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流水的类型及沉积物特点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d5051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2.png)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地球表面变化万千,其形成的地貌也千姿百态。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地貌类型等。
其中,流水地貌是由水体流动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本文将介绍高一上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流水地貌的知识点,包括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和风蚀地貌。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造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的侵蚀作用常表现为垂直侵蚀和侧向侵蚀,同时还包括河流的水力碰撞和溶蚀作用。
河流经过长时间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首先,我们来谈谈峡谷地貌。
当河流侵蚀通常比较集中,并在地表形成一条深且窄的河道时,形成了峡谷。
著名的峡谷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
其次,洪积平原是指河流在平原上形成的被沉积物覆盖的平坦地带。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和沉积,形成了广阔的洪积平原,提供了肥沃的土地资源。
其次,我们来探讨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造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作用包括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两个方面。
冰川侵蚀通常表现为冰川的切削和磨擦作用,冰川沉积则形成了冰川堆积物。
冰川通过长时间的侵蚀和运动,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貌景观。
例如,冰川谷地是指经过冰川侵蚀所形成的U型谷地。
这些谷地呈U字形,表明过去曾有巨大的冰川通过。
此外,还有很多冰川湖和冰碛湖,它们是在冰川退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湖泊。
最后,我们来讨论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是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沙丘是风蚀地貌的典型代表。
风吹沙土,将沙粒推动到堆积形成沙丘,沙丘的形状和大小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异。
此外,风蚀还能形成其他地貌特征,如风蚀岩柱、风蚀洼地等。
风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岩石的不同形态,例如风化岩、腐蚀沟等。
在沙漠中,还会形成沙漠奇观,如鹅卵石拱门、风蚀石林等。
总而言之,流水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
通过了解和掌握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质的形成和变化,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和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地理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
![地理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d124f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2.png)
地理高一流水地貌知识点流水地貌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因河流长期侵蚀和冲刷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本文将介绍地理高一流水地貌的相关知识点。
1. 流水地貌的定义及形成流水地貌是指由于水流的冲刷作用,河床的侵蚀、搬运和沉积的结果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的形成离不开地表水的存在,其中河流是最主要的地表水形式之一。
河流的侵蚀和冲刷力量非常强大,经过漫长时间的作用,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流水地貌。
2. 流水地貌的分类和特征根据河流的形态和特征,流水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冲积平原:在河流下游,水流减缓,沉积物逐渐沉淀而形成的平坦地带。
- 洪穴:是由于河流的冲蚀作用而形成的崖壁状地貌,常见于峡谷地带。
- 河谷:是由河流侵蚀切割形成的地貌,分为V型河谷和峡谷两种。
- 河湾:是河流在弯曲处形成的凹地,由于水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
- 瀑布和瀑布盆地:是由于河流在峭壁上自由落差较大的地方形成的。
流水地貌的特点是多样性,包括河流的蜿蜒流动、峰丛坑谷等地貌特征,以及岩石的侵蚀、冲刷和沉积等地质特征。
3. 流水地貌与环境的关系流水地貌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它反映了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因素对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例如,在降水丰富的地区,由于水流的冲刷力较大,往往会形成深刻的峡谷和河谷地貌;而在河口海岸地区,长期的沉积作用会形成冲积平原。
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和地质构造也会对流水地貌产生影响。
4. 流水地貌的作用和意义流水地貌对人类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是河流水系的基础,对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起到关键性作用。
其次,流水地貌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河床中的砂砾、河谷中的泥炭等。
另外,流水地貌也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河流沿岸的平原地区是农业、工业和居住的主要区域。
5. 流水地貌的保护与治理由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流水地貌正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水污染、泥沙淤积、水流改道等问题威胁着流水地貌的稳定和生态平衡。
第4章 流水地貌
![第4章 流水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d4832b98dd88d0d233d46a71.png)
收一部分雨水,使地表径流量减小;土层厚,吸水较多,
也可减少地表径流量,使侵蚀减弱。 植被可以防止雨滴对坡面的冲击和减少坡面径流冲刷。 因此,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和堆积强度,划分为三个带
水深曲线 泥沙含量曲线
坡面冲刷
56—65
66—75
沟壑冲刷
76—85
坡度
>86
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
坡度小于20°时,冲刷能力随坡度增大而增强较快。大于20°时冲刷能力仍有增大,到 40 °左右达到最大,其后随坡度增加而冲刷能力递减。
另外,土壤结构对坡面侵蚀也有很大影响。由粘土构成
的坚实地面或基岩裸露的地表,雨水很少下渗,大部分迅
地表水流的类型
地表流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同时也可接受地下水或冰
雪融水的补给。 • 按水流形式分为: 面状水流(坡面径流)、线状水流(沟谷或河槽水流) • 按照水流的持续性分为:
暂时性水流(干旱半干旱地区)、经常性水流(湿润气候区)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
大,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雨量减少。
a4
地 形 坡 度
a3 a2 a1
0
降雨强度不变时,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
0a1,0a2,0a3,0a4 坡长相等、坡度不同
冲刷程度(%)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5 5—15 16—25 26—35
无侵蚀
36—45
46—55
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若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
地表流水的类型及沉积物特
![地表流水的类型及沉积物特](https://img.taocdn.com/s3/m/0e167e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6.png)
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地表流水及其 沉积物的特性,以提高对全球水文循环和地表过程的
理解。
输标02入题
探索地表流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其对水 资源和水质的影响。
01
03
通过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RS)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提高
地表流水及其沉积物研究的精度和效率。
片状流水
总结词
片状流水是指在地表形成的薄层水流,通常发生在平坦地区或低洼地带。
详细描述
片状流水通常在地表形成薄薄的一层水流,水流较缓慢,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较小 。这种水流主要影响地表物质的搬运和沉积,形成片状沙丘、沼泽等地貌。
河川流水
总结词
河川流水是指由上游向下游流动的较大规模的水流,具有明显的河道和流域特征。
搬运作用
地表流水将侵蚀下来的物 质搬运到其他地方,形成 沉积物。
堆积作用
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携 带的物质在适宜的地方沉 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对土壤的影响
土壤侵蚀
地表流水将土壤侵蚀,导 致土壤流失,影响土壤肥 力和农业生产力。
土壤质地变化
地表流水将不同性质的物 质搬运到土壤中,影响土 壤的质地和肥力。
详细描述
河川流水是由上游降雨、融雪等水源补给,沿着河道向下游流动的水流。这种水流具有较大的流量和速度,能够 侵蚀和搬运大量的地表物质,形成峡谷、河谷等地貌。同时,河川流水也是地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对生态系统 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03
地表流水的沉积物特性
颗粒大小
颗粒大小
地表流水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一, 取决于流速、水流携带能力以及 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一般来说, 流速越快,携带的颗粒越大。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754689b9d528ea81c7794e.png)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洪流的搬运作用:洪流以自身的动力将堆积物及侵蚀产物搬离原地的 作用。其特点为:以机械搬运作用为主、大小混杂,但略具层理。
洪积扇:当洪水出沟口后,因地形开阔,水流分散,流速迅速下降,
洪流的活力急剧降低,所挟带的碎屑物迅速堆积下来组成扇状的沉积 地形,称为洪积扇 。其沉积物称为洪积物。
(冰期),致使河床抬高或侵蚀基准面降低,下蚀复苏;二是气候变化, 如由干燥转为潮湿,结果水流量增加,河流得以重新进行下蚀。
河流阶地的类型
2、河流阶地的类型 根据河流阶地的物质组成和地形特征的不同,可将阶地分为堆
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三种类型。
●堆积阶地:阶坡与阶面都是冲积物 ●基座阶地:阶坡是基岩,阶面为冲积物
的顶托作用,使河流的下蚀作用停止,此时的湖水或海水的水面是河流
下蚀作用的极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河流的侧蚀作用
2、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流通过自身的动力及裹挟的砂石对河床两岸或谷坡的破坏作用。
侧蚀作用主要由于弯曲的河道处形成的单向环流不断对凹岸侵蚀, 使其后退。同时将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搬运至凸岸堆积,使凸岸不断延
第三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一、河流概述
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
然水道的通称。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
统,这就是水系。多数河流以海洋为最后归宿,另一些河流注入内
陆湖泊或沼泽,或消失于荒漠中,于是分别形成外流河和内陆河。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 中,不断地对谷底和谷坡进行冲蚀 破坏,这个过程称侵蚀作用。 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一个线状延 伸的凹地,称为河谷。河谷由下列 要素构成。 谷底:河谷底部较平坦的地方。 包括河床:河谷底部常被水流占据 的部分;河漫滩:河水泛滥时才会 被淹没的谷底部分。 谷坡:河漫滩两侧向上延伸到顶 部的斜坡部分。 谷岸(河岸、谷缘):与谷坡相 连的顶部两岸部分。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7f16511acc1755270622080d.png)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3、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 蚀、淀积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 溶地貌。(石灰岩广布地区,在中国主要在云贵高原上—— 广西、云南等地) (1)景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3、喀斯特地貌: (2)类型: 峰林、溶洞、石笋、石柱、钟乳石等。 (3)地形特点: 地形崎岖。
流水地貌
2018.9.27
流水地貌
教学要求:
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及其主要类 型。 2、V型谷、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沟谷等 流水侵蚀地貌的景观特点。 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流水沉 积地貌的景观特点。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1、V型谷: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因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 宽,从而形成V型谷。 (1)景观: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2、冲积平原: 一般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1)特点:地势平坦,土层沉积深厚,面积广大。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2、冲积平原: (2)冲积平原对农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适合 发展种植业,粮食产量有保证; B、靠近三角洲地区,水路便利;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易于灌溉,渔业发达; D、平原适合发展村落,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全稳定。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4、沟谷 比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扇): P32 (1)景观:
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扇): (2)特点: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 埋藏的锥形。 沉积物:由扇顶向扇端渐细、小。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https://img.taocdn.com/s3/m/1a2219acff00bed5b8f31daa.png)
2、泥石流(Debris flow)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 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中粘性泥石流 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然,来 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① 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 有截然的界线
②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 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 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 分选性差 ④ 磨圆度较低 ⑤ 层理不发育 ⑥ 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① 不具分带现象 ② 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
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 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 物砾石丰富 ③ 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 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 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 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 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 扇,厚度较大
A、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
相),夹有细粒沉积透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 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续水流, 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
B、过渡相:从砾石过渡到砂,以砂为主,为漫洪相
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
C、扇缘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
看起来象“纹泥”,透水性差。
沉积学标志
• 沉积结构--营力结构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非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洪积物的结构
槽洪相透镜体
漫洪相透镜体
“多元结构”:槽洪相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 各种透镜状,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 元结构”。砾石透镜体代表古河道位置,砾石ab面逆指上游。
工程地质课件第5章地表水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课件第5章地表水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45b1df74afe04a1b071de36.png)
河水对河岸的侵蚀
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空间上: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 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
时间上: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 随着坡度减小,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二、搬运作用
1、化学搬运: 溶运:即易溶岩石及矿物成分溶解于河水,以 离子 状态进行搬运。 2、机械搬运 1)悬运:即粘土、粉砂等较小颗粒,由于流 水的紊流 作用而呈悬浮状态进行搬。 2)托运(牵引搬运): (1)推运:上举力小于颗粒在水中的重力,颗 粒在水流冲力推动下,沿河床滚动滑动。 (2)跃运:上举力基本等于颗粒在水中的重 力,颗粒在水流冲力推动下,跳跃前进。
2、谷底沉积作用
谷底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河水所覆盖的河 床,在河床上产生的沉积作用称河床沉积;另 一部分是平水位时谷底未被河水所淹没的平坦 地形称为河漫滩。
心滩地貌 边滩地貌
3、河口沉积作用
河口是河流最主要的沉积场所。当河流入 湖泊、海洋时受湖水或海水的顶托,流速迅速 减小,使河水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大量机 械搬运物质在河口沉积下来。
另一方面由于湖水、海水中富含有电解 质,当河流中以胶体搬运的溶运物与湖水、 海水相混合后,海水中的电解质破坏了胶体 的稳定性,致使胶体凝聚,而沉积在河口。 在河流流入湖泊或海洋的地方,河流沉积 物常形成锥形的沉积地貌称为三角洲。
密西西比三角洲
4、冲积物
河流的沉积作用指河流搬运的一部分碎屑物 质,在河谷的适当部分由于流速降低而发生 的沉积。 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冲积物是在 流 动的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具有 下列基本特征: 1、分选性较好; 2、磨圆度较好; 3、成层性较清楚; 4、发育二元结构; 5、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波痕、砂丘 交错层理。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acdb9253a26925c52cc5bf96.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特征与成因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地貌类型和第四纪沉积类型。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的研究,对于水工建筑、道路桥梁建设、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及灭害防治、河运航道、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砂矿地质等方面都具有最普遍而广阔的意义。
在暴雨或大量积雪消融时,所形成的瞬时洪流称暂时性水流。
暂时性水流形成的侵蚀地形是侵蚀沟,沟床中的水流堆积物称冲沟堆积物。
沉积于沟口的沉积称洪积物。
在半干旱气候带的松散沉积层之上,在植被稀疏的缓坡地区侵蚀沟可以发展得很快,使地形遭受强烈的分割,蚕食耕地,破坏道路,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淤塞水库河道,冲沟密布还使潜水位下降,造成危害甚多,为黄土高原的沟堑纵横,称为侵蚀沟。
侵蚀沟中被侵蚀破坏的碎屑物质,洪水期被搬运出沟口后,由于水流分散,坡度急剧减小,流速降低,这些碎屑物质遂堆积于沟口,形成一种半圆冲出锥堆积物称为冲出锥。
洪积扇是在暴雨季节,山区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时,由于山区与山麓之间地形相差悬殊,水流出山口后形成散流,水流厚度、流速迅速减小;同时还因地表水的蒸发及通过山口松散沉积物时的迅速下渗,使水量大大减小,搬运力急剧减弱,由洪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口处呈扇形堆积形成的。
过去不同时期的河谷底部(河床及河漫滩部分),由于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被抬升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每一级阶地都经历了两个形成阶段:首先是以侧方侵蚀为主,形成宽广的河谷,同时堆积冲积层;然后下切侵蚀加强,切开冲积层,形成阶地陡坎。
冲积平原是大河的中下游发生大量堆积而形成广阔的地带。
可以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部分。
山前平原是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带,成因上属于冲积洪积。
第七章 地质作用(2. 河流)
![第七章 地质作用(2. 河流)](https://img.taocdn.com/s3/m/c6df8b1e10a6f524ccbf8539.png)
北戴河大石河河谷
侧蚀作用
(1) 随着河流的侧蚀 作用的不断进行,河 床越来越弯曲,形成 连续弯曲的河床,称
之为河曲。
侧蚀作用
(2) 河曲进一步发展成为极度弯曲的河床称为蛇曲。
侧蚀作用
(3) 河床在河谷中来回
蛇曲 截弯曲直 牛轭湖 “箱”形谷
迁移,使谷底宽而平坦
成为箱状称“箱”形谷。
蛇曲相邻的两凹岸不断
3. 河谷中的沉积
(2) 河漫滩沉积,河漫滩是指河床两侧的低洼地带。 洪水期,河水漫过河床,进入两侧的低洼地带, 因地形开阔流速相对减小,从而造成细粒物质 的沉积称为河漫滩沉积。沉积物主要为粉沙、 泥质等。由于河流沉积物下部为粗粒的滞留、 边滩沉积,上部为细粒的漫滩沉积,形成了明 显的双元结构。
3. 河谷中的沉积
颗粒的磨圆程度,也 称磨圆度,与搬 运距离有关,一 般分为4(5)级:棱 角状、次棱状、 次圆状、圆状(和 浑圆状)。
磨细作用
磨细作用,碎屑物在河流的搬运过程中,在磨圆作 用进行的同时,颗粒越磨越细小的现象。
机械分异作用
机械分异作用,碎屑物在河流的搬运过程中,按大 小、比重依次发生沉积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河流的流速从上游到下游呈有规律性 递减,其搬运能力也相应减弱,因此粒径大或 比重大的碎屑物搬运距离近,而粒径小或比重 小的碎屑物搬运距离圆。
4. 地面流水的水动力状态
(1) 地面流水的动能:地面流水总是将自身的势能转变 为动能(E),流水的动能则受流量(M)和流速(V)的影响, 关系式为:E=1/2MV2。从上式可以看出,流速的微小 变化,对其动能的影响十分大。 (2) 地面流水的负载:地面流水在流动过程中所消耗的 全部能量称为流水的负载。动能与负载有下列关系: 1)动能 >负载 , 流水以侵蚀为主(上游区) 2)动能=负载 , 流水以搬运为主(中游区) 3)动能 <负载 , 流水以沉积为主(下游区)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
![流水地貌及其堆积物](https://img.taocdn.com/s3/m/21cfa5082f60ddccda38a0cf.png)
C
D
横向环流可分为单向、双向和复合型环流
B C D
A
C D
A
B
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
主流线 顶流
底流 底部辐散型横向环流
不同的水流状态形成的不同河流地貌
2.环流 漩涡流:当水流绕过障碍物,如沙波的脊部、河床基岩岩槛 以及各种人工建筑物时,都会产生漩涡流,其环流轴轴向 垂直水面。
河流水位变化
河流水位随季节变化。冬季(或旱季)水位下降,其常年低水 位高度称河流平(枯)水位;夏季(或雨季、冰雪消融季节) 水位迅速上涨,其常年洪水位高度称河流洪水位;几十年或 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或低水位称超洪水位或超低水位。
自由曲流
深切曲流
3.分汊型(江心洲型)河床 有些河流的河床分成许多汊,宽窄相间,形似发辫,称为辫流
分汊型河床
河床地貌 1.河床侵蚀地貌 河床基岩经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有岩槛、壶穴、深槽 岩槛:横卧于河床上的坚硬岩石被侵蚀形成的陡坎。岩槛高度大于水深时 形成瀑布,其下的冲蚀坑称为潭。与下游河床形成一个不连续的陡坡,常 形成瀑布或跌水,并构成上游河段的地方性侵蚀基准面。
从河源到河口沿主流线的河床最低点连线称为河谷纵剖面
河流黄 草 坪 宜 宾
黄海海平面
1000
500
重 庆
宜 昌
监 利
0
汉 九 口 江
南 京
吴 淞 口
长江纵剖面图
河流侵蚀基准面与河流均衡剖面
1.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 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 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 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局部侵蚀基准面是指河流 流经一些坚硬岩坎、湖泊洼地及主支流汇口处等,他们往往控制着 上游河段或支流的下切作用, 在河流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4.2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
![4.2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https://img.taocdn.com/s3/m/d4110bef81c758f5f61f67cc.png)
洪积物的“多元结构”图
1.漫洪相含砾亚砂土、亚粘土,有细微层理 2.槽洪相砂砾透镜体,底部有冲坑 3.砂砾组成的斜层理或交错层 4.砾石盖瓦状排列
4.洪积扇的研究意义
(1)洪积扇反映气候变化
A、气候变湿: 水量增加 → 沉积物增多 → 洪积扇面积变大 B、气候变干: 水量减小 → 沉积物减少 → 洪积扇范围缩小
从扇顶到扇中到扇缘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无绝对界限。 A. 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相),夹有细粒沉积透 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 续水流,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河道内的沉积物叫筛积物。 B. 扇中相:又称为扇形相,为漫洪相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以砂为主。 槽洪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各种透镜状(又称填谷粗粒 沉积物),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元结构” 。 C. 扇缘相:又称为滞水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透水 性差。 因此,西北地区寻找地下水需要根据扇缘相寻找。
三、泥石流(Debris flow)
1.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泥石流是洪水 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 沿着陡峻的山间沟谷下 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 中粘性泥石流是高粘 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 的重力流。
2. 泥石流的特点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 然,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 灾害之一; 搬运介质:泥、砂、水 被搬运体:大石块 搬运方式:悬运、推移、惯性移动
(2)洪积扇反映构造运动
A、如山体继续抬升,山前地带相对下降,在老洪积扇前面 可形成新的洪积扇,后者部分地覆盖在前者之上,成为 叠置式洪积扇。 B、如洪积扇的下方相对下降,则形成的新洪积扇顶端向下 迁移,老洪积扇被沟谷水流切割成为洪积台地,或新老 洪积扇以沟谷相连,形成串珠式洪积扇。 C、若洪积扇基部发生构造掀斜运动,则洪积扇轴部会沿构 造掀斜方向不断迁移,形成侧叠式洪积扇。
4.1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
![4.1 流水地貌及其冲积物](https://img.taocdn.com/s3/m/f17cbdc6d5bbfd0a795673ba.png)
(四)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 往往比河床大十几倍到几十倍,极宽广的河漫滩也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
•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河漫滩的形成分为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河漫滩三个阶段。 河谷的发育是从年轻的V形谷开始的,谷底几乎全为河床所占据,只有在河 弯凸岸形成雏形边滩。随着侧向侵蚀的发展,河谷不断展宽,凸岸边滩不断展 宽、加高、增长,面积也越来越大,于是便形成了雏形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与发展
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相对平衡。 河流平衡的另一含义是自动调整。河床在特定时间、空间和物质平衡条 件下的平衡,如果随着流域因素的变化(构造、气候、水量、含沙量、侵 蚀基准面变化),河床形态必然发生相应调整,取得新的平衡。 经典的理论认为,处于均衡状态下的河流纵剖面是一条圆滑的凹形曲 线。
河流动能 : E=(mv2)/2
• 上游与下游水动力条件的差异:势能不同
利用水流动能发电
桃 花 峪
利用水流动能发电
水流运动状态 1.层流与紊流 流。
河流中水质点运动状态有层流和紊
层流的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图4-1a)。这种流动仅在水库及高含沙量的浑水中或坡面薄层缓流中可 能存在。而在沟槽中很少发生。由于层流没有垂直于水量方向的向上分力 作用,所以一般不能卷起泥沙。 紊流的水质点是呈不规则的运动。并且互相干扰,在水层与水层之间夹杂 了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图4-1b)。旋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 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分界面极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微弱的 波动;这种波动逐渐发展,最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系列的旋涡。
第一节 河流地貌和沉积物
陆地流水的地质作用
![陆地流水的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d629c492b160b4e767fcf44.png)
河流的下蚀作用
the Grand Canyon
下蚀作用
the Grand Canyon
/wikipedia/en/4/4f/AC14_4x5.jpg
流水活力与负载的关系
a=1/2mv2
a>l,流水克服阻力之后还有剩余动能侵蚀地表; a> ,流水克服阻力之后还有剩余动能侵蚀地表; a=l,流水以搬运作用为主,侵蚀与沉积处于平衡; a= ,流水以搬运作用为主,侵蚀与沉积处于平衡; a<l,以沉积作用为主。 a< ,以沉积作用为主。
Image from /photos/2007-06/05/ff80808112e8de460112fc21b96e3e16.shtml /cgxl/html/images/1212007247.jpg
中国主要水系
Heilong -Armur Tarim
Yellow River
YalumzangboBramaptra
Yangtze
Perl River
河 源
上游
中游
下游
滩 和 瀑 布 烈 、 纵 断 面 呈 阶 梯 状 并 多 急 强 蚀
侵 河 谷 窄 、 比 降 和 流 速 大
比 较 稳 定 切 力 已 开 始 减 小 , 河 下 水
Colorado River in the Grand Canyon
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异,和地壳 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异, 差异性升降,造成谷底在纵向上常呈阶梯状。 差异性升降,造成谷底在纵向上常呈阶梯状。一般由坚硬岩石组成 的谷底因抗侵蚀能力较强,常突起形成陡坎。 的谷底因抗侵蚀能力较强,常突起形成陡坎。由于陡坎的存在使河 水呈现明显的跌水现象,称为瀑布。 水呈现明显的跌水现象,称为瀑布。
地表流水的类型及沉积物特点
![地表流水的类型及沉积物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21c06158fafab069dc024b.png)
致力中国TPU市场随时代前行——专访路博润特种化工(上
海)有限公司
方芳
【期刊名称】《聚氨酯》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2010国际橡塑展上,路博润展示了以TPU为主及其相关应用区域包括建筑管道、运动与体闲,工业、电子,运输及医疗六个市场应用的产品样本。
其中部分产品技术来自于路博润收购的部门。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方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34.9
【相关文献】
1.中国仍是路博润看重的关键市场——专访路博润特种化工(上海)有限公司聚合物部门电子业务经理Grenville Holt先生 [J], ;
2.路博润:持续性发展战略——访路博润特种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J], 刘玥含
3.路博润特种化工(上海)有限公司以独特的聚合物方案服务客户 [J],
4.路博润特种化工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性能卓越的TPU产品 [J],
5.推进中国电子工业与世界接轨——路博润特种化工(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市场开发经理黄哲军先生专访 [J], 李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河流阶地
二、河流阶地
(一)河流阶地的形成 1.河流阶地——原生河谷的谷底,由于河流底蚀作用中
心加强而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形成分布于河谷两侧、沿 谷坡伸展的阶梯状地形。
2.阶地的构成 ①阶地面——微倾斜的平台面,代表相对稳定时间。 ②阶地崖(阶地斜坡)——急倾斜坡,是河流底蚀作用 强烈时期的产物,其高度反映变化的幅度。 (二)河流阶地的类型 1.侵蚀阶地——是由基岩构成,一般阶地面较窄,没有 或零星有冲积物,阶地崖较高。
谷长度的趋势,这个过程为河流的溯源侵蚀,也称向源侵蚀。 河流袭夺-----由于各条河流的水量、河源地面坡度、岩性
及构造等因素的不同,特别是侵蚀基准面的不同,导致各条河 流具有不同的溯源侵蚀速度。当两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 蚀时,有可能发生河流甲溯源侵蚀进入河流乙的河谷内,因甲 河床比乙河床低,于是河流甲把河流乙的水夺走,这种现象称 河流的袭夺。河流乙叫断头河,河流甲叫袭夺河。
一、河流的一般特征: (一)最大特点:是经常性水流。
河流:经常流水或常年流水的河谷。 河谷的组成要素 1.谷底——河谷底部平坦的部分分为河床、河漫滩。
河床——谷底最低处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谷地部分 2.谷坡——高出谷地两侧的斜坡 谷缘——谷坡上部的转折处。 谷麓——谷坡与谷底之间的转折处。
心滩
金沙江 虎跳峡
入口
江 心 洲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②河漫滩 ——是边滩变宽,加高且面积扩大的产物。在丘陵和平
原区,其宽度在数米到数十公里以上,并普遍发育有河流冲 积物二元结构。
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由于河底长期往复摆动河漫滩
不断发展扩大并连在一起。从而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如长 江中下游平原。
1、 当河流流速〉10米╱秒时,不论哪种颗粒,均被侵蚀; 2、 当河流流速〈18厘米╱秒时,几乎所有颗粒不会被蚀 走; 3、 同一粒级的物质,固结了的比未固结的抗侵蚀些; 4、 最易蚀走的颗粒为细粒。 (三)流水活力大小还与地形、气候、植被、岩石与构造等 自然因素有关。 三、地面流水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如表。
(二)搬运的方式有:拖运、悬运与溶运三种。 1.拖运——河床中巨大的石块、砾石、砂,随着河水
流动,在河底部的滑动、滚动和跳跃的移动。 磨圆作用——河底中被拖运的碎属,一方面磨蚀河床
底部和岸坡,另一方面互相撞击,使得其棱角被磨平的作用 过程。
磨圆度越好说明搬运距离越远 2.悬运——河流中的粉沙和黏土由于颗粒的细小悬浮
均夷化是河流发展的总趋向。但是,由于自然 地理条件变化与地壳运动发生,河流的流速、流量、 河床形状及坡度等都在不断改变,因而河流完全达 到这种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只可能在准平衡状态 范围内摆动。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二)河流的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溯源侵蚀—河流自形成之后,河谷有向源头发展,增长河
是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 部分。
(3)三角洲(河口沉积) ——河水在入海(湖)口地段受到海、湖水的阻滞,动
能明显减弱,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河口积淤,其形状一 般是呈向大海(湖)中伸出的三角形平地,故称为三角洲.
①丰富的沉积物来源;年输沙量∕年径流量 > 0.24 即 S / W > 0.24 ;
第三节 沟谷流水地质作用
洪积扇: (1)锥顶相:内部相,粗粒相,砾石层; (2)扇形相:中部,夹砾石、粘土的壤土层; (3)滞水相:边缘相,沼泽发育,以粘土、壤土为主。
组成物质为洪积物,分选度和磨圆度愈顶部愈差、外围愈好。 (二)泥石流:
1、概念:大规模的沟谷流水,有巨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 能挟带大量的泥沙、岩屑和石块,甚至近似一种半固体的径流, 当固体物质的体积含量大于10-15%(高时可达70-80%),就 叫泥石流。
一般形成于构造抬升的山区河谷中。如长江三峡4级以 下阶地均属于此。
阶地
阶地形态要素示意图
①阶地面;②阶坡;③前缘;④后缘; ⑤坡脚h1前缘高度; h2后缘高度;h3阶地平均高度;d坡积裙;
第五节 河流阶地
2.基座阶地——阶地面上为冲积物,阶地崖下部可见到 基岩。
说明河流下蚀的深度大于原生沉积物厚度。反映后期 构造上升较大的特点。
第二节 片流地质作用
一、片流的特点: (一)分布广,水层薄,作用的时间短。 (二)范围在上坡或高处,距水源头不远。 二、片流的侵蚀作用: (一)影响片流侵蚀强度的因素:
1、降雨强度: 2、坡形(坡度) (二)片流造成的地形:浅凹地。 三、片流的堆积作用: 1、片流的堆积作用的产生与坡面发育:将斜坡展平, 坡折不明显,整个坡度趋于平缓。 2、片流堆积的地形与沉积物: 坡积物的特点: (1)由上培到下坡,厚度加大; (2)由粘土、细砂和碎石组成; (3)上坡粗,下坡细; (4)分选度差,磨圆度差。
作用表现的最为强烈。加上岩石性质构造条件的影响,常形成 峡谷,急流和瀑布。
河流能不能无止境的下蚀呢? 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的极限。 海平面是外流水系的共同侵蚀基准面。
怒江峡谷
金沙江虎跳峡
长江三峡
安 赫 尔 瀑 布
委内瑞拉 境内,落 差979m, 为世界第 一。
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之夜
去均夷化作用形成的原因: ①地壳的升降运动:陆地上升使河床抬高或者海平面 下降使侵蚀基准面下降,从而使下蚀作用增强。 ②气候变化:由于干燥转为潮湿,水流量增加,河流 加速下蚀。 在去均夷化作用下,河流将塑造成深切河曲与阶地。
一、深切河曲
自由河曲是在宽阔平坦的谷底上自由发展的,一旦发 生去均夷化作用,河流即可重新下蚀。如下蚀速度适当,原 有河弯不受破坏而继承下来,致使河曲深深刻入基岩之中, 这种河曲称为深切河曲。
第三节 沟谷流水地质作用
一、沟谷流水的概念: 水文特征: (一)流量变化悬殊,暴涨暴落,而且常常干涸无水; (二)流速较大,多湍急; (三)含砂量多,颗粒大小混杂,分选与磨圆程度均较差。 二、沟谷的发展: (一)纵剖面与横剖面的发展: (二)沟谷的发展阶段:
1、浅沟。 2、切沟。 3、冲沟。 4、坳沟。 三、沟谷流水造成的地形与沉积物: (一)常见的地形组合及其组成物: 1、集水盆与沟谷主干: 2、扇形地: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4、河流沉积的物质称冲积物,它的特点: (1)具有良好的分选性(粗大的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 (2)具有较好的磨圆度 (3)成层性较好 (4)常具有韵律性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粗碎属) 上部为河漫滩沉积(泥质和粉沙)在坡面上有规律的交替出现。 (5)常具有波痕,沙丘和交错层理等构造。 5、沉积的主要类型 (1)心滩(江心湖)——河水从窄束段流入开阔段时,流 速减小,致使较粗部分在河底中部淤积,逐渐形成心滩。 (2)边滩与河漫滩 ①边滩——是单向环流降凹岸掏蚀的物质待到凸岸趁机 形成的小规模沉积滩,仅在洪水期被淹没。
第一节 地面流水的一般概念
一、地面流水的形成 (一)必须有相当的降水量。 (二)必须是水分不大量下渗的条件。 (三)必须有起伏不平的地势。 二、流水活力与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 流水的侵蚀、搬运与堆积作用首先决定于流水活力。 而流水活力与水量及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二) 其次,流水作用的物质颗粒粗细影响也很大,如图。
第六节 流水作用与地面发育
一、 分水岭的移动:
分水岭是指河流之间、把相邻流域分隔开来
的高地。在自然界,分水岭可以是山地、丘陵、高 地等。
在水流中,随着流水前进。 3.溶运——河流中一些溶解于水的可溶性岩石和矿物
成分,呈其溶液或胶冻溶液状态被水搬运。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
1、概念:当河流挟带的泥沙等物质超过了流水本身所 负荷的能力,则势必有一部分沉积下来,叫沉积作用。
2、堆积条件: (1)上游或支流供给泥沙过多,主流负荷不了; (2)河流因雨量减小或蒸发加大,使流量显著变小; (3)河流因某种原因致流速降低。 3、易发生沉积的地方: (1)下游; (2)岸边或水浅的地方,尤其是凸岸; (3)河流在注入湖泊或海洋的出口处; (4)支流注入主流的交叉口; (5)河心遇到障碍的地方; (6)河段突然变得宽广的部分。
3.堆积阶地——全部由冲积物构成,无基岩出露。 当多级堆积阶地存在时,又可分为: ①内叠阶地——新阶地套老阶地内侧 ②上叠阶地——新阶地冲积物重叠在老阶地冲积物上面。 阶地上的冲积物中常富集有比重大且不易磨损的矿物,成 为有用矿产。如金、金刚石等。此外,阶地上的砂、砾也是 有用的建筑材料。 (三)河流阶地的研究意义 1.有助于研究近代地壳升降运动以及河流地质作用历史 2.为寻找冲积矿物和地下水提供基础资料 3.为工程建筑设计、施工提供地质资料
——黄河的九曲十八湾
巴音布鲁克
亚马孙平原上的曲流
黄河上的曲流与牛轭湖
深 切 曲 流
深切曲流,怒江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一)搬运能力 河流是陆地上最主要最强壮的搬运工。其搬运能力的
大小取决于流量和流速。黄河每年带入黄海的泥沙近十九亿 吨,长江每年带入东海的泥沙也有五亿吨。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河床流动中时对谷地和
谷坡的冲蚀作用称为侵蚀作用。分为底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一)河流的底蚀作用和峡谷 ——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河底的冲刷作用,称为底蚀作用,
又称为下蚀作用。 1、河流下蚀作用强度:影响因素 (1)主要决定于流速和流量; (2)其次是构成河床岩性和构造状况。 2、峡谷、急流、瀑布 一般在河流的上游,河底纵坡降大,水流速度块,底蚀
(三)河流的侧蚀作用与曲流 ——河流在水平方向冲蚀河岸,使岸坡不断坍塌后退,河
床左右迁徒,从而加宽河谷的作用,称为侧蚀作用或旁蚀作用。 1.河谷的扩宽与弯曲----侧方侵蚀作用使河谷加宽和形成河
曲、蛇曲。 2.河床的摆动与曲流的裁弯取直----在侧蚀作用下常形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