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

XX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一:XX年6月10日,黎平县九潮镇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强降雨,24小时降雨量累计达毫米,引发山洪暴发,大面积摧毁了基础设施、房屋、农田。

在抗洪抢险中,九潮村党支部书记刘善平同志腰系绳索奋不顾身对被困的两名群众施救时,不幸被山洪浊浪吞噬,最终殒命。

刘善平同志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爱民护民的赤子情怀,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两学一做"的积极践行者,广大党员干部须自觉向刘善平同志学习。

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对照"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党员标准,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争做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四铁"干部。

要学习他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

在国家和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时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挺身而出,甘当百姓心中的"守护神",把生
的希望留给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学习他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执着追求。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做到善"学"敢"做",切实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家中,指导党员群众创家业、干事业,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奔小康。

要学习他尊老爱幼、关心群众的真挚情怀。

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千方百计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

要学习他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清正廉洁良好形象和无私奉献优良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XX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二:党的十八大代表、十堰“最美村官”魏登殿,在湖北郧西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任上一干就是38个春秋,他绝壁凿路,寒暑无歇,风雨无悔,为了让鄂西北最贫穷的山村脱贫致富、走在前列,他把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全部奉献在了这里,被誉为现代“愚公”、“坎子山的脊梁”,名至实归、当之无愧。

那么,学习魏登殿同志,学习他身上的什么呢?
一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的为民本色。

1975年2月,多次立功、受到嘉奖的魏登殿退伍时,领导要他留在部队,他婉言谢绝:“生我养我的湖北口是红色热土、革命老区,我的前途就是为回汉百姓服务!”面对锦绣前程没动心,毅然回到家乡报桑梓,年仅22岁的魏登殿没有忘本,并且是一诺千金。

由于人畜饮水困难,曾有村民为此寻了短见,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魏登殿发誓要修通出山的路,既便于村民取水。

更利于坎子山村的发展。

魏登殿艰苦朴素、克己奉公,每次到市里申请项目资金,他都自带干粮,住**的旅馆。

魏登殿忠诚谋公、铁面无私,为了承揽村上修路、通电等工程项目,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给他送礼,都被严词拒绝了。

他的心里很清楚,这边收了礼,那边的工程质量必然打折扣,必然有损自己承诺的事业,对不起村民。

“回民骄子”魏登殿这种“贫贱不能移”、诱惑面前“千磨万击还坚劲”,始终心系老百姓的为民本色值得学习。

二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意志。

“为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条路,是我一生的目标!”每年推进750米,魏登殿带领群众,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为坎子山村凿出了一条21公里的“出山大道”,结束了村民无水、无电、无路的贫困历史。

为此,魏登殿四处奔波,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地上同吃住,坎子山村虽然离县城最远、山最高,却是全乡最先通电村。

1997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让坎子山大面积、长时间
停电,没有电,碎石机不能运转,刚刚上马的水窖工程就要搁浅,为了保证施工,魏登殿带领村民白天夜里连轴转,愣是用石磨把粗砂磨成细砂。

魏登殿以其坚韧不拔、志如磐石的意志,穷其一生的热血和激情投入工作,秃岭化青山,黑发变皓首。

魏登殿“只求做大事,不求做大官”的理念,安心本职、不达目的绝不收兵的决心和毅力值得学习。

三是“咬定荒山不放松”的赤子之心。

一个人可以选择职业,但不能选择故乡。

坎子山村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这里交通闭塞,发展落后,山大人稀、土地贫瘠,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难以积水,全村人畜饮水困难。

面对回汉百姓瘦弱的身体和饥饿的眼神,魏登殿痛下决心,改变坎子山村祖祖辈辈贫穷落后的面貌。

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奋战,建成111口水窖,使家家户户都通自来水。

把盘山公路修到了山顶村口,山里的土特产运出去了,山外的化肥运进来了,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魏登殿将回、汉两族群众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蔬菜产业,注册了“坎子山”牌农特产品商标,坎子山的牛肉、羊肉、玉米、土豆、核桃成了市场上的紧俏商品。

“我的心永远在坎子山,魂永远在坎子山,这辈子哪儿也不去。

死了,也要埋在坎子山。

”魏登殿这掷地有声的话语,撞击心灵,启发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

四是“十年踏地脚跟牢”的党性风范。

古有“爱邑民,十年踏地脚跟牢”的自勉之语。

过去知县任期三年一届,可以连任三届,“十年踏地”以示不谋官职升迁,愿意为地方做些实事。

59岁的魏登殿,自1975年从部队复员后,他怀着报恩的情怀回到坎子山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8年。

这些年他带领村民克难战困,筹资修建基础设施,发展1000亩高产玉米、1500亩高山土豆,养殖3000多只山羊和650头黄牛,率先和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党支部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把一个全县最贫困的穷山村扶上了康庄大道,把昔日一穷二白的坎子山村建设成了先进村、文明村。

政绩焦虑相当普遍的当下,不少官员往往根本无心岗位,无心关注百姓疾苦,只盼着快出成绩、多出政绩,位子还没坐热就想跑。

这和魏登殿38年如一日,不求个人升迁富贵,只求造福一方百姓的务实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魏登殿是面镜子,他一面朴实无华,一面光彩照人;魏登殿是根扁担,他一头挑着党和政府,一头挑着群众百姓;魏登殿更是茫茫大山里的一盏明灯、一面鲜红的旗帜,彰显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承载着指引山乡脱贫致富的光荣使命。

衷心希望秦巴山区这样的镜子更亮,这样的旗帜更多。

XX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事迹心得体会三:XX年4月12日,在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胜时刻,贵州晴隆县委书记姜仕坤倒下了。

但是他的精神和品质犹如黔之大山,却永
远屹立在人们的心中。

这名在大山里土生土长的苗族汉子,在异常贫瘠的土地上破局开路、耕耘坚守,用他自己46年短暂的生命兑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在他的遗体告别现场,黔西南州委常委、兴义市委书记许风伦为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送上这副挽联:山绿了,羊多了,民富了,你不见了;路修好,水供好,电通好,君且走好。

这也是姜仕坤书记在晴隆一生的真实写照。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千余名干部群众自发聚集在殡仪馆为他送行。

他们记忆中的片段,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位人民公仆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人民公仆”四个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上加难,但姜仕坤书记不仅做到了,并且用生命诠释了这四个大字。

姜仕坤书记一生清廉、务实、爱民,却因突发心脏病把他46年短暂的生命停止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他曾经的血汗也就洒在了贵州晴隆这片大山江水间。

“生命”是一个令人敬畏的词,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英年早逝不禁让我鼻酸,但更多的是震撼。

姜仕坤是用行动兑现承诺。

他恪守工作岗位,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人民公仆”四个大字。

所谓“人民公仆”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政干部,能做到全心全意的,也正是我们基层工作者都应当去学习的。

学习他为民情怀。

“我是农民的儿子,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

”从一名放牛娃成长为县委书记,姜仕坤骨子里对
群众有深厚感情。

学习他“公仆情怀”。

“为了兑现“我是农民的儿子,不能辜负组织的重托,要做对得起农民的事情”的诺言,怀着“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晴隆县的全面小康”的朴素信念。

姜仕坤同志通过深入农民调研,多方寻找合作,开拓销售市场,让养羊“晴隆模式”实现多次升级换代,种草养羊成为了农民的一大致富产业;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书记,却时时刻刻用不平凡的双手,改变着晴隆县的生产建设,他不辞劳苦,与民亲如一家,时时亲下田头,了解农民的生产状况,为晴隆县农业改革、畜牧业发展做出部署,促进了晴隆县经济不断发展。

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XX年的3450元上升到XX年的6329元,贫困人口减少万人,小康实现程度达86%,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真心为民解困、真情服务群众、为群众谋真利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学习他“赤子情怀”。

人们怀念他的赤诚之心、公仆情怀。

从一名放牛娃成长为县委书记,姜仕坤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

他的足迹遍布晴隆的乡镇、村居,他走进了老百姓的地里、家里,更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他用行动彰显了“人民公仆”的内涵,诠释了一心为民、亲民爱民的拳拳之心和赤子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共欢颜”,这是姜仕
坤的为官理念。

他是当代官民的模范榜样,他用仅46年的人生历程,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当官为民”的真理与内涵。

他在职期间,带领晴隆县人民广修路、创旅游、种草养羊、种苞谷,开拓出一条独特的致富道路,他还经常深入村里与群众一起探讨养羊经验,成功总结出南方山地“吊脚楼式”圈舍养羊新经验,减少了羊群疾病,降低了饲养风险,群众亲切地称他为“羊书记”“农民书记”“算账书记”。

在姜仕坤同志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共产党员身上的那种不折不挠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了人民能够过得安逸而殚精竭虑。

这种信念是十分难得的,没有了信念,工作就难以再上新台阶,党的事业将停滞不前。

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者,我们要从姜书记的事迹中汲取力量,用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心态在农村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做出一番事业。

树立坚实信念,于困境中找出路、于困难中想办法,主动把握机遇,瞄准改革发展中的瓶颈、生产建设中的难题、人民群众的需求,摆正工作的心态,履职尽责,切实把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使出洪荒之力解决百姓难事,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

在服务中力争做到“真心、耐心、爱心、热心、贴心”,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耐心细致为百姓解答疑惑,怀有仁爱之心为百姓服务。

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抱负的合格人民公仆。

趁年轻多干事、干实事,切实履行好一名基层干部应尽的责任,在榜样
的引领下不断前进,做一名敢作为、有担当的基层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