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期中工作总结
开学以来,我们年级全体教职工依照学校工作总体安排,同心同德、兢兢业业,较好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全年级始终把“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作为教育教学目标,把“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作为管理理念,把“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最高追求,积极、努力地营造一个潜心治学、奋勇拼搏的工作、学习环境。
一路走来,虽不免泥泞坎坷,但全年级始终步伐坚定、锐意进取,为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开了个好头,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学校进行总结汇报:
一、教育教学管理
(一)注重实效、寻求教育教学新突破
强化集体备课,紧抓备课环节。
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作用,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让有经验的教师做好领头作用,鼓励年轻教师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借助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整个学科组的均衡发展。
如语文组以三人或四人为一组,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选修内容进行集中研讨、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思路。
对重点篇目精讲细练,对高考要求中相对次要的内容压缩讲课时间。
围绕“三年一体化”,切实做到以高考为中心,为高考服务。
各学科组积极组织听课、评课活动,认真评析讲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益。
倡导全年级教师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各种教学活
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
(二)建立一个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师队伍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战斗力。
每次月考结束后,年级组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以班主任为纽带积极组织各任课教师及时召开班级教导会,分析学情,查漏补缺,纠偏抓差。
通过互相比对,交流讨论,使我们的任课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实际学情,及时解决了学生们存在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为下一步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差等生张扬优势科目,中等生注重各科均衡发展,提高名次,优等生补足弱势科目,努力脱颖而出。
还利用海报对每次月考成绩优秀的班集体、教师先进个人以及“三越生”及时进行表彰,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同学们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全年级再掀学习新高潮。
二、班级常规管理
(一)努力打造和谐班级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全程参与,借助这次活动,使学生对班级管理理念、班级努力方向、主人翁精神,产生了高度的认同感。
每一位班主任都努力探索班级管理新思路、新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
年级涌现了一批学风浓厚、班风优良的班级,这些班级起到了很好的领头作用和辐射作用,感召
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努力学习中来。
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班主任以主题班会为突破口,师生共同备课,共同参与,围绕主题班会通过辩论、演讲等方式进行了主题教育。
如安全主题班会、爱国主题班会、心理方面主题班会、讲卫生讲文明主题班会等等,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很多班主任经常和学生促膝谈心,在学生遇到烦恼和困惑时,都非常主动地充当忠实的聆听者。
(二)学生常规管理
全年级形成了成熟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的集体管理工作中来,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大胆的班干部队伍。
因为他们是班集体的核心,是凝聚班集体的纽带,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班级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强化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要想让学生养成好的的行为习惯,首先思想意识上要重视。
因此,我们要求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同时,开学伊始就要求班主任积极配合政教处开展了对男女生留奇异发型、染发、穿奇装异服等仪容仪表的检查活动,对违纪学生加强教育并令其限期改正。
努力做到:卫生工作有序,早晚自习按时到班,课堂上秩序良好。
三、特色活动的举办
为了活跃学习气氛,充实学生的文娱活动,年级开展了以“青春飞扬,励志成材”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比赛。
活动后有学生说:“我自己也没想到,我竟然能进入复赛,我以前怎么没发现我有这本事呢。
”
这次活动的圆满举行,为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同学们展示才华,发现自我,树立自信提供了一次舞台。
年级利用办黑板报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了“仁、义、礼、智、信”方面的德育宣传工作,既扩展了学生视野,又宣传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等观念给予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四、存在问题
(一)有相当部分学生在文化科目的学习中,目标不明确、主动性不强、动力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和管理。
(二)有一些科任老师难以找到“为人师表”的幸福感和归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