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第四章 光合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82年瑞士J. Senebier用化学方法证明,CO2是光 合作用必需的,O2是光合作用产物。
1804年N.T.De Saussure进行第一次定量测定,指出 H2O参与光合作用,植物释放O2的体积大致等于CO2的 体积。
1864年J.V.Sachs观测到照光的叶片生成淀粉粒,证 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
增加而增加,但到一定程度时再增 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也不再增加, 这时的外界CO2浓度。 CO2补偿点—光合作用中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中 释放的CO2达到动态平衡时,环境中 的CO2浓度。 C4植物的CO2补偿点(0-5X10-6)低于C3植物(5X10-5)
63
光、CO2两者相互促进: CO2饱和点随光强的增加而提高; 光饱和点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加。
2
➢ 重要性
• 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 自然界有机物质的唯一来源 • 是降低温室气体的有效途经
3
第一节 引论
一、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
1642年 比利时科学家 Helmont
1771年英国牧师 Priestley 大玻璃罩 老鼠 蜡烛
1779年:荷兰人 Ingenhouszv 发现植物只 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而在黑暗中植物同样可 以恶化空气。
热
670
荧
吸
光
收
三线态,~126KJ
磷 光
18
荧光:某些物质受光或其它射线照射时所发出的可见光。 磷光:某些物质受摩擦、振动、光、热或电波的作用后,
所发出的光。 荧光和磷光的产生都是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后,重
新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能量。
19
第二节 光合作用过程及其机理
20
发生在叶绿体类囊 光 体膜上; 色素接受 反 光子,光合磷酸化, 应 产生ATP和电子受
第四章 光合作用
植物是自然界的炼金术士,是把水、 二氧化碳和阳光改造为一系列珍贵物质 的专家,它们中的许多都超越了人类的 想象能力,人类的生产力比它们要低得 多。
1
➢光合作用的概念
植物捕获和利用太阳能,将无机物(CO2 和H2O)合成为有机物,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能并贮存在葡萄糖和其他有机分子中,这一过 程称为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体NADPH
暗 发生在叶绿体的基 反 质中;利用ATP和 应 NADPH将CO2还原成
糖的过程
21
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碳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22
一、光反应
原初反应
光能 电能
光反应 碳反应
光合电子链的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电能
化能
化能 化能
CO2的同化
23
1、原初反应
原初反应是光合作用的起点,是光合色素吸收日光 能所引起的光物理及光化学过程,是光合作用过程 中直接与光能利用相联系的反应。
34
环路光合磷酸化
35
P680*
P700*
P700*
P680
P700
P700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
环式光合磷酸化
36
光反应小结:
1.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即造成从 叶绿素分子起始的电子流动。
2.在电子流动过程中,通过氢离子的化学渗透,形 成了ATP,电能被转化为化学能。
3.一些由叶绿素捕获的光能还被用于水的裂解,又 称为水的光解,氧气从水中被释放出来。
本质: 乙醇酸氧化
56
➢ 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RuBP羧化酶即具羧化,又 具加氧作用。
➢ 能同等地与CO2和O2发生反应,产生PGA或乙醇 酸。
➢ CO2/O2比值高时,Rubisco催化羧化反应; ➢ CO2/O2比值低时,Rubisco催化加氧反应,结果
是2乙醇酸→1PGA+1CO2,并消耗NADH和ATP。
1965年,澳大利亚植物生化学家MD.Hatch 和 C.R.Slack发现:一些起源于热带的植物(如玉米、甘蔗 等)具有与一般植物碳同化不同的途径 ——C4途径。
C4植物结构的特点————“花环式结构”
➢ 外层:叶肉细胞(mesophyll cell, MC)排列紧密, 含有叶绿体和大量PEP羧化酶。
49
(2)OAA转化
苹果酸脱氢酶
50
(3)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脱羧,进入Calvin循环
C4
C3+CO2
Malase
51
(4)底物的再生阶段 丙酮酸直接转回叶肉细胞——固定CO2,进入下一个循环。
丙酮酸双激酶 PPDK
52
★ PEPC
PPDK
53
3、CAM光合途径
54
55
三、光呼吸
光呼吸: 绿色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放出CO2
25
反应中心 天线分子
26
原初反应反应过程
天线色素吸收光能成为激发态
光能吸收
原
初 反 应
激发态的天线色素将能量传递 给作用中心
光能传递
作用中心产生电荷分离
光能转化 成电能
27
光系统
由叶绿素分子及其蛋白复合物、天线色素系统和电 子受体等组成的单位称为光系统。 红降现象:当波长大于690nm(远红光) 光合效率明显下 降的现象。 双光增益效应(爱默生效应):用640nm和720nm 两种波 长的光分别作为光源时的光合效率之和小于同时用两种 波长的光分别作为光源时的光合效率。
57
Rubisco 加氧反应
→
乙醇酸磷酸酯酶
→乙醇酸 → Gly → Ser + CO2 +NH3
Rubisco 羧化反应
RUBPCO的活性控制(Warburg效应)
➢ CO2/O2 高时,有利于羧化反应,促进光合碳循环(C3途径) ➢ CO2/O2 低时,有利于加氧反应,促进光呼吸(C2途径)58
光饱和点—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时的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中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中释放的
CO2达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低的植物在低光强度下能形成较多的光合产物 光饱和点高的植物在较强光照下能形成更多的光合产物
61
62
2、二氧化碳 CO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CO2浓度
化中形成的同化力推动下,形成3-磷酸甘油醛. 43
更新阶段 3-磷酸甘油醛经过糖的互变再生为RUBP,并产生 光合作用最初产物(磷酸丙糖TP)
44
暗反应(卡尔文循环)与葡萄糖的形成
12NADPH+12H++18ATP+6CO2 C6H12O6+12NADP++18ADP+18Pi
45
46
2、C4循环
➢ 内层:维管束鞘细胞(bundle sheath cell, BSC) 体积较大,排列紧密,含有叶绿体和C3途径的酶。
47
花环式结构
48
C4途径步骤
(1) 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固定CO2
✓ CO2接受体: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 酶:PEP羧化酶(PEPC) ✓ 第一产物:草酰乙酸(OAA转化,进一步形成Mal、Asp)
41
羧化阶段
Rubisco
Mg2+
➢ CO2接受体: 1.5-二磷酸核酮糖(RUBP) ➢ 酶: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 ➢ 第一产物:3-磷酸甘油酸(3-PGA)
42
还原阶段
ATP 3-PGA激酶
NADPH
PGAK 磷酸甘油醛脱氢 酶唯一的还原酶
DPGA
3-GAP
➢ 3-磷酸甘油酸(3-PGA)在光合电子传递及光合磷酸
64
3、温度
➢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25~30℃, 大于35 ℃, 光合速 率开始下降, 40~50℃时完全停止。
➢ 原因: 1.叶绿体和细胞结构受到破坏; 2.失水过多, 影响气孔开度; 3.呼吸最适温高于光合最适温。
➢ C4植物光合最适温高于C3植物。
65
66
4、水分
➢ 叶片缺水达20%左右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 原因:
4.电子沿传递链最终达到最终电子受体NADP+,同 时一个来源于水的氢质子被结合,形成了还原型的 NADPH,电能又再一次被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NADPH 中。 光合作用的碳反应依赖于光反应中形成的ATP和NADPH。
37
二、碳反应
38
类型
1.C3途径(Calvin循环):最基本的途径,有合成淀粉等产物 的能力。
到达地球的光波长度: 300-2600nm
可见光:390-760nm
➢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线被色素物质吸收后所 形成的暗带。不同的色素物质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
13
叶绿素
14
问题:为什么植物都是绿色的?
15
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只有叶绿 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光要 传递给叶绿素a才能在光合作用中被利用, 所以称它们是辅助色素。
第三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光、CO2、温度、水分、矿质营养
59
1、光
光饱和现象—光照低时,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增加, 但光强进一步增加时光合速率增加幅度逐 渐减少,当光强超过一定值时,光合速率 不再增加的现象。
原因:①光合色素和光化学反应来不及利用; ②CO2同化速度慢,不能与光反应相协调。
60
28
光系统I(PSI)含有被称为“P700”的高度特化的叶绿素 a分子的光系统。 光系统II(PSII)含有另一种被称为“P680”高度特化的叶 绿素a分子的光系统。
29
2、光合电子传递系统
最初电子 受体
e-
光 系 统 II
e-
O2 H+
H2O
最初电子 受体
e-
H+ 光合单位 ATP
P680
e- 光合单位 P700
24
原初反应所需的2类光合色素(类囊体膜上) 1)反应中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具光
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2)天线色素(聚光色素):无光化学活性,能吸收光
能并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包括绝大部分叶绿素a, 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都属此类。 约300个左右的色素分子围绕1个反应中心色素组成 一个光合单位。
Michell 化学渗透学说:跨膜的质子动力就是用于
合成ATP的能量.
膜两侧的H+电化学势3差3
光 合 磷 酸 化 的 两 种 途 径
e-
O2 H+
H2O
环式光合磷酸化
最初电子 受体
e-
最初电子 受体
e- Fd
ADP +P
Cyb6f
ATP
e- 光合单位 P700
非环式光合 磷酸化
NADPH
光合单位 P680
5
植物的光合作用表达式:十九世纪末写出
光合细菌光合作用: CO2+2H2S CH2O+H2O+2S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O2+2H2O CH2O+H2O+O2
光合作用一般方程式:
CO2 + H2A
CH2O + 2A
表明O2来自于水,光合作用 实际上是一个氧化还原反
应。
7
10年后 同位素示踪 CO2 + H218O
光 NADPH 系
统
I
电子依不同的氧
化还原电势定向
移动,将一系列
相互衔接着的电
子传递物质称为
光合链,也称“Z”
链
30
31
光合电子传递结果 1.产生了氧气 2.形成了NADPH 3.形成了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H+)
32
3、光合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成 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16
4、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光子照射到某些生物分子 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能量水平 激发态:
叶绿素分子是一种可以被可见光激发的色素分子,在光子驱动 下发生的得失电子反应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基本的反应。 17
叶绿素被光激发后的能量转变
E2
E1
430
能
量
吸
收
E0
nm nm
第二单线态,~252KJ
热
第一单线态,~168KJ
CH2O + 18O2
证明:在光合作用中,不是Cwenku.baidu.com2而是H2O被光解放出了O2。
第一节 叶绿素对光的吸收
9
1、叶绿素
叶绿素a分子由碳
和氮原子组成双羧
酸酯。有一个卟啉
环的头部(带正电,
亲水性)和叶醇链
尾部(亲脂性)。
叶醇链插入到类囊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溶于酒精、丙酮、石
体膜中。
油醚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a启动光反 应
1.使气孔开度减少或关闭,影响CO2吸收; 2.影响叶片正常生长,造成光合面积减少。
2.C4途径
只能起固定运转CO2的作用, 单独不能形成淀粉。
3.CAM途径(景天酸代谢)
39
1、 C3途径(卡尔文循环) ➢ 叶绿体基质中不断消耗ATP和NADPH,固定
CO2形成三碳丙糖,以后进一步形成葡萄糖 的循环反应,Calvin循环。
40
过程
➢羧化阶段: CO2被接受(CO2的接受体:RuBP ) ➢还原阶段:“同化力”在此过程被利用; ➢更新阶段:经过糖的转变再形成RuBP的过程
叶绿素a中的CH3被CHO取代即成叶绿素b 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
2、类胡萝卜素
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类,均为脂溶性。 胡萝卜素是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 C40 H56 叶黄素是由胡萝卜素衍生的醇类. 这两种色素也能吸收光能,同时具有防止光照伤
害叶绿素的功能.
11
3、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又是运动着的粒子流,这些 粒子叫光子或光量子。可见光通过棱镜,就会散出由红 到紫一系列连续变化的颜色,称为可见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