点与运动方式特点:形态、生活习性、适应性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游泳等3. 材料的分类与特点分类:金属、塑料、纸质、玻璃等特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可塑性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光合作用。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7c11f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b.png)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教学内容涉及第一章《我们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一、二节,主题为“认识我们身体”与“骨骼与肌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知道人体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解它们在身体运动中作用。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模型、骨骼模型、肌肉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同学们观察人体模型,引导他们说出身体各部位名称。
(2)通过提问方式,解学生对身体各部位功能解。
2. 例题讲解(1)讲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让学生解它们在身体运动中作用。
(2)通过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直观展示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我们骨骼和肌肉。
(2)进行身体部位连线游戏,巩固学生对身体部位认识。
六、板书设计1. 身体部位及功能2. 骨骼与肌肉关系3. 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身体部位,并标注出各部位功能。
答案:学生作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题目:思考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骨骼与肌肉,写一篇小短文。
答案:学生短文,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对身体部位、骨骼与肌肉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通过课外阅读、网络查询等方式,解更多关于身体保健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是确保教学效果关键。
在本教案中,骨骼与肌肉协调运动原理是教学难点,而认识身体各部位及其功能,解骨骼与肌肉基本知识则是教学重点。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70404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e.png)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第一节:植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种子的结构与传播第三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与适应第一节:动物的特征与分类第二节:动物的运动方式第三节:动物的生活习性3. 第三章:空气与呼吸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与作用第二节:呼吸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三节:空气质量与保护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及生活习性。
掌握空气的成分、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学会使用简单的观察、实验方法研究生物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关爱生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空气的成分及呼吸系统的组成。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变化、生活习性。
空气质量对生物的影响。
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空气成分实验器材、呼吸系统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实物、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
2.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植物、动物、空气与呼吸的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实验、调查,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植物部分:植物特征、分类、生长过程。
2. 动物部分:动物特征、分类、生活习性。
3. 空气与呼吸部分:空气成分、呼吸系统、空气质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观察记录表、动物分类图、空气质量调查表。
2. 答案:根据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完成相应作业。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60db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d.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认识植物;3. 水的性质;4. 空气的力量;5. 声音的奥秘;6. 光的传播;7. 交通安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了解植物、水、空气、声音、光等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水的性质、空气的力量、声音的传播、光的反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显微镜、烧杯、滴管、气球、音叉、激光笔等;2. 学具:学生实验盒、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观察植物生长、演示水的性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讲解相关知识点,如科学探究方法、植物的生长等;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4. 随堂练习:设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探究水的性质、声音的传播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新课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2.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教学内容,右侧展示相关图片、公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2)实验:比较软水和硬水的性质;(3)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 答案:(1)植物的生长特点: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生长发育等;(2)软水和硬水的性质:软水泡沫多,硬水泡沫少;(3)声音传播: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光的传播现象、交通安全问题等。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0e5b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4.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水1.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 干净的抹布、黑板, 一杯清水]出示一杯清水, 提问:这是一杯清水,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 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 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 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 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1.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 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2.追问: 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小结:哦,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 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 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48736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74.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节:植物的生长;1.2节:动物的生存;1.3节:天气的变化。
第二章:生命之源2.1节:水的作用;2.2节:空气的成分;2.3节:土壤的特性。
第三章:力的世界3.1节:简单机械;3.2节:力的作用;3.3节: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天气现象,认识水、空气、土壤等生命之源,理解简单机械和力的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简单机械的原理、力的作用。
2. 教学重点:水、空气、土壤的作用;动物与环境的适应;天气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模型、天气现象的实物、简单机械模型、力的演示装置等。
2. 学具:放大镜、土壤、水、空气成分测试仪、摩擦力测试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4. 例题讲解:以天气变化为例,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身边的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
6. 知识拓展: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力的世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植物生长过程、水的作用、空气成分、土壤特性、简单机械、力的作用。
2. 板书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突出重点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生长的过程。
(2)分析身边的天气现象,说明其形成原因。
(3)举例说明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57c48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d.png)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和预测天气。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重点:观察和描述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认识天气现象,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生活习性的视频、天气预报资料、环保宣传册。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尺子、天气符号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命周期。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4. 例题讲解:以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为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6. 天气环节: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和预测天气。
7. 环保教育:通过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 动物的生存技巧与适应环境捕食、防御、繁殖、迁徙3. 天气变化观察方法、预测技巧4. 人与自然环保意识、相互依存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并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 观察身边的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3. 每天关注天气预报,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学会分析天气现象。
4. 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环保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植物、动物、天气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开展天气观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b24815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e.png)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1.水到哪里去了【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起始课,本课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本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迹不见了”这类现象,思考“水到哪里去了”,尝试解释日常的生活经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此过程中丰富对水的感性认识,并借助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
【学情分析】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之一,水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学习时,对水已经进行了一些学习和观察。
虽然水也是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如何将学生对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这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水到哪里去了”并解释观点难点:理解水蒸气的特点并能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教学准备】教师:湿布、一杯水、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学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棉签、一片保鲜膜、一根橡皮筋【教学过程】一、湿布写“水”,回顾水的特点。
(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1.出示一杯清水,并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字,提问: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颜色、气味、形态……)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观察一杯水导入,让学生复习旧知,展现前概念,以“水”字的消失激发兴趣,聚焦本课研究主题。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套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套](https://img.taocdn.com/s3/m/f518036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2.png)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套教案一:《认识秋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秋天里自然界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界现象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秋天里的变化。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记录自然界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秋天的特征(1)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对秋天的认识。
3.秋天的变化(1)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植物,记录下秋天的变化。
(2)汇报交流: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秋天变化。
4.秋天的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秋天的户外活动,如捡树叶、观察昆虫等。
(2)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收获到的知识和感悟。
四、作业设计1.让学生画一幅秋天的画,描绘出秋天的景色。
2.家长协助孩子观察秋天的变化,记录下来。
教案二:《水的三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水的变化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原因。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现象的观察、记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的三态。
2.水的三态变化(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2)讲解水在不同状态下分子间距的变化。
3.实验观察(1)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记录温度变化。
(2)汇报交流:每组选代表发言,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4.水的气态变化(1)讲解水蒸气的产生及冷凝现象。
(2)让学生观察热水瓶口的水蒸气,记录观察结果。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次活动中收获到的知识和感悟。
四、作业设计1.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PPT,介绍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b9c88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c.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了解它们的功能。
2. 第2章《动物与植物》:学习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区分不同类型的动植物。
3. 第3章《天气与气候》:了解天气变化,认识基本气象现象。
4. 第4章《电与磁》:探索电和磁的基本性质,学习简单电路和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与磁章节的电路连接和磁现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人体的器官功能、动植物分类、天气变化及电与磁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写出章节名称。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列出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
3. 图表:绘制相关结构图、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点。
(2)画出简单电路图,并解释电路的工作原理。
(3)描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6.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图表;7. 作业设计的题目与答案;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2a7916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8.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我们的生活与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2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与非生物2.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3. 第3章: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结构3.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与非生物的实物或图片。
植物的种子、幼苗、成熟植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
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
2. 新课导入:讲解第1章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我们的生活与科学的关系。
进行观察与发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通过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生物与非生物的特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生长过程。
2. 板书布局: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与非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种植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 答案:生物特点: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d0fc7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f.png)
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第一节植物的基本结构,第二节植物的生长过程;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第一节常见的动物,第二节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空气与水》:第一节空气,第二节水;4. 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一节简单机械,第二节力的作用;5. 第五章《地球和宇宙》:第一节地球,第二节宇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环境的重要性;2. 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3. 知道空气和水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4. 掌握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5. 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空气和水的保护,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地球和宇宙知识;2. 教学重点:植物的基本结构,常见的动物,环境保护,力的世界,地球和宇宙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图片等;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言: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动手操作,观察现象;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解答学生疑问;5.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明确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呈现;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右侧为具体内容,中间为示例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植物的基本结构有哪些部分组成?(2)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特点。
(3)简述空气和水的保护措施。
(4)解释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
(5)描述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78c74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5.png)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1.1 认识科学1.2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 动物世界2.1 常见的动物2.2 动物的特征3. 植物王国3.1 常见的植物3.2 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含义,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 使学生掌握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冰的融化、植物的生长等。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内容。
讲解科学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科学的认识。
3.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生活中的科学:通过实物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动物世界:介绍常见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植物王国:介绍常见植物的生长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
分析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解答过程要求步骤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及时批改、反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科学的概念、动植物特征等。
2. 图片:展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说出三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描述一种常见动物的特征。
绘制一个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冰的融化、水的沸腾、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常见动物的特征:如狗有四肢、猫有爪子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4d2a61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f.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2. 寻找光和影子3. 磁铁的吸引力4. 水的三态变化5. 空气的力量6. 动物的生活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声音、光、磁铁、水、空气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磁铁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空气的性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磁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声音的奥秘”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敲击物体时产生的声音,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穿插例题讲解。
例如:在“寻找光和影子”一课,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3. 随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磁铁的吸引力”一课,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描述生活中遇到的声音,并解释其产生原因。
(2)光的传播与反射:画出光线路径图,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3)磁铁的吸引力:列举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水的三态变化: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5)空气的力量: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7aff3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b.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朋友了解自己的特点,认识朋友的长处和不足。
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2. 植物的世界认识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动物的家园认识常见的动物及其特点。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4. 大自然的力量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
了解力量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学会保护动植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及生长过程。
自然界中的各种力量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重点: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
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图片。
模型、标本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
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
出示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例,讲解植物的特点及生长条件。
以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例,讲解动物的特点及生活环境。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特点。
小组合作,调查了解自然界中的力量,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关爱动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朋友:优点:善良、友善、乐于助人不足:自私、任性、斤斤计较2. 植物的世界:特点:光合作用、生长周期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结果3. 动物的家园:特点:生活习性、适应环境生活环境:水域、陆地、空中4. 大自然的力量:风力、水力、太阳能影响:生活、环境、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和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和朋友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动物,并标注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短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与朋友的相处之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606ba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1.png)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特点和繁殖方式;3. 《动物的生活与适应》: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适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4. 《天气与气候》:认识天气现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5. 《生活中的能量》:研究能量转换、能源利用和节能环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2. 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天气、能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动物适应环境、天气现象、节能环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图表、能量转换装置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或观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突出章节主题;2. 内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3. 颜色:用不同颜色区分重点、难点、关键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2)了解一种动物,分析其适应环境的特点;(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4)设计一个节能环保的小方案。
2. 答案:(1)植物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开花结果;(2)动物适应环境特点:形态、结构、行为等方面;(3)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穿衣、出行、活动安排等;(4)节能环保小方案: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垃圾产生等。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c587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5.png)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方法2. 认识天气与气候3.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5.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6. 地球上的水资源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认识天气与气候,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 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及其特点。
4. 了解动物的特征与分类,培养学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5.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6. 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过程,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2. 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上的水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地球仪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天气变化、植物生长过程等。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醒目地展示教学内容,如“认识天气与气候”、“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等。
2. 知识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列出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3. 图表:利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记录表: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植物观察报告: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3)动物分类图:根据动物的特征,制作动物分类图。
2. 答案:(1)天气观察记录表:根据观察,分析天气变化规律,提出合理的生活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儿个特征的同时注意。
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罪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姉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迫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罪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
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拓宽学生知识而,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
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渺,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单元课题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I第2课校园的数目1第3课大树和小草1天气第4课水生植物1第5课植物的叶I第6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 第7课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 单元复习I单元测试2第1课寻访小动物1含国庆叡第2课蜗牛(一)1教第3课蜗牛(二)1溶解第4课蚯蚓1第5课蚂蚁I学第6课金角I第7课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 单元髪习1进单元测试2第1课我们周围的材料1第2課哪种材料硬1第3课比较韧性1度声.7第4课它们吸水吗1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 第6课砖瓦和陶器、瓷器1 第7课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 单元复习1单元测试2第1课水I我第2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 们第3课谁流得更快一些1 的第4课比较水的多少1身第5课我们周围的空气1 体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I第7课空气有重量吗1单元复习1单元测试2总复习2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总编号:教材1.1我看到了什么第()课时教学要求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日期月日星期课前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准备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一一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诊断与调整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淸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曽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泰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我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寒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教学效果分析:课时教学计划课时总编号:教材1.2校园的树木第()课时教学要求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用各种方法观察一裸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数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日期月日星期课前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贋燃树木的方法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诊断与调整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二、观察记录一吋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
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