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检测: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令世人折服。同为四大古文明,埃及文化早已在泛滥的尼罗河水和英国的殖民中泡得失去颜色;绚烂的古巴比伦文化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化,如今人们只有在亚马孙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的辉煌。唯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尊崇。
)
(选自《最后一课》
它,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绽放出美丽的光辉;它,见证了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是人类智慧的起源;它,点燃了文明的星火。它就是古人集体的智慧结晶凝结
记录和承载着中华文明。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发展的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最寓意深远的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自豪和骄傲。学好汉字、用好汉字,弘扬中华文化,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爱国”、“传统文化”、“尊敬母语”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
汉字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符号,它的用处非常的广,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没有了它,人类的生活就仿佛缺少了一部分。它不是一个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它能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我认为如果失去了它,人世间就是平淡无趣的、没有感情的世界。
【课外应用】
汉字——中华的根与魂
汉字时刻在冷静地叙述中国漫长崎岖凤凰涅槃的历史,记录着令中华儿女自豪而又痛心的反思历程。汉字是贯穿古今风雨中的一件中国独有的国宝。它的命运折射出中国的起伏兴衰,它顽强的生命力则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太深厚了,可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中华故事。千百年的风俗礼仪,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审美意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都隐藏在了一个个汉字对所要反映事物的摩画、概括和美化之中。
汉字的起源是非常漫长的,专家认为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事实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已成系统的文字,但它停留在图画上。在汉字之前,人类记录事件是通过“结绳”、“八卦”、“图画”、“书契”,汉字是中国古代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汉字的出现大大增加了人类记录事件的可能性,使人类进入了文字文明的时代,这大概是在虞夏时期。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构造原理。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根,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我们现在写的汉字是已经被大大简化了的字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中国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亦是我们民族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根基。说起中国的文化,不能不说中国汉字,她是不可回避的一大功臣,没有她,就没有中国的文明,就没有中国的文化,她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汉字无疑是神奇而美丽的,它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根,是魂牵梦绕的中华魂。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无论赤县也好神舟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
的灵魂不灭美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常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选自百度文库)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拜谒.哽咽.液.晶弃甲曳.兵奖掖.后学
B.虔.诚乾.坤掮.客潜.移默化黔.驴技穷
C.山麓.贿赂.辘.轳戮.力同心碌.碌无为
D.阡.陌悭.吝翩跹.谦.谦君子牵.强附会
解析:A项都读yè;B项都读qián;C项都读lù;D项“跹”读xiān,其余都读qiān。
答案: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B.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
..随商旅
C.欲苛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D.时时为安慰
..,久久莫相忘
解析:A项,牺牲:猪、牛、羊等祭品。B项,结束:整好行装。C项,告诉:报告申诉。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在现代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自可断来信.B.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C.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解析:A项,信:媒人。B项,涕:眼泪。D项,除:授予官职。
答案:C
4.在古汉语中还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其中只有一个来表示意义,另一个只是作陪衬,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偏义复词”。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
..忘路之远近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我有亲父兄
C.冀缓急
..何为地
..或可救助地也,你不分好歹
D.先国家
..
..之急而后私仇也便可白公姥
解析:C项,“好歹”不是偏义复词;缓急,急表意。A项,作息,作表意;远近,远表意。B项,异同,异表意;父兄,兄表意。D项,国家,国表意;公姥,姥表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