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
一、名词解释
1.经济法: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的宗旨:依法运用国家调制手段,来不断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障经济与社会中
普遍公正价值的实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集中经济法的特性,由经济法宗旨和根本价值所指引,对经济法
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和普遍适用价值的基本准则。

4.经济安全:是指政府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履行一定的经济职能,实现经济危机和经济
不景气的克服,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增加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的一种过程或状态。

5.财政: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采取一定形式通过收支行为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
的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6.预算体制:即预算管理体制,是指通过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预算管理职权、划分预
算收支范围的方式处理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一项基本财政法律制度。

7.决算:即为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由预算执行主体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
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并由权力机关审查批准的法律制度。

8.国债:即国家公债,是国家为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以按期还本付息为条件,通过借
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务。

9.地方性政府债务:简称地方公债或地方债,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为
满足地方财政支出的需要,以按期还本付息为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务。

(不属于国家公债)
10.政府采购: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
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11.税收:或称租税、赋税、捐税等,简称税,是国家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凭借其政治权力,
依法由政府专门机构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财产或特定行为实施的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课征行为或手段。

12.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擅自使用他人具有一定影响的标识等方式,引人误以为其生
产、经营的商品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行为。

13.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了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可
能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

14.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为了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对商
品(含服务)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导致或者足以导致购买者对商品产生错误认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5.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
息和经营信息。

16.诋毁他人商业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
手的商誉,以削弱其竞争力,由此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二、简答题
1.经济法定义包含的内容?
(1)在时间上,经济法是与现代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相关联的,因而在产生基础和存续时间上不同于传统部门法;
(2)在空间上,经济法侧重于在异国范围内对调控和规制关系进行法律调整;
(3)在调整对象上,经济法调整的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简称调制关系;(4)经济法是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经济法的经济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经济法作用于市场经济,直接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调整的目标是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
(2)经济法要反应经济规律;
(3)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
(4)经济法运用的是法律化的经济手段;
(5)经济法追求的是总体上的经济效益。

(1)必须具有经济法的部门属性;、
(2)必须具有适用上的周延性,即必须适用经济法制度的各个环节和所有领域;
(3)必须具有概念体系上的妥当性;
(4)必须具有界定方式的简练性和科学性。

5.????????
(1)经济法的运行以市场机制及其失灵为客观基础;
(2)经济法的实施以国家调制与公权力的体系革新为工具依赖;
(3)经济法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统一为目标定位;
(4)经济法以社会公正为价值追求。

6.经济法基本原则具有哪些特征?
(1)法律强制性;
(2)普遍适用性;
(3)全面指导性;
(4)部门特殊性。

7.经济安全原则的基本特征?
(1)政府有效调制是实现经济安全的基本途径;
(2)经济安全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利益是经济安全的根本诉求;(3)国家经济安全维护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
(4)国家经济安全既是一种经济认知,更是一种法律认知;
(5)国家经济安全具有综合性,即具有国内和国外安全两个维度。

8.市场规制行为应当注意的方面?
(1)市场规制行为以市场特别是市场竞争为规制对象;
(2)市场规制行为是国家干预行为;
(3)市场规制行为追求社会公共利益;
(4)市场规制行为主要是一种否定行为;
(5)市场规制行为是一种综合行为。

9.经济法制定的特点?
(1)职权立法与授权立法相结合;
(2)经济法法典与单行经济法相并存;
(3)中央经济法指定与地方经济法指定相并举;
(4)政策性与规律性相统一。

10.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1)调控法定原则;
(2)调控绩效原则;
(3)调控公平原则;
(4)调控适度原则。

11.转移支付制度的宏观调控功能?
(1)平衡区域财政收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3)减少地区差距,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4)调整产业结构。

12.商品税法的宏观调控作用?
(1)商品税法有助于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结构;
(2)商品税法有助于稳定地获取财政收入;
(3)商品税法可灵活调节课税对象,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4)商品税法对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13.财产税的特点?
(1)征税对象是财产;
(2)税负不易转嫁;
(3)税收收入可靠和稳定;
(4)体现税收公平;
(5)适宜由地方政府征收。

14.为什么单纯通过民法调整竞争关系难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1)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除了会导致垄断并最终妨碍自由竞争和否定竞争自身以外,还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
(2)民法不足以制止所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给特定经营者造成的损害,虽然可以按照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救济,但民法不直接关注从宏观上维持竞争秩序;
(4)民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理提供依据,但不能确立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等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手段。

15.诋毁他人商誉行为的特征?
(1)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者;
(2)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
(3)行为侵害的直接客体是作为竞争对手的特定经营者的商誉;
(4)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诋毁或诽谤。

16.哪些情形不能在7日内无理由退货?(p298)
(1)消费者定做的;
(2)鲜活易腐的;
(3)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4)交付的报纸、期刊。

17.为什么要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看自己的笔记)
(1)信息、技术的不对称;
(2)过错责任原则;
(3)消费者是一个大的群体,力量过于分散,弊端:搭便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